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办案件工作流程及一般方法与谈话技巧(课件)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673.00 KB
- 文档页数:82
案件查办程序和方法案件的查办程序和方法是指在法律范围内,依照法律规定和司法程序,对涉及的案件进行调查、审理和判决的一系列程序和方法。
它是确保司法公正、维护法律权益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案件的立案、调查、审判和执行等方面,简要介绍案件查办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一、案件立案程序和方法案件的立案是指将犯罪案件纳入司法审判程序的过程。
一般而言,案件的立案程序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报案:当发生涉及刑事责任的案件时,被害人或其他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报案。
报案人应当提供案件基本信息(如案发地点、时间、犯罪嫌疑人等),并提交相关证据材料。
2.立案审查: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会对报案信息进行审查,判断是否应该立案,并决定是否开展进一步的调查工作。
如果认为无法立案或者不予受理,应向报案人出具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3.立案登记:经立案审查后,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会将案件登记并分配到具体的办案人员,确定案件的立案号码,生成案卷,并开始开展调查工作。
二、案件调查程序和方法案件调查是对案件相关事实进行查明和证据收集的过程。
它是案件查办的核心环节,可以分为初查、侦查和审查三个阶段:1.初查:在案件立案后,办案人员首先会对案件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查,包括案件背景、涉案人员、案件犯罪事实等的核实。
初查的目的是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侦查做好准备。
2.侦查:侦查阶段是对案件涉案人员的相关事实进行深入调查的过程。
在侦查过程中,办案人员要进行现场勘查、询问、搜查、抓捕等操作,同时还要进行证据的保全和鉴定工作。
侦查的目的是查明案件的真相,收集有关证据,以便向法院提起公诉或作出其他合适的处理决定。
3.审查:准备案件移送审判前的最后阶段。
审查阶段主要是综合搜集和审查案件涉及的证据材料,并评估案件的证据充分性和证据合法性,决定是否予以起诉。
三、案件审判程序和方法案件审判是在法庭上进行的诉讼活动,涉及法官、检察官、辩护人、原告、被告等参与者。
查办案件的谈话技巧(讲稿)(精)查办案件的谈话技巧与刑事侦查不同,纪检反贪谈话问话,即面对面的审查,充满对抗、对立,没有同一种不变的办法,也不能一种办法贯彻于一个人的始终。
[所思、所想、所感、所语:1、之前;2、开场;3、之中;4、之后]对讯问当中的理性的感悟,融会贯通,全身心投入。
纪检反贪与公安讯问之不同:1、主体不同、方式、手段;2、素质不同;3、以人找事或以事找人;4、侵害对象不同:不确定性,与侵害对象不直接挂钩;隐瞒、潜在性的,只是表象而不知情;不是“过街老鼠”。
5、证人体征心态不一样。
谈话讯问的准备:“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一般准备: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
发挥各自优势、互补。
①了解案情(个人资源、家庭背景、无形资产、个人发展的轨迹)②作出判断(已获证据达到什么样的程度)③到案情况(如何到案的)科学准备:“谋略”不等于“用计”。
分析犯罪轨迹,目的是抓住蛛丝马迹。
分析犯罪心理(分析犯罪心理:侥幸、无知、从众、盲从、失衡),目的抓住蛛丝马迹。
在充分肯定的同时,拨出其错误之处,易于接受,首次,掌握其应对心理(权衡利弊,衡量得失),怎样使之达成认罪状态?十种状态下犯罪嫌疑人可能会交代:言由心生,总要解决的问题。
1、判断有利:判断形势,认为认了罪好2、证据充分:抵赖取不到逃避作用时,初查充分,财产情况、个人犯罪轨迹交代清楚。
3、丢卒保车时:避重就轻。
4、讨好求宽5、知错求安:查觉——愧疚不安感6、精神求缓释时:心理压力大,为了求得心安理得。
7、争取从宽8、政策感召(宣讲案例——从宽过了的人群)9、为了亲情(朋友),一个“义”字。
10、身心疲惫、前景再观,对抗意识下降。
注意、研究和把握首次讯问的开场:不讲————紧张,脑子一片空白————有什么讲什么主题:获取真实供述如何快速切入主题呢?可以减少抗罪心理,运用已有证据,尽快触动其对犯罪行为回忆,言之有理、的、据、力、谋。
1、以“时间证题”切入(现在是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如:夜12点,发现——传唤,大家都不休息为什么?通过介绍你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你肯定是出事了?)2、因地制宜,营造氛围、环境、从地点切入。
纪检监察查办案件技巧谈话策略培训课件案件检查的技巧及谈话策略问题,关乎能否顺利而有成效地完成案件检查任务,特别是能否顺利而有效地完成案件调查任务的关键,它是实现案件检查任务与目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案件查办工作中的实践,向大家介绍下工作体会。
首先与大家探讨如何做好纪律审查工作。
一、把握好案件线索的选择途径与方法违纪违法案件调查的线索,是指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获得有关被调查对象涉嫌违纪违法行为的各种信息或事实的总称。
有的线索是知情人主动提供的;有的线索是调查人员在案件调查过程中直接寻找和发掘的;有的线索是有关机关提供;有的是匿名举报的;还有的线索是上级交办的等。
没有案件线索,纪律审查工作就无法展开。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纪检监察机关在办案实践中,总结和创造了纪律审查线索的途径与方法。
(一)、从执法监察、效能监察中发现案件线索开展执法监察是党内法规,《行政监察法》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通过开展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重大措施落实情况的效能监察,通过对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措施,以及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开展监督检查,发现违纪违法行为,发现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查处失职、渎职严重违反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利用职权谋取私利问题。
利用这种方式发现的线索有三个特点:X、主动性。
主动性是指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揭露和发现案件线索,而不是坐等举报“等米下锅”,它体现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纪案件的积极态度和决心。
X、针对性强。
一是检查一般都是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的重点问题,围绕党的方针、政策落实情况以及一些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公务员依法行政情况,直接贴近了经济,贴近了中心。
二是检查中发现的线索发生在什么单位、什么环节比较清楚,甚至有些后果也已清楚。
如失职渎职问题,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已呈现出来,调查起来少走弯路,针对性强。
X、成案率高。
通过执法监察发现的案件线索,有的比一般的初核程序查实的问题更加具体,重点更加准确,只要做些补充调查就可以直接立案。
•引言•查办案件工作流程与规范•谈话策略及实践目录•证据收集与固定方法论述•法律适用与量刑建议•总结与展望01目的背景目的和背景监督执纪调查取证审查起诉教育挽救纪检监察机关职责01维护党纪国法权威02保障人民群众利益03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查办案件工作重要性02线索来源线索评估线索管理线索收集与评估初核与立案初核内容立案条件初核方法调查取证调查措施证据种类取证要求对案件事实、证据、定性、处理等进行审核把关。
审理内容案件审理部门受理案件后,应当指定审理人员,组成审理组进行审理。
审理程序根据审理情况,经集体审议,作出党纪政务处分决定或者不予处分决定。
决定作出审理与决定03了解案情掌握谈话对象的性格、经历、家庭状况等情况。
分析对象制定方案调整心态01020403保持平和、客观的心态,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
熟悉案件背景、涉及人员、关键证据等信息。
根据案情和对象特点,制定谈话方案,明确谈话目的和策略。
谈话准备工作1建立信任掌握节奏抓住重点灵活运用语言谈话技巧与要点消除顾虑针对谈话对象的顾虑和担忧,进行解释和疏导,消除其心理障碍。
情感共鸣通过情感共鸣,拉近与谈话对象的距离,增强其信任感和认同感。
适当施压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适当运用心理压力,促使谈话对象作出真实陈述。
利用证据适时出示证据,揭示事实真相,打破谈话对象的心理防线。
突破心理防线方法论述保持冷静分析原因调整策略寻求支持应对不配合情况策略04对涉案物品进行查封、扣押,制作详细的物品清单和照片,确保物证完整、无损。
书证、物证收集与固定物证固定书证收集询问技巧证言核实证人寻找证人证言获取与核实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取证技巧视听资料收集电子数据取证0503纪检监察法规01刑法、刑诉法等基本法律02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相关法律法规解读犯罪性质、情节分析犯罪的性质、手段、后果等,评估社会危害程度。
犯罪主体情况考虑犯罪主体的年龄、职业、一贯表现等因素,评估其主观恶性和再犯可能性。
案件查办程序、方法和技巧目录第一讲案件调查的一般程序一、案件受理的范围二、初核和初核后的处理三、案件立案四、案件调查五、案件定性和处理建议六、移送审理或销案(装卷)七、对办案人员的要求八、办案人员的回避第二讲几种常见案件的调查方法和技巧一、贪污案、职务侵占案。
二、违反财经纪律的案件。
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失职渎职案件。
附:需要掌握的重要的法律、法规、条例1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3、《案件检查工作条例》4、《行政监察法》5、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条例。
第一讲案件调查的一般程序纪检监察机关办案有24 字方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这里面就提到“程序合法” 。
可以说,不论是公检法机关,还是纪检监察机关,严格按程序办案都十分重要,甚至能决定案件的成败。
纪检监察机关办案的一般程序:一、案件受理的范围(管辖)。
所谓“案件受理的范围”,说白了就是哪些案件纪检监察机关能查,哪些单位和人员纪检监察机关能查,也就是管辖权的问题。
这里面又有属地管辖、属人管辖和级别管辖的问题。
公检法机关也基本上是这样划分的。
具体来说,作为县级纪委、监察局,就是本县范围内的县直机关有关党组织、下级党委和党组织关系在地方的党员,以及县直行政机关、下级人民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单位违纪)和行政关系在地方的科(局)级以下(含科局级)公务员,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负责人、国有企业负责人等。
作为乡镇纪委和县直纪检监察组织,按照干部管辖权限,就是那个地方和部门的党员、干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就是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可以直接受理下级党委、政府和纪委管辖的案件。
比如,县纪委直接调查乡镇某个所长、站长,甚至个别村的书记等等。
中纪委、省纪委也有这种情况,我们国家的司法机关同样也是这样操作的。
二、初核及初核后的处理。
拿到经领导签批的举报信以后,如何进行初核(初查)?先讲什么叫初核?说白了,就是对信访举报的问题进行初步核实。
查办案件的谈话技巧(讲稿)第一篇:查办案件的谈话技巧(讲稿)查办案件的谈话技巧与刑事侦查不同,纪检反贪谈话问话,即面对面的审查,充满对抗、对立,没有同一种不变的办法,也不能一种办法贯彻于一个人的始终。
[所思、所想、所感、所语:1、之前;2、开场;3、之中;4、之后] 对讯问当中的理性的感悟,融会贯通,全身心投入。
纪检反贪与公安讯问之不同:1、主体不同、方式、手段;2、素质不同;3、以人找事或以事找人;4、侵害对象不同:不确定性,与侵害对象不直接挂钩;隐瞒、潜在性的,只是表象而不知情;不是“过街老鼠”。
5、证人体征心态不一样。
谈话讯问的准备:“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一般准备: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
发挥各自优势、互补。
①了解案情(个人资源、家庭背景、无形资产、个人发展的轨迹)②作出判断(已获证据达到什么样的程度)③到案情况(如何到案的)科学准备:“谋略”不等于“用计”。
分析犯罪轨迹,目的是抓住蛛丝马迹。
分析犯罪心理(分析犯罪心理:侥幸、无知、从众、盲从、失衡),目的抓住蛛丝马迹。
在充分肯定的同时,拨出其错误之处,易于接受,首次,掌握其应对心理(权衡利弊,衡量得失),怎样使之达成认罪状态?十种状态下犯罪嫌疑人可能会交代:言由心生,总要解决的问题。
1、判断有利:判断形势,认为认了罪好2、证据充分:抵赖取不到逃避作用时,初查充分,财产情况、个人犯罪轨迹交代清楚。
3、丢卒保车时:避重就轻。
4、讨好求宽5、知错求安:查觉——愧疚不安感6、精神求缓释时:心理压力大,为了求得心安理得。
7、争取从宽8、政策感召(宣讲案例——从宽过了的人群)9、为了亲情(朋友),一个“义”字。
10、身心疲惫、前景再观,对抗意识下降。
注意、研究和把握首次讯问的开场:不讲————紧张,脑子一片空白————有什么讲什么主题:获取真实供述如何快速切入主题呢?可以减少抗罪心理,运用已有证据,尽快触动其对犯罪行为回忆,言之有理、的、据、力、谋。
纪检监察查办案件技巧谈话策略培训课件案件检查的技巧及谈话策略问题,关乎能否顺利而有成效地完成案件检查任务,特别是能否顺利而有效地完成案件调查任务的关键,它是实现案件检查任务与目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案件查办工作中的实践,向大家介绍下工作体会。
首先与大家探讨如何做好纪律审查工作。
一、把握好案件线索的选择途径与方法违纪违法案件调查的线索,是指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获得有关被调查对象涉嫌违纪违法行为的各种信息或事实的总称。
有的线索是知情人主动提供的;有的线索是调查人员在案件调查过程中直接寻找和发掘的;有的线索是有关机关提供;有的是匿名举报的;还有的线索是上级交办的等。
没有案件线索,纪律审查工作就无法展开。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纪检监察机关在办案实践中,总结和创造了纪律审查线索的途径与方法。
(一)、从执法监察、效能监察中发现案件线索开展执法监察是党内法规,《行政监察法》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通过开展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重大措施落实情况的效能监察,通过对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措施,以及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开展监督检查,发现违纪违法行为,发现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查处失职、渎职严重违反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利用职权谋取私利问题。
利用这种方式发现的线索有三个特点:X、主动性。
主动性是指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揭露和发现案件线索,而不是坐等举报“等米下锅”,它体现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纪案件的积极态度和决心。
X、针对性强。
一是检查一般都是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的重点问题,围绕党的方针、政策落实情况以及一些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公务员依法行政情况,直接贴近了经济,贴近了中心。
二是检查中发现的线索发生在什么单位、什么环节比较清楚,甚至有些后果也已清楚。
如失职渎职问题,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已呈现出来,调查起来少走弯路,针对性强。
X、成案率高。
通过执法监察发现的案件线索,有的比一般的初核程序查实的问题更加具体,重点更加准确,只要做些补充调查就可以直接立案。
案件查办程序、方法和技巧目录第一讲案件调查的一般程序一、案件受理的围二、初核和初核后的处理三、案件立案四、案件调查五、案件定性和处理建议六、移送审理或销案(装卷)七、对办案人员的要求八、办案人员的回避第二讲几种常见案件的调查方法和技巧一、贪污案、职务侵占案。
二、违反财经纪律的案件。
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失职渎职案件。
附:需要掌握的重要的法律、法规、条例1、《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3、《案件检查工作条例》4、《行政监察法》5、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条例。
第一讲案件调查的一般程序纪检监察机关办案有24字方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这里面就提到“程序合法”。
可以说,不论是公检法机关,还是纪检监察机关,严格按程序办案都十分重要,甚至能决定案件的成败。
纪检监察机关办案的一般程序:一、案件受理的围(管辖)。
所谓“案件受理的围”,说白了就是哪些案件纪检监察机关能查,哪些单位和人员纪检监察机关能查,也就是管辖权的问题。
这里面又有属地管辖、属人管辖和级别管辖的问题。
公检法机关也基本上是这样划分的。
具体来说,作为县级纪委、监察局,就是本县围的县直机关有关党组织、下级党委和党组织关系在地方的党员,以及县直行政机关、下级人民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单位违纪)和行政关系在地方的科(局)级以下(含科局级)公务员,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负责人、国有企业负责人等。
作为乡镇纪委和县直纪检监察组织,按照干部管辖权限,就是那个地方和部门的党员、干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就是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可以直接受理下级党委、政府和纪委管辖的案件。
比如,县纪委直接调查乡镇某个所长、站长,甚至个别村的书记等等。
中纪委、省纪委也有这种情况,我们国家的司法机关同样也是这样操作的。
二、初核及初核后的处理。
拿到经领导签批的举报信以后,如何进行初核(初查)?先讲什么叫初核?说白了,就是对信访举报的问题进行初步核实。
案件调查工作中的谈话谋略和技巧案件调查工作中的谈话谋略和技巧一、谈话概念和谈话的原则,一,谈话的概念谈话是纪检监察机关为查明违纪涉案人员的违纪事实和其他有关问题,收集证据,而对被调查人进行面对面的调查取证的基本方法,是依照《案件检查条例》和《行政监察法》的规定进行的一种纪律检查活动。
谈话是调查人员与谈话对象面对面的直接‚交锋‛。
尤其是贿赂等案件而言,谈话更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因为,在‚以人查案‛调查模式中,谈话对象口供起着承上启下的用。
没有口供,所获的证据就无法验证,没有口供,调查工作就不能继续扩大战果。
而获取谈话对象口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就是通过对调查对象的谈话所取得。
以下和同志们探讨的谋略和技巧主要是对被调查人的谈话工作,对案件检查中所涉及的其他相关人员的谈话工作不在我们今天的探讨之列。
以下我们称调查人员为‚谈话人员‛,被调查人员称为‚谈话对象‛。
,二,谈话的原则1、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原则。
对一切案件的调查工作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
谈话工作为调查工作的基础之一,必须首先遵循这一原则。
因为,口1 供具有以下特点:如果谈话对象如实供述,可以全面、详细地反映出其作案的动机、目的、手段、过程,因而经查证属实可以作为定案的直接证据,如果谈话对象辩解,也可以提供证实其无问题或问题较轻的证据和证据线索。
二是口供虚假的可能性大。
三是口供容易反复,随时可能翻供,甚至时供时翻。
所以,谈话人员对口供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一要重视,二不能轻信。
2、权利告知原则。
为了保障谈话对象的合法权利,谈话人员询问谈话对象之前,应当告知其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
对调查人员有要求回避等权利。
同时,有如实回答提问的义务。
3、禁止非法谈话原则。
刑讯逼供是指从事调查工作的人员,对谈话对象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
刑讯逼供是制造冤假错案的祸根,它主要产生在人的谈话过程的调查阶段。
在谈话过程中应坚持禁止刑讯逼供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