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暗示教学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1.64 KB
- 文档页数:1
一月上旬盘锦《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第一次达标检测(含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正确或最符合题意。
选对每题得一分,没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1、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
对该生的教育应着重培养()。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C2、“师者,人之模范也”,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的特点。
A、复杂性B、示范性C、创造性D、长期性【参考答案】:B【解析】:“师者,人之模范也”,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
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B、教育规律C、教育原则D、教育技术【参考答案】:A【解析】: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4、学校的基本功能是A、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B、能实现人口的控制C、为繁荣文化服务D、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参考答案】:D【解析】:学校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5、从形态上看,我国现代学制属于()A、单轨制B、双轨制C、分支型学制D、综合性学制【参考答案】:C【解析】: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的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6、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
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参考答案】:C【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此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
7、从作用的方向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C、显性功能和隐1生功能D、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参考答案】:B8、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参考答案】: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它反映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它表现为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即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身心发展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
各类教学模式有如下共同特点。
1.整体性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各个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
在运用时,必须整体把握,既透彻了解其理论原理,又掌握其方式方法。
例如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基于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的指导思想,主张根据不同对象提供不同程度的帮助和不等量的时间,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教学内容。
如果不把握这一思想,而仅仅从事具体操作,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
2.个性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特定的指导思想、特定的教学目标、特定的进程、特定的适用范围。
一句话,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个性。
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考虑其特定性能。
例如发现探究式教学模式适宜于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对于音乐、体育等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就难以运用。
3.简明性教学模式都以精练的语言、明确的符号或象征图像来反映和显示其本身的结构、过程和操作程序,易于理解,便于掌握。
4.操作性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套操作程序,便于把握和运用。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题库)预测试题卷二[单选题]1.课业及其进程是指()A.课表B.课(江南博哥)程C.教程D.学期参考答案:B[单选题]2.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A.发展智力B.培养思想品德C.传授知识D.发展个性参考答案:C[单选题]3.下列哪项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
A.热爱学生B.加强自身道德修养C.热爱劳动D.热爱教育工作参考答案:A[单选题]4.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D.斯腾伯格参考答案:C[单选题]5.2000年10月25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陈至立同志作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
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信息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A.“全国学习网工程”B.“2016战略”C.“校校通工程”D.“人-机-路-网”工程参考答案:C[单选题]6.“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的原则参考答案:C[单选题]7.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学校体育的功能?()A.教育功能B.娱乐功能C.健体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具有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和健体功能。
因此,正确答案选D。
[单选题]8.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
A.起决定作用B.不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参考答案:B[单选题]9.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学生与所学知识,发展能力之间的矛盾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C.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参考答案:A[单选题]10.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中学教育学选择题练习选择题(一)1B】2C】3B 】4C】5A】6B】7A】8A】9C教学法】10C】单项选择题(二)1C科专业知识素养】2C】3A】4D】5的教育具有的特点。
【D】6A】7B】8C】9C学习的过程】10C】单项选择题(三)1C】2A】3生活中运用的范围。
他采用的表述方式是【D】4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称之为【A】5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即【B】6C论法】7意识功能统一,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有效的更多的信息。
【D】8C重改变认知】91942年罗杰斯出版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中提出“”的观点。
【D】10予解决,使受损害权益得到补救,即为【B】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B.少年期)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D.11 ̄15岁)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比如12 ̄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A.男优于女)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A.准备律)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C.加涅)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C.回避这项任务)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D.最有利)1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
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C.知识提取)1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率。
最新在线作业试卷最新在线作业试卷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在线作业题库(1)及满分答案1.第1题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卢梭《爱弥儿》卢梭《爱弥儿》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C.赫尔巴特《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D.福禄培尔《人的教育》福禄培尔《人的教育》标准答案:C2.第2题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A.培养健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B.培养四有公民培养四有公民C.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D.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标准答案:D3.第3题提出“儿童中心主义”、“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学家是“从做中学”的教育学家是A.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夸美纽斯D.杜威杜威标准答案:D4.第4题地方政府拥有制定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地方政府拥有制定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分配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资源、制定地方教育法规等权利属于哪种教育管理体制法规等权利属于哪种教育管理体制A.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B.地方分权制地方分权制C.中央与地方合作制中央与地方合作制D.地方集权制地方集权制标准答案:B5.第5题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B.生产劳动生产劳动C.社会实践社会实践D.教育教育标准答案:A6.第6题一般而言,中等难度的题目应占:一般而言,中等难度的题目应占:A.30%B.40%C.50%D.60%标准答案:D7.第7题标志着封建传统学制的结束,实行新的学制的开端标志着封建传统学制的结束,实行新的学制的开端A.壬寅学制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壬戌学制标准答案:B8.第8题规定了学科的教育目的、任务、知识范围、深度、进度以及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的是的基本要求的是A.课程标准课程标准B.教学计划教学计划C.课程计划课程计划D.教学标准教学标准标准答案:A9.第20题对学习的解释着眼于外在的、可观擦到的行为,而不是内心的心智反应的学习理论是应的学习理论是A.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D.理性主义学习理性主义学习标准答案:C10.第32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组织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组织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是A.教育目的教育目的B.教育手段教育手段C.教育制度教育制度D.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标准答案:C11.第19题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顺序是: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顺序是:A.提出问题提出问题B.建立假说建立假说C.拟订计划拟订计划D.验证假说验证假说E.交流提高交流提高标准答案:A|B|C|D|E12.第24题影响学习的因素有:影响学习的因素有:A.学生学生B.教师教师C.学校学校D.家庭家庭E.社会社会标准答案:A|B|C|D|E13.第25题影响考试制度的外部因素有:影响考试制度的外部因素有:A.教学课程教学课程B.政治因素政治因素C.人口因素人口因素D.传统文化因素传统文化因素E.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标准答案:B|C|D14.第33题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制度基本分为以下哪项类型: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制度基本分为以下哪项类型:A.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B.地方分权制地方分权制C.中央与地方合作制中央与地方合作制D.单轨制单轨制E.双轨制双轨制标准答案:A|B|C15.第40题根据教育目的的历史形态,可以划分为:根据教育目的的历史形态,可以划分为:A.理想的教育目的理想的教育目的B.现实的教育目的现实的教育目的C.古代教育目的古代教育目的D.现代教育目的现代教育目的E.后现代教育目的后现代教育目的标准答案:C|D|E16.第41题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A.引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B.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C.感知和理解教学材料感知和理解教学材料D.巩固和运用知识经验巩固和运用知识经验E.教学效果的检查、测量与评价教学效果的检查、测量与评价标准答案:A|B|C|D|E17.第42题学制的基本类型学制的基本类型A.单轨制单轨制B.双轨制双轨制C.三轨制三轨制D.四轨制四轨制E.分支制分支制标准答案:A|B|E18.第43题教学模式的结构教学模式的结构A.指导思想指导思想B.功能目标功能目标C.操作顺序操作顺序D.实现条件实现条件E.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标准答案:A|B|C|D|E19.第44题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结构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结构A.前言前言B.课程目标课程目标C.内容标准内容标准D.实施建议实施建议E.术语解释术语解释标准答案:A|B|C|D|E20.第45题教育制度包括哪些内容教育制度包括哪些内容A.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B.教育管理制度教育管理制度C.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学校内部管理制度D.地方分权制地方分权制E.中央与地方合作制中央与地方合作制标准答案:A|B|C21.第46题标准化考试的基本条件标准化考试的基本条件A.制定具体的考试大纲制定具体的考试大纲B.保证试题的信度和效度保证试题的信度和效度C.划分考试范围划分考试范围D.严格规范考试程序严格规范考试程序E.规范评分标准规范评分标准标准答案:A|B|D|E22.第47题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表现形式是A.课程安排课程安排B.课程计划课程计划C.课程标准课程标准D.课程资源课程资源E.课程执行课程执行标准答案:B|C|D23.第48题一般来说,一个完备的教学理论由哪几个要素构成一般来说,一个完备的教学理论由哪几个要素构成A.叙事论叙事论B.管理论管理论C.因果论因果论D.价值论价值论E.应用论应用论标准答案:A|C|D|E24.第50题教育目的的功能主要有:教育目的的功能主要有:A.定向功能定向功能B.调控功能调控功能C.评价功能评价功能D.经济功能经济功能E.政治功能政治功能标准答案:A|B|C25.第51题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的功能A.引导功能引导功能B.监督功能监督功能C.定向功能定向功能D.调控功能调控功能E.评价功能评价功能标准答案:C|D|E26.第52题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模式的特点A.是一定教育思想的反映是一定教育思想的反映B.是连接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和中介是连接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和中介C.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D.具有整体性和灵活性具有整体性和灵活性E.具有开放性和稳定性具有开放性和稳定性标准答案:A|B|C|D|E27.第53题考试的设计包括考试的设计包括A.确定考试目的确定考试目的B.确定考试内容确定考试内容C.确定考试题型确定考试题型D.编制试题编制试题E.实施考试实施考试标准答案:A|B|C|D|E28.第54题桑代克把练习律分为两个次律桑代克把练习律分为两个次律A.反应律反应律B.应用律应用律C.失用律失用律D.效果律效果律E.过程律过程律标准答案:B|C29.第57题新形势下学习方式的变革主要有新形势下学习方式的变革主要有A.自主学习自主学习B.分组学习分组学习C.合作学习合作学习D.实验性学习实验性学习E.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标准答案:A|C|E30.第58题民国考试制度的特点民国考试制度的特点A.题型单一题型单一B.内容固化内容固化C.守本开新守本开新D.立法行考立法行考E.党化军治,派系干扰党化军治,派系干扰标准答案:C|D|E31.第9题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标准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32.第10题终身教育是指人的一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永远和接受教育联系在一起。
《教育学》作业19秋《教育学》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1967年,()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即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强调通过信息反馈以改进教育过程A. 桑代克B. 斯克瑞文C. 布鲁纳D. 泰勒答案:B V:131‘9666’29062.著名教育学者哈格里夫斯在《人际关系与教师》中将教师在教室中的角色分为三种类型,其中( )型教师喜欢“驱使”学生学习A. 驯狮B. 娱乐C. 浪漫D. 消耗答案:A3.形式型教学策略有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三种类型A. 大班教学B. 小班教学C. 个别教学D. 分层次教学答案:C4.教育的( )功能是教育,主要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功能。
它是指高等学校按照其最高的价值目标和理想,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作出肯定性和否定性的评价A. 文化的传承B. 文化的选择C. 文化批判D. 文化创新答案:C5.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 内容改革B. 方法改革C. 课程改革D. 途径改革答案:C6.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方法,包括()三种基本方式A. 讲述、讲解、讲读B. 讲述、讲读、讲演C. 讲读、讲解、讲演D. 讲述、讲解、讲演答案:D7.教育投资的主要来源是()A. 国家的教育投资B. 社会集资C. 学生缴纳的学杂费D. 企业的教育投资答案:A8.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A. 奥苏贝尔B. 罗杰斯C. 布鲁纳D. 赫尔巴特答案:C9.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 )发展水平决定的A. 政治B. 经济D. 军事答案:B10.智力测验属于()A. 常模参照B. 成长参照C. 标准参照D. 能力参照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1.教育机会均等是指( )A. 每个人有均等的入学机会B. 在教育过程中有均等的对待C. 有均等的学业成功机会D. 所有人都可进入一流的学校接受教育答案:ABC2.国内外因材施教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A. 按学生的成绩分班B. 按学生智力分组C. 按学习内容分组D. 双重进度教学答案:ABCD3.教师专业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 )和专业态度A. 专业意识B. 专业知识C. 专业品质D. 专业技能答案:ABCD4.学生文化的特征有( )A. 过渡性B. 非正式性D. 互补性5.教学模式是由()和评价方法构成的A. 理论依据B. 目标C. 操作条件D. 活动程序三、判断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现代教育评价的主体日趋多元化()答案:正确2.学生文化主要是受其身体和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成人以及成人文化对其没有任何影响( ) 答案:错误3.暗示教学法指用暗示手段激发个人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第四次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正确或最符合题意。
选对每题得一分,没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1、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B、赞可夫C、布鲁纳D、维果斯基【参考答案】:A【解析】: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将马克思主义与教育学结合起来,主编了《教育学》。
2、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主要决定于个体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参考答案】:A【解析】: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主要决定于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3、()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A、教学大纲B、教科书C、参考书D、教学进度计划【参考答案】:B【解析】:钻研教材包括钻研大纲、教科书、参考书,其中教科书是教师备课上课的依据。
4、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应该成为()A、熟练型教师B、科研型教师C、奉献型教师D、勤奋型教师【参考答案】:B【解析】: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应该成为科研型教师。
5、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做的是()A、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B、帮助后进生搞好学习C、做好家访,争取家长配合D、帮助后进生改正缺点【参考答案】:A【解析】: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
6、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B、内部分组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参考答案】:A【解析】: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可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外部分组是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
7、()是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
A、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B、教育实体的出现C、学校的产生D、学制的建立;【参考答案】:D【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暗示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本文简要分析暗示教学法理论基础、暗示教学法渗透下的学习组织和进一步思考暗示教学法的中国化问题及其对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标签:暗示教学法;暗示作用1 引言1968年,美国心理学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是进行一项试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级,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之后,罗森塔尔以赞美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校长和相关的老师,并叮嘱务必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意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罗森塔尔等对这些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显然,名单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学生,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使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人们把这种由他人的期望和热爱,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在教学中,老师也可以通过对自己暗示”学生很棒”,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在言语和行为表现上赞赏学生,来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
2 暗示教学法理论基础暗示教学法的原理是整体性原则。
它认为,参与学习过程的不仅有大脑,还有身体;不仅有大脑左半球,还有大脑右半球;不仅有有意识活动,还有无意识活动,不仅有理智活动,还有情感活动。
而人们在通常情况下的学习,总是把自己分成几部分,身体、大脑两半球,有意识和无意识,情感和理智等。
它们总是不能协调,甚至相互冲突,因而大大削弱了人的学习能力。
暗示教学法就是把这几部分有机地整合起来,发挥整体的功能,而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的组合。
暗示教学法是建立在不同于以往的教学理论基础上的。
卢扎诺夫认为,传统教学低估了人的巨大潜力,缺少建立在医学、生理学、心理学和艺术等基础上的综合性教学手段,因而只能调动大脑的一部分功能,而且是与机械的、逻辑的、非感情的、无趣的教学相联系的那一部分功能。
十二月中旬教师资格考试考试《中学教育学》第二次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正确或最符合题意。
选对每题得一分,没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1、“泛智教育”的提倡者是()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参考答案】:C2、“四书”、“五经”是我国()的教育内容。
社会主义奴隶社会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参考答案】:D【解析】:“四书”、“五经”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
3、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参考答案】:A【解析】:学生只有通过交往才能认识同学,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
4、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A、教师职业的出现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C、教育立法的规定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参考答案】:D5、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A、教育B、教学C、德育D、智育【参考答案】:A【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的过程就是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
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A、学生已有品德水平B、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C、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D、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参考答案】:A7、教育学的任务在于()。
A、揭示教育的规律B、制定教育方针C、解决教育问题D、积累教育经验【参考答案】:A【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科学,其根本目的在于找到教育规律。
这样就可以用于指导教育工作。
所以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
8、集中体现柏拉图教育思想的著作是()A、《大教学论》B、《论演说家的培养》C、《理想国》D、《教育漫话》【参考答案】:C9、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的是()A、物质生活水平B、文化发展水平C、教育发展水平D、生产力水平【参考答案】:D10、学校教育的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被称为()A、学校教育环境B、学校教育条件C、学校教育机构D、学校教育结构【参考答案】:D【解析】:学校教育结构是学校教育的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
这一教学模式是上海育才中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来的,其指导思想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其基本操作程序是:
读(学生读教科书)──议(学生间议论)──练(做习题、口头回答、书面练习、开卷小结、实验等)──讲(教师根据学生读、议、练中产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画龙点睛地讲,进行点拨、解惑、总结、指导)。
这四步中,读读是基础,议议是关键,练练是应用,讲讲贯穿始终。
这一教学模式在应用时,各学科有所差别。
数学课主要以题目组织教材,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拟几套明确概念为主的新旧知识联系、举一反三的几类练习题,进行读、议、练、讲,以加深和熟练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物理、化学、生物以实验为线索组织教材;外语课着重读、讲和反复练习;语文课在读议练讲中精读自编教材,统编教材采取一次多篇办法。
语文课,初中增加古典白话文(如西游记、儒林外史),高中增加了人物传记(如《史记》等)。
这一教学模式的实践直接推动了教材的改革。
暗示教学模式是保加利亚洛扎诺夫研究总结提出来的,主要用于语言教学。
暗示教学曾在保加利亚五千多名学生中实验,得到肯定。
在实验中,初中生一天可学会50~100个外语词汇。
成人一个月可学会2000外语词汇,记忆率高达98%,并能运用日常用语流利地会话。
20世纪70年代,在东欧、北美、西欧一些国家和日本进行过实验。
80年代,我国一些地区的学校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实验。
暗示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暗示原理,即让学生在接受暗示中学习。
暗示教学使形象的和抽象的内容同时作用于学生,学生的大脑两半球同时得到利用。
在学习新的内容时,人脑两部分并用,比用一个部分效果要好。
暗示教学使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发挥作用。
处于精神轻松状态下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有利于激发一个人的超强记忆力。
暗示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以语言教学为例:说明内容──朗读──边播放音乐、边朗读──角色表演──伸展活动。
详细操作方式如下。
1.教师说明新课文。
2.教师读课文,用不同的声调连续读三次。
第一次用谈话的声调,接着用私下耳语的声调,最后用得意的声调。
3.播放音乐,教师再读三遍课文。
但告诉学生不要听读课文,只注意听音乐,使课文不知不觉进入头脑。
4.学生2~3人一组,分别扮演不同角色,用新学的语言对话。
5.学生把课文重读一遍,再重读一遍。
6.全体用新学语言唱歌、游戏或演戏。
暗示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让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运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综合手段、方式,诱发学生学习需要和兴趣,使大脑两半球协调活动,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结合,形成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习潜力,提高教学效果。
但是,实施暗示教学要求众多的条件,如教学设备方面,要有宽敞的、布置雅致的教室;较好的音响设备;学生人数要少,一个班只能十多人左右;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而且要能运用心理学知识,运用音乐、戏剧、舞蹈等综合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