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扫描版无答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2.87 MB
- 文档页数:6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终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转·僖公》记载:“冬,(鲁禧公和晋文公等)会于温,讨不服也。
卫侯与元咺(卫国大夫)讼……卫侯不胜……元咺归于卫,立公子瑕。
”材料表明A.分封制的仪式发生重大变化 B.诸侯争霸战争受到有效遏制C.礼乐制与等级秩序得到强化 D.宗法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2.“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夏日葛衣,冬日鹿裘。
其送死,桐棺三寸(薄葬之意),举音不尽其哀。
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
”下列思想主张与材料出自同一学派的是A.为政以德B.严刑峻法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3.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
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
”这场革命A.极大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 B.有效解决君主专制的决策弊端C.延续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 D.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4.《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
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
”这一举措A.解决了相权与皇权矛盾B.使得君主专制走向顶峰C.分工合作减少决策失误D.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5.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唐代尚未使用雕版印刷B.宋代已广泛使用活字印刷C.宋代活字印刷日臻完善D.宋代雕版印刷术普遍使用6.《明史·解缙传》载:明成祖入京师,解缙“擢侍读,命与黄淮、杨士奇……(等人)并直文渊阁,预机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历史试题(选修)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他们从旁观察世局,认真思索宇宙的真象,使用着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形态的执着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属于原理性研究的层次是他们的专长。
”这一评价是针对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2。
2000年,在丰县梁寨镇出土了的徐州地区唯一的文状元李蟠撰写、刻于康熙54年的石碑载:“吾祖籍程子院。
程子院者,宋明道先生(程颢)讲学处也。
……”。
当时“明道先生”讲学可能阐述的思想是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知行合一,, D.“吃饭穿衣皆为人伦物理”3.“无农则无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不给,三者缺一,则人莫能生也”.中国古代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黄宗羲4.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舁,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主要表明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B.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5.郭沫若曾惊叹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足知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文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这种文字是6.南宋诗人李清照《乌江》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反映了A.宋词豪放派特点B.宋朝社会动荡局面C.作者的爱国情怀D.两宋民族矛盾尖锐7.(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A.《海国图志》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D.“新文化运动”8.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然而在这起伏的过程中始终流淌着一个永恒的主题。
市一高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可以治国也。
”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封建经济的发展②私学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A.仁者爱人B.民贵君轻C.天人感应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
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维护专制统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6.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
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下列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的是A.顾炎武 B.李贽 C.黄宗羲 D.王夫之7.八卦(如图)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
“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
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
这表明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8.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已复礼 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9.以下文学艺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是①战国“楚辞”体的创作②魏晋时期对绘画理论的研究③宋代话本的兴起④明清小说繁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10.人丁兴旺是国治邦安的表征之一,所以健身除病的传统医学十分发达。
江苏省盐城市历史高二上学期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古代中国的“中体西用”思想,其本质在于A. 批判顽固守旧,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 借助西方科学,探求救国真理C. 反对西方侵略,维护清朝统治D. 引进西方政治,变革专制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体西用”思想的本质。
选项A,“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其本质在于批判顽固守旧,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故A项正确。
选项B,“中体西用”思想主要是强调学习西方的技术,而不是探求救国真理,故B 项错误。
选项C,“中体西用”思想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来挽救统治危机,而不是反对西方侵略,故C项错误。
选项D,“中体西用”思想强调的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而不是引进西方政治,变革专制制度,故D项错误。
2、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采取了许多“欧化”措施。
以下不属于这些“欧化”措施的是A. 提倡文明开化B. 发展近代教育C. 废除武士道精神D. 实行征兵制答案:D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的“欧化”措施,要求选出不属于这些“欧化”措施的一项。
选项A,文明开化是指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文化教育、思想意识、社会生活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学习西方,提倡近代西方科学文化,改革日本封建文化的过程,是明治维新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西方文化思想的传播与渗透的过程,属于“欧化”措施,故选项A 不符合题意。
选项B,近代教育强调以近代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人们,培养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人才,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积极向西方学习,发展近代教育,属于“欧化”措施,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选项C,武士道精神是日本武士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日本神道中的武士道精神,是日本武士的人生观、世界观。
武士道既是日本武士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又是武士应尽的义务和职责,甚至也是武士们遵守效忠对象和履行各种义务的“理”,属于日本封建社会的产物,明治维新后,日本废除了武士阶层,武士道精神也被废除,这是“欧化”改革的内容之一,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知识精测】(总分60分,测试时间60分钟)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1.(2015-2016学年河南南阳一中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清末钱宝琼在《中国数学史》中介绍了士大夫西算借根的方法。
他们不但用天干地支代替abc和xy,还用《易经》中的阴阳爻代替加减符号,于是x2+ac=“bx”就成了“亥亥——(阳爻)甲丙等于乙亥”。
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西学中国化的必要性B.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C.封闭落后的社会心理D.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答案】C2.(2015-2016学年安徽黄山屯溪一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有学者指出:“关于事实评价,有证据辨其真伪即可。
然而对于价值评价却和当前人的价值取向及人们的需要有关。
”下列评价最符合作者价值取向和需要的是()A.马克思:“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B.麦克·哈特:马丁·路德“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导致新教的产生。
”C.严复: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发展“世道必进,后胜于今”D.杨凤城:新中国“大体上到1956年前后文化转型初步告成。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及题干要求,本题实际上考查史学理论与研究相关内容——历史认识的方法。
抓住题干“价值取向和需要”要求,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马克思的目标是共产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不是他的价值取向;B项,麦克·哈特和宗教改革以及新教产生没有直接联系,谈不上“价值取向”;D项,文化转型代表的是当时共和国政府的价值观,而不是作者杨凤城本人的价值观。
进一步可知,C项,严复的主张代表了他的价值取向和需求,符合题意。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ks5u“价值取向和需要”;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考点:史学理论与研究·历史认识的方法·代中国争取民主,反对专制的斗争·严复的思想主张3.(2015-2016学年黑龙江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期终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据相关资料考证,西周时期天子都城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边长1.7公里。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周天子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集权体制B.城市边长的差别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C.都城规模的大小反映出各国政治制度的差别D.都城的建制有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2.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A.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十分发达B.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C.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D.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3.北宋时许多京城文人、市民都喜欢到樊楼〔如右图〕这座酒家饮酒作乐,享受时光。
下列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有①樊楼旁便是XX城的商业区——市,定时开市,定时闭市②北宋京城文人在樊楼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③XX市民喜欢在深夜里结伴上灯火辉煌的樊楼喝酒看戏④紧邻樊楼不远处便是京城中心的草市,居民稠密,商铺店肆林立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4.“北宋至明清时期除了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也在慢慢孕育发展。
〞下列各项属于材料中“新文化〞X畴的是A.陆九渊的心学思想B.X板桥的《兰竹图》C.杂剧和散曲D.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5.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
〞材料描写的灌溉工具是A. B. C. D.6.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如“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等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B.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XC.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完全沦丧D.诞生了成熟的启蒙思想7.2015年为“中英文化交流年〞。
绝密★启用前【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75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他开始写作不是按照艺术家的方式,而是按照科学家的方式。
”这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丹纳对一位法国作家的评价。
下列属于“他”的作品是A .B .C .D .试卷第2页,共10页2、英国物理学家秦斯说:“物质的基本粒子其运动不像是铁道上平滑走过的火车,而像是田野中跳跃的袋鼠。
”该理论A .挑战封建神创说B .揭示宇宙运行规律C .否定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D .深化微观世界认识3、罗素在《西方哲学史》说道:“我们总得承认他作为一个社会力量有极重要的地位。
这种重要地位主要来自他的打动感情及打动当时所谓的“善感性”的力量。
他是浪漫主义运动之父,是从人的情感来推断人类范围以外的事实这派思想体系的创始者,还是那种与传统君主专制相反的伪民主独裁的政治哲学的发明人。
”材料中的“他”主张 A .君主立宪制 B .人生而自由 C .启蒙运动核心是理性 D .三权分立4、“在这一群优秀的人物中间所主张的学说是: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中的幸福。
”下列属于“这一群优秀的人物”范畴的是 A .普罗塔格拉 B .但丁 C .马丁·路德 D .达尔文5、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江苏省盐城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说明:1.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为75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2.请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到试卷的对应区域,否则,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兵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蕴含的思想是杀身成仁,主要就是突出仁义的思想。
这一思想是孟子的主要思想,所以是儒家学派,本题选择A选项。
其它选项不满足要求。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2. 《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含义是A. 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B. 统治者应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C.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D. 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答案】B【解析】《道德经》是老子的思想,A项是孟子的思想,排除; B项是无为而治的思想,符合题干信息,故B项正确;C项是法家思想,排除;D项是民主思想,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3. 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汉代的统治思想,是因为它适应了A. 发展经济的需要B. 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C. 巩固统一的需要D. 维护民本思想的需要..............................4. 《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 “人伦者,物理也”B. “存天理,灭人欲”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答案】B【解析】“克己复礼”的解释大意是:仁是本心全部的道德。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终考试历史试题(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央视2016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选取100多个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系社群、立规范、建秩序的传统村落进行了拍摄记录。
千百年来,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这些村落传承绵延。
与这些村落千百年“传承绵延”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2.西汉海昏侯墓西室考古发现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上隶书撰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
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
该材料说明A.画像风格与后世文人画相同B.西汉建立后有统一文字的举措C.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D.为研究孔子思想提供实物史料3.唐代担任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是古代杰出谏官的典范。
他“事有必犯,知无不为”,即使是李世民签署下由中书省发到门下省的敕书,如有逾礼,他也敢面折廷争,予以驳回。
这反映出当时唐朝行政机制的特点是A.皇权专制B.宰相专权 C.分层决策 D.三省分权4.北宋尚有“河东狮子吼”,而到了南宋“妇女裹脚”“贞洁牌坊”等现象比比皆是。
宋代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
宋代女性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精耕细作的农业需要更多男性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观念C.传统思想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D.军事政策改变导致军队人员增加5.中国戏曲、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四世纪初,中国戏曲到十二世纪末也走向了成熟。
其共同原因是A.艺术的形式趋于高雅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C.封建统治的政治需要D.知识分子阶层的兴起6.《天津条约》签订后,护照开始在近代中国出现,譬如“兹有本国人名某某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
2024-202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二历史上册同步检查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题目: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夏朝的建立者是A. 禹B. 启C. 桀D. 汤答案:A2.题目: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 巩固统治B. 拓展疆域C. 发展经济D. 防御外敌答案:A3.题目: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其中成效最大的是A. 秦国商鞅变法B. 魏国李悝变法C. 楚国吴起变法D. 齐国邹忌改革答案:A4.题目: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B. 推行郡县制C.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D. 实行察举制答案:D(注:察举制是西汉时期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非秦始皇时期)5.题目: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 颁布“推恩令”B. 设立刺史制度C.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设立“中朝”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4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宗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有(AC)A.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B.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与分封制没有直接联系C. 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D. 宗法制起源于夏朝,完备于秦朝答案:AC解析:宗法制与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它确保了权力的平稳过渡,同时也加强了宗族内部的凝聚力,有利于防止内部纷争。
宗法制起源于夏朝,但完备于西周时期,而非秦朝。
因此,选项A和C正确,B和D错误。
2.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包括(BD)A. 万物皆数B.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C. 认识你自己D. 美德即知识答案:BD解析: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他的思想主张中包括“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理性思考的重要性;同时他也提出“美德即知识”,认为美德来源于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