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学案
- 格式:pdf
- 大小:12.37 KB
- 文档页数:7
教学设计第十四课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一)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多媒体展示两幅黑白版画作品:问学生在哪里见过?这时播放抗战群众张贴海报、发传单的视频。
提问:国民党的印刷厂会给共产党印海报吗?不会,所以我们就自己用版画来印制宣传单(版画有反复印制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提出问题,然后安排学生速度教材,欣赏作品,分组交流1、如何理解鲁迅与新兴版画运动的关系?展示一副传统版画《金刚经》和新兴版画学生:对比作品和学生阅读学案,中国的社会背景及版画创作的内容符合时代性。
2、延安鲁艺版画创作的特色有哪些?和平年代的版画创作于三四十年代的不同。
展示一组延安的木刻作品古元的《减租会》力群的《饮》3、和平年代的版画充满了欣欣向荣,那么和平年代的油画是怎样表现时代生活的。
分析《开国大典》的艺术创作。
展示摄影和董希文的作品(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解释、评价的方法来分析其艺术创作特点)观察——画面中有什么?即人物、场景、色彩等分析——画面中说什么?即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画面讲述的什么事?解释——画家为什么这样画?是指让学生探讨美术家通过作品想表达的观念。
如:画面上人物形象有何特点?天安门城楼上的红色灯笼和菊花都有什么意义?评价——你对画面有何感受?即将上面各步骤的资料归纳,综合地判断这一作品的优劣。
(讨论时,老师要特别注意吧问题具体化)师生讨论: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教师补充,重要的地方加以强调。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一组)学生:都能理解到位当时的社会背景,版画的实用性,尤其课堂上开始学生都已了解到版画的特点。
总结:传统版画——圆润、构图复杂、很高的审美价值。
鲁迅—有力、快速、反抗性、“悲”高于“美”教师适时点拨:鲁迅所说的“悲情”高于“美感”;“力”之作大于“雅”之趣的时代审美,学生发表言论后,要适时点拨。
(二组)学生:对于三四十年代的战争内容,战斗气氛都会把握的很好,以及新时代版画的繁荣、多彩都能感受到的。
时代风采现代中国油画教案教案标题:《时代风采:现代中国油画》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分析和理解现代中国油画作品中所表达的时代风采;3. 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4. 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现代中国油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现代中国油画的特点和风格;3. 分析和理解现代中国油画作品中所表达的时代风采;4. 学习和模仿现代中国油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5. 创作一幅现代中国油画作品。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著名的现代中国油画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你对现代中国油画有什么了解?你认为现代中国油画有什么特点?探究:1. 介绍现代中国油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对一些重要艺术家和作品的介绍;2. 分析和讨论现代中国油画的特点和风格,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不同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3. 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中国油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时代风采和艺术手法。
实践:1. 学习现代中国油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例如色彩运用、构图和绘画技巧等;2. 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练习题目,让他们模仿现代中国油画的风格进行绘画;3.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具有时代特点的主题,创作一幅现代中国油画作品。
总结:1. 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2. 回顾课程内容,总结现代中国油画的特点和时代风采;3.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学习中国艺术,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创作的激情。
教学评估:1. 参与课堂讨论和分析现代中国油画作品的能力;2. 完成练习题目和创作作品的质量和创意;3. 学生对现代中国油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现代中国油画作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2. 绘画工具和材料;3. 书籍、文章和网站等相关资料。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展览或画廊,进一步了解现代中国油画的发展和作品;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绘画实践,培养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3. 组织学生参与艺术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初中美术教案学习油和版的技法初中美术教案 - 学习油画和版画的技法一、引言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油画和版画作为艺术创作中的两个重要技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教导。
本教案旨在引导初中学生学习油画和版画的基本技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二、学习油画的技法油画是一种运用油性颜料进行绘画的艺术形式。
学习油画的技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细腻表达能力和综合艺术创作能力。
1. 材料准备为了学习油画技法,学生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画板或画纸- 油画颜料- 油画画笔- 色板或调色盘- 调色刀2. 色彩运用技巧学生需要学习掌握油画中色彩的运用技巧,包括:- 色彩的明暗对比- 色彩的层次感表达- 色彩的调和和对比3.画笔技法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画笔进行油画的绘制,包括:- 平涂法:用画笔均匀地涂抹色彩于画布上- 涂抹法:用画笔或调色刀进行颜料的涂抹和描绘- 刮画法:用调色刀进行颜料的刮擦,形成独特的质感效果4.画面构图技巧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画面的构图,包括:- 主体的安排和布局- 空间的处理和透视效果的表达- 整体画面的平衡和对比三、学习版画的技法版画是一种通过刻划版块,然后进行印刷的艺术形式。
学习版画的技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细致处理能力和创造力。
1. 材料准备为了学习版画技法,学生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版画刀- 版画用刻刀- 版画刮墨刷- 版画印刷纸- 版画墨水或颜料2. 版画刀的使用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版画刀的使用技巧,包括:- 刀法的力度控制- 刀尖形状的变化和运用- 刀刻出的线条效果3. 版画刮墨技法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版画刮墨刷进行刮墨,形成独特的纹理效果和质感。
4. 版画印刷技巧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版画的印刷,包括:- 墨水或颜料的均匀涂抹- 版画刀的用力和方向控制- 印刷纸和版块的适配四、教学活动安排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油画和版画的技法,教师可以组织以下活动:1. 观摩名家作品通过观摩油画和版画名家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第十四课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20世纪中国新美术发展过程中油画、版画艺术所取得的创作成就。
这两个画种主要是将西方的艺术语言运用到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主题,体现了中国当代美术反映时代、面向世界的开阔眼界。
二、知识结构:1、20世纪初中国新型学校美术教育在新美术发展中的作用。
2、鲁迅先生与中国新版画创作的关系。
3、延安版画运动的历史意义。
4、20世纪中期油画、版画创作的代表作品。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20世纪初的新型学校美术教育产生的意义;鲁迅的艺术审美思想与中国传统艺术思想的区别;延安时期版画艺术的特点。
难点:如何理解在当时的时代下,关注人生苦难的“悲情”,要高于艺术的“美感”;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力”之作,要重于那些反复雕琢而成的所谓“纯艺术”的“雅”之趣。
四、新授课流程(一)二十世纪初的新型学校美术教育1、中国传统美术的传承一直以家族内的传承和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历代编写的画稿、画谱就是教科书。
清王概编的《芥子园画谱》就是我国古代典型的图画课本。
2、西方美术教育采用的是社会化、职业化的教育体制。
西方的写实观与现代教学体制紧密相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20世纪初,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建立社会化的美术学校,构成对中国传统美术巨大的冲击。
新型的美术教育学校以写生、写实的推进和普及为标志。
使用模特儿进行课堂写生和到自然中写生,是新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革新之处。
上海图画美术院(1912年) 上海创办者刘海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专门的美术学校。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28年) 杭州创办人:蔡元培院长:林风眠是中国第一所国立艺术学院中央大学艺术系(1927年)四川领导人徐悲鸿是公立大学中比较完备的一个教育机构(二)版画1、中国传统版画是公元868年的佛教《金刚经》木刻卷首画可能是现存最早的版画。
2、20世纪30年代,版画在鲁迅先生的介绍和倡导下发展起来,他积极组织青年画家学习西方当代版画,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第14课 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鲁美版美术鉴赏教案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20世纪中国油画和版画的发展史和创作特点。
通过鲁迅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鉴赏教程》中的相关章节进行阅读和分析,加深学生对于20世纪中国油画和版画的认识。
学习目标1.了解20世纪中国油画和版画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作品。
2.掌握20世纪中国油画和版画的创作特点及其表现技法。
3.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20世纪中国油画和版画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作品。
2.20世纪中国油画和版画的创作特点及其表现技法。
教学难点1.20世纪中国油画和版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渊源。
2.20世纪中国油画和版画的创作特点和表现形式。
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授课介绍20世纪中国油画和版画的发展历程、重要人物、代表作品等。
2.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所喜欢的20世纪中国油画和版画作品,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3.集体欣赏法:通过集体欣赏20世纪中国油画和版画的精品作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这些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环节1.教师简要介绍20世纪中国油画和版画的发展历史和主要代表作品。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20世纪中国油画和版画的发展历经哪些阶段?2.20世纪中国油画和版画主要的艺术流派有哪些?3.20世纪中国油画和版画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是哪些?3.部分学生分享自己所喜欢的20世纪中国油画和版画作品。
第二部分:学习内容1.教师介绍20世纪中国油画和版画的发展历程、流派、代表人物和作品,并配以相应的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
2.教师讲解20世纪中国油画和版画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如色彩运用、构图、视觉感知、形体表现等等。
3.学生逐一发言,就所学知识提出疑问或者展开讨论。
第三部分:课堂练习1.学生选择一幅20世纪中国油画或版画作品,并针对其表现手法和创作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和解读。
2.将分析和解读的结果分享给其他同学,并互相点评和评价。
现代中国画油画教案【篇一:现代中国画油画教案】频道小编推荐: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中美术鉴赏《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内容,供大家浏览参考。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高中美术鉴赏《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教案一教学目标:①了解现代中国画对传统中国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②了解现代中国画的突出成就,作品中体现的时代感情。
③了解公共环境中大型绘画作品为适应现代生活环境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所进行的探索。
教学重点和难点:①20世纪初期中国画从整体发展上处于衰落时期,到中期以后有新的发展。
许多人接受西方造型基础训练,提高了造型能力,运用传统笔墨技巧,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②与第六课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内容进行参照比较,讲解现代中国画在题材内容、绘画样式、意境的追求、表现手法上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③通过作品的比较,分析当代部分代表性中国画家的不同风格特色,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艺术上的首创性。
④现代中国画与现代中国油画、版画、连环画等画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课型:新授,鉴赏。
教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听、看、想、讲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向着现代形态转换现代中国画创作探讨:结合现代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特点,谈谈二十世纪以后中国人物画是如何发展的?(学生讨论)黄胄《庆丰收》周思聪《人民和总理》蒋兆和《一篮春色卖遍人间》刘文西《祖孙四代》第二部分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一、导入:传统山水画艺术有什么特点?二、进入新课:那么现代山水画有什么特点呢?1、感知作品仔细观察李可染《无限江山入画图》、《故乡绍兴城》、《麦森教堂》三幅作品。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
让学生对作品形成初步的印象。
小结:画家探索融会中西方艺术精神,推动中国画创新。
他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写生于大江南北,立足生活,借鉴传统,使古老的山水画获得新的生命。
他的山水、人物和牛等作品画风深厚凝重,博大沉雄,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创作程式,成为中国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20 世纪中国版画创作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图片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样的画么?想了解它是怎样制作的么?今天我们一起走入魅力无穷的版画世界。
课题:版画课堂二、讲授新课1、版画的定义:用刀和笔等工具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进行刻画,通过印刷而创作出来的作品,可有限制的印出多份原作,故又称“复数艺术”。
2、版画的特点:颜色——对比强烈线条——力度之美印刷——间接性一版多幅——复数性3、版画的种类:1)根据颜色不同,版画一般分为:黑白版画、套色版画、单色版画等2)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版画一般分为:木版画、纸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等。
4、版画的发展简史1)唐代咸通九年《金刚经》卷首画是目前发现的现存最早的版画。
2)明清时期是我国版画发展的高峰期。
这一时期的文学名著插图和民间木板年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20 世纪30 年代,版画在鲁迅先生的介绍与倡导下发展起来。
珂勒惠支作品欣赏《面包!》饥饿的孩子要面包的哭声,最能撕裂母亲痛哭的心,粗狂的笔画勾画出的背影,表现出感人肺腑的感情!在鲁迅的倡导和珂勒惠支作品的影响下,李桦,胡一川,力群等青年版画家创作出了大批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胡一川《到前线去》夸张的构图及画面形象,强烈的黑白对比关系,使画面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ft力。
李桦作品赏析《怒潮组画》,表现劳苦大众不堪忍受统治者的压迫而暴动的场面。
由《挣扎》、《抓丁》、《抗粮。
、《起来》这四幅作品组成,前三幅表现怒潮之起因,后一幅表现怒潮的爆发。
主题虽是对农民运动的歌颂,但组画并不是对某次农民起义的具体描绘,而是对现实生活中无数次农民反抗的概括。
作者尽管没有表现怒潮的结局,但作品总是联系着时代,那结局早已不言而明。
《怒吼吧中国》1、请用语言描绘一下这幅作品。
2、画家想通过这幅作品表达一种怎样的精神?作于30 年代全民族反帝救亡热潮中。
这件作品采用象征的手法,以一个被紧紧捆绑,双眼被蒙蔽的痛苦而屈辱的男人躯体,预示着一个民族终要崛起而怒吼和抗争的忍无可忍的选择。
第13课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一、学习目标1、20世纪变革开拓的中西融合的代表人物及其观念和作品2、20世纪在山水画和花鸟画领域取得伟大创新成就的借古开今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以及各自的绘画风格。
二、重点:1、中国美术变革的历史必然性2、西化的写生、写实技法对中国传统美术具有怎样的变革作用。
三、难点:理解西方美术的写生、写实观与中国传统美术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术观,是产生自完全不同的文明历史中的,两种美术观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出了完全不同的美术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美术技法,并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
四、课前诊断:(导入)请写出下图的作品,作者,和流派。
a bcdefg五、主要知识脉络:(新授)20世纪力求变革的中国美术家,更加关注对描绘对象具体形象特点的深度刻画,更加突出对自然景物表现个人感受。
开辟了与“五四”新文化精神相呼应发中国新美术变革的道路。
(一)创新——中西融合1、徐悲鸿:《泰戈尔像》《田横五百士》“写实改造中国画”2、林风眠:《山村》突破传统笔墨程式,提倡写生“弃写求画”寻求“中西融合”3、蒋兆和的《流民图》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幅用中西结合的手法绘制的直接表现现实生活苦难的大型人物画作品。
(二)继承——借古开今1、齐白石:《寿酒》有传统功力但不摹古,用质朴通俗的格调摆脱传统文人水墨画的孤芳自赏。
2、黄宾虹:《万松烟霭》以亲历自然的感受创作出超越传统笔墨程式的新意境。
3、潘天寿:《灵岩涧一角》以泼辣奇骏的构图和笔墨风格见长4、李可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图》他的山水画创作起步于写生而后升华。
新中国诞生后,新一代画家把亲身体验丰富的现实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
令具有千年传统的中国水墨人物画焕发出了时代新风采。
《祖孙四代》——刘文西《绿色长城》——关山月《转战陕北》——石鲁《石窟艺术的创作》——潘潔兹《说红书》——方增先六、课堂反馈练习:1、下列作品哪些属于二十世纪创新了的中国画风格A徐悲鸿《泰戈尔像》B蒋兆和《流民图》C林风眠《山村》D董其昌《葑泾仿古山水图》E黄慎《山水人物册》F金农《自画像》2、“写实改造中国画”主要是针对明清时期文人水墨画模拟古人笔法,缺少新的创造而进行变革。
中国现代版画教案教案标题:中国现代版画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现代版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掌握中国现代版画的制作工艺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版画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现代版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学习中国现代版画的制作工艺和技巧。
3. 分析中国现代版画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4. 进行实践操作,创作中国现代版画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了解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b.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图片和视频资源。
c. 准备版画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 学生准备:a. 提前阅读相关的教材和资料,了解中国现代版画的基本知识。
b. 准备一些参考素材和创作灵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中国现代版画作品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中国现代版画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如:你对中国现代版画有什么了解?你对版画制作有什么想法?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现代版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通过图片和视频示范,让学生对中国现代版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教师讲解中国现代版画的制作工艺和技巧,包括版画刀的使用、版面设计、版画墨的调配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选取几幅中国现代版画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观察作品的构图、线条运用、色彩表现等方面的特点。
2. 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作品的艺术效果和表达意义,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四、实践操作(30分钟)1. 教师示范版画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包括素描、雕刻、墨印等。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灵感和想法,选择素材和工具,进行版画创作。
3. 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和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五、作品展示和评价(15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版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简要介绍作品的创作灵感和表达意义。
2. 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
20 世纪中国油画创作学案【学习目标】:了解20 世纪中国新美术发展过程中油画艺术所取得的创作成就.以及将西方的艺术语言运用到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主题.体现了中国当代美术反映时代、面向世界的开阔眼界。
【重难点】(1) 20 世纪初中国新型美术在美术发展中的作用(2) 20 世纪中期油画、版画创作的代表作品。
【背景】20 世纪初,西方列强入侵,西方文化强烈冲ft中国的文化传统,“西洋画”在中国确立地位,中国艺术家也开始反思中国绘画发展之路,许多艺术家纷纷出国,以期能更好的探索油画的民族化道路,以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的为代表的画家走上了中国油画早期的民族发展之路。
【名家作品】徐悲鸿《自画像》林风眠《霸王别姬》刘海粟《森林》《夜月》董希文《开国大典》罗中立《父亲》【名家介绍】徐悲鸿他主张以西方的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希望将油画的理论和技法融入到中国画当中。
他的作品把现实主义的写实技法与中国画中的线描勾勒相融合,既有学院式的严谨,也蕴含着民族风情。
《田横五百士》这幅作品在选材上借古喻今的手法就和法国的新古典主义有某种契合。
描绘的是战败之后流落荒岛的五百勇士闻听田横自刎后,全部自杀殉节的悲壮场面。
尽管画面构图、技术处理、色彩和造型方面还有许多欠缺,但是写实主义对他影响已是刻骨铭心。
中国当时正遭受外来的侵略,这种以历史故事为素材的大型油画创作凸显了民族气节。
林风眠新画派是以林风眠、刘海粟为代表的,以融合中西绘画为宗旨的艺术家群体。
与徐悲鸿将西方写实油画的技法引入来改革中国传统绘画的宗旨所不同的是,林风眠他们则是将本土文化的养分注入到他们所学到的西方油画中。
他们用中国民族传统的审美意识,创作大量的重主观、重表现的油画作品。
在林风眠的作品《霸王别姬》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现代派画面中的常常出现的几何形体,如椭圆形、三角形、方形等。
他用洗练的线条和平面化的色块描绘出霸王和虞姬忍痛别离的场面。
林风眠<霸王别姬》面。
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
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从问题启发、情感激发,到认识提高。
作为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抓住对事物美的感悟,使学生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对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的介绍
学生情况:
高二乡村的学生,对美术鉴赏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教学法、
2、观察、发现法、3实践、练习法
教学准备:
作品、版画工具、学案及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
三、教学目标:了解20世纪新美术发展过程中油画、版画艺术的成就;思考美
术风貌和时代的关系。
重点:知其然-----20世纪油画版画发展取得的成就
难点:知其所以然----探究美与时代的关系
四、问题框架
1、上世纪初新型美术学校和传统师承不同的重大社会意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鲁迅与新兴版画运动的关系?
3、延安鲁艺版画创作的特色有哪些?
4、和平年代的版画充满了欣欣向荣,那么和平年代的油画是怎样表现时代生活。
高中美术鉴赏《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教案教学目标:①了解现代中国画对传统中国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②了解现代中国画的突出成就,作品中体现的时代感情。
③了解公共环境中大型绘画作品为适应现代生活环境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所进行的探索。
教学重点和难点:①20世纪初期中国画从整体发展上处于衰落时期,到中期以后有新的发展。
许多人接受西方造型基础训练,提高了造型能力,运用传统笔墨技巧,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②与第六课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内容进行参照比较,讲解现代中国画在题材内容、绘画样式、意境的追求、表现手法上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③通过作品的比较,分析当代部分代表性中国画家的不同风格特色,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艺术上的首创性。
④现代中国画与现代中国油画、版画、连环画等画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课型:新授,鉴赏。
教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听、看、想、讲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向着现代形态转换——现代中国画创作探讨:结合现代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特点,谈谈二十世纪以后中国人物画是如何发展的?(学生讨论)黄胄《庆丰收》周思聪《人民和总理》蒋兆和《一篮春色卖遍人间》刘文西《祖孙四代》第二部分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一、导入:传统山水画艺术有什么特点?二、进入新课:那么现代山水画有什么特点呢?1、感知作品仔细观察李可染《无限江山入画图》、《鲁迅故乡绍兴城》、《麦森教堂》三幅作品。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
让学生对作品形成初步的印象。
教师小结:画家探索融会中西方艺术精神,推动中国画创新。
他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座右铭,写生于大江南北,立足生活,借鉴传统,使古老的山水画获得新的生命。
他的山水、人物和牛等作品画风深厚凝重,博大沉雄,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创作程式,成为中国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2、出示黄宾虹作品讨论自学提供背景资料黄宾虹的山水画创作道路,经历了师古人、师造化和融化古人造化形成独创风格三个阶段。
20世纪中国油画创作学案【学习目标】:了解20世纪中国新美术发展过程中油画艺术所取得的创作成就.以及将西方的艺术语言运用到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主题.体现了中国当代美术反映时代、面向世界的开阔眼界。
【重难点】(1) 20世纪初中国新型美术在美术发展中的作用(2) 20世纪中期油画、版画创作的代表作品。
【背景】20世纪初,西方列强入侵,西方文化强烈冲击中国的文化传统,“西洋画”在中国确立地位,中国艺术家也开始反思中国绘画发展之路,许多艺术家纷纷出国,以期能更好的探索油画的民族化道路,以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的为代表的画家走上了中国油画早期的民族发展之路。
【名家作品】徐悲鸿《自画像》林风眠《霸王别姬》刘海粟《森林》《夜月》董希文《开国大典》罗中立《父亲》【名家介绍】徐悲鸿他主张以西方的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希望将油画的理论和技法融入到中国画当中。
他的作品把现实主义的写实技法与中国画中的线描勾勒相融合,既有学院式的严谨,也蕴含着民族风情。
《田横五百士》这幅作品在选材上借古喻今的手法就和法国的新古典主义有某种契合。
描绘的是战败之后流落荒岛的五百勇士闻听田横自刎后,全部自杀殉节的悲壮场面。
尽管画面构图、技术处理、色彩和造型方面还有许多欠缺,但是写实主义对他影响已是刻骨铭心。
中国当时正遭受外来的侵略,这种以历史故事为素材的大型油画创作凸显了民族气节。
林风眠新画派是以林风眠、刘海粟为代表的,以融合中西绘画为宗旨的艺术家群体。
与徐悲鸿将西方写实油画的技法引入来改革中国传统绘画的宗旨所不同的是,林风眠他们则是将本土文化的养分注入到他们所学到的西方油画中。
他们用中国民族传统的审美意识,创作大量的重主观、重表现的油画作品。
在林风眠的作品《霸王别姬》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现代派画面中的常常出现的几何形体,如椭圆形、三角形、方形等。
他用洗练的线条和平面化的色块描绘出霸王和虞姬忍痛别离的场面。
林风眠<霸王别姬》面。
画面中充满了东方神韵,颇具民间皮影戏和剪纸的美感。
一、学习目标:
了解20世纪中国新美术发展过程中油画、版画艺术所取得的创作成就。
这
两个画种主要是将西方的艺术语言运用到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主题,体现了中
国当代美术反映时代、面向世界的开阔眼界。
二、知识结构:
1、20世纪初中国新型学校美术教育在新美术发展中的作用。
2、xx先生与xx新版画创作的关系。
3、xx版画运动的历史意义。
4、20世纪中期油画、版画创作的代表作品。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
20世纪初的新型学校美术教育产生的意义;鲁迅的艺术审美思想与中国传
统艺术思想的区别;延安时期版画艺术的特点。
难点:
如何理解在当时的时代下,关注人生苦难的“悲情”,要高于艺术的“美感”;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力”之作,要重于那些反复雕琢而成的所谓“纯艺术”的“雅”之趣。
四、新授课流程
(一)二十世纪初的新型学校美术教育
1、中国传统美术的传承一直以家族内的传承和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历代编
写的画稿、画谱就是教科书。
清王概编的《芥子园画谱》就是我国古代典型的
图画课本。
2、西方美术教育采用的是社会化、职业化的教育体制。
西方的写实观与现代教学体制紧密相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20世纪初,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建立社会化的美术学校,构成对中国传统美术巨大的冲击。
新型的美术教育学校以写生、写实的推进和普及为标志。
使用模特儿进行课堂写生和到自然中写生,是新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
是革新之处。
上海图画美术院(1912年)上海创办者刘海粟
是xx历史上第一所专门的美术学校。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28年)杭州创办人:
xx
院长:
xx是xx第一所国立艺术学院
中央大学艺术系(1927年)四川领导人徐悲鸿
是公立大学中比较完备的一个教育机构
(二)版画
1、中国传统版画是公元868年的佛教《金刚经》木刻卷首画可能是现存最早的版画。
2、20世纪30年代,版画在鲁迅先生的介绍和倡导下发展起来,他积极组织青年画家学习西方当代版画,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3、版画制作简单、视觉效果强烈,具有复制性。
所以鲁迅先生把它作为参与社会变革、鼓舞人民进行斗争的武器。
作品: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xx
《怒吼吧xx》xx
《xx像》力群
《xx》珂勒惠之(xx)
4、延安版画创作(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中国当代美术史中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创作现象,主要以表现劳动者的疾苦,暴露剥削者的腐朽生活为目的。
《减租会》古元
5、新中国的版画创作五六十年代版画的创作形成了三大地域风格:
北大荒套色版画、江苏水印版画和四川版画。
北大荒版画用丰富的色彩套用来表现北大荒的建设生活,江苏版画用水印的抒情韵味展现江南的水乡风情;四川版画具有黑白对比的粗犷风格。
作品:
《北方九月》(北大荒版画)晁楣《蒲公英》(江苏版画)吴凡《乡村小学》(四川版画)徐匡
(三)新xx的油画创作作品:
《开国大典》(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董希文《血衣》(中国农民觉醒的纪念碑性的创作)王式廓《在激流中前进》杜键《狼牙山五壮士》詹建俊《延河边上》钟涵《在激流中前进》用了俯视构图,以黄河水流形成的有力线条衬托了船夫勇敢、坚毅的形象。
《狼牙山五壮士》用了仰视构图,把五位战士宁死不屈的形象与周围群山溶为一体,象征了人民战士永垂青史的伟大牺牲。
两件作品都使用了象征手法。
(四)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美术创作作品:
《父亲》(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金奖)罗中立《永恒的旋转》李向群
(五)随堂练习
1、连线题《父亲》李桦《开国大典》詹建俊《怒吼吧中国》董希文《母与子》王式廓《狼牙山五壮士》古元《延河边上》罗中立《减租会》钟涵《血
衣》力群《鲁迅像》珂勒惠之
2、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的绘画作品是________,构图为___形,画面采用了中国民间美术和传统重彩画的特点,使蓝天与红地毯、红柱子、红
旗等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3、这幅作品运用的形式语言是()
A、具象
B、意象
C、抽象
D、其他
4、作品诞生的年代是1952-1953年,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
A、它并不是照相机式的复原当时的情景,而是根据自己的深切感受,对真
实的情景做了必要的强调和删减。
B、完全客观地再现当时的情景。
C、出手大胆的想象,感情的抒发,描绘这一对中华民族有深刻意义的历史
时刻。
D、根据他人的描述创作此作品。
5、_____以土地改革为题材,成为中国农民觉醒的纪念碑性的创作,作者
是_____,画家将构图的焦点集中在____上,通过这一典型形象,表现了农民过去的苦难遭遇和终获解放。
版画
绘画种类之一。
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
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
版画的分类
按使用材料可分为:
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瓷版画、纸版画,丝网版画等
按颜色可分为:
黑白版画、单色版画、套色版画等。
名画赏析:
《开国大典》是董希文的传世之作,它代表了画家十几年来潜心探索民族油画风格的来出成就。
它是通过色彩的处理和环境的气氛,表现了一种浓郁的民族气派。
画面的喜庆,气氛是由地毯、红柱、灯笼和广场上的红旗的红色基调所形成的,同时红色也有一种庄严与隆重的感觉,有力地烘手托了开国大典的主题。
这种近乎纯色的色调构成与西方传统绘画的灰色调大相径庭,地毯的图案及灯笼、柱子和护栏等都具有文化符号的隐喻性,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典型的中国审美趣味的油画风格。
《开国大典》的艺术形象有着明确的宾主之别,这成为它构图上的最突出特点。
构图的中心不是指画面的中央,而是指表现内容的中心,构成观众注意的焦点,城楼上毛主席立于众之前,居主要位置,身着深色衣服,在高调的天空衬托下显得更加突出,另外还有五个因素都有利于突出他的中心位置,一最前面的灯笼,其类穗很自然的随风摆动偏向毛主席头部。
二、众人头顶的(左上至右下)连线及众人脚下的(左下至右上)的连线延长的交点指向毛泽东。
三、栏杆及地毯的边线以及几个花盆的摆放也都形成有一定角度的斜面线穿过中心人物。
四、地平线在毛主席的胸部以下,突出了中心人物的胸部和头部的位置。
五、天上的白云皆以毛主席的头部内中心呈放射状分布,起到了对主体人物的良好的烘托作用。
此外,画家还大胆的打破常规删减了影响主体形象的柱子和宫灯,扩大了画画的空间,使城楼上的领袖与广场上的群众遥相呼应,即庄重神圣又热烈绝庆取得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董希文也煞费了一番苦心,由于当时条件的限至,
他只能根据现有的照片画些简写,并使得本来有较强明暗关系的照片变成处在
平光中的美术造型形象,以此求得了所有人物在画面上的和谐统
一。
他借鉴了敦煌唐代壁画的容华贵,唐代人物画《步辇图》、《历代帝
王图》的造型气质,以及明代肖像画的处理,不但将领袖们的仪表动态刻划的
惟妙惟肖,而且将人物内在的气质和精神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开国大典》之所以妇孺皆知,除了它的艺术价值以外,不可忽视的是它
的历史、政治意义,这幅画是政治要求与象征性手法的结合,毛泽东处于画面
的中心位置,党的主要领导人也处于人物的前排,这无疑象征着以及艺术上的
追求是和谐统一的。
《开国大典》曾历以劫难:
第一次抹去高岗,第二次改掉刘少奇,第三次靳尚谊和越域按照指示在他
们临摹复制的《开国大典》上册去了泊渠。
每一次改动都能听见艺术在政治的
重压下沉重的喘息声,一幅画,总能折射出一个画家乃至一个时代的命运。
因
此《开国大典》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巨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不仅是民族油画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它被几次改动的坎坷
经历,画面上被作为见证的明显痕迹,则永远刻下了那段另人难忘的曲折历
史。
王式廓(1911-1973)从小生长在农村,具有像农民一样质朴的性格,参加
革命后又长期和农民接触。
后又受过高等教育,就读于北平美术学院,杭州国
立艺专,上海美专。
1935年赴日本考入东京美术学校,1937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是具有广泛文化素养的革命者,他在民族民主革命如火如荼的战争年
代里成长起来,特定的历史背景,个人经历和所具有的才华,使他的艺术在稳
健中跃动着激情,在质朴中蕴含着深邃,在艰涩中透露着明朗与豁达,而他的
艺术表现的焦点,始终对准着我国现代史上贡献卓著的淳朴的农民。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的每一幅作品,他都以诚挚的语言划刻了不同
时期人物的精神气质,给人以十分鲜明的历史感。
素描作品《血衣》是他从
1953年到1959年所画的主题性创作。
《血衣》这幅素描作品,一画再画,画家以生命为代价对艺术的完整性作
出了不懈的追求,他深入到生活中,为《血衣》的创作收集了大量的素材、他
画了大量的农村老汉形象,可以说,他是在大量的农民肖像写生中,经过不断
的加工,提练、酝酿了《血衣》的人物。
对于这幅巨型主题性情节绘画来说,
追求艺术的完善性,其难度远非小品所能比拟的。
王式廓多年的呕心沥血的奋
斗,1959年素描作品《血衣》完成了
1973年画家为完成油画《血衣》,去河南充实素材,由于操劳过度,于5月22日逝世于画架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