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量分析和暴雨强度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302.50 KB
- 文档页数:48
暴雨强度公式i=A /t n 中参数的推求,用试摆法对暴雨强度公式i =A /(t+b )n
中参数的推求,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计算程序)推求暴雨强度公式i =A 1(1+C lg T )/(t+b )n 中的参数*
, 推求无自记雨量记录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利用等值线图求暴雨强度。
另外针对管道排水设计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q=288745( 1+ 0794 LgP )/( t + 188)
0.81
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立升/秒;公顷); P--设计重现期(P =1); t--降雨历时(分钟), t=t 1+mt 2。
; t 1--地向集水时问;取t 1-10分钟; t 2--雨水在管道内的流行时间(分钟); m--延缓系数,暗管取m=2.
雨水设计流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ΨqA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立升/秒); q--设计暴雨强度(立升/秒,公顷); w--径流系数: 商业区=0.85; 居住区=0.80; 工业区=0.75
A--汇水面积(公顷)。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浙江省暴雨强度公式浙江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大省,其气候特点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暴雨强度也呈现出日益增加的趋势。
因此,了解和掌握浙江省暴雨强度的计算公式对于城市规划、防洪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暴雨强度公式的定义暴雨强度公式是用来计算某一地点在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大小的公式。
在浙江省,暴雨强度公式通常采用以下形式:Q = (1242/t+4.48)/5.62其中,Q为暴雨强度(单位:毫米/分钟),t为时间(单位:分钟),该公式适用于浙江省大部分地区的暴雨强度计算。
二、暴雨强度公式的应用1、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暴雨强度的计算对于排水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
根据暴雨强度公式,可以计算出不同区域的暴雨强度,进而确定排水系统的规模和设计标准。
同时,还可以根据暴雨强度公式对城市的防洪标准进行评估和优化,确保城市安全。
2、防洪减灾在防洪减灾方面,暴雨强度公式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根据暴雨强度公式,可以预测出某一地区的降雨量大小,进而评估该地区的洪涝风险。
同时,可以根据暴雨强度公式对水库的蓄水量进行合理调整,避免因降雨过多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三、暴雨强度公式的解析1、系数调整在暴雨强度公式中,系数的调整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而定的。
因此,在应用暴雨强度公式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系数调整,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时间尺度暴雨强度公式中的时间尺度是分钟,这意味着计算出的降雨量是每分钟的平均降雨量。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将时间尺度进行调整,如将分钟调整为小时或日等,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四、总结浙江省暴雨强度公式的应用与解析对于城市规划、防洪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掌握暴雨强度公式,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降雨量大小,进而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在应用暴雨强度公式时需要注意系数的调整以及时间尺度的选择,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黄山市暴雨强度公式评估简介黄山市地处中国东南部,是一个风景旖旎的城市。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城市近年来遭受了多次暴雨袭击。
因此,如何准确评估暴雨强度,成为了保障该市居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将介绍针对黄山市暴雨强度进行评估的公式及其应用。
黄山市暴雨强度公式介绍一般来说,暴雨强度公式可以根据地区的降雨数据进行定制化。
针对黄山市这一特定地区,研究者们制定了一组基于降雨量的暴雨强度公式。
该公式采用了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对历史降雨数据的分析、正态分布曲线的图形绘制、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
最终,制定出了一个以降雨量为自变量,以暴雨强度为因变量的公式:I = a * ln(R) + b其中,I表示暴雨强度,R表示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a和b是待求系数。
应用案例为了验证该公式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研究者们通过在黄山的多个监测站点对公式进行了测试。
结果显示,该公式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和稳定性,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黄山市暴雨强度。
下面是一个具体应用案例:某一监测站记录到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为60mm,研究者们根据公式计算该地区的暴雨强度为:I = a * ln(60) + b经过计算和取值,求得a=0.65,b=1.03,带回公式得:I = 0.65 * ln(60) + 1.03 = 2.64因此,该地区当前的暴雨强度为2.64。
总结本文介绍了针对黄山市暴雨强度进行评估的公式及其应用,该公式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得出,能够较为准确地预估该地区的暴雨强度。
公式的应用案例表明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为黄山市及其周边地区数据监测和防范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山南市暴雨强度公式1、暴雨强度公式: Qy=ψ.qF。
2、暴雨强度指的是降雨的集中程度。
-般以--次暴雨的降雨量、最大瞬间降雨强度、小时降雨量等表示。
其计量单位通常以mm/min或L /(s.万m2)表示。
我国气象局规定,按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3、世界.上最大的暴雨出现在南印度洋上的留尼汪岛,24小时降水量为1870毫米。
我国最大暴雨出现在台湾省新寮,24小时降水量为1672毫米,均是热带气旋活动引起的。
我国是多暴雨国家之一,几乎各省(市、区)均有出现。
主要集中在下半年。
暴雨日数的地域分布呈明显的南方多,北方少;沿海多,内陆少;迎风坡侧多,背风坡侧少的特征。
台湾山地的年暴雨日达16天以上,华南沿海的东兴、阳江、汕尾及江淮流域一些地区在10天以上,而西北地区平均每年不到1天。
暴雨分为好几个等级,暴雨是有强度之分的,对其暴雨强度有专门的计算公式,那么暴雨强度公式怎么计算?今天佰佰安全网小编来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暴雨强度公式t=t1+n*t2,其中t1是地面集水时间,一般取5-15分钟;t2是雨水在管道中流行的时间。
n是折减系数,新版规范已取消,n取1。
暴雨强度及雨水流量计算是大小为291KB的免费版软件。
可以查询到各个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的计算软件,和全国各个城市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和算法。
暴雨强度及雨水流量计算是可以查询到各个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的计算软件,和全国各个城市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和算法。
并且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全国各地城市的降雨量,非常方便实用。
暴雨强度指的是降雨的集中程度。
一般以一次暴雨的降雨量、最大瞬间降雨强度、小时降雨量等表示。
其计量单位通常以mm/min或L/(s.万m2)表示。
我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
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0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00 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雨量分析是指对一定时间内的降雨量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通过分析降雨量的特征和规律,可以对雨水资源进行科学利用和合理规划,同时也有助于预测和应对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
而暴雨强度公式则是用于预测暴雨过程中的降雨强度的一种数学模型,通过这种模型可以对暴雨过程进行评估和分析,从而提供预警与防御措施。
1. 雨量分析的意义雨量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和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雨量分析主要包括降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降雨概率与频率分析等内容。
通过对雨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对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段的降雨情况进行比较,揭示降雨变化规律,为城市的水资源利用和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 雨量数据采集与处理为了进行雨量分析,首先需要采集和处理雨量数据。
雨量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地面气象站、自动气象站等设备进行实时观测,也可以通过历史文献和卫星遥感数据来获取。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完整性检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之后,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求均值、方差、频率分布等,揭示降雨特征和规律。
3. 暴雨强度公式的应用暴雨强度公式是一种通过多年降雨数据建立的统计模型,用于预测和评估暴雨过程中的降雨强度。
常用的暴雨强度公式包括I=aT^b公式、I=P*Q公式等。
其中,I表示暴雨强度,T表示降雨发生时间,P表示降雨频率,Q表示降雨量。
通过这些公式,可以根据历史降雨数据来推算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降雨强度,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暴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灾害风险。
4. 雨量分析与城市规划雨量分析对于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根据雨量分析的结果,可以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在城市建设中,可以根据雨量分析结果确定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策略,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蓄滞洪区等,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5. 暴雨强度公式的改进与挑战虽然暴雨强度公式在暴雨预警和风险评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的暴雨强度公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全国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的应用案例分析暴雨是指暴雨天气,一般是指降雨量非常大的降水现象。
暴雨强度公式是用于计算暴雨的降雨强度的数学公式。
在全国范围内,不同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会有所不同,因为每个地区的气候、地形、环境条件等各异。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全国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的应用情况。
案例一:北京市暴雨强度公式北京市位于华北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暴雨时常发生。
根据北京市气象局的统计数据和历史观测资料,北京市的暴雨强度公式可以简化为以下形式:I = 3.2 × (P / T)^0.56其中,I表示暴雨强度(单位:mm/h),P表示降雨量(单位:mm),T表示降雨时长(单位:h)。
该公式在北京市的气象预报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该公式,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实时的降雨量和降雨时长,及时预警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案例二: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广州市位于南方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地形起伏和多河流交汇,广州市的暴雨情况复杂多变。
广州市气象局根据本地区的降雨特点和气象数据,研究出了适用于广州市的暴雨强度公式。
I = 3.8 × (P / T)^0.6 + 0.4 × (P / T)^0.4该公式在广州市的气象预报、城市排水设计以及防洪抗灾工作中被广泛运用。
通过该公式,相关部门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降雨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影响,提前制定应急预案,避免城市内涝和洪涝灾害的发生。
案例三:上海市暴雨强度公式上海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到台风和热带气旋的影响比较大。
上海市暴雨强度公式的推导基于上海市的气候特点和降雨观测资料,并结合了上海市的地理环境和城市规模等因素。
I = 2.5 × (P / T)^0.65该公式在上海市的气象预报、城市防洪工程规划以及抗台风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该公式,相关部门可以及时判断台风或热带气旋带来的降雨对上海市的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洪和救灾措施,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定义暴雨强度:指单位面积上某一历时降水的体积,以升/(秒•公顷)(L/(S•hm2))为单位。
专指用于室外排水设计的短历时强降水(累积雨量的时间长度小于120 分钟的降水)暴雨强度公式:用于计算城市或某一区域暴雨强度的表达式二、其他省市参考公式:三、暴雨强度公式修订一般气候变化的周期为10~12年,考虑到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异常,5~10年宜收集新的降水资料,对暴雨强度公式进行修订,以应对气候变化。
工作流程:1.资料处理;2.暴雨强度公式拟合(单一重现期、区间参数公式、总公式);3.精度检验;4.常用查算图表编制;5.各强度暴雨时空变化分析注意事项:基础气象资料采用当地国家气象站或自动气象站建站~至今的逐分钟自记雨量记录,降水历时按5、10、15、20、30、45、60、90、120、150、180 分钟共11种,每年每个历时选取8 场最大雨量记录;年最大值法资料年限至少需要20 年以上,最好有30 年以上资料;年多个样法资料年限至少需要10 年以上,最好有20 年以上资料。
统计样本的建立年多个样法:每年每个历时选择8个最大值,然后不论年次,将每个历时有效资料样本按从大到小排序排列,并从大到小选取年数的4 倍数据,作为统计样本。
年最大值法:选取各历时降水的逐年最大值,作为统计样本。
(具有十年以上自动雨量记录的地区,宜采用年多个样法,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年最大值法。
若采用年最大值法,应进行重现期修正)具体计算步骤:一、公式拟合1.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拟合最小二乘法、数值逼近法2.区间参数公式拟合二分搜索法、最小二乘法3.暴雨强度总公式拟合最小二乘法、高斯牛顿法二、精度检验重现期0.25~10 年< 0.05mm/min< 5%三、不同强度暴雨时空变化分析城市暴雨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1)各历时暴雨年际变化特征——可通过绘制各历时暴雨出现日(次)数的年际变化图,分析各历时暴雨的逐年或年代变化特征。
一、定义暴雨强度:指单位面积上某一历时降水的体积,以升/(秒•公顷)(L/(S•hm2))为单位。
专指用于室外排水设计的短历时强降水(累积雨量的时间长度小于120 分钟的降水)暴雨强度公式:用于计算城市或某一区域暴雨强度的表达式二、其他省市参考公式:三、暴雨强度公式修订一般气候变化的周期为10~12年,考虑到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异常,5~10年宜收集新的降水资料,对暴雨强度公式进行修订,以应对气候变化。
工作流程:1.资料处理;2.暴雨强度公式拟合(单一重现期、区间参数公式、总公式);3.精度检验;4.常用查算图表编制;5.各强度暴雨时空变化分析注意事项:基础气象资料采用当地国家气象站或自动气象站建站~至今的逐分钟自记雨量记录,降水历时按5、10、15、20、30、45、60、90、120、150、180 分钟共11种,每年每个历时选取8 场最大雨量记录;年最大值法资料年限至少需要20 年以上,最好有30 年以上资料;年多个样法资料年限至少需要10 年以上,最好有20 年以上资料。
统计样本的建立年多个样法:每年每个历时选择8个最大值,然后不论年次,将每个历时有效资料样本按从大到小排序排列,并从大到小选取年数的4 倍数据,作为统计样本。
年最大值法:选取各历时降水的逐年最大值,作为统计样本。
(具有十年以上自动雨量记录的地区,宜采用年多个样法,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年最大值法。
若采用年最大值法,应进行重现期修正)具体计算步骤:一、公式拟合1.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拟合最小二乘法、数值逼近法2.区间参数公式拟合二分搜索法、最小二乘法3.暴雨强度总公式拟合最小二乘法、高斯牛顿法二、精度检验重现期0.25~10 年< 0.05mm/min< 5%三、不同强度暴雨时空变化分析城市暴雨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1)各历时暴雨年际变化特征——可通过绘制各历时暴雨出现日(次)数的年际变化图,分析各历时暴雨的逐年或年代变化特征。
设计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引言: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水量极大的降雨过程,通常由于对下垫面的影响很大,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因此,对暴雨强度的准确计算和预测对于防灾减灾工作至关重要。
设计暴雨强度计算公式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该公式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暴雨强度,并提供给设计与规划工作参考。
一、定义:设计暴雨强度是指在设定的时间内,设计洪水位下的洪水降雨强度。
二、常用设计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常见的设计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包括经验公式和统计学方法。
1. 经验公式:经验公式是根据历史降雨数据统计得出的经验关系,它的计算方式简单,适用范围广。
常见的经验公式有:1.1 江苏省经验公式:I = 0.9 P^0.52其中,I表示暴雨强度(mm/h),P表示设计周期内的暴雨量(mm)。
1.2 广东省经验公式:I = 0.39 P^0.59其中,I表示暴雨强度(mm/h),P表示设计周期内的暴雨量(mm)。
2.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是利用历史洪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概率统计原理建立的发生频率与暴雨强度之间的经验关系。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有:2.1 极值统计分析法:利用极值统计理论,通过对历史洪水资料的统计分析,建立暴雨强度与频率之间的经验关系。
常用的方法有皮尔逊Ⅲ型分布法、爱德华Ⅲ型分布法等。
2.2 概率分布转换法:通过将洪水降雨量序列转换为标准正态分布(或其他理论分布),建立暴雨强度与频率之间的统计关系。
常用的方法有洪水频率分析、降尺度模型等。
3. 基于物理原理的计算方法:基于物理原理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分析气象要素、下垫面特征等因素,建立地区性的暴雨强度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方法有降水-径流模型、气象雷达与卫星监测资料等。
三、应用:设计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防洪减灾工作等领域。
通过计算得出的暴雨强度可用于确定洪水位、设计下水道容量、制定防洪标准、规划城市绿地等。
总结:设计暴雨强度计算公式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经验公式、统计学方法和基于物理原理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暴雨强度。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榆林地区的暴雨量计算公式
榆林地区的暴雨量计算通常会受到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还会考
虑降水历时、雨强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等因素。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暴雨量计
算公式,供参考:
暴雨量=A×i×t
其中
A表示工程集水面积;
i表示暴雨强度;
t表示降雨历时。
在榆林地区,暴雨量计算中需要使用的参数包括工程集水面积、设计
频率、暴雨强度和降雨历时。
工程集水面积指的是需要排水的区域的面积。
根据榆林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查看地形地貌图、土地利用图、静态测量 or 出租 and 水
文分布特征等相关数据来确定集水面积。
设计频率与设计标准有关。
根据不同的排水系统设计要求和规范,设
计频率可以选择不同的值,常见的频率有1年、2年、5年、10年、20年、50年和100年等。
根据设计频率,可以确定暴雨量P的概率。
暴雨强度可以参考相关地区的气象数据,如降雨量和降雨历时等。
根
据历史气象数据,可确定不同频率下的暴雨强度。
降雨历时是指降雨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
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或参考相关气象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只是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实际的暴雨量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地理气候条件、气象数据和设计规范等多个因素,建议在具体设计中参考相关文献和规范,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总结起来,榆林地区的暴雨量计算公式是根据工程集水面积、设计频率、暴雨强度和降雨历时等参数进行推导和计算的。
具体的计算公式需要参考相关的规范和气象数据,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雨水量计算雨水设计流量公式F q Q ⨯⨯=ϕ式中:Q ——设计流量(L/S );ϕ——径流系数,取0.5;F ——汇水面积(ha );q ——暴雨强度(L/S •ha )暴雨强度计算公式,采用唐山市暴雨强度公式: )hm (L/s tlgP)0.87935(1q 20.6⨯⨯+= 式中:P ——设计重现期,取1.0年;t ——降雨历时(min ),t=t 1+mt 2;t 1——地面积水时间,取15min ;t2——管渠内流行时间(min );m ——管渠延缓系数,管及暗渠取m=2.0,明渠取m=1.22. 备注:1ha=10000m 2(1)采用雨水回收系统,节能量考虑唐山地区降雨量较为丰富,建议本项目建立屋面雨水回收系统,收集后过滤泥沙,用于绿化和浇洒场区道路和地面。
本项目屋面汇水面积约为83704m 2。
唐山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625mm ,雨水平均径流系数为 0.9,初期雨水弃流系数取0.85,季节折减系数取 0.80,渗入系数取 0.20,则屋面年可收集雨水量为:屋面年可收集雨水量=降雨量×汇流面积×径流系数×弃流系数×季节折减系数。
=0.625×83704×0.9×0.85×0.80=3.20万m3经分析,给水系统通过采用进一步的节能措施,年可约用水量3.20万m3,可满足本项目用于绿化和浇洒场区道路和地面用水及循环水补水,则年节约用水量为 3.20万m3折合标准煤2.74tce。
(2)采用太阳能路灯系统本项目室外照明装机功率为40.74kW,有功功率41kW,经低压侧补偿后(增加变压器损耗后)电器计算负荷为:有功功率37.27kW,经计算室外照明年耗电量为22.36万kWh。
如采用太阳能照明系统,则年节约电力22.36万kWh,折标煤27.48tce。
浙江省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以下是浙江省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表,其中包括城市名称和对应的暴雨强度公式。
资料年数及起止年份和选样方法也列出来了。
杭州市的暴雨强度公式为i=57.694+53.476lgP1.008(t+31.546)。
临安市的暴雨强度公式为i=7.846+6.154lgP0.623(t+6.124)。
富阳市的暴雨强度公式为i=19.522+13.313lgP0.791(t+19.584)。
桐庐市的暴雨强度公式为i=36.676+25.220lgP(t+28.149)0.940.建德市的暴雨强度公式为i=16.477+13.237lgP(t+13.427)0.806.淳安市的暴雨强度公式为i=11.176+8.892lgP(t+11.470)0.734.宁波市的暴雨强度公式为i=99.380+85.038lgP(t+32.196)1.113.余姚市的暴雨强度公式为i=15.356+12.026lgP(t+13.474)0.751.慈溪市的暴雨强度公式为i=32.937+24.079lgP(t+29.767)0.860.鄞州市的暴雨强度公式为i=7.004+7.683lgP(t+6.536)0.613.奉化市的暴雨强度公式为i=67.912+51.552lgP1.041(t+29.294)。
镇海市的暴雨强度公式为i=64.220+51.572lgP(t+32.135)1957-2006.宁海市的暴雨强度公式为i=16.539+10.669lgP(t+15.435)1958-1996.其中,i代表暴雨强度,P代表降雨量,t代表温度。
每个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都是根据历史数据和理论分布计算出来的。
暴雨强度公式是根据设计降雨重现期和降雨历时计算出暴雨强度的公式。
其中,采用年最大值法和年多个样法推求的暴雨强度公式对应的重现期转换公式分别为(t+9.823)和1n(T-1)/1n(T-M)或1-(1-e^(-TE))^(T-1),其中TE为年多个样法推求公式的重现期,TM为年大值法推求公式的重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