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一条二级公路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设计一条二级公路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设计一条二级公路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设计一条二级公路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湖北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道路勘测课程设计系别: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专业班级:09路桥1班

姓名:

学号: 0910611204

指导老师:

目录

第一章工程设计任务书3第二章路线平面设计4第一节平面选线原则4第二节平面选线设计 4 第三章纵断面设计7第一节纵断面设计方法原则与要求7第二节纵坡设计8第三节竖曲线设计10第四节平、纵线性组合11第四章横断面设计12第一节横断面组成12第二节超高设计12第五章路基设计表及土石方计算的计算说明14第一节路基设计的内容与要求14第二节土石方调配15第三节计算说明及设计图纸15总结16鸣谢16

第一章工程设计任务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工程技术的基本训练,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专业基本理论,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学以致用。

二、设计内容

设计一条二级公路。

三、相关资料

数字地形图1份,或电子地形图1份,已知数据如下:

起点桩号:自定起始桩号

现有山区旧路一条,可利用改造、可重新选线定出一条新路。

四、设计要求及提交成果

1.在地形图上完成选线、定线工作;

2.路线平面设计图,直线、平曲线要素及转角表,里程表;

3.路线纵断面设计图,纵坡及竖曲线要素表;

4.标准横断面图,加宽和超高设计与计算,逐桩横断面图及填挖面积,路基设计表,土石方计算表;

5.完成时间:1周。

五、参考资料及技术标准

1.国标.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国标.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国标.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4.国标. 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六、格式要求

目录

第一章工程设计任务书

第二章路线平面设计

第三章纵断面设计

第四章横断面设计

第五章路基设计表及土石方计算的计算说明

总结

鸣谢

图表全部装订成册:

平面设计图、道路线元表、逐桩坐标;纵断面设计图、纵断面要素表、中桩高程

标准横断面图、逐桩横断面图及填挖面积;路基设计表、土石方计算表

A3标准图、A4表格

七、所用设计软件:

纬地CAD、东南大学EICAD、道路测设大师、PDA公路测量助理等

第二章路线平面设计

第一节平面选线原则

⑴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势,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地形平坦开阔的平原微丘区,路线直捷舒顺,在平面线形三要素中直线所占比例较大,而在地势有很大起伏的山岭重丘区,路线则多弯曲,曲线所占比例较大。

⑵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结合地形的变化,使路线的平面线形指标逐渐过渡,避免出现突变。

⑶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这种线形给驾驶员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适也带来不良影响。设计时曲线间插入足够长的直线或缓和曲线。

⑷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了困难时的平曲线最小长度见表

2.1。

第二节平面选线设计

一、公路等级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书所给的资料,所获得的道路交通密度及其组成按所在地区的地形、道路的性质、使用任务及交通量,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最后确定道路的技术等级为三级公路,设计时速为80km/h。

二、二级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1、直线

1)直线的适用条件

⑴路线完全不受地形,地物限制得平原区或山区得开阔谷底;

⑵市镇及其近郊道路,或以直线为主体进行规划的地区;

⑶长达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

⑷路线交叉点及其附近;

⑸双车道提供超车的路段。

2)直线的最大长度

我国目前的《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未对直线的最大长度规定具体的数值,但总的原则是:公路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与景观相协调,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直线时为弥补景观单调的缺陷,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3)直线的最小长度

由《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得知: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为6V,即480米;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为2V,即160米。当直线两端设置有缓和曲线时,也可以直接相连,构成S形曲线。

2、圆曲线

圆曲线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的线形要素,圆曲线的设计主要确定起其半径值以及超高和加宽。

1)最小半径

平面线形中一般非不得已时不使用极限半径,因此《规范》规定了一般最小半径,如下表2.2。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超高,允许设置与直线路段相同的路拱横坡。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最小长度一般要求要有3s的行程,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

2)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采用了设超高的半径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400米,极限最小半径250米。由于地形限制,满足最小直线长度要求,故设计未采用缓和曲线,采用S型曲线。

3、行车视距

我国《标准》规定二、三、四级公路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与超车视距见表2.4

5、本设计根据上述条件采用的设计技术指标见表2.4

圆曲线计算公式:

2

a Rtg T =aR L 180

π=

)12

(sec -=a R E L

T J -=2

第三章纵断面设计

第一节纵断面设计方法原则与要求

一、方法与原则

路线纵断面设计主要是指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根据选线时的意图,以及桥涵、地质等方面对路线纵断面设计的要求,综合考虑工程技术与工程经济因素,定出路线的纵坡,再选则合适的竖曲线,最后才计算出各桩号的设计标高和填挖值。

进行道路纵坡设计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⑴应满足纵坡及竖曲线的各项规定(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坡段最小长度、竖曲线最小半径及竖曲线最小长度等)

⑵纵坡应均匀平顺。纵坡应尽量平缓,起伏不宜过大和频繁;变坡点尽量设置大半径竖曲线,尽量避免极限纵坡值;垭口处纵坡尽量放缓;越岭线应尽量避免设置反坡段。

⑶设计标高的确定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如地形、土壤、水文、气候等因素综合考虑;沿河线路线标高应在设计洪水位以上0.5m以上。

⑷纵断面设计应与平面线形和周围地形景观相协调,应考虑人体视觉心理上的要求,按照平竖曲线相协调及半径的均衡来确定纵断面的设计线。

⑸应争取填挖平衡,尽量移挖作填,以节省土石方量,降低工程造价。

⑹依路线的性质要求,适当照顾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用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要求。

二、纵坡设计要求

根据《公路规范》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如下:

⑴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势的行驶,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

⑵丘陵地形的纵坡应避免过分迁就地形而起伏过大。山区的沿河线,应采用平缓的纵坡,坡长不宜超过规定的限值,纵坡不宜大于6%。

⑶山区的越岭线纵坡应力求均匀,不应采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坡度,更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夹短距离缓坡的纵坡线形。越岭展线不应设置反坡。

⑷山区的山脊线和山腰线,除结合地形不得已时采用较大的纵坡外,在可能条件下应采用平缓的纵坡。

三、竖曲线设计要求

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行车的安全、舒适以及视距的需要用一段缓和,称为竖曲线。竖曲线有用圆曲线的,也有用抛物线形的。但是设计上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

根据《路线规范》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如下:

⑴竖曲线应选用较大的半径。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有大于或接近于竖曲线最小半径的“一般值”;地形条件困难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值”。

⑵注意相邻竖曲线的衔接。

a 同向竖曲线间.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之间,当竖曲线半径小于1米,有时,如直线坡段不长,宜合并设置为单曲线或复曲线。

b 反向竖曲线间宜插入直线坡段,亦可直接连接,直坡段的长度应大于3s设计速度的行程长度。

四、纵断面设计的步骤

路线纵断面设计主要是指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其步骤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拉坡前的准备工作

内业设计人员在熟悉有关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首先在纵断面图上点绘出每个中桩的位置、平曲线示意图(起、讫点位和半径等),写出每个中桩的地面标高,并绘出地面线。

2.标注控制点位置

所谓控制点,是指影响路线纵坡设计的高程控制点。

此外,对于山区公路,还应根据路基填挖平衡要求来选择控制路中心处填挖的高程点,称之为“经济点”。其含义是:如果纵坡设计线刚好通过该点,则在相应的横断面上将形成填挖面积大致相等的纵坡设计。

3.试坡

试坡主要是在已标出“控制点”和“经济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标准、选线意图,结合地面起伏情况,本着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多数“经济点”的原则,在这些点位间进行穿插和裁弯取直,试定出若干坡度线。经过对各种可能的坡度线方案进行反复比较,最后选出既符合技术标准,又能满足控制点要求,而且土石方数量较省的设计线作为初定坡度线,再将前后坡度线延长交会,即可定出各变坡点的初步位置。

4.调整

试定纵坡后,首先将所定的坡度与选(定)线时考虑的坡度进行比较,两者应基本符合。若有较大差异,则应全面分析,找出原因,然后对照《标准》检查设计的最大纵坡、合成坡度、坡长限制等是否超过规定限值,以及平面线形与纵面线形的配合是否适宜等。若发现有问题,应进行调整。

调整时应以少脱离控制点、少变动填挖值为原则,以使调整后的纵坡与试定期纵坡变化不太大。

5.核对

根据调整后的坡度线,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如高填深挖、陡峭山坡路基、挡土墙、重要桥涵等断面,在纵断面图上直接读出对应中桩的填(挖)高度,然后按该填(挖)值用“模板”在横断面图上“戴帽子”。检查是否有填挖过大、坡脚落空或挡土墙工程过大等情况。若发现有问题,应及时调整纵坡。

6. 定坡

纵坡设计在经调整核对无误后即可定坡。所谓定坡,就是逐段把坡度线的坡度值、变坡点位置(桩号)和高程确定下来。变坡点—般要调整到10m整桩位上,变坡点的高程则是根据坡度、坡长依次计算确定的。

第二节纵坡设计

一、纵坡的技术指标

纵坡的大小与坡段的长度反映了公路的起伏程度,直接影响公路的服务水平,行车质量和运营成本,也关系到工程是否经济、适用,因此设计中必须对纵坡、坡长及其相互组合进行合理安排。

二、纵坡坡度及坡长

1、最大纵坡

(1)概念

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

它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在山岭重丘区,它直接影响着路线的长短、线形的好坏、道路使用的质量、工程数量和运输成本等。

(2)最大纵坡的影响因素

各级道路允许的最大纵坡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以及工程经济与运营经济等因素,通过全面考虑,综合分析而确定的。各级公路最大纵坡的规定见表所4.2.1示

表 3.1 各级公路最大纵坡

2、最小纵坡

《规范》规定各级公路在挖方路段、设置边沟的低填方路段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路段,为保证排水顺利,防止水浸路基而影响稳定性,规定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当必须设计平坡(0.0%)或小于0.3%的坡度时,其边沟应做纵向排水设计。

3、坡长限制

a.最小坡长限制

最小坡长的限制主要是从汽车行驶平顺性和布设竖曲线的要求考虑的。《标准》规定,各级道路最小坡长应按表 3.2和表中3.3选用。

b.最大坡长限制

道路纵坡的大小及其坡长对汽车正常行驶的影响很大。纵坡越陡,坡长越长,对行车影响也将越大。所谓最大坡长限制是指控制汽车在坡道上行驶,当车速下降到最低允许速度时所行驶的距离。《标准》规定的最大坡长见下表3.3。

设计纵坡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在回头曲线路段,路线纵坡有特殊规定,因此应先定出回头曲线部分的纵坡,然后再从两端接坡。同时应注意在回头曲线地段不宜设竖曲线。

(2)大、中桥上一般不宜设置竖曲线,桥头两端在不得已设置竖曲线时,其起、终点应设在距桥头10m以外。

(3)小桥涵允许在斜坡路段或竖曲线上,但为了保证路线的平顺性,应尽量避免在小桥涵处出现急变的“驼峰式”纵坡。

(4)纵坡设计应注意交叉口处的纵坡衔接。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一般宜设在较小坡段;较小坡段最小长度应不小于《标准》规定,紧接较小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山区工程艰巨地段应不大于5%。

第三节竖曲线设计

一、竖曲线设计

1.竖曲线设计标准

竖曲线最小长度与平曲线相似,当坡度角较小时,即使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的长度也很短,这样容易使驾驶员产生急促的变坡感觉,同时,竖曲线长度过短,宜对行车造成冲击。我国公路按照汽车在竖曲线上3s的行程时间控制竖曲线的最小长度。规定竖曲线最小半径和竖曲线长度如下表9所示:

择竖曲线半径时,为更好的视觉效果,还应将竖曲线的半径选的大一些,使视觉上感觉到舒适顺畅。相邻竖曲线衔接时应注意:

⑴同向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如果直坡段接近或达到最小坡长时,宜合并设置为单曲线或复曲线。

⑵反向竖曲线:反向竖曲线之间应设置一段直线坡段,直线坡段的长度一般不小于设计速度的3s行程。

⑶竖曲线设计应满足排水要求。

第四节 平、纵线型组合

一 、线形组合原则

平面与纵断面的线形组合是指在满足汽车动力学和力学要求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满足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连续性、舒适感,研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良好的排水条件。公路平、纵线形组合的基本原则是:

(1)应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2)平面与纵断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不要悬殊太大,使线形在视觉上和心理上保持协调。

(3) 设计速度小于等于40km/h 的公路,首先应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正确的运用线形要素最小值,在条件允许,不过多增加工程量的情况下,力求做到各种线形要素合理组合,并尽量避免和减轻不利组合,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二、平、纵线形组合的基本要求

对于设计速度≤80km/h 的道路,首先应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正确地运用线形要素指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力求做到各种线形要素的合理组合,并尽量避免和减轻不利的组合。 (1)当竖曲线与平曲线组合时,竖曲线宜包含在平曲线之内,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2)要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的均衡。

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大小如果不均衡,会给人以不愉快的感觉,失去了视觉上的均衡性。 (3)当平曲线缓而长、纵断面坡差较小时,可不要求平、竖曲线一一对应,平曲线中可包含多个竖曲线或竖曲线略长于平曲线。 (4)要选择适当的合成坡度。 合成坡度过大对行车不利,特别是在冬季结冰期更危险,合成坡度过小对排水不利也影响行车,车辆行驶时有溅水干扰。虽然《标准》对合成坡度的最大允许值作了规定,但在进行平、纵面线形组合时,如条件可能,最好使合成坡度小于8%,最小合成坡度不应小于0.5%。

(1)竖曲线几何要素计算

12i i -=ω ω?=R L

2 L T = R

T E 22

=

(2)竖曲线上任意点纵距y 的计算

R

x y 2 2

=

(3)竖曲线上任意点设计标高的计算

1)计算切线高程

2)计算设计标高 y H H ±=1

第四章横断面设计

第一节横断面组成

公路中线的法线方向剖面图称为公路横断面图,简称横断面,它是出横断面设计线与横断面地面线所围成的图形。在横断面上的内容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边坡、边沟、截水沟、护坡道以及专门设计的取土坑、弃土堆、环境保护等设施。而对于三级公路无需中间带设置。

一、行车道

行车道为车辆行驶提供通行条件,行车道的宽度和路而状况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公路的通行能力,行车道过窄会使不同车道之间的横向间距不足,车辆的横向干扰增加,平均速度和通行能力下降。公路的车道数主要根据该路的预测交通量来确定,行车道的基本数目应在一个较大的路线长度内保持不变,而且当车道数目需要增加或减少时,一次应不多于一条车道,对于拟建公路,可取车道数为2。

车道的宽度必须能满足设计车辆在有一定横向侗移的情况下运行,并能为相邻车道上的车流提供余宽,所以汽车所需车道的宽度受车速、交通量、驾驶员的驾驶能力、会车等影响,由规范,对于该拟建三级公路行车道宽度可取7m。

二、路肩

路肩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之间,是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结构物,二、三、四级公路的路肩一般只设土路肩。路肩的主要作用是:

(1) 增加路幅的测向余宽,供临时停车、错车或堆放养路材料之用;

(2) 具有保护路面及支撑路面结构的作用;

(3) 显示行车道的边缘线,有利于视线诱导,增加行车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4) 为公路的其他设施(如护墙、护栏、绿化、电杆、地下管线等)提供设置的场地(注意:设施的设置不得侵入建筑限界以内),也可供养护人员养护操作、避车之用;

(5) 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公路的美感,并起引导视线的作用。

路肩应具有足够的宽度保证其功能的充分发挥,二级公路的路肩根据条件可设置为2.25m。

第二节超高设计

一、超高及其作用

为抵消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多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项横坡形式,称平曲线超高。合理的设置超高,可以全部或部分抵消离心力,提高汽车在曲线上行驶的稳定性与舒适性。

二、超高过渡方式

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若超高横坡度等于路拱坡度,路面由直线上双向倾斜路拱形式过渡到曲线上具有超高的单向倾斜形式,只需行车道外侧绕中线逐渐抬高,直至与内侧横坡相等为止。

当超高坡度大于路拱坡度时,可分别采用以下三种过渡方式:

(1)绕内边线旋转

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再绕未加宽前的内侧车道边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

(2)绕中线旋转

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绕中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度。

(3)绕外边缘旋转

先将外侧车道绕外边缘旋转,与此同时,内侧车道随中线的降低而相应降低,待达到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仍绕外侧车道边缘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度。

上述各种方法,绕内边线旋转由于行车道内侧不降低,有利于路基纵向排水,一般新建工程多用此法。绕中线旋转可保持中线标高不变,且在超高坡度一定的情况下,外侧边缘的抬高值较小,多用于旧路改建工程。而绕外侧边线旋转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设计,仅用于某些改善路容的地点。

加宽值的计算

三、 行车视距及保证

为了行车安全,驾驶人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需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行车视距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自驾驶人员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2)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发现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3)错车视距。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线的双车道道路上,两对向行驶汽车相遇,发现后即采取减速避让措施安全错车所需的最短距离。

(4)超车视距。在双车道道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处起,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R

A 2b 2

第五章路基设计表及土石方计算的计算说明

第一节路基设计的内容与要求路基是在地表按照道路路线位置和一定的技术要求开挖或填筑而成的结构物。路基是由路基本体和路基设施组成。路基本体是指路基断面中的填挖部分,路基设施是指为确保路基本题的稳定性全面采用的附属设施等,包括排水、防护、支挡和加固设施等。

一、路基设计内容

⑴选择路基断面形式,确定路基宽度与路基高度;

⑵选择路堤填料与压实标准;

⑶确定边坡形状与坡度;

⑷路基排水系统布置和排水结构设计;

⑸坡面防护与加固设计;

⑹附属设施设计。

二、路基设计要求

1.路基设计,应符合公路建设的一般要求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具体要求。

2.路基设计应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

3.沿河线的路基设计,应注意路基不被洪水淹没或冲毁,若废方过多,压缩河道,引起壅水而危急农田、房舍时,一般应变更设计,将路线适当外移以减少废方。

4.必须穿过耕种地区的路基,必要时,可进行边坡加固或修建矮墙,以防边坡塌陷;对较矮的路基边坡,如石料教方便,甚至可修筑直立矮墙以尽量节约用地。

5.横坡陡于1:5的坡地上的填方路基,在填筑前,须将地面挖成梯台,台阶宽度不小于1米,台阶顶面应做成2-4%的反向横坡,以防路基滑动而影响其稳定性。

6.山坡上的半挖半填路基,若原地面横坡较陡,填方坡脚伸出很远,施工困难,且边坡稳定性也较差时,可修筑护肩路基以避免边坡伸出;否则,可在填方坡脚修筑护脚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7.山坡坳形地段往往有较厚的坡积层,多为较松散的碎、砾、漂石土等。路基设计除应根据当地土质及水文情况适当放缓挖方边坡外,还应在挖方坡脚设置矮墙或上挡墙。

第二节土石方调配

一、调配原则

① 在半填半挖断面中,应首先考虑在本段内移挖作填进行横向平衡,然后再做纵向调配,以减少总的运输量;

②路基填方如需路外借方,应结合地形、农田灌溉等情况选择借方地点;

③综合考虑施工方法、运输条件、施工机械化程度和地形情况选用合理的经济运距;

④在在不同的土方和石方应根据工程需要分别进行调配,以保证路基稳定;

⑤为使调配合理,必须根据地形情况和施工条件,选用适当的运输方式,确定合理的经济运距,用于分析工程用土量是调运还是外借;

⑥土方调配移挖作填固然要考虑经济运距的问题,但这不是唯一的因素,还要考虑弃方或借方占地,及对农业的影响。

二、土石方调配方法

土石方调配方法采用表格调配法,由于表格调配法不需单独绘图,直接在土石方表上调配,具有方法简单,调配清晰的优点,是目前生产上广泛采用的方法。

表格调配法的方法步骤如下:

⑴准备工作

调配前先要对土石方计算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

⑵横向调运

即计算本桩利用、填缺、挖余,以石代土时填入土方栏,并用符号区分。

⑶纵向调运

确定经济运距,根据填缺、挖余情况结合调运条件拟定调配方案,确定调运方向和调运起讫点,并用箭头表示。

⑷计算调运数量和运距

调配的运距是指计价运距,就是调运挖方中心到填方中心的距离。

⑸计算借方数量、废方数量和总运量。

借方数量=填缺—纵向调入本桩的数量

废方数量=挖余—纵向调出本桩的数量

总运量=纵向调运量+废方调运量+借方调运量

⑹复核

横向调运复核

填方=本桩利用+填缺

挖方=本桩利用+挖余

纵向调运复核

填缺=纵向调运方+借方

挖余+纵向调运方+废方

总调运量复核

挖方+借方=填方+借方

以上复核一般是按逐页小计进行的,最后应按每公里合计复核。

⑺计算计价土石方

计价土石方=挖方数量+借方数量

第三节计算说明及设计图纸

一、计算说明

附表1、平面计算(直线、曲线和转角表);

附表2、纵断面计算(设计标高、竖曲线各要素等);

附表3、逐桩坐标表

附表4、路基设计表;

附表5、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路基土石方数量表);

二、设计图纸

附图1、道路选线方案图;

附图2、道路平面设计图1:2000;

附图3、道路纵断面图横向1:2000 竖向1:200;

附图4、道路横断面 1:2 0 0。

总结

课程设计设计已接近尾声,历时1周,在此期间各项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这主要得益于指导老师。首先,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老师辛苦了。至此,感触甚多,首先向给与我关心、帮助及指导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谢意。老师们认真负责、勤恳务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开拓创新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

本次设计是对我们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回顾。这次设计,使我们对以往所学的专业有了更加系统化的认识,并且通过查阅文献、期刊、《规范》等资料;巩固并扩大了我们的专业知识文化视野,同时也提高了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对公路平、纵、横断面的设计,使我们熟练掌握了CAD、OFFICE等办公软件的操作技术;同时,这次设计,对于我们专业素质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形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等具有重要意义,总之,为我们更好更快地适应一年以后的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最后,我要非常感谢刘文生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他为人正直,治学严谨,工作认真,讲课幽默风趣,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如:公路的选线.定线,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平面设计等等,这些知识都将使我终身受益.如今,大三就要结束了,我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很多,这不得不使我感激赫中营老师,是他给与我了这一生宝贵的财富.

公路勘察设计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中“7918”是指(七条射线、九条纵线、十八条横线)。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4、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交通量。 5、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6、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20 )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 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15 )年预测。 7、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计划)通车年。 8、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三种。 9、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几何线形)的最关键参数。 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四)级。其中高速、一级公路以(车流密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二)级。 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二、三级公路以(延误率和平均运行速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三)级。 12、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一阶段设计、二阶段设计、三阶段设计)三种。 二、选择题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 A )。 A 专供汽车行驶 B 专供小客车行驶 C 混合交通行驶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 A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 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C )。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 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 C 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 4、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流量为( C )。 A 1000-4000辆 B 3000-7500辆 C 5000~15000辆 5、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B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6、公路的设计车速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B )行车速度。 A 最小 B 最大 C 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大 三、名称解释 1.公路技术标准: 是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设计速度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设计要求。2.设计车速: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 3.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段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通过公路某段面的车辆数目)。4.公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公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完整版)大工16秋《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大作业答案

网络教育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题目:某公路施工图设计 学习中心: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学 号学 生: 指导教师: 乔 娜 1 设计交通量的计算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为7%,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交通量如下: 桑塔纳2000:2300辆; 江淮a16600:200辆; 黄海dd680:420辆; 北京bj30:200辆; Ep140:580辆; 东风sp9250:310辆。 设计交通量:d N =0N ×() 1 1n r -+ 式中:d N —远景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0N —起始年平均交通量(辆/日); r —年平均增长率; n —远景设计年限。 代入数字计算: 解: 0N =2300+200+420+200+580+310=4010(辆/日) 假设远景设计年限为20年,则将上述的种种数字带入公式后计算: 设计交通量:d N =0N ×() 1 1n r -+ =4010×(1+0.07)19 =14502(辆/日)

2 平面设计 路线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三大部分。道路是一个三维空间体系,它的中线是一条空间曲线。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路线的平面。沿着中线竖直的剖切,再展开就成为纵断面。中线各点的法向切面是横断面。道路的平面、纵断面和各个横断面是道路的几何组成。 道路的平面线形,受当地地形、地物等障碍的影响而发生转折时,在转折处需要设置曲线,为保证行车的舒顺与安全,在直线、圆曲线间或不同半径的两圆曲线之间要插入缓和曲线。因此,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因素。 直线是平面线形中的基本线形。在设计中过长和过短都不好,因此要加以限制。直线使用与地形平坦、视线目标无障碍处。直线有测设简单、前进方向明确、路线短截等特点,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但长直线容易使司机由于缺乏警觉产生疲劳而发生事故。 圆曲线也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的线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各级公路不论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平曲线的技术标准主要有:圆曲线半径,平曲线最小长度以及回头曲线技术指标等。 平曲线的半径确定是根据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而定: )(1272 i V R +=μ 式中:V-行车速度km/h ; μ-横向力系数; i -横向超高,我国公路对超高的规定。 缓和曲线通过曲率的逐渐变化,适应汽车转向操作的行驶轨迹及路线的顺畅,以构成美观及视觉协调的最佳线形;离心加速度的逐渐变化,不致产生侧向冲击;缓和超高最为超高变化的过渡段,以减小行车震荡。 平曲线要素: 切线增长值:q=2s L -2 3 240R L s 内移值: p=R L s 242-3 4 2384R L s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学号082*****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山区道路设计 题目) 1#-20# 起止日期:2011 年 6 月27 日至2011年7 月2 日 学生姓名XXX 班级**交通*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XXX XXX 土木工程学院 2011 年7月2 日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一、本道路修建的目的 (5) 二、本路1#-20#所经地区的自然情况特征与分析 (5) 三、各项工程涉及意图及根据 (5) 四、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工程配合与协议事项 (5) 五、对日后顶测、施工、养护的建议与要求 (5) 六、路线方案优缺点的说明与分析 (5) 七、设计方法与步骤 (5) 1确定公路等级 (5) 2选定路线技术标准 (6) 3纸上定线 (6) 4纵断面设计 (7) 5路基横断面设计 (7) 6弯道细部设计 (7) 7JD1的曲线要数计算 (8) 8竖曲线要数计算 (10) 9土石方计算与调配 (10) 八、参考文献 (10) 九、设计方案比较 (12)

天津城建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 —2011 学年第2 学期 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工程专业 课程设计名称:道路勘测设计 设计题目:山区道路设计(起讫点) 完成期限:自2011 年 6 月27 日至2011 年7 月 2 日共 1 周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课题:山区公路路线设计 二、设计内容:按任务书指定控制点进行纸上定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调配与土石方计算;路线方案技术指标论证分析。 三、设计原始资料: 1.设计用1:2000地形图(电子版地形图1:1000)一张,等高线为2米; 2.道路性质与控制点:本路为某矿区通入工业基地跨越重丘区一段路线,图示控制点(学生的起讫点)是不同路线方案的中间控制点(应以起讫点的位置和标高控制路线设计); 3.交通运输情况:主要为解决解放牌汽车运输,现年平均交通量600辆/日,平均年增长率为7%.按15年远景规划; 4.自然条件:本路线一端接山区,另一端为微丘地形,中间为重丘过渡段,(即本课题设计路段),该段地质情况基本稳定,除地表0.5-1.0米风化土层外,下部为石灰岩,地下水位一般较深,对路基与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大。 四、设计应完成的主要任务: 1.公路技术等级拟定; 2.路线技术标准选定;

道路勘察课程设计报告

公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是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的实践课。 本实践课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1)、设计文件中原始资料的查询、收集; (2)、掌握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中各种设计指标的选取,初步学习各相关规范的查找及使用。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1)按照地形地物的规定识别道路沿线自然特征;(2)平面设计——各种几何参数的选取;(3)纵断面设计——主要指标的选择;(4)横断面设计——路幅布置及路拱坡度。由于路基路面工程没有单独的课程设计,所以本设计还包含一部分路基路面的结构综合设计内容。 《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1)通过资料查阅和学习了解道路设计的基本方法;(2)掌握平、纵、横设计之间的关系并学会运用,学会路基路面的结构综合设计。 三、 设计资料 道路等级:一级 设计行车速度:100Km/h 地形图:见图 四、项目介绍 邓王一级公路,里程桩号0000K m +~33128.8475K m +,全长3128.847m 。 五、地形地貌 该地区属冲积平原,地形开阔,地势起伏平缓,沿线河流、排灌沟渠交错,农田水利设施完善,乡村道路网密集、区域内均为高产农田区。沿途小沟渠较多

可采用涵洞处理。拟建公路沿线地势总体较平坦,沿途多为农田。 +,K1+940m,K2+420,K2+740,K2+760和K3+128.8475处地势较低,需进K m 1480 行高填方,路基采用搅拌桩处治。沿途小沟渠较多可采用涵洞处理。 +,K1+940m,K1+960m,K2+420和K2+820处要求横跨公路,可设置净空K m 0560 为6m的通道横跨。K1+60m处有一水塘,须进行填方,路基采用搅拌桩处治。 六、道路所在地区的土壤、地质、水文资料、气候 (1)土壤: 本段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松散沉积层所组成,表层为素填土和粘性土。土质均一,呈硬塑——半硬塑状。 (2)地质构造: 该地段经历了历史上比较复杂的活动时期,其活动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明显的多样化,整个地区无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良好。 (3)水文: 该地区无大的河流,但区段内灌溉沟渠交错,经有关勘探单位检测表明,沿线沟渠水质良好。沿线有大量地表潜水,地下水一般埋深0.5~2.5m,并随汛期发生变化地下水表现为碳酸盐山丘区的岩溶水。 (4)气候 本地区属暖湿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海洋型与大陆型过度的气候特征较明显,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春秋季短,冬寒夏热,年内夏秋雨季降水的相对集中,易出现暴雨造成涝灾,其余季节的降雨量偏少,气候区内的年平均气温13.7°C,以7、8月份最热,年平均最高气温19.4°C,历年的平均最底气温9.1°C,年平均最高气温39.9°C,历年的平均最高积雪深度20,最大冻土深度是33,历年平均的无霜期163.5天,气候区年内的平均降水量884.0,历年的最大年降水量1358.0,7~10月份降水相对集中,区域内常年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历年的平均风速为3.3,最大风速为16.8,8、9月份受台风影响区内空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2017年度)

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道路勘测设计 课程设计 年级: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2017 年月日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1 设计参数 (2) 1.1 控制要素 (2) 1.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2) 1.3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4) 1.4道路平面设计 (4) 1.5道路纵断面设计 (5) 2. 设计综合评价及心得体会 (7) 参考文献 (8)

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土木工程层次专升本指导老师 课程设计名称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代码 课程设计题目道路勘测工程 课程设计依据和设计要求: 1.在给定的地形图上,结合自然条件与给定的道路设计速度,在给定的起终点上进行道路设计。 2.根据课程设计要求的速度,确定道路横断面分幅。 3.完成相应的各种图表和设计说明。 课程设计内容: 1、控制要素 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3、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4、道路平面设计 5、道路纵断面设计 6、道路横断面设计 参考文献: [1]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01 [2] JTG B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 JTG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4] 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1 设计参数 1.1 控制要素 (1)道勘:三级 (2)设计车服务车速:30km/h。 1.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1.2.1圆曲线最小半径 ○1极限最小半径30m ②一般最小半径65m ○3平面线形中一般非不得已时不使用极限半径,因此《规范》规定了一般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超高,允许设置与直线路段相同的路拱横坡。圆曲线半径要求如表2.21所示 表2.21 圆曲线半径要求 技术指标三级公路 一般最小半径 (m) 65 极限最小半径 (m) 30 不设超高 最小半径(m) 路拱% 0.2 ≤350 路拱% 0.2 ≥450 1.2.2圆曲线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 1.2.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了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最大半径为350米,极限最小半径及一般最小半径均未采用。

《道路勘测设计》第章平面设计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平面设计 2-5.设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 ,路拱横坡为2%。 ⑴试求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及设置超高(% 8 i h =)的极限最小半径(μ值分别取0.035和0.15)。 ⑵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缓和曲线长度应为多少(路面宽B = 9 m ,超高渐变率取1/150)? 的π δπβ??=??=-==1806,18022402m ,240000200032R l R l R l l R l p , R T l R L m p R T -=+? -=+?+=2q 2180)2(,2tan )(00,πβαα 解得:p=1.86 m , q = 35 m , =4T 157.24 m , 则=5T 267.71-157.24 = 110.49 m 考虑5JD 可能的曲线长以及相邻两个曲线指标平衡的因素,拟定5s L =60 m ,

则有:522460p R = ,302 60m ==,"28'20695?=α 解得=5R 115.227m 2-7、某山岭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 ,路线转角 "00'54322?=右α ,"00'3043?=右α ,1JD 至2JD 、2JD 到3JD 距离分别为458.96 m 、560.54 m 。选定m L R S 6530011==,,试分别确定2JD 、3JD 的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 0,由于3JD 是小偏角,根据《规范》可得,所需曲线最小长度为: m L 555.1555 .4700700 min ===α,则切线长m 7.7723=≈L T 2JD 与3JD 为反向曲线, 由《规范》可得,直线段最小为速度的2倍,即120m,则有354m 77.7-128.84-54.560=,显然满足曲线的要求。 按min L 反算半径:m 59.1980180min =??=π αL R ,由于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30291?=右α

道路勘察课程设计

道路勘察课程设计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公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是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的实践课。 本实践课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1)、设计文件中原始资料的查询、收集;(2)、掌握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中各种设计指标的选取,初步学习各相关规范的查找及使用。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1)按照地形地物的规定识别道路沿线自然特征;(2)平面设计——各种几何参数的选取;(3)纵断面设计——主要指标的选择;(4)横断面设计——路幅布置及路拱坡度。由于路基路面工程没有单独的课程设计,所以本设计还包含一部分路基路面的结构综合设计内容。 《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1)通过资料查阅和学习了解道路设计的基本方法;(2)掌握平、纵、横设计之间的关系并学会运用,学会路基路面的结构综合设计。 三、 设计资料 道路等级:一级 设计行车速度:100Km/h 地形图:见图 四、项目介绍 邓王一级公路,里程桩号0000K m +~33128.8475K m +,全长3128.847m 。 五、地形地貌

该地区属冲积平原,地形开阔,地势起伏平缓,沿线河流、排灌沟渠交错,农田水利设施完善,乡村道路网密集、区域内均为高产农田区。沿途小沟渠较多可采用涵洞处理。拟建公路沿线地势总体较平坦,沿途多为农田。 +,K1+940m,K2+420,K2+740,K2+760和K3+128.8475处地势较低,需进行高K m 1480 填方,路基采用搅拌桩处治。沿途小沟渠较多可采用涵洞处理。 +,K1+940m,K1+960m,K2+420和K2+820处要求横跨公路,可设置净空为 K m 0560 6m的通道横跨。K1+60m处有一水塘,须进行填方,路基采用搅拌桩处治。 六、道路所在地区的土壤、地质、水文资料、气候 (1)土壤: 本段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松散沉积层所组成,表层为素填土和粘性土。土质均一,呈硬塑——半硬塑状。 (2)地质构造: 该地段经历了历史上比较复杂的活动时期,其活动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明显的多样化,整个地区无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良好。 (3)水文: 该地区无大的河流,但区段内灌溉沟渠交错,经有关勘探单位检测表明,沿线沟渠水质良好。沿线有大量地表潜水,地下水一般埋深~,并随汛期发生变化地下水表现为碳酸盐山丘区的岩溶水。 (4)气候 本地区属暖湿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海洋型与大陆型过度的气候特征较明显,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春秋季短,冬寒夏热,年内夏秋雨季降水的相对集中,易出现暴雨造成涝灾,其余季节的降雨量偏少,气候区内的年平均气温°C,以7、8月份最热,年平均最高气温°C,历年的平均最底气温°C,年平均最高气温°C,历年的平均最高积雪深度20,最大冻土深度是33,历年平均的无霜期天,气候区年内的平均降水量,历年的最大年降水量,7~10月份降水相对集中,区域内常年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历年的平均风速为,最大风速为,8、9月份受台风影响区内空气湿度较大,

《道路勘测设计》2-4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2-4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平面设计 2-5.设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 ,路拱横坡为2%。 ⑴试求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及设置超高(% 8 i h =)的极限最小半径(μ值分别取0.035和0.15)。 ⑵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缓和曲线长度应为多少(路面宽B = 9 m ,超高渐变率取1/150)? 解:⑴不设超高时: )(h V R i 1272+= μ=0.02)] -(0.035[127802 ?=3359.58 m , 教材P36表2-1中,规定取2500m 。 设超高时: )(h V R i 1272+= μ=0.8)] (0.15[127802 +?=219.1 m , 教材P36表2-1中,规定取250m 。 ⑵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以内侧边缘为旋转轴,由公式计算可得: 缓和曲线长度:= ?= p i B L '150/1%2%89)(+? =135 m 2-6 某丘陵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 ,路线转角"38'04954?=α,4JD 到5JD 的距离D=267.71m 。由于地形限制,选定=4R 110m ,4s L =70m ,试定5JD 的圆曲线半径5R 和缓和曲线长5s L 。 解:由测量的公式可计算出各曲线要素: πδπβ? ?=??=-==1806,18022402m ,2400002 00032R l R l R l l R l p , R T l R L m p R T -=+? -=+?+=2q 2180)2(,2tan )(00,π βαα 解得:p=1.86 m , q = 35 m , =4T 157.24 m , 则=5T 267.71-157.24 = 110.49 m 考虑5JD 可能的曲线长以及相邻两个曲线指标平衡的因素,拟定5s L =60 m ,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 一、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设计公路为某一级公路。本路段为山岭区,地势稍陡。路段主线长1339.512m(起讫桩号为K0+000.000—K1+339.512),路基宽24.5m,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小时。 2、技术标准 (1)平面设计技术标准:% 圆曲线半径: 一般值:400m, 极限值:250m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70m 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 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6V(480m)为宜, 反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2V(160m)为宜。 (2)纵断面设计指标 最大坡度:5% 最小坡长:200m 不同纵坡度最大坡长 注: (3)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行车道宽度:4×3.75=15m 硬路肩宽度:2×2.50=5m 土路肩宽度:2×0.75=1.5m 中间带宽度:中央分隔带2m+路缘带0.5m×2=3m 路基总宽度:24.5m 视距保证:停车视距:110m 会车视距:220m 超车视距:550m 不同圆曲线半径的超高值双车道加宽值

0m时, 700m处,不采用超高和加宽;R=360m处,采用 ,取2%, 3%。 、选线原则 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 ,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增大。 2、选线过程: 选择的路线如平面图所示,选择此路线的原因: 优点:(1)此路线过垭口,线形较好; (2)此路线经过了此路线经过地区地形较好,施工条件较好。 (3)此路线填挖工程量小,节省成本。 缺点:(1)此路线平曲线较多,对行车不利; (2)路程相对较长。 3、纸上定线: (1)定导向点,确定路线走向。 (2)定导向线,按规定的技术标准,结合导向点,试穿出一系列直线,延长直线交出交点,作为初定的路线导向线。 (3)初定平曲线,读取交点坐标计算或直接量测得到交点处路线转角和交点间距,定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要素及曲线里程桩号。 (4)定线,检查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要求,及平曲线位置是否合适,不满足时应调整交点位置或圆曲线半径或缓和曲线长度,直至满足为止。 三、路线平面设计 1、结合实际地形,已知起点QD(50,190)、(270,545)、(287,1268),终点ZD(399,1448)。 3、平曲线计算: (1)交点间距、坐标方位角及转角值的计算: 设起点坐标为,第个交点则: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实习说明 1.实习时间 2014年8月19号至2014年8月26号。 2.实习地点 吉林大学净月实习基地 3.实习内容 本次道路勘测实习是在学习完成《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结合《测量学》课程中相关知识,参考相关规范进行的一个合格,可行的设计。总体来说分为外业和内业两个部分。 3.1.外业 3.1.1.选线 3.1.2.坐标角度测量 3.1.3.中桩测量 3.1. 4.基平测量 3.1.5.中平测量 3.1.6.横断面测量 3.1.7.桥涵测量 3.2.内业 3.2.1道路平面设计图 3.2.2.逐桩坐标表 3.2.3.道路纵断面图 3.2. 4.道路横断面图 3.2.5.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3.2.6.路基设计表

3.2.7.直曲线转角一览表 3.2.8.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一览表 3.2.9.排水设计,桥涵设计 3.2.10.编写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概述 1.目的和要求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工作。 2.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道路勘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许金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小桥涵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3.公路参数 公路等级:山岭区三级公路 设计年限:15年 设计车速:30km/小时 其它:双向两车道,路基宽7.5米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中“7918”是指(七条射线、九条纵线、十八条横线)。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4、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交通量。 5、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6、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20)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15)年预测。 7、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计划)通车年。 8、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重汽车)和(鞍式列车)三种。 9、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几何线形)的最关键参数。 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四)级。其中高速、一级公路以(车流密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二)级。 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二、三级公路以(延误率)和(平均运行速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三)级。 12、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一阶段设计、二阶段设计)和(三阶段设计)三种。 二、选择题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 A )。 A 专供汽车行驶 B 专供小客车行驶 C 混合交通行驶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 A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 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C )。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 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 C 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 4、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流量为( C )。 A 1000-4000辆 B 3000-7500辆 C 5000~15000辆 5、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 B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6、公路的设计车速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B )行车速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范例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道路勘测设计》及其相关专业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既有助于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独立设计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二、基本资料 本段公路为平原微丘三级新建公路。 起点坐标:X=79380.000,Y=91030.000;终点坐标:X=79150.000,Y=91980.000;起、终点设计高程均同地面高程。 提供的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 三、设计步骤和方法 1、认真阅读地形图,查清路线带的地形、地物特征, 并定出起点、终点和中间控制点; 2、根据起终点和中间控制点,在地形图上进行选线, 通过比选,最终确定公路具体走向,必须选出两条路线

进行比选(选线时注意各个段落土石方的平衡,尽可能 少占农田,少拆房屋); 3、根据选定的公路具体走向,确定交点位置,量出交 点坐标,计算交点间距、偏角,并根据地形、地物和《规 范》的要求确定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计算出平 曲线各要素、公路总里程; 4、按照20的间距在地形图上定出各个中桩的位置,读 出其他地面高程,依此点绘出纵断面(若地形变化大,则要考虑加桩); 5、断面图设计; 6、编制《路基设计表》; 7、点绘横断面地面线,进行横断面设计; 8、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9、在地形图上点绘公路用地界限,并调查征地和拆迁 情况; 10、整理装订成册。 四、要求 1、所有设计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图表格式要求:所有图纸、汉字均要按照规范要求 采用工程字体;每张图表必须有设计人、复核人、审核 人及其签名,并标上图号、日期;采用3号图纸;图框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黑龙江大学 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学号: 年级:2008级 学生姓名:刘斌 指导教师:郑丽娜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2) 第二章设计依据 (3) 公路等级的确定 (3) 技术标准 (3) 第三章选线与定线 (4) 地形条件 (4) 选线原则 (4) 平原微丘区定线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平面设计 (5) 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5) 直线的设置 (5) 缓和曲线设计 (5) 平曲线设计 (6) 第五章纵断面设计 (8) 设计要求 (8) 坡长设计 (8) 坡度设计 (9) 竖曲线设计 (9) 平纵组合设计 (12) 第六章横断面设计 (13) 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13) 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 (13) 土石方量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15) 附表 (16) 附图 (20)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公路路线设计》(纸上定线) 二、目的与要求 (一)目的 公路路线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运用,进而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巩固和融会贯通。 (二)要求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和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三、设计资料 1.地形图一张,比例尺1:5000。 2.沿河两岸10 m之内不能修路,沿河两岸取土不受限制。 3.施工条件 两侧都可以取土,尽量采用机械化施工,施工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四、设计依据和技术标准 本公路年平均日交通量为7000辆,地形为平原微丘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五、提交的设计成果 (一)编写设计说明书 1.平面设计说明书(路线的走向、设计原则、各曲线设计等)。 2.纵断面设计说明书(设计原则、平竖曲线组合及竖曲线设计等)。(二)完成的图表 1.线路平面设计图(50m一个整桩、曲线主点桩及必要的加桩)。 2.线路纵断面设计图、比例尺:横向1:2000;纵向1:200。 3.横断面设计图(仅提交不同类型的断面) 4.平面线形元素一览表 5.竖曲线元素一览表 6.土石方工程量计算表 7.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六、设计要求 1.图纸中线形、字号、尺寸、数字、说明等都要符合制图要求 2.说明书应以钢笔书写,文字简练、术语准确,说明书应有目录,分章节书写,包括原始资料,计算数据、说明设计意图。计算简图、计算公式等都要做分析和说明,设计成果可列表说明,对成果应有适当的分析。

道路勘测与设计 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道路运输的特点是什么? 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和管道。 道路运输的特点是:机动灵活直达门户;运送速度快,适应性强;为其他运输方式集散,接运客货;技术特性简单,车辆易于驾驶,投资回收快;在客运上优势大。 2.高速公路和一般公路相比有哪些特点?在公路运输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车速快、通行能力大、运输费用省经济效益高、行车安全。 (1)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生产和运输的合理化,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和 资源的开发,加速物质生产和产品流通,促进水运、铁路和高速公路的联运,有利于城市人口的集散和卫星城的开发。 (2)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发展。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3.什么是道路?包括哪些种类? 道路是提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 按其使用的特点可以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和乡村道路。 4.公路和城市道路等级怎样划分?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的技术标准有哪些? 根据道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5.公路勘测设计为什么要分阶段进行设计?针对不同情况如何选用设计阶段? 公路勘测设计的项目有不同的情况,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在实际设计时,为提高设计的效率和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应根据实际的项目情况选用不同的设计阶段。 ①一阶段测设:适应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工程; ②两阶段测设:为公路测设的主要程序; ③三阶段测设:对于技术上复杂而又缺乏经验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 特殊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必要时采用三阶段设计。 6.公路等级选用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公路的适应任务、交通量和功能。 第三章道路平面设计 1.何为路线的平面? 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路线的平面。 2.综述平面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线性特征。 (1)直线以最短距离连接两目的地,线路短捷、缩短里程和行车方向明确、视距良好、 行车快速、驾驶操作简单; (2)圆曲线 ①曲线上任意点上的曲率半径为常数 ②取向上每一点都在变化方向汽车行驶受到离心力的作用 ③视距条件差 ④较大半径具有线形美观、顺适、行车舒适的特点 (3)缓和曲线 ①曲率渐变,设于直线和圆曲线间,消除曲率突变点 ②由于曲率渐变,使线形美观视觉效果好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湖北理工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主要内容 1 道路选线...............................................1 2平面设计................................................1 3 纵断面设计.............................................4 4 横断面设计.............................................6 二、参考文献.............................................9

第一章道路选线与定线 1、地形条件 该地区地形复杂,高差相对较大,多丘陵山地,属于山区。 2、选线原则 路线设计受到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到很多社会、经济等上的因素。本次为丘陵区选线,等级为三级公路,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填、挖方基本平衡。 2)路线的坡度做好控制,在0.3%~7%为宜 3)多种方案,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4)做到少占耕地,与农田基本建设相协调。 5)根据设计标准合理布局线路,路线设计要保证行车安全、舒适。 6)选择坡度较缓的地形,有利于施工。 在地形图上弯道设计时,除考虑曲线要素外,还要注意弯道内侧是否有物体阻碍司机的视线,为满足视距要求,要对其横净距进行计算。 3、定线 道路定线,就是个根据道路的情况,从规划的起、终点之间结合地形、地质、水文及其他沿线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上选定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然后进行有关的测量和设计工作。在纸上定线中,因使所设计路线尽量与等高线平行,绕开等高线密集的陡坡地区。在定线时,直线距离不能太长,一般以20V(V是设计车速)为最大长度。 第二章平面设计 2.1平面线形设计依据 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 3、回头曲线的设计,其为一个主曲线和两个辅助曲线和主、辅助曲线所夹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武汉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 题目:胡一熊公路AB段初步设计 学院: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目录 一、概述 1.1、设计内容及目的 1.2、设计步骤 二、设计说明 2.1 道路选线 2.1.1 选线原则 2.1.2 方案比较 2.2平面设计 2.2.1 直线设计 2.2.1 圆曲线设计 2.2.3 缓和曲线 2.2.4 平面曲线组合设计 2.3 纵断面设计 2.3.1纵坡及坡长设计 2.3.2竖曲线 2.3.3 道路的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2.3.4纵断面设计要点和方法 2.4 横断面设计 2.4.1纵断面设计要点和方法 2.4.2曲线的超高、加宽于视距保证 三、小结

一、概述: 1.1、设计内容及目的 胡一熊公路为本路网中某路段,拟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其中AB段位于微丘地段。段起点设计高程99米,终于设计高程111米,起终边方位不受限制。本路段设计时,不受水位的影响。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进行道路设计的构思,运算,绘图等基本技能,本设计要求学生完成胡一熊公路AB段初步设计的部分工作,具体内容为:(1)选择路线方案;(2)公路平面设计;(3)公路纵断面设计;(4)公路横断面设计。 1.2、设计步骤 (1)选取比例尺(1:2500); (2)根据已知点的坐标量取坐标距离,求得各点坐标; (3)计算角度,选取半径; (4)缓和曲线要素计算; (5)计算A→JD、B→JD的距离; (6)计算五个基本桩号以及方位角; (7)每50m设一个桩,计算各桩方位角以及X、Y坐标,列出逐桩坐标表,参见P45(50m桩在转弯曲线不考虑); (8)竖曲线设计,在地形图上根据路线位置以实际每50m为一个桩号,量出各个桩号,对应的未设竖曲线时的设计标高,绘出地面高程线,在坐标纸横向表示水平距离,比例为1:2500,竖向比例1:100,根据地面线高程初步设定设计线,竖曲线要进行要素计算,变坡点及其他桩号处,计算设计标高; 参考书中P49 (9)横断面设计包括直线段横断面和曲线段横断面,行车道宽取7m,非机动车道宽2.5m(每边),路肩1.5m;参考书中P118 (10)小结。 二、设计说明 2.1 道路选线 道路选线,就是个根据道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公路的等级和技术标准, 从规划的起、终点之间结合地形、地质、水文及其他沿线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上选定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然后进行有关的测量和设计工作。我们本次选线为纸上定线. 2.1.1选线原则 路线设计受到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到很多社会、 经济等上的因素。本次为丘陵区选线,等级为三级公路,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道路勘测设计第2章平面设计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平面设计 2-5.设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 ,路拱横坡为2%。 ⑴试求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及设置超高(% 8 i h =)的极限最小半径(μ值分别取和)。 ⑵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缓和曲线长度应为多少(路面宽B = 9 m ,超高渐变率取1/150) 解:⑴不设超高时: )(h V R i 1272+=μ=0.02)] -(0.035[127802 ?=3359.58 m , 教材P36表2-1中,规定取2500m 。 设超高时: )(h V R i 1272 +=μ=0.8)] (0.15[127802+?=219.1 m , 教材P36表2-1中,规定取250m 。 ⑵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以内侧边缘为旋转轴,由公式计算可得: 缓和曲线长度:=?=p i B L '150/1%2%89)(+?=135 m 2-6 某丘陵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 ,路线转角"38'04954?=α,4JD 到5JD 的距离D=267.71m 。由于地形限制,选定=4R 110m ,4s L =70m ,试定5JD 的圆曲线半径5R 和缓和曲线长5s L 。 解:由测量的公式可计算出各曲线要素: π δπβ??=??=-==1806,18022402m ,240000200032R l R l R l l R l p , R T l R L m p R T -=+? -=+?+=2q 2180)2(,2tan )(00,πβαα 解得:p=1.86 m , q = 35 m , =4T 157.24 m , 则=5T = 110.49 m 考虑5JD 可能的曲线长以及相邻两个曲线指标平衡的因素,拟定5s L =60 m ,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公路工程二阶段初步设计 院(部):土木建筑学院 学号:2010304824 学生姓名:杨国方 指导教师:王长柏、胡功宏 专业班级:道路10-8 2013年 1 月11 日

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土木建筑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

目录 1.公路等级及技术标准的拟定………………………… 2.公路平面设计………………………………………… 3.公路纵断面设计……………………………………… 4.公路横断面设计………………………………………. 5.参考文献…………………………………….............. 6.致谢…………………………………………………….. 7.附件…………………………………………………….

设计说明书 1、道路等级及技术标准的拟定 1)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设计初年交通量及年均增长率进行远景交通量预测,远景特征年的确定以每五年为单位计 2012年交通量为3900辆/天,每年交通量增长率5%, 2017年交通预测量为3900x(1+5%)^5=4977 2022年交通预测量为3900x(1=5%)^10=6352 2027年交通预测量为3900x(1+5%)^15=8107 2032年交通预测量为3900x(1+5%)^20=10347 2)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第2.1条的规定: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5 000~15 000辆, 表2.1.3设计速度 所以 拟建公路等级为二级, 3)车道数确定 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第3.1.5条规定,结合交通量预测结果,计算设计小时交通量,然后根据第3.2~3.4条的规定计算公路路段的设计通行能力,进而计算得到单向所需车道数N; 表3.4.1二级公路、三级公路路段的设计通行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