新课改瘦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26.50 KB
- 文档页数:7
专题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人口迁移率是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迁入为正,迁出为负。
图甲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图乙为人口增长曲线图。
读图,回答1~3题。
图甲图乙1.图乙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图甲所示地区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B.②C.③D.④2.图甲所示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大约出现在( )A.1910年B.1970年C.2005年D.2010年3.下列地区中,与图甲所示地区人口迁移特征最符合的是( )A.黑龙江B.上海C.西藏D.三峡库区答案:1.C 2.D 3.A 解析:第1题,该地区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零,2004年前人口迁移率也大于零,说明人口数量是持续上升的,只是最后几年增长速度放慢。
第2题,解析见上题。
第3题,20世纪70年代以前,华北等地人口“闯关东”使黑龙江人口迁入率增加;20世纪70年代以后,华北等地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闯关东”人数减少,甚至出现“雁南飞”现象,最后导致黑龙江人口迁移率降低为负值。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图,回答4~5题。
4.有关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④贵州人口净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A.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城市交通拥堵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C.主要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D.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答案:4.C 5.A 解析:第4题,江西省净迁入率小于0,所以净迁入人口数减少;天津净迁入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大,而四川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比天津小;广东自然增长率大于净迁入率,所以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贵州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之和大于0,所以人口净增加,C项正确。
课时规X练21 人口迁移基础巩固(2020某某某某七中调研)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
为应对这种变化,我国正逐步完善各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下图为我国1990—2005年老年人口居住方式统计图。
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我国1990—2005年老年人口居住方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老年人口居住方式一成不变B.我国老年人口大量地向城市迁移C.与子女分居的老人占比逐年增大D.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逐步减轻2.导致老年人口居住方式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子女“啃老”问题愈发严重B.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C.家庭“代沟”影响愈发突出D.我国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完善罗伦斯曲线也叫频率累积曲线,是美国经济学家罗伦斯提出的一种关于研究工业集中化的统计方法。
可以将它用在人口地理信息系统中,用来分析人口分布的格局。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3~4题。
某某市人口罗伦斯曲线图3.图中可以反映某某市人口分布特点的是( )A.人口分布比较均衡B.人口分布极不平衡C.人口密度很大D.人口密度区域差异小4.某某市这种人口分布特点,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①加剧了市区的交通拥堵②增加了某某市能源的消耗总量③加快市区房价的增长速度④加剧了市区的污染程度⑤减少了市区的基础设施投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③④⑤能力提升(2020某某某某皖江名校联盟联考)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总量达到2.47亿,比2010年增加0.25亿,其中省际人口迁移年均增速仅为2000—2010年的1/3左右。
下图示意2000—2015年我国东部省际迁入人口占全国份额情况。
据此完成5~7题。
5.2000—2015年我国东部各省级行政区( )A.迁入人口数量均出现下降B.人口总量呈现减少趋势C.省际迁入人口总量增速放缓D.迁入目的地格局发生改变6.我国东部各省级行政区迁入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城市户籍政策放宽B.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C.公共服务设施压力较大D.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7.省际人口迁入的变化对某某省的影响可能是( )A.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活力B.保护粤北生态屏障区的环境C.阻碍外向型制造业转型升级D.限制珠江三角洲轻重工业均衡发展(2020某某渝中二模)在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的同时,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也存在着弱回流现象,农村回流劳动力对乡村振兴极为重要。
【金版教程】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随堂对点练习新人教版[2018·重庆文综]下图表示2000年~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B.远离东部C.人口数量少D.经济落后解析:据图可知,A点所示省(市、区)迁入率很小,而迁出率则很大,人口大量外迁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很低。
答案:D2.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解析:据图可知,迁入率最大值为18%,迁出率最大值为6.5%;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主要集中在图中A附近,省区数量少,且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数量也很少;图中A省(市、区)的迁出率远远大于迁入率。
答案:C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外来人口为主)和迁出人口柱状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城市( )A.青少年儿童迁入主要是受经济影响B.迁入的人口以青年女性人口为主C.需要进一步增大中小学教师的数量D.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低解析:青少年儿童一般随父母迁移,受家庭影响较大;从图中并不能看出迁入的人口是以女性为主还是以男性为主,也不能看出该城市老年人口比重的高低;由于青少年儿童迁入量较大,故需要进一步增大中小学教师的数量。
答案:C4.人口迁移使该城市( )A.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B.环境人口容量扩大C.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D.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解析:从图中可知,该城市人口迁入量大于迁出量,而且迁入人口以中青年(15~44岁人口)为主,人口增多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促使该城市郊区城市化;净迁入人口中青壮年人口数量较大,有利于减缓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迁入人口学历较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人口容量大小与人口迁移关系不大。
其次节人口的空间改变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下图为甲、乙两国的人口迁移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人口迁移事务中,与图中B箭头所示人口迁移相符的是( )①北宋末年,由斗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③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口移居东南亚④外籍工人来我国工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若甲国为中国,A箭头表示中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其含义正确的是( )A.从中、西部流向东部B.从沿海流向内地C.从城市流向农村D.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1题,由图可知,箭头B代表了国际人口迁移,选项中只有我国明清时期人口移居东南亚和外籍工人来我国工作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第2题,箭头A代表的是国内人口迁移,目前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迁移,从内地向沿海迁移,从农村向城市迁移,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2.A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
据此完成第3~5题。
3.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丁美洲B.从亚洲迁往北美C.从亚洲迁往非洲D.从欧洲迁往亚洲4.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淌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北京流往河北C.从广东流往新疆D.从湖北流往贵州5.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甲地良好的教化条件D.甲地美丽的环境3题,目前世界人口迁移总体上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第4题,近年来我国民工流主要由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
第5题,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会产生较强的吸引力。
4.A5.A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姓重要发源地。
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
姓氏可以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得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理解现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务。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下图示意2016年我国部分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人口净迁入率是指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差值。
据此完成1~3题。
1.人口数量变化幅度最小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 D.④2.就业机会最大的地区是( )A.① B.②C.③ D.④3.家庭与社会养老压力最大的地区是(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1.B 2.D 3.A 第1题,①地死亡率明显大于出生率,且人口净迁移率为负值,人口数量减少最多;②地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人口净迁移率为负值,其绝对值与自然增长率基本相等,所以人口数量变化幅度最小;③④地人口数量都明显变多。
第2题,就业机会最大的地区应该是有大量人口迁入的地区,即人口净迁移率最高的地区。
④地区人口净迁移率最高,故D项正确。
第3题,家庭与社会养老压力最大的地区应该是人口增长最慢、人口迁出最多的地区。
①地人口负增长,说明劳动力少,老龄化严重;其人口净迁移率最低说明有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出。
我国人口众多,住房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新增城镇人口与商品房销售关系图。
读图完成4~5题。
4.2011~2015年( )A.新增城镇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商品房销售面积也最大B.新增城镇人口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均较低的都为西部省级行政区C.经济发达省级行政区商品房销售面积较多D.江苏、广东由于大量人口迁入,新增城镇人口较多5.城镇人口大量增加会( )A.增加城镇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B.造成农村经济的倒退C.提高城镇老年人口比重D.造成严重的排外情绪解析:4.D 5.A 第4题,新增城镇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山东,新增商品房销售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江苏,A错;新增城镇人口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均较低的省级行政区有西藏、青海、宁夏和海南等,海南不是西部省级行政区,B错;上海、北京和天津等经济发达省级行政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并不大,C错;由于大量人口迁入,江苏、广东新增城镇人口较多,D对。
课时规范训练卷 (二十一 )一、选择题 (每题 4 分,共 44 分)以下图分别为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改动状况统计图以及影响人口迁徙的因素图。
读图回答1~2 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乙、丁两地人口增添速度日益迟缓B.乙、丁两地人口总量不停减少C.乙地区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D.丁地区外来劳动力日益增加2.图中最可能反应目前山东半岛人口改动状况及原由的是()A .甲②⑥B.乙④⑤C.丙①④D.丁①③分析:第 1 题,由图可知,丁地人口自然增添率降落,人口迁移差额率奉上涨趋向。
第 2 题,山东半岛天气适合,经济发展快速,人口机械增添较快,但人口自然增添率较低。
答案: 1.D 2.D(2019 ·全国课标Ⅰ卷 )以下图表示某城市20 世纪 80 年月和 90 年月均匀人口年变化率。
目前,该城市总人口约 1 300 万。
据此达成 3~4题。
3.20 世纪 90 年月和 80 年月对比,该城市 ()A .总人口增添速度加速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添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4.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 .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分析:第 3 题,依据总人口增添柱状图的变化可知,增添速度变慢, A 项错误;总人口增添速度虽变慢,但总人口数还在增添, B 项错误;人口自然增添率奉上涨状态, C 项错误;国际净迁徙量为正值,前后十年变化不大,而国内净迁徙量均为负值,且1991~2019年时期比 1981~1990 年增添好多,显示从该城市迁出人口增加,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D 项正确。
第 4 题,该城市从 1981~2019 年的二十年中,国际净迁徙的人口数目与自然增添数目相当,人口国际净迁入量巨大,且目前总人口约 1 300 万,切合美国的城市特色。
美国 20 世纪 90 年月人口纷繁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徙,致使国内净迁移量变大。
日本城市人口国际净迁入量较小,俄罗斯与德国无 1 300 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
一轮复习针对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研究表明,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
读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转变模型图,完成1~2题。
1.在t1~t3阶段,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A.城市生育水平低B.城市人口寿命短C.农村死亡水平低D.农村劳动力迁出2.“城乡倒置”给农村带来( )A.农村教育水平的下降B.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C.经济收入提高D.土地资源浪费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入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完成3~4题。
3.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① B.②C.③ D.④4.③~④时期人口迁入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B.该城市产业升级和转移C.该城市房价增长快D.该城市经济水平持续下降人类迁移行为决策的产生,是由于迁移者认为在目前自己居住区位以外的某一区位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意愿。
下图示意某区域境内的人类迁移情况。
读图完成5~6题。
5.在不同迁移类型中,受距离远近影响最大的是( )A.移民 B.农业或家务职业C.非农业职业 D.政府或管理职业6.有关移民迁移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B.都是逐级流向高一等级城市C.受特殊因素影响出现偏移现象D.都是就近流向较高等级城市“人口倒挂”是指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数量(户籍人口数)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海市的外来流动人口明显增多。
其中,Q区成为主要外来人员迁入地之一,且迁入人员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
读图,完成7~8题。
7.上海市的人口倒挂区( )A.主要为高档住宅集中区B.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C.主要为高科技产业园区D.劳动力成本比中心城区高8.上海市出现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 )A.环境承载力逐渐增大B.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C.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D.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外出进城务工人员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一现象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
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跟踪检测训练一、选择题省际人口迁移改变了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城乡人口结构。
基于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下表示意利用多种指标和方法得出的省际人口迁移对城镇化的影响,甲表示存在省际人口迁移时的城镇化率。
乙表示不存在省际人口迁移时的城镇化率。
结合材料完成1~3题。
A.多为城市之间 B.多为乡村之间C.迁入地多为城市 D.迁入地多为乡村解析:选C 存在省际人口迁移时的城镇化率高于不存在省际人口迁移时的城镇化率,省际人口迁移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说明省际人口迁移的迁出地多为乡村,迁入地多为城市,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乡村迁到城市,A、B、D错,C正确。
2.上海和广东省际人口迁移对城镇化的贡献度差异较大,其原因是( )A.气候差异B.矿产资源状况差异C.经济发展水平差异D.城镇化水平差异解析:选D 广东和上海两地气候条件、资源状况、经济状况均无较大的差别,故A、B、C错误。
城镇化水平越高,迁入人口对城镇化的影响越小,上海的城镇化水平较高,广东省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故选D。
3.省际人口迁移( )A.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B.减少东西部的经济联系C.扩大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D.促进区域间城镇化水平差异缩小解析:选D 省际人口迁移促进了劳动力的合理分配,人口迁移的同时加强了地区间的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减小了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亦加强了东西部的经济联系,故A、B、C错误。
我国省际人口迁移使区域间城镇化水平差异缩小,故D 正确。
(2019届合肥质量检测)下图示意京、蜀、浙、新四个省级行政区2010年常住人口总数及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
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A.京、蜀、浙、新 B.京、浙、蜀、新C.浙、京、蜀、新 D.浙、蜀、新、京解析:选B 图中①人口最少,人口迁入率高,是北京。
②人口总数大,迁入率高,应为沿海省份,是浙江。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下图示意2016年我国部分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人口净迁入率是指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差值。
据此完成1~3题。
1.人口数量变化幅度最小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 D.④2.就业机会最大的地区是( )A.① B.②C.③ D.④3.家庭与社会养老压力最大的地区是(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1.B 2.D 3.A 第1题,①地死亡率明显大于出生率,且人口净迁移率为负值,人口数量减少最多;②地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人口净迁移率为负值,其绝对值与自然增长率基本相等,所以人口数量变化幅度最小;③④地人口数量都明显变多。
第2题,就业机会最大的地区应该是有大量人口迁入的地区,即人口净迁移率最高的地区。
④地区人口净迁移率最高,故D项正确。
第3题,家庭与社会养老压力最大的地区应该是人口增长最慢、人口迁出最多的地区。
①地人口负增长,说明劳动力少,老龄化严重;其人口净迁移率最低说明有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出。
我国人口众多,住房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新增城镇人口与商品房销售关系图。
读图完成4~5题。
4.2011~2015年( )A.新增城镇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商品房销售面积也最大B.新增城镇人口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均较低的都为西部省级行政区C.经济发达省级行政区商品房销售面积较多D.江苏、广东由于大量人口迁入,新增城镇人口较多5.城镇人口大量增加会( )A.增加城镇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B.造成农村经济的倒退C.提高城镇老年人口比重D.造成严重的排外情绪解析:4.D 5.A 第4题,新增城镇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山东,新增商品房销售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江苏,A错;新增城镇人口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均较低的省级行政区有西藏、青海、宁夏和海南等,海南不是西部省级行政区,B错;上海、北京和天津等经济发达省级行政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并不大,C错;由于大量人口迁入,江苏、广东新增城镇人口较多,D对。
课时跟踪训练16 人口空间变化一、选择题1.(2021 ·广东卷)以下图为2005~2021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A.海南B.四川C.广东D.浙江[解析]此题考察我国人口迁移特点。
由图可知,在2005~2021年间,该省常住人口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说明可能出现了人口向外迁移现象。
结合我国人口总体上由中西部向东部沿海迁移背景,可判断该省为四川。
[答案]B(2021 ·晋冀豫4月质检)读2021年三大城市群迁移情况比照图,完成2~3题。
2.三大城市群中( )A.京津冀人口增速最快B.长三角人口增量最多C.珠三角人口净迁入率最高D.长三角人口迁出率最高[解析]比拟三地人口迁入率与人口迁出率数值,即可判断答案。
[答案]C3.导致京津冀与珠三角人口净迁入率差异主要因素是( )A.产业构造B.环境承载力C.国家政策D.科技水平[解析]首先明确两地差异主要表达在人口迁入率上,人口迁出率都较低;那么两地人口迁入率差异决定了人口净迁入率差异。
珠三角工业构造轻型化,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兴旺,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人口迁入率较高;而京津冀工业构造主要为高技术类、重工业类,对普通劳动力需求量相对较少,故人口迁入率较低。
[答案]A(2021 ·河南3月适应性测试)读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增长率趋势图,答复4~5题。
4.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到达最大值时间大致是( )A.1963年B.1984年C.2021年D.2030年[解析]图示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在2021年以前大于0,说明该类人口数量一直在增长,在2021年以后增长率小于0,说明该类人口数量开场减少,那么最大值出现在2021年。
[答案]C5.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增速减慢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B.劳动人口省际迁移增多C.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D.工资水平增长缓慢[解析]劳动年龄人口是指15~64岁人口,那么该类人口数量增速减慢,与15年前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有关。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2016年我国部分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人口净迁入率是指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差值。
据此完成1~3题。
1.人口数量变化幅度最小的地区是( )
A.①B.②
C.③ D.④
2.就业机会最大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家庭与社会养老压力最大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B 2.D 3.A 第1题,①地死亡率明显大于出生率,且人口净迁移率为负值,人口数量减少最多;②地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人口净迁移率为负值,其绝对值与自然增长率基本相等,所以人口数量变化幅度最小;③④地人口数量都明显变多。
第2题,就业机会最大的地区应该是有大量人口迁入的地区,即人口净迁移率最高的地区。
④地区人口净迁移率最高,故D项正确。
第3题,家庭与社会养老压力最大的地区应该是人口增长最慢、人口迁出最多的地区。
①地人口负增长,说明劳动力少,老龄化严重;其人口净迁移率最低说明有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出。
我国人口众多,住房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新增城镇人口与商品房销售关系图。
读图完成4~5题。
4.2011~2015年( )
A.新增城镇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商品房销售面积也最大
B.新增城镇人口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均较低的都为西部省级行政区
C.经济发达省级行政区商品房销售面积较多
D.江苏、广东由于大量人口迁入,新增城镇人口较多
5.城镇人口大量增加会( )
A.增加城镇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
B.造成农村经济的倒退
C.提高城镇老年人口比重
D.造成严重的排外情绪
解析:4.D 5.A 第4题,新增城镇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山东,新增商品房销售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江苏,A错;新增城镇人口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均较低的省级行政区有西藏、青海、宁夏和海南等,海南不是西部省级行政区,B错;上海、北京和天津等经济发达省级行政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并不大,C错;由于大量人口迁入,江苏、广东新增城镇人口较多,D对。
第5题,城镇人口大量增加,住房需求必然增加,会增加城镇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A对;城镇人口大量增加,会影响农村(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不会造成农村经济的倒退,B错;新迁入城镇的人口主要为劳动年龄人口,这有利于城镇经济发展,很少会造成严重的排外情绪,会降低城镇老年人口比重,C、D错。
(2018·全国卷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如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6~7题。
6.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7.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解析:6.C 7.D 第6题,根据材料,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图中显示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当地有一部分户籍人口外出打工,且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A错;图中显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额缩小,常住人口增长快于户籍人口,说明当地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吸引外来务工人口在本地就业,C正确;据图示信息,不能判断当地老年人口比例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B、D错误。
第7题,由上题可知,该直辖市近十年来迁出人口数量多于迁入人口数量,因此应当位于我国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且该直辖市2016年的户籍人口大约是3 400万,可推断为重庆市,D对。
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近十年来迁出人口数量少于迁入人口数量,且2016年三市的户籍人口均少于3 000万,A、B、C错。
“城归族”,即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农民工群体。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8~9题。
8.影响“城归”返乡创业现象明显增多的原因是( )
A.城市工资收益下降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
C.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D.国家惠农政策实施
9.“城归”现象增多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B.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C.提高乡村居民收入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解析:8.D 9.B 第8题,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说明影响“城归”返乡创业现象明显增多的原因是国家惠农政策实施,D对。
城市工资收益呈上升状态,A错。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不是“城归”返乡创业的主要原因,B、C错。
第9题,“城归”现象增多带来的社会效益是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B对。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乡村居民收入、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属于经济效益,A、C、D错。
出生地与登记地发生分离的人口被称为终身迁移人口。
如图为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抽样数据)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 )
A.西南地区B.华东地区
C.北方地区D.周边省(区、市)
11.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程度差异
B.地域开放程度差异
C.人口迁出数量差异
D.与沿海较发达地区距离远近差异
解析:10.D 11.D 第10题,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周边省(区、市),只选西南地区、华东地区、北方地区不全面,A、B、C错,D正确。
第11题,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与沿海较发达地区距离远近不同。
安徽距离沿海发达地区近,人口迁往沿海发达地区数量多,迁往武汉的人口少,D对。
二、非选择题
12.读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判断甲、乙两国间人口的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甲、乙两国间人口迁移给两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3)甲、乙两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情况,除可以用上图表示外,还有其他形式,如下图所示。
请再设计一种新图形来表示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情况。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读出甲、乙两国三个年龄段人口的比重,再分析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甲国青少年比重大,人口就业压力大,乙国青少年比重小,老年人比重大,劳动力不足,由此可判断出甲、乙两国间人口迁移方向为甲国流向乙国。
第(2)题,甲国人口迁出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获得外汇收入,乙国人口迁入可以缓解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
第(3)题,可以用饼图、折线图等图表示,只要图例标注正确,图形美观即可。
答案:(1)甲国人口向乙国迁入。
甲国青少年比重大,人口就业压力大;乙国青少年比重小,老年人比重大,劳动力不足。
(2)甲国: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获得外汇收入。
乙国:可以缓解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
发展。
(3)图略,要求图例或注记正确,图形美观。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
如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对比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省份的特点以及与各市地理位置的关系,可知共同特点主要是临近三市的省份;人口大省外来人口比例高;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第(2)题,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主要与到城市的距离、文化习俗适应、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有关。
第(3)题,先明确观点,若限制外来人口从人口迁移对输入地的不利影响角度分析;若不限制则从人口迁移对输入地的有利影响角度回答。
答案:(1)(地理位置)邻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地区省份比例高。
(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或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