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文本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建造房舍。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而:却。
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诗
人身居尘世,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首句即佳。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 自己的生活状况。他并没有隐居山林,也没有寄身庙 宇,而是身处“人境”,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 这是为什么呢?三四句揭开谜底。
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 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 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之流。 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 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这一类人我们一般称 之为隐士。(陶渊明的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相与:结伴。
还:飞回巢。
合作探究 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诗人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 赏,表现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超脱尘俗的 人生追求。
2.选出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合一,心与自然 亲近。
“心远地自偏”,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不在于居 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焦距”调好,就可以“大隐隐于 市”,处闹市若幽谷。
诗词五首
——饮酒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够熟读背诵。 2.品读诗句,体会作者闲适恬淡的感情。 3.感悟诗中营造的“物我合一”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