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考试焦虑案例分析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259.39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篇:一例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张慧摘要:本文是一例运用合理情结疗法,对一位中考生考试焦虑问题进行咨询的案例分析报告。
求助者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出现了焦虑、入睡困难、食欲下降等症状。
经过四次咨询,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其非理性理念,求助者的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考试焦虑合理情绪疗法一般心理问题1.一般资料 1.1人口学资料孟某,女,15岁,济南市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10年前父母离异。
父亲44岁,在外地做生意;母亲42岁,电大毕业,在某高校图书馆从事图书借阅工作。
孟某被判给父亲,因其父在外地工作,孟某现与母亲一直生活。
家庭经济状况良好。
经询问与调查,父母家人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庭无精神疾病史。
1.2个人成长史孟某幼年时生活比较顺利,比较活泼。
10岁时父母离婚。
父母离异后,一直很不安,常常不知所措,并且睡眠和食欲都不好,人开始变得孤僻。
孟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刻苦,学习成绩都很优异,学业顺利。
母亲对其期望很高,特别是关心她的学业,她从小也比较懂事,对自己要求严格,追求完美,自尊心较强,容不得失败。
不善交际,朋友不多。
1.3精神状态来访者有良好的感知能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清楚,情绪较低落,紧张焦虑。
知情意统一,人格完整。
1.4躯体状态求助者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焦虑不安等躯体症状。
1.5社会功能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能主动参加学校活动,学习效率下降。
1.6心理测验结果1.6.1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因子2.7分,抑郁因子2.3分,这两个因子分超过常模2分。
1.6.2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56分,在50-59分范围内提示求助者有轻度焦虑。
1.6.3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为51分,小于标准分分界值53分,提示求助者没有出现抑郁症状。
2.主诉和个人陈述2.1主诉:近一个月来,总感觉很紧张,心情烦躁,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食欲不振,晚上入睡困难,担心考试。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学生心理辅导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面对各种挑战和艰难时刻,学生常常需要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分析学生心理辅导的实际应用,并探讨如何有效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一、案例一: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很多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
小明是一名高中生,在期末考试前一个月开始感到非常紧张和压力大,他害怕自己无法取得好成绩并失去父母对他的期望。
这种情绪逐渐影响了他的学习效果和自信心。
针对小明的情况,心理咨询师首先与小明建立了信任关系,并倾听他内心的担忧。
在交流中,咨询师发现小明过于追求完美并且容易产生负面自我评价。
为了帮助小明放松和增强自信,咨询师采用了积极心理调节技巧。
首先,咨询师鼓励小明培养合理的目标与预期,理解每个人都有优劣之处。
其次,他引导小明通过积极正面的自我评价来对待自己,并帮助他寻找并强调自身的优点和长处。
此外,咨询师还建议小明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休息方式,例如合理安排时间、遵循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二、案例二:人际关系问题除了考试焦虑,许多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
比如,小红是一名初中生,在班级中感到孤立和不被理解。
她经常因为与同学发生冲突而感到沮丧,这种情绪甚至影响了她的学业表现。
针对小红的困境,心理咨询师采用了社交技巧培训和情绪管理策略来提升她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能力和情感调节能力。
首先,咨询师与小红一起分析她在人际交往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教授一些积极有效地与同学沟通、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的技巧。
例如,鼓励她主动参加班级活动、寻求共同的兴趣和话题来增进与同学之间的互动。
其次,咨询师还关注小红在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消极情绪,并教授她一些情绪管理策略。
比如,通过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方法来平复焦虑和愤怒的情绪。
此外,鼓励她与亲近的家人或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在遇到困难时及时获得支持和指导。
三、案例三:自我认知问题除了考试焦虑和人际关系问题,有些学生也会面临自我认知方面的挑战。
第1篇一、案例背景本案例涉及一名高三学生张某,女,某普通班第一名,年级排名70多名。
在经历了一次重要的统考后,张某出现了严重的考试焦虑症状,影响了她的学习和生活。
以下是案例的具体情况和分析。
二、案例分析1. 案例症状(1)考试前的过度焦虑:张某在复习和考试前,一想到考试就感到心跳加速、焦虑不安。
这种焦虑情绪影响了她的复习效果和睡眠质量。
(2)考试过程中的紧张:在考试过程中,张某因担心做不完题目,导致发挥失常,成绩一落千丈。
(3)考试后的心理创伤:考试结束后,张某看到自己的成绩,感到非常失望和自责,甚至出现不愿意面对现实的情况。
2. 案例原因(1)过高的期望值:张某在考试前对自己的期望过高,认为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这种过高的期望导致她在面对考试时过于紧张。
(2)缺乏应对压力的能力:张某在面临考试压力时,没有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导致焦虑情绪加重。
(3)心理素质不高:张某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三、应对策略1. 帮助张某调整心态,降低期望值,让她明白考试只是人生中的一个环节,不必过于在意。
2. 培养张某的心理素质,提高她的应对压力的能力,让她学会在压力下保持冷静。
3. 引导张某采用科学的复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她的焦虑情绪。
4. 建立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为张某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她度过难关。
四、案例分析总结本案例反映了高三学生在面对考试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即考试焦虑。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帮助考生调整心态、提高心理素质,以应对考试压力。
同时,家庭和学校也要给予考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高考这一重要阶段。
通过本案例的分析,我们认识到:1. 考试焦虑是高三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2. 调整心态、提高心理素质是应对考试焦虑的关键。
3. 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对考生克服考试焦虑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针对考试焦虑问题,我们要采取综合措施,帮助考生顺利度过高考这一重要阶段。
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个案基本资料1、求询者基本情况:学生夏xx,男,16岁,汉族,广东顺德人,高中一年级学生,家住广州市芳村区2、求询者个人成长历史:求询者上初中(非重点学校)时,学习成绩很好,是校团委的干部。
素以“战略上轻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的态度对待学习竞争。
同时上课听讲认真,思考积极,且思维宽广活跃,对某些学习问题均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作业完成的质量也很高,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
同学遇到难题也喜欢向他请教,他也总是竭尽所能地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同学,以达到共同进步。
进入重点高中后,求询者平时的学习成绩不错,作业和练习卷子总是全优,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平时同学遇到难题往往向他请教。
对此,他仍可以从容作解,思路敏捷。
但一到期中、期末等重要的大考,他平常那股沉着、敏捷劲儿便无影无踪了。
本来不成问题的题目,这时却怎么也解不出来,或者答得漏洞百出,过去上初中时从未出来过的毛病,如计算马虎、看错题等,此刻也冒出来了。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数、理、化三门学科上。
3、教师反映:每次大考,在考场上求询者都显得异常烦躁。
一会儿看表,一会儿擦汗,多余动作增加,且整个脸都是紧绷的。
考试结束后,他总是神情木然,呆坐在那里。
面对这种情况,他自己非常着急,每次都要在学习方法上找原因,但找来找去,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老师面对这种情况也替他着急。
他自己更是心急如焚,除了拼命想在学习方法上找出原因外,在身体状况上也查过原因,但都无济于事。
为此,他陷于了极度的苦恼之中,逐渐远离起集体,而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越来越僵硬。
学习成绩更是每况愈下,原来那个活泼开朗、聪明可爱的学生不见了。
4、父母陈述:自从孩子升入高中后,我们对他要求更加严格,一般娱乐活动都没有让他参加了。
他比以前更加勤奋和努力。
第一学期中段考后,成绩明显下降。
总分从全年级的第5名下降到第45名。
回家大哭了一场,从此情绪萎靡。
以后每逢重大测验和考试的前两天起,他总是吃不下饭,而且经常失眠。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安全工作典型案例报告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方卫中【舒缓压力,不被“考证”而击倒】一、具体案例小王,某财经职业学院2010级国际贸易(2)班男生,山东省青岛市人,独生子,爸妈均在外贸公司工作,自己是班上的学习委员。
2011年10月16日(周日)晚自习晕倒在教室。
第二天上午8:30左右,他在几位同学的搀扶下,来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找心理老师咨询,只见这位身高足有1.75米的小伙子满头白发。
接待他的心理老师招呼其入坐后,耐心聆听他的诉说:“老师,我因为报考报关员,从大一入校不久,就开始与几个同学一起着手报考的事。
为了通过“报关员”考试,我看烂了二十多本考试参考资料,做了上百套模拟试卷;为了通过“报关员”考试,我来校将近两年了,寒暑假都没有回家与父母团聚;为了通过“报关员”考试,我上课经常走神,老是想着考报关员的事,晚上经常是一、二点才睡觉,睡觉老是失眠做噩梦,头发也白得差不多了。
现在离“报关员”考试只有半个月了,但是自己的临考状态却很不好,昨天晚上还晕倒在教室。
我现在非常担心如果考不过,我无法面对我的父母,无法面对我的老师,无法面对我的同学,也无法面对自己的满头白发。
假如我不能通过报务员考试的话,只有去撞墙,一死了之。
通过心理咨询老师一个半小时左右的心理疏导,这位同学不仅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考试,而且赢得了较为理想的考试成绩,实际分数远远超过达标线,2012年8月在进入大三之前,就提前与山东青岛某公司签约了。
二、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引发原因,采取的方法措施及取得的结果)考前焦虑症,也称考试恐怖,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
还有可能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全身不适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
这种状态影响考生的思维广度、深度和灵活性,降低应试的注意力、记忆力,使复习及考试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无法参加考试。
还可能出现不明的腹泻、多汗、尿频、头痛及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
一例初三学生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摘要:求助者是一名初三男生,中考前两个月的一次模拟考试,成绩大降,因此产生了焦虑自卑心理和考试恐惧,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咨询师运用了认知疗法,改变了求助者原有的认知模式,增强了其自信心,缓解并克服了考试焦虑情绪,同时提高了求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个人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在中考复习后期的模拟考试和中考中,发挥了正常水平,最终考入了重点高中。
关键词初三男生考试焦虑认知疗法一、一般资料李某,男,15岁,汉族,初三学生,父亲早已过世,母亲为下岗工人,家庭困难。
本人无重大身体疾病,生长发育正常,做事认真负责,学习刻苦,在班级担任学习委员。
家庭成员无精神病史。
求助者SAS心理测试结果:标准分62,显示中度焦虑二、主诉及个人陈述1、主诉:考试紧张,焦虑不安,吃饭不香,睡眠质量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2、个人陈述:自己学习成绩在班里一般是前五名,最差也没掉出过前十名。
平日没有感觉到有太大的学习压力,情绪也无巨大波动,在中考前两个月的一次模拟考试开始前,开始意识到中考日益临近,决定命运的时刻很快就要到来,带着这种心情参加了第一次大型模拟考试,由于对考试看得太重,考试紧张,考试开始一段时间脑子一片空白。
结果这次考试几门课考得相当差,成绩出来后更让自己感到吃惊,竟然下降到二十几名。
自己很沮丧,家长、老师和同学对自己也产生了怀疑,于是心情更加沉重,感到压抑和紧张,甚至产生了对考试的恐惧心理。
整天为了学习考试问题冥思苦想,怕考试成绩继续下滑,越想越害怕,越来越担心,担心考不上重点高中,辜负家长和老师的期望。
睡眠也受到了影响,连做梦都梦见考试从而半夜醒来久久难以入睡。
课堂上注意力集中不起来,经常感到心神不宁。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1、咨询师观察到:李某衣着朴素,神情稍有紧张,情绪低落,低头讲话,谈吐正常,对自己症状清楚,要求尽快摆脱目前恶劣的心境。
2、家长反映:因家庭困难,对其希望特别大,要求他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进而改变命运。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高中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然而,随着高考临近,小明开始出现严重的考试焦虑症状。
他经常失眠、食欲不振,甚至在考试前会感到心跳加速、手心冒汗。
这种焦虑情绪严重影响了小明的学习和生活。
二、案例分析1. 考试焦虑的原因(1)学习压力:高考作为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小明深知其重要性,因此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
(2)自我期望:小明一直认为自己要考上理想的大学,这种过高的自我期望使得他在面对考试时产生焦虑情绪。
(3)应试教育的影响:应试教育使得小明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习过程,导致他在考试中过度紧张。
2. 考试焦虑对小明的影响(1)心理影响:小明在考试过程中过度紧张,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混乱,影响了考试发挥。
(2)生理影响: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小明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3)人际关系:小明的焦虑情绪使得他与家人、同学的关系变得紧张,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
三、教育对策1. 帮助小明正确认识考试:教育小明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使其明白考试只是检验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并非人生的全部。
2. 缓解学习压力:鼓励小明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注重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压力。
3. 提高自信心:帮助小明发现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心,使其在面对考试时保持平和的心态。
4.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心理辅导、心理训练等方式,提高小明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在面对考试时能够保持冷静。
5. 改善人际关系:鼓励小明主动与家人、同学沟通交流,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
四、总结针对小明的考试焦虑问题,通过教育对策的实施,有助于缓解其焦虑情绪,提高学习效率,为其顺利度过高考奠定基础。
同时,这也为其他面临类似问题的学生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第2篇小明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
他一直是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但自从进入高三以来,他开始出现了严重的考试焦虑。
每次考试前,他都会感到极度紧张,心跳加速,失眠,甚至在考试过程中也会出现手抖、思路不清的情况。
精心整理旦有不会的题就大脑一片空白,明明会的东西也全都忘光了,每次考完就特别后悔。
小敏也知道自己越这么紧张越考不好,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办。
小敏的同学小勤看到他这种情况,给他出了个主意:考试前几天每天多做几次深呼吸,深深的吸一口气,直到肺部全部充满气,再全部呼出来,反复做几次。
按照小勤说的,小敏试了几次,觉得好多了。
温馨小贴士:心理学认为考试焦虑是一种对考试恐惧的反应。
适当的焦虑可以给学习者一些心理压力,提高思维的张力,成为学习的动力,但是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降低考试效率,使“应考能力”下降。
要想减轻考试焦虑,学生在准备考试时应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并在复习一段时间后稍作休息。
当感觉到身体有肌肉紧缩、冒汗、心悸等焦虑症状出现时,则可以用“肌肉放松训练”来缓解焦虑症状,深呼吸,放松全12近,为大案例一某女同学,平时学习刻苦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心理压力十分沉重,正如该生自己述说的:“进入这所省重点学校,情况发生了变化,学校的要求高了,家庭的希望大了,心理不知不觉就变得沉甸甸的,我对此感受很深。
我从进校门的第一天,学习就相当刻苦,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学习上。
有一份耕耘就有一分收获,我的文化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与此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我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紧张,唯恐出现失误,对不起学校和老师,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的努力。
考试的分数象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上,久久不能搬去。
无疑,对我的学习和健康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我有时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不能自拔。
”案例二某男同学,上初中(非重点中学)时,该生的学习成绩很好,又是一班之长。
在学校的各种竞赛中经常获奖。
考入重点高中,他非常兴奋和高兴,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他想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取得比初中时更优异的成绩。
但刚入学的摸底考试,就让他大失所望。
在极度的痛苦之后,他又振作起来,更加勤奋和刻苦,但期中考试的成绩仍不理想。
“考试焦虑症”个案分析“考试焦虑症”个案分析标签:考试焦虑个案一、个案概述1.基本资料:D海*,女,18岁,高二年级*班学生。
2.案主问题表现:该生曾为上届实验班学生,成绩底子比较好。
由于总是头痛,尤其每次考试前、或是临近考试时,头痛更厉害。
休学一段时间住院治疗,缺课较多,复学到本班。
从复学后,状态不是很好,多次谈话,利用鼓励、引导的方式,加之其自身努力、比较配合老师的工作,只请过一次假去石家庄看病,效果较好。
但上学期期末考试前开始,状态不好,有些厌考、惧考,一想到考试就想回家;而且头痛加剧,靠药物维持睡眠等。
3.背景资料在农村,D家庭经济状况良好。
父亲打工、务农,母亲开一家小店,其父在家时间少,主要是母亲负责D的学习生活。
D是独生子女,双亲对其期望值较高,学习要求严,生活上却是百依百从。
由于孩子小学、初中都很优秀,D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较高,孩子不善于表达,心理压力逐渐加大。
孩子以优异成绩升入高中、进入实验班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更高,而且孩子的任何要求,其母都予以满足。
高中竞争激烈(实验班学生更如此),孩子心理压力过大,逐渐出现头痛、不敢面对考试、唯恐成绩下滑,结果孩子成绩每况愈下、身体状况愈来愈糟,最后不能坚持上课。
到北京等地接受治疗,情况好转,但一回到学校,情况就又回到以前,无奈休学,在家休息。
在家里其与母亲交流说,如果让我蹲一级,我就没问题,可以把落下的课程赶上。
然后,在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后,D来到我们班。
年初家访的时候,其母私下里说,孩子得的病是神经性头痛,怕学习、怕考试,不敢说成绩,不考试啥事没有,一要考试,头痛就厉害(在校的反应亦是如此)。
二、分析与诊断1.案主心理属于“考试焦虑症”。
案主智商不低,出现“考试焦虑”主要由于升入高中后,学生间竞争激烈(实验班更是如此),致使案主心理压力过大,逐渐出现头痛、不敢面对考试、唯恐成绩下滑,结果成绩每况愈下、身体状况愈来愈糟,最后不能坚持上课,形成自卑心理,情绪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