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
- 格式:docx
- 大小:18.48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蒙古族在13世纪迅速崛起,建立了元朝,并探讨了元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蒙古族及元朝的历史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蒙古族兴起的原因、元朝的建立过程等方面存在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蒙古族兴起与元朝建立的过程,以及其间的历史背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蒙古族的兴起过程,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等历史事实;了解元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蒙古族兴起与元朝建立对我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蒙古族兴起的过程,元朝的建立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教学难点:蒙古族兴起的原因,元朝时期的民族政策、文化发展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3.课堂讨论道具、小组合作学习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蒙古族兴起的过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等历史事实。
引导学生关注元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本课重点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本课难点尊重历史时序,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一、选择题1.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
《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
”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A.秦隋宋B.秦隋元C.秦元明D.隋元明2.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
”以下战争中,最符合这一特征且规模最大的是A.蒙古统一中国B.金与南宋之战C.辽攻北宋之战D.辽攻金之战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A.灭亡北宋B.统一蒙古C.灭亡南宋D.建立元朝4.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是由汉族人建立的统一政权②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③都对台湾进行了有效的管辖④都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权制度A.②④B.③④C.②③D.①②5.如下图为中国历史纪年表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所指的朝代分别是A.①北魏②南宋③元B.①北周②陈③西晋C.①辽②南宋③元D.①辽②东晋③元6.单元复习课上,历史老师用PPT展示了如图图片。
请判断这一单元的阶段特征是()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7.在“朝代接龙”的游戏中,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元—宋—唐B.唐—元—宋C.唐—宋—元D.宋—元—唐8.“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
材料反映了12世纪蒙古草原上蒙古诸部互相征战、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这一局面后来是怎样改变的?()A.铁木真统一蒙古B.忽必烈建立元朝C.文天祥抗击元军D.签订了澶渊之盟9.忽必烈热衷于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继承汗位后,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广开言路B.创制文字,设立机构C.整顿吏治D.注重农桑10.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89年发行的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第6组)中的一枚金币,纪念的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组织家和勇士。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实,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认识元朝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识读有关成吉思汗、忽必烈两位历史人物的图像资料、文字史料,获取历史信息,尝试了解蒙古族兴起与元朝统一的历史;阅读《知识拓展》,正确看待文天祥的抗元行动。
3.体会元朝统一对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
课前学习任务
搜集资料,了解成吉思汗的生平事迹。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蒙古政权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分别是什么?
【学习任务二】蒙古灭西夏与金的时间分别是什么?
【学习任务三】当时中原地区以及欧亚大多是经济文化的先进地区,为什么会被相对落后的蒙古族征服?
【学习任务四】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这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学习任务五】梳理元朝建立的相关知识。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国号
【学习任务六】元朝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观看纪录片《中国通史》第70集《忽必烈大帝》。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 重难点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二、知识概览图三、新课导引 右图是一幅冰裂纹瓷器图片,它给人一种别致的美感,这件作品是宋代哥窑的代表作,哥窑是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宋代也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宋瓷把艺术美、自然美和谐而形象地融为一体,开创了制瓷美学的新境界,成为后世长期追仿的榜样,至今都为人们所倾倒。
【思考讨论】 你知道我国哪个地方的瓷器最著名?它兴起于哪个朝代?冰裂纹瓷器的制作过程如何?四、探究学习 (一)互动探究 1.仔细观察右图,看看图中的农民都在从事哪些劳动?(课本第57页)2.左图是一艘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
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课本第57页)3.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宋朝的科举放宽尺度,允许商人中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农业 的发展南方手工业的兴旺南方商业 的繁荣 原因: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人手;自然条件的变化 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纺织业: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哥窑、景德镇) 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城市:开封和杭州是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货币: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有“奇才异行者”应举,这说明什么?(课本第58页)4.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什么新发展?(课本第59页)(二)思维拓展1.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对今天经济建设的启示。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于完成于南宋之时。
2、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束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
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这是本课的重点。
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图片展示、课堂情景剧表演。
三、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资料、编排临安城商业繁荣的情景剧、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国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后期,大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荒地,到五代和以后,江南地区有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板书课题。
二、授课
师:讲古代的经济,主要是三大方面,即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共同研究探讨从五代至两宋时期南方经
济的发展情况。
板书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师发资料《宋代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苏湖熟,天下足》、《水稻在南宋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的发展》《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
学生利用教材、自己收集的资料,教师分发析的资料,就南方农业发展分小组自由组合研讨,之后,在全班交流结果,师引导学生观察《耕获图》
板书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师发资料《宋代南方丝织业的发展》、《棉纺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北宋兴起的景德镇》、《福建泉州的海船》,学生阅读课文,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教师分发的资料永南方手工业发展情
况分小组自由组合研讨,之后,在全班交流结果。
师尽可能地展示收集的图片。
板书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师分发资料《开封的繁荣》、《临安的繁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交子的出现和发行纸币的官方机构》,学生读课本,看图。
利用资料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要求自愿编课堂短剧);2、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示从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政治因素三方面分析);3、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提示结合现实和P60的两观点进行讨论。
)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师强调: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
板书设计:
十、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