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PowerPoint 演示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69.76 MB
- 文档页数:232
230页PPT详解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绿色防控技术
绿色防控,是在2006年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基础上,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现阶段植物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可采用的技术措施,形成的一个技术性概念。
其内涵就是按照“绿色植保”理念,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
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课件一、引言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和食品安全问题。
因此,绿色防控方法逐渐受到重视。
本课件将介绍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实践案例。
二、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概念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生态友好、环境可持续的防控方法,通过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利用生物多样性、采用生物农药和物理防治等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原则1.预防为主:通过合理的作物种植布局、品种选择、土壤管理、水分管理等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综合防治: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治方法,形成综合防控体系,提高防治效果。
3.环境友好: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4.可持续发展:在防控病虫害的同时,注重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方法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方法包括:1.农业防治:通过合理的作物轮作、间作套种、土壤改良、水分管理等措施,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制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3.物理防治:利用诱杀灯、色板、防虫网等物理方法,诱杀或隔离病虫害。
4.化学防治:在必要时,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严格按照使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进行防治。
五、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实践案例1.某蔬菜种植基地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引入天敌昆虫对害虫进行控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了蔬菜的品质和安全性。
2.某水果种植园采用物理防治方法,使用诱杀灯和色板吸引害虫,减少了害虫的繁殖和危害。
3.某稻米生产基地采用农业防治方法,通过合理的轮作和土壤管理,提高了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
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精品PPT课件contents •病虫害绿色防控概述•植物病虫害识别与诊断•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构建•关键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实践•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策略•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应对目录01病虫害绿色防控概述定义与原则定义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利用生态、生物、物理等非化学手段,以及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措施,科学使用化学农药,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
重要性及意义重要性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病虫害绿色防控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重要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同时,它也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发展历程与现状发展历程我国病虫害绿色防控经历了由单一化学防治向综合防治、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
近年来,随着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的兴起,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现状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包括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非化学防治手段以及科学使用化学农药的方法。
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扶持力度,推动了绿色防控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02植物病虫害识别与诊断常见病害类型及特征如霜霉病、白粉病等,症状包括坏死、腐烂、萎蔫等。
如青枯病、软腐病等,症状有斑点、枯萎、腐烂等。
如花叶病、黄化病等,症状为变色、畸形、生长异常等。
如根结线虫病等,症状为根部肿胀、生长受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