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料第25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51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讲义(经典打印版)高考考纲: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开展效果及其发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管理维护措施。
一、水土流失1.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发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
降水越多且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腐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
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动摇,越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掩盖水平有关。
植被掩盖率越低,增添降雨和径流的才干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水平关系亲密。
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强(1)自然缘由:黄土高原天文位置特殊,具有过渡性,生态环境比拟软弱;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腐蚀;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祸频繁。
(2)人为缘由(主要缘由) 根源:消费力水平低,人口增长迅速,人地矛盾突出。
①不合理的土地应用:轮荒、开矿、工程树立→破坏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加剧。
②破坏植被:农业拓荒、营建宫殿、伐木烧薪、战争→植被掩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3.水土流失危害:①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营养流失,耕地质量下降,招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②使少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少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要挟着两岸地域人民的生命财富平安。
③形成外地生态环境好转,直接或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祸的发作。
4.水土流失的管理措施(1)工程措施:保塬、固沟、护坡。
①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建防护林等——〝固沟工程〞;②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护坡工程〞;③在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鼎力营建护林网——〝保塬工程〞。
(2)农业技术措施:迷信施肥、选育劣种、地膜掩盖、轮作套种、喷灌和滴灌技术。
(3)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掩盖率是管理水土流失的基本措施之一。
二、荒漠化1.含义:发作在干旱、半干旱地域及一些半湿润地域的一种土地退步现象。
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应用:运用比较法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
考点一区域的含义[知识整合]1.认识区域读甘肃省年降水量、干湿区划分图,归纳总结。
(1)区域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出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如通过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甘肃省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区域。
(2)区域特征:①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②整体性: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③层次性:既是上一级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下一级。
2.正确认识区域的区位特征可以利用经纬网、区位轮廓、区域内的重要地理事物等信息,确定区域的位置及其周围区域的联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经纬度位置:可确定一个具体地点,也可以确定一个区域范围,主要分析南、北所跨的纬度,东、西所跨的经度。
(2)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
(3)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4)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邻国、邻省轮廓进行分析。
[深度解读]区域地理特征的要素构成命题角度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2015·江苏地理,14)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
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题。
1.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解析南海的雨季出现在6月之前;6月至8月阿拉伯海盛行西南季风,洋流方向由西向东;红海沿岸属于荒漠地带,森林少见;6月至8月地中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和日丽,炎热干燥,所以选B。
答案 B2.[2015·新课标Ⅱ,37(1)(2),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讲____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纲要求]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特点(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温馨提示] 地理环境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也有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等。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
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入手,同时注重要素间的联系。
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及其成因(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差异的形成:(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5)植被差异的形成: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2.社会经济因素差异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思路[例1] (2013·江苏高考)下图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1)与丙地相比,甲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 A .热量更丰富 B .地形更平坦 C .土壤更肥沃 D .水源更充足 (2)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A .扩大播种面积B .提高机械化水平C .选用优良品种D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思维流程](1)(2)[答案] (1)BC (2)CD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分析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