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杨景龙著《蒋捷词校注》 张英

杨景龙著《蒋捷词校注》 张英

杨景龙著《蒋捷词校注》  张英
杨景龙著《蒋捷词校注》  张英

杨景龙著《蒋捷词校注》张英

杨景龙著《蒋捷词校注》

张英(苏州大学词学博士)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元之际著名词人,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有《竹山词》一卷,今存词作93首又一阙。蒋捷生于宋元易代之世,入元不仕,浪迹江湖,其人品、词作后人多有评点。据王兆鹏、刘尊明《宋代词人历史地位的定量分析》计算,自宋末开始,历代词话中共有品评143次,在宋代词人中排名23位,为宋词名家之一。然与其名家地位殊不相称的是,蒋捷词很久以来并无校注本行世,这给蒋捷词的爱好者和研究者都带来了不便。杨景龙先生有感于此,2004年春天遂萌生校注蒋捷《竹山词》的想法,正式定题之后获得了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的重点研究项目的立项资助。经过将近六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09年完成《蒋捷词校注》一书,并于2010年5月入选“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三十二万字,不仅为蒋捷词提供了完备的校注,并且将蒋捷及蒋捷词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汇集,对蒋捷词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该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体大思精,资料丰富。杨景龙先生的《蒋捷词校注》,虽云“校注”,但实际其内容含量远远超过单纯的“校”与“注”:前言以将近两万字的篇幅撰写《蒋捷和他的<竹山词>》一文,对蒋捷的家世、生平、思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论析《竹山词》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尤其对蒋捷词比兴手法的妙用、锤炼出新的语言、博采众长的开

放词风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进而指出蒋捷词之于后世的深远影响。知人论世,全面而精准,纯然一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正文对于每一首词“校注”之外,另有“疏解”部分疏通词意,赏论全篇,剖析入微;“集评”部分汇集历代学者对

该词之评价。附录四十五页,包括七大部分:《存目词》对吴讷《唐宋明贤百家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朱祖谋《疆村丛书》本、陶湘《涉园续刊影宋金元明本词》影元抄本、《续四库全书》本、黄明校点《竹山词》本所不收但出于他处的四首词列其调名、首句、出处,并在附注部分注明此词作者及出处证据;《蒋捷诗文辑佚》将以词名世的蒋捷的诗文由《全宋词》、永乐《常州府志》、宜兴后村《周氏宗谱》等文献中辑佚而出,共诗八首、文二篇;《蒋捷传记资料》摘录永乐《常州府志》、万历《宜兴县志》、万历《重修常州府志》等自明代迄今19种重要文献中对蒋捷的介绍;《蒋捷<竹山词>题跋叙录》汇集吴讷本《唐宋明贤百家词》跋、毛晋汲古阁绣镌《竹山词》题跋、四库全书总目《竹山词》提要、朱祖谋疆村丛书本《竹山词跋》、陶湘《景宋金元明本词叙录?景元抄本竹山词续录》、饶宗颐《词集考》卷六《宋代词集解题?竹山词》共六种题跋;《蒋捷<竹山词>总评》汇集79种历代文献对于《竹山词》的总评;《<竹山词>历代重要选本收录篇目》将31种历代重要选本中收录《竹山词》的数量、篇目名称一一列出;《<竹山词>研究论著目录》将1962年至2008年共119种《竹山词》研究的论文、论著按时间顺序列出作者、题目,发表于报纸上的论文列报名、年月日,期刊论文列期刊名、发表时间及页码,硕士论文列学校与年份,书籍列出

版社、时间与书籍总页码,细致至极。综上种种,可以说,该书集论述、赏析、校注、资料汇编于一体,为蒋捷词的爱好者与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第二,校勘精良,注释详备。杨景龙先生《蒋捷词校注》以唐圭璋《全宋词》本为底本,校以紫芝漫钞本、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朱祖谋《疆村丛书》本、陶湘《涉园续刊影宋金元明词本》影元抄本、《续四库全书》本、黄明校点本《竹山词》,并参校了杨慎《词林万选》,陈耀文《花草萃编》,万树《词律》,陈廷敬、王奕清《康熙词谱》,沈辰垣《御选历代诗余》等书所收蒋捷词作,所见《竹山词》版本较全,比黄明校点本《竹山词》参校版本

为多。比勘异文,慎加按断,堪称精细。在注释方面,该书较为详备,从词牌、节序、地名、风土器物、典章故实乃至句意修辞都尽可能一一注解。其中对词牌的注释,每遇一新词牌即做一注,将该词牌的别名,词调出处,词调来历等义项交代清晰,如“沁园春”:“又名大圣乐、千春词、念离群、东仙、洞庭春色、寿明星。调见宋韦骧《韦先生词》。《能改斋漫录》卷一六云:‘今世乐府《沁园春》词。按《后汉书》窦宪女弟立为皇后,宪恃宫掖声势,遂以县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然则沁水园者,公主之园也。故唐人类用之。’”再如“女冠子”:“又名女冠子慢”。唐教坊名曲。调见《花间集》卷一温庭筠词者为小令,双调四十一字。见柳永《乐章集》者为慢词,凡两首,双调一一一字、一一三字。蒋捷此词双调一一二字。《金奁集》注歇指调。《乐章集》注大石调、仙呂调。《填词名解》卷一云:‘唐薛昭蕴始撰此调云,求

仙去也,翠钿金篦尽舍。以词咏女冠,故名。《词谱》援汉宫掖承恩者,赐芙蓉冠子,或绯或碧,然词名未必缘此事也。'”对词中词语的注释不仅解释词义,而且尽可能提供该词义解释的证据以及该词语用于他处的例证,笺释所引例证,均系早于蒋捷之作者的文本例句,晚于蒋捷者一律不采,这样不仅增加了词语注释的准确性,也同样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如对《贺新郎?约友三月旦饮》中“宝钗楼”一词的解释:“唐宋时咸阳酒楼名。五代张泌《酒泉子》:‘咸阳沽酒宝钗空'宋邵博《闻见后录》卷十九:‘予尝秋日饯客咸阳宝钗楼上,汉诸陵在晚照中,有歌此词(按指李白《忆秦娥》)者,一座凄然而罢。'南宋陆游《对酒》:‘但恨宝钗楼,胡沙隔咸阳。'自注:‘宝钗楼,咸阳旗亭也。'南宋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此泛指酒楼。”再如《洞仙歌?对雨思友》中对“今雨”一词的解释:“新交。唐杜甫《秋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后以‘旧雨'指旧交老友,‘今雨'指新交朋友。”详备的注释充分体现了著者的博学与勤谨,为研

究者提供了一个完善的注本。第三,疏解词意,情采盎然。杨景龙先生《蒋捷词校注》特在每篇注释后设“疏解”部分,为该书的一大亮点。其篇幅较长,平均每篇800余字,几乎篇篇都可视为该词的精品赏析之作。言其“精品”,首先是因为其“准”,其疏解精准的把握住了每首词的脉络,逐句解读连缀,并在其中切中肯綮的指出其写作特点。如《沁园春?次强云卿韵》疏解的结尾:“诗言志,文载道,词抒情。宋词以言情为能事,

涉笔男女之情,往往一派旖旎缠绵,香艳娇软。此词反其道而行之,以议论的利落刀剪斩断纷扰的情丝,重道崇理,无欲则刚,你可以说他无甚新意,有头巾气,但是,作为读者更应该看到词人的那番修为,那份操守,那种常人难到的生命境界。”再如对《女冠子?元夕》的评价:“全词今昔对比,脉理细密,虚实之中有抑扬,流利之中有转折,颇见吞吐之妙。”如是说精准的剖析是疏解的应有之义,那么杨先生之用“情”、用“辞”则是其更为卓越之处。其用“情”,不仅在于杨先生能够深切体会到蒋捷词中的词情词心,堪为蒋捷之异代知音,更在于其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由蒋捷词中情感而引发的共鸣,否则就不会有如此浓墨重彩的文

字:“词人晚岁常常寄迹于太湖岛屿之上,又值寒冷的秋晨,枯枝鸦啼,古道马嘶,兀坐通宵,凭几而寐的词人惊梦而起,搔首窥星,凭眺远天,送目五湖,在拂晓袭人的寒意之中感慨不已。”“词人望中所见,烟雾弥漫,楚山杳冥,家国何处,心事浩茫。”(《贺新郎?秋晓》)这既是对词中情景生动地演绎再现,但从中亦隐微可见著者本人“中年怀抱”之叹,读后令人感慨;其用“辞”,古典而华美,流畅而生动,议论、抒情、摹景,均有酣畅淋漓之至。议论、抒情上文中可见例证,再如《燕归梁?风莲》一词的疏解为例证其摹景之华美精妙:“词人梦到唐宫,正值春日迟迟之际,宫内笙管叠奏,歌舞沉酣。翠云队仗鳞次栉比,绛霞舞衣飘雾曳烟。声色之娱,承平之乐,令人陶醉。突然,舞衣惊散,恰似彩凤乱飞。词

人也从梦中遽然惊醒,唐宫、琼妃俱已化为烟云,眼前只见万顷风荷,一一飘举。”实为绝妙美文。总之,《竹山词》之疏解,情采盎然,不啻为二度创作,堪与蒋捷词作两相辉映,令读者有享受之感,足以见出杨景龙先生之功力与才情。

以上所谈三点,仅是对《蒋捷词校注》的粗略一瞥,读者如细读全书,必将有更多收获。当然,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蒋捷词校注》一书也不例外。对于该书存在的不足之处,这里也略谈三点。一是对蒋捷词的作年考据似应加强,当然,由于缺乏蒋捷生平的详细记载资料,这方面的工作难度较大。二是集评仍未能尽全,尤其是近现代学者对蒋捷其人、其词的评骘,还应再加萃辑,以收全功。三是该书对于个别词语的笺释,似仍有进一步斟酌之余地。对这三个方面,希望作者修订《蒋捷词校注》时注意加以改进,以使该书更加完善。

注:该文原载《宋代文学研究年鉴<2010——2011年卷>》。

教科版_科学_四年级上册_第三单元《声音》知识整理

①耳廓:收集声波②耳道:传递声波到中耳 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④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 ⑤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⑥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17、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18、耳朵离声源越(远),鼓膜的(振动幅度越小),听到的声音就(弱);耳朵离声源越(近),鼓膜的(振动幅度越大),听到的声音就(强)。 19、如果将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更加清楚)。 20、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答: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把振动传递给(耳蜗),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递给(大脑),这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21、鼓膜破了,不会听到声音,但如果大脑听觉神经等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听不到声音。 第七课《保护我们的听力》 22、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 23、在声音的世界里,有些声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旷神怡,我们称为(乐音);有些声音嘈杂刺耳,使人心烦意乱,我们称为(噪音)。 24、我们要避免长时间使用便携式视频或音频播放器。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有可能出现听力问题。 25、(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26、一旦人的听力严重下降,通常需要配戴(助听器),这种小的(电子扩音器)能够帮助人们使声音放大。 27、在(电影院)、(医院)、(图书馆)、课堂等地方,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声音,尽量要保持安静。 28、人们在生活中减少噪音的方法有: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植树,戴耳罩,捂住耳朵,安装汽车消声器,建造隔音墙等。 29、“土电话”和“听诊器”分别是利用什么来传播声音的? 答:“土电话”是通过拉紧的棉线传播声音的;“听诊器”是通过连接着的胶管把声音传播到耳朵里的。 30、声带越紧,声音越高。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女子的声音低。 31、(耵聍)是外耳道分泌的液体,可以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住灰尘和小飞虫等。因此,我们不要经常掏耳朵。 32、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上自来水水(如下图),用小棒敲击杯口。判断:玻璃杯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高较高较低低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小学必背古诗75首及译文

小学生75首必背古诗及译文 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诗: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2.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诗: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3.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诗: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4.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诗: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5.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诗: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6.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 译诗:春柳如同碧玉妆扮分外娇娆,垂下的万千枝条好象绿色的丝带。是谁把这柳叶裁得如此精致, 原来二月春风——它恰似一把灵巧的剪刀。 7.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诗: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8.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诗: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9.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中药用药总结

中药用药总结 1.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为用于肺气壅遏喘咳的要药。 2.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 3.辛夷:为治疗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 4.紫苏:为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 5.生姜:入脾经,善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 6.荆芥:为发表散风通用药。 7.防风:为治风通用药。风药之润剂。 8.苍耳子:治鼻渊之良药。 9.香薷:夏月解表之麻黄。 10.细辛:为治感受风寒、风湿之多种痛证及鼻渊头痛之要药;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 11.葛根: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12.柴胡: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为治疗肝胆证的要药。) 13.石膏: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为治疗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 14.栀子: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15.夏枯草: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 16.黄连:为治疗湿热火郁之要药;治疗泻痢的要药。 17.知母: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18.苦参:治湿热所致带下证及某些皮肤病常用药。 19.生地黄: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20.金银花:为治疗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

21.蒲公英:为治疗乳痈的要药。 22.紫花地丁:尤以治疗疔毒为其特长。 23.野菊花:治外科疔痈之良药。 24.重楼:痈肿疔毒、毒蛇咬伤常用药。 25.漏芦:治乳痈之良药。 26.土茯苓:治梅毒之要药。 27.射干: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 28.龙胆草: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 29.连翘:为“疮家圣药”。 30.大青叶:为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 31.鱼腥草:为治疗肺痈的要药。 32.红藤、败酱草为肠痈要药。 33.射干:咽喉肿痛常用之品。 34.山豆根:治疗咽喉肿痛要药。 35.马勃:治咽喉肿痛常用药,对喉痹有出血和溃烂者尤宜。 36.马齿苋:治痢疾常用药。 37.半边莲:治热毒所致疮痈肿毒诸证常用药。(桔梗科) 38.金荞麦:以治疗肺痈咯痰浓稠腥臭或咯吐脓血为其所长。 39.白头翁:为治疗热毒血痢之良药。 40.白蔹:常用之水火烫伤。 41.四季青:尤宜于治水火烫伤。 42.绿豆:甘寒,善解热毒,如附子、巴豆、砒霜等。为解毒良药。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声音 教案

第三单元声音 第一课时听听声音 【教学内容】第44——46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实验记录单、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研究有效进行。 1、打开教室门,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分组实验1: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

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3、分组实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 5、分组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p46图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并记录下:击打钉子----我听到的声音。交流: 第二课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内容】第47——48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

部编版小学必背古诗文首以及翻译

一上 1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2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3 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4 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5 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6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7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8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9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积的变化规律》案例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4、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玩游戏?请听游戏规则:老师说第一句,你们说第二句。看谁的脑子转得快!(开火车形式) 师:1只青蛙生:4条腿。 师:2只青蛙生:8条腿。 师:()只青蛙生:()条腿。 ……… 2、那么在游戏中藏着什么数学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刚才同学们是怎么算出2只青蛙8条腿的?谁能列式?(4×1=4,4×2=8,4×3=12。。。。。。) 3、等号左边的两个数叫什么?等号右边的数又叫什么?(因数、因数积)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出示例4 6×2= 20×4= 6×20= 10×4=

6×200= 5×4= 2、通过观察算式找出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会乘几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3、学生举例子,验证规律。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概括,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尝试练习: (1)在4×5=20中,如果4不变,5乘 2倍,那么积也( )。 (2)在6×8=48中,如果8不变,6除以 3倍,那么积也( )。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做一做: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 32×50= 8×25= 2、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4×13=52 24×300=7200 4×130= 24×30= 4×1300= 24×3= 40×13= 12×300= 400×13= 6×300= 3、大货车在普通公路上以4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4小时可以行()千米。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大货车的2倍,小轿车用同样的时间可行()千米。 4、下面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5、*算一算,想一想。你发现什么规律?

中药总结要药 及药对总结

一、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 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 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 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 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牡丹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地骨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 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鳖甲 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 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关木通 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穿山甲 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青蒿 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生何首乌 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槟榔 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

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的练习题 知识点: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就扩大几倍。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几倍,积就缩小几倍。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a倍,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就扩大a×b倍。两数相乘,一个因数除以a, 另一个因数除以b,积就除以(a×b)倍。 3、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a倍,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1/a,积不变。 4、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a倍,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1/b,积就×a÷b;例如:两数相乘 积是10,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1/2,积就变成10×3÷2=15 一、填空题 1、两个因数分别是14和9,积是(),如果把9乘以4,积是()。 2、两个因数分别是18和4,积是(),如果把18除以2,积是()。 3、两个因数分别是15和6,积是(),如果把15除以3,6乘以2,积是()。 4、两个数相乘,积是35,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2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3倍,那么得到的新积是()。 5、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8,积就();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9,积就();一个因数除以4,另一个因数乘以8,积就()。 6、在乘法算式12×40,如果一个因数乘以4,另一个因数除以4,积就是()。 7、两个数相乘,积是36,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4倍,另一个因数缩小为它的1/3,那么得到的新积是()。 8、两个数相乘,积是75,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2倍,另一个因数缩小为它的1/5,那么得到的新积是()。 9、两个数相乘,积是81,如果一个因数缩小为它的1/9,另一个因数缩小为它的1/3,那么得到的新积是()。 10、由8×20=160可得16×20=(),32×20=(),32×40=(), 4×20=(),16×10=()。 11、一个长方形面积是12平方米,把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宽不变,扩大后的面积是()。 12、一个长方形面积是12平方米,把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宽扩大到原来的2倍,扩大后的面积是()。 13、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2平方米,把边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扩大后的面积是()。 14、两个因数的积是100,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 15、两个因数的积是100,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也缩小到原来的3倍,积是()。 16、一个因数不变,把其中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9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17、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9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18、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3倍,积是9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19、明明在做一道整数乘法算式题时,把其中一个因数末尾的“0”漏写了,得到的结果是240,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20、芳芳在做一道整数乘法算式题时,在一个因数末尾多写了一个“0”,得到的结果是240,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21、两个数相乘,积是66,如果一个因数乘以8,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该有什么变化? 二、选择题

第三单元 声音

第三单元声音 第一课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 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实验记录单、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引入: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研究有效进行。 1、打开教室门,仔细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分组实验1: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3、分组实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 5、分组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p26途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并记录下表: 击打钉子----我听到的声音 交流: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小学生必背古诗30首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泉眼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船儿划过的痕迹。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春风把暖洋洋的清风送入屠苏酒,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贴的门神),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风平浪静,就好像没有打磨的铜镜。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水一片翠绿的颜色,恰似白银色的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催开了早春二月的鲜花;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秦汉以来,明月还是那样照着关塞,离家万里远征,将士至今仍没有回还。 如果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还在,就不会让胡人的军队越过阴山。

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汇总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42、43页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已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信息窗4情境图清理海水浴场】青岛是座美丽的城市,在炎炎夏日,青岛的海水浴场每天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为了让游客在清洁舒适的沙滩上游玩,筛沙车每天都在忙碌着。 “筛沙车每分钟清洁沙滩80平方米”根据图上的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5分钟、10分钟、15分钟、30分钟、60分钟·······筛

沙车能清洁多少平方米沙滩? 你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好!这么多的问题我可以用一个关系式解决,你知道运用哪一个关系式吗?(学生回答) 对,就是“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每分钟清洁沙滩的面积×筛沙车的工作时间=筛沙车的工作总量”现在我提一个问题“筛沙车的工作总量是怎样变化的呢?”你们能帮我解决吗?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填表格(学生每人一张)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2、小组活动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小组活动时,教师巡视、指导。 如果遇到小组观察统计表有困难时,教师引导学生写出计算的算式再观察发现。 80×5=400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声音》测试卷第三单元2018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声音》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小音叉发出的声音()。 2、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掉振动的()。 3、声音强弱可以用()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 4、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 ()。 5.音高是由物体的振动的()决定的,音量是由物体的 ()决定的。 6、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当()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 7、人的耳朵可以分为()、()和()三个部分。 8、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就(),拉得松,声音就();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

音就(),轻轻拨,声音就()。 9、声音能在()、()、()中传播。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10、一个物体在()的作用下,不断()做(),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发生地震时,小明被困在废墟里,他通过敲击附近的铁制管道,被救援人员发现而获救,小明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传播声音。 ()2、经常用耳塞听音乐会使听觉器官产生疲劳甚至造成损伤,会导致听力下降。 ()3、遇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时,我们可以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4、物体一般都能传播声音,它们传播声音的本领有所不同。 ()5、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不看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不振动。 ()6、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高。 ()7、嘈杂刺耳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8、物体发出声音的大小是可以控制的。 ()9、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 ()10、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

古诗30首带翻译

古诗(带翻译) 背诵(不会读的查字典和资料) 三(2 )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背景 韦应物( 737-792),唐 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 西安)人。贵族出身,曾为 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 成为有名的诗人。其诗多写 田园风物,以古风和五律最 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 后人将他与柳 宗元 并 称为 “韦柳”。 古诗今译 涧边丛生的幽草特别让 人喜爱,密林中还有黄鹂鸟 在婉转啼鸣。带雨的春潮在 傍晚来势更湍急,荒郊野渡 寂无人影只有船空横。 名句赏析 ——“野渡无人舟 自横。” 2 塞下曲——卢 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作者背景 卢纶( 748-800),唐 代 诗人。字允言,河中蒲 州(今 山西永济)人。 “大历十才子 ” 古诗今译 黑暗的林中风吹草动, 将 军深夜拉动了强弓。黎明 时寻找射出的箭,发现它深 陷在巨石中。 名句赏析 ——“林暗草惊 风, 将军夜引弓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背景 王之涣( 668-742),唐 代诗人。字季陵,晋阳(今 山西太原)人。豪放不羁, 常击剑悲歌。他的诗以描写 边疆风光著称,并多被当时 乐工传唱。代表作有《凉州 词》、《登鹳鹊楼》等。 古诗今译 奔腾的黄河就来 自云 端,一座孤城外是万仞高山。 吹 羌笛 的就不 要怨杨 柳不 绿,春风从来未到过玉门关。 名句赏析 ——“羌笛何须 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诗今译 太阳依傍山峦渐 渐下 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 景,请 再登上一层高楼。 名句赏析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作者背景 刘禹锡( 772-842),唐 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 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 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 贞革新而被流放, 性格豪迈, 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 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 而称他 “诗豪”。他的七律和 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 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 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 生面之作。 之一,他的送别诗、写景诗 很有特色。 4 登鹳 雀楼——王 之涣

积的变化规律.doc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8—59页内容。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一次飞跃,它是学生的思维由单一、松散向灵活、多样化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法口算、笔算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是学生对以前所学乘法计算的一个规律性的总结,它引导学生学会从一般现象中寻找规律,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内容提供必要的思维模式。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分析和探索能力,本节课在教学安排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去探究新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1、初步获得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情感与态度: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迁移旧知,巧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相互了解了,其实,我最想知道的是,你们的计算能力强不强?真的很强吗?我可找到对手了。2、543+380=()1、543+382=()3、546+382=()师:出示1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有困难的同学可笔算。师:

大家算的真的挺快啊,这是个小小的热身,比赛开始。出示2 题,这么快啊,快说说你是怎么算的?预设:生:我发 现543是一样的,382变成380少了2。所以我想,和也少2, 就是923。师板书学生的发现。师:好眼力,通过你的细心 观察,发现了规律,还能利用规律,形成了计算的技巧。敢不敢 再来一道。出示3题。学生用刚才发现的规律很快的说出了结 果,有困难的学生也会了方法。师:说说你为什么算的快? 预设:我发现,382没变,546比543多3,所以,和也多3,就 是928。师:你能不能把你的发现,用自己的话说说呢? 预设:如果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加几,和就加几,要是另 一个加数减几,和就减几。师:(小结)我们发现,在加法 中,和的变化与加数有关系。在乘法中,积发生变化,猜猜会和 谁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积的变化 规律”。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小小的巧算环节,兼顾着不 同学生的需求,会使学生的特殊需要得到满足。将学生的学习兴 趣充分调动起来了,由不会巧算到算得很快。同时为探究积的变 化规律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学生很自然的利用知识的迁移,去 探究新知。也暗示了先观察,再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这一探 究的方法。)二、引导观察,巧探究。积的变化规律也 需要在算式中发现。6×2= 5×4=6×20= 10×4=6×200= 20×4=师:先自己算算,再想 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中交流你的发现,准备汇报。汇报:

中药要药总结(全)

中药要药总结 1.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为用于肺气壅遏喘咳的要药。 2.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 3.辛夷:为治疗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 4.紫苏:为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 5.生姜:入脾经,善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 6.荆芥:为发表散风通用药。 7.防风:为治风通用药。风药之润剂。 8.苍耳子:治鼻渊之良药。 9.香薷:夏月解表之麻黄。 10.细辛:为治感受风寒、风湿之多种痛证及鼻渊头痛之要药;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 11.葛根: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12.柴胡: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为治疗肝胆证的要药。) 13.石膏: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为治疗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 14.栀子: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15.夏枯草: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 16.黄连:为治疗湿热火郁之要药;治疗泻痢的要药。 17.知母: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18.苦参:治湿热所致带下证及某些皮肤病常用药。 19.生地黄: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20.金银花:为治疗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 21.蒲公英:为治疗乳痈的要药。 22.紫花地丁:尤以治疗疔毒为其特长。 23.野菊花:治外科疔痈之良药。 24.重楼:痈肿疔毒、毒蛇咬伤常用药。 25.漏芦:治乳痈之良药。 26.土茯苓:治梅毒之要药。 27.射干: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 28.龙胆草: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29.连翘:为“疮家圣药”。 30.大青叶:为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 31.鱼腥草:为治疗肺痈的要药。 32.红藤、败酱草为肠痈要药。 33.射干:咽喉肿痛常用之品。 34.山豆根:治疗咽喉肿痛要药。 35.马勃:治咽喉肿痛常用药,对喉痹有出血和溃烂者尤宜。 36.马齿苋:治痢疾常用药。 37.半边莲:治热毒所致疮痈肿毒诸证常用药。(桔梗科) 38.金荞麦:以治疗肺痈咯痰浓稠腥臭或咯吐脓血为其所长。 39.白头翁:为治疗热毒血痢之良药。 40.白蔹:常用之水火烫伤。 41.四季青:尤宜于治水火烫伤。 42.绿豆:甘寒,善解热毒,如附子、巴豆、砒霜等。为解毒良药。 43.生地: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总结

姓名:_________ 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整理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我们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但是无论我们在 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总能听到各种声音。 第一课《听听声音》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的字母表示音调;数字表示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用同样的力击打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小音叉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大音叉振动的慢发出的声音音调低。 3、用不同的力击打同一个物体,轻轻击打时发出的声音音量弱,重重击打时发出的声音音量强。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4、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5、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6、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物体的振动就没有声音,当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 7、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例如锣面虽然停止敲击,但是锣面还在振动,)。 8、声音有强弱、高低、长短的不同。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的变化观察到物体的振动。人靠 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第三课《声音的变化》 9、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用字母dB表示。 10、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用字母Hz表示。它表示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11、小常识: ①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②振动的物体有松有紧,(如:橡皮筋)紧的声音高,松的声音低。 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如:橡皮筋)用力拨声音就强,轻轻拨声音就弱 ③振动的物体有粗有细,(如:琴弦)细的声音高,粗的声音低。 ④振动的物体有长有短,(如:钉子)短的声音高,长的声音低。 ⑤振动的物体有大有小,(如:碗)小的声音高,大的声音低。 第四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2、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 振动的快慢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试验一:探索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发出的音高会有怎样的变化? 我的预测:尺子伸出越长,音高可能越低,越短音高可能越高。 实验过程:需要确定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比如8厘米、12厘米、16厘米、20厘米等;再

《积的变化规律》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教材分析各位领导、老师们上午好!我们组这次研讨的课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现在先由我代表我们教研组给大家进行这节课的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将为学生今后学习小数乘法奠定基础,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2.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教材呈现形式(出教材图) 接着是新课后的练习,这部分的内容将由我们组的其它老师进行相关的介绍。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探索、分析的能力,在一定情境创设的探究过程中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感到很困难。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中,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益。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以下三个角度制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联系本课内容,我们制定的知识目标为: 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制定的过程目标是:学生通过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所以我们制定的情感目标为: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 我们把: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随着乘几(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五、教学难点: 在探索和发现规律上,能更多的体验一般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要突破以上教学重难点,我们认为:引导学生如何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是关键。 这样的教学是“教”在学生需要教的地方,既尊重和利用了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升、发展。 以上就是我们教研组对《积的变化规律》这节课所做的教材分析,谢谢大家!

药化总结

课件中得思考题 第十四章心脏疾病药物与血脂调节药 1、抗心律失常药可分为哪几大类?各举一例 答:I类:钠通道阻滞剂——IA类:奎尼丁, IB类:美西律,利多卡因,苯妥英 IC类:普罗帕酮,醋酸氟卡尼 Ⅱ类: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III类:钾通道阻滞剂——胺碘酮 Ⅳ类: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卓,盐酸维拉帕米 2、降血脂药可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 答:(1)烟酸类——烟酸 (2)苯氧乙酸类——氯贝丁酯,吉非贝齐 (3)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洛伐她汀,辛伐她汀,氟伐她汀 (4)其它类——右旋甲状腺素 3、何谓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其临床主要用途就是什么? 答:即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现临床使用得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为她汀类药物,包括洛伐她汀,辛伐她汀,氟伐她汀等6类。此类药物能明显降低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与甘油三酯水平,而就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增加,临床用于血脂调节药。(她汀类药物对HMG-CoA 还原酶具有高亲与力,可竞争性抑制HMG-CoA 还原酶活性,阻断HMG-CoA向甲羟戊酸得转化,就是肝脏合成胆固醇明显减少,使LDL受体基因脱抑制,LDL受体表达增加,使血浆中得IDL及LDL被大量摄入肝脏,降低LDL及IDL得血浆浓度。另一方面,肝脏合成载脂量B100减少,也使VLDL合成下降。) 4、简述她汀类降血脂药物得构效关系 答: (1)3, 5-二羟基羧酸就是产生活性得必需结构,含有内酯得化合物须经水解才能起效,可 瞧作前体药物。 (2)改变C5与环系之间两个碳得距离会使活性减弱或消失。 (3)3,5-二羟基得绝对构型必须与美伐她汀与洛伐她汀中3, 5-二羟基得构型一致。 (4)在C6与C7间引入双键会使活性增加或减弱。 (5)环B中引入了4-氟苯基与异丙基,有助于产生较好得活性, 4-氟苯基与中心芳环不能 共平面。 第十五章甾体激素药 1、举例说明雌激素、雄激素、同化激素、孕激素及糖皮质激素得结构特征。 答:雌甾烷(雌激素) 雄甾烷(雄激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