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城市介绍

上海城市介绍

上海市(英语:Municipality of Shanghai 汉语拼音:Shànghǎi Shì)。简称“沪”,别称“申”。上海市经纬度:市中心位于北纬31度13分49.5秒,东经121度28分13.21秒。上海市方言:上海话(Shanghainese)上海市海拔:全市平均海拔4米。上海市邮政编码:200000-202183 上海市人口:全市人口1,858.08万(2007年末)上海市电话区号:021(+86)

上海市面积:全市面积7,037.50平方公里(2007年末)上海市汽车牌照:沪A、B、C(郊区牌照)、D、E、F、G、H

上海市政府位于:黄浦区。上海市市花:白玉兰上海市市标:由市花白玉兰、沙船和螺旋桨三者组成的三角形图案。上海(Shànghǎi)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世界第八大城市,中国中央四个直辖市之一。有超过2000万人口居住和生活在上海及其附近地区。上海位于中国的华东地区,地处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

昔日的上海,只是一个以渔业和棉纺织手工业为营的小镇。19世纪,由于上海良好的港口位置使其开始展露锋芒。1842年《南京条约》签定后,上海成为中国开放对外通商的口岸之一,并很快因成为东西方贸易交流的中心而迅速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成为跨国公司开展贸易和商务的枢纽,是亚太地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被誉为“东方巴黎”。但在1949年建国之后,外国人几乎全部离开了上海,上海随即没落。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上海又开始重现往日的繁华,成为了今日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贸易港口。

上海目前也是一座新兴的旅游目的地,由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如上海的地标——浦西的外滩和新天地。但在一江之隔的浦东,却呈现出另一番繁华景象:东方明珠电视塔与金贸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建筑共同组成了全球第五大天际线——上海天际线。而在建的全国最高建筑——上海塔则会使上海陆家嘴金融区的建筑呈现“品”字形的三足鼎立之势。

今日的上海,不光是中国重要的科技、贸易、金融和信息中心,更是一个国际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地方。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全球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中心。一些提案也提出上海会

成为未来的全球城市。国际主流媒体更将上海形容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典范”。

一、上海历史沿革

1928年的上海外滩上海地区,吴淞江以南于公元751年(唐天宝十载)析嘉兴东境、海盐北境、昆山南境之地置华亭县。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第二年改为松江府。至清代松江府辖有华亭、娄、上海、青浦、金山、奉贤、南汇7县和川沙抚民厅。吴淞江以北于1218年1月7日(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设嘉定县,后又析出宝山县。长江口的沙洲于907年左右(五代初)置崇明镇,1277年升为崇明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为崇明县。上海市区原是吴淞江下游的一个渔村,至唐宋逐渐成为繁荣的港口。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建上海镇,镇因黄浦江西的上海浦得名。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经元朝廷批准,1292年正式分设上海县,辖华亭县东北、黄浦江东西两岸的高昌、长人、北亭、海隅、新江等5乡,为松江府属县。新近发掘的松江广富林将上海历史极大推前。

1927年设立上海特别市,1930年5月改称上海市。

“申”、“沪”由来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称上海为“沪”,又称申城。

建城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现今的松江区),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下沙。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

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滩以东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中)上,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上海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近代

16世纪(明代中叶),上海已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海关。19世纪中叶,上海已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港口。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殖民主义者辟为“通商”口岸。1949年5月27日,上海获得解放,开始新生。

二、上海地理环境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51′-122°12′,北纬30°40′-31°53′,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趋势是由东向西低微倾斜。以西部淀山湖一带的淀泖洼地为最低,海拔仅2米~3米;在泗泾、亭林、金卫一线以东的黄浦江两岸地区,为碟缘高地,海拔4米左右;浦东钦公塘以东地区为滨海平原,海拔4米~5米。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天马山为上海陆上最高点,海拔高度98.2米。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乌龟山)、佘山等岩岛。大金山海拔高度103.4米,为上海境内最高点。全市总面积6340.5平方公里,东西最大距离约10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约120公里。陆海岸线长约172公里。在上海北面的长江入海处,有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3个岛屿。崇明岛为中国第三大岛,由长江挟带下来的泥沙冲积而成,面积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长兴岛面积88.54平方公里,横沙岛面积55.74平方公里。

气候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

冬夏较长。2006年平均气温18.4℃,日照1638.2小时,降水量1042.6毫米。全年7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

面积

1949年,上海的土地面积仅为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苏省的嘉定、宝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崇明10个县划归上海,使上海市的辖区范围扩大到5910平方公里,几乎是1949年的10倍。2006年末,上海全市土地面积634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3个岛屿,其中崇明岛面积1041.21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三大岛。

水文

上海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境内水域面积697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市总面积的11%。上海河网大多属黄浦江水系,主要有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川扬河、淀浦河等。黄浦江源自太湖,全长113公里,流经市区,江道宽度300-770米,平均360米,终年不冻,是上海的水上交通要道。苏州河上海境内段长54公里,河道平均宽度45米。上海的最大湖泊为淀山湖,面积为62平方公里。

地势

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大金山为上海境内最高点,海拔高度103.4米。

三、上海行政区划

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外国的船只从外洋直溯而上,1845年英国殖民者首先在上海县境域划定英租界;1849年,法国殖民者也要求划定法租界;1863年,美租界与英租界合并成立公共租界。至此,上海市区划分为不同的管辖区,租界以南的华界被称为南市,同时,苏州河以北老闸(宋代建)

和新闸(清代建)一带因大量贫苦农民的流入,逐渐兴起,形成北市。1910年清政府颁发《城乡自治章程》,上海县合城南境、老闸、新闸、江境庙区域为上海城;另设蒲松镇、东泾镇及12乡。1914年,上海改城为市,蒲松镇也改为蒲松市,另设闸北市、洋泾市,合称19市乡。1926年孙传芳督江苏省,成立淞沪商埠,分全境为上海、闸北、浦东、沪西、吴淞5区。

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的大上海计划,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上海特别市,扩大市区范围包括上海、宝山县的一部分,设立17个区,而上海地区各县则仍属江苏省,从此上海市与上海县分离。1930年又改特别市为市,辖吴淞、引翔、闸北、法华、沪南、塘桥等17个区,全市面积527.5平方公里。城市范围东达浦东,西至静安寺、徐家汇,南趋龙华,北达宝山路底。

抗战爆发后,1937年12月,日军在浦东设立大道市政府,次年扶植汉奸政府,改上海为特别市,将华界和苏州河北的公共租界划分为南市、沪北、沪西、浦东北、浦东南及市中心6个区。1943年,汪伪政府接管上海租界,随后合并周围各县成立扩大了的上海特别市,分辖区为市区、郊区、县区,市区包括原两租界、南市、闸北、沪西等,郊区包括江湾、洋泾、真如、浦东北、浦东南等,县区则为南汇、奉贤、川沙、嘉定、宝山、崇明等。

1945年抗战胜利,上海恢复了旧称,国民政府将周围各县复归江苏省管辖。翌年,大场、七宝、莘庄三个区划归上海市,但实际七宝、莘庄均未交管,故上海市共划分为30个区:其中郊区为10个区,市区为20个区,全市面积618平方公里。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设黄浦、老闸、邑庙、蓬莱、嵩山、卢湾、常熟、徐汇、长宁、普陀、闸北、静安、新成、江宁、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篮桥、杨浦、榆林等20个区和新市、江湾、吴淞、大场、新泾、龙华、洋泾、真如、高桥等10个郊区。同时,上海的郊县苏南、苏北行暑,后由江苏省管辖。1956年经过调整,上海市辖区减为18个。1958年,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将江苏省所属上海地区的郊县划入上海市,至此,上海市辖黄浦、邑庙、蓬莱、卢湾、徐汇、长宁、普陀、闸北、新成、江宁、虹口、提篮桥、杨浦、榆林等14个区,浦东、嘉定、

宝山、上海、崇明、松江、奉贤、南汇、青浦、川沙、金山等11个县,总面积达6340.5平方公里,比建国初大十倍以上。1960年,撤消邑庙、蓬莱设立南市区;撤消新成、江宁,设立静安区并撤消提篮桥区和榆林区,析上海县置闵行区,析宝山县置吴淞区,次年又撤消浦东县。1964年,撤消闵行区与吴淞区,此后上海保持了10个区和10个县不变达10余年之久。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80、81两年,再置吴淞区与闵行区。1988年,撤消吴淞区和宝山县改为宝山区。1992年,撤消嘉定县,设立嘉定区。为进一步改革开放,1993年撤消川沙县,将其境域与黄浦、杨浦、南市的浦东地区合并设立浦东新区。同年,撤消上海县和闵行区,合设新的闵行区。20世纪末,松江、青浦、和金山县也改为区。2000年南市区则划入黄浦区。2001年奉贤和南汇县撤县建区。至今,上海全市辖18个区、1个县。

黄浦区。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62万。邮政编码200001。区人民政府驻延安东路300号。

卢湾区。面积8平方千米,人口33万。邮政编码200020。区人民政府驻重庆南路139号。

徐汇区。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89万。邮政编码200030。区人民政府驻漕溪北路336号。

长宁区。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62万。邮政编码200050。区人民政府驻愚园路1320号。

静安区。面积8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200040。区人民政府驻常德路370号。

普陀区。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85万。邮政编码200333。区人民政府驻大渡河路1668号。

闸北区。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71万。邮政编码200070。区人民政府驻大统路480号。

虹口区。面积23平方千米,人口79万。邮政编码200080。区人民政府驻飞虹路518号。

杨浦区。面积61平方千米,人口108万。邮政编码200082。区人民政府驻江浦路549号。

闵行区。面积372平方千米,人口75万。邮政编码201100。区人民政府驻莘庄镇沪闵路6258号。

宝山区。面积415平方千米,人口85万。邮政编码201900。区人民政府驻密山路5号。

嘉定区。面积459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201800。区人民政府驻博乐南路111号。

浦东新区。面积523平方千米,人口177万。邮政编码200135。区人民政府驻世纪大道2001号。

金山区。面积586平方千米,人口53万。邮政编码200540。区人民政府驻金山大道2000号。

松江区。面积605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201600。区人民政府驻园中路1号。

青浦区。面积676平方千米,人口46万。邮政编码201700。区人民政府驻公园路100号。

南汇区。面积688平方千米,人口70万。邮政编码201300。区人民政府驻临港新城申港大道200号。

奉贤区。面积687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201400。区人民政府驻南桥镇解放中路。

崇明县。面积1041平方千米,人口64万。邮政编码202150。县人民政府驻城桥镇人民路68号。

四、上海人口结构

由于大量人口迁入和外来流动人口增长迅速,上海人口总量不断扩大。开埠时的上海人口不足10万;至1949年为520万人;至200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已增加到1378.86万人,是解放初期的2.7倍,占全国总人口的1%。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858.08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499.22万人。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930人,为我国内地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

全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3.04‰,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0.10‰,上海是中国第一个出现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的省级行政区;人平均期望寿命81.08岁;妇女总和生育率0.95;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86.83万人,占户籍人口20.80%。上海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中国居第一位。

人口来源

1949年以前,上海被称为“十里洋场”,租界内曾经吸引了很多外国侨民定居。其中上层侨民(主要来自英美两国,共有1万多人)主要居住在2个租界的西部以及越界筑路地段(今徐汇、长宁、静安区)。而各种各样的中下层侨民——日本人、澳葡、部分白俄难民、二战期间的犹太人难民、以及

在公共租界担任巡捕的印度锡克人,都主要聚居在苏州河以北的虹口区。很多躲避苏联红军逃难到上海的白俄难民在上海成功立足后,纷纷迁居法租界中部的霞飞路附近。法国虽然在上海开辟了租界,然而侨民数量始终稀少(即使在法租界侨民中也始终是少数),而且天主教神职人员占很大比重。这些外国人在1949年以后,几乎全部离开了上海。

1949年以前,来自中国各地的移民也常常采取族群聚居的形式。上海早期移民大多来自周边江苏南部和浙江省的吴语区,特别是苏州、宁波等地。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宁波籍商人立刻涌入上海,利用地缘和语言优势,迅速胜过广东籍买办,成为上海最有影响的商帮。1860年,太平天国进攻苏州时,苏州居民掀起了大规模移居上海的浪潮。来自吴语区的移民明显在上海居民中占据优势地位,并且占据了城市中心区域。而来自江淮官话区的江苏北部移民(江北人或苏北人)则大多处于社会边缘地位,其中有许多是以难民身份躲避家乡水灾来到上海,他们主要聚居在城市西北部边缘的闸北区、普陀区,也有不少人住在城市东北部的杨浦区、虹口区,与来自宁波等地的移民杂居。来自广东的移民主要聚集在虹口区四川北路一带。

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中,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前后经历25年,很多上海的青年被发放到大陆各地,也改变了其他地区的人口组合。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上海的知青又陆续调回上海。

1990年代后期,上海再次成为移民城市的目的地。大陆各地有很多人搬迁到上海定居。台湾人、香港人在沪常住的数目众多。由于很多外国公司在上海常年设有办事处,所以很多外国人也常年定居在上海。

小部分犹太人仍然在上海经营家族生意,为上海带来了商机。日本、韩国人很多都聚集在“古北”小区附近。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西方人陆续在上海市长宁区和徐汇区集中居住。

外来人口

2005年上海市“实有人口”已达1921.35万;而外来常住人口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数据

增加139万人,年均增27.8万人。外来人口的流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本市户籍人口结构上的不足,为本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多元化的人口资源。户籍人口占实有人口69.8%;常住外来人口占22.8%;半年以下外来人口占7.4%。

外来人口来上海的主要原因是从事经济活动,因此主要是15到44岁的青壮年,总数有301.71万人,占总量的五分之四。上海是全国的经济活动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在沪务工、经商,所以外来人口中从事经济活动人口居多,占总量的73.4%。他们在沪从事的主要职业是制造业、建筑业和商业服务业,占经济活动人口总量的59.3%,为上海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人口老龄化

上海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中国居第一位,户籍人口中老龄化水平明显趋高。该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2005年达到了19.6%的历史最高水平,比2000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上海比全国要提前1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水平越来越高的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统计部门还透露,在未来25年内,本市35岁到60岁年龄段的人将逐步进入老年人口阶段,这个庞大的人口群体(2005年为609.35万人)将极大地提高上海市老龄人口比重。

人口负增长

上海市户籍人口自然变动从1993年起,已连续八年负增长,在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上海市是唯一人口自然变动呈负增长的省级行政区域。

姓氏

上海人口最多的首十个姓氏依次是张姓、王姓、陈姓、李姓、朱姓、徐姓、周姓、沈姓、吴姓、陆姓。除沈姓和陆姓外,其他姓氏都是中国首二十个姓氏之内。这个排名亦与邻近的江苏和浙江接近。第十一至三十个依次是杨姓、赵姓、冯姓、黎姓、宋姓、魏姓、孙姓、罗姓、崔姓、白姓、刘姓、姜姓、华姓、顾姓、明姓、柴姓、樊姓、史姓、蒋姓、蔺姓、胡姓、马姓、欧阳姓、程姓、司马姓、钱姓、孝姓、曲姓、同姓、邵姓。

五、上海政府领导

市委书记市长任职时间任职时间

饶漱石陈毅1949年5月28日—1958年11月

陈毅柯庆施1958年11月—1965年4月(去世)

陈丕显曹荻秋1965年11月—1967年2月

张春桥张春桥1967年2月—1976年10月

苏振华苏振华1976年10月—1979年1月

彭冲彭冲1979年1月—1980年3月

陈国栋汪道涵1981年4月—1985年7月

芮杏文江泽民1985年7月—1988年4月

江泽民1987年—1989年6月

朱镕基1988年4月—1991年4月

朱镕基1989年8月—1991年4月

黄菊1991年4月—1995年2月

吴邦国1991年4月—1994年4月

徐匡迪1995年2月—2001年12月

黄菊1994年4月—2002年10月

陈良宇2001年12月—2003年2月

陈良宇2002年10月—2006年9月

韩正2003年2月—2007年3月

习近平2007年3月24日—2007年10月27日

俞正声2007年10月27日—

六、上海财政金融

上海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第三产业在上海的经济占了一定比重,其中最主要的产业包括了金融业、房地产业、保险业以及运输业等。位于浦东新区的陆家嘴是上海的新兴金融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05年8月在上海揭牌,主要职能是管理公开市场操作。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部分在上海设立了中国区总部、分公司和办事处。上海已经成为全中国纳税率最高的城市,上海历来上交的税款达中国国内总税款的一半。

1949年以前,在上海有很多外国银行和公司。上海是当时中国的经济贸易中心。上海不仅汇集着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四大政府银行为首的原国家资本与官僚资本金融机构以及外国在华金融机构。在外滩附近聚集了各国颇具实力的银行:英国汇丰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俄国华俄道胜银行、法国东方汇理、美国花旗银行、比利时华比银行等组成了“东方华尔街”。还拥有数量众多的私人资本经营的银行、钱庄和信托公司(以下简称私营行庄公司)。经历了1927至1937年“黄金时期”的发展,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上海的私营行庄公司已达105家;而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上海私营金融业的整体资金实力实际上已大大削弱,但仍有119家私营银行、80家钱庄和5家信托公司。然而到1952年底,上海私营金融机构的数量锐减至60余家。1956年初,官方实行公私合营政策,最后全部合并为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联合总管理处。

在1949年以后,有些上海的资本家都已经逃离到香港、台湾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留在上海,继续经营。最后在1956年初,都被公私合营。

上海工业发达,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上海的工业发展水平就已全国领先。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中央政策原因,中国东南地区飞速发展,一度使上海的工业面临边缘化的危机,但

自90年来中期以来,随着浦东新区的开发,以及财政转移支付比重减少等多方面的原因,上海的工业又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上海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主要以轻纺、重工业、冶金、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工业为主,其他还有汽车、航空、航天等工业。张江高科汇集了大量的高端制造业。农业占总体经济的比例较小,大约在1.7%左右。

由于土地、劳动力成本日益升高,加之市政府经济政策导向等原因,目前纺织业、重污染行业等低端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渐迁往郊区或关门停业,上海市整体产业结构进步明显,已形成并逐渐巩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上海经济也受到其周围省份的非经济方面的竞争。上游省份GDP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来自黄浦江上游的饮用水污染,已成为困扰上海发展和居民生活的一大难题。

全国地位

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上海,肩负着面向世界、服务全国、联动“长三角”的重任,在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个土地面积仅占全国0.06%、人口占全国1%的城市里,完成的财政收入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浦东开发

浦东因位于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的东岸而得名。20世纪90年代前,这里曾是大片的农田、渔村,经济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浦西。1990年国家实施开发开放浦东战略,1993年浦东新区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历经17年的大开发、大开放、大建设,浦东初步建立起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框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2006年,浦东新区面积532.7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87.55万人。

上海城市建设

重大工程有洋山深水港一期、洋山深水港二期、洋山深水港三期、东海大桥、上海浦东国际机

场、虹桥交通枢纽、虹桥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上海南站、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卢浦大桥、徐浦大桥、松浦大桥、奉浦大桥、闵浦大桥、闵浦二桥、打浦路越江隧道、大连路越江隧道、复兴东路越江隧道、翔殷路越江隧道、上中路越江隧道、长江路越江隧道、外环越江隧道、人民路越江隧道、西藏南路越江隧道、上海长江隧桥等等。

上海产业基地

微电子产业基地、汽车产业基地、精品钢材基地、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基地、造船产业基地上海综合开发区

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紫竹科学园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上海多媒体产业园、洋山保税港区

上海国家级开发区

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松江出口加工区

市级工业园区

浦东康桥工业区

上海金山工业区

上海市松江工业区

上海市嘉定工业区

上海市莘庄工业区

上海宝山工业园区

上海市青浦工业园区

上海市崇明工业园区

上海宝山城市工业园区

上海市奉浦开发区(工业综合开发区)

七、上海交通运输

上海市的公交交通,其线路、车辆、载客量均居全国第一。目前上海已形成由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等5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具有相当规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上海港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枢纽港,共有47个客运站,长途班线1611条,可抵达全国14个省市的660个地方。全市已形成了由地面道路、高架道路、越江隧道和大桥以及地铁、高架式轨道交通组成的立体型市内交通网络。

历史

1873年,法国人米拉看到黄包车便利,向法租界公董局呈报计划。1874年1月,黄包车从日本输入上海。故当时上海人又称之为东洋车。凡在上海租界上通行的黄包车须向工部局捐照会。抗战前夕,黄包车已达1000多辆。后三轮车兴起,至40年代后期逐渐被淘汰。1908年3月5日,英籍犹太地产商哈同经营的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从南京路口至延安东路外滩的通车,相继发展了12条有轨电车线路。到1963年8月15日凌晨零时17分,最后一辆有轨电车末班车从静安寺开出,当当有声的有轨电车从此退出了上海。3时52分,第一辆20路无轨电车离开静安寺起点站向外滩方向驶去。机动三轮车因为便宜,在1970年代依然可以在上海街头看到。以后逐渐被淘汰。自行车曾经是上海最通用的交通工具。1980年代以后,私人逐渐开始购置私人小轿车。

铁路运输

经过上海境内的主要客运铁路线有两条——即北端的沪宁线(京沪线的一段)和南端的沪杭线。大部分沪宁线列车停靠上海火车站,沪杭线停靠新落成的上海南站。此外,上海西站和梅陇站在上海南站落成时停止了客运业务。

公共交通

上海的城市交通系统非常发达。公共汽车线路数量1000多条,营运车辆1.8万多辆,日均客运量约780万人次,承担着65%的市域公共客运量,是世界上线路最多的城市之一。出租汽车是城市公

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有出租汽车企业270余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出租汽车近43000辆,旅游包车和租赁车等7000多辆。全行业日均客运量逾300万人次,约占上海客运总量的25%。

此外,上海还拥有全国最长里程的轨道交通系统共八条,包括地铁、高架轻轨和磁悬浮线等,营业里程200余公里,已形成“十字加一环”的网络格局。日均客运量约130万人次,占市域公共客运总量的10%。

电车发展

上海目前拥有电车线路13条(6、8、11、13、14、15、19、20、22、23、24、25、28),运营电车200多辆(普通电车约20辆,预计2009年年内报废),12条电车线隶属于上海巴士电车公司,1条(11路)属于上海巴士新新公司,线网分布杨浦、黄浦、虹口、闸北、长宁等区。车型主要有传统电车(辫子)、电池电容车(巴士电车有4辆,20、28各两辆试验)、超级电容车(巴士新新11路全线试验)。13条电车均年过半百,20路开线已达一世纪。

轨道交通

又称为上海地铁,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营运,是中国大陆地区继北京、天津地铁建成通车后建造的第三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最早的地铁1号线于1993年1月9日进行试通车,计划第一列车从新龙华(现上海南站站)开往徐家汇,列车由内燃机车调车至新龙华车站。由于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没有经验,导致上行线供电触网无法送电,最后只能将列车调车回梅陇车辆段。第二天即1993年1月10日,上海地铁历史上第一列列车在新龙华至徐家汇区间进行了试通车(中国地铁建成后一般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试通车,不载客运行;试运营,载客运行;正式运营,通过国家正式验收)。1995年4月间投入试运营。2006年统计客运量为6.49亿人次。

目前已投入运营的线路有九条,分别是:

一号线:莘庄-上海火车站-富锦路

二号线:淞虹路-中山公园-张江高科

三号线:上海南站-长江南路-江杨北路

四号线:宜山路—宜山路(环线)

五号线:莘庄-闵行开发区

六号线:港城路-灵岩南路

八号线:市光路-耀华路

九号线:松江新城-宜山路

另外还有磁悬浮线路:龙阳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2006年全年轨道交通客运量为6.49亿人次,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运作的磁悬浮铁路。根据上海市政府最新公布的计划,到2010年,上海将拥有较完善的轨道交通格局。

机场港口

上海拥有虹桥国际机场(国内航线和国际定点航线)和浦东国际机场(国内和国际航线)共两座机场。上海港是世界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2007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5.6亿吨。上海也是上仅次于新加坡的世界第二大集装箱港口,2007年全年吞吐量为2615万标准集装箱。

八、上海文化艺术

建筑

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6项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4座上海市级历史文化名镇。

上海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神像被毁,庙宇被挪为它用。现已修复。

1949年以前,上海是一个纸醉金迷的地方。当时上海著名的“百乐门”舞厅享有盛名,从英文

“Paramont"得来。“大世界”也是很有名的娱乐中心。很多电影院也是非常豪华。例如,大光明电影院始建于1928年,由匈牙利杰出的建筑师乌达克(L.E.Hudec)设计,属市级优秀保护建筑。国泰电影院原名国泰大戏院(Cathay Theatre)。建于1930年,由鸿达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采用紫酱红的泰山砖,白色嵌缝,属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1932年1月1日,国泰大戏院正式对外营业。当天登在《申报》上的广告用语是:“富丽宏壮执上海电影院之牛耳,精致舒适集现代科学化之大成”。1949年以后,更名为国泰电影院,“文化大革命”期间曾经一度改名人民电影院。1994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优秀历史建筑。

1918年至1925年间,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也曾经在繁华的淮海路以南,思南路东侧的香山路上的一幢欧洲乡村式样的小洋房居住过。现被改为孙中山故居。上海行知公园设有陶行知纪念馆。鲁迅公园(虹口公园)内有鲁迅纪念馆。

上海拥有许多欧美式样的老建筑,其中位于外滩的一组欧洲风格的外国银行,商家和饭店遗留下来的建筑群一直以来就是上海的标志,例如:花旗银行,和平饭店等。但事实上在市内还有很多一些二、三十年代遗留下来的,风格迥异的花园别墅,例如丁香花园、沙逊别墅、马勒住宅以及现在被用作上海市少年宫的嘉道理花园等。在上海的市中心,还有当时的面积庞大的上海跑马厅。

上海的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它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吴文化)的基础上,与开埠后传入的对上海影响深远的欧美文化等融合而逐步形成,既古老又现代,既传统又时尚,区别于中国文化,具有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举办过多次大型文化活动,并建造了多所全国一流的文化设施,包括了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影城等。欧洲风格的上海音乐厅因市政建设需要被移位,但在内部改建之后已经重新对公众开放,以举行交响乐音乐会为主。每年上海还举办国际艺术节、国际电影节等文化活动。

上海话

上海话(Shanghainese)是上海地区独有的方言,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南方方言的一种。比照有人称广东话为粤语,台湾闽南话为台语,也有人称上海话为沪语或申语。语音受早期移民中占优势的苏州和宁波两地影响巨大。和宁波话,苏州话发音接近。据最新考证,认为上海话是松江方言的发展结果,宁波话苏州话的合成可看成是影响了这种方言的部分因素,如语调等。松江方言是上海话的主脉。

20世纪30年代,是上海话的黄金时期。和香港类似,上海的作家们意译或者音译很多英文新单词,用到书面文本中去,通过当时上海极其发达的各种平面媒体进行传播,然后被普通话吸收。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上海各学校统一用普通话授课。很多学校对说方言的行为扣品行分处理。而且政府取消了很多广播电台和电视节目中的上海话内容。上海话的造词能力也开始严重衰退。现在上海仍然是一个吴语城市,普通话也很通用。随着中国各地移民的日益增加,会说上海话的人比例开始减少。现在,已经很难招聘到发音合格的年轻沪剧演员。从21世纪开始至今,上海舆论界掀起一股“保卫上海话”的浪潮。

影视

1949年前,中国的电影业基本上集中于上海,而在上海有过制片活动的电影企业,总数约200家。上海的电影制片业,若从资金来源划分,可以分为外商、民营和国民党官办等3种类型,而雄踞上海影坛的当推民营电影企业,占总数的90%以上。但是,在众多的民营企业中,大多数公司只是昙花一现,有的公司甚至一片未拍,即已销声匿迹,而稍具规模、能均衡制片生产的,约十几家。好莱坞八大制片公司都在上海设立发行机构,几乎垄断了上海的整个电影发行市场。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起过较大影响和作用的,二三十年代有影坛五虎将之称的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明星)、天一影片公司(简称天一)、联华影业公司(简称联华)、艺华影业公司(简称艺华)、新华影业公司(简称新华)等5家;战后时期主要是昆仑影业公司(简称昆仑)和文华影业公司(简称文华)两家。30年代的电通影片公司和40年代的昆仑影业公司,实质上是在中国共产

党以民办面目出现的电影公司。

上海因此出现了很多知名的歌星和影星,周璇,阮玲玉,赵丹等。毛泽东的第三任妻子江青也曾经在上海做过演员,名为蓝苹。

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国营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并对私营电影制片公司的改造,1953年2月,上海实行了国营与民营电影的并轨,从此民营的电影公司消失。

1980年代初,上海只有一个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后来又有了上海东方卫视等等。频道也从一个发展到很多不同内容的频道。1970年代,上海只有黑白电视信号。1980年代转为彩色电视信号。原来,只有在晚上才有电视节目的播出,发展到现在的全天24小时播放。目前,上海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和上海有线电视台已组建为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广播事业也从原来一个单一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演变成很多调频,调幅各种不同内容的电台。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中也包括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东方广播电台。

戏曲

海派特色的滑稽戏产生与抗日战争中期,由上海的曲艺“独角戏”接受了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新兴戏曲剧种。因为方言隔阂,只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的许多地区。一人演出的滑稽曲艺称作“独角戏”。比较著名的滑稽演员有王无能,江笑笑,刘春山,严顺开,周柏春,姚慕双,杨华生和王汝刚等。

沪剧是上海的代表性剧种,流行于上海、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它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在流传中受到弹词及其他民间说唱的影响,演变成说唱形式的滩簧。清代道光年间,浦江一带的滩簧发展为二人自奏自唱的“对子戏”和三人以上演员装扮人物、另设专人伴奏的“同场戏”。1898年已有艺人流入上海,并固定在茶楼坐唱,称作本滩。1914年,本滩易名为申曲。1927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在最近几年又相继应来高风

报刊杂志

《申报》创刊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4月,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停刊,是近代中国出版最早、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新民晚报》创办于1929年,也是一份发行全国的有影响力的报纸。《解放日报》、《文汇报》是上海的政府性报纸。新闻时政类的报纸还有:《新闻晨报》、《新闻晚报》、《青年报》、《东方早报》,其中《新闻晨报》、《新闻晚报》同属解放报业集团。生活服务类的报纸有《申江服务导报》、《上海星期三》、《外滩画报》等。另外知名的报纸还有:《东方体育日报》、《上海证券报》、《第一财经日报》。英语报纸有Shanghai Daily、Shanghai Star等。

小说

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张爱玲曾经写过很多和上海有关的小说。《半生缘》原名为《十八春》,是张爱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几对青年男女的情感纠葛和人生遭遇。

文化节日

上海的文化节日有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南汇桃花节等。上海电视节是中国创办最早的国际电视节,1986年创立至2008年,已成功举办了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创办于1993年,次年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的认证,被归于A类即非专门类竞赛型电影节。2008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已举办了11届。

本帮菜

上海人称的本帮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风味的菜肴,特色可有用浓油赤酱(油多味浓、糖重、色艳)概括。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品味咸中带甜,油而不腻。

本帮菜诞生之初并不登大雅之堂,家堂、平民化是其特色。秃肺、圈子、腌笃鲜、黄豆汤这些普通、廉价的原料都是本帮菜的生力军。后来,本帮菜不断吸收外地菜肴的长处,一些本帮菜馆创出了一些看家后菜,并出现了一批本帮菜名厨,大大提高了本帮菜的口味。而且受世界饮食潮流趋向于低糖、低脂、低钠的影响,本帮菜油、糖的投放量明显减少,以符合现代人饮食口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