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8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相关技术标准和安全规定。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工具和设备,具备进行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道路勘测与设计对交通安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
具体包括:1.道路勘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测量学、地形图绘制、道路中线和边线的勘测等。
2.道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道路等级划分、路线设计、路基设计和路面设计等。
3.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实践操作,如实际勘测任务、设计任务和设计报告撰写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具体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理解和应用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3.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工具和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道路勘测设计基础》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如《道路工程》、《测量学》等,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演示文稿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道路勘测与设计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道路勘测与设计所需的实验设备,如全站仪、水准仪、绘图板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具体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道路勘测 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道路勘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测量仪器进行道路中线、横断面、纵断面的测量,并准确记录数据。
3. 培养学生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道路施工图纸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仪器进行实地勘测的操作技能,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道路勘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道路设计、施工奠定基础。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以便在道路勘测项目中顺利开展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勘测与设计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强调工程质量、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为我国道路工程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勘测概述:介绍道路勘测的定义、作用、发展历程以及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教材章节:第一章 道路工程勘测概述内容安排:1课时2. 道路勘测仪器与设备:讲解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二章 道路勘测仪器与设备内容安排:2课时3. 道路中线测量:阐述道路中线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精度要求,包括切线支距法、极坐标法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道路中线测量内容安排:3课时4. 道路横断面测量:介绍道路横断面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数据处理,包括横断面测量精度分析。
教材章节: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测量内容安排:3课时5. 道路纵断面测量:讲解道路纵断面测量的原理、方法及数据处理,包括纵断面测量精度分析。
教材章节:第五章 道路纵断面测量内容安排:3课时6. 道路施工图纸绘制:使学生掌握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道路施工图纸的方法,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交通基础设施是现代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道路的规划和设计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道路勘测和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具备道路勘测设计方面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本文档是基于该课程设计的学术论文。
二、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1.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熟悉道路勘测的实际应用和技术手段;3.掌握道路设计中的算法和技巧,能够进行初步的道路设计;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习生态环境的建设。
三、设计方案3.1 学科综合本课程设计主要涉及到以下学科:•土木工程:道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需熟悉土木工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计算机科学:道路设计需要应用计算机软件和算法,因此学生需要具备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测量学和地理信息系统:道路勘测是道路设计的前提,学生需要了解相关的测量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3.2 课程设置本课程由两个部分构成:道路勘测和道路设计。
其中,道路勘测部分包括以下内容:•道路勘测的目的和流程;•勘测测量和定位技术;•道路勘测数据处理;•道路勘测成果图。
道路设计部分包括以下内容:•道路设计基本概念;•道路设计流程;•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道路设计软件的应用;•道路设计成果图。
3.3 实践环节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课程设计设置了以下实践环节:1.实地进行道路勘测,熟悉勘测操作流程;2.利用道路设计软件进行道路设计;3.分析并比较不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4.撰写报告和论文,展示道路勘测和设计的整个过程。
四、设计结果经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会掌握以下内容:1.道路勘测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道路勘测和设计所需的测量技术和软件工具;3.道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独立完成初步的道路设计;5.学会基本的报告和论文撰写技巧。
五、总结本文档介绍了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设计方案和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熟悉道路勘测和设计的流程,并掌握基本的技能和工具。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1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1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实验报告书课程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姓名万义良学号09070120xx年7月13日扩展阅读: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学号082*****(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山区道路设计##题目)1-20起止日期:20xx年6月27日至20xx年7月2日学班成生姓名级绩XXX**交通*班XXXXXX指导教师(签字)土木工程学院20xx年7月2日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2一、本道路修建的目的5二、本路1#-20#所经地区的自然情况特征与分析5三、各项工程涉及意图及根据5四、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工程配合与协议事项5五、对日后顶测、施工、养护的建议与要求5六、路线方案优缺点的说明与分析5七、设计方法与步骤51确定公路等级52选定路线技术标准63纸上定线64纵断面设计75路基横断面设计76弯道细部设计77JD1的曲线要数计算88竖曲线要数计算109土石方计算与调配10八、参考文献10九、设计方案比较12天津城建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20xx20xx学年第2学期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名称:道路勘测设计设计题目:山区道路设计(起讫点)完成期限:自20xx年6月27日至20xx年7月2日共1周《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课题: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二、设计内容:按任务书指定控制点进行纸上定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调配与土石方计算;路线方案技术指标论证分析。
三、设计原始资料:1.设计用1:20xx地形图(电子版地形图1:1000)一张,等高线为2米;2.道路性质与控制点:本路为某矿区通入工业基地跨越重丘区一段路线,图示控制点(学生的起讫点)是不同路线方案的中间控制点(应以起讫点的位置和标高控制路线设计);3.交通运输情况:主要为解决解放牌汽车运输,现年平均交通量600辆/日,平均年增长率为7%.按15年远景规划;4.自然条件:本路线一端接山区,另一端为微丘地形,中间为重丘过渡段,(即本课题设计路段),该段地质情况基本稳定,除地表0.5-1.0米风化土层外,下部为石灰岩,地下水位一般较深,对路基与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大。
山东交通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1.概述1.1设计任务依据及概况根据公路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进行本次施工图设计。
本次初步设计为山东省烟台市境内省道228线阳安至孔镇二级公路新建工程,工程起点在阳安,桩号为K0+000,终点在孔镇,桩号K4+985.170,路线4.985170Km。
本工程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根据沿线村镇的分布情况,并与现有公路和规划路网相结合,在相应的地方道路、机耕路、人行路上设置平交道口。
在排灌沟渠间设置涵洞、桥梁。
1.1.1设计标准(1)主线设计标准本工程是按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80Km/h,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 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 12米其中:行车道宽度: 2³3.75 米硬路肩: 2³1.5米土路肩: 2³0.75米(2)线形要素标准平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半径: 400米;极限最小半径: 250米;不设缓和曲线和超高最小半径:2500米纵坡:最大纵坡: 5%最小纵坡:路堑或其他横向排水不畅地段不小于0.3%最大坡长: 1100米(坡度为3%时)900米(坡度为4%时)700米(坡度为5%时)500米(坡度为6%时)竖曲线要素: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4500/3000米;凹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 3000/2000米;1竖曲线最小长度: 70米(3)桥涵设计标准桥涵宽度:与路基同宽;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Ⅰ级;(4)路面设计标准路面设计标准轴载:100KN;(5)道路平面交叉标准平面交叉路线尽可能为直线、并尽量正交。
当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度应大于45度。
平面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宜设置为平坡,当条件受限制时,纵坡不大于3%。
所有的平面交叉口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设置了警告标志、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等,在主要的交叉口还设置转弯车道。
1.路线平面设计1.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山岭重丘区,路线以高程为主导,为适应地形,曲线所占比例较大。
平面线形以曲线为主。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不要片面强调路线以直线为主或曲线为主。
(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
长直线和大半径曲线会导致较高的车速,若突然出现小半径曲线,会因减速不及而造成事故。
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
同一等级的道路由于地形的变化在指标的采用上会有变化,同一条道路按不同设计速度的各设计路段之间也会形成技术标准的变化。
(3)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如果曲线过短,司机就必须很快的转动方向盘,这样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
同时,如不设置足够长度的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小于一定数值,从乘客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来看也是不好的。
当道路转角很小时,曲线长度就显得比实际短,容易引起曲线很小的错觉。
因此,平曲线具有一定的长度是必要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最小平曲线长度一般应考率下述条件确定:①汽车驾驶员在操纵从容、旅客感觉舒适要求的平曲线最小长度,当设计车速为80km/h时,平曲线一般值取700m,最小值取140m。
②小偏角的平曲线长度。
当路线转角α≤7°时称为小偏角。
设计计算时,当转角小于7°时,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4)注意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在平面线性设计中,应考虑纵断面设计的要求,与纵断面线形相协调。
(5)视距有: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视距采用停车视距。
当时速为80km/h时停车视距110m。
1.2、平面线形要素设计原则公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平曲线组合而成,平曲线又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
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2. 使学生了解并熟悉道路勘测设计中所涉及的测量工具、仪器及其使用方法;3. 引导学生掌握道路线形设计、横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仪器进行实地勘测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道路线形、横断面和交叉口设计的能力;3. 提高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勘测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明白道路勘测设计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掌握专业知识的关键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需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勘测设计基本概念与原理- 道路勘测设计的定义、作用及发展概况- 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 测量工具与仪器- 常用测量工具及仪器的介绍与操作方法- 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3. 道路线形设计- 线形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线形设计中的平曲线、竖曲线设计- 线形设计的实际案例分析4. 道路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横断面设计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横断面设计的实际案例分析5. 交叉口设计- 交叉口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不同类型交叉口的设计要点- 交叉口设计的实际案例分析6. 道路勘测设计实践- 实地勘测与测量操作- 道路线形、横断面和交叉口设计的实践操作- 团队协作完成设计项目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道路勘测设计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测量工具与仪器第三周:道路线形设计第四周:道路横断面设计第五周:交叉口设计第六周:道路勘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以上教学内容均与教材中相关章节紧密关联,确保学生能够结合教材进行系统学习。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姓名 XX班级 XX学号 XX指导老师 XX设计线路:清河镇-民主乡一、平面设计等级:新建三级公路设计车速:40km/h平面技术标准:R(一般min)=100mR(极限min)=60mR(不设min)=600m缓和曲线最小长度:35m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6V为宜,反向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以不小于2V为宜平曲线要素计算交点1交点转角166°13′21″,圆曲线夹角ɑ=13°46′39″曲线半径设为R=700m,不用设缓和曲线T=Rtg L=ɑR E=R()J=2T-L计算得: T =84.57m L =168.32m E=5.09m J=0.82m交点2交点转角99°30′25″,圆曲线夹角ɑ=80°29′35″曲线半径设为R=100m,设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长设为Ls=50mq= p=T=L=E=J=2T-L计算得:q=25.00 p=1.04 =14°19′26″T=110.53m L=190.49m E=32.38m J=30.57m交点3交点转角83°3′34″,圆曲线夹角ɑ=96°56′26″曲线半径设为R=100m,设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长设为Ls=60mq= p=T=L=E=J=2T-L计算得:q=30.00 p=1.49 =17°11′20″T=144.59m L=229.19m E=53.07m J=59.99m桩号推算起点桩号K0+000,直线段每隔50米设一桩,曲线段每隔20米设一桩。
交点桩号=前一曲线终点桩号+前一交点到本交点的距离-前一曲线切线长曲线段桩号推算方法:ZH=JD-THY=ZH+LsQZ=ZH+L/2YH=HY+(L-2Ls)HZ=YH+Ls校验JD+T=HZ+J曲线1处 T =84.57m L =168.32m E=5.09m J=0.82m JD1=K0+000+527.5=K0+527.50ZY=JD1-T=K0+442.93QZ=ZY+L/2=K0+527.09YZ=ZY+L=K0+611.25校验:K0+527.50+84.57=K0+611.25+0.82曲线2处 T=110.53m L=190.49m E=32.38m J=30.57m Ls=50mJD2=K0+611.25+436-84.57=K0+962.68ZH=K0+962.68-110.53=K0+852.15HY=K0+852.15+50=K0+902.15QZ=K0+852.15+190.49/2=K0+947.40YH=K0+902.15+(110.53-2*50)=K0+992.64HZ=K0+992.64+50=K1+42.64校验:K0+962.68+110.53= K1+42.64+30.57曲线3处 T=144.59m L=229.19m E=53.07m J=59.99m Ls=60mJD3=K1+41.64+340-110.53=K1+271.11ZH=K1+271.11-144.59=K1+126.52HY=K1+126.52+60=K1+186.52QZ=K1+186.52+229.19/2=K1+241.12YH=K1+126.52+(229.19-2*60)=K1+295.71HZ=K1+295.71+60=K1+355.71校验:K1+271.11+144.59=K1+355.71+59.99曲线1的YZ点到曲线2的ZH点直线距离为:K0+852.15- K0+611.25=240.90m满足同向曲线6V要求。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工程素养。
具体课程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1)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掌握道路线形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的基本方法;(3)熟悉道路工程图纸的阅读和编制;(4)了解道路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和施工管理。
2.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道路勘测设计;(2)能够阅读和分析道路工程图纸;(3)具备一定的道路工程项目管理和招投标能力;(4)能够运用现代测量仪器进行道路测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4)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为将来从事道路工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道路勘测设计基本原理与流程:- 教材章节:第一章 道路勘测设计概述- 内容:道路工程基本概念、勘测设计流程、设计标准与规范。
2. 道路线形设计:- 教材章节:第二章 道路线形设计- 内容: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线形组合设计。
3. 路基与路面设计:- 教材章节:第三章 路基设计;第四章 路面设计- 内容:路基结构、路基稳定性分析、路面结构、路面材料设计。
4. 道路工程图纸阅读与编制:- 教材章节:第五章 道路工程图纸- 内容:图纸基本知识、图纸阅读方法、图纸编制要求。
道路勘测设计山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道路勘测设计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道路勘测设计。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熟悉道路勘测设计中常用的仪器和工具。
4.能够进行简单的道路勘测设计。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对道路勘测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流程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道路勘测设计中常用的仪器和工具。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实际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道路勘测设计中常用的仪器和工具。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相关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道路勘测设计中常用的仪器和工具,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组成;2.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熟悉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和标准。
4.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道路勘测设计;5.具备道路工程图纸的阅读和理解能力;6.具备道路工程项目的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意识;3.培养学生关注交通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组成;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和标准。
具体教学大纲如下:1.道路工程概述:道路工程的定义、分类和组成;道路工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道路勘测设计原理: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道路设计的依据和原则;道路线形设计、路基设计和路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3.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我国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和标准的主要内容;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的应用实例。
4.道路工程项目实践:道路工程项目的实施流程;道路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要点;道路工程项目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道路工程项目,使学生了解道路工程设计的具体应用;4.实验法:安排实地考察或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道路勘测设计的实践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道路勘测设计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和标准、学术论文等参考资料;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教学课件,以便于讲解和演示;4.实验设备:根据实际需要,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工具,如测量仪器、计算机等。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计算书学院(系):土木工程系专业:道路与桥梁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1道路平面设计................................................... 11.1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原则.....................................11。
2线形设计....................................................21.3路线方案确定..............................................21。
3.1 选线步骤与方法.............................................21.3.2路线的方案比选..............................31。
3.3 路线方案的试算.......................................3 1。
3。
4方案比选.......................................51.4被选方案精确计算........................................5 1。
4.1 方位角的计算............................................... 5 1。
4.2平曲线要素计算....................................61.4.3 平曲线主点桩号计算.........................................71。
4。
4 平曲线内设计计算(切线支距法).............................8 2纵断面设计..。
..........................................10 2。
d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勘测的基本概念,如勘测目的、勘测方法及勘测步骤。
2. 使学生了解道路勘测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如平面几何、三角学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简单的道路设计。
3. 让学生掌握道路勘测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等,并了解其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道路勘测问题的能力,如根据地形设计合理的道路线形。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测量工具和仪器的能力,能独立完成道路勘测的基本操作。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道路勘测过程中与他人沟通与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勘测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原理的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明白道路勘测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关注道路建设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树立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从事道路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具备独立进行道路勘测的基本能力,为实际工作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勘测基本概念:包括道路勘测的定义、目的、意义,以及勘测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一章 道路勘测概述2. 道路勘测数学知识:涵盖平面几何、三角学等在道路勘测中的应用,重点讲解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道路线形设计。
教材章节:第二章 道路勘测数学基础3. 测量工具与仪器:介绍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工具和仪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测量仪器与工具4. 道路勘测方法:讲解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纵横断面测量等勘测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道路勘测方法5. 道路设计:结合地形、地质条件,教授如何运用勘测数据进行道路线形、路基、路面设计。
教材章节:第五章 道路设计6. 道路勘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道路勘测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