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J-45网络配线架端接实训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3
实践四:制作双绞线RJ-45连接头和网络互联设备的选择【实践目的】通过实践掌握双绞线RJ-45连接头的制作,以及网络互联设备的选择。
本次实践的主要目的是:1、掌握UTP 直通线、交叉线的制作。
2、验证网络设备配置的正确性,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3、按要求进行连线并配置网络设备。
4、记录操作过程中相关参数并进行分析。
5、学会网络互联设备的选择。
【实践内容与步骤】根据上一章的实践项目,按下图制作UTP 直通线、交叉线。
并进行相关网络互联设备的选择与连通。
实践环境和步骤: 1、根据要求,分组进行实践,每组配给5类UTP 若干米,RJ-45连接头若干个,双绞线压线钳一把,斜口钳一把,测试仪一套。
2、按照双绞线与RJ-45连接头的接线标准,即TIA/EIA568A 和TIA/EIA568B 的两个标准,分别进行直通线、交叉线的制作。
3、使用FULUK DTX 网络测试仪分别对所制作的直通线和交叉线进行测试。
测试方法为:将制作好的直通线的一端RJ-45 连接头插入网络测试仪的主机,另一端插入网络测试仪的智能远端,进行连通状况测试。
4、先制作两条用于测试的双绞线,其中一条是直通线,另一条是交叉线。
之后,用其中的一条连接两交换机,这时注意观察连接端口对应的指示灯,如果指示灯亮表示连接正常,否则换另一条双绞线进行测试。
P C -AP C -B P C -C P C -D S W 1S W 25、完成上述拓扑结构连接,选择构建局域网所需的网卡、交换机。
并说明其选择的理由。
6查阅相关配置命令,按要求配置交换机,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实验步骤:1.Sw1及Sw2最后两个端口通过两根交叉线连结,并配置成Trunk2.PC1 IP:192.168.20.23/24PC2 IP: 192.168.20.24/24PC1连结到Sw1的Fa0/13. 实验完成【实践效果】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双绞线RJ-45连接头的制作和测试,以及如何对有关网络互联设备的选择和使用等。
RJ-45接线方法(图文)1.Ethernet简介IEEE 802标准给出了局域网(LAN)的标准化参考模型,它只对应于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并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与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其中,IEEE 802.3标准定义了CSMA/CD总线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这也就是Ethernet(以太网)局域网的标准。
构成Ethernet网络连接的两个要素是以太网卡(带收发器)和传输介质(连接电缆)。
2.传输介质最常用的传输介质为双绞线,又分为屏蔽双绞线(shielded twisted pair, 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nshielded twisted pair, UTP)两种。
4.接线方法(1)双绞线的示意图如下:(2)双绞线与水晶头(RJ-45公口)的连接方法有两种标准,一是T-568B(常用),二是T-568A,如下图:(3)平行线(Straight through cable)与交叉线(Crossover cable)由于存在以上两种标准,一根双绞线的两头都可以采取任一标准与RJ-45水晶头进行连接,于是出现了平行线与交叉线的差别。
平行线是指双绞线的两头采取同一标准(通常是T-568B)与水晶头进行连接,内部不交叉的接线方法。
交叉线则是指双绞线的两头采取不同标准(一端采用T-568B,另一端采用T-568A)与水晶头进行连接,4对线在内部都要交叉(包括不使用的蓝对和棕对),如下表:平行线与交叉线用于不同场合和不同通信设备的互连,关键是要通过双绞线将互连的两个设备的Transmit+与Receive+连通,Transmit-与Receive-连通,这样两个设备才能正常地进行网络通信。
一般而言,平行线用于连接到Hub或Switch,交叉线则用于对等的两个通信设备的直连,这是因为对等的通信设备的接口定义通常采用同一标准,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假设计算机以太网卡的Transmit和Receive信号与RJ-45引脚的对应关系如下:那么两台计算机如果使用一根双绞线进行直连通信,则需要采用交叉线,如下图所示:有的网卡接口电路设计为可以根据需要自动对双绞线进行交叉或非交叉处理,这时采用平行线或交叉线都可以。
实训一双绞线RJ-45接头的制作和交换机的连接一、实训目的1.了解RJ-45接头各引脚的功能。
2.掌握测线器的使用方法。
3.掌握压线嵌的使用方法。
4.掌握利用网卡和双绞线连接两台微机时,交叉双绞线RJ-45接头的制作方法。
5.掌握利用网卡、交换机、双绞线连接两台微机时,直通双绞线RJ-45接头的制作法。
6.区分两台微机互联在使用不同的网络设备时,RJ-45接头的制作特点。
7. 掌握微机到交换机、交换机到交换机的连接方法。
二、实训相关理论1.双绞线双绞线(TP ,Twisted Pairwire)是综合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传输介质。
双绞线由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导线相互绞和在一起构成的。
主要目的是:一是降低外界电磁干扰;二是彼此抵消两根导线发出的电磁波。
双绞线主要用来传输基带信号。
2.RJ-45接头各引脚的功能用双绞线布线时,用来连接计算机、交换机等通信设备的是RJ-45接头(俗称水晶头)。
在以太网中,RJ-45头的各引脚的功能如实训图1所示。
1、2脚发送,3、6脚接收。
实训图1 RJ-45头及各引脚的功能3.直通双绞线当计算机与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相连时,根据RJ-45接头各引脚的功能,双绞线两头的RJ-45头的引脚功能一一对应,如实训图2所示,此时制作的叫直通双绞线。
国际上有两种标准如实训图表1所示,我国采用传输速率为100Mbit/s的T568B标准。
实训图2 直通双绞线连接示意图实训表1 双绞线线序标准4.交叉双绞线当两个计算机的以太网卡直接相连以及集线器或交换机的两个普通端口相连时,由于双方的各引脚功能相同,为了能正常通信,根据RJ-45接头各引脚的功能,一方的接收应与另一方的发送相连接,如实训图3所示,(即1与3交换,2与6交换)。
由表1-1可知,当一端采用T568B时,另一端采用T568A即可。
实训图3 交叉双绞线连接示意图5.测线器(测试仪)网线制作完毕后,还要检验一下网线是否能够连通,用来测试网线的工具叫测线器,如实训图4所示。
实验一 RJ-45接口连线实验【实验目的】1)学会制作两种类型的RJ-45接头直通线、交叉线。
2)掌握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的网络连接方法。
【实验环境】具有RJ-45接口网卡的计算机、5类双绞线、水晶头、压线钳、测线器。
【实验重点及难点】重点:学习双绞线识别、制作、测试器的使用。
难点:掌握制作正确双绞线的方法。
【实验指导】RJ-45连接器包括一个插头和一个插孔(或插座)。
插孔安装在机器上,而插头和连接导线(现在最常用的就是采用无屏蔽双绞线的5类线)相连。
EIA/TIA制定的布线标准规定了8根针脚的编号。
如果看插孔,使针脚接触点在上方,那么最左边是①,最右边是⑧(见下图)。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如果看插头,将插头的末端面对眼睛,而且针脚的接触点插头的在下方,那么最左边是①,最右边是⑧(见下图)。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在10 /兆比秒和100 Mb/s以太网中只使用两对导线。
也就是说,只使用4根针脚。
那么我们应当将导线连接到哪4根针脚呢?按照T568B(T568A)的标准制作双绞线。
T568B和T568A为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EIA/TIA)两种双绞线制作标准。
其中T568B标准在以太网中应用较广泛。
T568A和T568B的管脚编号T568B线序Straight-Through Cable(直通线):双绞线线缆的两端使用同一种标准,即同时采用T568B标准或同时采用T568A标准。
在10M/100M以太网中8芯只使用4芯,在1000M以太网中8芯全部使用。
Crossover Cable(交叉线):双绞线在制作时一端采用T568B标准,另一端采用T568A 标准。
DTE 类设备:PC、路由器、交换机uplink口、HUB级联口DCE 类设备:交换机普通口、HUB普通口同类设备间相连使用交叉线方式;异类设备间相连使用直通线方式。
说明: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是数据终端设备,也就是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发送和接收数据能力的设备。
综合布线实训操作规程《综合布线实训》操作规程一、综合布线产品认识1、耗材:5E 类和 6 类 UTP双绞线、RJ45水晶头、RJ11水晶头。
2、器材:RJ45和RJ11信息模块、24 口配线架、跳线架、理线架、信息面板、地插,RJ45和RJ11跳线测试仪、压接线测试仪。
3、工具:压线钳、单口打线器、五合一综合打线器、改锥等。
二、综合布线系统实训(一)RJ-45水晶头端接和跳线制作及测试实训1、剥开双绞线绝缘护套:首先剪裁掉端头破损的双绞线,使用剥线钳沿双绞线外皮旋转一圈,剥去约30mm的外绝缘护套。
2、拆开4对双绞线:将端头已经剥去皮的双绞线按照对应的颜色拆开成为4对单绞线。
拆开4对单绞线时,必须按照绞绕顺序慢慢拆开,同时保护2根单绞线不被拆开和保持比较大的曲率半径。
3、拆开单绞线:将4对单绞线分别拆开。
注意RJ-45水晶头制作和模块压接线时,线对拆开方式和长度不同。
RJ-45水晶头制作时注意,双绞线的接头处拆开线段的长度不应超过20mm,压接好水晶头后,拆开线芯长度必须小于14mm,过长可能会引起较大的近端串扰。
4、拆开单绞线和8芯线排好线序:把4对单绞线分别拆开,同时将每根线轻轻捋直,按照568B线序水平排好,在排线过程中注意从线端开始,至少10mm导线之间不应有交叉或者重叠。
568B线序为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5、剪齐线端把整理好的8根线端头一次剪掉,留14mm长度,插入RJ-45水晶头和压接: 把水晶头刀片一面朝自己,将白橙线对准第一个刀片插入8芯双绞线,每芯线必须对准一个刀片,插入RJ-45水晶头内,保持线序正确,而且一点要插到底。
然后放入压线钳对应的刀口中,用力一次压紧,6、重复以上步骤,完成另一端水晶头的制作,这样就完成了一根网络跳线了。
7、网络跳线测试:打开电源,把跳线两端RJ-45头分别插入测试仪上下对应的插口中,观察测试仪指示灯闪烁顺序。
如果跳线线序和压接正确,上下对应的8组指示灯会按照1-1,2-2,3-3,4-4,5-5,6-6,7-7,8-8顺序轮流重复闪烁。
日RJ-45接口连线实验(附页)一、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一)双绞线线头的制作步骤压制水晶头需要使用专用卡线钳,按照下述步骤制作:剥线:用卡线钳剪线刀口将线头剪齐,再将双绞线线头伸入剥线刀口,使线头触及前挡板,然后适度握紧卡线钳同时慢慢旋转双绞线,让刀口划开双绞线的保护胶皮,取出线头从而剥下保护胶皮。
理线:双绞线由8根有色导线两绞合而成,将其按照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色顺序平行排列,整理完毕用剪线刀口将前端修齐。
1、插线:将水晶头有弹片一侧向下,将排好顺序的导线平行插入水晶头内的线槽中,8条导线顶端应插入线槽顶端。
2、压线:确认所有导线都到位后,将水晶头放入卡线钳夹槽中,用力压下卡线钳,压紧线头即可。
重复上述方法制作双绞线的另一端即制作完成。
注意这样做的是一条直通线,如果要制作交叉线,另一端的导线排列顺序是: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使用前要用万用电表检查连接情况(有条件的也可以用测线器检验),断路会导致无法通信,短路还可能损坏网卡或集线器。
二)建立以太局域网利用直通线把各台PC机与集线器相连,用交叉线把集线器与交换机相连,这样一个小型以太局域网就建立好了。
接下来只要对PC机,集线器和交换机适当地配置,各PC机就可以相互访问了。
1、TCP/IP 模块的安装和配置1)打开网络卡属性,如下图:2)TCP/IP 模块中,选中“此连接使用下列选定的组件”列表中的“Internet 协议(TCP/IP )”,单击“属性”按钮,进行TCP/IP 配置,如图1.1所示:3)在“Internet 协议(TCP/IP )属性”界面中,选中“使用下面的IP 地址”。
在192.168.0.1至192.168.0.254之间任选一个IP 地址填入“IP 地址”文本框(注意网络中每台计算机的IP 地址必须不同),同时将“子网掩码”文本框填入“255.255.255.0”,如图1.2所示。
单击“确定”,返回“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4)通过单击“本地连接属性”界面中的“确定”按钮,完成TCP/IP 模块的安装和配置。
实验RJ-45接口连线实验与网络服务器安装任务一RJ-45接口连线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双绞线和RJ-45接头的排列,学会交叉和直连双绞线的制作方法(2)掌握应用于各种设备之间连接的网线接法(3)两台计算机之间直接连接(对等)的设置【实验设备】计算机一台,RJ-45水晶头4个,双绞线一根,压线钳,网线测试仪。
【实验内容】(1)两个接头的线序都按照T568A或T568B标准制作直通线缆,并用简单测试仪检查电缆的连通性。
(2)两台计算机通过网线直接连接(即对等网)的有关设置。
【实验步骤】1.认识RJ-45连接器和网卡(RJ-45接口)RJ-45连接器,俗称水晶头,用于连接UTP(非屏蔽双绞线)。
共有8个引脚,一般只使用第1、2、3、6号引脚。
各引脚的意义如下(不带卡头的平面朝上,开口朝用户,从左到右的顺序):●引脚1接收(Rx+)●引脚2接收(Rx-)●引脚3发送(Tx+)●引脚6发送(Tx-)网卡上的RJ-45接口也有8个引脚,一般也只使用第1、2、3、6号引脚,其余的没有使用。
各引脚的定义如下:●引脚1 发送(Tx+)●引脚2发送(Tx-)●引脚3接收(Rx+)●引脚6接收(Rx-)2.认识双绞线双绞线由8根不同颜色的线分成4对绞合在一起,成对扭绞的作用是尽可能减少电磁辐射与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双绞线可按是否外加金属网丝套的屏蔽层而区分为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
按电气特性区分,目前市场上的双绞线主要包括超五类和六类线。
超五类双绞线目前占有最大的LAN市场,最高速率可达1000Mbps,最大传输距离为100米。
六类线中间带有塑料龙骨,主要用于千兆以上交换机连接。
双绞线的色标和排列方法有严格统一的国际标准,EIA/TIA的布线标准中规定了两种双绞线的线序568A与568B。
标准568A:白绿--1,绿--2,白橙--3,蓝--4,白蓝--5,橙--6,白棕--7,棕--8标准568B:白橙--1,橙--2,白绿--3,蓝--4,白蓝--5,绿--6,白棕--7,棕--810M以太网的网线使用1,2,3,6编号的芯线传递数据,100M以太网的网线使用4,5,7,8编号的芯线传递数据。
实验RJ-45接口连线实验与网络服务器安装任务一RJ-45接口连线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双绞线和RJ-45接头的排列,学会交叉和直连双绞线的制作方法(2)掌握应用于各种设备之间连接的网线接法(3)两台计算机之间直接连接(对等)的设置【实验设备】计算机一台,RJ-45水晶头4个,双绞线一根,压线钳,网线测试仪。
【实验内容】(1)两个接头的线序都按照T568A或T568B标准制作直通线缆,并用简单测试仪检查电缆的连通性。
(2)两台计算机通过网线直接连接(即对等网)的有关设置。
【实验步骤】1.认识RJ-45连接器和网卡(RJ-45接口)RJ-45连接器,俗称水晶头,用于连接UTP(非屏蔽双绞线)。
共有8个引脚,一般只使用第1、2、3、6号引脚。
各引脚的意义如下(不带卡头的平面朝上,开口朝用户,从左到右的顺序):●引脚1接收(Rx+)●引脚2接收(Rx-)●引脚3发送(Tx+)●引脚6发送(Tx-)网卡上的RJ-45接口也有8个引脚,一般也只使用第1、2、3、6号引脚,其余的没有使用。
各引脚的定义如下:●引脚1 发送(Tx+)●引脚2发送(Tx-)●引脚3接收(Rx+)●引脚6接收(Rx-)2.认识双绞线双绞线由8根不同颜色的线分成4对绞合在一起,成对扭绞的作用是尽可能减少电磁辐射与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双绞线可按是否外加金属网丝套的屏蔽层而区分为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
按电气特性区分,目前市场上的双绞线主要包括超五类和六类线。
超五类双绞线目前占有最大的LAN市场,最高速率可达1000Mbps,最大传输距离为100米。
六类线中间带有塑料龙骨,主要用于千兆以上交换机连接。
双绞线的色标和排列方法有严格统一的国际标准,EIA/TIA的布线标准中规定了两种双绞线的线序568A与568B。
标准568A:白绿--1,绿--2,白橙--3,蓝--4,白蓝--5,橙--6,白棕--7,棕--8标准568B:白橙--1,橙--2,白绿--3,蓝--4,白蓝--5,绿--6,白棕--7,棕--810M以太网的网线使用1,2,3,6编号的芯线传递数据,100M以太网的网线使用4,5,7,8编号的芯线传递数据。
RJ-45水晶头端接原理和方法RJ-45头的端接原理为:利用压线钳的机械压力使RJ-45头中的刀片首先压破线芯绝缘护套,然后再压入铜线芯中,实现刀片与线芯的电气连接。
每个RJ-45头中有8个刀片,每个刀片与1个线芯连接。
注意观察压接后8个刀片比压接前低。
RJ-45水晶头端接方法和步骤为:1)剥开外绝缘护套2)剥开4对双绞线。
3)剥开单绞线。
4)8根线排好线序。
5)剪齐线端。
先将已经剥去绝缘护套的4对单绞线分别拆开相同长度,将每根线轻轻捋直,同时按照568B线序(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水平排好。
将8根线端头一次剪掉,留14毫米长度,从线头开始,至少10mm导线之间不应有交叉。
6)插入RJ-45水晶头。
将双绞线插入RJ-45水晶头内。
注意一定要插到底。
7)压接。
8)测试。
1.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步骤工作区子系统设计的步骤一般为:首先与用户进行充分的技术交流和了解建筑物用途,然后要认真阅读建筑物设计图纸,其次进行初步规划和设计,最后进行概算和预算。
一般工作流程如下:需求分析→技术交流→阅读建筑物图纸→初步设计方案→概算→方案确认→正式设计→预算。
建筑物网络综合布线信息点分布表信息点分布表房间或者区域编号楼层编号01 02数据语音数据语音第一层 4 1 4 1第二层2.水平子系统的设计步骤和般工作流程●水平子系统设计的步骤一般为,首先进行需求分析,与用户进行充分的技术交流和了解建筑物用途,然后要认真阅读建筑物设计图纸,确定工作区子系统信息点位置和数量,完成点数表,其次进行初步规划和设计,确定每个信息点的水平布线路径,最后进行确定布线材料规格和数量,列出材料规格和数量统计表。
●一般工作流程如下:需求分析→技术交流→阅读建筑物图纸→规划和设计→完成材料规格和数量统计表●Φ40 PVC线管容纳双绞线最多数量计算如下:N=线管截面积*70%*40%/线缆截面积=(36.6*36.6*3.14/4)*70%*40%/(6*6*3.14/4)=1051.56*70%*40%/28.26=10.4根说明:上述计算的是使用Φ40PVC线管铺设网线时,管内容纳网线的数量10根。
实验一双绞线RJ-45连接头的制作1.1 实验内容1.制作直通双绞线和交叉双绞线。
2.测线器的使用。
1.2 实验目的1.熟练使用双绞线制作的专用工具。
2.掌握两种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1.3 实验环境1.一条5类双绞线。
2.两个RJ-45连接头(俗称水晶头)。
3.专用压线钳和测线器。
1.4 实验步骤双绞线(Twisted Pair)是由两根相互绝缘的导线按照一定的规格相互缠绕在一起而制成的一种网络传输介质,俗称网线。
通常,双绞线连接分为直通双绞线和交叉双绞线两种。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和电信工业协会(TIA)共同开发了EIA/TIA-568网络布线标准,该标准规定了两种RJ-45连接头连接标准,分别是EIA/TIA-568A和EIA/ TIA-568B。
一般直通双绞线的两端连接头均采用EIA/TIA-568B标准(也可以都采用EIA/TIA-568A标准);而交叉双绞线的一端采用EIA/TIA-568B标准,另一端采用EIA/TIA-568A标准。
1.4.1 双绞线的制作步骤1 本实验需要5类双绞线一根,其长度根据具体需要确定,但最长不能超过100m。
RJ-45连接头(俗称水晶头)一对,专用的压线钳一把,如图1.1所示。
压线钳 5类双绞线切线口剥线口 压线口 RJ-45连接头图1.1 器材准备步骤2 用压线钳的剥线口将双绞线的外皮剥去约3cm 长,注意不要伤到内部的导线,如图1.2所示。
一般双绞线内部有一条柔软的尼龙绳,用于撕剥外皮,如果剥离部分太短,则不利于制作RJ-45接头,此时可以利用撕剥线撕开外皮。
剥去外皮的双绞线如图1.3所示。
双绞线线对撕剥线图1.2 剥离外皮图1.3 双绞线内部芯线步骤3 将露出的双绞线线对按照橙、绿、蓝、棕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如图1.4所示。
步骤4 将各个双绞线线对分开,白色的导线均位于左侧,如图1.5所示。
步骤5 将绿色导线(左起第4根)和蓝色导线(左起第6根)对调,其余导线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实验三:
实验日期:2013.11.21
实验步骤:
测试链路端接和测试实训过程如下:
1、准备材料和工具,打开“西元”网络跳线测试仪和电源开关。
2、按照RJ-45水晶头的制作方法,制作第1根网络跳线,两端RJ-45水晶头端接,测试合格后将一端插在测试仪下部的RJ-45口中,另一端插在配线架RJ-45口中。
3、把第2根网线一端按照568B线序端接在网络配线架模块中,另一端在110型通信跳线架下层,并且压接好5对连接块。
4、把第3根网线一端端接好RJ-45水晶头,插在测试仪上部的RJ-45口中,另一端端接在110型通信跳线架模块上层,端接时对应的指示灯会直观显示线序和电气连接情况。
完成上述步骤就形成了有6次端接的一个永久链路。
5、测试。
压接好模块后,16个指示灯会依次闪烁,显示线序和电气连接情况。
6、重复以上步骤,完成4个网络永久链路和测试。
实训7、 RJ45配线架的端接与安装
一、目的要求:
1 认识RJ45配线架的结构、色标和线序排列方法;
2 认识多对模块打线器,掌握其正确操作方式;
3 掌握RJ45配线架的安装方法,培养对RJ-45配线架的正确端接能力和安装技能。
二、实训器材:
RJ45多对模块,RJ45配线架,多对模块打线器10把,UPT线缆20米,剥线器20把,软跳线20条。
三、实训内容:
1、通过不同产品的介绍,认识各种RJ45配线架,观察色标,按照标准进行排线;
2、认识多对模块打线器的结构,使用多对模块打线器进行RJ45配线架的安装;
3、配线架的端接
①在配线架上安装理线器,用于支撑和理顺过多的电缆。
②利用压线钳将线缆剪至合适的长度。
③利用剥线钳剥除双绞线的绝缘层包皮。
④依据所执行的标准和配线架的类型,将双绞线的 4对线按照正确的颜色顺序一一分开。
注意,千万不要将线对拆开。
⑤根据配线架上所指示的颜色,将导线一一置入线槽。
最后,将 4个线对全部置入线槽。
⑥利用多对模块打线器进行打线,端接配线架与双绞线。
⑦重复第 2步至第6步的操作,端接其他双绞线。
⑧将线缆理顺,并利用尼龙扎带将双绞线与理线器固定在一起。
⑨利用尖嘴钳整理扎带。
配线架端接完成。
计算机网络
实训(验)项目报告
1、记住每台电脑的ip地址,都能上网的话ip地址可以保证在一个段内的。
2、共享需要共享的文件夹;(右击需要共享的文件夹,点共享,按提示操作就好)
3、在浏览器内输入想访问的机器的ip地址,前面加\\ 如:\\192.168.1.5,按回车
为了以后操作方便,可以执行下一步操作:
4、在第三部执行后,右击对方的文件夹,建立一个快捷方式,这样就不要每次都输入ip地址了,不做这一步的话也可以直接在网上邻居里打开。
三、实训成果提交
1.请写出你做的UTP交叉线的线序。
一端: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另一端: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2.将设置好TCP/IP参数的属性画面复制下来,粘贴在此处。
3.将用连通性命令对连接好的PC机进行连通测试的结果复制下来,粘贴在此处。
4.将设置共享资源的画面复制下来,粘贴在此处。
四、实训中遇到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五、实训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