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示范展示试验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7
2007年水稻(中籼)品种示范试验摘要引进了10个水稻品种进行示范,比较品种的综合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华安501、两优827、Q优6号综合性状好,适合在淮南市推广应用。
关键词水稻;品种;示范;安徽淮南;2007年为了筛选出适合淮南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等综合性状优良的水稻品种,加快我市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的步伐,在潘集区古沟乡对10个水稻(中籼)品种进行示范,观察其特性特征及在本地的适应性,为推广提供科学的依据。
现将试验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参试组合有泰优1号(安徽川农高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皖稻175(安徽省合肥市峰海标记研究所提供)、宜香707(四川市山州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两优827(四川蓉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西农优30(重庆西农种业有限公司提供)、华安501(安徽创富种业有限公司提供)、淮两优3号(安徽省淮南市种子公司提供)、协优63为对照(安徽创富种业有限公司提供)、广两优4号(安徽凯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Q优6号(重庆市种子公司提供)。
1.2试验方法示范田土壤为黄白土,肥力中等,前茬为小麦。
按当地正常栽培水平种植,在同一块田内呈条状随机种植,未设重复,每个品种200m2左右。
(1)育秧方式。
旱育秧,手工插秧,4月29日育秧,由于2007年供水困难,6月20日移栽。
(2)施肥。
基肥:45%复合肥375kg/hm2、尿素150kg/hm2、氯化钾150kg/hm2。
追肥:示范田未追肥。
(3)病虫害防治。
根据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防治,用5%锐劲特750mL/hm2防治稻纵卷叶螟,用25%扑虱灵1.5kg/hm2或10%吡虫啉300g/hm2防治稻飞虱,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g/hm2或10%真灵(稻曲病专用)1 500mL/hm2防治稻曲病,用12.5%纹霉清水剂2 250mL/hm2或10%真灵悬浮剂900g/hm2防治水稻纹枯病。
2结果与分析2.1生育期淮两优3号生育期最长,为160d;协优63、宜香707 、Q优6号最短,为151d(见表1)。
2007年湖南省中稻新品种生产试验总结怀化市种子管理站2007年湖南省中稻新品种生产试验及示范,由湖南省种子管理站安排,怀化种子管理站主持并承担了试验。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工作,试验已圆满结束。
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参加2007年生产试验的单位22家,品种27个(详见附表)。
在进入湖南省山丘区中稻区试续试的同时,按程序参加了今年湖南省中稻新品种生产实验及示范。
试验点设洪江市农科所,位于209国道旁边,交通方便、海拔高度300米,地势开阔,平坦;红壤土,土地肥力中等。
田块大小在0.5—3.6亩之间,较规范。
水利设施齐全,排灌方便。
试验设核心田品比和大田示范两大类。
核心田品比试验根据供试单位提供的生育期以及上年区试生育期和送样的先后顺序分成2组:第一组:12个品种,设金优207为对照;第二组:15个品种,设Ⅱ优58为对照。
第一组:核心田一丘,面积3.29亩,长方形,前作油菜,土壤肥力中等,4月28日播种,5月26日移栽。
每个品种中种植面积0.2亩,未设重复。
划行移栽,行株距为26.67cm ╳20.00cm。
移栽前,每亩施猪牛粪450千克,国产复合肥(养分含量45%)20千克作底肥,移栽后7天每亩追尿素6千克促苗;孕穗期每亩施钾肥7千克壮秆壮籽。
第二组:核心田一丘,面积3.8亩,长方形。
前作油菜土壤肥力中等,4月18日播种,5月22日移栽,大区种植,每个品种插0.2亩,未设重复。
划行移栽;行株距为26.67cm╳20.00cm,移栽前,每亩施猪牛粪450千克,国产复合肥(养分含量45%)20千克作底肥,移栽后7天每亩追尿素8千克促苗,移栽后20天,每亩施尿素5千克促分蘖;7月中旬,每亩施钾肥7千克壮秆壮籽。
大田示范按农民的种植习惯进行。
每个品种种植面积不等,因田块面积大小而定,试验田前茬油菜,土壤肥力中等。
统一催芽,4月18-19日播种,5月21-25日移栽移栽,规格为20cm╳27cm。
移栽前,每亩施猪牛粪300-400千克,养分含量45%复合肥20千克作底肥,移栽后7天每亩追尿素8千克促苗,移栽20天,看苗施第二次追肥,一般每亩施2-5千克尿素促分蘖;;抽穗扬花前,每亩施5千克钾肥壮秆壮籽。
2007年四川省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情况汇报四川省种子站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入户,进一步做好农作物良种选育和推广工作,稳步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加快优势农产品新品种的推广步伐,以满足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对优良新品种的需求。
2007年,我省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继续做好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国家和省级展示示范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根据2006年区试年会的会议精神,今年我省继续将国家级展示示范和四川省省级展示示范工作结合起来,除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安排的22个国家级展示品种外,将我省的10个展示品种同时安排在同一展示点种植,展示品种数量达到32个,为种子经营者、生产者、使用者和育种者、提供了更多展示内容,集中展示了我省近年来国家和省级审定的优良新品种。
(一)展示。
今年我省2006年共设立新品种展试点3个,分别安排在成都市新都区新民镇九堰村、雷音村,宜宾市兴文县共乐镇和绵阳市安县黄土镇马村。
展示水稻新品种冈优6366、川江优527、川香858、黔优88、中优9801、宜香4106、宜香101、K优8149、内香8518、泸优2号、宜香1979、福优310、富优1号、金优188、川香稻5号、G优802、II优615、协优336、冈优825、富优4号、蓉优8号、蓉18A/415、川丰4号、D优202、宜香3724、宜香3728、宜香725、D优158、宜香527、西农优30、西农优1号、川江优4号等32个品种,同时展示国家和我省区试的对照品种II优838和冈优725。
根据两个展示点的测产统计,展示品种的产量普遍较对照增产(产量结果详见附表1),达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据不完全统计,两个展试点共接待云南、贵州、重庆、广西、广东和省内部分县(市)农业部门的领导、专家40多次600多人次的的考察交流。
2007年超级稻品种展示试验初报摘要2007年引进省内外超级稻品种(系),开展超级稻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华粳6号产量水平较高,有一定的产量潜力,米质好,但不抗稻瘟病,大面积生产有一定风险;H01023大面积表现较好,产量水平较高,有利用价值;徐稻3号、徐稻4号大面积生产表现出高产稳产,是近几年大面积生产上不可替代的品种。
关键词超级稻品种;产量对比,评价;2007年2007年,我们引进省内外超级稻品种(系),开展超级稻品种展示试验。
为明确大面积推广的超级稻主体品种、并筛选一批超级稻后备品系(组合)提供依据。
1试验概况1.1参试品种参试品种有:优质一品粳、盐粳30192、H0402、华粳6号、H04040、H01023、盐稻8号、武运粳21号、徐稻3号(ck)、徐稻4号、阳光200、连粳4号、H04017、扬辐粳8号,共计14个品种,以徐稻3号为对照。
1.2试验概况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要求进行试验设计和实施,土壤质地为壤土,土壤肥力中等。
田间小区采用顺序排列,重复1次,小区面积34.1m2(11.0m×3.1m)。
行株距为25cm×13cm,每穴3.6~4.0根苗,每小区栽1 200穴,区组间走道60cm,小区之间空40cm左右,试验区田间南北两头各设1m保护行。
种子处理采用浸种灵加施百克,于5月8日落谷,播种量净秧板450kg/hm2,育秧方式水育秧,6月18日人工拉线定点栽插,秧龄40d。
施纯N330kg/hm2、P2O5112.5kg/hm2、K2O112.5kg/hm2。
前后期肥料运筹比例是6.5∶3.5,其中基肥高效复合肥(15-15-15)750kg/hm2、碳铵495kg/hm2,分蘖肥碳铵150kg/hm2,穗肥尿素202.5kg/hm2。
田间管理同大田。
在整个试验期间,进行化学除草和人工除草相结合,同时治虫治病多次,防治稻灰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等,稻瘟病防治2次,纹枯病防治3~4次,搁田1次。
海南省农业厅文件琼农种植[2007]9号海南省农业厅关于博II优312等水稻品种审定通过的通告水稻品种博II优312、博II优629(中种稻288)、博II优668、广超521、广超丝苗、博优729、富优1号(II 优21)、培杂1303、优I 5759业经海南省第三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粮油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定通过,现予以通告。
二00七年四月二十三日主题词:农作物品种通告品种审定编号:琼审稻2007001作物种类:稻品种名称:博II优312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博Ⅱ-A×广恢312特征特性:属籼型弱感光三系杂交水稻组合。
全生育期109-132天,平均比博II优15(CK)长1-3天,亩有效穗数约14.92万,平均株高114.4cm,穗长23.3cm,平均每穗总粒数156.3粒,结实率85.6%,千粒重25.5 克。
主要农艺性状:中等株高,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度好,分蘖力弱,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熟色好,米质经检测一般,苗瘟加权病级3.5级,白叶枯7级。
产量表现:2005年晚造初试,平均亩产345.39公斤,比博II优15(CK)增产6.71%,达显著水平;2006年晚造再试,平均亩产483.92公斤,比博II优15(CK)增产4.61%,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比例83.33%,居第一位,日产量4.02公斤;生产试验在临高试点受福寿螺危害,平均亩产385.78公斤, 比博II优15(CK)减产5.48%。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插植、稀播培育带蘖壮秧:秧龄20-25天,插足基本苗6-8万(含分蘖),控制亩有效穗18万左右;2、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适施穗肥,注意N、P、K配合施用;3、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制种技术要点:1、用于制种不育系和恢复系必须是原种或原种一代,不能用多代繁殖的不育系制种;2、在种子生产过程须按国家或省有关生产规程执行,选择安全隔离区生产杂交种,至少有300米的空间隔离或者不少于25天的花期隔离,严格去杂去劣;3、播插期安排:在海南三亚春制,父本比母本早播28±2天;4、采用适当行比,父母本行比按2:12或2:14。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01品种名称:Y两优20选育单位: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品种来源:Y58S X F20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
在华南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8.4天,比H优128短1.8天。
株型适中,叶色浓绿,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20.9万穗,株高118.6厘米,穗长25.8厘米,每穗总粒数139.3粒,结实率77.3%,千粒重25.7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5 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 级;白叶枯病平均4级,最高5级。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7.0%,长宽比3.0,垩白粒率33%,垩白度7.5%,胶稠度7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1.0%。
产量表现:2005 年参加华南早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67.74公斤,比对照品种H优128增产4.58% (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11.18公斤,比对照H优128增产4.94% (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9.46公斤,比对照H优128增产4.77%。
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4.85公斤,比对照H优128增产6.56%。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8~ 10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1 公斤,培育多蘖壮秧。
2.移栽:秧龄30 天内移栽,栽插规格以20厘米X 23.厘米为宜,每穴栽插2〜3粒谷苗,每亩插足6万〜8万基本苗。
3.肥水管理:做到基肥足,追肥早而速,中期适当补,后期酌情补施穗肥,一般每亩需纯氮15 公斤、五氧化二磷12 公斤、氧化钾12 公斤。
水浆管理做到深水活棵,浅水分蘖,有水孕穗,适时轻晒,后期干湿交替,切忌脱水过早。
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该品种熟期较迟,产量较高,米质一般,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
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2007年农作物(水稻)新品种展示核心基地项目试验总结200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示范展示项目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共同主持,广西区种子总站和玉林市农业局承担,玉林市种子管理站和陆川县农业局具体实施。
现将试验总结如下:一、试验地点与规(一)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核心基地建立在陆川县温泉镇官田村。
基地面种150亩,设置展示区3个,试验区2个,参展企业28家,参试参展品种103个,其中超级稻品种展示20个,新品种展示27个,玉林市新选育(苗头)品种12个,新品种试验13个,引种试验31个。
参试参展品种:1、超级稻展示品种20个:准两优527、Y两优527、D优527、协优527、金优527、Q优6号、特优航1号、II优7954、II优航1号、两优倍九、一丰8号,培杂泰丰、新两优6号、中浙优1号、天(丰)优998、天(丰)优122、桂农占、II优7号、II优602。
2、新品种展示27个:天(丰)优122、新两优6号、D优202、桂农占、准两优1202、768A/36004、特优673、特优388、泸优578、两优638、特优5058、特优9846、粤优735、扬两优6号、特优679、特优837、宜香707、培杂软香、特优858、青优998、特优795、谷优527、谷优3119、裕香3530、宜香99E-4、天(丰)优998、特优986。
3、玉林市新育成(苗头)品种展示12个:特优541、特优590、特优588、容优588、特优199、特优362、特优玉1号、十优玉1号、特优986、优I 4635、天优96、里优6602。
4、新品种试验13个:桂两优2号、准两优油占、4378A/629、特优819、特优1259、特优3189、特优969、特优玉1号、特优1102、禾丰优3号、G优2A/R716、茂杂29、特优359,对照品种特优63。
5、引种试验31个,其中:初试品种22个,复试品种9个。
2007年早造高明区国家水稻新品种展示总结在省农业厅、省种子总站的支持、指导,我区农科中心的支持和密切配合下,我中心根据项目的要求,通过抓项目的规划,加强项目的管理,有质量落实好各项管理措施,使承担的国家水稻新品种展示项目顺利完成,项目中展示品种种性的表现,为我区及邻近市(区)新品种的引进,提供了依据,同时为今造召开全省水稻新品种现场鉴定会议,提供了观摩现场。
现将展示工作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1、展示品种、来源及展示地点参展品种共13个,其中常规稻品种8个,分别为竹稻966、广银占、齐丰占、黄丝占、粤香占、合美占、广华占和黄粳占;杂交稻品种4个,分别为培杂130、五优308、名杂8763和深两优58油占,以粤香占为对照品种(CK)。
参展品种中,合美占、黄粳占、广华占、广银占、五优308和黄丝占,由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提供;其它品种中,齐丰占由台山市农科所提供,名杂8763由广东华茂高科种业有限公司提供,竹稻966由梅州农业学校提供,培杂130由华农大植物航天育种中心提供,深两优58油占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提供。
展示片设在我区生态农业园区崇步中心区的农科中心试验示范基地。
2、展示方法及管理参展品种除了合美占因发牙率低只进行单株植,且插植面积只有0.5亩外,其余每品种种植1.5—2亩,连片种植25亩。
展示片由我中心根据每品种田间设定的调查点,不同时期调查所得数据(每品种设两个固定调查点),同时结合天气特点及生长规律,制订适时的生产措施,统一进行栽培管理;在收获期间用测规随机圈割测产、大田考种(有效穗、株高等)及随机抽样室内考种(穗粒数、结实率等农艺性状),然后进行汇总总结工作。
3、展示综合情况展示片田块耕作层浅,地力产量只有250—300公斤左右,因此整地时用拖拉机深耕,全层施下了每亩300—400公斤的鸡粪肥,和碳铵、磷肥各25公斤作为基肥;展示片集中在3月14-15日播种,秧质好,秧苗壮,在4月6—9日抛(插)(叶令3—3.5片),避过了3底4月初的寒潮,抛(插)后回青分蘖快,其中表现出分蘖力较强的品种有培杂130、名杂308、齐丰占、深两优58油占和黄粳占,其余品种分蘖力中等;在抛(插)后15天内分三次施下前期肥,采用薄露灌溉等合理用水技术,使展示品种虽在生长前期遇到连续较长时间的阴多阳少的天气影响,仍能在抛(插)后25-30天够苗,转上露晒田,由于排灌方便,大大提高了晒田质量,参展品种中有10个品种成穗率高于55%,只有2个品种培杂130和粤香占因追肥不均匀,造成苗峰达42万苗;抽穗扬花期间出现连续强降水,影响抽穗扬花及喷施破口药,造成纹枯病和卷叶虫为害严重;展示品种在前期遇到了连继较长时间的阳光不足天气,但因日均温仍较高,使展示品种营养生长期比正常年分缩减,禾苗徒长,禾架偏高,全生育期缩短,穗头不大;有利的是后期阳光充足,有利于灌浆充实,结实率有所提高,千粒重与正年分相当。
2007年超级稻品种展示试验摘要为充分发挥超级稻品种增产潜力,对几个优质、高产的超级稻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武粳15、南粳43综合性状好,增产潜力大,适合推广种植。
关键词超级稻;品种展示;2007年为充分发挥超级稻品种增产潜力,2007年在搞好示范方的同时,对几个优质、高产的超级稻品种在秣陵街道建东村进行展示,并通过观察、对比,筛选出适合本区种植的超级稻主体品种,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武粳15、南粳42、南粳43、南粳44、扬粳4038、武运粳七号(CK)。
1.2试验设计每个品种种植1个区,共6个区,不设重复,每个区800.4m2。
1.3实施情况播种期为5月15日,采用肥床旱育秧。
6月12日移栽,栽植25.05万穴/hm2,每穴3~5根苗,基本苗105万根/hm2左右。
肥料用量:总施肥量氮301.5kg/hm2,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各72kg/hm2,肥料运筹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5∶1∶4;磷肥全部基施;钾肥50%基施,50%在长粗期施用。
病虫草害防治按区植保站测报进行。
2结果与分析2.1生育期由于2007年在抽穗期遇到低温天气,以致灌浆结实较慢,生育期延长。
全生育期最长的是南粳43,为165d;其次是南粳44,为160d;第3是南粳42,与对照武运粳七号相同,为158d;第4是扬粳4038,为157d;全生育期最短的是武粳15,为156d(见表1)。
2.2田间长势长相株高:在参展品种中,扬粳4038株高最高,为107.1cm,其次为南粳44,为106.2cm,其他品种在100cm左右。
整齐度:除南粳42一般外,其他品种整齐度较好。
杂株率:武运粳七号杂株率最高,为0.23%,武粳15、扬粳4038杂株率在0.1%以下。
倒伏:尽管后期台风影响,参展品种都未出现倒伏。
熟相:武粳15、南粳43、武运粳七号熟相清秀,其他品种一般(见表2)。
2.3植株抗病性条纹叶枯病:南粳42、南粳44、扬粳4038抗性较好,仅零星发生,其他品种稍弱。
2007年农作物(水稻)新品种展示
核心基地项目试验总结
200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示范展示项目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共同主持,广西区种子总站和玉林市农业局承担,玉林市种子管理站和陆川县农业局具体实施。
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一、试验地点与规
(一)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核心基地建立在陆川县温泉镇官田村。
基地面种150亩,设置展示区3个,试验区2个,参展企业28家,参试参展品种103个,其中超级稻品种展示20个,新品种展示27个,玉林市新选育(苗头)品种12个,新品种试验13个,引种试验31个。
参试参展品种:
1、超级稻展示品种20个:准两优527、Y两优527、D优527、协优527、金优527、Q优6号、特优航1号、II优7954、II优航1号、两优倍九、一丰8号,培杂泰丰、新两优6号、中浙优1号、天(丰)优998、天(丰)优12
2、桂农占、II优7号、II优602。
2、新品种展示27个:天(丰)优122、新两优6号、D优202、桂农占、准两优1202、768A/36004、特优67
3、特优388、
泸优578、两优638、特优5058、特优9846、粤优735、扬两优6号、特优679、特优837、宜香707、培杂软香、特优858、青优998、特优795、谷优527、谷优3119、裕香3530、宜香99E-4、天(丰)优998、特优986。
3、玉林市新育成(苗头)品种展示12个:特优541、特优590、特优588、容优588、特优199、特优362、特优玉1号、十优玉1号、特优986、优I 4635、天优96、里优6602。
4、新品种试验13个:桂两优2号、准两优油占、4378A/629、特优819、特优1259、特优3189、特优969、特优玉1号、特优1102、禾丰优3号、G优2A/R716、茂杂29、特优359,对照品种特优63。
5、引种试验31个,其中:初试品种22个,复试品种9个。
初试品种有:两优03
6、宜香优305、金优18、两优航2号、宜优673、优杂航七、特优716、苯两优9号、特优898、皖两优16、中浙优2号、全优52
7、协青早优11、农华优80
8、特优158、中优177、红泰优996、深两优5814、沪优5648、C两优87、宜香优158、科优21;复试产品是:粤杂206、培杂62
9、皖稻153、华优广抗占、天丰优084、D优130、神农326、宜香10号、华两优1206。
引种试验全部以代号安排进行试验,初试为小区,代号1-22号,复试为大区,代号1-9号。
二、管理工作与栽培技术措施
(一)管理工作。
1、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织具体实施。
玉林市种子管理站和陆川县农业局联合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两单位的一把手任组长,各派一名副职任副组长,其他有关技术人员为成员。
共同负责组织具体实施,基地的各项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全部经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再组织实施。
2、派出驻基地工作小组专门负责,玉林市种子管理站派出一名领导,陆川县农业局派四名技术骨干驻基地工作,使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3、统一管理,确保技术措施落实到田。
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与驻基地工作小组统一思想认识,制定方案,灵活实施。
实施免耕抛秧、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鼠害综合防治技术,分厢开沟,小苗抛秧,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不同品种的耐肥情况进行施肥,同时装挂频振式杀虫灯。
设置灭鼠毒饵站,实行诱杀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采取统一浸种,集中秧田,分户播种育秧,分户抛秧。
统一施肥,统一施药的管理措施。
(连片示范片由各农户浸播种、育秧)
(二)主要栽培技术
1、播种育秧
(1)播种:将种子按不同展示区分别编号,统一浸种催芽,统一整理秧田,统一时间,由各农户按要求分品种在规划指定的秧畦播种,每亩大田使用561孔塑料秧苗盘50个。
超级稻亩用种量1公斤,其他品种亩用种量 1.25公斤,超级稻品种3
月4日播种,其他品种由于遇上4月3—10日低温阴雨则在3月12日播种。
(2)育秧:采用复合肥,壮秧剂作基肥。
以每亩大田用壮秧剂1公斤作育秧肥,其中一半撒在秧盘底的秧畦面,一半撒在秧盘内,铺上泥桨后播种。
2、备耕工作
(1)免耕田处理,在抛秧前10天排干田间积水,于晴天每亩用飞达红除草剂240克兑水50公斤,喷施田面,杀除杂草。
(2)稻田开沟,每个田块的四周开丰产沟,大、中田块依排水流向每隔4米开一条丰产沟,沟宽30cm。
深15cm,沟中泥土整碎铺平于田面。
(3)灌水浸田,抛秧前5天左右,灌水浸没稻田3—4天,待水层回落浅水层后施基肥,第二天抛秧。
3、抛栽秧苗
(1)适时抛秧。
3月28日—4月1日在秧苗3.5—4时进行无水层抛秧。
(2)抛栽密度,超级稻品种每亩抛栽1.6万蔸左右,其他品种抛种抛栽1.8万蔸左右。
(3)引种试验,按试验规程采用常规手插移栽。
4、科学施肥
(1)施肥原则: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结合超级稻和各新品种的特性和田间长势,灵活施肥,适当调整,施足基肥,
早施分蘖肥和装蘖肥,适施穗粒肥。
(2)基肥:抛秧前每亩大田施用碳铵25公斤,普钙25公斤,氯化钾10公斤。
(3)追肥:因倒春雨寒天气影响,第一次追肥4月12—13日进行,(超级稻抛秧栽后15—16天,其他品种抛栽后11—12天)亩施尿素7.5公斤,氯化钾7.5公斤左右,第二次追肥4月18日—19日亩施尿素7.0公斤,氯化钾10.0公斤,复合肥15.0公斤左右,第三次追肥4月30日亩施尿素2.5公斤左右,复合肥5.0公斤.第四次追肥于幼穗分化五期施用,亩施尿素2.5公斤左右.
5、合理用水
采用无水层(或薄水)抛栽,浅水分澡,露田够苗,晒田壮杆,每蔸9—10苗开始露晒田。
晒田程度至稻田中间开裂,叶色转淡为宜。
大胎至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
以后干湿交替至成熟。
6、防治病虫鼠害
采取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以防为主。
重点预防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纵卷虫,稻飞虱等两病两虫。
诱杀与化学防治相结合。
装挂频振式杀虫灯5盏,设置灭毒饵站15个,期间施药五次,有效地防治了稻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虫的为害。
三、试验结果
(一)水稻新品种展示核心基地
1、2007年广西第四届“看禾选种,助农增收”活动的现场会于2007年7月6日在该基地召开。
广西农业厅韦祖汉副厅主持会议,农业厅张明沛厅长、玉林市金湘军市长、农业厅粮油处、科技处、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植保总站、土肥总站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与各地市级农业局分管副局长、种子站长以及相关广西区内外种子企业、科研单位代表共600多人到会。
张明沛厅长和金湘军市长在现场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张厅长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水稻新品种展示核心基地现场的成果说:“广西第四届“看禾选种,助农增收”的现场基地是历届看禾选种现场基地中最好的,150亩面积,103个品种的展示基地,没有病害,没有虫害,青枝腊杆,每个品种的产量都达到了高产的层次,没有一套过硬的管理栽培技术是难以达到的”。
到会的各级领导专家,企业代表,技术人员,当地农民都高度评价说:看了很多高产的现场,种田几十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这样好禾。
栽培管理水平是相当高的。
现场取得完满成功。
2、在现场会召开前一天,即2007年7月5日下午4时20分左右,由于受14号台风的影响,该基地经受了暴雨大风(大风6级阵风八级)侵击。
广西区种子总站在基地现场作会议准备工作的谭仕彦、谢燕萍副站长亲临其境,目睹了大风暴雨。
但整个展示基地的水稻103个品种都没有倒伏(附近农户的水稻已大部分倒伏),这说明我们基地的技术管理水平是过硬的,
经得起考验的。
3、经玉林市科技局组织专家组进行了验收:
(1)超级稻20个品种平均亩产595.97公斤,其中亩产超
600公斤的品种:有II优602、Q优6号、II优航一号、II优
7号,桂农占、两优培九、中浙优一号、特优航一号、D优202、
一丰8号等10个品种占50%(详见附表一)。
(2)新品种27个,平均亩产568.10公斤,其中亩产超600
公斤的品种有:特优9846亩产631.2公斤、特优388 612.1
公斤,D优202 607.7公斤,谷优3119 617.5公斤、谷优
527 604.3公斤,特优837 630.4公斤等6个品种占22.2%。
(详见附表二)
(3)玉林市新育成(苗头)品种12个,平均亩产560.46 公斤。
其中亩产超过600公斤的品种是特优986亩产621.3公斤,(详见附表三)
玉林市种子管理站 2007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