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管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上海商学院
- 格式:ppt
- 大小:4.02 MB
- 文档页数:20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适应现代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需要。
1. 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法律等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2)培养学生具备了解和掌握连锁企业运营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4)培养学生具备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连锁经营行业中起到推动和引领的作用。
2. 培养要求:(1)学生应具备较好的素质和学习能力,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学生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连锁经营环境;(4)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培养内容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法律基础、统计学基础等;(2)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等;(3)信息技术与连锁经营、连锁企业战略管理、连锁供应链管理等。
2. 专业课程:(1)连锁经营企业管理、连锁经营企业战略与组织、连锁营销管理等;(2)连锁经营企业运营与管理、连锁经营企业财务管理、连锁供应链管理等;(3)连锁经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连锁经营企业风险管理、连锁企业创新与发展等。
3. 实践课程:(1)连锁经营企业实习实训:通过实习在连锁企业进行实际操作,了解企业管理运营的实际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实践项目: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连锁企业的实践项目,进行市场调研、策划和执行,锻炼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毕业论文:学生在毕业前完成连锁经营管理相关课题的研究,通过实际调研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结构和实践技能培养方式探讨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结构研究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连锁经营已成为商业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同时,连锁经营管理者所需的专业能力结构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此部分将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讨论连锁经营管理者所需的专业能力结构,分析不同类型连锁经营企业对专业能力结构的要求。
二、实践技能培养方式研究培养连锁经营管理者的实践技能是重中之重,本篇论文将分析不同连锁企业对实践技能的要求。
同时,也需要探讨提高实践技能的方法和实施方案。
三、人力资源管理在连锁经营中的应用管理者在连锁经营中,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商品销售和经营管理,更需要考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合理管理。
本篇论文将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在连锁经营中的应用,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对于连锁企业的影响。
四、营销策略在连锁经营中的运用研究营销策略是营销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连锁经营中,也需要对营销策略进行专业研究和运用。
本篇论文将从营销策略的角度探讨连锁企业的运作策略,分析不同类型连锁经营企业在营销策略上的差异。
五、连锁企业的发展策略探析随着经济的发展,连锁经营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需要不断调整和适应市场需求。
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成为了连锁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篇论文将从发展策略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分析不同类型连锁企业的发展策略。
六、星巴克案例分析星巴克作为连锁经营企业的代表之一,不仅在管理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也在实践方面有着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
本篇论文将以星巴克的管理模式为出发点,探讨在连锁经营中如何做好员工管理、客户维护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实践案例。
七、麦当劳案例分析麦当劳是一家全球连锁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品牌营销和卫生管理等方面有着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案例。
本篇论文将以麦当劳的管理模式为出发点,探讨在连锁经营中如何做好服务和品牌营销等方面的实践案例。
八、肯德基案例分析作为全球知名快餐连锁企业,肯德基在管理和服务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探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结构和实践技能培养方式摘要】连锁经营管理作为院校中的新兴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作用。
近年来,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急需连锁经营管理人才,这也是目前市场发展的总体趋势,为此,高职院校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十分注重连锁经营管理教学的实践性作用,根据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原则,高职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课程完善,争取促进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结构;实践技能;培养引言:由于受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改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必然趋势。
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与关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征决定了其专业能力培养途径应以实践性为主。
一、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近年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得以有效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十分的高标准,同时,人才的供需出现了极大的冲突。
根据研究调查显示,各行各业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人才需求十分的强烈,特别是中基层的管理人才。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要成为各行业的支柱性人员的,但是这个周期是比较长的,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少实践的经验。
高职教学最重要的是要进行人才培养,保证人才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所以仅凭学校的理论专业知识是完全不够的,必须要有充足的实践经验,以彰显出实践教学的优势。
就目前的发展来看,连锁经营管理主要依靠实践平台组成的,尽管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充分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应用,更多的知识停留在理论的阶段,为此,需要相关人员进行实践创新和完善。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特点和能力结构要求1.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特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同于以产品经济为主体的工业经济的人才教育,更重视企业总体作为商品、社会总体资源组合作为商品等新经济商业形态的营销与管理,连锁经营是主流发展模式,培养系统掌握连锁经营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型、创新型的专业人才。
校企合作背景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作者:***来源:《广西教育·C版》2021年第01期【摘要】本文论述校企合作背景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总结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乏力、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脱节、师资队伍缺少实战经验等问题,提出依托校企共建平台优势,对接行业岗位,体现“三维协同”教学新理念,实施“三联融合”,组建开放式跨学科教研平台,优化师资结构和课程体系,实现“三阶递进”的教学新路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3-0125-0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形成学习型社会列为我国教育改革战略目标。
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与改革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国家“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背景,推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职业教育现代化,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长期存在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乏力的现象从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学生的調查中发现,该专业学生具备基本岗位(如收银、销售、门店运营基本管理)的基础适应能力,但是后期可提升能力及后续发展竞争能力比较弱,目前该专业高职学生毕业2~3年内大部分处于企业岗位的中下层次,如图1。
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不断提高潜在发展能力,具体包括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特别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和将来求学或职业生涯中连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的能力,如图2。
(二)传统教学资源与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差异化培养的需求以学生个性化需求培养为目标的差异化教学模式主要强调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为希望获得多样化发展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为其发展提供依托和动力。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1.人才需求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连锁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开创与酝酿,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连锁企业(集团)逐年增加、连锁门店数量和销售额快速增长。
连锁经营业态分布广泛,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商业流通业与服务业,同时还在不断向其他产业延伸。
目前我国拥有连锁体系5000多个,是目前世界上连锁经营体系最多的国家。
家电业的国美、苏宁;零售业的沃尔玛、家乐福;餐饮业的肯德基、麦当劳等连锁体系已在各行各业对国民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中国连锁经营管理师网的行业动态调查显示:按照目前国内消费市场的递增速度,连锁店的需求每年将递增30%。
而连锁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就必须不断争夺市场,实现规模扩张,因此,许多连锁企业都在不断地快速滚动开发。
跨地区的高速度发展和门店数量的急剧增加赋予了连锁企业的人才开发以更艰巨和更重要的任务,连锁企业必须构建一直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以保障企业战略与战术的实施,让员工理解和切实到位的执行,不至于让庞大的连锁系统出现执行断层和扭曲,同时支撑连锁企业快速的发张。
中国已成为市场空间最大的特许加盟市场,然而,据《中国连锁业人力资源发展报告》显示:由于行业发展过速而人才培训机制不足,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人才荒,其中尤为稀缺的是管理型人才。
按保守估计,目前全国连锁行业的管理性人才缺口至少为60万,而培养一个成熟的中高级管理人才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一般说培养一个部门经理级中层管理人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而一个经理要培养成店长至少又需要3年左右。
从收入来看,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连锁经营管理师的收入有很大的差别,主要还是看个人的能力和工作经验。
统计数据表明,一般连锁经营管理师的月薪在3000~4000元左右,但是对于一些高级人才来说,年薪也可达到10万~20万元。
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现代连锁经营管理理论、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市场策划、门店运营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目标1.掌握连锁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具备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市场策划、门店运营等能力;3.了解国内外连锁经营与管理的最新动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核心课程1.连锁经营管理原理与实务;2.连锁企业营销策略与技巧;3.连锁企业采购与物流管理;4.连锁企业门店运营与管理;5.连锁企业财务管理与风险管理;6.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四、实践教学1.校内实训:通过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市场策划、门店运营等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校外实习:安排学生到相关连锁企业进行实习,了解企业运营管理流程,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市场调研、创新创业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
五、师资队伍本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不同层次的专业教师。
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和指导。
同时,我们还积极引进企业高管和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带来更前沿的行业动态和实战经验。
六、校企合作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专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我们与多家知名连锁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选拔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七、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市场策划、门店运营等工作。
关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探究”[论文摘要]文章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对完成工作任务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所得的结果为依据,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构思。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高职人才培养既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也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拔高,而是培养掌握必备知识结构、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拥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因此,在确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紧紧围绕高等性与职业性共融的主线,以素质培养全程化、能力培养对应化、岗位选择多元化的思想为指导,加以正确定位、认真设计、稳健落实。
一、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一)高等性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基准商科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其人才的培养定位应以高等性为基准,但它绝不等同于商科普通高等教育连锁经营管理的高等性。
199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通过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把高等教育划分为5A、5B两个类型,5A类是理论型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进入高级研究项目或从事高技术要求的专业;5B类是实用技术型的教育,“主要目的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
按此归类,我国现阶段以文化知识延伸、学术研究为主的学术、教育型大学本科及研究生的培养当属5A教育;以技能操作、技术应用为主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当属5B教育。
因此,商科高等职业教育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不是商科普通高等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压缩”,而是相对独立、互相补充的两套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商科高等职业院校更强调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强调知识、技术的应用性而非创造性。
关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探究论文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我闭上眼睛,让思绪自由流淌。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这个主题在我脑海中回旋,就像一幅巨大的拼图,每一个碎片都在我脑海中浮现。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设计的灵魂。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具备现代连锁经营管理理念、熟悉连锁企业运营规律、能够适应连锁企业快速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从实际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
二、课程体系构建1.理论课程:包括连锁经营管理原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让学生掌握连锁企业运营的基本理论知识。
2.实践课程: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如:门店运营管理、商品陈列与促销、客户服务技巧等。
3.素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创新意识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案例教学:以真实的连锁企业案例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掌握连锁企业运营规律。
2.模拟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连锁企业运营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管理能力。
3.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习,了解企业实际运营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连锁企业高管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传授实际工作经验。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3.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科研活动。
五、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1.与连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2.联合开展科研项目,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提高企业效益。
3.共同开发课程,将企业实际需求融入教学过程中。
六、评价体系与保障机制1.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效果。
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
4.落实就业保障政策,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推荐服务。
商学院 BUSINESS COLLEGE2021.02NO.49493文 / 柳 超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成为现代零售职业店长培养的首选,而职业店长人才紧缺促使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成为重中之重。
现代学徒制职业店长培养必要性分析移动互联时代呼唤多功能性连锁职业店长“互联网+零售业”时代已经来临,5G 技术、移动支付、线上线下一体的技术变革让消费者更便捷、更快速地获取到商品供给信息;同时,随着直播带货、故事性图片展示、区域文化引领等营销手段的逐渐专业化,产品宣传推广套路化、产品性能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消费者聚焦于某一商品的时间越来越少,因此,移动互联时代对职业店长的培养需求,不是简单的会经营运营的职业店长,而是会管理、有魅力、能聚群、善运营的多功能性连锁职业店长。
优质连锁职业店长短缺成为国内连锁品牌扩张的桎梏由于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及连锁经营模式尤其是特许加盟模式的优越性,国内连锁品牌企业对职业店长缺口一直较大,众多连锁总部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重点培养职业店长,优质连锁职业店长尤其是金牌店长短缺成为国内连锁品牌扩张的桎梏,严重影响连锁品牌规模扩张。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一名优质连锁职业店长培养期达到5~8年,而且很难实现连锁复制,更多的连锁人才在尚未成长为职业店长前已经分流或流失。
现代学徒制职业店长培养是值得推广的路径连锁总部尝试多种职业店长培养模式,职业店长大浪淘沙式筛选培养、原生态自由成长、管理培训生轮岗式培养等等,但由于对职业店长综合性素质要求较高,涵盖个人管理魅力、团队搭建、营销、财务、人力、采购等等各方面素质要求,且不是有高学历就有高素质,因此职业店长培养成为连锁总部培养难题。
而经过对比分析发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下现代学徒制职业店长联合培养是一条值得推广的路径。
通过战略性定位及战术层面的层层培养,优先内部提拔的同时,采取现代学徒制下的师傅带徒弟模式,不仅仅传递管理经验和运营技巧,更多去宣讲践行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在晋升渠道畅通、待遇相似但惠及父母的情况下,现代学徒制职业店长培养成为众多连锁品牌企业与高校选择深度合作的落脚地。
浅析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与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一、确定专业的办学思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理论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会对实践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构建特色专业时,要从理论出发,以正确的理论为导向来指导实践。
在构建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特色时,先要确定本院校专业的建设思路。
专业建设思路的构建需要以本院校的办学理念为基础,即培养社会需求的以实践为基础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依托专业教育和企业发展,将学校教育与行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教育与实践来打造品牌专业。
在打造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特色的时候,院校需要将基础教育与参与连锁经营企業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优化专业建设,构建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特色专业。
二、企业调研,定位特色专业在特色专业构建思路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企业需求才是院校人才培养的指向标。
因此,在确定了专业构建思路之后,学校还需要走进社会,积极地与本地区相关的连锁经营企业进行沟通、合作,或者直接邀请本地区独具经营特色的连锁企业管理人员作人才需求说明,在广泛征询用人单位的意见或想法之后,融合本院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构建出既符合学生知识结构,又符合院校发展特点,更符合企业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特色专业。
三、实施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特色专业构建中可以发现,企业对能够直接上岗从业的实用性人才具有较大的需求。
因此,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想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教师一般会采取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的方式来展开“灌输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悖于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需要以实用人才培养理念为标准,创新教学模式,用极具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技能培训。
四、依托校企合作构建特色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对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以及对本地区连锁企业的发展现状的分析,笔者发现,构建“全流程实践嵌入式”的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符合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
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分析与研究作者:宋海宁李光明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12期摘要:通过对高职高专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并经数据分析,针对该专业现行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学校、学生和企业等各方面提供帮助,不断提高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办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关键词:连锁经营;人才培养;调查研究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239-02一、前言当前,随着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原有的商业经营模式造成很大的影响。
o-to-o这种线上线下交易模式已经成为眼下众多企业采用的经营模式。
那种固守传统店铺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消费方式。
因此,连锁企业在不断更新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的同时,也需要一大批会经营、懂管理,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手段发现市场机会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
目前,培养连锁经营企业一线所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的主要任务主要由一大批高职高专院校承担。
本文基于对部分高校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同时参照连锁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进行的调查,在经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的基础上,针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人才培养的一些建议。
二、现状分析1.是否认同本专业。
(1)对本专业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
从调查数据来看,学生对本专业还是基本了解的。
从统计数据来看,对连锁经营专业感到“很了解”为零,即未有1人对此专业非常了解。
而“一般了解”约占71%,表示“了解”的占20%,仅有9%的学生表示还“不了解”。
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该专业是“一般了解”,并不十分清楚专业定位、职业技能和工作要求,对连锁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缺乏清醒的认识。
因此,要利用专业教育活动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要通过讲座、座谈会、到企业参观等形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连锁行业的发展现状,要从社会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水平、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对连锁经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与讲解,让更多学生能够认识并认同它。
L-A-S-I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饶君华
【期刊名称】《卷宗》
【年(卷),期】2012(000)007
【摘要】强化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L-A-S-I人才培养模式将高职学程划分为“学-做-学-做”四段,重点从四个方面展开:引入新学徒制:采用阶梯式教学体系;实施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四学程间的衔接教学包.L-A-S-I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运用学校、企业两个育人平台,通过“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闭合学程,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高职生零过渡上岗.
【总页数】2页(P141-142)
【作者】饶君华
【作者单位】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8.5
【相关文献】
1.高职高专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周敏
2.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黄亮
3.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徐志群;施中云
4.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徐志群;施中云
5."1+X"证书制度下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孙剑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技创业月刊 2019年第10期基金项目:2018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新商业业态下应用型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以商务经济学专业为例 ;2019年上海商学院 课程思政 试点课程建设项目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作者简介:李育冬(1971-),男,博士,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商业模式创新;刘玉飞(1988-),女,博士,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商务数据分析;李成彬(1982-),男,博士,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商业模式创新;黄依蓓(1999-),女,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㊁商务数据分析㊂通讯作者:刘玉飞㊂应用型本科商科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以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专业为例李育冬 刘玉飞 李成彬 黄依蓓(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院,上海201400)摘 要:为了解新课改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商科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采用调研分析方法对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进行调查分析㊂调研发现上海商学院对商务经济学专业人才创新与实践方面的培养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㊂在对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专业176名参与调查的学生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商务经济学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对策,即从学生层面㊁教师层面以及学校层面入手,落实创新应用型本科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㊂关键词: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实践创新;科研创新;商务经济学中图分类号:G 642.0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2272.2019090430 引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㊁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培养本科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㊂2012年教育部新的本科目录把 商务经济学 列入特设专业,该专业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被列入专业目录,符合企业对商务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㊂商务经济学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要立足当下,面向未来㊂当前,应用型本科商科人才培养创新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商务经济学专业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应不断培养出高素质㊁新思维,并且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兼具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人才㊂通过对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专业学生进行线上调查,发现该专业经过改革,目前在以下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①课程设置的合理化,必修课㊁选修课的合理安排使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解决问题的创新与实践能力;②开展 个性化培养 ,以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为服务对象,适应上海未来 四个中心 发展的目标定位,为学生量身打造了具有显著 商科 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撰写期间学生可自行选择 商科 相关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并由相应的校级导师和企业导师进行辅导,提升理论与实践能力;③面向世界,设置国际化培养方案㊂与此同时,也存在以下3个主要问题:学生自身具有一定短板;传统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改善;学校需要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诉求进行针对性调整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试图找出深层原因,寻求解决途径并提出合理建议㊂1 研究对象与方法选取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院2015-2018级的学生为调研对象,考察商务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与创新模式,主要从学生的基本情况㊁实践创新㊁科研创新以及就业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㊂为准确了解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专业学生的现状,本次调查采用发放问卷形式,保证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㊂数据分析使用S P S S 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分析,以图表等较为直观的形式呈现结果㊂2 研究结果与分析为了解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69P I O N E E R I N G W I T H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M O N T H L Y N O .10 2019践现状及发展方向,本文对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专业学生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数据,采用S P S 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调研结果如下:2.1 学生基本情况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专业目前共有287名学生,通过随机线上调查2015-2018级的学生,共获得176份有效问卷,样本量占总学生的61.32%㊂填写问卷的学生基本情况如下:所有样本中男女比例为67:109㊂分年级来看,2015级占比19.89%;2016级占比27.02%;2017级占比28.41%;2018级占比30.68%㊂从性别分布来看,无论从整体来看,还是从各年级来看,女生都比男生人数多㊂这可能是由于商务经济学专业相对偏文科,商科类专业均表现出这种特点,如表1所示㊂从年龄分布来看,学生年龄的均值为20.55岁,如表1所示㊂其中20岁和22岁的学生占多数,分别为47人和45人㊂从学习方式来看,学习方式主要分为创新学习型㊁善于分析总结型㊁死记硬背型㊂从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的交叉列联分析结果来看,班级前20名的同学多数在学习上善于分析总结型㊂与此同时,多数在学习上死记硬背知识的同学成绩相对靠后,属于创新性学习型的同学也只占很少一部分㊂表1 年龄分布年龄人数(人)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1884.54.54.5193519.919.924.4204726.726.751.1213318.818.869.9224525.625.695.52384.54.5100.0合计176100.0100.0 在对自身专业了解程度方面,2015级㊁2016级的学生明显比刚入学一年的2018级学生更加了解商务经济学专业的背景知识和前沿知识,如表2所示㊂大学课堂培养了他们提高解决问题能力㊁获得了专业知识㊂表2 2015-2018级学生对所学专业前沿知识了解程度年级 内容比较了解不太了解非常了解完全不了解人数(人)191422015级占比(%)54.340.00.05.7 标准残差0.4-0.3-0.60.2 人数(人)2411112016级占比(%)64.929.72.72.7标准残差1.3-1.30.9-0.6 人数(人)2619142017级占比(%)52.038.02.08.0 标准残差0.2-0.60.60.9 人数(人)1933022018级占比(%)35.261.10.03.7标准残差-1.51.9-0.8-0.5关于大学课堂学习中最重要的收获方面,61.4%的学生认为主要是获得专业知识,43.2%的学生认为是掌握学习方法,65.3%的学生认为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50%的学生认为是结交优秀的小伙伴,58%的学生认为是培养沟通交流能力,还有学生认为在大学课堂中学会了自律,如表3所示㊂表3 课堂收获指标获得专业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交优秀的小伙伴培养沟通交流能力其它频率10876115881021百分比(%)61.443.265.350580.57 在学生对自身弱项的自我评价中,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较弱,其次是写作表达能力㊁社会实践能力㊁领导管理能力,在这些方面学校应着重加强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见表4㊁表5)㊂其中,有113名学生认为自己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待提高㊂其次便是写作表达能力㊁社会实践能力,这两种能力也有近一半同学认为自己欠缺,需要在大学4年中加强学习与提高㊂对各类课程了解程度中(见表5),对公共必修课,有80名学生认为比较重要,占所有调查人数的45.5%;48名学生认为一般,占27.3%;44名学生认为非常重要,占25%;其余少数同学认为比较不重要或非常不重要㊂对专业必修课,有109名学生认为非常重要,占比为61.9%㊂对于公共选修课,有89名学生认为一般,占50.6%;27.3%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11.4%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认为比较不重要和非常不重要的学生依然为少数㊂对专业选修课,有96名学生认为比较重要,占54.5%;40名学生认为79科技创业月刊 2019年第10期非常重要,占22.7%;38名学生认为一般,占21.6%;剩下两名学生分别认为比较不重要和非常不重要㊂表4 学生对自身弱项的自我评价社会实践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均值0.450.480.190.640.42众数01标准差0.4990.5010.3960.4810.495偏度0.1840.0921.568-0.5980.325偏度的标准误0.1830.1830.1830.1830.183峰度-1.989-2.0150.463-1.662-1.916峰度的标准误0.3640.3640.3640.3640.364自主学习能力抗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其它均值0.320.230.110.03众数00标准差0.4670.4200.3180.167偏度0.7871.3132.4565.726偏度的标准误0.1830.1830.1830.183峰度-1.396-0.2804.07731.141峰度的标准误0.3640.3640.3640.364表5 学生对公共必修课㊁专业必修课㊁公共选修课㊁专业选修课4种课程了解程度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频率百分比(%)频率百分比(%)频率百分比(%)频率百分比(%)非常重要4425.010961.92011.44022.7比较重要8045.55833.04827.39654.5一般4827.384.58950.63821.6比较不重要31.710.6148.010.6非常不重要10.652.810.6对比可以发现,比起公共课,学生对专业课更为重视,尤其是专业必修课,这说明课程的资源方面可能有所差异㊂2.2 实践创新方面商务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现代经济学理论的一般知识体系,进而能够熟练地应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认识㊁解读商务经济现象,另一方面能够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商务活动的社会调查和经济分析,并把这些分析结论运用于商务实践活动中,做出商务决策㊂在调查的学生中,没有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只有不足20%的学生,且对创新实践效果评价在一般及以上的累计百分比高达97.9%,如表6所示㊂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方面,认为课堂教学一般的学生有79名,占44.9%;认为学科竞赛比较有效的学生人数有76名,占43.2%;认为社会实践比较有效的学生人数有80名,占45.5%;认为教师指导比较有效的学生人数有83名,占47.2%㊂认为参加实习有效的学生人数有79名,占44.9%,还有71名学生认为参加实习比较有效,占40.3%,如图1所示㊂表6 学生认为专业创新和实践活动的效果频率百分比(%)累积百分比(%)很好1712.012.0比较好6243.755.6一般6042.397.9比较不好21.499.3不好10.7100.0合计142100.图1 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由此可见,学校在大力加强学生实习的形式㊁参与度等方面的做法有一定成效,同时也有进一步提升89P I O N E E R I N G W I T H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M O N T H L Y N O .10 2019的空间,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㊂在被问到影响参与实践创新活动组织效果的主要因素时,78.2%的学生认为自身参与积极性是影响活动效果的主要因素,72.5%的学生认为主要因素是项目的策划水平,62.7%的学生认为指导老师水平最重要,其他因素依次是学生水平,占56.3%;组织者的能力,占54,2%;经费支持力度,占43,7%;活动场地因素,占25,4%;物资设备,占26.8%;还有1名学生认为活动时间也会影响实践创新活动的组织效果㊂表7 参加实践活动带来的帮助频率百分比(%)学习到新知识,拓宽视野14582.4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13375.6培养创新思维能力12772.2获奖后的对考研㊁找工作的帮助10760.8丰富自身课余生活9755.1没什么帮助84.5在调查参加实践创新活动对学生的帮助时,145名学生认为能学习到新知识,拓宽视野;133名学生认为能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127名学生认为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107名学生认为获奖后对考研㊁找工作有帮助;97名学生认为能丰富自身课余生活,如表7所示㊂由此可见,商务经济学专业设置的各项提升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举措初见成效㊂对于 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频率 这一问题,参与调查的绝大部分学生表示偶尔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经常参加的学生比例只占9.09%,19.32%的学生几乎没有参加过创新实践活动,且在参加过创新实践活动的125名同学中,只有17名同学认为商务经济学专业创新和实践活动的效果很好,说明此类活动可以通过提供学生更多机会参加实习㊁增加课题研究项目㊁教师指导等方式提高此类活动的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㊂学校应进一步加大活动的宣传力度,鼓励更多学生和老师参与进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㊂在是否愿意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与每月愿意投入的时间问题上,122名学生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且要积极主动,如表8所示㊂其中超过半数同学愿意每月利用7小时以上的时间来参与科技创新和实践活动㊂与之相反,也有6人不愿意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投入时间㊂但参与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同学表示可以通过此类活动学习到新知识,拓宽视野;可以将在学校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可以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此类活动获奖后对考研㊁找工作有所帮助㊂所以学生对实践创新能力的缺乏除了有自身原因,如自身不重视㊁自身能力不足㊁专业知识不足能因素外,还有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如缺乏教师指导㊁没有合适的平台㊁没有找到合适的队友等等,这是需要想办法进行改善的方面㊂2.3 科研创新方面对于想要出国或者考研深造的学生而言,科研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是未来学生及学校发展的基石㊂从调查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的频率来看,调查学生中仅有63人参加过教师科研项目,但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时多数学生会做如下几项工作㊂在主要负责的工作这一问题上(见表9),42人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时,主要负责分析数据,41人负责过数据采集,30人负责过撰写论文报告,14人负责过发放问卷,6人负责过调试仪器,5人负责过数据测试㊂数据表8 学生是否愿意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与每月愿意投入的时间10小时以上/月7~10小时/月3~7小时/月3小时以下/月未投入时间合计你认为大学生非常有必要,要主动去找45363371122有必要参加课有就参加,没有就算了617223351外实践活动吗没必要01023合计515356106176采集㊁分析数据㊁撰写论文报告这三项工作同时做的学生人数最多,有11人㊂其次是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一起做的学生有9人㊂在认为参与老师的科研创新项目或创新创业项目的收获方面;47人认为培养了自己的的逻辑思维能力;40人认为提升了自己的写作水平;41人认为培养了自己的细心耐心水平;还有13人理清了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㊂在希望学校在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方面做改进的方面,75%的学生希望学校可以增加科研项目覆盖面,同时也希望增加科研方面课程;69.3%的学生希望设置本科生导师制度;53.4%的学生希望增加科研项目经费支持力度,还有1名学生希望有老师推动大家一起参加,如表10所示㊂其中希望学校能够同时增加科研项目覆盖面㊁增加科研方面课程㊁设置本科生导师制度㊁增加科研项目经费支持力度的学生人数最多,有65人,学校可通过这些方面的改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提升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㊂99科技创业月刊 2019年第10期表9 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时主要负责的工作频率百分比(%)累积百分比(%)调试仪器21.165.3调试仪器,数据测试10.665.9发放问卷,分析数据,撰写论文报告10.666.5发放问卷,数据采集31.768.2发放问卷,数据采集,分析数据31.769.9发放问卷,数据采集,分析数据,调试仪器,数据测试,撰写论文报告21.171.0发放问卷,数据采集,分析数据,撰写论文报告42.373.3发放问卷,撰写论文报告10.673.9分析数据84.578.4分析数据,调试仪器10.679.0分析数据,数据测试,撰写论文报告10.679.5分析数据,撰写论文报告21.180.7数据采集52.883.5数据采集,分析数据95.188.6数据采集,分析数据,撰写论文报告116.394.9数据采集,数据测试10.695.5数据采集,撰写论文报告31.797.2撰写论文报告52.8100.0合计176100.0表10 学生希望学校在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方面做的工作频率百分比(%)累积百分比(%)设置本科生导师制度95.15.1设置本科生导师制度,增加科研项目经费支持力度42.37.4增加科研方面课程74.011.4增加科研方面课程,其他10.611.9增加科研方面课程,设置本科生导师制度126.818.8增加科研方面课程,设置本科生导师制度,增加科研项目经费支持力度31.720.5增加科研方面课程,增加科研项目经费支持力度31.722.2增加科研项目覆盖面95.127.3增加科研项目覆盖面,设置本科生导师制度74.031.3增加科研项目覆盖面,设置本科生导师制度,增加科研项目经费支持力度63.434.7增加科研项目覆盖面,增加科研方面课程2111.946.6增加科研项目覆盖面,增加科研方面课程,设置本科生导师制度169.155.7增加科研项目覆盖面,增加科研方面课程,设置本科生导师制度,增加科研项目经费支持力度6536.992.6增加科研项目覆盖面,增加科研方面课程,增加科研项目经费支持力度42.394.9增加科研项目覆盖面,增加科研项目经费支持力度42.397.2增加科研项目经费支持力度52.8100.0合计176100.0001P I O N E E R I N G W I T H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M O N T H L Y N O .10 20192.4 学生就业方面商务经济学专业学生就业选择灵活多样,就业前景较好的就业领域包括:I T 与通讯业㊁金融㊁证券㊁保险业㊁商贸业㊁新闻出版业㊁政府机关等㊂毕业生可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㊁跨国公司㊁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㊁调研㊁经营策划等工作,也可以在科研单位㊁研究机构从事相应研究分析工作㊂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有了不同以往的想法,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96人选择毕业后考研深造,58人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差别较为明显㊂就业行业意愿方面(见表11),商务经济学专业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多数希望进入金融㊁证券㊁保险业㊁商贸业发展,累积占调查总人数的75.5%,这些行业与专业较为相关,即专业的专业课侧重商务与经济,学生毕业后进入这些行业能取得较好的发展,这也与专业设置的初衷相似㊂同时,可能也受到专业限制,为了使自己的所学能运用到工作中,大多数学生选择留在上海发展,只有一小部分选择回老家或者去其他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㊂表11 学生就业行业选择意愿行业频率百分比(%)累积百分比(%)I T 与通讯业74.04.0金融㊁证券㊁保险业7039.843.8商贸业6335.879.5新闻出版业42.381.8政府机关2212.594.3法律行业52.897.2其他52.8100.0合计176100.0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这一问题上(见表12),83.5%的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综合能力;67.6%的学生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社会经验;64.8%的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专业技能;60.8%的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发展潜力;50.6%的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学校名气;43.8%的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思想品德㊂表12 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条件情况类别频率百分比(%)专业成绩5330.1专业技能11464.8综合能力14783.5学校名气8950.6社会经验11967.6发展潜力10760.8思想品德7743.8产学研是应用型本科学校的一个特色项目,上海商学院着手建设产学研项目,根据‘上海商学院关于落实产学合作实践教学周的实施意见“和学院‘商务经济学院关于落实暑期学校与教学实践周安排的细则“的统一部署,商务经济学专业积极开展暑期学校及产学合作与实践教学活动,时间总计2周,其中1周安排企业专家开展校内讲座,另1周学生进入企业进行认识性实习㊂对于目前本专业开展的产学实践,98名同学觉得可以适当增加活动类型,如公益服务㊁宣讲等;92名学生觉得可以增加讲座主题㊁丰富内容,同时可提前分组㊁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讲座;76名学生觉得可以增加团队调研时间;29名学生觉得可以增加讲座时间;还有3名同学建议把讲座换成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实地参观一些工作岗位㊁学习等㊂本科期间学习主要目的偏向应用型,将所学用于实践,通过调查学生希望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提供帮助,调查发现,有48.30%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提供专业对口的实习实践机会;31.25%的学生希望学校尽早帮助学生了解将来潜在就业的行业,希望学校提供专门的就业信息平台和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的学生仅有10.80%和9.09%,人数较少㊂因此,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在毕业后找到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学以致用㊂3 启示3.1 学生层面学生自身应改变学习方法,向班级中学习比较好的同学请教交流,培养自身分析总结能力,从而提升综合素质㊂同时,应主动从各渠道了解学校的教师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弥补大多数本科生在写作能力㊁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短板,努力将自己提升为商务经济学专业较为综合型人才㊂3.2 教师层面应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度㊂知识传授方式要结合 前沿 ,如使用P P T ㊁视频㊁手机A P P 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要与时俱进㊂对于假期开始的产学合作与实践教学应进行适当创新,形式可以不局限于讲座㊁实习㊂老师应提前了解学生需求,适当增加专业相关或当前热门的讲座主题,丰富内容,增加活动类型,如公益服务㊁企业参观等㊂同时,可提前分组,让他们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实践形式和主题㊂3.3 学校层面传统教学中,大多数学生觉得专业知识无法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强化实践教学,增加更多见习及社会实践环节,加强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㊂在大三时可按照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101科技创业月刊 2019年第10期规划进行分类培养,实现个性化教育㊂对于创新创业活动㊁实习活动㊁教师科研项目等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活动应加大宣传力度㊂除了校级官网㊁线上通知㊁公告栏等方式外,可邀请参与过此类活动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在校学生㊁校友㊁教师等向学生进行宣讲,着重突出此类活动能带给学生的收获,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合理利用学校相关资源㊂参考文献:[1] 田慧生.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高度关注的几个问题[J ].中国教育学刊,2019(1):43-45.[2] 李桢.探索 三位一体 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18(21):31-32.[3] 蒋建华.创新人才培养须植入 责任基因 [J ].中国高等教育,2018(21):34-35.[4] 毛青.对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创新性探索 评‘商科人才培养探索与创新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实践(2015)“[J ].中国教育学刊,2018(7):145-148.[5] 黄萍,钱晓英.国际贸易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探究 评‘国际贸易实务“[J ].中国教育学刊,2017(4):130-135.(责任编辑:要 毅)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n d A n a l ys i s o n t h e 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r i e n t e d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B u s i n e s s T a l e n t s T r a i n i n gL I Y u d o n g L I U Y u f e i L I C h e n gb i n HU A N G Y i b e i (C o l l e g e o f B u s i n e s s a n d Ec o n o m i c s ,S h a n g h a i B u s i n e s s S c h o o l ,S h a n gh a i 2014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r i e n t e d u n d e r gr a d u a t e b u s i n e s s p e r s o n -n e l t r a i n i n g i n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n e w c u r r i c u l u m r e f o r m ,t h i s p a p e r i n v e s t i g a t e s a n d a n a l ys e s t h e 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B u s i n e s s E c o n o m i c s T a l e n t s T r a i n i n g i n S h a n g h a i B u s i n e s s S c h o o l b y u s i n g th e m e t h o d o f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n d a n a l y s i s .T h e s u r v e y f o u n d t h a t S h a n gh a i B u s i n e s s S c h o o l h a s a c h i e v e d s o m e r e s u l t s i n t h e t r a i n i n g of B u s i n e s s E c o n o m i c s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i n t e r m s o f 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p r a c t i c e ,b u t t h e r e a r e a l s o s o m e p r o b l e m s t h a t c a n n o t b e ig n o r e d .O n th e b a si s o f i n -d e p t h a n a l y s i s o f 176s t u d e n t s w h o p a r t i c i pa t e d i n t h e s u r v e y ,t h i s p a p e r p u t s f o r w a r d s o m e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f o r c u l t i v a t i n gi n n o v a t i v e a n d p r a c t i c a l a b i l i t i e s o f B u s -i n e s s E c o n o m i c s t a l e n t s ,n a m e l y ,f r o m a s p e c t s o f s t u d e n t s b a s i c s i t u a t i o n ,pr a c t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s c i e n t i f i c r e -s e a r c h 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e m p l o y m e n t a b i l i t y ,i n o r d e r t o m e e t t h e n e e d s o f t h e t i m e s ,t o i m pl e m e n t a n d i n n o v a t e t h e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a p p l i e d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b u s i n e s s t a l e n t s t r a i n i n g m o d e l ,w e s h o u l d s t r e n gt h e n t h e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s t u d e n t s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a b i l i t i e s .K e y wo r d s :p e r s o n n e l t r a i n i n g ;a p p l i e d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p r a c t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s c i e n t i f i c r e s e a r c h ;b u s i n e s s e c o n o m i c s201。
基于CDIO理念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者:张燕来源:《中国市场》 2019年第1期[摘要]文章主要对基于CDIO理念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促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CDIO理念;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DOI]10.13939/ki.zgsc.2019.01.1741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1)缺少可起到指导作用的科学理论。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一直以来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主要目的,也就是为了就业而培养,这样的方式,势必无法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效率。
就我国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在人才培养方面,经过长期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依然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比较统一的理论体系,用来规范、指导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长期以来尚未形成可起到指导作用的科学理论,原因在于,在规范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学术领域存在一定的争议,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即结构与方式说、总和说、目标与方式说。
(2)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程度不够。
人才培养模式,从本质上来看,其指的是,按照指定标准形式培养人才。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所设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非单一的一种,而应当是一个集合的系统,在该系统的指导下,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全面的培养与教育。
但就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其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程度不够,教学资源不丰富,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化,从而使人才培养过程秩序混乱,根据规范要求,来逐渐实现人才专业水平的提高。
(3)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评价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完整,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看其是否具有相应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的引导。
就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目前情况来看,其在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候,不够重视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
\[1\]实际上,为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性、科学性及有效性,就要高度重视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并将其当作出发点与落脚点,以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不规范的现状,在正面教学理念与思想的引导下,加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规范性与健全性。
关于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的调研报告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为了深入了解市场,掌握相关单位或部门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学历层次要和能力要求;获取社会对连锁经营管理方面人才需求的情况,明确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市场定位;我们连锁经营管理教研室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我院高职市场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专项调研,调查主要采用现场走访企业调查、网络调查、对往届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跟踪调查等多种方式,并电话征求相关专家意见,以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高职高专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截止到调研结束,我们共收到了10个单位和38名毕业生的信息反馈。
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1、连锁经营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连锁经营在我国首先出现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市场疲软,销售不畅,商业企业为求生存,借鉴国外规模效益的经验,开始探索连锁商业的方式。
1993年国家正式提出把发展连锁经营作为带有方向性的一项流通体制改革。
由于政府的强力推动与企业市场化内在发展需求相结合,我国连锁业快速步入成长期,每年以40%左右的速度扩张。
由于经营方式与组织结构所独具的优势,使其很快成为现代流通业的发展主流和商业领域最具活力的商业模式。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工业化产品上产模式快速膨胀,均使得连锁业爆发了大众消费的革命,并一直以持续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发展着。
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过程导致的上亿农民进入城市,也大大刺激了整个社会的连锁经营的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可知,自上世界90年代至今,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增加,从1995年的23,613.8亿元到2013年的237,809.9亿元,其中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38,006.87亿元,连锁餐饮店的营业额1,319.62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