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知识点:亚洲海啸灾难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4
海啸救命知识点总结海啸(tsunami)是一种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以及其他地质过程引起的自然灾害,常常给沿海地区带来极大的破坏和威胁。
在面对海啸时,了解救命知识并采取有效的自救和逃生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如何应对海啸的救命知识点,以提高人们在海啸发生时的生存几率。
1. 海啸的成因海啸一般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或坍塌等地质事件引起的,这些事件通常会引起海床的位移,造成海水的剧烈振荡,随后形成巨大的海浪。
这些海浪在向海岸传播时,往往会变成以数十米甚至上百米为特征的巨浪,给附近地区带来极大破坏力。
2. 海啸的预警和预测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有专门的海啸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地震、海洋水位和其他相关数据,来预测海啸的发生和影响范围。
一旦发现可能引发海啸的地质事件,相关机构会发布海啸预警,提醒附近地区居民和游客采取相应的自救和逃生措施。
3. 海啸的迹象在海啸发生前,往往会伴随着一些特殊的迹象,如地震、海水异常退潮、海浪异常涨潮等。
这些迹象都可能是海啸来临的预兆,应引起人们的警惕和注意。
4. 海啸的逃生准备在海啸预警发布后,居民和游客应立即采取行动,做好逃生准备。
这包括收拾重要物品、准备逃生包、做好手机和通讯工具的充电、熟悉逃生路线等。
5. 海啸逃生的行动当海啸来临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恐慌。
根据当地的预警系统的指示,有序地向高地或者远离海岸的地方逃离。
尽量选择高地或者坚固的建筑物作为避难点,避免被海啸带来的洪水和破坏性浪潮所侵袭。
在逃生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当地政府和救援机构的发布的消息,听从指挥和安排。
6. 海啸逃生的自救技巧如果无法及时逃离,应采取一些自救措施来提高生存几率。
如果是在室内,可以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避难,如楼梯间、屋顶、楼顶等处。
如果在户外,要选择向高地逃跑,尽量避开洪水和巨浪。
同时还要随时注意可能出现的坍塌和滑坡等危险。
7. 海啸逃生的防护措施为了增加逃生的几率,可以预先做好一些防护措施。
地理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自然灾害地球是我们共同居住的家园,但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自然灾害时常发生。
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如地震、台风、洪水等。
不同地区因地理环境的差异,面临着不同种类的自然灾害。
本文将带您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自然灾害,以增加我们对地球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一、亚洲地区的自然灾害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由于地理条件复杂多变,这里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
1. 地震:他在亚洲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由于亚洲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地震频发。
其中最著名的地震发生在日本,如2011年3月11日的东日本大地震,给该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还有伊朗、中国等亚洲国家也饱受地震灾害之苦。
2. 台风:亚洲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的主要受灾区。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常常导致洪水、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中国的广东、台湾、日本的九州都是台风高发区域。
3. 洪水:亚洲许多地区由于气候湿润,特别是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洪水灾害时常发生。
例如,孟加拉国的喜马拉雅山融雪、东北季风带来的降雨,都会导致该国遭受严重的洪水灾害。
二、欧洲地区的自然灾害欧洲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复杂,在一些区域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
1. 洪水:多数欧洲国家的河流众多,而洪水是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
例如,欧洲著名的多瑙河、伏尔加河等经常发生洪水,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雪灾:北欧和东欧地区的寒冷气候常常引发严寒、暴风雪等灾害。
这些灾害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如交通中断、能源供应紧张等。
3. 风暴:欧洲沿海地区的风暴也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例如,荷兰、英国等国家往往受到暴风雨的侵袭,引发洪涝和灾害。
三、北美洲地区的自然灾害北美洲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主要受到以下几种自然灾害的影响。
1. 龙卷风:北美洲是龙卷风的主要发生地之一,被誉为“龙卷风走廊”。
美国中西部的“风车之州”堪萨斯州、内布拉斯加州等地,每年都遭受着龙卷风的威胁。
⾃然灾害知识点-海啸灾害第四章海啸灾害第⼀节海啸的物理机制1、什么是波浪?(了解)海⽔表⾯的振荡和起伏,叫做海浪;⽔体表⾯的振荡和起伏叫做波浪2、描述波浪的参数有哪些?(了解)波峰、波⾕、波长,波⾼波浪中最⾼的地⽅为波峰,最低的地⽅叫做波⾕。
相邻的波峰(或波⾕)之间的距离叫做波长(λ),波峰与波⾕的距离叫做波⾼。
3、为什么说在确定海⽔运动时,波长是⼀个⾮常重要的参数。
(了解)这是因为(1)对⼩波长(例如⼏⽶)的运动,海⽔的运动基本上局限在海⾯附近,深处的海⽔⼏乎不运动;(2)⽽对⼤波长(例如⼏公⾥或⼏⼗公⾥)的运动,海⾯以下的海⽔⼏乎都发⽣了整体性的运动。
4、什么是浅⽔波?浅⽔波有什么特性?(了解)如⽤H代表海⽔的深度,λ代表波长,当λ>>H时,这种⾮常长的波长的重⼒波叫做浅⽔波。
海啸就是海洋中的浅⽔波。
浅⽔波有两个⾮常显著的特点。
(1)浅⽔波没有⾊散,所有频率的波都跑的⼀样快,传播时,形状不会改变;(1)浅⽔波传播的速度只与海⽔深度有关,海⽔越深,传播得越快。
如⽤v表⽰浅⽔波的传播速度,⽤g表⽰重⼒加速度,⽤H表⽰海⽔深度,则有:v5、海啸波与普通海浪有何区别?(了解)风造成的⽔⾯波的波长⼩,周期短,传播速度慢。
但海啸波的波长长,周期长(可达⼀⼩时),传播速度很快(可达700km/h)。
6、海啸波有什么特点?(熟悉)6、海啸波在深海和近岸特点的不同。
(掌握)深海:波长很长,波速很快,振幅很⼩,近岸:波长变短,波速变慢,振幅变⼤。
因此在接到海啸预警信号,航⾏的船只应该驶向或停留在深海区,不可回港或靠岸。
7、什么是海啸和海啸灾害?(掌握)海啸是由海底地震、⽕⼭喷发或海底泥⽯流、滑坡等海底地形突然变化所产⽣的具有超⼤波长和周期的⼤洋⾏波。
当其接近近岸浅⽔区时,波速变⼩,振幅陡涨,有时可达20 -30m以上,骤然形成“⽔墙”,瞬时侵⼊沿海陆地,造成危害,就形成海啸灾害。
8、地震海啸是怎样产⽣的?(了解)(1)⼤部分的海啸都产⽣于深海地震。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知识点
一、自然灾害概述
1. 自然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自然灾害特点:分布广泛与区域性,频繁发生和不确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复,联系性,造成的危害很严重,
智人类慧能防灾,不可避免可减轻
3. 自然灾害的影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4.世界两大灾害带: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主要有火山、地震、台风、海啸、风暴潮);
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主要是水旱、台风、山地地质灾害等)
二、自然灾害的分类
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台风)、低温冷冻、沙尘暴、冻雨、雾、冰雹、龙卷
风等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
根据成因和特点分为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海冰、海浪
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森林火灾、草原火灾属广义的生物灾害三、主要的自然灾害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洪灾多发的原因:自然因素:①(气候和水系方面)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②(地形方面)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中下游河道的过洪能力不足。
人为因素:③上游滥伐森林,中游围湖造田、建垸④下游建筑物占据河道。
治理措施:①中上游植树造林种草,保护森林,继续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修建水库;②中游加固荆江等河段
的大堤,退耕还湖,平垸行洪;③拆除占据河道建筑物,保护水域和合理利用土地等;④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进行监测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⑤健全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加强减灾管理和公众减灾教育;⑹制订救灾应急预案。
☆☆☆蝗灾。
日本海啸灾害的地理分布与频率分析日本是一个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岛国,地处板块构造交汇带附近,因此常常遭受到地震和海啸的威胁。
海啸作为自然灾害中的一种,对日本的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本文将对日本海啸灾害的地理分布和频率进行分析。
一、海啸灾害的地理分布日本海啸灾害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该国的太平洋沿岸地区,沿岸地区即位于太平洋沿岸的东北地区、东京湾区以及南部九州沿岸地区。
这些地区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构成了海啸发生的基础。
1.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包括宫城、岩手和福岛等地,地处于太平洋沿岸带,这里是日本海啸频发地区之一。
特别是2011年3月11日的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事故,导致巨大的海啸袭击,给该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
2. 东京湾区东京湾区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重要的港口城市。
该地区地震频繁,海啸风险高。
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海啸袭击,尤其是1923年的大关东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给东京湾区造成了巨大打击。
3. 九州沿岸地区九州沿岸地区位于日本的南部,地处太平洋沿岸,同样面临着来自地震和海啸的威胁。
九州地区地震活跃,2016年的熊本地震就导致了海啸发生,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破坏。
二、海啸灾害的频率分析日本作为地震频发的国家,面临着海啸的威胁。
根据历史数据和科学研究,我们可以对海啸的频率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日本海啸灾害的发生情况。
1. 历史记录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海啸的灾害有着详细的记载。
根据历史记录,海啸常常伴随强烈地震发生。
特别是日本近海的深海海沟构成了海啸的产生和传播的重要条件之一。
因此,历史上日本海啸的频率较高,尤其是在地震活跃期。
2. 现代监测现代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对海啸进行监测和预测。
日本建立了完善的海啸监测系统,包括海洋测站、地震监测站和水位观测站等。
通过这些监测设施,日本能够实时监测海啸的生成和传播情况,及时发布预警,减轻灾害损失。
自然灾害与防治一.重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危害1、自然灾害的重要类型和特点①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提成四类: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
②自然灾害的特点从空间分布看——广泛性与区域性。
从时间角度看——频繁性与不拟定性、周期性与不反复性。
从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看——联系性。
从所导致的危害看——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严重性。
2、重要的气象灾害气象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大气圈的自然灾害,涉及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干热风等,是影响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
3、重要地质灾害地震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
烈度:衡量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限度,重要取决于震级,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等相关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重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滑坡外力作用(斜坡重力作用)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重要集中在地形崎岖的山地,如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中国的横断山区、南美安第斯山区4、重要海洋灾害类型成因重要分布地区海啸是由于海底忽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附近多地震的海域,如太平洋西岸的印度尼西亚群岛、东亚东部、美洲西部沿海风暴潮是由热带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附近多台风、飓风的沿海地带,如印度洋北岸的南亚南部沿海、太平洋西岸的东亚沿海地区二、我国的重要自然灾害1、我国重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区域分布灾害种类区域分布因素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大,锋面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台风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地震东南沿海、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为多发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降水多,强度大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分布地区重要灾害形成环境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海洋灾害带重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暴雨、赤潮等为主受海洋环境影响对海洋渔业和海洋钻井平台、船舶、港口导致危害东南沿海灾害带重要指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为主受海洋与陆地双重环境影响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等导致危害东部灾害带重要指第三级阶梯洪涝、旱灾、病虫害等为主,此外东北的霜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是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区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中部灾害带重要指第二阶梯以暴雨、洪涝、交通雪灾、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为主是自然环境复杂、地表物质不稳定的地带对农业、工业及交通与建筑物导致严重灾害西北灾害带重要指西北内陆的新、甘、宁、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为主是中国的干旱区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导致灾害青藏高原灾害带重要指藏、青和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山崩等为主是中国的高寒区对畜牧业导致严重危害3、我国重要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灾害多发地区多发季节成因防治措施伏旱长江中下游7月副高控制组织抗旱,此时的台风雨可缓解旱情台风东南沿海夏秋海上强烈的热带气旋及时监测预报,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灾害意识风沙天气三北地区春秋两季,以春季最严重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暴雨洪涝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广大地区夏秋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连续时间长,如锋面、气旋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等干旱华北、西北地区冬春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选择优良作物品种,开展水利设施建设,营造防护林,改善耕作制度4、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多发的因素①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因素②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因素人为因素自然因素西南和东南季风阶梯的交界处多中下游地势低东部沿海暴雨洪涝风暴潮滥伐山林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我国的经济核心地带水文灾害灾情严重③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因素4、灾害链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经常会诱发或同时爆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现象就称为灾害的连发性或灾害链。
高二地理知识点:中国的海洋灾害高二地理知识点:中国的海洋灾害一、中国的海洋灾害:中国的海洋灾害主要是由风、潮、浪、冰、雾等自然过程引发的,主要有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海雾等。
二、按成因分类有:①大气圈:热带气旋、风暴潮②岩石圈:海啸③生物圈:赤潮风暴潮④多重因素:海冰、海雾。
三、风暴潮1、概念:由大气强烈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使海区潮位偏离正常的现象。
2、诱因: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气压骤变、寒潮过境连续的向岸风是风暴潮的直接原因天文大潮加剧了风暴潮的势力3、危害:船只沉没、堤坝决口、农田淹没、房屋被毁、交通通讯受阻、渔业受损、人员伤亡、海水入侵等。
4、影响风暴潮灾害的因素:自然因素:地理位置、河流、地形、海岸形状、海底地形等社会经济因素:城市、人口、经济等风暴潮灾害多发的原因地理位置:热带气旋多发地区;直接面对盛行风海岸形状:呈半封闭或喇叭口形状地形地势:低平开阔阻力小河流:入海水量大,有顶托作用社会经济: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四、海啸1、概念:海底地质异变化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
2、诱发因素: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海底塌陷和滑坡3、形成过程:海底地震引起海水波动,形成海啸波;海啸以超大波长、极低高度的波浪,十分快速越过海洋;海啸波到达近岸,速度减慢,浪高加大。
4、地震海啸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
印尼海啸,正是海底地震引起的“下降型”地震海啸。
“隆起型”海啸: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1983年5月26日,日本海中部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5、地震海啸形成的基本条件:①海底地震震源要浅,震级要高(小于20~50千米、里氏6.5级以上)②要有海底大面积垂直运动③发生海底地震的海区要有一定的水深(1000米以上)日本是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的国家,而我国则很少发生的原因:(1)日本及其东侧海区:①地处两大板块碰撞地带多浅源大地震②沿海地质构造多大断裂层和断裂带海底地壳有大面积的垂直运动③东侧临太平洋并且直抵深海沟水体很深(2)我国东部及近海海域:①地处两大板块碰撞地带有浅源大地震②沿海地区地质构造中很少有大的断裂层和断裂带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运动极少③近海大陆架宽广,滩平水浅水体较浅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
地理知识知识:海岸侵蚀的凶猛力量——海啸海岸是地球表面重要的自然地理形态之一,而海岸线的形成与演化则是地球地貌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岸侵蚀是海岸线演化的主要过程之一,而海啸则是海岸侵蚀的凶猛力量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讲述海啸的成因、影响以及预防与减灾工作。
一、海啸的成因海啸是指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滑坡、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导致海洋水位瞬间上升形成的大规模波浪。
其规模通常都非常庞大,能够在瞬间冲击到数百米高的海边,甚至对远离海岸的地区也会产生影响。
海啸的形成过程其实非常复杂,一般发生在深海,而水位的突然上升是由于地震产生的巨型地震海啸或者火山地震海啸,而这种上升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能量释放后,地震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交错的地球内部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形成了长波,当长波传到浅海和海岸地带时,它们被压缩,波高剧烈增大,造成了海水的瞬间上升,形成了海啸。
二、海啸的影响海啸对海岸地带的冲击非常强烈,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其带来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破坏性强:海啸造成的破坏力非常强,它能够将海岸线的建筑物、人类文化遗产以及沙滩等一切固定在地面上的器物都扫荡一空,耕地和林地遭受到海水侵蚀,重要的交通、水利、电力等设施遭到严重损坏。
2.受害人数众多:海啸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伤害非常大,它会导致大量人员死亡、受伤和失踪,严重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
3.影响海洋生态:海啸能够带来巨大的浪涛,它不仅能够破坏海岸线的景观,还对海中的海洋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严重影响到生物多样性。
三、预防与减灾工作针对海啸的出现,应该全面加强海洋灾害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告诉周边居民该怎么排避,以减轻灾害的影响。
同时,对那些风险极高的区域加强监控,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提醒居民防范。
此外,增加科普宣传,让人们更加了解海啸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做好防范、减灾和自救工作。
海岸侵蚀是一个比较复杂,长期的地貌演化过程,较难通过人为干预进行改善。
中学地理知识点:亚洲海啸灾难中学地理知识点:亚洲海啸灾难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 2019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影响到东南亚、南亚和东非地区10多个国家,造成近15万人死亡。
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国灾情最为严重。
以下是各主要受灾国的基本情况。
印度尼西亚素有千岛之国之称的印度尼西亚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由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为190多万平方公里。
海岸线总长54716公里。
印尼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2.1亿人口散居在约6000个岛屿上。
印尼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1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占总人口的45%。
全国约87%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
首都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的城市。
印尼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锡、铝矾土、镍、铜和金、银等。
农业是印尼的支柱产业。
旅游业是近年来印尼政府优先发展的新兴行业,成为印尼外汇的重要来源。
印尼还是一个火山之国,共有4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100多座。
截至1月4日,印尼已有9.4万无辜生命被海啸灾难无情吞噬,其中包括一些观光的外国游客。
印尼的亚齐省受灾最为严重。
截至1月4日,印度已有9000多人在海啸中丧生,另有5000多人失踪。
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受灾最为严重,死亡人数约为7800人。
泰国泰国地处中南半岛中南部,西南濒印度洋。
国土面积为51.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约2600公里,人口6300多万。
泰国有30多个民族,其中泰族占人口总数的40%,老族占35%。
90%以上的泰国人信奉佛教。
泰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米生产国和出口国。
大米出口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出口额约占世界市场稻米交易额的三分之一。
泰国的橡胶产量居世界首位,年产达21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泰国旅游业近几年发展迅猛,2019年赴泰外国游客达1087万人次。
截至1月4日,泰国已有5246人在海啸中丧生,另有8457人受伤,4499人失踪。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拓展:海啸高中地理知识拓展:什么是海啸?海啸实际是一种海浪,但是这种海浪具有强大破坏力。
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海晡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海晡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晡在海洋的传播速度为每小时500-1000千米,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650千米。
当海晡波入人陆架后,由于深度变淡,波高忽然减小,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划破的海涛,波高可以超过数十米,并构成“水墙”。
由地震引发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相同,通常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发的水体波动从海面至海底整个水层的曲折。
此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及人为的水底核爆炸也能够导致海晡。
此外,陨石喷发也可以导致海晡,“水墙”可以超过百尺。
而且陨石导致的海啸在任何水域都存有机会出现,不一定在地震带。
不过这种海啸可能将千年才可以出现一次。
高中地理知识拓展:海啸有哪些类型?海啸可以分成四种类型,即为由气象变化引发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发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发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发的地震海啸。
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
它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下降型”海啸是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
“隆起型”海啸是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海啸危害【—
第一天
地理总结之海啸危害】,地震能引发海啸,因此海啸的预警信息要由地震监测系统提
供
猛烈的冲击过后不久,巨浪以毁灭性的方式席卷海岸线。
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
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
卷一空。
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
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
难是十分巨大的。
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
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测中心海洋环境预测办公室副主任于福江介绍,中国位于太平
洋西岸,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
然而,由于琉球群岛和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大陆海岸的阻碍,以及广阔的大陆架,越洋海啸进入该海域后能量迅速衰减,对大陆海岸影响不大。
因为地震波沿地壳传播的速度远比地震海啸波运行速度快,所以海啸是可以提前预报的。
不过,海啸预报比地震探测还要难。
因为海底的地形太复杂,海底的变形很难测得准。
1964年,全球海啸预警系统协调小组在国际上成立。
由于太平洋海啸频繁发生,海啸预警系统非常发达。
地震发生15分钟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向参与联合预警系统的26
个国家发布了火奴鲁鲁分部的预警信息。
总结:如果印度洋也有预警系统,也许人们就可以更好地利用从震后到海啸登陆印度
洋沿岸的宝贵时间。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一、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③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入海口少,泄洪能力差。
(2)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淤积,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
③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如水库蓄水能力不足等。
2、分布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北美洲东部等地区。
3、危害(1)淹没农田和村庄,破坏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
(2)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引发疫情,影响人类健康。
4、防御措施(1)工程措施①修筑堤坝,整治河道,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
②修建水库,调节径流,削减洪峰。
③开辟分洪区,滞蓄洪水。
(2)非工程措施①加强监测和预报,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②建立健全防洪法规,加强洪泛区管理。
③进行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二)干旱灾害1、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地形:地势高,水汽难以到达。
③土壤:土质疏松,保水能力差。
(2)人为原因①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
②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③水污染严重,导致可利用水资源减少。
2、分布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3、危害(1)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农业生产。
(2)造成水资源短缺,影响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
(3)引发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生态问题。
4、防御措施(1)农业方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培育耐旱作物品种。
(2)工业方面: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污染。
(3)生活方面:加强水资源管理,倡导节约用水。
(三)台风灾害1、形成原因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由于强烈的大气涡旋形成台风。
2、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域。
3、危害(1)狂风:摧毁建筑物、电力设施等。
(2)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冲毁道路和桥梁。
(3)风暴潮:破坏沿海地区的海堤、港口和养殖场。
中学地理知识点:亚洲海啸灾难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 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影响到东南亚、南亚和东非地区10多个国家,造成近15万人死亡。
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国灾情最为严重。
以下是各主要受灾国的基本情况。
印度尼西亚
素有千岛之国之称的印度尼西亚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由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为190多万平方公里。
海岸线总长54716公里。
印尼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2.1亿人口散居在约6000个岛屿上。
印尼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1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占总人口的45%。
全国约87%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
首都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的城市。
印尼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锡、铝矾土、镍、铜和金、银等。
农业是印尼的支柱产业。
旅游业是近年来印尼政府优先发展的新兴行业,成为印尼外汇的重要来源。
印尼还是一个火山之国,共有4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100多座。
截至1月4日,印尼已有9.4万无辜生命被海啸灾难无情吞噬,其中包括一些观光的外国游客。
印尼的亚齐省受灾最为严重。
斯里兰卡
被誉为印度洋上的珍珠的斯里兰卡是南亚次大陆南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面积6.5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约1300多公里,人口1900万,其中僧伽罗族占81.9%,泰米尔族占9.5%。
国民大多信奉佛教。
斯里兰卡是一个以种植园经济为主的农业国。
茶叶、橡胶和椰子是斯里兰卡国民收入的三大支柱。
首都科伦坡是世界上重要的商港之一,素有东方十字路口之称。
旅游业是斯里兰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客主要来自德国、英国等西欧国家和印度。
截至1月4日,斯里兰卡已有超过3万人在海啸中丧生,另有5540人失踪。
印度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约7000公里,人口10.2亿。
印度是个民族和宗教众多的国家,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
印度经济增长势头较快,国内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农业和服务业是印度最大的经济部门。
印度在天体物理、空间技术、分子生物、电子技术等高科技领域达到相当水平,软件技术享誉全球。
此外,旅游业收入逐年增加,已成为印度第六大创汇部门。
截至1月4日,印度已有9000多人在海啸中丧生,另有5000多人失踪。
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受灾最为严重,死亡人数约为7800人。
泰国
泰国地处中南半岛中南部,西南濒印度洋。
国土面积为51.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约2600公里,人口6300多万。
泰国有30多个民族,其中泰族占人口总数的40%,老族占35%。
90%以上的泰国人信奉佛教。
泰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米生产国和出口国。
大米出口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出口额约占世界市场稻米交易额的三分之一。
泰国的橡胶产量居世界首位,年产达21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泰国旅游业近几年发展迅猛,赴泰外国游客达1087万人次。
截至1月4日,泰国已有5246人在海啸中丧生,另有8457人受伤,4499人失踪。
在泰南6府中,伤亡人数最多的3个府是攀牙府、甲米府和普吉府。
(完)
中考科目:
【中考语文】【中考地理】【中考英语】【中考物理】【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中考历史】【中考生物】【中考地理】【中考体育】
中考考前:
【中考动态】【中考心理辅导】【中考家长】【中考饮食】【中考政策】
中考考后:
【中考动态】【中考成绩查询】【中考志愿填报】【中考分数线】
【中考录取查询】【中考状元】【中考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