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软粘土的循环蠕变特性
- 格式:pdf
- 大小:325.75 KB
- 文档页数:5
饱和粘土特性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饱和粘土的特性进行综合描述和分析。
饱和粘土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工程特性和力学行为。
通过深入了解饱和粘土的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与之相关的工程问题。
2. 饱和粘土的定义饱和粘土指的是土壤中所含水分达到饱和状态的粘性土壤。
饱和粘土通常由细颗粒土壤(如黏壤、黏土)和较高含水量组成。
它的特性主要由颗粒间的吸附力、黏着力和内聚力所决定。
3. 饱和粘土的物理特性3.1 吸湿性饱和粘土具有较高的吸湿性,能迅速吸收周围水分并保持一定含水量。
这使得粘土在湿润环境中具有相对较高的黏性。
3.2 塑性和可塑性饱和粘土具有很高的塑性和可塑性,即其能够在施加外力时塑性变形,而且易于塑性重塑和改变形状。
这使得粘土在建筑和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广泛。
3.3 压缩性饱和粘土具有较高的压缩性,即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体积变化。
这是由于粘土颗粒的重新排列和水分的调整所引起的。
3.4 液塑性指标饱和粘土的液塑性指标是对其液态和塑性特性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
主要包括液限、塑限、塑性指数等。
这些指标对于确定粘土的工程用途和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4. 饱和粘土的力学特性4.1 剪切强度饱和粘土的剪切强度是研究其力学行为的重要参数。
它可以通过剪切试验来确定,并受到饱和度、固结度、土体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4.2 压缩性饱和粘土的压缩性是指其在压缩作用下的体积变化性能。
这是由于土壤颗粒重排和水分调整所引起的。
4.3 液塑性指标与力学特性的关系饱和粘土的液塑性指标与其力学特性密切相关。
例如,液塑性指标较高的饱和粘土通常具有较低的剪切强度和较高的压缩性。
5. 结论饱和粘土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性,包括吸湿性、塑性、可塑性、压缩性等。
这些特性对于粘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和处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饱和粘土的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之相关的工程问题,为土壤工程和地质工程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以上就是对饱和粘土特性的综合描述和分析,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循环荷载作用下超固结软黏土变形特性试验研究刘国清;曾芳金;郭林;郑敏【摘要】Cyclic triaxial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Wenzhou soft clay under different overconsolidation ratio (OCR) through GDS dynamic triaxial apparatu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OCR on the strain development, stress-strain hysteresis loop and permanent strain prediction equation. Test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same cyclic stress ratio (CSR), the aixial strain dec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OCR, and the CSR needed to reach failure tends to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OCR. With the increase of OCR,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 gradually translates from visco -elastic to nearly elastic because larger confining pressure is subjected for overconsolidated clay. A new permanent strain prediction equation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The physical meaning and determination methods the equation parameters are discussed in the research.%利用GDS振动三轴仪对温州饱和软黏土在不同超固结比下进行了循环加载试验,研究了超固结比对温州饱和软黏土应变发展规律、应力-应变滞回曲线特征、累积应变预测方程等的影响。
第28卷 第7期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28 No.7 2006年 7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July 2006 饱和软粘土的不排水循环累积变形特性黄茂松1,李进军1,2,李兴照1(1.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2.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02)摘 要:在上海地区典型饱和软粘土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软粘土塑性累积变形的主要因素:循环荷载的作用次数,初始静偏应力和循环加载动偏应力。
基于临界状态土力学理论,引入了相对偏应力水平参数,考虑初始静应力、循环动应力和不排水极限强度的相互影响,研究了不同静、循环动应力组合应力历史影响下饱和软粘土的不排水循环累积变形特性。
关键词:循环荷载;塑性累积变形;初始静偏应力;动偏应力;相对偏应力水平中图分类号:TU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06)07–0891–05作者简介:黄茂松(1965–),男,浙江玉环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体本构理论研究和岩土数值分析。
Cumulative deformation behaviour of soft clay in cyclic undrained testsHUANG Mao-song1, LI Jin-jun1,2, LI Xing-zhao1(1. Depart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2.East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institute Co., Ltd, Shanghai 200002, China)Abstract: A series of undrained cyclic triaxial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a typical Shanghai soft clay. Both the initial static deviatoric stress and the cyclic stress level were analyzed varied. It was shown that the cumulative plastic strain depended not only on the applied cyclic stress and number of cycles, but also on the initial static deviatoric stress level.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ritical state soil mechanics, a new parameter called relative deviatoric stress level was introduced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initial static deviatoric stress, cyclic deviatoric stress and undrained deviatoric stress at failure. The cumulative plastic strain was found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is parameter..Key words: cyclic loading; cumulative plastic strain; initial static deviator stress; cyclic shear stress; relative deviator stress level0 前 言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软粘土的沉降计算是软土工程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对于东南沿海一带深厚软粘土地质条件。
饱和软黏土循环累积变形简化计算方法研究1 饱和软黏土循环累积变形简化计算方法研究饱和软黏土学习不仅是土木工程方面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并在岩土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是岩石本构参数测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力学中也得到了研究。
饱和软黏土的力学性质受三个变量的影响,即湿度、压缩率和循环累积变形。
根据力学性质,饱和软黏土可能具有不同的变形特性,包括稳定变形、软化变形和破坏变形。
精确计算累积变形对于研究饱和软黏土的可用性和极限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的计算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精确的结果也往往不能保证。
因此,为了简化累积变形计算,研究者研究了饱和软黏土的循环累积变形的计算方法。
例如,Fang和Wang(1999)提出了一种基于渗流-变形耦合模型的累积变形简化计算。
在该模型中,他们认为,变形应改变土体的渗透率,而渗流应影响变形量,并简化求解循环累积变形。
在其实验中,他们仅利用极低的计算量,即0.5~0.8%就能够得到准确的累积变形数据,这极大的改善了计算的效率。
同样的,Li等(2005)也提出了一种软黏土循环变形的新模型。
该模型假设变形应改变土体的饱和因子,以及渗透率,提出了一种耦合的变形-渗透解析公式,研究表明,这可以还原累积变形,而且比原始模型更容易解决。
另外,最近Liao等(2018) 将Macroporos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合起来,预测累积变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更精确的模拟饱和软黏土的循环变形,且计算速度大大提高。
总之,在近几十年里,饱和软黏土循环累积变形简化计算方法研究一直在不断发展,科学家们通过渗流-变形耦合模型、变形-渗透解析公式以及Macropores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多种方法,研究出更省时高效的累积变形简化计算方法,为饱和软黏土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方便。
第27卷第2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 ol.27 No.2 2008年2月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Feb.,2008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应变累积模型研究王军1,蔡袁强1,2(1. 温州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2. 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7)摘要:通过对杭州饱和软黏土进行应力控制的循环三轴试验,研究循环应力比、振动频率、超固结比及固结比对累积塑性应变对饱和软黏土循环软化特性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累积塑性应变的增加,软化指数减小;在循环初期,软化指数衰减缓慢;随着累积塑性应变的逐渐增加,软化指数衰减显著,但当累积塑性应变达到一定时,软化指数未见明显衰减。
随着循环应力比的增加,累积塑性应变增长加快,软化指数与累积塑性应变关系曲线显著右移;当振动频率较低时,随着振动频率增加,软化指数与累积塑性应变关系曲线逐渐左移;但当振动频率较高时,不同振动频率下软化指数与累积塑性应变关系曲线近似重合。
随着超固结比的增加,曲线左移,软化指数与累积塑性应变关系曲线逐渐向右、向上移动。
在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综合影响参数对试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建立饱和软黏土累积塑性应变模型。
通过将该模型引入到修正的Iwan模型,并对饱和软黏土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描述,并得到了与实测值较吻合的结果,从而也证明所提出累积塑性应变模型的合理性。
关键词:土力学;应变软化;循环荷载;累积塑性应变;各向异性固结中图分类号:TU 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08)02–331–08 STUDY ON ACCUMULATIVE PLASTIC STRAIN MODEL OF SOFT CLAYUNDER CYCLIC LOADINGWANG Jun1,CAI Yuanqiang1,2(1.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Wenzhou University,Wenzhou,Zhejiang325035,China;2. Institut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27,China)Abstract:The effects of accumulative plastic strain on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angzhou saturated soft clay subjected to undrained cyclic triaxial loading are investigated at different cyclic stress ratios,overconsolidation ratios(OCRs),frequencies of cyclic loading and consolidation ratios.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degradation index is reduced with increase of accumulative plastic strain. The degradation index decreases slightly at the beginning of cyclic loading;and then the degradation index increases greatly as the strain increases. However,when the strain increases further,the degradation index changes a little. The plastic strain accumulates significantly and the relationship curves of the accumulative plastic strain and degradation index move right as the cyclic ratio increases. At a lower frequency,the curves move left with the increase of frequency. However,at a higher frequency,the effects of frequency on the relationship curves are less distinct. The curves move left as the OCR increases. The curves move upright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solidation ratio.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an empirical accumulative plastic strain model is proposed by introducing a comprehensive impact parameter. The model is further introduced into modified Iwan model to describe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of soft clay. The comparison of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test data shows the proposed model is reasonable.收稿日期:2007–07–24;修回日期:2007–11–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478081,50778136)作者简介:王军(1980–),男,博士,2002年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现任讲师,主要从事土动力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天津滨海软黏土蠕变特性及其经验模型研究王元战;董焱赫【摘要】Based on the indoor triaxial creep tests, the nonlinear creep properties of the remoulded saturated soft clay in coastal area of Tianjin were analyzed. The creep tests were carried out by the step loading method, and the creep curves of the soft clay under different stress states were got by processing the measured data by Mr. Chen′s method. In addition, Singh-Mitchell model and Mesri model were respectively used to fit the test curves which are the stress-strain isochronal curves and strain-time curves. Combining with the fitting results and the creep proper-ties of the coastal clay, a piecewise fitting Mesri model was put forward.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creep, the hyperbol-ic function was taken to describe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and the power function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strain-time relationship. In the late stage of the creep, two different kinds of hyperbolic functions were respectively used to matching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and the strain-time relationship.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fitted curves was taken as the cut-off point. Compared with Singh-Mitchell and Mesri model, this model is more suitable to reflect the attenuation and stable state of the creep characteristics. The test data of two kinds of typical undisturbed clay in Tianjin which are muddy clay and silt clay were taken to verify this model. The fitting results were good. So a non-linear creep model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soft clay in the coastal area of Tianjin is established.%在室内三轴蠕变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天津滨海地区重塑饱和软黏土的非线性蠕变特性。
饱和黏土性质
背景介绍:
黏土是一种重要的土壤成分,广泛存在于地球表面的各个地方。
黏土颗粒非常细小,由于其特殊的化学和物理性质,黏土具有一些
独特的性质,尤其是在饱和状态下。
饱和黏土的性质:
1. 塑性变形:饱和的黏土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塑性变形。
这是
因为饱和状态下,黏土表面被水分附着,形成水膜,从而使黏土颗
粒之间的滑动变得困难,表现出塑性行为。
2. 压缩性:饱和的黏土在受力时会发生压缩。
由于黏土颗粒与
水分的紧密结合,施加压力会使得黏土颗粒更加紧密地堆积,导致
体积的减小。
3. 孔隙水压力:饱和的黏土中存在大量的孔隙水。
这些水分填
充了黏土颗粒之间的空隙,产生一定的水压力。
孔隙水压力会对土
体的力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如产生浮力、增加土体的承载力等。
4. 渗透性:饱和的黏土的渗透性较低。
由于有孔隙水存在,水
分在黏土中的流动受到阻碍,使得黏土对水的渗透性变差。
结论:
饱和黏土具有独特的性质,如塑性变形、压缩性、孔隙水压力和渗透性等。
这些性质对于黏土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工程设计时需要考虑和合理利用这些性质,以确保土体的稳定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黏土工程[M]. 李达康, 朱德生, 龙爱民,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2. 杨爱民, 史明权. 地路基工程技术基础[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2.。
蠕变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土体流变现象。
自土力学创立以来,许多学者研究土体蠕变变形规律,目前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
在土体流变本构模型方面,目前有线性简化方法、修正模型理论方法和半经验半理论方法三种。
线性简化方法认为,土体的应力一应变关系在不同时刻是不同的,而在同一时刻却是线性的。
该方法原理简单,应用方便,但没有考虑应力一应变关系随时间的增加和应力水平的提高所表现的非线性流变特征,不能准确反映出流变土体的变形特点。
修正模型理论是在线性模型理论基础上修改而成,该模型在建立屈服准则方面存在缺陷。
半经验半理论方法将流变分成线性流变和非线性流变两部分,用试验统计方法描述非线性部分,理论方法描述线性部分,该方法便于工程运用。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半经验半理论的软土蠕变模型,该模型以试验为基础,结合相关理论推导软土蠕变本构关系,并借助某河堤工程,阐述模型中不同参数的意义以及确定方法,模型的屈服准则以及模型中不同参数对沉降和安全系数的影响程度。
土体变形是孔隙流体的流失及气体体积减小,颗粒重新排列,粒间距离缩短,骨架体发生错动的结果 J。
这种变形不仅与应力有关,还与时间有关。
对于饱和软粘土,含水量高,塑性高,渗透性差,土体固结和蠕变效应比较明显。
土的固结过程又常常被划分为主固结和次固结两个阶段。
主固结是内部应力引起的体积变化,次固结是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有效应力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土骨架蠕动产生的较为缓慢的变形,常用次固结系数描述。
陈宗基(1958) 认为,造成次固结变形的时间效应的机械作用主要有两个,即因剪应力产生的滞留和因静水压力而产生的体积蠕变及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土骨架硬化。
有些学者认为次固结变形即主固结完成后的蠕变变形。
可见,次固结变形与时间密切相关,特别是对于高塑性土、高有机质土,次固结引起的工后沉降不可忽视。
(1)软土蠕变变形与应力水平、加荷比及加荷速率密切相关,土体变形量随着应力水平、加荷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同等应力水平下,加荷比大时土样的蠕变变形量较小。
单向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重塑红黏土的动力特性饱和重塑红黏土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广泛存在于我国的土壤地质环境中。
在土木工程中,饱和重塑红黏土的动力特性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影响。
特别是在单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红黏土的动力特性更加复杂和关键。
本文将探讨单向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重塑红黏土的动力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饱和重塑红黏土的基本特性饱和重塑红黏土是一种由细颗粒土壤组成的黏性土壤,其主要成分包括粘土、泥、砂等。
它具有较强的黏结性和塑性,易于受到外部荷载的影响而发生变形和变质。
在饱和状态下,红黏土的动力特性表现出更加显著的特点,特别是在单向循环荷载的作用下,其动力响应更加复杂和敏感。
二、单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1. 动力特性的变化规律在单向循环荷载的作用下,饱和重塑红黏土的动力特性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
首先是土壤的变形特性,单向循环荷载会导致土壤的压缩变形和剪切变形,特别是在静动力荷载相互作用下,土壤的变形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其次是土壤的抗剪特性,单向循环荷载会导致土壤的抗剪强度发生变化,特别是在多次荷载作用下,土壤的抗剪特性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
2. 动力响应的影响因素单向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重塑红黏土的动力响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荷载的大小和频率,不同大小和频率的荷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土壤变形和破坏。
其次是土壤的含水量和密实度,不同含水量和密实度的土壤对荷载的响应也会有所不同。
土壤的孔隙结构、粒径分布、黏粒含量等因素也会对动力响应产生影响。
三、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与展望在工程实践中,需要深入研究饱和重塑红黏土在单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以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
首先是加强对土壤的动力响应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土壤的变形和抗剪特性。
其次是开展合理的工程控制和处理措施,通过增加地基加固、减小荷载频率、提高土壤的含水量等手段来减轻土壤的动力响应,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着重开展饱和重塑红黏土的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探讨其在单向循环荷载下的微观机理和宏观规律。
软土中结合水与固结、蠕变行为
在软土中,结合水和固结、蠕变行为密切相关。
首先,在软土中存在大量的孔隙水。
当软土的孔隙填满水分时,土体的饱和度达到100%。
水分的存在会导致土体的重力排水
固结,即土壤颗粒间的水分被排除出去,土体变得更加紧密和稳定。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土体重力作用,土体颗粒会更加紧密地堆积在一起,土体的孔隙比例减小,体积变小,土体的固结现象就会发生。
其次,软土在受到外界压力加载时,由于孔隙水的存在,会发生蠕变行为。
蠕变指的是土壤在持续加载下的变形过程。
软土在加载期间,由于孔隙水的流动导致土体颗粒的重新排列,土体的体积会逐渐增大,孔隙比例增加,土体的蠕变现象就会发生。
蠕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平衡状态。
结合水和固结、蠕变行为的研究对于工程建设和土力学设计非常重要。
了解软土中的结合水现象有助于预测土体的固结行为和基础沉降情况,从而合理设计土体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同时,对软土的蠕变行为的研究可以为土体工程的时间效应和变形特性提供基础数据,以确保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因此,在进行软土区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必须充分考虑结合水和固结、蠕变行为的影响。
长期循环荷载下考虑蠕变特性的饱和软粘土累积变形研究软粘土广泛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具有压缩性大、天然含水量高、强度低、蠕变特性显著等特点。
近年来在这些软粘土上兴建了大量的码头、防波堤等近海港工结构。
这些结构在受到装卸运输机械流动荷载、波浪循环荷载等长期动力荷载作用时,地基土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循环荷载作用下软粘土的长期变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大量理论成果,其中一些成果也被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但是大型结构物地基沉降、稳定性等问题较为复杂,很难直接求出解析解。
本文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工程实际的考虑蠕变特性的累积塑性应变经验模型,通过对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蠕变特性的软土地基累积变形的数值计算,使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室内试验的局限性,为复杂实际工程中土体蠕变变形计算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本文首先基于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蠕变试验的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静偏应力、循环动应力组合影响下饱和软粘土的累积变形规律,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工程实际的考虑蠕变特性的累积塑性应变经验模型。
然后通过用户子程序CREEP和USDFLD对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二次开发,将累积塑性应变经验模型模型嵌入数值模型中,建立了一个长期循环荷载下计算软粘土累积变形的有限元程序。
运用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对三轴循环蠕变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静偏应力和循环动应力组合影响下软粘土累积变形规律,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可靠性。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针对半圆型防波堤和沉箱式防波堤结构,建立了波浪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蠕变效应的拟静力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防波堤地基土体的变形规律。
对实际工程的不同加载情况下的波浪力大小、基床底宽、箱内填砂量、软粘土换填厚度等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并通过与未考虑软粘土蠕变影响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发现软粘土循环蠕变效应对地基沉降的影响较为显著。
第27卷 第9期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27 No.9 2005年 9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ep., 2005 饱和软粘土的循环蠕变特性朱登峰1,黄宏伟1,殷建华2(1.同济大学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2.香港理工大学 土木及结构工程学系,香港 中国)摘 要:本文介绍对上海淤泥质饱和粘土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
考虑到土的各向异性性质,在三轴试验中,在K0固结条件下把土试样恢复到天然的K0应力状态,然后进行排水及不排水单向循环加载蠕变试验。
从试验结果可以观察到一些重要的现象:(1)当循环轴向应力小于初始固结压力的50%时,饱和粘土的循环蠕变可分成三个阶段;(2)循环应变可分成不可逆的累积应变与可逆应变两部分,可逆应变的大小与循环应力幅值近似成线性关系;(3)孔压增长较为滞后,不排水试样孔压增长稳定时其值约为应力幅值50%,而排水试样的残余孔压约为应力幅值的20%。
关键词:饱和粘土;循环荷载;蠕变,K0固结中图分类号:TU 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05)09–1060–05作者简介:朱登峰(1975–),男,博士生,研究方向是循环荷载作用下软土理论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Cyclic creep behavior of saturated soft clayZHU Deng-feng1, HUANG Hong-wei1, YIN Jian-hua2(1. Depart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2.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Structure Engineering,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 Kong, China)Abstract: A study on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a saturated soft clay under cyclic loading was presented. Considering the intrinsic anisotropy of the soil, a soil specimen was initially restored to the in-situ stress state under K0 consolidation in a triaxial cell, and then the specimen was sheared in the same triaxial cell under axial cyclic loading and tested in a drained or undrained creep condition.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a) The cyclic creep process of the saturated clay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if the cyclic axial stress was less than 50% of the initial confining pressure. (b) The cyclic strai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at is, a irreversible accumulated strain and a reversible strain. The magnitude of the there was approximately a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the reversible strain and the amplitude of the cyclic stress. (c) The increase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initially lagged behind that of stress. The stable excess pore pressure was about 50% of the stress amplitude for a undrained specimen, however the residual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was approximately 20% of stress amplitude for a drained specimen.Key words: saturated clay; cyclic loading; creep; K0 consolidation0 前 言软土的循环荷载效应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
早期Seed(1958,1961)及其同事首先开展了低路堤交通往复荷载作用下路基变形特性研究[1,2],Wilson (1974)、Baligh(1978)等研究了循环荷载作用下非弹性正常固结粘土的一维固结问题,推导出了循环荷载下土超孔隙水压力及沉降的解析解[3,4]。
Andersen (1980,1988)[5,6]研究了粘土的循环剪切强度、变形及孔压变化规律。
Mladen(1988)指出随着超固结比增大,粘土循环剪切模量退化率降低[7]。
Hyde(1986)对粉质粘土试样进行了一系列循环不排水强度试验,显示正常、弱超固结土的循环加载将引起超固结度的明显增长[8]。
Silvestri[9]、Narasimha[10]等人研究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作用下粘土的有效固结压力、变形、不排水强度受加载频率影响。
Dutt[11]指出正常固结粘土的循环行为和循环加载及随后单调加载的超固结材料一致。
Liang[12]等根据边界面塑性力学概念,采用二阶应力张量结点不变量及粘土构造张量考虑材料的各向异性,提出动荷载下饱和软粘土的本构模型。
蒋军、陈龙珠(2001)研究了不同加载波形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重塑粘土的变形特性[13]。
循环荷载可分为短期循环荷载(如地震荷载)和长期循环荷载(交通、风、波浪荷载)两类。
与交通、───────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收稿日期: 2004–11–23第9期朱登峰,等. 饱和软粘土的循环蠕变特性 1061风、波浪、机器振动等长期循环荷载作用有关的地基问题,由于荷载强度小、作用时间长,影响较大的是变形问题。
如日本某低路堤高速公路,在投入运行后,路基发生了惊人的沉降,5 a后达1~2 m[14]。
这表明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粘土变形随时间逐步发展,循环累积变形效应显著,应引起足够重视。
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地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迅猛发展,交通荷载对土体长期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影响研究日益重要,因此,有必要对循环载荷作用下土体的流变特性进行试验研究。
本文根据对上海淤泥质粘土的循环三轴排水及不排水蠕1 试验仪器试验在英国GDS仪器设备公司生产的2 Hz动态试验系统(DYNTTS)上进行。
该系统主要由三轴压力室、围压控制源、反压控制源、轴向荷载驱动器、量测设备、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组成。
整个系统由计算机控制,可自动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及试验过程图形的绘制,并具有多个试验模块,可进行固结、常规三轴、高级加载、应力路径、渗透、动态三轴等试验。
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围压及反压控制范围为0~2 MPa,控制精度1 kPa,体积变化控制精度1 mm3,轴向位移测量分辨率0.08 µm,轴向最大荷载10 kN,测量精度高于满量程的0.1%。
层厚约10 m层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为:天然含水率51.6%,天然重度为16.7 kN/m3,比重2.75,孔隙比1.44,液限43.9%,塑限24.0%。
由于天然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与初始固结条件有关,因此,土的K0值的准确确定对研究土的动态行为,特别对于K0<1的正常或弱超固结粘土是非常重要的[15]。
试验中应尽力重复土由K值控制的这一预剪条件,对试样首先进行K0固结,使土样恢复到现场原位状态。
试验内容分为排水循环蠕变、不排水循环蠕变试验,试验加载控制参数如表1所示。
试验步骤如下:首先将土样在切土架上制成直径5 cm、高10 cm的试样,然后把试样小心安装在三轴压力室内,避免试样扰动,密封容器开始试验;试验第一步进行反压饱和,饱和过程使围压设定略大于反压,保证试样不至于产生体积膨胀,围压与反压匀速增加,反压控制终值等于试样所在土层的静水压力;第二步进行K0固结,恢复试样到原位状态,固结过程中反压力保持不变,围压以非常小的速率增加,通过体变控制保持试样直径不变,试验终止条件以轴向压力达到土样上覆土层压力为标准;第三步进行三轴循环蠕变试验,循环试验采用正弦波加载,循环加载周期为5分钟。
表1 试样的试验加载控制参数Table 1 Testing controls parameter for samples试验类型试样编号试样深度/m轴向控制固结压力/kPa反压控制压力/kPa加载类型不排水循环蠕变C 17.0~17.3 297 162D 15.0~15.3 263 156排水循环蠕变 E 13.0~13.3 220 140正弦波形荷载3 试验结果及分析影响周期荷载作用下粘性土变形和孔压的因素有很多,本次试验考虑了排水条件和剪应力水平对蠕变的影响,关于加载频率对粘土变形和孔压的影响还存在争议,未取得一致的认识,分析可能与粘土的粘滞特性有关[16]。
本次试验也曾变化加载周期,结果显示对粘土的变形及孔压影响不明显。
3.1 不排水循环蠕变不排水循环试验土样C埋深17.0~17.3 m,通过K0固结过程使其恢复到原位状态后,进行分级循环加载试验,每级循环荷载轴向应力起始值(即最小值)等于试样的轴向固结应力,循环应力幅值分别为5,10,15,20 kPa,有效固结围压σ3c,=48 kPa。
图1显示应力初始加载阶段的典型曲线,偏应力变化基本为正弦波形,偏应变随应力循环周数增加而增大,在一个应力循环内,粘土应力应变关系具有非线性,应力回复产生不可回复的塑性应变,孔压变化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其峰值随循环周数增加而增加,并逐步跟上应力循环变化,这可能是由于循环载荷下粘土试样在轴向和径向形成孔压梯度,孔压量测在试样端部引起。
图2为孔压、偏应变、偏应力与循环周数N的关系曲线,图中P、D、V分别表示每一应力循环的峰值点、基准值点、谷值点,q a表示偏应力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