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课文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原文及教案教案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它可以反映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尤其是教学态度认真与否的重要尺度。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原文及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原文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教学目标:学会7个生字。
理解词句,会用词语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和4自然段走进并了解颐和园的美景,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颐和园》说课稿《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颐和园》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颐和园》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设计理念1、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小学生有个最为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感兴趣的事物就会想方设法研究它、解决它。
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充分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民主、宽松的环境放松他们,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主动来参与阅读,并在阅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运用信息技术的资源进行设计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开路先锋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到课堂,为课堂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径,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营造较好的外部环境。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进行整合,特别适合于新课改的要求。
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便把网上的一些资源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就会把学生引进多姿多彩的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愉快,也为传统课堂教学增添了勃勃生机。
3、依据课改的新理念进行设计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它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不断成熟,不断进步,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课文原文及教案一、课文原文颐和园是北京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占地约290公顷。
颐和园以山水为基础,以建筑为点缀,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景观。
颐和园的主要建筑有万寿山、昆明湖、长廊、佛香阁、苏州街等。
其中,万寿山是颐和园的制高点,山上建有望湖楼、佛香阁等建筑,登高望远,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昆明湖是颐和园最大的湖泊,湖中建有十七孔桥、南湖岛等景点,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长廊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廊内绘有精美的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佛香阁是颐和园内最高的建筑,登临阁上,可以俯瞰整个园林的美丽景色。
苏州街是颐和园内的一条仿古商业街,街上有各种店铺,售卖各种工艺品和美食。
颐和园的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是北京的一大旅游胜地。
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让学生掌握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和建筑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和建筑特点。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主要景点和建筑特点,如万寿山、昆明湖、长廊、佛香阁、苏州街等。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4.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导游,向其他同学介绍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和建筑特点。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评价学生对颐和园主要景点和建筑特点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讨论,评价学生对颐和园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的理解程度。
《颐和园》课文
四年级语文教案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颐和园》教学课件《颐和园》教学课件1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感受颐和园的宏伟美丽。
教学准备:1.CAI课件、展板。
2.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颐和园全景图)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
二.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
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提出不懂的问题。
2.前后桌四人一组互相交流不懂的问题。
3.通过交流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如果有,板书问题。
四.自由结组,合作交流:1.浏览课文,用“○”画出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学生板书: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十七孔桥铜牛课件出示颐和园的地图,闪烁这六个景物,使学生了解其位置。
2.自由结组:通过读课文、查阅资料,你对哪个景物最感兴趣,根据兴趣重新结组。
要求“快、静”。
然后快速选出你最信任的组长。
3.合作交流:由组长组织活动。
在组内交流查阅的资料,结合课文及资料,准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们喜欢的景物。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1)请各组进行汇报,同时,课件出示颐和园景物的相应图片,并配以古筝音乐。
(2)小组汇报的同时,其它组认真听,听后谈谈感受,也可向这组进行提问。
(3)教师进行适时评价、点拨。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学生板书:谐趣园“买卖街”廓如亭知春亭课件闪烁这四个景物在地图中的位置。
2.课件显示这四个景物的图片,教师加以声情并茂的介绍。
3.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六.课外延伸,补充资料(师生共同交流)。
1.通过查资料,你还知道颐和园的哪些景物?2.老师也查到了一些资料,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颐和园的一些景物图片,并加以简单介绍。
《颐和园》四年级上册课文颐和园呀,那可真是个超级好玩的地儿呢!一进去颐和园,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大大的画里。
那园子可大啦,感觉怎么走都走不完。
先说那长廊吧。
哇,长廊就像一条长长的彩色丝带。
柱子是红色的,栏杆上还有各种各样的画。
画里有神话故事,有古代的小趣事,每一幅都特别精致。
我就一路走一路看,感觉自己像是在看一本特别大的故事书。
有时候看入迷了,差点撞到前面的人呢。
再说说昆明湖吧。
湖水又清又亮,就像一面大镜子。
湖面上还有小船呢,那些小船的样子可可爱爱,有像小鸭子的,有像小亭子的。
坐在小船上,用手划着水,凉凉的水在手指间穿过,特别舒服。
看着周围的山啊,树啊,都倒映在湖水里,就像水里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世界似的。
还有万寿山呢。
山上的佛香阁可壮观啦。
远远看去,它就高高地站在那儿,好像在看着整个颐和园。
爬到山上的时候,虽然有点累,但是当看到下面的美景,就觉得一切都值啦。
能看到昆明湖像一块蓝色的宝石,长廊就像一条小虫子趴在地上,那些树啊就像绿色的小点点。
园子里的花花草草也特别美。
春天的时候,各种花儿都开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它们在微风里轻轻摇曳,就像是在跳舞一样。
我忍不住凑过去闻一闻,那香味啊,甜丝丝的。
在颐和园里走着,还能看到很多老人在锻炼身体,打太极的老爷爷动作慢悠悠的,却特别有力量;跳广场舞的老奶奶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还有小朋友在草地上跑来跑去,笑声传得老远老远。
这里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不管是谁来,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
不管是静静地坐在湖边发呆,还是在长廊里慢慢欣赏那些画,或者是在山上感受微风,都特别惬意。
颐和园啊,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地方,每次去都能发现新的乐趣,每次离开的时候都特别舍不得呢。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17长城18颐和园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长城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颐和园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颐和园之马矢奏春创作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浮图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分歧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纷歧,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长城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碉堡。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颐和园》课文解读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信“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叙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使我们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浏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学习本文的重点是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难点是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颐和园》说课稿四年级语文《颐和园》说课稿四年级语文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它素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于世。
《颐和园》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本课将与《长城》和《秦兵马俑》共同带领我们欣赏我国的”世界遗产",对本组课文的学习将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教学目的和要求: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品读文中的好词好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2)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优美的语言,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能力目标: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1。
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其中学习本课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也是教学的难点.三、说教法与学法: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向交流活动.现在,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提升到了教学的重要位置上.因此,要让阅读活起来,关键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打算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提高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
小学四年级上册课文颐和园和长城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颐和园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长城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击用。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课文内容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
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