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图像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4.33 MB
- 文档页数:88
遥感图像分类技术研究一、遥感图像分类的基本概念及背景遥感图像分类是指利用计算机方法将遥感图像进行自动分类,将像元或像素点归类为不同的地物或地物类型。
遥感图像是指通过遥感传感器获取的地球表面信息的图像,主要包括航空遥感、卫星遥感等。
遥感图像分类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环境遥感监测、农业与林业等许多领域。
二、遥感图像分类技术因素1. 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遥感图像分类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主要是对遥感图像进行初步去噪、辐射校正等操作,以提高其质量和可用性。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滤波、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等。
2. 特征提取遥感图像的特征提取是将遥感图像中的自然结构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特征向量的过程。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基于纹理的方法、基于谱特征的方法以及形状特征提取方法等。
3. 分类算法常见的遥感图像分类算法包括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
其中,最大似然法和支持向量机算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两种算法,具有较高的分类准确性和泛化性能。
三、常见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1. 基于纹理分析的方法纹理是指由几何形状、大小、密度、亮度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某种规则的表现形式。
其基本特点是在局部区域内具有规则和可重复性。
利用遥感图像的纹理数据,可以利用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滤波器和小波等方法进行纹理分析。
基于纹理分析的方法适用于研究土地利用类型、森林类型等需要区分细致的地物类型。
2. 基于谱信息的方法基于谱信息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利用遥感图像数据的光谱特征进行分类。
这种方法主要基于多光谱数据分类和高光谱数据分类。
多光谱数据是指每个像元采集了数个波段的数据,而高光谱数据则包含了更多的波段数据。
采用基于谱信息的方法可以对土地覆盖类型、植被类型等大尺度空间范围的遥感图像进行分类。
3. 基于空间信息的方法基于空间信息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是指利用遥感图像像素的空间位置信息,结合图像的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分析像素到邻域像素之间的距离、方向和大小等因素来提取空间信息。
1.几何校正:几何校正是利用地面控制点和几何校正数学模型来矫正非系统因素产生的误差,同时也是将图像投影到平面上,使其符合地图投影系统的过程。
2.图像镶嵌:指在一定的数学基础控制下,把多景相邻遥感影像拼接成一个大范围、无缝的图像的过程。
3.图像裁剪:图像裁剪的目的是将研究之外的区域去除。
常用方法是按照行政区划边界或自然区划边界进行图像裁剪。
在基础数据生产中,还经常要进行标准分幅裁剪。
按照ENVI 的图像裁剪过程,可分为规则裁剪和不规则裁剪。
4.图像分类:遥感图像分类也称为遥感图像计算机信息提取技术,是通过模式识别理论,分析图像中反映同类地物的光谱、空间相似性和异类地物的差异,进而将遥感图像自动分成若干地物类别。
5.正射校正:正射校正是对图像空间和几何畸变进行校正生成多中心投影平面正射图像的处理过程。
6.面向对象图像分类技术:是集合邻近像元为对象用来识别感兴趣的光谱要素,充分利用高分辨率的全色和多光谱数据的空间、纹理和光谱信息来分割和分类,以高精度的分类结果或者矢量输出。
7.DEM:数字高程模型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
8.立体像对:从两个不同位置对同一地区所摄取的一对相片。
9.遥感动态监测:从不同时间或在不同条件获取同一地区的遥感图像中,识别和量化地表变化的类型、空间分布情况和变化量,这一过程就是遥感动态监测过程。
10.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是用很窄而连续的波谱通道对地物持续遥感成像的技术。
在可见光到短波红外波段,其波谱分辨率高达纳米数量级,通常具有波段多的特点,波谱通道多达数十甚至数百个,而且各波谱通道间往往是连续的,因此高光谱遥感又通常被称为"成像波谱遥感"。
11.端元波谱:端元波谱作为高光谱分类、地物识别和混合像元分解等过程中的参考波谱,与监督分类中的分类样本具有类似的作用,直接影响波谱识别与混合像元分解结果的精度。
12.可视域分析:可视域分析工具利用DEM数据,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观察源来确定可见的地表范围,观测源可以是一个单点,线或多边形13.三维可视化:ENVI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可以将DEM数据以网格结构、规则格网或点的形式显示出来或者将一幅图像叠加到DEM数据上。
遥感图像分析遥感图像分析是利用遥感技术对获取的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和处理,以获取地表信息和探索地理现象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遥感图像分析的基本原理、常用的分析方法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遥感图像分析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是通过遥感卫星或飞机等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图像,利用其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地表的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及与地理现象的联系。
遥感图像主要包括光学遥感图像和微波遥感图像两种类型,其中光学遥感图像主要利用反射特性获取地表信息,而微波遥感图像则是通过电磁波的散射和回波等特性获取地表信息。
二、遥感图像分析的常用方法1. 图像预处理:遥感图像预处理是为了提取有效的地表信息,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
通过这些预处理方法,可以降低图像中的噪声,使图像更加清晰,有利于后续的分析工作。
2.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遥感图像分析的核心步骤,它是将图像转化为可供分析和解释的信息的过程。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光谱特征提取、纹理特征提取、形状特征提取等。
通过提取图像的各种特征,可以获得地表的物理和几何信息。
3. 分类分类是遥感图像分析的重要任务,它是将图像中的像素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有监督分类、无监督分类和半监督分类等。
分类结果可以用来监测地表的变化,研究地表的演化过程以及评估地表的植被覆盖程度等。
4. 变化检测:变化检测是遥感图像分析的一项重要任务,它通过对多期遥感图像进行比较,来识别出地表变化的位置和程度。
常见的变化检测方法包括基于像元的变化检测和基于物体的变化检测等。
变化检测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农田利用变化分析等领域。
三、遥感图像分析的应用1. 农业:遥感图像可以提供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土壤湿度、植被覆盖度等信息,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施肥。
2. 环境监测:通过遥感图像分析,可以监测海洋和河流水质、大气污染、森林覆盖变化等环境问题,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及应用示例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传感器获取地表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遥感图像分类是遥感技术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可以将遥感图像中的像素按照其特征进行分类,并生成分类结果。
本文将介绍遥感图像分类的方法,并给出一些应用示例。
一、遥感图像分类方法1. 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是将遥感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看作一个样本进行分类,通过像素点的光谱特征来确定其所属类别。
常见的方法有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等。
最大似然法是一种基于统计学原理的分类方法,它通过求解样本的概率密度函数来确定像素点的类别。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基于样本间距离的分类方法,它通过构建超平面将不同类别的样本分开。
2. 基于对象的分类方法基于对象的分类方法是将遥感图像中的像素组成的对象进行分类,通过对象的形状、纹理等特征来确定其所属类别。
常见的方法有基于区域的分割和基于对象的分类。
基于区域的分割将遥感图像中的像素按照相似性进行分组,形成具有相同特征的区域。
基于对象的分类是在分割得到的区域基础上,通过提取区域的特征来确定其所属类别。
3. 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方法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方法在遥感图像分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深度学习通过构建深层神经网络模型,可以自动学习遥感图像中的特征表示。
常见的方法有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
卷积神经网络可以有效地提取图像的空间特征,循环神经网络可以捕捉图像序列的时序特征。
二、遥感图像分类的应用示例1. 农作物类型分类农作物类型分类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任务,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农田的分布情况和种植结构,指导农作物管理和精细化农业。
通过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可以将农田遥感图像中的不同农作物进行分类,比如小麦、玉米、水稻等。
这样可以帮助农民进行农作物识别和农田监测,提高农业效益。
2. 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分类是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任务,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土地利用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指导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开发。
遥感图像分类常见方法一、前言遥感分类算法大致有三个阶段(1)基于传统数学统计的方法;(2)经典机器学习;(3)深度学习。
按是否有样本可以分为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两种。
实现分类的流程是:特征+算法二、分类之特征工程分类本来就是计算机领域的问题,遥感分类的本质也是图像处理。
遥感分类属于CV领域的一个子集。
不论是监督还是非监督,分类的前提是特征工程。
构建特征工程的目的是突出关注目标和其他目标之间的差异,从而使得分类具有更好的效果。
遥感的特征工程可以大致分为三类:(1)纹理特征,(2)光谱特征,(3)时序特征。
当然,由上述特征还可延伸出LAI等生物量信息,但其本质上是由光谱特征反演出来的。
(1)纹理特征纹理特征一般从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提取才有效果,纹理特征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统计方法:灰度共生矩阵、灰度游程长度法等模型方法:自相关模型、Markov随机场模型、分形模型等数学变换方法:空间域滤波、傅里叶滤波, Gabor和小波模型等。
(2)光谱特征光谱特征包括地物原始光谱反射率和衍生植被指数两种。
光谱特征较纹理特征容易获得,缺点是反射光谱容易受到“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的影响。
光谱特征:R,G,B,NIR等衍生植被指数:NDVI,EVI等(3)时序特征由多时相遥感数据提取的特征成为时序特征,包括光谱时序和纹理时序。
时序特征可以描述作物在生育进程中动态的生长变化,已成为遥感农作物分类的重要特征支撑。
大量研究表明,生育期内高频次的时间特征会显著提升分类效果;多特征时间序列比单特征时间序列更能表征不同作物之间的差异特征比较特征的计算是基于数学方法计算的。
(1)光谱植被指数就是加、减、乘,除;(2)纹理特征一般通过滤波模板计算;(3)但数学中更高级,更有用的特征应该是偏导,在矩阵中,偏导及其重要。
因为偏导能够综合多个变量,因此个人认为,偏导特征会更具优势。
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偏导较少,机器学习次之,深度学习偏导参数最多。
遥感图像的分类方法
遥感图像的分类方法常见有以下几种:
1. 监督分类方法:该方法需要先准备一些具有标签的样本数据集进行训练,并从中学习模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监督分类方法包括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等。
2. 无监督分类方法:该方法不需要标签样本数据集,通过对图像像素进行统计分析和聚类来确定类别。
常见的无监督分类方法包括K均值聚类、高斯混合模型等。
3. 半监督分类方法:该方法结合监督和无监督分类方法的优势,同时利用有标签和无标签样本数据进行分类。
常见的半监督分类方法包括标签传播、半监督支持向量机等。
4. 深度学习分类方法: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方法的发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变得流行。
这些方法通过搭建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并使用大量的标签样本进行训练,能够实现较高的分类精度。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还有基于纹理特征、形状特征等的分类方法。
不同的分类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遥感图像场景和实际需求。
综合考虑数据集大小、分类效果、计算时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对于遥感图像的分类任务非常重要。
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与算法解读一、引言遥感技术是通过人工卫星、航空器或其他遥感平台获得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手段。
遥感图像处理则是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本文将介绍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与算法,探讨其原理和应用。
二、遥感图像预处理遥感图像预处理是遥感图像处理的第一步,主要目的是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和干扰,提高图像的可用性。
常用的图像预处理方法包括边缘增强、直方图均衡化和空间滤波。
1. 边缘增强边缘增强是通过提升图像边缘信息的方法来提高图像质量。
其中常用的边缘增强算法有Sobel算子、Prewitt算子和Laplacian算子。
这些算子能够检测出图像中的边缘特征,从而使图像更加清晰。
2. 直方图均衡化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通过调整图像亮度分布来增加对比度的方法。
通过对图像的灰度直方图进行变换,使得图像中的像素分布更加均匀,从而使得图像更加清晰和易于分析。
3. 空间滤波空间滤波是一种常用的图像平滑方法,通过对图像进行滤波操作,可以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和干扰。
常用的空间滤波算法有均值滤波、中值滤波和高斯滤波。
三、遥感图像分类遥感图像分类是根据图像中的像素值进行分类的过程。
常用的图像分类方法包括基于像素的分类和基于对象的分类。
1. 基于像素的分类基于像素的分类是一种将图像中的每个像素都分配到一个类别中的方法。
常用的基于像素的分类算法有最大似然分类算法、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
这些算法能够根据像素的特征进行分类,从而对图像进行分割和分析。
2. 基于对象的分类基于对象的分类是将图像中的相邻像素聚合成一组对象,然后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常用的基于对象的分类算法有基于区域的分类和基于形态的分类。
这些算法能够更好地保留图像中的空间信息,从而提高分类的准确性。
四、遥感图像变化检测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是通过比较多幅遥感图像之间的差异,来检测地表发生的变化情况。
主要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等领域。
1. 基于像素的变化检测基于像素的变化检测是一种将多幅遥感图像像素级别进行比较的方法。
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图像增强和分类技术介绍概述:遥感图像解译是指通过对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和解析,来获取地理信息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图像增强和分类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工具,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准确度。
本文将介绍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图像增强和分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一、图像增强技术图像增强技术是指通过对原始遥感图像进行处理,改善图像质量的方法。
1. 直方图均衡化直方图均衡化是通过变换图像的灰度级分布,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
该方法适用于单一场景中的图像。
通过对原始图像中每个像素的像素值进行统计,可以得到图像的灰度级分布。
根据统计分布,可以将原始图像中的灰度级重新映射,使得图像的灰度级分布更均匀。
这样可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使得图像中的目标更加清晰可见。
2. 滤波技术滤波技术通过对图像进行空域或频域的滤波处理,来改善图像的质量。
常用的滤波方法包括线性滤波和非线性滤波。
线性滤波方法包括均值滤波、中值滤波等,主要用于降噪和平滑图像。
非线性滤波方法包括边缘增强滤波、退化滤波等,主要用于增强图像的边缘信息。
3. 多尺度分析多尺度分析是一种基于图像的不同尺度表示,来提取图像不同层次特征的方法。
常用的多尺度分析方法包括小波变换、尺度空间分析等。
通过对不同尺度下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更全面的图像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图像分类和目标检测等应用。
二、图像分类技术图像分类技术是将遥感图像中的像素点或图像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的过程。
图像分类是遥感图像解译的关键步骤,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图像中的地物信息。
1. 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是一种通过人工标签指定不同类别的样本进行训练的分类方法。
在监督分类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分类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人工神经网络等。
然后,根据已标注的样本,使用分类算法进行训练和分类预测。
监督分类方法适用于有充足样本且具有明显特征的图像。
2. 无监督分类无监督分类是一种不依赖于人工标签的分类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图像分类与监督分类方法引言遥感图像分类是测绘技术中常用的图像处理方法之一,它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和分割,为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球观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介绍遥感图像分类的基本概念,以及常用的监督分类方法。
一、遥感图像分类的基本概念遥感图像分类是指将遥感图像中的像素根据其反射率或辐射率等特征划分为不同地物类别,并赋予其相应的分类标签。
遥感图像分类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物分布、变化趋势以及环境状况等,对于农业、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监督分类方法1. 最大似然法最大似然法是一种常用的监督分类方法,它基于贝叶斯决策理论,通过计算每个像素属于不同类别的概率,从而确定其分类标签。
最大似然法假设像素的灰度值服从高斯分布,并通过最大化像素灰度值在每个类别中的概率来进行分类。
虽然最大似然法在某些情况下效果较好,但它对于复杂的遥感图像分类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支持向量机(SVM)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监督分类方法,它通过构建一个最优的超平面,将不同类别的像素分隔开。
支持向量机不仅可以处理线性可分的数据,还可以通过核函数将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从而处理线性不可分的数据。
支持向量机在处理遥感图像分类问题时具有较好的性能,但其计算复杂度较高,需要大量的训练样本和运算时间。
3. 随机森林随机森林是一种集成学习方法,它通过组合多个决策树,从而提高分类准确性。
随机森林不仅可以处理多类别的分类问题,还可以处理高维数据,并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抗噪性。
在遥感图像分类中,随机森林通常能够取得较好的分类效果,并且对于特征的选择和处理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4. 卷积神经网络(CNN)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监督分类方法,它通过多层卷积层和池化层进行特征提取和降维,最后通过全连接层进行分类。
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分类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于遥感图像分类问题也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如何进行遥感数据处理和图像分类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和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各种数据,如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等,这些数据对于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然而,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图像分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利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来实现。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遥感数据处理和图像分类。
第一,遥感数据的处理。
遥感数据的处理包括了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后处理两个步骤。
首先是数据预处理,主要是为了消除数据中的噪声和干扰,以提高数据的质量。
数据预处理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大气校正、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
其中,大气校正是遥感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去除大气散射对数据的影响,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接下来是数据后处理,主要是为了利用处理后的数据做相应的分析和应用。
数据后处理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地物提取、变化检测、分类等。
第二,图像分类。
图像分类是把遥感图像中的像素点根据一定的规则分类到不同的类别中。
图像分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表特征、研究地表变化、监测环境演变等。
图像分类有很多方法,常见的有基于像素的分类和基于对象的分类。
基于像素的分类是指将图像像素根据其灰度或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在复杂的遥感图像中容易受到噪声和光照变化的影响。
而基于对象的分类是指将图像中的相邻像素组合成对象,然后根据对象的形状、大小、纹理等特征进行分类。
这种方法相对复杂,但能够更好地反映地物的空间分布和结构。
在进行图像分类之前,我们需要进行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是将图像中的各个像素点提取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
特征提取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像素级特征和对象级特征。
像素级特征是指将图像中每个像素的灰度或颜色值作为特征。
对象级特征是指将每个对象的形状、大小、纹理等特征作为特征。
在特征提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特征选择和降维的方法,以减少特征的维度和冗余。
最后是分类器的选择和建立。
遥感分类方法遥感分类是指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图像数据,通过对图像进行解译和分类,将地物按照其特征进行划分和分类的过程。
遥感分类方法是遥感图像处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遥感应用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遥感分类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中,人们不断探索和总结出了多种分类方法,以适应不同的遥感应用需求。
一、基于像元的遥感分类方法。
基于像元的遥感分类方法是指将遥感图像中的每个像元按照其特征进行分类。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各种数学和统计模型,如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等,对像元进行分类。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遥感图像的空间信息,对图像进行高精度的分类。
但是,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也存在着计算量大、对数据质量要求高等缺点。
二、基于对象的遥感分类方法。
基于对象的遥感分类方法是指将遥感图像中的像元组合成具有一定空间连续性和相似性的对象,然后对这些对象进行分类。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分割算法将遥感图像分割成不同的对象,然后对这些对象进行分类。
基于对象的分类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地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一些地物边界不清晰的情况,基于对象的分类方法能够得到更好的分类结果。
三、基于特征的遥感分类方法。
基于特征的遥感分类方法是指根据地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这种方法通常是先对地物的特征进行提取,然后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
地物的特征可以包括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等。
基于特征的分类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地物的本质特征,对于一些光谱混合的地物,基于特征的分类方法能够得到更准确的分类结果。
四、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分类方法。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分类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深度学习技术能够自动学习图像的特征表示,对于遥感图像中复杂的地物分类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
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方法能够更好地处理遥感图像中的复杂地物,对于一些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分类问题,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能够得到更好的分类结果。
总结起来,遥感分类方法是遥感图像处理的重要内容,不同的分类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的遥感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
遥感影像处理中的图像分类算法研究引言:遥感影像处理主要涉及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即将图像中的像素点根据其特征分为不同的类别。
这项工作对于土地利用、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图像分类算法是遥感影像处理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将研究当前遥感影像处理中常用的图像分类算法,并探讨其应用。
一、最大似然分类最大似然分类是一种常见的单波段图像分类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最大化像素点属于某一类别的概率来实现分类。
这一方法通常前提假设是像素点的灰度值服从高斯分布,从而通过计算每个类别的均值和方差来计算概率。
然后将像素点分配给使得概率最大的类别。
最大似然分类算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计算速度快。
然而,该方法对光照不均匀、地物相似等问题不敏感,容易在复杂的遥感影像中产生分类误差。
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改进。
二、支持向量机(SVM)支持向量机是一种经典的二元线性分类模型,广泛应用于遥感影像分类领域。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训练样本通过一个超平面分割为两个类别,使得两个类别的间隔最大化。
在遥感影像处理中,支持向量机通过对训练样本进行特征提取,获得一个高维空间中样本点投影,并根据分割超平面的位置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
支持向量机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和适应性,能够处理高维数据和非线性问题,对图像分类具有较好的效果。
三、决策树分类方法决策树是一种基于特征选择和决策规则的图像分类方法,适用于多属性、多类别的图像分类问题。
决策树通过将样本分割成互斥的子集,每个子集对应一个决策规则,从而实现分类过程。
遥感影像处理中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包括C4.5算法和随机森林算法等。
其中C4.5算法采用信息增益指标进行特征选择,能够有效地处理多属性情况,但容易出现过拟合问题。
而随机森林算法则通过构建并集成多个决策树来减少过拟合现象,提高分类效果。
四、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具有强大的特征提取和图像分类能力,被广泛运用于遥感影像处理。
深度学习通过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的工作原理,通过多层次的特征学习和抽象实现对遥感图像的分类。
遥感图像处理实例分析监督分类(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一、方法原理监督分类方法是多光谱图像专题信息分类的两种方法之一(另一种方法是非监督分类).该方法是假设已经收集到多区域的地理图像,如Landsat TM 或 SPOT XS 卫星多谱图像(分类对其它类型的图像也有效),具有实地野外属性分类或覆盖类型(如城区、水域、沼泽地等)的位置和特性数据(也可以通过航片分析得到),对该已知分类区域的光谱特性,通过分类程序,进行训练,将图像中每类区域的像素进行已知类的分配,对每一类计算多变量统计参数,如均值、标准差、相关距阵等,根据分类方法,最后将图像中每一个像素以最大然似性分配到某一类中。
即通过自定义的已知分类区域的训练,对多波段图像进行专题信息分类.方法流程如下:二、实例演示及分析以1985年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圣地亚哥地区的TM —MSS(0.55,0。
65,0。
75,0.95um4波段)图像为例,进行土地覆盖类型分类,分为海洋、城区、居民区、草坪和秃地等类型。
监督分类主要步骤如下:1.由原始遥感图像文件Landsat_Mass_Notwarped 。
ers 复制出用于分类的图像数据文件Landsat_practice.ers.① 通过主菜单算法图标或主菜单View 中Algorithm 项,打开算法窗口,装载数据集,文件名为:\examples\shared_data\Landsat_Mass_Notwarped.ers 。
选择训练区计算训练区统计量 评价训练区统计量 进行图像分类 显示分类图像和精度计②复制3个假彩色层(现共有4个假彩色层),分别命名为B1、B2、B3、B4,并与装载数据集文件的4个波段相对应。
③选择主菜单File中的Save As项,以Er Mapper Raster Dataset格式保存文件,文件名为:\examples\miscellaneous\tutorial\Landsatt_practice.ers。
如何进行遥感图像的处理与分析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卫星、飞机等远程手段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环境监测、农业、城市规划等。
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是遥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我们从海量的遥感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遥感图像的处理与分析。
一、遥感图像的预处理遥感图像的预处理是图像处理的第一步,它主要包括图像校正、辐射校正和大气校正等。
图像校正是将图像转换为常用的坐标系统,如UTM坐标系或地理坐标系,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辐射校正是将图像的数字值转换为表面反射率,以消除光照条件的影响。
大气校正是消除大气散射对图像的影响,使得图像更加准确和可靠。
二、遥感图像的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从遥感图像中提取与研究对象有关的信息特征。
常用的特征包括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等。
光谱特征是指通过对不同波段的遥感图像进行统计和分析,来获取地物的光谱信息。
纹理特征是指通过分析图像中的纹理变化来获取地物的纹理特征。
形状特征是指通过对地物的形状进行测量和分析,来获取地物的形状信息。
这些特征能够帮助我们对地物进行分类和识别。
三、遥感图像的分类与识别遥感图像的分类与识别是将图像中的像素或区域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并将其与标志样本进行比较,以实现遥感图像的自动解译和分析。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有监督分类和无监督分类。
有监督分类依赖于标志样本,通过训练分类器来实现图像的分类。
无监督分类则是根据图像的统计特征对图像进行自动聚类。
分类和识别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样本的选择和分类器的性能。
四、遥感图像的变化检测遥感图像的变化检测是指通过对多期遥感图像进行比较和分析,来获取地物变化的信息。
常用的变化检测方法包括像元级变化检测和目标级变化检测。
像元级变化检测通过对图像的像素进行比较,来获取地物的变化信息。
目标级变化检测则是通过对地物的目标进行分析,来获取地物变化的信息。
变化检测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地表环境的动态变化和变化原因。
如何进行遥感图像的特征提取与分类遥感图像是通过航空或卫星等远距离感知装置获取的地表信息图像。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理信息,广泛应用于农业、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
而遥感图像的特征提取与分类则是处理遥感图像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遥感图像。
一、遥感图像的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将原始遥感图像转化为能够描述地物类别的数学特征的过程。
在遥感图像中,不同地物或者地物类别往往具有不同的光谱、纹理、形状等特征。
因此,通过提取这些特征,我们可以对地物进行分类与分析。
1.光谱特征提取光谱特征是指反映地物物理性质的光谱波段数据。
通过选择不同的波段组合,我们可以提取出反映植被、水体、建筑物等地物特性的光谱特征。
常用的方法有主成分分析(PCA)、最大似然分类(MLC)等。
2.纹理特征提取纹理特征描述了图像中像素间的空间关系。
在遥感图像中,纹理特征可以用于区分不同地物的纹理复杂程度。
例如,植被具有较为均匀的纹理,而建筑物则较为具有几何纹理。
常用的纹理特征提取方法有灰度共生矩阵法(GLCM)、局部二值模式法(LBP)等。
3.形状特征提取形状特征是指地物在图像中的几何形状信息。
通过提取地物的形状特征,可以识别出地物的边界和形状。
例如,对于建筑物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提取其形状特征来判断其是直角形、圆形还是其他形状。
常用的形状特征提取方法有边缘检测算子、Hough变换等。
二、遥感图像的分类分类是将遥感图像中的像素划分到不同地物类别中的过程。
通过分类,我们可以获取遥感图像中不同地物的分布情况,进而进行地物的监测与分析。
1.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是指使用人工定义的训练样本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训练样本,这些样本包含不同地物类别的图像区域。
然后,通过计算遥感图像与这些训练样本之间的差异,可以得到分类决策函数,进而对整幅遥感图像进行分类。
2.非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是指根据遥感图像中像素值的统计特征,自动将其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