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怨诗
- 格式:ppt
- 大小:609.00 KB
- 文档页数:19
闺怨古诗词10篇宫怨诗是闺怨诗中一种特殊的分类,它一般是描写古代帝王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的妃子所生成的怨情。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闺怨古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水仙子·灯花占信又无功朝代:元朝|作者:杨朝英灯花占信又无功,鹊报佳音耳过风。
绣衾温暖和谁共?隔云山千万重,因此上惨绿愁红。
不付能博得个团圆梦,觉来时又扑个空。
杜鹃声啼过墙东。
菩萨蛮·秋闺词牌名:菩萨蛮|朝代:清朝|作者:徐灿西风几弄冰肌彻,玲珑晶枕愁双设。
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
梦也不分明,远山云乱横。
菩萨蛮·春闺词牌名:菩萨蛮|朝代:清朝|作者:徐灿困花压蕊丝丝雨,不堪只共愁人语。
斗帐抱春寒,梦中何处山。
卷帘风意恶,泪与残红落。
羡煞是杨花,输它先到家。
凤归云·闺怨词牌名:凤归云|朝代:唐朝征夫数载,萍寄他邦。
去便无消息,累换星霜。
月下愁听砧杵起,寒雁南行。
孤眠鸾帐里,枉劳魂梦,夜夜飞扬。
想君薄行,更不思量。
谁为传书与?表妾衷肠。
倚牅无言垂血泪,暗祝三光。
万般无奈处,一炉香尽,又更添香。
谒金门·双喜鹊词牌名:谒金门|朝代:元朝|作者:王庭筠双喜鹊。
几报归期浑错。
尽做旧愁都忘却。
新愁何处著。
瘦雪一痕墙角。
青子已妆残萼。
不道枝头无可落。
东风犹作恶。
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词牌名:临江仙|朝代:唐朝|作者:尹鹗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
昔年于此伴萧娘。
相偎伫立,牵惹叙衷肠。
时逞笑容无限态,还如菡萏争芳。
别来虚遣思悠飏。
慵窥往事,金锁小兰房。
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
西窗幽梦等闲成。
逡巡觉后,特地恨难平。
红烛半条残焰短,依稀暗背银屏。
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
闺怨朝代:宋朝|作者:姜特立别恨迢迢千里余,天涯何处觅音书。
花间羞见双双蝶,水上愁寻六六鱼。
闺怨·人世悲欢不朝代:唐朝|作者:高骈人世悲欢不可知,夫君初破黑山归。
如今又献征南策,早晚催缝带号衣。
宫怨古诗赏析
宫怨
作者:唐·李益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宫怨》注释
①宫怨: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名。
②春:全诗校:“一作宫。
”
③歌吹:歌声与乐声。
昭阳:汉宫殿名。
④宫漏:宫中的刻漏,用以计时。
⑤滴:全诗校:“一作作。
”长门:汉宫殿名。
《宫怨》作者介绍
李益(748—829),唐代诗人。
字君虞。
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家居郑州(今属河南)。
公元769年登进士第,公元783年登书判拔萃科。
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
公元797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
公元800年南游扬州等地。
公元820年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
公元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
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其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
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律体也不乏名篇。
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诗集》二卷。
《宫怨》繁体对照
卷283_79宮怨李益
露濕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陽。
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壹夜長。
宫廷哀怨的诗句《怨歌行》【汉】班婕妤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作品赏析:《怨歌行》一诗用扇来比喻女子。
扇在被人需要的时候就“出入怀袖”,不需要的时候就“弃捐箧笥”。
旧时代有许多女子处于被玩弄的地位,她们的命运决定于男子的好恶,随时可被抛弃,正和扇子差不多。
诗歌以团扇自喻,借团扇的遭遇比喻自己的悲惨命运,抒发了失宠妇女的痛苦心情。
诗作旧作班婕妤诗,或颜延之诗,皆误。
据《文选》李善注引《歌录》作无名氏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
全诗语言清新秀美,构思巧妙,比喻贴切,形象生动,含意隽咏,耐人寻味。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唐】王昌龄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作品赏析:前两句写天色方晓,金殿已开,就拿起扫帚,从事打扫,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打扫之余,别无他事,就手执团扇,且共徘徊,这是一时的偷闲和沉思。
徘徊,写心情之不定,团扇,喻失宠之可悲。
说"且将"则更见出孤寂无聊,唯有袖中此扇,命运相同,可以徘徊与共而已。
后两句进一步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来发挥这位宫女的怨情,仍承用班婕妤故事。
诗人以玉颜之白与鸦羽之黑,两个极不相类,而且相反的事物拿来作比,就使读者增强了感受。
诗中上用"不及",下用"犹带",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其实是非常深沉的怨愤。
凡此种种,都使得这首诗成为宫怨诗的佳作。
《西宫春怨》【唐】王昌龄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作品赏析:《西宫春怨》是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通过写西宫深夜的静与花香,描绘出美景缺无人欣赏的凄凉景色,体现了失宠妃子的怨与愁,隐含着自己不受重用的伤感。
《上阳白发人》【唐】白居易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谢赐珍珠》
唐·江采萍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春怨》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宫词·故国三千里》
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长信秋词五首》
唐·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导语】闺怨诗属于汉族古典诗歌,主要集中在唐代这⼀时期,其中⼜有特别的⼀类称为宫怨诗。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妇等)的忧伤,或者少⼥怀春、思念情⼈的感情。
下⾯是为⼤家带来的:闺怨诗:王昌龄《闺怨》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闺怨唐代:王昌龄闺中*不知愁,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闺中*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她精⼼妆饰,登上⾼楼。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惆怅之情涌上⼼头。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注释闺怨:*的幽怨。
闺,⼥⼦卧室,借指⼥⼦。
⼀般指少⼥或*。
古⼈"闺怨"之作,⼀般是写少⼥的青春寂寞,或*的离别相思之情。
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不知愁"⼀作"不曾愁",则诗意⼤减。
凝妆:盛妆。
陌头:路边。
觅封侯:为求得封侯⽽从军。
觅,寻求。
悔教:后悔让创作背景 唐代前期国⼒强盛,从军远征,⽴功边塞,成为当时⼈们“觅封侯”的⼀条重要途径。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的⽣活理想。
赏析 王昌龄的⼀系列宫闺怨诗中《闺怨》尤为突出。
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不知愁”,紧接着第⼆句⼜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如何在春光明媚的⽇⼦⾥“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
于是,⼀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的*形象跃然纸上。
闺中*果真不知愁吗?当然不是。
读过全诗之后我们知道,这是⼀位丈夫远征他乡,⾃⼰独守空房的*,即使在唐朝封建礼教尚不严格*妇⼥的时代,她平⽇⾥也是不能随便出门的。
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称为“诗眼”。
这位*所见,不过寻常之杨柳,作者何以称之为“忽见”?其实,诗句的关键是见到杨柳后忽然触发的联想和⼼理变化。
杨柳在古代⼈的⼼⽬中,不仅仅是“春⾊”的代替物,同时,它⼜是友⼈别离时相赠的礼物,古⼈很早便有折柳相赠的习俗。
因为那迷茫和朦胧的杨花柳絮和⼈的离愁别绪有着某种内在的相似。
古代的宫怨诗与闺怨诗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一、宫怨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简析】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
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
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
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
此情此景,好不凄绝~宫词朱庆余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宫词 _译文朱庆余百花盛开,宫院却寂寂地紧闭大门;俏丽宫女,相依相并伫立廊下赏春。
满怀幽情,都想谈谈宫中忧愁的事,鹦鹉面前,谁也不敢吐露自己苦闷。
[题解]这首宫怨诗,构思独特,新辟蹊径。
一般宫怨诗,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宫女。
但这首诗却写两位宫女,足见失宠者并非一人。
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
百花盛开的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寂锁闭。
宫女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已失宠,感怀无限,心中郁闷,极愿互吐,却恐鹦鹉饶舌,竟不敢言。
怨深怨重,裸露无遗。
宫怨(唐)司马札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香儿倚在门边,心里很不是滋味。
过了这个春分,又有一些调门的了。
可她总也撞不上,并不是她不够贴心,以前她主子还在的时候,她还是很得宠的。
只是现在人去楼空,不免又是冷清又是寂寞。
原来同她一道的姐妹夏莺也因为讨另外一个妃子喜欢,也喜气洋洋地归位新主子了。
于是这冷门儿便是越来越冷了。
她又怕沾上一个脾气暴的主子,又难以忍受现在的孤独。
夜半时分,她总会孤零零地倚在窗边,看星星看月亮。
可是最令她心酸的是,这天从来都想泼了墨一样,没星星,月亮也是残月。
这种时候她一般都会想起才被送进来的时候。
那个时候,她可是个冰清玉洁的小美人儿,还是选秀女时被招进宫的。
唐代宫怨诗一、原文:《长门怨二首·其一》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二、衍生注释:1. “长门怨”:是古乐府诗题。
这一诗题通常用来描写皇后失宠后的哀怨悲苦之情。
2. “天回北斗挂西楼”中的“天回”意为天空转动。
北斗星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暗示着时间的推移。
3. “金屋”:源于汉武帝刘彻“金屋藏娇”的典故,这里用来借指受宠的宫殿。
三、赏析:1. 主题与情感- 本诗的主题是宫怨。
诗中描绘了一位失宠的宫妃所处的孤独凄凉的环境,表达出她深深的哀怨忧愁之情。
- 从“金屋无人萤火流”可以看出,曾经的金屋如今无人居住,只有萤火飞舞,形成鲜明对比,那种从得宠到失宠的落差感让人唏嘘。
2. 表现手法- 诗人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如“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将月光拟人化,本来月光是客观的事物,但诗人说月光到了长门殿就变成了一段愁,巧妙地把宫妃的愁绪融入到景色之中。
而且天空北斗星的移转、金屋中的萤火以及月光等景象,层层递进地渲染出宫深人怨的氛围。
四、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意境奇妙。
他一生渴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虽然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但最终未能实现理想抱负。
他在诗歌创作上才华横溢,无论是乐府诗、绝句还是律诗都有杰出的成就。
这首《长门怨二首·其一》,很好地体现了他对宫妃不幸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宫廷生活阴暗面的揭露。
五、运用片段:1. 小红和小美闲聊古代宫廷剧剧情的时候。
小红说:“哎,那些失宠的妃子真可怜啊,就像李白诗里写的‘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曾经得宠的妃子一旦失宠,就只能孤独地待在冷冷清清的宫殿里,看着萤火乱飞,多凄惨。
”2. 在语文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描述一下古代宫廷女性失宠后的状态。
小明站起来说:“就像李白诗里描绘的那般,‘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啊。
失宠的妃子所在的长门殿很是孤寂,连月光洒到那儿,都会变成一种哀愁,可见她们内心的焦虑和痛苦有多深。
宫怨原文翻译及赏析宫怨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宫怨原文翻译及赏析1宫怨李益〔唐代〕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译文及注释译文:春晴正开的桃花,花朵被露水沾湿,春风散入,更是暗香满殿。
月亮特别明亮,昭阳殿里彻夜笙歌。
宫漏里就好像装了海水一样滴不完、流不尽。
在长门宫前滴了一夜没有停息。
注释:露湿:露水打湿。
晴花:晴日的花朵。
歌吹:歌唱吹打。
昭阳:汉宫殿名。
后泛指后妃所住的宫殿。
《三辅黄图·未央宫》:“武帝时,后宫八区,有昭阳……等殿。
”似将:好似将用。
宫漏:宫中计时器。
用铜壶滴漏,故称宫漏。
长门:汉宫名。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
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
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后以“长门”借指失宠女子居住的寂寥凄清的宫院。
赏析和王昌龄“奉帚平明”、“闺中少妇”等名作之同,此诗的怨者,不是一开始就露面的。
长门宫是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后的居处,昭阳殿则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居处,唐诗通常分别用以泛指失宠、得宠宫人住地。
欲写长门之怨,却先写昭阳之幸,形成此诗一显著特点。
前两句的境界极为美好。
诗中宫花大约是指桃花,此时春晴正开,花朵上缀着露滴,有“灼灼其华”的光彩。
晴花沾露,越发娇美秾艳。
夜来花香尤易为人察觉,春风散入,更是暗香满殿。
这是写境,又不单纯是写境。
这种美好境界,与昭阳殿里歌舞人的快乐心情极为谐调,浑融为一。
昭阳殿里彻夜笙歌,欢乐的人还未休息。
说“歌吹在昭阳”是好理解的,而明月却是无处不“在”,为什么独归于昭阳呢?诗人这里巧妙暗示,连月亮也是昭阳殿的特别明亮。
两句虽然都是写境,但能使读者感到境中有人,继而由景入情。
这两句写的不是宫怨,恰恰是宫怨的对立面,是得宠承恩的情景。
写承恩不是诗人的目的,而只是手段。
后两句突然转折,美好的环境、欢乐的气氛都不在了,转出另一个环境、另一种气氛。
杜牧《秋夕》全诗鉴赏杜牧《秋夕》全诗鉴赏《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
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
下面一起来欣赏下!《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⑴秋夕:秋天的夜晚。
⑵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
银,一作“红”。
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⑶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⑷天阶:露天的石阶。
天,一作“瑶”。
⑸坐看:坐着朝天看。
坐:一作“卧”。
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
亦指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牵牛和织女。
【翻译】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赏析】此诗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
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
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
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
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
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
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二唐代的宫怨诗和闺怨诗1、宫怨诗。
宫怨诗是反映宫廷妇女不幸命运的诗。
(1)如元稹《行宫》所说的:“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红楼梦》中贾元春省亲时说宫廷是个“不得见人的地方”。
李商隐《宫辞》:“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
“一人为刚、万人为柔”的“性的围城”宫怨诗有三类:(一)诗人替怨。
男性诗人模拟宫女声口写诗。
王昌龄七绝宫怨诗多属此类。
如《西宫春怨》、《长信秋词》五首。
《西宫秋怨》云: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却恨含情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二)诗人观怨。
以外在视角写宫女的怨情。
如王建《宫词》云:教遍宫娥唱尽词,暗中头白没人知。
楼中日日歌舞好,不知从初学阿谁?往来旧院不堪修,教近宣徽别起楼。
闻有美人新进入,六宫未见一时愁。
(三)宫女自怨。
树叶上题诗。
玄宗天宝年间宫人《杏叶诗》云: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唐宣宗年间宫人《红叶诗》云:流水何太急?宫中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唐诗纪事》卷七十八《开元宫人》条云:开元中,赐边军纩衣,制于宫中。
有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曰:“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阿落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
今生已过也,愿结后生缘。
”宫妃自作诗。
梅妃。
杨太真入朝,逼迁上阳宫(冷宫)。
封一斛给梅妃。
以诗答谢,诗云: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
长门终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2、闺怨诗:多反映社会各阶层妇女怨情的诗。
闺怨诗的主要内容是反映少妇和丈夫的离恨。
出外担任官吏、猎取功名、征戍边塞、从事贸易等等而导致的离别,则感到非常悲哀。
《孔雀东南飞》:“十七为君妇,心中长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高适《燕歌行》:“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白居易《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闺怨诗也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男性替怨。
如金昌绪《春怨》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李白《玉阶怨》原文及赏析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白《玉阶怨》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玉阶怨唐代: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水晶一作水精)译文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
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
注释罗袜:丝织的袜子。
却下:放下。
赏析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
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
“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
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
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首两句是说,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
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玉阶,以至冰冷的露水浸湿了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
“罗袜”,见人之仪态、身份,有人有神。
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之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三国魏曹子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洛神赋》)的意境。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末两句是说,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
怨深,夜深,不禁幽独之苦,乃由帘外而帘內,及至下帘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
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人不伴月,则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亦无言。
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是一味的望月。
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
此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荡开,推却仇怨,实则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
却下,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
本已夜深了,怨也深了,无可奈何而入室。
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下帘。
帘下来以后,却更难消受这凄苦无眠之夜,与更无可奈何之中,却更去隔帘望月。
诗歌鉴赏闺怨诗5篇著名闺怨诗还有一种,就是男人假借别的事情,模仿女人的口气写出来的,这种诗因为还有别的感情寄托在里面,所以更为复杂。
但是因为他是借用女人的感情表达他的事情或者感情的,所以显得更加缠绵、更加委婉,也更加具有诗味,如朱庆馀的《闺意》。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诗歌鉴赏闺怨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春怨朝代:唐朝|作者: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怨》为晚唐诗人金昌绪所作的五言绝句,写一个女子思念她远征在外的丈夫,诗的春怨主题反映得十分生动活泼,同时含蓄而有余味。
子夜吴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春歌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夏歌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子夜吴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又题《子夜四时歌四首》。
这四首诗分以四时情景写了四件事。
第一首写春景,是说汉乐府中的秦罗敷采桑的故事;第二首写夏景,是说春秋越国西施若耶采莲的故事;第三首写秋景,是说戍妇为征人织布捣衣之事;第四首写冬景,是说戍妇为征夫缝制绵衣之事。
作品构思巧妙,层次分明,结体严谨。
秋夕朝代:唐朝|作者: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是晚唐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
换个心境体会,本诗描绘的却是一幅“秋夕乘凉图”,宫女的活泼轻快之情跃然纸上。
蘅塘退士赞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
只‘坐看’二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春词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春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古诗宫词其二
《宫词其二》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作品,全文如下: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译文:高入云天的玉楼,奏起阵阵笙歌,随风飘来宫嫔的笑语,与它伴和。
月宫影移,只听得夜漏单调嘀嗒;卷起水晶帘来,我似乎靠近银河。
注释:
闻夜漏:这里指夜深。
秋河:指银河。
简析:这首宫怨诗,与其他宫怨诗的不同处,是采用对比的手法。
前二句写听到别处的笙歌笑语,相形到自己这里的寂寞;第三句是夜深听漏难以入眠,最后一句写自己独自卷帘看天上的银河,极言锁闭幽宫的孤凄冷落。
如此相形比作,即使不言怨情,而怨情早已显露于言外。
现存最早的宫怨诗是哪⾸
汉代班婕妤的《怨歌⾏》是现存最早的宫怨诗,正如孙⽉峰所说的“此后世宫词之祖”。
唐宋是宫怨诗的⿍盛时期,写宫怨诗的诗⼈多,诗作更多,不少诗词⼤家,如李⽩、杜甫、⽩居易、陆游等,都写过宫怨诗。
宫怨诗介绍
宫怨诗是中国古代诗词类型,唐宋时期盛⾏。
在中国封建社会,宫廷的婚姻制度颇为畸形⽽不合理。
皇帝⼀⼈拥有配偶成百上千,所谓“三宫、六院、七⼗⼆妃”,“后宫佳丽三千⼈”(具见⽩居易诗)。
⽽有幸承皇恩得宠的宫⼥则少得可怜,绝⼤多数的宫⼥只能在深宫之中虚度光阴,浪费青春,发抒怨情:“⾬露由来⼀点恩,争能遍布及千门?三千宫⼥燕脂⾯,⼏个春来⽆泪痕?”于是,有了为数众多的宫怨诗。
唐代诗⼈写了⼤量的宫怨诗。
但它不同于六朝及唐初那些专门描写宫庭绮靡⽣活的宫体诗,⽽是以描写宫⼥幽怨为主题的。
⽩居易的《上阳⽩发⼈》、《陵园妾》,《后宫词》。
刘⽅平的《春怨》,顾况、刘禹锡、朱庆余的《宫词》,王维的《秋夜曲》,杜牧的《秋⼣》,李⽩的《⽟阶怨》,谢眺《⽟阶怨》等等,不胜枚举。
绝句圣⼿王昌龄则更写了著名的《西宫春怨》、《长信秋词》。
这些宫怨诗⼤都从不同⾓度,描写了宫⼥(或嫔妃)们的悲惨⽣活和精神痛苦。
但是,它们却有个共同之点,都把宫妃们的怨恨,归之于失宠或不得宠⽽⽣的怨望,⽽且都只表露宫⼥们⽣活的⼀⾓,或则说得很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