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财经大学2010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和要求

云南财经大学2010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和要求

云南财经大学2010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和要求
云南财经大学2010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和要求

云南财经大学2010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和要求

一、制订原则

(一)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

1、2010级培养方案的总学分应保持在165学分左右,其中理工类专业170学分;经管类专业165学分;文法类专业160学分。以上学分均包含军训、实验、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学分。为规范学分制收费标准核算工作,各专业不得超出学校规定的学分要求。

2、通识教育模块学分一般控制在72学分左右,其中通识教育基础课60学分左右,通识教育主干课12学分。通识教育基础课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按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精神设置课程及学时,考核形式为考查。

3、学科基础课一般设置9—11门,每门课3—4学分。

4、各学院应进一步凝练专业课(不超过40学分)。专业课分为三类:即专业主干课,开设4—5门,每门3学分;专业方向课,开设5—6门,每门2—3学分;专业任选课,设置8—10门,每门2学分。其中专业主干课规定应修课程不能超过15学分;专业方向课规定应修课程不能超过18学分;专业任选课规定应修课程不能超过10学分。

5、专业拓展课(全校性选修课)为任选课,按经济学类、管理学类、法学类、人文类、科学技术类和艺术类共六类设置。专业拓展课是通识教育课及专业课的拓展及深化,全校学生均可修读,学生应修读每类2学分,共计12学分方能毕业。

6、实践课要形成以综合考试、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军训、职业发展与创业、课内实验、创业与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群,本模块中的课程均为必修课。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要求:“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各专业须尽量开设课内实验、上机、调研、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并把教学学时数在培养方案中标明。

7、学期周课时不得超过30学时。

(二)双学位副修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

1、双学位副修专业培养方案的适用年级

本次制订的双学位副修专业培养方案适用于2009和2010两级学生,请相关学院科学制订培养方案。格式参看附件7。

2、开设双学位的副修专业

经济学、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行政管理、法学、英语、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个专业开设双学位副修专业(不设方向)。

3、双学位副修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

课程开设时间为第3—7学期,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

按照《云南财经大学本科学生修读双学士学位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副修的课程应包括副修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适量选修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总学分应不低于45学分(包括专业课程、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学分)”。具体要求按照“双学位培养方案模板”(见附件)设置和编订。

开设课程的名称、学分和学时与本科培养方案保持一致。开课学期与本科同年级的课程相同。

二、具体要求

1、《大学语文》(3学分,周4学时)全校所有本科专业(含专升本)均开设。所有经管类专业第一学期开设,其它专业第二学期开设。

2、大学英语实施四年不间断教学。学校特色试点专业按《特色专业英语技能培养方案》要求设置课程(在教学计划进度表中已列出),其他专业在第7学期再选修1门1学分的人文类英语课程。

3、计算机基础课按分类原则2+1或1+1模式开设。即理工类和金融、保险、金工、信管、统计、电商、物流、管理、工程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4学分,周4学时(含上机36学时),第一学期开设;“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3学分,周3学时(含上机27学时)),第二学期开设;“数据库基础及应用”(3学分,周3学时(含上机27学时)),第三学期开设。经管类“大学计算机基础”(4学分,周4学时(含上机36学时)),第一学期开设;“数据库应用”(3学分,周3学时(含上机27学时)),第二学期开设。文法类“大学计算机基础”(4学分,周4学时(含上机36学时)),第一学期开设;“多媒体技术与应用”(3学分,周3学时(含上机27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4、《政治经济学》经济类、工商管理类专业开设,开设在第一学期,3学分,

周4学时。其他专业不再开设。

5、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周3学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周2学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学分,周3学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学分,周6学时)(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第1到第6学期开设)共五门。理工文法和金融、保险、金工、电商、物流、信管、统计、管理、工程专业第一学期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学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学期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学期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经管类专业第一学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学期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学期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学期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些课程当中包含2学分的实践学分。

6、体育课按四个学期开设,每学期1学分,周2学时。

7、经管类数学课程开设情况:《微积分(经管类)》分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6学分,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各4学时。《线性代数(经管类)》第二学期开设,3学分,周3学时。《概率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第三学期开设,4学分,周4学时。

理工类数学课程开设情况:《微积分(理工类)》分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6学分,第一学期5学时,第二学期4学时。《线性代数(理工类)》第二学期开设,3学分,周3学时。《概率与数理统计(理工类)》第三学期开设,4学分,周4学时。

文法类专业根据情况开设大学文科数学,4学分,周4课时,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各周2课时。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学课开设情况:数学分析I、II、III 各5学分,分别在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开课,周5学时。高等代数I、II,各5学分,分别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课,周5学时。

8、《生涯规划与“三生教育”》1学分,周2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9、各专业学科基础课应按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规定的主要课程中选择9—11门作为学科基础课。其中经济类专业统一设置9门学科基础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经济法通论,其中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应有适当的课内实验),金融(证券投资方向)、保险专业和金融工程专业可适当调整。

工商管理类专业统一设置10门学科基础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

量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通论,其中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应有适当的课内实验)。

法政类专业学科基础课形成以法学基础理论、政治学、社会学为核心的9~11门课程群。

其他类专业学科基础课可根据学科发展趋向、社会经济的需要及教育部要求,形成9~11门课程群,课时总量及学分不突破学校要求。

10、《会计学》(4学分、周4学时,含实验12学时)第三学期开设;《统计学》(4学分、周4学时,含实验20学时)、《财政学》(3学分、周3学时)、《金融学》(3学分、周3学时)第四学期开设;《计量经济学》(4学分、周4学时,含实验18学时)第五学期开设;3学分的《经济法通论》在第二学期开设,2学分的《经济法通论》在第三学期开设。

11、实践课中的《职业发展与创业》1学分,周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4学分,72学时,第六、七学期开设。

12、按学校关于计算机课程改革的要求,所有与计算机有关的课程应安排上机学时且上机学时应包含于课程课时数中。

13、2010级培养方案的文字说明部分请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格式撰写。

14、各学院要成立由分管教学的学院领导为组长的“培养方案制定小组”,成员应包括主要的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和教师,培养方案应在充分听取教师和学生意见基础上,经学院教授委员会讨论决定形成。各学院培养方案制定小组对本院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负责,培养方案制定小组成员名单报教务处。

15、归口各院部管理的课程简介同时报送教务处。

三、各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结构和格式见附件1,每个专业的培养方案由“培养方案模板”(Word文档)和“教学计划进度表模板”(Excel文档)构成。其中教学计划进度表按经济类、管理类、文学类、理工类和校级特色专业分别挂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上,各专业按照类别对应下载。进度表中已有的内容如有差错或与具体专业不符的地方(如开课学期等不正确)请自行更改或添删,红字部分一般需改动,黑字部分一般不需调整。各类教学计划进度表对应专业为:经济类专业教学计划进度表——经济类专业适用(按理工类要求的金融、保险、金工、统计等专业参看理工类)。

管理类专业教学计划进度表——管理类专业适用(按理工类要求的信管、电商、物流、管理、工程等专业参看理工类),非工商管理类专业须删除用红色填

写的“政治经济学”课程。

文学类专业教学计划进度表——文学类专业适用,大学文科数学根据各专业情况决定是否开设置根据学校特色试点专业要求调整。

理工类专业教学计划进度表——理工类专业适用。金融、保险、金工、统计、信管、电商、物流、管理、工程等专业的数学课程、计算机课程、大学语文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理工类要求安排。

特色专业教学计划进度表——适用于学校特色试点专业。

四、培养方案(电子和纸质)请于4月23日前交教研科(致远楼202)。

附件1:本科培养方案的组成和格式

附件2:经济类专业教学计划进度表模板

附件3:管理类专业教学计划进度表模板

附件4:文学类专业教学计划进度表模板

附件5:理工类专业教学计划进度表模板

附件6:校级特色专业教学计划进度表模板

附件7:双学位培养方案模板

教务处

二○一○年三月二十九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