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发动机第一章电控汽油发动机概述(朱明zhubob
- 格式:ppt
- 大小:8.33 MB
- 文档页数:122
第一章电控发动机概述1-汽油机电控技术及其发展第一章电控发动机概述1、汽油机电控技术及其发展汽油机电控技术是指通过电脑系统来控制汽车发动机的工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汽油机电控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本章节将详细介绍汽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其相关内容。
1.1 汽油机电控技术的起源汽油机电控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汽车行业开始引入电子设备来控制发动机的点火和供油系统。
这些电子设备包括发动机控制模块(ECM)、传感器和执行器等。
这些设备的引入有效提高了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排放性能。
1.2 汽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阶段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汽油机电控技术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阶段的介绍:1.2.1 早期的电子燃油喷射系统早期的电子燃油喷射系统是最早应用于汽油机的电控技术之一。
这些系统使用传感器监测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并通过电脑系统控制燃油喷射器的喷油量和喷油时机,以实现更高的燃烧效率和低排放。
1.2.2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是一种能够根据发动机负载和转速等参数自动调整气门正时的技术。
通过控制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机,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和燃烧效率。
1.2.3 直接喷射燃油系统直接喷射燃油系统是一种能够将燃油直接喷射到气缸内的技术。
与传统的多点喷射系统相比,直接喷射燃油系统能够提供更高的燃烧效率和更低的排放。
1.2.4 涡轮增压系统涡轮增压系统是一种通过增加进气压力来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的技术。
涡轮增压系统通过控制涡轮的转速和转向来控制进气压力,从而实现对发动机的动力调整。
1.3 汽油机电控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汽油机电控技术将继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预计的未来发展趋势:1.3.1 更高的燃烧效率未来的汽油机电控技术将致力于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以减少燃油消耗和排放。
1.3.2 更精确的控制未来的汽油机电控技术将采用更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算法,实现对发动机的更精确控制,从而提高性能和稳定性。
主讲:朱明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家经济师高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高级技能专业教师《EFI-D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结构、原理、检测与维修》电子燃油喷射发动机概述 (B-01)﹙4课时﹚一、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经过一学期《汽车构造》课程的学习,已掌握了发动机工作原理,同时进行了《发动机构造》理论与实操课,对发动机结构与原理有一定的认识;另外,学生还完成了《汽车维护与修理》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汽车修理理论基础和使用工具用具的知识,都有助于学好本课程。
二、教材内容分析1.教材:人民交通出版社《当代汽车电控系统结构原理与检修》。
2.教材内容:1)本模块的学习和考核方法;2)当代汽车发展情况简介;3)电子燃油喷射发动机概况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当代汽车发展情况简介;电子燃油喷射发动机概况难点:电子燃油喷射发动机概况三、教学设计思路针对学生已掌握的发动机的知识,介绍现代发动机的有关技术知识——四气门配气机构、可变配气相位(VTEC)机构、液力挺柱、电动风扇、无触点点火系统、转子式柴油喷油油泵、废气涡轮增压系统、电控柴油机调速器系统等,它们使汽车向高转速、大功率、低油耗、低污染这个目标发展。
四.教学目标1.知识领域的教学目标:1)介绍电控喷射系统的发展简介;2)让学生了解、理解现代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概况;3)介绍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的检测方法、程序;2.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通过介绍汽车维修的沿革和发展,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通过介绍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学会、掌握电控喷射系统使用、维修要点,打好故障诊断知识的基础五.教学过程。
1.实现目标1)的教学活动[复习] 比较传统与电控喷射系统发动机的异同。
[提问]3至4个学生。
[引入]新课:电控喷射系统发动机技术应用与发展,讲解了电控喷射系统的优越性;[分析] 传统与电控喷射系统发动机的异同;2.实现目标2)的教学活动[引入] 让学生了解、理解现代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概况;[板书] 现代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的概况;[分析]逐项讲解各种检测仪器结构与原理。
第一章电控发动机概述1-汽油机电控技术及其发展第一章电控发动机概述1-汽油机电控技术及其发展汽油机电控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设备控制汽油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点火、进气等关键参数,在提高发动机性能和经济性的同时,减少排放和提高环保性能。
1.1 汽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1.1.1 传统机械燃油系统传统的汽油发动机采用机械燃油系统,通过压力制造器官轨道燃油进入气缸内进行燃烧。
这种系统简单可靠,但无法实现精确的燃油控制,容易产生排放物过多和动力不稳定等问题。
1.1.2 电子喷射系统的出现为了提高汽油发动机的性能和环保性能,电子喷射系统应运而生。
这种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喷油嘴的开闭时间和喷油量,使燃油的喷射更加精确。
同时,电子喷射系统还可以实现多次喷射、直接喷射等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和经济性。
1.1.3 直接点火系统的应用直接点火系统是一种先进的点火技术,通过电子控制点火时机和点火能量,使点火更加准确和高效。
这种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燃烧效率,还可以减少尾气排放。
1.1.4 混合动力技术的兴起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混合动力技术成为了汽油机电控技术发展的趋势。
混合动力系统通过电力与燃油的结合,实现了更低的燃油消耗和更低的尾气排放。
1.2 汽油机电控技术的主要内容1.2.1 发动机控制单元(ECU)发动机控制单元是汽油机电控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监测各个传感器的信号并通过执行器控制发动机的工作。
ECU通过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实时计算和控制燃油喷射、点火时机、气门控制等参数,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1.2.2 燃油喷射系统燃油喷射系统是汽油机电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精确控制燃油的喷射量和喷射时机。
燃油喷射系统包括喷油嘴、燃油泵、压力调节器等组件。
1.2.3 点火系统点火系统负责在适当的时机引燃燃油气体,使其产生燃烧和推动发动机运转。
点火系统包括点火线圈、点火开关、火花塞等组件。
1.2.4 进气系统进气系统负责将空气引入发动机燃烧室,为燃油的燃烧提供氧气。
朱明工作室zhubob- 二、电子控制LPG发动机系统的组成电控LPG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由各种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及各种执行器三部分组成。
l、传感器——将发动机的各种工作状况参数转变为电信号,提供给电子控制单元。
常用的传感器有:1)进气岐管绝对压力(MAP)传感器:进气岐管绝对压力(MAP)传感器信号是ECU用来确定发动机的进气量的主要信号。
在发动机各种不同的负荷状态下,进气岐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测出进气管内真空度的变化,并转换成电信号输入ECU,作为电子控制单元(ECU)决定基本喷气量的依据之一。
2)曲轴位置传感器:其功用是提供发动机转速信息和活塞上止点信息。
常见的曲轴位置传感器有磁电式、霍尔式和光电式三种结构型式。
磁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装在飞轮壳上,与飞轮上的信号轮相对应。
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其功用提供负荷信息、负荷范围信息和加速减速信息。
传感器装在节气门体上,它由一个受节流阀板的开闭所控制的可变电位器构成。
传感器向发动机控制单元输出电压信号,ECU在所有工作条件下都能检测节流阀板的位置。
4)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作用是将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的变化转化为电阻值的变化,并以电压信号的形式提供给ECU。
当发动机处于冷态时,此信号被用来修正供气量。
来自冷却液温度的变化,也影响怠速控制阀位置和点火提前角。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是一个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式传感器。
冷却液温度提高时,其电阻减小;反之,其阻值增加。
5)进气温度传感器:向ECU提供空气密度信号。
传感器位于进气岐管上,将进气温度的变化转化为电阻值的变化,并以电压信号的形式提供给ECU。
6)氧(O2 )传感器:用来检测废气中氧的含量,是保证空燃比接近理论空燃比的主要元件。
传感器安装在排气岐管上,三元催化器之前。
通过与废气的接触,在传感器的信号端产生电压的变化。
混合气稀时氧传感器输出电压低,浓时输出电压高。
根据这个电压变化的情况,ECU能调整LPG供气量,使混合气的空燃比维持在理论空燃比附近。
一、复习提问(5')1.什么是现代汽车?2.汽车现代化的的标志有哪些?二、讲授内容(65')第一章概述汽车最突出的变化是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
世界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约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0-1975):汽车电子产品由分位元件和集成电路组成,采用模拟电路,控制较复习。
第二阶段(1975-1985):汽车进入微机控制时代,主要用于发展专用的独立系统,如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等。
第三阶段(1985至今):主要侧重汽车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和各种功能的完善,实现由单一功能的控制转向各种功能的综合控制。
当前汽车电子技术的内容:发动机控制系统、汽车底盘控制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
§1-1车身电子控制技术的基本内容一、全自动空调控制系统二、安全气囊与安全带控制系统三、车辆信息显示系统四、中央防盗门锁系统五、防撞与防盗安全系统六、汽车巡航控制系统七.电动车窗、电动座椅、电动天窗、汽车音响、汽车导航等§1-2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图1-1。
信号输入/输出、车身ECU、执行器。
第二章汽车电子仪表与综合信息显示系统§2-1 汽车电子显示装置传统仪表基本用双金属片式或电磁式,精度不高,显示信息量少,视觉不好。
逐渐被电子仪表取代。
一、发光二极管(LED图2-1)原理:PN结的空穴从P区流向N区和电子从N区流向P区时,电子从导带跃迁到价带与空穴产生复合结外加正向电压,放出能量。
从而发出一定波长的光,光色有红、绿、黄、橙。
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成光条(图2-2)或数字(图2-3)。
缺点:环境暗时,效果较好,阳光直射下,难辨别。
二、液晶显示器(LCD)一种被动的显示装置。
本身不发光,只能起到吸收、反射或透光作用,因此,需日光或某种人造光线作为光源;本身无色彩,只是靠液晶元件后面的有色透光片,形成色彩。
原理:液晶是一种长形杆状分子构成的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普通液体的流动性,也具有晶体的某些特征。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考试试卷(成教)考试科目《电控燃油喷射汽油机》考试[√] 考查[ ] 闭卷[√]A卷[√]开卷[]B卷[]2009学年第二学期校区交通教学点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班级2008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班学号姓名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15分)1.在L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由_________________测量发动机的进气量。
2.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除喷油量控制外,还包括喷油正时控制、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控制。
3.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作为_____________控制和_______________控制的主控制信号。
4.发动机起动后,在达到正常工作温度之前,ECU根据______________信号对喷油时间进行修正。
5.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信号输出端子VTA与E2端子之间的电阻值应随节气门开度的增大而____________。
6.二次空气供给系统在一定情况下,将送入排气管,以降低CO和HC的排放量。
7.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按喷射方式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方式。
8.喷油器的结构和喷油压力一定时,喷油量的多少取决于。
9.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按有无反馈信号可分为_____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___系统。
10.由于电压驱动方式中回路阻抗大,存在着喷油滞后的现象,高阻喷油器的喷油滞后时间比低阻喷油器。
11.气缸判别信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信号。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记为“√”,错误的记为“×”)()1.现代汽车广泛采用集中控制系统,它是将多种控制功能集中到一个控制单元上。
()2.电子控制系统中的信号输入装置是各种传感器。
()3.闭环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比开环控制系统要简单。
()4.空气流量计可应用在L型和D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
()5.曲轴位置传感器只作为喷油正时控制的主控制信号。
一、前言(5')汽车现代化的标志?现代汽车技术主要是以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为主体,而扩及到其它领域中的现代新型技术。
本书主要介绍的内容:二、教学内容(65')绪论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50年代:汽车上首次采用电子装臵-收音机60年代:晶体管应用在汽车—主要是代替机械部件的作用。
1960年,日产采用硅发电机;通用采用IC调节器;70年代,电子技术开始普及,微机的出现,使电子技术成为解决汽车动力、油耗、排污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
1973年,通用采用IC点火装臵;1974年,通用采用加大火花塞间隙的高能点火装臵;1976年,克莱斯勒首创电子控制点火系,使用模拟计算机;1977年,通用使用数字电子控制点火系;1978年,波许D型电子控制喷油-歧管压力计量式(歧管绝对压力和转速)随后又开发L型-翼片式和卡门旋涡式(气缸充气的体积量)。
汽车电子控制最早从发动机(点火时刻)开始,从单一控制到多功能(排气再循环、空燃比、怠速等)控制,称发动机集中控制。
进展到汽车上全面应用。
二、现今汽车上电子技术现状1.发动机部分最佳点火提前角(ESA):在不同转速、进气量下,实现最佳点火提前角,发出最大功率或转矩,油耗和排放降到最低。
最佳空燃比:排气再循环(EGR):可由发动机工况,适时调节排气再循环的流量,减少排污。
怠速控制(ISC):由水温及其它参数,如空调开关、动力转向开关等,使怠速处于最佳。
其它:电动燃油泵、发电机输出、冷却风扇、发动机排量、节气门正时、二次空气喷射、发动机增压、油气蒸发、自我诊断。
2.底盘部分制动防抱系统(ABS):电控自动变速器:由节气门开度和车速条件,按换档特性,精确控制变速比,提高传动效率,降低油耗,改善换档舒适性。
电控动力转向:有电控前轮、后轮、四轮转向系统。
电控前轮较普及,控制转向力,使停驶或低速时转向轻便,高速时确保安全。
小轿车主要是四轮转向,转向上轻微操作及缓慢转向时,或改变行驶路线而又高速时,后轮与方向盘转动方向基本一至,从而行车摆动小,稳定性好。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电子书目录)电喷柴油技术回顾(图)柴油汽车是什么样子的?或许很多中国人还对柴油车的噪音心有余悸,在笔者印象中,小时候见到的柴油车主要是农村田间耕地用的拖拉机、大卡车、推土机,后来,随着对汽车的认识,发现柴油机还有很多领域在应用,比如发电机、轮船、坦克、筑路机等重型机械。
但总而言之,柴油机给我们的样子都是不折不扣的“干粗活”的大块头。
以致很多人还是拿着原来的目光检验着现在的柴油乘用车。
电喷柴油技术回顾众所周知,尽管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有了柴油乘用车,但早期柴油车的发展源于二战时期苏军T-34坦克的独特命运——由于T-34坦克采用柴油机,即使中弹也不容易起火,成为战场上的佼佼者。
现在的中国市场如同早期的国际市场,消费者谈到柴油车时,常常会笑言“柴油车最大的好处是不会着火”。
但随着柴油技术日益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柴油机的无穷魅力:高扭矩、高寿命、低油耗、低排放,柴油机成为解决汽车能源问题最现实和最可靠的手段。
如今欧洲每推出一款新车都会配有柴油发动机的车型,而在中国能够实现这一举措的可能只有一汽-大众公司。
但一个不争的现实摆在了我们面前:随着能源危机,温室效应的逐渐增加,人们对动力性要求的提高,尽管电子燃油喷射已经被广泛使用,仅仅靠汽油车的解决方案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在汽车工业的腹地——德国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柴油发动机的研究。
即使在国内,目前采用柴油机也只有10余款,分别为捷达、宝来、奥迪、开迪、江淮瑞风等5款乘用车,福田冲浪、江铃陆风、华泰特拉卡、上海万丰、辽宁曙光等5款SUV。
瑞风柴油车所搭载的2.5升柴油机是引进韩国现代汽车公司D4BH发动机,而一汽-大众的4款柴油乘用车均采用德国大众与博世公司合作的柴油机,这5款柴油乘用车全部是柱塞泵、泵喷嘴技术。
柴油机的优点是:省油、环保、动力强、经济、维修方便,只要解决缺点就具有更大的市场前景,而实现电控柴油机的方案现在看来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