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年降水量极值
- 格式:ppt
- 大小:4.39 MB
- 文档页数:11
北京典型气象参数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
下面将从气温、降水、风向和风速等方面介绍北京典型的气象参数。
首先是气温。
北京的气温变化较为明显,四季分明。
夏季气温较高,平均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上,最高温度可达35摄氏度左右。
冬季气温较低,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最低温度可达到零下20摄氏度左右。
春秋季温暖宜人,平均气温在10~20摄氏度之间。
其次是降水。
北京的降水量较少,年均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
主要降水季节为夏季和秋季,其中夏季降水量较多,占全年的大部分降雨量。
夏季的降水主要以雷雨为主,降雨时偶有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等极端天气现象。
秋季降水量相对较少,多为阵雨和小雨。
再次是风向和风速。
北京的大风较多,冬季北方寒潮和冷空气的影响较大。
北方寒潮和冷空气在冬季经常袭击北京,带来寒冷和强风天气。
大风主要以北风为主,尤其是冬季北风强度较大,有时可以达到6~7级。
夏季风向多变,主要以南风为主,偶有强降水时伴有瞬时大风。
此外,北京还存在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由于工业、交通和燃煤等因素的影响,北京的空气质量受到严重的污染。
尤其是冬季,由于供暖时燃煤的大量排放,使得北京的大气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剧。
因此,北京的气象参数中也包括空气质量指数等环境方面的指标。
总的来说,北京的典型气象参数包括气温、降水、风向和风速等。
北京的气温变化较为明显,四季分明;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风向以北风为主,夏季风向多变;此外,北京的空气质量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
这些气象参数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都有很大的影响。
北京市历年7-8月降水量统计表格序号年份 7月降水量(毫米) 8月降水量(毫米)1 2015 185 1832 2016 165 1753 2017 200 1904 2018 175 1805 2019 190 1706 2020 180 185在北京市的气候中,7月份和8月份是夏季的核心时段,也是降水量较为集中的时候。
了解历年7-8月份的降水量情况,对于气象预测、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下面我们来对北京市历年的7-8月降水量进行统计和分析。
1. 降水量统计从以上统计表格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历年的7月份降水量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情况。
2015年的7月份降水量最高,达到185毫米,而2016年的7月份降水量最低,仅为165毫米。
整体而言,北京市的7月份降水量在165毫米到200毫米之间波动。
在8月份的降水量方面,各年的数据也呈现出一定的起伏。
2017年的8月份降水量最高,为190毫米,2019年的8月份降水量最低,为170毫米。
总体来看,北京市的8月份降水量在170毫米到190毫米之间波动。
2. 降水量分析从历年的数据来看,北京市的7-8月份降水量整体呈现出一定的年际波动。
但总体上,降水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持续增多或减少的趋势。
这也说明北京市的夏季降水量相对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气候变化影响。
然而,尽管整体上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仍然需要注意到单年的异常气候情况。
比如2015年的7月份降水量异常偏高,这可能会对当年的农作物生长和城市排水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对于每个具体的年份,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气象分析和灾害防范措施。
3. 对降水量的应对措施尽管北京市的夏季降水量相对稳定,但也需要预防可能出现的特殊天气情况。
特别是在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特殊降水、暴雨等特殊天气事件可能会出现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城市规划和气象部门需要加强对于夏季降水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减少可能带来的灾害损失。
时间行业指标数值单位2009年降水量0.4806米2007年降水量0.4839米2006年降水量0.318米2005年降水量0.4107米2004年降水量0.4835米2003年降水量0.4445米2002年降水量0.3704米2001年降水量0.3389米2000年降水量0.3711米1999年降水量0.2669米1998年降水量0.7317米1997年降水量0.4309米1996年降水量0.7009米1995年降水量0.5725米1994年降水量0.8132米1993年降水量0.5067米1992年降水量0.5415米1991年降水量0.7479米1990年降水量0.6973米1989年降水量0.4422米1988年降水量0.6733米1987年降水量0.6839米1986年降水量0.6653米1985年降水量0.721米1984年降水量0.4888米1983年降水量0.4899米1982年降水量0.5444米1981年降水量0.3932米1980年降水量0.3807米1979年降水量0.7184米1978年降水量0.6648米1977年降水量0.779米1976年降水量0.684米1975年降水量0.3928米1974年降水量0.4747米1973年降水量0.6982米1972年降水量0.3742米1971年降水量0.5112米1970年降水量0.597米1969年降水量0.9132米1968年降水量0.3867米1967年降水量0.5934米1966年降水量0.5279米1965年降水量0.2618米1964年降水量0.8177米1963年降水量0.7756米1962年降水量0.3669米1961年降水量0.5998米1960年降水量0.5271米1959年降水量 1.406米1958年降水量0.6919米1957年降水量0.4868米1956年降水量 1.1157米1955年降水量0.9332米1954年降水量0.9614米1953年降水量0.6577米1952年降水量0.5573米1951年降水量0.4816米1950年降水量0.9109米1949年降水量0.921米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
第11课时第2章第2节气候(二)【学习目标】1.学会初步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能结合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活动方案]活动一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观察“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思考下列问题(1)学生在教室前的图(白板或挂图)上指出1600㎜、800㎜、400㎜、200㎜等降水量线,说出我国年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2)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在哪里,为什么?(3)用红色笔描出800mm等降水量线,看看它经过什么地方,和我们所掌握的哪条线大致一致2.阅读教材P35页图2.20、图2.21,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哪个季节?(2)从四城市的降水的情况看,你能说出我国降水季节..变化的规律吗?(3)从“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图来看,你能说出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的规律吗?(4)根据前面(2)、(3),你能总结出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吗?活动二干湿地区的划分1.阅读教材P35页及图2.22“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2)我国共划分哪几类干湿地地区?谁能最先在地图(教室前的白板或挂图)上准确指出。
(3)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哪条线大致相符?(4)不同的干湿地区植被相同吗?请写出并记忆不同干湿地区的植被类型。
(5)下面两幅图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检测反馈]1.读下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所表示的干湿地区名称:A________,B______,C________,D______(2)A与B干湿地区分界线大体与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B与C干湿区分界线大体与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
()2.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取决于该地区的A.降水量B.距海远近C.蒸发量D.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3.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A.哈尔滨B.台湾的火烧寮C.新疆的吐鲁番D.四川盆地〖巩固提升〗()1.下列四个城市中,雨季最长的是A.广州 B.武汉C.北京 D.哈尔滨()2.影响我国耕地类型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 B.气温C.土壤 D.地势()3.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大致是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 1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4.造成我国东西降水差异大的根本原因是A.海陆位置B、地势高低C.纬度位置 D 地形复杂()5.在新疆吐鲁番,你可以看见用十字中空的砖砌成的晾房;而在浙江绍兴,你见到的是砖墙斜顶房,这反映了我国气候上的什么特点A.东湿西干 B.北湿南干C.东温西湿 D.北热南湿6.将下列地区与它们所属的干湿地区和植被类型用直线连起来①长江中下游平原半湿润地区森林②华北平原湿润地区森林、草原③塔里盆地半干旱地区荒漠④内蒙古高原东部干旱地区草原。
北京城市气候特征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年平均气温10~12摄氏度。
1月-7~-4摄氏度,7月25~26摄氏度。
极端最低摄氏度,极端最高42摄氏度以上。
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
年平均降雨量600多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山前迎风坡可达700毫米以上。
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常有暴雨。
曾经北京及华北春季多发沙尘暴,现在沙尘情况有所好转。
北京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
春季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四季气候特征如下:春季:气温回升快,昼夜温差大,干旱多风沙。
春季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逐渐增大,白昼时间加长,地面所得热量超过支出,因而气温回升迅速,月平均温可升高9—6℃,3月平均温℃,4月为℃。
白天气温高,而夜间辐射冷却较强,气温低,是昼夜温差最大的季节。
一般气温日较差12—14℃,最大日较差达℃。
此外,春季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由于急剧降温,出现“倒春寒”天气,易形成晚霜冻。
并多大风,8级以上大风日数占全年总日数的40%。
当大风出现时常伴随浮尘、扬沙、沙暴天气。
春季降水稀少,加重春旱,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夏季:酷暑炎热,降水集中,形成雨热同季。
夏季除山区外,平原地区各月平均温都在24℃以上。
最热月虽不是 6月份,但极端最高温多出现在 6月份,1961年 6月 10日极端最高温为℃。
进入盛夏7月,是全年最热月份,平均温接近26℃,高温持久稳定,昼夜温差小。
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70%,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本市最大的一日降水量曾达到479毫米(1972年7月27日)。
因此,山区易出现山洪,平原造成洪涝,暴雨是北京夏季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此外,山区热对流作用较强,形成局部地区雷阵雨,并伴有冰雹,给农业造成一定损失。
时间行业指标数值单位2009年降水量0.4806米2007年降水量0.4839米2006年降水量0.318米2005年降水量0.4107米2004年降水量0.4835米2003年降水量0.4445米2002年降水量0.3704米2001年降水量0.3389米2000年降水量0.3711米1999年降水量0.2669米1998年降水量0.7317米1997年降水量0.4309米1996年降水量0.7009米1995年降水量0.5725米1994年降水量0.8132米1993年降水量0.5067米1992年降水量0.5415米1991年降水量0.7479米1990年降水量0.6973米1989年降水量0.4422米1988年降水量0.6733米1987年降水量0.6839米1986年降水量0.6653米1985年降水量0.721米1984年降水量0.4888米1983年降水量0.4899米1982年降水量0.5444米1981年降水量0.3932米1980年降水量0.3807米1979年降水量0.7184米1978年降水量0.6648米1977年降水量0.779米1976年降水量0.684米1975年降水量0.3928米1974年降水量0.4747米1973年降水量0.6982米1972年降水量0.3742米1971年降水量0.5112米1970年降水量0.597米1969年降水量0.9132米1968年降水量0.3867米1967年降水量0.5934米1966年降水量0.5279米1965年降水量0.2618米1964年降水量0.8177米1963年降水量0.7756米1962年降水量0.3669米1961年降水量0.5998米1960年降水量0.5271米1959年降水量 1.406米1958年降水量0.6919米1957年降水量0.4868米1956年降水量 1.1157米1955年降水量0.9332米1954年降水量0.9614米1953年降水量0.6577米1952年降水量0.5573米1951年降水量0.4816米1950年降水量0.9109米1949年降水量0.921米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
北京地区近53年最大1小时降雨强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北京地区近 53 年最大 1 小时降雨强度的时空变化规律1,213钟一丹,贾仰文,李志威,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 , 北京市水文总站,北京 ,1. 1000442. 100089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3. 100084摘要 ,北京市多年以来的城化化发展、土地利用变化和人口膨胀对区域短历时降雨的时空变化有 50 显著影响。
采用北京市 27 个代表性雨量站1956~2008年的最大 1h 降雨量实测数据,分析了北京市 53 年来短历时降雨量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53 年来北部、西部地区最大 1h 降雨量呈增加趋势,而东部和南部地区变化趋势不明显。
从空间分析来看,东部和南部地区是两个短历时暴雨中心,东部地区的降雨量最大,其次是南部的降雨量,中心城区为易出现极端暴雨的区域,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降雨量较小。
关键词 ,北京地区 ,降雨强度 ,暴雨,时空变化 ,城市化 ,雨量站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TV213 A 01-0032-06 北京市全年近的降水主要分布在月的年 ,,研究了城市化进程对本地区冬季降水分布85% 6~9 2000 汛期,其中又以 7 月下旬和 8 月上旬的主汛期降水较的影响,认为本地区冬季降水分布发生了显著和系统[1][7]多,且容易发生短历时高强度的降雨。
1999年以来,性的变化。
赵娜等研究了 48 年城市化发展对北京区北京市遭遇了连续多年的干旱天气,加上近年来人口域气候的影响。
以上研究进展主要是从气象学的角度探讨城市化增加较快,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严峻。
全年降水较少,进程对北京地区的气象条件的影响,还没有系统分析同时短历时强降雨的增加,不仅恶化了本地的水资源北京市降雨形态改变对首都洪涝灾害防治和水资源管形势,也严重威胁到北京市的防汛安全。
因此,对北京个雨量站本文利用北京地区理方面的影响。
时间行业指标数值单位2009年降水量0.4806米2007年降水量0.4839米2006年降水量0.318米2005年降水量0.4107米2004年降水量0.4835米2003年降水量0.4445米2002年降水量0.3704米2001年降水量0.3389米2000年降水量0.3711米1999年降水量0.2669米1998年降水量0.7317米1997年降水量0.4309米1996年降水量0.7009米1995年降水量0.5725米1994年降水量0.8132米1993年降水量0.5067米1992年降水量0.5415米1991年降水量0.7479米1990年降水量0.6973米1989年降水量0.4422米1988年降水量0.6733米1987年降水量0.6839米1986年降水量0.6653米1985年降水量0.721米1984年降水量0.4888米1983年降水量0.4899米1982年降水量0.5444米1981年降水量0.3932米1980年降水量0.3807米1979年降水量0.7184米1978年降水量0.6648米1977年降水量0.779米1976年降水量0.684米1975年降水量0.3928米1974年降水量0.4747米1973年降水量0.6982米1972年降水量0.3742米1971年降水量0.5112米1970年降水量0.597米1969年降水量0.9132米1968年降水量0.3867米1967年降水量0.5934米1966年降水量0.5279米1965年降水量0.2618米1964年降水量0.8177米1963年降水量0.7756米1962年降水量0.3669米1961年降水量0.5998米1960年降水量0.5271米1959年降水量 1.406米1958年降水量0.6919米1957年降水量0.4868米1956年降水量 1.1157米1955年降水量0.9332米1954年降水量0.9614米1953年降水量0.6577米1952年降水量0.5573米1951年降水量0.4816米1950年降水量0.9109米1949年降水量0.921米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
北京的气候特征
北京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11~13℃,拔海800米以下的山区为9~11℃,高寒山区在3~5℃。
年极端最高气温一般在35~40℃之间。
年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在-14~-20℃之间,1966年曾低到-27.4℃(大兴东黑垡);高山区低于-30℃。
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26℃左右;拔海800米以下的山区为21~25℃。
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4~-5℃;拔海800米以下山区为-6~-10℃。
气温年较差为30~32℃。
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北部和西南部山前迎风坡地区为相对降水中心,在600~700毫米之间,西北部和北部深山区少于500毫米,平原及部分山区在500~600毫米之间。
夏季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3/4。
夏季降水空间分布与全年类似:东北部和西南部山前迎风坡地区为相对降水中心,在450~500毫米之间,西北部和北部深山区少于400毫米,平原及部分山区在400~450毫米之间。
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减负您的备课,让课堂精彩!
典案一教学过程案例
课题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教学
步骤
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
教师(展示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指导学生分小
组合作完成下列题目。
学生合作探究:
(1)在图中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5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2)在图中找出学校所在省区降水量大致是多少。
(3)归纳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成果展示)
(1)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
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要通过秦岭-淮河一
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兰州、
拉萨一线,5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要经过西北内陆
地区。
(2)学生合作探究。
(3)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
西北内陆递减。
精讲点拨:受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从东南沿海
向西北内陆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因此降水逐渐减少,
同学们可以阅读教材第34页“阅读材料”,了解我
国降水最多的地区和最少的地区。
转承: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配是否均
匀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等降水量线弯弯
曲曲,线条较复
杂,因此采取小组
合作的形式,发挥
小组中学得好的
同学的带动作用,
让他们给予基础
差的同学帮助,这
样既能够加深自
身对知识的理解,
还能够提高课堂
效率。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气候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经过研究发现,北京自20世纪初以来的气温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下面将对北京历年逐日温度情况进行年统计。
一、20世纪初到1949年从北京历史可靠的气温数据来看,20世纪初到1949年期间,北京的气温整体呈现出稍有下降的趋势。
平均气温在摄氏4度左右,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年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
二、1950年到1980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这个时期,北京的气温整体呈现出略有上升的趋势。
尽管仍然有寒冷的冬季,但夏季的炎热程度逐渐增加,平均气温也较之前有所上升。
年降水量在500毫米到600毫米左右。
三、1981年到2000年这个时期,北京的气温变化较为复杂。
整体上,平均气温有所上升,且变化较为不稳定。
冬季的寒冷程度减弱,夏季的炎热程度有所增加。
年降水量相对稳定,基本在500毫米到600毫米之间。
四、2001年到2024年进入21世纪后,北京的气温明显上升。
尤其是从2024年开始,气温呈现出持续升高的趋势。
在这个时期,冬季的寒冷程度显著减弱,夏季的炎热程度也有所增加。
年降水量相对稳定,但极端降雨事件有所增加。
五、未来趋势展望根据现有数据和气候模型预测,未来北京的气温将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冬季的寒冷程度将继续减弱,夏季的炎热程度可能会加剧。
同时,极端降雨事件可能会增加,给城市的防洪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综上所述,从20世纪初到现在,北京的气温呈现出略微下降、略微上升、不稳定以及明显上升的变化趋势。
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相吻合。
未来,北京的气温将继续上升,给城市的城市规划、生活方式以及环境保护带来一系列的挑战。
因此,需要加强气候变化研究,制定相应的适应措施,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
北京天气气候特征北京市天气气候特征北京市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岸边缘,虽东濒海洋,但海洋对本市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夏季,其它季节主要受西风带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决定了北京气候的以下特点:1)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
北京处在大陆干冷气团向东南移动的通道上,每年从10月到翌年5月几乎完全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团控制,只有6-9 月三个多月受到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
所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尤为集中。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丰水年和枯水年雨量相差悬殊。
2)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
来自东南的暖湿空气受燕山及太行山的抬升,在山前迎风坡形成多雨区,而背风坡形成少雨区。
3)山前平原增温显著。
冷空气由于受到山脉阻挡以及下沉增温作用,致使北京平原地区冬季气温比临近的同纬度地区偏高,形成山前暖区。
4)风向日变化显著。
“北京湾”的特殊地形使得北京地区山谷风明显,平原地区午后多偏南风,午夜转偏北风。
南口、古北口等地,沿山间河谷形成较周围地区风速明显偏大的风口。
5)四季分明,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短促。
北京各季的气候特点如下:春季: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
春季降水只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十左右,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升温快,昼夜温差大是春季气候的显著特点之一。
春季短促,约两个月左右即进入夏季,这也是北京大陆性气候的一个特点。
夏季:炎热多雨是其显著特点。
夏季平原区平均气温在25℃左右,7月平均气温最高,在26℃左右。
夏季三个月中,最高气温在30℃以上的日数为53天(观象台,1951~2008年),极端最高气温曾高达40℃以上;夏季雨量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而7~8月降水量要占65%左右。
经常出现强对流天气,造成暴雨、冰雹和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秋季:冷暖适宜、少风少雨,秋高气爽的时光甚短,平均只有50多天,10月底开始,寒冷的西北气流逐渐控制本市,逐渐进入冬季。
北京市各区县气象资料北京市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气象资源的城市。
北京市的气象资料对于各区县的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北京市各区县的气象资料,包括气温、降水量、风速、日照时间等方面的数据。
一、气温北京市各区县的气温差异较大,其中城区的气温普遍高于郊区。
以夏季为例,城区的最高气温通常比郊区高出3-5摄氏度。
而冬季则相反,城区气温普遍低于郊区。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热岛效应所引起的。
二、降水量北京市的降水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春季和夏季是雨季,降水量较多,而秋季和冬季则相对干燥。
北京市各区县的年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其中城区略高于郊区。
三、风速北京市的风速较为强劲,尤其是在冬季。
这是由于北京市处于山前迎风坡的地形所造成的。
在夏季,由于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风速会相对较小。
北京市各区县的风速差异不大,但城区由于建筑物密集,风速可能会略低于郊区。
四、日照时间北京市的日照时间较为充足,全年日照时间在2000小时以上。
由于城市的光污染和建筑物密集等原因,城区的日照时间可能会略低于郊区。
综上所述,北京市各区县的气象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对于各区县的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建筑物对风速和日照的影响;在农业发展中需要考虑降水量和气温的季节性变化等。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气象资料的研究和应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陕西省各区县行政区划代码行政区划代码是地理行政单元的唯一标识符,对于研究和规划地方行政区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陕西省各区县的行政区划代码。
在陕西省,各区县的行政区划代码由六位数字组成。
这些代码通常由数字组成,但有些地方也可能包括字母。
以下是陕西省各区县的行政区划代码:01、碑林区:02、莲湖区:03、灞桥区:04、未央区:05、雁塔区:06、阎良区:07、临潼区:08、长安区:09、高陵区:10、鄠邑区:请注意,以上仅列举了部分区县的行政区划代码,具体代码可能因地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