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双向细目表与考试要求.doc
- 格式:doc
- 大小:248.02 KB
- 文档页数:5
山西省一般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原则04月27日 15:05:51 来源:代县中学【字体:大中小】Ⅰ、考试内容和规定一、知识与技能一般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旳知识内容重要由技术设计旳基本知识、技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构成,知识范畴涉及《技术与设计Ⅰ》和《技术与设计Ⅱ》两个模块。
1.基本知识(1)理解技术旳性质,理解技术旳发展历史和某些最新旳技术成果以及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旳应用,能对旳结识技术对人们平常生活及社会产生旳正反两方面旳影响,具有对旳使用生活中某些常用技术旳基本技能。
(2)理解技术设计旳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技术设计旳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理解它们在平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旳应用,能对技术设计旳过程、方案和成果作出比较全面旳评价。
(3)能从技术设计旳角度理解构造、系统、流程、控制旳一般概念,理解简朴旳构造设计、系统设计、流程设计、控制设计旳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与平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旳内在联系和广泛应用。
(4)理解技术语言旳种类及其应用,能绘制和识读某些简朴旳技术图样,会使用几种常用旳规范旳技术语言进行交流。
(5)熟悉某些常用材料旳属性及加工措施,能根据设计规定选择材料和工具,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产品或模型。
(6)具有初步旳技术实验旳操作技能,能进行基本旳技术测试和技术指标测量,会写简朴旳技术测试和技术实验报告。
2.基本能力(1)理解能力:指阐明或解释技术现象、产品所显现和蕴含旳技术知识、思想措施等旳能力。
(2)设计能力:指制定设计方案,并用技术图样等技术语言来体现旳能力。
(3)制作能力:指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合适旳加工工艺进行作品制作旳能力。
(4)实验能力:指对产品进行技术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旳能力。
(5)评价能力:指对技术问题旳发现和明确、以及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旳选择和评价能力。
(6)应用能力:指运用所学旳技术知识、思想措施解决一般实际问题旳能力。
二、过程与措施一般高中通用技术学科重在使学生在体验和经历过程中形成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高中通用技术双向细目表与考试要求题型与题号考试水平(分值)原创性难度模章节知识点块选简分设择答析计了理原改应用解解创编分考试要求值技术的价走值进技技术的性术质世界技术的未①技术对人类的价值a②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a③技术对自然的价值c①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的关系b②技术的两面性a③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b④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a 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技术的情感和理性态b技来度术技技术与设与术计的关系设世设计中的计界人机关系1 中的技术试验设计及其方法设设计的一计般过程过程设计的一原般原则①设计的内涵b②技术与设计的关系b①人机关系的含义b②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a③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a①技术试验的重要性b②技术试验的常用方法a③简单的技术试验c①设计的一般过程a②设计过程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案a③方案设计中创新的意义b①设计的一般原则b②设计一般原则的相互关系b则及设计的评评价价发现发现问题与明确问明确问题题方案的构方案的构思思方法及其方法设计设计表现图图样的常见的技绘术图样制①设计过程中的评价b②对产品多方面的评价b③评价报告c①发现问题的重要性a②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c③设计产品相关信息的收集与处理c④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的重要性a①明确问题的重要性a②判断问题价值的方法c③设计要求、标准和限制c④制定一般的设计计划表c①产品设计分析的三个要素c②设计方案的常用构思方法c③设计方案的制定c④对产品设计分析,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c 适的材料和标准件⑤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权衡c①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a②简单的草图c③简单的效果图a④基本几何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a①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a②简单形体的三视图c③一般的机械加工图a模模型①模型及其功能a型或原工艺型的制制作模型作常见结构的认识结稳固结构构的探析与设简单结构计的设计技经典结构术的欣赏与设生活和生计产中的流2流程程与设流程的设计计流程的优化②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的作用a①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a②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a③金属材料的锯割、锉削两种加工方法c ①加工工艺的选择c②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的制作c①结构的概念a②简单结构的分类b①结构的稳定性b②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b③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c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b①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a②简单结构的设计c①结构的实用性b②典型结构设计的欣赏与评价c①流程的含义a②流程对生产、生活和工作的意义a③时序和环节的意义b④常见流程的表达方式a⑤简单的流程图c⑥流程分析c①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c②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a③简单流程的表达c①流程优化的意义及主要内容b②流程优化与设备、材料之间的关系b③流程优化过程所应考虑的主要问题c系统的结系构统与系统的分设析计系统的设计控制的手段与应用控制系统的工作过控程与方式制与设闭环控制计系统的干扰与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①系统的含义b②系统的分类a③系统的基本特征b①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c②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a③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c①简单系统设计的方法c②系统的设计c①控制的含义,控制的目的和对象b②控制的手段和方法a③控制的应用b①简单开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c②闭环系统的基本组成 b③简单的闭环系统的方框图c④控制器和执行器的作用c①反馈的含义b②简单控制系统运行的主要干扰因素c③闭环控制系统中反馈环节的作用a④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a⑤功能模拟方法和黑箱方法a 控制系统方案的设计c合计100。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1)(2009-12-13 09:00:55)双向细目表(Table of specifications)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表。
1.中等学生120分钟能答完2.“识记”、“理解”、“应用”、“综合”;识记、理解类试题须控制在60%以内3.“学时比例”既是教学时间、精力分配的比例,也是测验试题数量、考试时间、分数分配的依据。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
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双向细目表是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
较常见的有四种:(1(2该表是上一个表的改进,增加了题型。
(3该表可以体现题型数量、难易度、测验内容的分配问题。
优点是试题取样代表性高,试题难易程度也可以作适当控制,表中数据容易分配。
局限性是未能反映测验目标。
(4)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难易度:A.较易 B.中等 C.较难 D.难度较大认知度:Ⅰ识记Ⅱ理解Ⅲ简单应用Ⅳ综合运用下面主要说明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学习水平)和题型分数的双向细目表。
即把要考查的知识内容与学习水平(能力)、试题的类型和分数呈现在一张表上,这样命题时,一目了然,便于操作。
该表是由一张概括程度比较高的知识内容和分类比较细的学习水平构成,在表中,纵、横两表头双向决定的每个点(交叉的格)为一个考察点,每个考察点要体现题型、题量、得分点三个参数。
这样对试卷结构、对考查的主要内容就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
举例,假设每一个得分点的分数值定为2分,以100分为满分,则整个试卷可以有50个得分点。
再假定每个得分点考生平均能以一分钟时间答完题,并考虑考生复核、检查时间,那么这次测验时间可定为60分钟。
一.双向细目表的作用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
它是命题的依据,是核检内容效度的依据,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如果我们的检测内容和要求与教学脱节,随意用一份试卷进行测试的话,测试结果就不能准确反馈教与学两方面的信息,就有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了改变测试命题的随意性,就要求教师用“双向细目表”规范各科测试。
各科各备课组在测试前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详细列出每次测试所要检测的知识点,然后根据“双向细目表"中所列的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及考试区分度的要求进行命题。
二.双向细目表的构成一般地,表的纵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既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在知识与能力共同确定的方格内是考题分数所占的比例。
因此,这种命题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
三、考察目标的不同层次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关于教学认知目标(见附件1)分为六个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这六个层次是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递进的关系.一般按照这六个层次来确定各科内容所要达成的考察目标。
(在实际操作中可按照课程标准中的知识技能目标区分或者直接简化为A、B、C三个等级.例如数学新课标中以"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
)四、具体实施方法1.确定检测内容.进行测试前,备课组全体教师根据测试的范围和教学目标,共同商定检测内容。
测试可分为形成性测试、终结性测试、水平测试、选拔测试等类型。
2.填写“双向细目表”。
根据教学要求将检测内容编排入具体的题型内。
教学大纲里对各类知识都有明确的要求,每年的中考也有考试要求的说明.编排时应根据该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将其安排到适合的题型.填好“双向细目表”后,应该认真检查所列的考查内容是否全面、是否符合要教学要求、是否有不必要的重复等等。
山西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标准Ⅰ、考试内容和要求一、知识与技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的知识内容主要由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技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组成,知识范围包括《技术与设计Ⅰ》和《技术与设计Ⅱ》两个模块。
1.基础知识(1)理解技术的性质,了解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一些最新的技术成果以及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正确认识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及社会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具有正确使用生活中一些常用技术的基本技能。
(2)了解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对技术设计的过程、方案和成果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3)能从技术设计的角度理解结构、系统、流程、控制的一般概念,了解简单的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流程设计、控制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内在联系和广泛应用。
(4)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绘制和识读一些简单的技术图样,会使用几种常用的规范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
(5)熟悉一些常见材料的属性及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材料和工具,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产品或模型。
(6)具有初步的技术试验的操作技能,能进行基本的技术测试和技术指标测量,会写简单的技术测试和技术试验报告。
2.基础能力(1)理解能力:指说明或解释技术现象、产品所显现和蕴含的技术知识、思想方法等的能力。
(2)设计能力:指制定设计方案,并用技术图样等技术语言来表达的能力。
(3)制作能力:指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进行作品制作的能力。
(4)试验能力:指对产品进行技术试验,并写出试验报告的能力。
(5)评价能力:指对技术问题的发现和明确、以及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的选择和评价能力。
(6)应用能力:指运用所学的技术知识、思想方法解决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重在使学生在体验和经历过程中形成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双向细目表近日,同事们忙着应对省教科院要求的"双向细目表",我虽没有学科命题任务,但还是对此有些好奇。
借此机会了解一下"双向细目表"。
1•什么是"双向细目表"?编制"双向细目表"是书面考试科学命题的一个关键环节。
所谓"双向细目表"(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表。
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其中一维反映教学的内容,另一维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教材内容"这一维则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加以确定。
"学习水平"这一维,目前普遍采用布卢姆等人关于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即把学习结果或认知水平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水平。
也有以三维目标形式呈现的如"知识与技能(积累了解理解分析综合应用欣赏评价)、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2.为什么要编制"双向细目表"?编制"双向细目表"是书面考试科学命题的一个关键环节。
书面考试是学习评价中最常用的一种类型。
规范的书面考试过程应包括明确考试目的、制定考试大纲、编制双向细目表、编拟试题、组合成卷、试测、施行及评分、分析考试结果等这些步骤。
双向细目表对测试内容的命制具有很好的计划作用,它既可以使测题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明确的标准,避免凭经验主观命题,又可以使测题对一门学科的内容有较好的代表性,从而保证测验的有效性。
有了"双向细目表",随意和盲目的命题过程就被科学的有计划的命题过程所代替。
通过查阅"双向细目表",可以清楚地知道前面检测了什么内容。
根据计划,也可明确今后还将检测些什么。
3.组织编制"教材多项细目"的意图?(1)促进教考和谐借鉴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编制"教材多项细目",引导教师进一步研读教材,实现"教""考"融合。
双向细目表简介双向细目表(two-way checklist)是一个测量的内容材料维度和行为技能所构成的表格,它能帮助成就测量工具的编制者决定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题目以及各类型题目应占的比例。
双向细目表(Table of specifications)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表。
双向细目表的制作应该同课程大纲及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具有一致性。
考核知识内容的选择,要依照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范围应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既要注意覆盖面,又要选择重点内容,时间以中等学生120分钟能答完为限。
制作双向细目表时,试卷中拟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考核知识点”须按章次进行编排;双向细目表中考核知识点的个数须与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个数相一致。
双向细目表中的能力层次采用“识记”、“ 理解”、“ 应用”、“分析”、“ 综合”、“评价”等作目标分类,体现了对学生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的考核。
每前一目标都是后续目标的基础,即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没有识记与理解,就难以应用。
所以一个考核知识点在同一试卷中对应一种题型,原则上只能对应一种能力层次。
特点按照《考试规范》要求,识记、理解类试题须控制在60%以内,并应尽量避免单纯考核记忆水平的题目。
试题的题目类型应根据考试课程的特点和考试目标合理选择,例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辨析题、简答题、证明题、计算题、案例分析等。
一份试卷中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搭配应合理,且题型种类数应适中。
在双向细目表中不同“能力层次”和不同“题型”下面对应的各列中,应填写各考核知识点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
不能简单的划“∨”,也不能填写题号和题目个数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一、什么是双向细目表?简单来说,双向细目表是测验编制的计划书、蓝图和命题的依据。
它是以能力层次和学习内容为两个轴,分别说明各项测评目标。
建立双向细目表可以帮助命题者理清能力层次和学习内容的关系,以确保测验能反映考察的内容,并能够真正评量到预期之学习结果。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介绍及填写要求一、试卷的编制程序试卷的编制程序主要分为:确定考试目标、制定命题细目表、编选试题、组配成卷、试卷难度猜测、试答全部试题、制定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七个步骤。
考试目标包括考试内容、考查目的和各种量化指标(例如,试卷难度比例、考试时间、分值分配等)。
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和教科书中涉及的各项知识所要求把握的程度来确定试题的分布范围、难易程度、重点、难点,要全面反映考试内容,保证试卷对考试内容的覆盖率,对试题的数量以及难度比例的确定要适当,既要考虑大部分学生考试成绩达标,又要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成绩能拉开距离。
编选试题要依据命题原则,紧扣命题内容,围绕命题双向细目表,严格选择材料,进行编选试题。
同时要在编制试题过程中同步写出每一道试题的答案,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编选试题还应留意以下三个方面内容:①、题目内容、考试水平、试题难度应符合细目表;②、题目叙述简练、清楚、内容正确无误,符合科学性;③、编选试题的数量要比最后确定的试题数量多一些,以备筛选。
组配试卷试题拟好或选取好后要按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的顺序排列,每大题又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编排,形成梯度,组配成卷,并编拟好指导语。
猜测难度组卷完成后,根据前面猜测的试题的难度,估算学生各题的得分,从而估得全卷得分,由此估算全卷难度。
再结合考试目的,适当调整若干试题的难度、试题类型、试卷结构,使全卷试题的难度系数达到与考试目的的难度系数相符。
试答试题命题结束后,命题教师必须对试题进行试答,并记录答题时间。
一般情况下,用于实际考试的时间,为命题教师试答时间的三倍。
根据试答试题的情况和答题的实际时间,对试题内容做最后一次调整。
制定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参考答案应具体明确,正确无误,各层次的分值要标明。
试题赋分根据试题难度和答题时间进行分配,试题难度较大,需花较长时间解答的,分值应大些。
二、如何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用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通用技术学科知识及能力掌握《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通用技术学科所要求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熟练掌握通用技术学科的思想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探究新知识的意识与能力。
2.通用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准确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通用技术学科的课程目标和基本理念,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与技能基础、学习需求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合理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凸显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技术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各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3.通用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能依据通用技术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特征及技术基础,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掌握通用技术课程相关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具有课堂驾驭和应变能力;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技术思想方法教育,培养学生技术探究的能力,并能根据学生学习反馈信息优化教学环节。
4.通用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通用技术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掌握评价的原则和基本的评价方法;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合理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能根据通用技术学科特点合理设置各种评价方式的权重,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通用技术学科知识1.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通用技术模块结构和相应的内容标准。
3.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能对设计方案、设计过程和成果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4.能从技术设计的角度理解结构、系统、流程、控制等一般概念,掌握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流程设计、控制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以及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联系和应用。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湛江市第二十四中学教导处1、什么是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
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卷的优点:⑴.避免在命制试卷中出现内容覆盖面不到位的问题(想要考查的内容丢不了)。
⑵.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题型中过于多次重复出现(此现象极容易发生)。
⑶.便于考前复习,提高考试及格率(此点就教师而言,引领复习更能有针对性和侧重面)。
3、制作双向细目表的程序(分五个步骤完成):⑴.列出筛选出的课标或教材的相关内容(列出考查内容)。
⑵.列出各部分内容的权重(列出各部分内容的分数比例,此点可根据不同学科各自的特点灵活安排,没有定式)。
⑶.列出各考查内容预计达到的认知能力目标的权重(学生应达到的程度和应具备的能力)。
⑷.确定各考查内容(点)的分数值。
⑸.审查各考查内容(点)的分配是否合理。
4、制作双向细目表程序:⑴.列出筛选出的课标或教材的相关内容。
任何学科的检测,都是针对该学科的具体内容进行的,检测哪些知识内容,这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因此,必须要把考核内容先筛选出来,然后再进行构筑。
⑵.列出各部分内容的权重。
应根据检测内容在整体学科中的相对重要性,分配相应的比重(①主观性试题各自的比重;②主观性试题每部分内容的比重;③客观性试题每部分内容的比重)。
比重多以百分比表示。
这个百分比,既是教学时间、教学精力分配的比例,也是检测试题数量、考试时间、分数分配的依据(一定要注意:各部分内容的分数比例由考试内容所决定,可根据不同学科各自的特点灵活安排,历史学科的划分特点及风格,不能完全成为其它学科效仿的蓝本)。
⑶.列出考查内容预计达到的认知能力目标的权重(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和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测验命题双向细目表————————————————————————————————作者:————————————————————————————————日期: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考试是检查培养教学目标实现情况的重要手段。
当前,由于考试命题缺少一套规范化程序,命题的主观顺意性较大。
为式试卷更好的体现教学目标,应该加强编拟时间的计划性、科学性。
1987年,中央教课所组织九省市专家、教授和教研人员为小学语文教材实验班编拟毕业试卷,命题前分析教学大纲具体教学要求,设计了一份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该表分纵向、横向两列,分别列出考试的知识内容和学生认知行为应达到的水平,既有知识要求,又有能力要求,是一次命题计划性、科学性的尝试。
一般而言,双向细目表包含三个要素:考察内容,如课程标准中规定某个单元知识;考察目标,如课程标准规定的某个知识点的认知要求;考察内容和考察目标的比例权重。
双向其目标前后经历了三次修正,考试命题结合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确立了7个纬度来考察,包括:测试内容、认知要求、范围、难度、题量、教学引导、价值取向。
这样,从认知要求的角度确保了命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其中的测试内容、认知要求对应于双向细目表中的考察内容和考察目标。
细目表一般在制定时包括两个纬度的表格,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
较常见的有四种:(1)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测验内容测验目标合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与综合创造合计(2)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测验内容选择题简答题证明题应用题分析题合计识记理解识记分析综合应用分析综合、创造合计(3)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题型题量分数分布难易度覆盖面合计客观题主观题每小题分数每大题总分易中难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合计100分(4)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叙述题合计题数152054246分数难易程度A8 B7 CD认知度I8AI7BI5AI II1AII7BII Ⅲ4CIII IV2DIV合计难易度:A.较易 B.中等 C.较难 D.难度较大认知度:Ⅰ识记Ⅱ理解Ⅲ简单应用Ⅳ综合运用细目表的特点:在常态的教师命题情况下,测验设计细目表所包含的内容(如考察内容与考察目标、题型与题量、难度与价值取向、评分细则)与课程标准(如知识及认知要求、难度与课程的价值观、考察知识的题目数量之间的平衡)达成了深度匹配。
7通用技术学科考查细则附件7:通用技术学科考查细则一、考查依据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查以《辽宁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通用技术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和《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并结合我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查,体现通用技术学科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宗旨的基本思想,全面实现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查目标。
二、考查内容与要求通用技术学科的考查内容分为两个层面:面向学校、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
1.学校、教师层面考查学校、教师对通用技术学科建设和发展所制定的规章、制度等,如通用技术实践室建设和使用、课时、课程资源等。
2.学生层面以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两个必修模块为具体内容,对考生进行技术素养的考查,注重以技术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注重符合时代需求、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水平,注重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水平,注重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水平。
三、考查方式1.面向学校和教师层面完成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情况问卷(如下表);抽查教师的教案、课件等。
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情况项目自评赋分每班每周课时数2课时/班、周——25分1课时/班、周——20分1课时/班、2周——15分通用技术实践场所建设有固定的技术实践场所——25分有临时的技术实践场所——20分无实践场所,教学的场所是教室——10分教具与学具的使用与开发有系统的、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具与学具,利用率高——25分有一些教具与学具,能适应部分知识的教学——20分能根据教学的需要,临时开发、使用教具与学具——15分无教具与学具——10分学校对学生的考查方案计划详细、可操作、措施合理——25分有临时方案,可操作——20分随机性强,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15分没有任何考察方案和实施措施——10分总分等级学校:日期:考查评定为等级制,分为A、B、C、D四个等级。
100分-90分为A(优秀),89分-75分为B(良好),74分-60分为C(及格),59分-0分为D(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