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长期留置导尿管是指患者需要长时间使用导尿管,通常由于泌尿系统疾病或手术等原因,导致不能自行排泄尿液。
导尿管被插入尿道进入膀胱,用于排出尿液。
然而,导尿管的漏尿是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面临的常见问题之一。
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很重要的。
1. 导尿管不当插入:导尿管插入不当是导致漏尿的一个常见原因。
如果导尿管在插入过程中损伤了尿道壁或未完全进入膀胱,漏尿就会发生。
2. 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由于某些疾病或手术等原因,尿道括约肌可能会失去收缩力或放松力,从而导致尿液从尿道漏出。
3. 感染或结石: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面临着感染或结石的风险。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尿道或膀胱的炎症或刺激,产生痛苦和尿液漏出。
4. 排出管堵塞:排出管堵塞可能会导致尿液从排出口处漏出。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污物积聚、导尿管拐角处扭曲、结石等原因引起的。
1. 导尿管插入操作要正确。
医护人员在插入导尿管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尽量减少对尿道的损伤。
2. 定期更换导尿管。
一般建议,如无特殊情况,导尿管不宜停留时间超过4周,必要时更换导尿管以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3. 经常检查导尿管是否正常通畅。
导尿管正常通畅可以保证患者尿液排出的经济、安全,避免导尿管造成压迫、勾曲或过度伸展损伤。
4. 保护尿道健康。
患者应该避免过度用力,定期洗涮导尿口和外阴部分,以避免导致感染和结石等问题。
5. 相应饮食和药物治疗。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饮足够的水,利于尿液排出。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感染等并发症。
总之,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是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面临的常见问题。
分析导致漏尿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理,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
分析留置尿管操作过程中导致漏尿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留置导尿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无菌导尿管插入膀胱引流出尿液的方法。
那么在留置尿管操作过程中导致漏尿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有哪些呢?一、漏尿原因(1)选择尿管型号不合适,尿管型号选择过小,使尿道括约肌和尿管之间不能紧密闭合,导致出现漏尿的现象;(2)气囊漏气,易造成漏尿及尿管脱落现象;(3)尿管插入过深度过会刺激膀胱不稳定收缩,致使尿液外溢;(4)气囊的水量不合适,水量过多,气囊体积较大,会刺激膀胱颈部,引发膀胱痉挛,导致尿液外溢(5)气囊注入空气重量轻,气囊漂移。
二、相应的处理措施(1)选择正确的尿管型号一般正常成年人选择导尿管型号多为F14~22;如果尿道存在梗阻(膀胱颈挛缩、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等,导尿管型号相对较小,一般为F10~16;由于老年妇女或有过多次生产的妇女,盆底肌肉松弛或者尿道括约肌肌力减退甚至消失的原因,一般会选择较大型号的导尿管,多为F20~24;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不同的尿管型号,使尿道和尿管之间紧密,避免出现漏尿的现象。
(2)检查气囊是否漏气注意在使用气囊导尿管过程中仔细检查气囊是否漏气,气囊状况良好,使用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嵌顿在膀胱颈,减少漏尿的机会。
检查气囊,可以通过在气囊内注射15~2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看气囊是否均匀张开,尿管是否处于气囊中间。
(3)谨慎尿管的插入深度在留置尿管的操作过程中,需谨慎尿管的插入深度,不同患者尿管插入深度不一样,女性患者尿管插入深度为4~6cm,男性患者尿管插入深度为20~22cm,插入时,在有尿液溢出时,尿管需继续插入4~6cm,然后注射气囊,在气囊里的液体达到标准时,将气囊轻轻往外拉,受到阻力时停止,使气囊嵌顿在尿道口。
(4)注意适量向气囊里面注入液体是为了方便气囊嵌顿在尿道口,防止尿管脱落,因此,在注液时需要注意适量,一般在10~20ml0.9%氯化钠可以有效的减少漏尿的发生。
老年患者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患者在医疗体系中的比例逐渐增加。
在老年患者的日常护理中,气囊导尿管的使用变得尤为常见。
然而,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可能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浮现,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漏尿。
老年患者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的难度,甚至可能导致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深入分析老年患者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对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老年患者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相关原因,结合临床实践,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老年患者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分析老年患者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问题,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患者自身身体条件的影响,也有护理操作和医疗器材选择的因素。
从患者身体条件来看,老年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衰退,逼尿肌收缩力减弱,这使得他们在尿液排出时无法形成足够的压力,从而导致漏尿现象。
老年患者往往伴随有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到患者的神经和血管功能,进一步加剧膀胱功能的衰退。
护理操作也是导致老年患者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重要原因。
在导尿管的插入、固定和更换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导尿管的位置移动,使其无法紧密贴合膀胱颈口,从而导致漏尿。
护理人员在执行导尿管护理时,如果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未及时更换导尿管、未定期清洁尿道口等,也可能导致漏尿现象的发生。
医疗器材的选择也是影响老年患者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重要因素。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导尿管,其材质、尺寸和形状都有所不同,如果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导尿管与膀胱颈口的贴合度不足,从而引起漏尿。
例如,如果选择的导尿管尺寸过大,可能会刺激膀胱颈口,导致患者产生不适感,从而影响尿液的排出;如果选择的导尿管材质过硬,可能会压迫膀胱颈口,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是指导尿管持续留置在膀胱内,导致尿液无法完全排出并漏出的情况。
这种情况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感染、皮肤损伤等问题,因此需要针对其原因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策。
1. 导尿管腔道阻塞:尿液在导尿管腔道阻塞的情况下无法顺利排出,从而导致尿液漏出。
对策:定时冲洗导尿管:每隔4-6小时就应进行一次导尿管冲洗,以保持导尿管通畅。
2. 导尿管固定不当:如果导尿管的固定不紧,尿液会从导尿管与尿道连接的地方渗漏出来。
对策:正确固定导尿管:使用适当的固定方法固定导尿管,例如使用导尿带固定导尿管,确保导尿管在正确的位置。
3. 肌肉松弛:尿液会从尿道漏出,而不通过导尿管排出。
对策:进行肌肉锻炼:对与漏尿相关的肌肉进行锻炼,通过提高肌肉张力来减小漏尿的可能性。
4. 导尿管被移位:导尿管在膀胱内位置不稳定,可能会导致尿液漏出。
对策:检查导尿管位置:定期检查导尿管在膀胱内的位置,确保导尿管没有被不正常地移位。
5. 尿道口损伤:因为导尿管刺激尿道口,导致尿道口损伤,从而导致尿液漏出。
对策:改变导尿管位置:尝试改变导尿管位置,减少对尿道口的刺激。
除了针对原因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策之外,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来进行综合护理:1. 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清洗、清洁尿液漏出部位的皮肤,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避免发生皮肤感染和损伤。
2. 密切观察导尿管状态:定期观察导尿管的状态,包括尿液色泽、异味以及导尿管有无固定疏松等情况。
如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3. 治疗基础疾病:如果导尿管漏尿是由基础疾病引起的,如前列腺增生、神经损伤等,应积极治疗以减少导尿管漏尿的发生。
4. 提供相关护理指导:向患者或其家属提供相关护理知识和操作指导,让其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导尿管、如何固定导尿管等措施,以减少导尿管漏尿的可能性。
针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策,包括冲洗导尿管、正确固定导尿管、肌肉锻炼等,同时综合进行皮肤护理、导尿管状态观察和治疗基础疾病等,可以有效减少导尿管漏尿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是指尿液从导尿管外部渗漏出来的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
量和心理健康。
下面将探讨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原因:
1. 导尿管留置不当:导尿管腹腔不完全充盈、不稳定或过长等都可能导致尿液渗
漏。
2. 导尿管堵塞:导尿管内腔堵塞或囊尿管内压过高,尿液不易排出。
3. 患者运动或位姿不当:患者过度运动、位姿不正确,如坐立过久或走动过多,会
导致导尿管被挤压,致使尿液渗漏。
4. 尿液潴留:尿液潴留在导尿管和膀胱之间,压力过高导致尿液溢出。
5. 导尿管周围皮肤损伤:皮肤损伤导致导尿管无法紧密贴合导致渗漏。
护理对策:
1. 定期检查导尿管:定期检查导尿管的位置和固定情况,确保导尿管腹腔充盈,可
以通过正压灌注法排除管腔内的气泡。
2. 导尿管通畅:每次排尿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导尿管,以保持导尿管的通畅,并避免
囊尿管内压力过高。
3. 鼓励正确的位姿和运动:鼓励患者采取正确的位姿,并减少剧烈运动,以减少导
尿管被挤压的可能性。
4. 定时排尿:对有尿液潴留倾向的患者,每4-6小时定时排尿,避免尿液溢出。
5. 导尿管周围皮肤护理:保持导尿管周围皮肤的干燥和清洁,及时更换尿布或尿袋,预防皮肤损伤。
对于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问题,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导尿管的情况,及时采取措
施解决导尿管留置不当的问题,保持导尿管的通畅,鼓励患者采取正确的位姿和运动,定
时排尿以及加强导尿管周围皮肤的护理,以减少尿液渗漏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
活质量。
留置气囊导尿管后尿液渗尿原因分析及对策【关键词】气囊导尿管渗尿导管留置气囊导尿管以其操作简便,固定稳妥的优越性在临床广泛应用。
但在使用过程中会有尿液从尿道口溢出,出现渗尿情况,其渗尿的原因一直困扰着医务人员。
为此,我们对210例留置气囊尿管病人出现尿道口渗尿的39例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应对措施,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为2007年2月~2009年1月我科收治的无泌尿系统疾病及损伤的清醒患者210例,男性90例,女性120例,年龄18~88岁,平均45.57岁,共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250例次(中途更换或脱出后再次留置次数均计入本组例次中,人均留置次数为1~3次),置管型号12~18F尿管,球囊注生理盐水量15~20 ml,均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硅胶气囊导尿管。
病人均在术前或入院后1~3小时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
尿管留置时间3~180天,渗尿发生时间在置管后1~60天。
2.渗尿判断方法判断患者留置尿管后尿道口是否有渗尿的标准为安静状态下,膀胱充盈情况下未夹尿管或夹住尿管后,尿液自然沿尿道口渗出,出现了“尿裤”或“尿床”现象。
3.渗尿原因本组共观察到39例患者出现渗尿,其中男21例,女18例。
渗尿原因包括导尿管选择不当10例(男6例,女4例),球囊注水量不当6例(男女各3例),多次导尿7例(男3例,女4例),生理因素5例(男2例,女3例),导尿管刺激4例(男3例,女1例),夹闭及留管时间过长4例(男女各2例),气囊质量差3例(男2例,女1例)。
讨论1.导尿管的选择本组中因导尿管选择不合理导致渗尿的达10例,其中因性别与尿管选择不合适导致渗尿5例(男3例,女2例)。
渗尿的原因为导尿管过细与尿道不能完全吻合,留有空腔,导致尿液外渗。
临床中发现,对初次留置尿管者,不宜选择过粗或过细的尿管,老年人选择气囊导尿管以16~18F为宜。
本组中有6例使用14号尿管出现尿液外渗,换16或18F后渗尿减少2例,尿液无外渗4例。
神经外科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1临床资料我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住院患者共使用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329例,发生漏尿73例,其中男57例,女16例,年龄16-85岁,平均56.8岁。
2漏尿原因及护理措施2.1尿管型号不对尿管过细,导尿管与尿道内口不能严密贴合,造成尿管周围漏尿。
护理措施对此类患者应及时更换较粗的导尿管,控制漏尿。
2.2腹压过大尿管插入过浅,使气囊在尿道内,患者胀痛,增加腹压,出现漏尿。
或有些患者不适应已置入的尿管,总感觉有尿意,不时用力排尿,致使球囊处封闭不严,尿液自尿管旁流出。
护理措施严格无菌操作方法留置导尿,气囊导尿管的头部到气囊的距离为2~3cm,要将气囊完全送入膀胱,见尿后再插入3cm左右,向气囊注入20 mL灭菌注射用水,然后慢慢往回拉。
对不适应尿管的患者,向其解释导尿目的,减轻其心理压力,告知患者留置尿管后不可用力排尿。
教会患者自行夹管及开放尿管的方法。
2.3导尿管引流不通畅:尿管扭曲或受压;出血,血凝块堵塞;尿液浑浊,尿沉淀产生引起堵塞;长期留置尿管未定期更换,冲洗引起钙盐沉积而导致堵塞。
当膀胱容量达到一定量时则出现漏尿并伴有尿潴留。
护理措施保持引流通畅,翻身时避免导尿管受压或扭曲;指导患者多饮水,使尿量维持在2000mL以上,产生自然冲洗尿路的作用,预防尿管表面结晶的形成;并定期更换导尿管。
长期留置导尿的患者,应每天给予膀胱冲洗。
我科膀胱冲洗多用0.9%生理盐水,并根据患者情况加入药物。
2.4尿道松弛: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尿道括约肌松弛及盆底肌肉松弛,使导尿管与尿道内口不能紧贴而出现漏尿。
护理措施这种现象老年患者较常见,一般选用较粗的导尿管并给予轻度牵拉尿管。
在临床上男患者可用纱布牵拉法,导尿成功后,轻拉尿管使气囊与尿道内口紧贴,然后用无菌纱布条沿尿道口在尿管上扣一死结。
女患者可用空瓶悬挂法J,取250mL空盐水瓶一只,长约2111的包装绳一根,将绳子一头紧系在空盐水瓶的颈口上备用,另一头系在导尿管末端较硬处,借重力垂直向下形成9O。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导尿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用于排尿功能受损或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
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导尿管漏尿的情况,给患者和护理人员带来很大的困扰。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导尿管位置不当、导尿管梗阻、尿液产生过多等,因此需要进行系统的护理和对策。
长期留置导尿管导致漏尿的原因主要如下:1. 导尿管位置不当:当导尿管位置不正确时,容易导致尿液外流。
导尿管的位置应该在膀胱内正确放置,并且应该经常进行检查和调整,以确保导尿管的位置正确。
2. 导尿管梗阻:导尿管梗阻是尿液无法排出的主要原因之一。
梗阻可以是由于结石、血块、尿道狭窄等原因造成的,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导致尿液外流。
3. 尿液产生过多:有些患者在留置导尿管后,尿液产生过多,导致导尿管无法及时排尽尿液,从而引起漏尿。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护理对策,以减少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发生:2. 定期清理导尿管:定期对导尿管进行清理以保持通畅,防止梗阻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该每日清洁导尿管口,并定期进行冲洗,避免结石、血块等物质堵塞导致尿液外流。
3. 控制尿液产生:对于尿液产生过多的患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控制尿液的产生,如适量限制饮水、控制尿液刺激因素等,以减少尿液漏出的发生。
4. 导尿袋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导尿袋也是减少导尿管漏尿的重要因素。
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导尿袋,以保持尿液的正常排出和收集。
5. 加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对于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可以通过教育、指导等方式,加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帮助患者学会正确的清洁导尿管口、定期更换导尿袋、及时观察导尿管的情况等,以减少导尿管漏尿的发生。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我们综合进行护理和对策。
通过加强对导尿管位置、清理、尿液产生控制、导尿袋选择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护理和指导,可以有效地减少导尿管漏尿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导尿管是一种用于排尿的医疗器械,一般适用于患有尿潴留、泌尿系统疾病或因手术需要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
长期留置导尿管可能会出现漏尿的情况,这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便,还可能导致感染等并发症。
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了解,对护理工作者及患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1. 尿道口位置问题尿道口位置问题是导致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常见原因之一。
如果导尿管没有正确插入到尿道内,或者导尿管在插入的过程中刺激到尿道口,都有可能导致尿液从导尿管周围漏出。
2. 导尿管阻塞导尿管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被尿垢、结石或血块等物质堵塞,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体外,从而导致漏尿情况发生。
3. 导尿管位置不当导尿管如果被压迫或者被拉扯,都有可能导致导尿管位置不当,从而引起漏尿情况。
4. 尿道括约肌失去调节功能长期留置导尿管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尿道括约肌失去对尿液的正常调节功能,从而导致尿液的不断漏出。
1. 导尿管插入技术在插入导尿管时,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导尿管正确插入到尿道内,避免对尿道口造成刺激,从而减少导致漏尿的可能性。
对于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导尿管进行清洗、冲洗,确保导尿管的通畅,减少导尿管被堵塞的风险。
在使用导尿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固定导尿管的位置,避免导尿管被压迫或拉扯,造成导尿管位置不当,从而避免漏尿的发生。
4. 加强括约肌锻炼5. 定期更换导尿管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需要定期更换导尿管,避免导尿管长时间留置导致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护理工作者和患者都需要重视。
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导尿管的插入和护理,避免导致漏尿的原因发生。
患者在长期留置导尿管的过程中,也需要密切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加强自我护理意识,减少漏尿的发生。
希望通过全社会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的重视和关注,能够减少这一情况的发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留置导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是较为基础性的操作,常用于一些排尿困难、尿潴留、大手术中的尿液引流及昏迷、尿失禁或会阴部有损伤者中。
目前,近年来气囊尿管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具有柔软的管壁,对尿道有较小的刺激,在固定时无需使用胶布,能够有效地保持会阴部的干净整洁,在护理起来也较方便。
但由于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多种的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脱管的现象,这其中包括尿管本身的质量问题、患者自身的体质因素、以及护理人员的操作问题。
气囊尿管脱出的原因1护理人员原因在操作流程上不熟练,且在操作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进行。
在对气囊导管操作前护理人员应先对气囊的性能进行详细的检查,检查的方法包括注水检验法和注气检验法,检查性能良好后才能使用。
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并没有严格掌握操作流程,在对气囊检查上也未能按要求执行。
有的护士将气囊尿管插管后向气囊内注水或是注气,这样容易出现漏水或漏气的现象,从而造成导管脱出。
同时,在操作前的告知工作做得不到位。
有些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强,在操作前未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告知方式及内容上并不全面,使得患者及家属对于导管留置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没有有效的掌握,出现自行拔管的可能。
2气囊内注入气体囊内主张注水,不主张注气,由于空气中的分子之间有较大的距离存在,并不能形成较大的吸引力,很容易引发空气外漏外泄,导致气囊出现问题而不能有效固定,尿管自行脱出。
3气囊注水不足按气囊尿管的使用说明囊内应注水10-20ml,而在具体的操作中护士往往注入水量不足,一般都在10ml以下。
导致出现注水不足的情况是由于导尿管的插入中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患者会恐惧插管操作,导致插管过程中遇到问题,作为护士则担心患者的不适,一旦患者表示有疼痛感则立即停止操作,使得注入的水量不足。
同时,在注水操作中也会出现注射器与气囊没有严密接触,推注中导致液体流失,也会导致囊内的水量不够。
液体不足则导致膀胱颈处不能被气囊均匀覆盖,不能与尿道内口进行很好的嵌合,尿管空气偏离球囊中心,导致球囊收力不均匀,一旦有外力的刺激将会对球囊造成影响,使其发生变行而滑出,引发尿管脱落。
老年患者留置尿管漏尿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留置导尿在临床上有着广泛应用,临床导尿管留置期间,发生漏尿对患者身体、皮肤状态均造成严重影响,增加感染发生率。
临床常用导尿管为双腔气囊导尿管,操作简单、稳定性高,且刺激较小,但据临床具体情况显示,该方法具有极高漏尿率。
老年人群身体机能衰退,出现导尿漏尿的可能性较大,会导致患者身心出现不适,不仅污染床单位,增加压疮发生风险,还影响尿量的准确统计,延误治疗甚至导致尿路感染,增加了对患者的护理难度。
(1)导尿管原因:老年患者尿道括约肌松弛,因此,若所选择的导尿管型号不适宜,容易出现漏尿现象;导尿管内气囊存在漏气现象,造成部分尿管出现脱落现象且患者感觉不明显,从而导致漏尿;(2)患者自身原因:老年患者漏尿主要原因为生理退行性变化,如前列腺增生、膀胱容量改变、尿道括约肌松弛等。
受肿瘤、结石、膀胱炎性反应等因素的刺激造成漏尿。
机体受到细菌性感染、尿液混浊、尿液沉淀等现象,或出血、导尿管留置时间较长出现钙盐沉积现象,出现尿管阻塞,引起漏尿;患者因自身退行性变化尿道出现松弛现象,出现导尿管和尿道内口无法紧贴,出现漏尿情况。
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导尿管未得到妥善固定,由于患者体位或引流袋放置不当,导致尿管扭曲、反折、受压;尿液浑浊,尿液中絮状物及血凝块堵塞尿管,使得尿液无法顺利排出。
患者精神紧张容易引发膀胱逼尿肌痉挛并加大漏尿风险。
便秘患者排便时用力过大导致腹内压以及膀胱内压升高并使得尿液自尿管流出;(3)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插导尿管前润滑不充分,插管时容易引发尿道及膀胱痉挛现象并造成漏尿。
导尿管气囊注水量较少并引发漏尿反应。
导尿管插入深度过大,充水气囊悬浮于尿道口上且未经尿管流出。
一次性冲入液体量过大、膀胱冲洗不当均会导致漏尿。
插管前护理人员未对患者进行宣教以及心理疏导,导致患者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粗暴插管会造成腹压明显升高并造成漏尿。
(4)非计划性拔管:患者非计划性拔除尿管,增加了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从而导致患者再次行导尿术后发生漏尿的机会增加。
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关键词】留置导尿漏尿分析护理对策
气囊导尿管的发明是导尿术的一次革命。
因气囊导尿管为双腔导尿管中的一个腔直接联系气囊,用气或水充满后大于尿道口,可固定于膀胱内不易滑脱,省去了固定尿管的麻烦。
气囊导尿管由于其操作方便,固定稳妥美观,引流通畅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留置导尿是临床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不仅减轻了长期卧床带来的排尿困难,还控制了尿失禁引起的皮肤刺激与感染。
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患者留置导尿管后可自由行动,因此被临床广泛应用。
但在近几年的使用中,我们常会遇到部分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导尿过程中经常发生漏尿现象,不仅给治疗和护理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增加了患
者痛苦,现将其原因分析与处置措施阐述如下。
1一般资料:
2010年8月—2011年12月,我院留置导尿患者发生漏尿者16例,其中尿管堵塞漏尿者6例,尿道松弛漏尿者5例,因尿管选择不合理造成漏尿者3例,因尿管插入深度不合适造成漏尿者2例。
2原因分析
2、1病人神志不清,留置尿管引起膀胱尿道不适,患者在烦躁时自行拔尿管,造成尿道损伤出血堵塞尿管,引起漏尿。
2、2尿管堵塞,引流袋放置不当或患者体位不当均可造成尿管受压、反折或扭曲或者因为体位导致尿管引流口贴在膀胱黏膜上,尿液引流不畅,致尿液顺尿管流下。
2、3尿管关闭时间过长,未及时开放尿管,造成尿液渗漏。
2、4尿管过浅,深度不够,导管开口在膀胱内而气囊部分在尿道内,注水后患者感腹部胀痛,不能很好的引流使尿液外漏。
2、5尿管过细或气囊内液体过少所致漏尿气囊的大小与尿管的粗细成正比,若尿管较粗而气囊内液体过少,使膀胱颈处于一个开放状态,当膀胱内压力大于尿道夹闭能力时即出现漏尿
2、6尿道括约肌松弛:老年患者特别是长期卧床者和昏迷的患者,会阴部肌肉弹性差,尿道松弛,伴前列腺肥大或部分女性患者因生产原因致尿道口狭小,只能选择型号较小的导尿管,此时发生尿液外溢不可避免。
2、7尿路感染是引起尿道口溢尿的常见原因之一,也是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3护理对策
3、1加强看护,防止病人自行拔尿管。
3、2保持引流通畅,经常巡视,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堵塞,引流管及集尿袋勿高于膀胱水平,以防尿液反流,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如发现患者尿液混浊,有絮状物等异常现象,应及时更换集尿袋保证引流通畅,并取尿标本做细菌培养。
3、3根据入液量及时开放尿管。
3、4正确掌握留置导尿的插管深度。
男性患者插管深度掌握在20~22cm,见尿后再进2cm。
女性患者插管深度掌握在4~6cm,插管见尿后再进1cm。
3、5尿管过细或气囊内液体过少所致漏尿,戴无菌手套,重新消毒尿管外端及会阴部后将气囊尿管向内再插入2~3cm,在避免球囊破裂的前提下再向气囊内注入液体5~10ml,避免球囊破裂,然后再把尿管拽回原处,观察漏尿情况,若无法解决,则更换较粗的气囊导尿管.
3、6尿道括约肌松弛长期卧床患者,会阴部肌肉弹性差,尿道括约肌松弛,伴前列腺肥大只能选择型号较小的导尿管,易致尿液外漏。
尿道括约肌松弛者可选择型号大、管腔较粗的导尿管,可防止尿液外漏。
部分只能选择较小型号导尿管者可垫尿垫或保鲜袋接尿,以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褥疮、皮疹等并发症发生。
3、7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及会阴部清洁: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进行导尿。
留置导尿后,每日用消毒液消毒尿道口及导尿管近端
10cm,清洗会阴部清洗会阴部每日2次,每周更换抗反流引流袋。
大便污染及尿液漏出时,及时清洗、消毒。
神志清醒的患者鼓励其多饮水,昏迷的患者给其多喂水(24h大于2000ml)增加尿量以达到生理性冲洗膀胱的目的,减少细菌进入尿道的机会。
留置尿管的尿液外漏一直困扰着广大患者
4、结论:以上改进方法,需灵活掌握,对出现不同情况的患者选择不同的防治对策。
我认为漏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因素。
因此,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因认真分析漏尿的原因,有的放矢、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一定能减少漏尿现象的发生,减少病人的痛苦,
促进病人的舒适感,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叶静。
使用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过程中漏尿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进修杂志,2006,21(2):164-165
[2]杨红娟。
气囊导尿管应用中漏尿的原因分析及处置[j]中国实用医药,2008,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