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6章精品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41
第6单元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第1课时统计(1)【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例题及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1.在数一数、用不同颜色的花片表示不同菊花的数量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用花片表示某种物品,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分类统计的作用,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用花片表示某种物品,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用花片表示某种物品的数量,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挂图,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景1.让学生说一说见过什么颜色的菊花,并出示情景图。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各种菊花盛开的季节。
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见过什么颜色的菊花?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菊花的样子吗?2.让学生看教材,观察情景图,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菊花的样子。
师:同学们看教材第50页,教材上面也有一些菊花,看一看,你发现这些菊花是什么样的?二、分类整理1.提出:估计一下,哪种颜色的菊花最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2.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每种菊花的数量,并提示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然后交流不同的数法和结果。
3.讨论数菊花的更好办法,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教师肯定学生的意见。
4.利用PPT课件把菊花分成三排,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使学生体会到分类摆放的好处。
5.提出“做一做”的要求,先让学生讨论理解“用不同颜色的方块表示三种菊花的数量”的意思,再自己涂色。
6.交流学生涂色的结果,然后观察涂完色的方块图,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象形统计图1.观察教材上的象形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师:用把方框涂色的方法,能直观地看到每种菊花的多少,我们教材上还介绍了一种表示物品多少的图。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1页上面的图,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
(不要求学生说出叶子的名字)2.教师提出:不用数,你知道哪种叶子最多吗?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知道的,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
第6单元比例尺第1课时放大与缩小【教学内容】教材第71~73页。
【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放大、缩小现象的过程,通过摆三角形等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2.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按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对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有好奇心,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按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按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准备】PPT课件、放大镜、小棒。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PPT课件出示一个圆和一个放大的圆,还有一个缩小的圆。
师:你们看看第一个圆和第二个圆有什么区别?生:第二个比第一个大。
师:那第一个和第三个圆又有什么区别呢?生:第三个比第一个小。
师总结:第二个圆是第一个圆经过放大得来的,第三个圆是第一个圆经过缩小得到的。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放大和缩小。
(板书课题:放大与缩小)二、讲授新课1.放大与缩小。
师:我手里的东西是什么啊?(教师手里拿着放大镜) 生:放大镜。
师:谁能说说它的作用呢?生:放大镜可以把字放大。
教师用放大镜把书本上的字放大从而引出放大的概念。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71页的内容。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生:照片把景物缩小了。
(引出“缩小”的概念)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放大和缩小的现象?(小组交流)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说的多的一组获胜。
(给获胜的小组一点精神上的奖励)生:用复印机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PPT课件出示一些放大和缩小的现象)教学过程教师批注2.摆三角形。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例1。
师: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样的特征?生:三条边相等。
师:那用3根、6根、9根同样长的小棒摆等边三角形应该怎样摆?同学自己动手摆一下,看谁摆得又好又快。
(2)交流自己是怎样做的。
师:观察自己摆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3)交流学生观察、思考的结果。
师:第一个图形的边是几根小棒?生: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