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2020年春电大专科《形势与政策》形成性考核答案(二)题目1下列国际性组织中参与国家最少的是()。
选择一项:a. 二十国集团* b.金砖国家机制L,I c.亚太经合组织I d.上海合作组织题目2题干3台湾问题直到现在还未得到解决,美国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选择一项:J对错题目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明了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五个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和路径。
选择一项:对*错题干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选择一项:a. 法制建设b. 作风建设* c.生态文明建设d.制度建设题目5题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 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6题目7“一带一路 共同体。
选择一项:”致力于打造不同文明和谐共融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 3题干大国关系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选择一项:a. 中俄关系b. 中欧关系c. 中美关系d. 中朝关系题目8关于尊崇自然、绿色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选择一项:a. 可持续发展* b.重工业化:;I c.绿色“ I d .低碳题目9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结底是()选择一项选择一项:a. 民族的梦‘ b.人民的梦c. 国家的梦d. 个人的梦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上是中国内政问题选择一项:*对错题目11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选择一项:a. 平衡b. 零和博弈c. 普惠d. 开放题目12题干戸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总体框架和核心要义可以表述为“十个坚持”。
选择一项:题目13 截至2018年7月底,中国已经同()个国家、地区和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选择一项:a. 112c. 118d. 105题目14题干3I(),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序言部分写入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方位外交解读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巨大飞跃,中国外交取得了长足进步,外交策略日益成熟,外交行动扎实有效,在维护地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上,表现积极主动,成效显著,全方位外交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
中国的全方位外交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全面推进与主要大国关系。
2.巩固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
3.保持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4.积极参与多边外交。
5.在热点和全球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6.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
7.依法全力保护我国海外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
8.积极宣传我国内政外交方针政策。
总而言之,中国的外交不是单向的、非此即彼式的,而是双向、多向的,一句话,对中国而言、对世界而言是全方位的。
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同发达国家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增强交流,合理处理存在的分歧,推动双边关系向稳定健康方向发展。
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在国际事务中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共同反对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一、外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外交与内政互为表里。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内政是外交的基础和保证”。
“弱国无外交”等已成为民众的常识。
在中国迅速发展、国内国际都在预言中国崛起的今天,中国外交中的许多问题都不可避免地与内政挂钩,外交与内政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研究现状分析,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界谈中国崛起,多是从权力政治,或是从国际制度、观念建构等层面分析,很少有人从内政角度谈。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国内政策的实施和相应的成果必然会对外交产生影响。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外对中国模式的研究也就如影随形,中国的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就今天推行的和谐世界理论讲,中国当前要落实和谐世界战略,一要把该战略具体化,针对世界局势,提出一整套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二是要在国内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及时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保障社会主义建设和谐、健康地推进。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学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
能力目标:分析说明我国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我国的外交活动分析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我国的外交政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教学难点: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探究讲解分析课时:一课时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外交政策。
而中国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显示图片: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在这一正确的政策指导下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外交成就图片展:香港回归、出席千年首脑会议、中国加入世贸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外交政策推进新课(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自学与探究1.自学本目题内容,思考并整理下列问题:1)外交政策的含义及其决定因素2)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决定因素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如何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1)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2)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既消除了我国屈从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也消除了我国侵犯别国的社会根源。
(3)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订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亟需和平的国际环境,因而我国会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也绝不侵犯别国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展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基本立场独立自主(知识小结)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练练看1. (单项)我国始终不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实施背景及影响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这表明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在外交上的政治立场是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新中国继续坚持同帝国主义斗争[1]。
同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真正确立下来。
直到六七十年代,随着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的变化以及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才随之终结。
表面上看,“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一条单线的外交路线,即中国的当时的对外交往只限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国欲意依赖苏联,其实不然。
首先,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就已旗帜鲜明地宣布:只要是承认新中国政权,本着和平友好目的的,中国政府愿与之建立友好平等的外交关系。
这说明新中国的外交大门是为世界各国敞开的。
而“一边倒”只是作为新中国打开外交局面的重要一步。
其次,“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建立在独立自由基础之上的。
中国与苏联在双边关系上只是两个友好同盟国的关系。
新中国宣告成立的第二天,苏联政府即第一个照会了中国政府,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苏联承认新中国政权是唯一代表中国的合法政权,并断绝了同国民政府的外交关系。
随后在1950年2月,中苏签订了“友好同盟条约”,加快了苏联对中国的援助步伐。
这说明苏联是承认新中国政权是一个独立的,唯一代表中国的合法政权。
所以,“一边倒”不是一条单线的外交道路,中苏之间也并不存在附庸关系。
“一边倒”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起构成了新中国初期外交的三大方针,从而打破了新中国的外交困境。
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当时的国际国内因素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国际关系。
从国际因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两大阵营的对峙1949年4月,美国、英国、法国等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起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美国欲以此利用西欧形成对苏联的限制,进而威胁社会主义势力的发展和苏联势力在欧洲的拓展。
中国坚定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答案解析独立自主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主席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
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习主席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
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
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
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
中国愿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习主席在报告中表示,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
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毛泽东外交口号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在全国解放前夕,党正确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制定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指导原则。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三条基本外交方针,并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另起炉灶”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接近尾声,陈云带领接收班子进入沈阳。
由于缺乏外交经验,在处理美英领事馆电台等问题上面临被动局面。
陈云把这种情况向中央作了报告,并请示外交应对方针。
周恩来于11月10日为中共中央起草复东北局电:“我们对他们现在的领事应采取不承认,而只承认为普通侨民的方针,领事馆的电台原则上必须由军管会封存代管。
”毛泽东对周恩来提出的“不承认”立场加以肯定,并把这种“不承认”的外交政策形象地称为“另起炉灶”。
毛泽东说:现在帝国主义在中国没有合法地位,不必忙于要帝国主义承认。
我们是要打倒它,不是承认它,将来要通商,可考虑,但亦不忙,忙的是同苏联及民主国家通商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再次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
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它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
"对于愿与新中国建交的一些亚洲民族独立国家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中央人民政府按照“先谈判后建交”的原则,即在对方明确表示承认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同国民党集团断绝“外交”关系,承诺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前提下,进行实际的建交磋商。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明确宣布新中国将联合苏联,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一边,这是党确定的一项重要的外交方针。
在考虑未来新中国的对外关系时,党一直把同苏联的关系置于首位。
第一章测试1.中国的国歌是()。
A:《歌唱祖国》B:《茉莉花》C:《义勇军进行曲》D:《黄河大合唱》答案:C2.中国的第一大河是()。
A:淮河B:长江C:黑龙江D:黄河答案:B3.中国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是()。
A:珠江B:长江C:秦岭-淮河一线D:黄河答案:C4.“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A:傣族B:汉族C:回族D:壮族答案:A5.中国的自然资源包括()。
A:水土资源B:生物资源C:矿产资源D:海洋资源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在哪个城市? ()A:洛阳B:安阳C:开封D:郑州答案:A2.开封是牡丹之乡。
( )A:错B:对答案:A3.中国传统民居的最大特点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A:对B:错答案:A4.下列著作属于医学著作的是()。
A:《诗经》B:《黄帝内经》C:《备急千金要方》D:《本草纲目》答案:BCD5.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被誉为是“中华第一城”。
()A:错B:对答案:B第三章测试1.谁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A:袁隆平B:杨利伟C:邓稼先D:屠呦呦答案:A2.孔子的思想主要汇集在()一书中。
A:《孟子》B:《论语》C:《老子》D:《孔子》答案:B3.中国颁布义务教育法,实行()义务教育。
A:九年制B:十二年制C:六年制D:五年制答案:A4.哪一个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描绘汴京繁荣景象的作品?()A:《洛神赋图》B:《千里江山图》C:《清明上河图》D:《富春山居图》答案:C5.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
A:印刷术B:火药C:造纸术D:指南针答案:ABCD第四章测试1.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
A:《诗经》B:《楚辞》C:《采薇》D:《离骚》答案:D2.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A:矛盾B:贾平凹C:莫言D:路遥答案:C3.京剧脸谱中,红色的代表人物是()。
A:张飞B:关羽C:窦尔敦D:曹操答案:B4.武术的发源地是哪个国家?()A:日本B:中国C:泰国D:朝鲜答案:B5.毛笔根据毫锋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短锋。
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
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
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
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通过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周边不稳,不仅为自身持续与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也为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一、周边出现哪些动荡中亚不稳以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异动最为突出。
201 o年4月7日,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发生突变,首都比什凯克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在2005年靠所谓”颜色革命”上台的巴基耶夫政府被一举推翻,以奥通巴耶娃为首的反对派宣布成立临时政府。
巴基耶夫先是逃往南方.后流亡国外。
而临时政府也一直难以有效掌控巴基耶夫具有传统影响的南方地区。
6月10日.吉尔吉斯斯坦南方重镇奥什的吉尔吉斯族与乌兹别克族之间爆发大规模族群骚乱,造成严重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大量乌兹别克族难民逃往邻国乌兹别克斯坦避难。
吉临时政府先后向俄罗斯与美国提出求援.但俄罗斯除了加强其在吉军事基地戒备外一直按兵不动。
中国政府展开了大规模的撤侨行动。
6月27日,吉就新宪法举行“全民公决”,新宪法规定吉将由总统制改为议会制,公决获得高票通过。
7月3日.吉临时政府总理奥通巴耶娃宣誓出任”过渡时期”总统,任期到2011年底。
吉议会选举定于2010年1 o月举行,吉政局演变前景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变数。
南亚则有多个国家政局剧烈动荡。
阿富汗首当其>中.巴基斯坦紧随其后。
美国奥巴马政府强力实施“阿富汗——巴基斯坦新战略”.大举增兵阿富汗,对巴基斯坦一再实施越境打恐,引发极端势力与恐怖组织强烈反弹.致使南亚恐怖袭击活动有增无减。
高考热点分析——国际关系和我国的外交政策背景材料一、十六大报告对我国对外工作的阐述1.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我们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3.我们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4.我们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上述阐述体现了政治常识的什么道理?二、我国的重要的外交活动及政策1.中国的周边外交取得巨大成就:十六大报告中,我国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
xx年10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睦邻、安邻、富邻”的思想,以及“和平、安全、合作、繁荣”的亚洲政策目标。
——我国的周边外交方针和思想体现了政治常识的什么道理?2.中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稳步发展(1)中美关系总体上是好的:胡锦涛主席两次会晤美国总统布什;温家宝总理访美。
在中美关系上,中国采取的对策。
中国始终坚持以两手对两手,在共同利益的领域扩大合作,在有分歧的领域坚持原则、坚持斗争、把握策略。
——中美关系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2)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继续深化(3)中欧全面伙伴关系不断加强,双方共同点增多,互利合作加强(4)中日关系总体向前发展,经贸合作保持良好势头:日本是对亚洲未来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我们要继续根据“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敦促日本正确对待历史问题,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努力扩大新的利益汇合点,加强双方协调与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承振兴亚洲的责任。
——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3.区域合作进一步发展(1)中国与东盟开展全面合作:xx年10月,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与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了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签字仪式。
此外,温家宝总理还与东盟国家领导人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
中国的周边外交战略大纲一、积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1.如何正确看待中美关系2.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面临的挑战二、对周边外交战略进行顶层设计1.对周边外交的目标2.对周边外交的方针3.对周边外交的基本要求4.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的能力知识点汇总原理和观点K01:总的来看,中美关系运行是成功的;中美关系的发展规律是螺旋上升、起伏不定;中美两国必须做到恪守底线,不能因个别事件影响两国关系的大局K02: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就是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
”K03:我国周边外交的方针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K04:对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要求是要着力维护周边和平稳定大局;要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要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推进同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要着力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宣传工作、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人文交流,广交朋友,广结善缘K05:要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的能力,做到把握综合性、变动性和规律性正文一、积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如何处理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间的关系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难题。
要跳出传统大国对抗和战争的传统逻辑,走出一条国际关系力量配置的新路,对崛起国家而言无疑是事关崛起前途和命运的重大课题。
1.如何正确看待中美关系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访美时首次提出中美塑造“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
此行中,习副主席进一步提出中美要构建一种“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
1954年,中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五项原则内容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个国家时,提出了中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
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确提出以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2000年7月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访问土库曼斯坦期间,就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阐述了中国一贯坚持的四项原则: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
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
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
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
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关键字:周边安全周边外交政策周边环境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正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积极应对周边安全环境问题,中国应当做到三点:针对部分周边国家对中国快速崛起产生的疑惧,要积极开展对周边国家的增信释疑工作;针对美国对中国的制衡加深,要积极实施对美制度均势外交;针对中国与部分邻国的海洋领土争端问题升温,要开展全方位的维权外交。
十八大的召开确立了中国新的外交方针。
作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息息相关。
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对于中国的崛起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尽管中国当今已经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大国,但由于历史、国际政治等原因,中国与周边地区国家一直存在很多问题: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参与国际和地区合作的经验不够丰富,周边国家对中国不了解,导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起时伏。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周边地区和国家的关系有了极大改善,并逐渐开始主动推动地区的合作。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始终强调“与邻为善”、“与邻为伴”。
近几年来,中国进而提出了“睦邻、安邻、亲邻和富邻”的外交思想,这成为中国政府外交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完善。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出现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试图减少中国对其周边国家的影响。
二是周边国家对中国快速崛起而产生的不安,进而希望寻求方法阻遏中国的快速发展,甚至挑起领土争端。
所以在我国的崛起过程中,我们必须正视中国周边地区进入了动荡升温期和矛盾多发期,周边安全环境出现恶化迹象,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缓解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疑惧尽管周边国家在于中国的合作中得到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对于中国的快速崛起,部分国家产生了疑虑,这其中不仅有东盟,也包括了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大国。
东盟由一些中小国家组成。
对于中国的崛起所产生的冲击保持高度警惕,它们更为关心的问题是在中国崛起之后,中国是否还会对周边国家如此热情,中国是否会实行霸权主义,中国是否会采取以武力扩张领土。
第16讲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形成。
2.外交方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1)“另起炉灶”①含义: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②意义: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①含义: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②意义: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3)“一边倒”①含义: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②意义:这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误区警示“一边倒”不是唯意识形态而论,而是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美国孤立中国和美苏对抗的大环境下,毛泽东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旗帜鲜明地站在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以巩固新生政权,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
但“一边倒”不是唯意识形态而论,而是立足于国家根本利益。
当时中国还积极发展与部分西方国家、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政策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3.外交成就(1)第一次建交高潮: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49年12月,毛泽东出访苏联,1950年2月,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时间:首次提出是在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③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内容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成果推动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成功意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图解历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突出特点概念阐释“求同存异”方针(1)同:中国和亚非国家都曾遭受殖民统治;都面临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要求加强团结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1)国际:二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2)国内:新中国诞生,国家实现了独立自主。
2.概况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关系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1)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2)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目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经过(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2)1954年周恩来同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将其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会议主题中国所起的作用历史影响日内瓦会议(1954年)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万隆会议(1955年)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我国外交经典语录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对外交往的基本准则。
2. China Dream is th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e dream of a strong and prosperous China, and the dream of a better life for the Chinese people.3. 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对外经济合作方针,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4.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我们希望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5. 中国秉持独立自主、和平相处、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的外交政策。
6. 多边主义是保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倡导多边主义。
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推动国家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
8.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将继续扩大开放,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共同繁荣。
9. 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是平等的,任何国家都没有权力搞恐吓、施压和霸凌。
10. 中非合作是南南合作的典范,将进一步推进中非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11. 全球治理应该是公正、合理、民主、透明的,中国将着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12. 尊重和平、反对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奉行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原则。
13. 中国坚持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14. 中国始终倡导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国际关系准则。
15. 维护世界和平是国际社会共同责任,中国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16. 移风易俗、弘扬文明之风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是中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方式之一。
17. 中国将坚决支持联合国的工作,维护国际正义和世界和平。
18. 友好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19. 中国坚持睦邻互信、敦睦睦邻、共同发展的周边外交方针。
结合十六大报告,分析我国的”与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外交政策及我国的新安全! (这是北大04年考的一道题,我发现这两年很多学校都考了睦邻外交,而复旦还没有考啊)我的答题思路:1)首先,对于十六大的报告内容我不是很了解(如果我没有猜错,应该是关于睦邻,富邻身什么的吧),但是看题目,我觉得他不就是在说睦邻外交与新安全观,新安全政策吗?所以答这题就紧扣睦邻外交与新安全观新安全政策2)睦邻外交,其具体实施起来还不就又回到”伙伴外交”;而新安全观是最近几年比较热的话题,其内容与核心就是在于”平等,互利,互信,协作”,其实施不就是安全观的转变,安全机制的建立.尤其是地区合作,合作安全(这也是新兴话题,我觉得也应该指出)3)做为论述题,我觉得答题一定不能够把视角放得太小,不然不就是成简答题了,所以我会尽量把我能够知道的,能够想到的东西都答出来4)我的具体答题时:A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简短回顾B新时期下中国周边外交形势:机遇+挑战.C在大背景下,我们如何实施外交政策,即如何做;D实施该外交政策的目的,意义,影响,当然还要随机点出一些热门话题,时事热点,这样给老师以我关心时政的印象.补充:思路基本不错,回答睦邻外交时可以提及我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应该算是中国最早的友好外交政策。
新安全观是与建立怎样的国际秩序相联系的,可以涉及到当前的时代主题与国际局势或者是国际大环境。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简短回顾(尽量简单但是要证明与以前的友好和平外交是一脉相承的)1>第一代中国领导人的周边外交政策提及和平共处外交政策,希望与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平相处。
:如从一边倒到一条线政策2>第二三代领导人的外交政策:(注意提一下中国从80年代起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尤其是邓小平的关于韬光养晦的十六字外交方针)A全方位,非意识形态,非对抗性B伙伴外交+新安全观二)在当前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挑战前先综述当前的国际形势与国际环境,只做概述就可以1>机遇:A周边的新稳定期B多边安全机制初步形成C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D911后的机遇2>挑战:A周边一些国家势力上升,力量对比的变化,如韩国,越南,印度势力上升B中国威胁论犹存C跨国犯罪,民族分裂势力,宗教冲突,这些也要求我们处理好周边关系(与周边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如领土争端)三)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实施1)实施伙伴外交政策,伙伴关系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国际关系.做到睦邻,富邻,1>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面对东盟扩大“10+1”…10+3”机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设想(2001年中国提出,2002年开始谈判,决定2010年建立);对南中国海主权问题,2002年的<南海各方行动宣言>,中国”搁置主权,共同开发”2>南亚:中印建设性伙伴关系,边界争端问题,中国威胁论,经济合作3>中亚:1996年的上海五国机制到2001年的上海合作组织建立,2001年的上海精神,反恐,分裂主义等‟困境:911后美国在中亚各国的驻军,以防止上海合作组织空心化.4>东亚:维护半岛和平,半岛无核化政策,四方会谈,朝核六放会谈;中朝传统友谊,中韩合作伙伴关系(提及中日关系和中俄关系)5>美国:我觉得这是中国特殊的”邻国”中国什么时候都得重视,防止中美关系的下滑等2)区域合作(顺便提出合作安全,因为合作安全也是新鲜事物),倡导新安全观与新安全观机制的建立1>什么是新安全观:平等,协作,互信,互利,平等是前提,互利是经济合作基础,协作是手段,互信也是必须的.2>倡导建立与继续完善以存的安全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10+1,10+3,东盟地区论坛,亚太经合组织,甚至可以包括亚欧会议什么3>对于已经存在的安全机制,中国要积极加入,并且获取平等权利,甚至主导权,从而维护亚太的地区安全乃至全球安全四)中国实施该政策的目的,意义,评价,以及我自己的思考.要先提到我们国家目前的主要任务:抓住21世纪初的战略机遇期实现民族的复兴,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来进行国内的建设。
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亲、诚、惠、容的理念。
亲、诚、惠、容四字理念一经提出,就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周边外交的标志性方针政策,在国内外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反响。
亲、诚、惠、容四字箴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新发展提出的重要理念,既是新中国60年睦邻友好政策的总结,也闪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光芒。
我们讲“亲”,就是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
我们讲“诚”,就是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
就是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关系,继续用自己的真诚付出,赢得周边国家的尊重、信任和支持。
我们讲“惠”,就是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我国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同时也使我国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
我们讲“容”,就是要倡导包容的思想,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回应周边国家期待,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
共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将中国与周边国家连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亲、诚、惠、容四字箴言是引领命运共同体稳步前行的指针,不仅中国要身体力行,也应当成为地区国家遵循和秉持的共同理念和行为准则。
习近平强调:“要对外介绍好我国的内外方针政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
然而,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宣传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