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的云气。 傍晚。
相伴。
山气 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 怎样表达。
【诗意】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归巢。这里边有人生的真 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陶渊明归返自然、躬耕自 乐的象征。
融情于景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两句一静一动,写傍晚山间的美妙景象,描绘了一幅悠 远、恬静、自然、和谐的画卷,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回归自然后 的自在心境。
大意:居住在闹市而不觉得喧闹,是因为内心闲适 高远。
心态:豁达,闲适。 修辞:设问。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
“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而无车马喧”是因为作者“心远 地自偏”。心远:心情闲适,对陶渊明而言就是远离世俗。作者疏远 了奔逐于俗世的人,看淡了功名利禄,远离官场,远离了尘世喧嚣。 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
心远与地偏又是什么关系?这里揭示了一个怎样的 人生哲理?
“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这 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 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诗词释义
建造房舍。结,建造、 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喧嚣扰攘的尘世。
这里指世俗往来 的纷扰。
结庐在 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如何此,这能样尔。 ?心远地自偏偏。远,偏僻。
【诗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里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 方偏僻安静。
前四句构成这首诗的第一层次,大意是什么?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诗 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式表达这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