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入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入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入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入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第一

入厂产品验收概述

入厂检验是对购进的产品用料、产品用件进行的检验。入厂检验的具体对象是外购原材料、标准件、元器件、配套件、外协件以及某些必须进行检验的工装、生产用辅料等。

入厂检验一般是以抽样检验方式进行;对于关键件、重要件或质量不稳定的元器件、配套件,应进行加倍检验。

一、入厂报验程序:采购产品(或外协零、部件)到厂后应

放在待验区,

将产品摆放整齐,采购员填写报验单连同实物相符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报验。外购件应在报验单上填写产品图号,外协件承制经办人应提供产品零件图(铸、锻件提供毛坯图)、工艺文件,技术协议书、产品合格证明等资料,向质管部进行报检。

二、入厂检查验收内容:

1.严格审查质量证明书及有关合同文件。例如,审查供货合同、标准代号、物品名称、规格、数量、印章、出厂日期、生产厂家和各项技术质量指标等。

2.全面查看产品包装状态是否异常,同种包装之间相互有无差异,产品包装与质量证明书中的有关项目是否文实相符。

3.对抽出的样品,要仔细地进行外观检查,注意有无锈蚀、发霉、变色、麻点、划痕、擦伤、碰伤、变形、裂纹、缺损、夹杂、摺皱、气泡、起层等等质量问题。

三、入厂产品经复验完毕后,由检验人员在“物资报验单”

填写合格或不

合格的检验结论,合格则由采购人员办理入库手续;检验不合格时,应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检验员应建立“检验登记台帐”并作好检验记录。

入厂检验时,因生产急需而来不及检验或来不及等待检验结果,而投入使用或加工时,按“紧急放行”处置。

第二

原材料验收程序

1按《采购控制程序》的规定,采购人员应作如下验证:

1.1清点数量

1.2检查外包装是否完整,无包装的产品外观质量是否完好;

1.3合格证、质量保证书等质量证明文件是否齐全;

1.4标识牌号、型号、规格、材料与质量证明书是否相符;

1.5采购人员填写报验单连同质量证明书一起向质管部检验员报验;

1.6临时脱离合格分供方采购的原材料,应在“物资报验单”中说明,并将申请报告的复印件交质管部检验员处备查.

2.检验员应对型号、规格、炉(批)号按有关标准和技术文件(由物资库负责取样),送样进行常规元素化学分析。

2.1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重量在1吨以上应作

C、S成份分析,此外凭质量证明书或产品合格证验收。

2.2 锻打件产品每批作C、S元素的化学成份分析。

2.3合金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不锈钢棒等凭质量证明书或产品合格证验收,必要时作主要成份的合金元素含量分析和C 元素分析。

2.4有色材料应按牌号作相关元素。

2.5炉料应按牌号作主要元素。

2.6有特殊要求时按要求取样、复验。

3.质量证明书的检查:

质量证明书应填写齐全、字迹清晰、内容完整、盖有质量部门的印章。

4.表面质量检验:

4.1按有关标准判断原材料内外表面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结疤、折叠、夹杂、离层等缺陷。

4.2检查数量:按照交货批抽检。

5.尺寸检验:

5.1尺寸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

5.2抽检数量:每批抽检3%,但抽检件数不少于3件。

6. 检验人员对原材料的检验结果应作好记录。

第三章外购件验收程序

一、外购件包括:水机配件铸件、密封件、非金属配件、轴承、弹簧、标准件、元器件等直接制造产品的配套件。

1.按《采购控制程序》的规定采购产品到货后应放在待验区,采购人员应作如下验证:

1.1清点数量:

1.2检查外包装是否完整,无包装的外观质量是否完好;

1.3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是否齐全;

1.4标识牌号、型号、规格、材料与合格证是否相符;

1.5采购人员填写报验单连同合格证摆放在产品待验区待检。是临时脱离合格分供方采购的产品,应在“物资报验单”中说明,并将申请报告的复印件交质管部检验员处备查.

1.6(对于没有产品合格证等)特殊情况由采购部门提出书面报告,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才能报检。

1.7与生产产品无直接关系的物资若无质量证明文件时,采购人员、检验人员、库管人员应一起对其外观、牌号、数量等作验证。

2.检查包装标志:

2.1包装应完好无损,标志字迹清晰。

2.2核对合格证填写的内容,是否与实物相符。

2.3外观检验:外观应完好、无锈蚀、碰伤、损坏、表面防护完好。密封件外观是否存在气泡和合模错位现象,标准件不允许有肉眼可见裂纹、皱纹、凹痕、切痕、锈蚀、损伤等缺陷,焊条药皮应均匀不得有剥落等缺陷。

2.4抽检数量: 3%。

2.5检查方法:直接查看。

2.6判断标准:根据相关标准检查尺寸及允许公差。

3.尺寸检验:按有关标准检查尺寸及允许公差。

3.1检查方法:直接测量。

3.2抽查数量:3%。

4.关于部分物资采购检验的规定:

4.1零星采购的标准件,每次200件以下(如螺钉、螺母等)由检验人员采取现场抽检,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

4.2采购批量在10件以上的进口件,应提供质保书。

4.3对采购的进口密封件、轴承等外购件,只有型号、没有尺寸及公差无法复测的,经装配试验合格后再办理入库手续。

二、是直接用于制造产品的外购配套件应参照本《外购件验收规程》。

第四章外协件验收程序

1.质量资料的验收

凡属外协产品,每批必须有承制厂家出具的产品合格证(或工序合格证)。

1.1由承制厂家备料的外协铸、锻件应提供本批产品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应按熔炼号(或批次号)提供产品的化学成份报告。

1.2有力学性能试验或金相试验报告要求的铸、锻件、承制厂家应提供(按熔炼号(或批次号)相应的力学性能试验报告和金相试验报告。此项目要求复验的产品,承制厂应提供相应的用作性能试验的试样3件。水机产品必要时参照此条进行入厂验收。

1.3对于关键件、重要件有要求提供尺寸等检验报告的,承制厂家应按零、部件编号(还未编号的应依次编上永久性记号)提供实际报告,检测报告内容应与协作加工要求一致。

2.表面质量检验

2.1机加零件表面不允许有影响产品下序质量的碰伤、划痕等缺陷。

2.2锻件表面不允许有可见裂纹,以及影响产品下序质量的折叠、夹杂等;铝合金还应检验表面气泡。

2.3铸件表面不允许有可见裂纹、缩孔、气孔、渣眼、砂眼、铁豆、夹砂、冷隔、浇不足、以及影响产品质量的飞边、毛刺、多肉、变形、打缺等缺陷。

3.尺寸检验

按图纸和工艺要求对产品实施检查。我厂不能复测的项目以承制厂家担供

的合格数据为准。

全尺寸检验作业指导书

XX 有限公司作业文件 文件编号:JT/C-8.2.4J-006 版号:A/0 全尺寸检验作业 指导书 批准: 审核: 编制: 受控状态:分发号: 2006年11月15 日发布2006年11月15日实施

全尺寸检验指导书JT/C-8.2.4J-006 1. 目的 根据顾客的要求和/或本公司控制计划的要求,规定合理的全尺寸检验的频次,使公司所生产产品的全过程,包括从原材料接收、生产、成品入库直到出厂,得到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本公司的所有产品的全尺寸检验。 3. 职责 3.1 技术科负责制定合理的产品/材料的性能试验和全尺寸检测项目指标。 3.2 检验科负责产品和/或材料的性能试验和产品进行全尺寸检验。 3.3车间或仓库负责配合全尺寸检验的实施。 4.全尺寸检验的时机 4.1全尺寸检验要求的确定。 4.1.1根据公司产品特性和风险、品种数量的多少、质量的稳定性、顾客的要求等确定全尺寸检验的频次: 1. 根据顾客的要求的频次对所有的产品进行全尺寸检验和试验。 2. 根据技术科的要求对于产品和模具在长期停放后做全尺寸检验和 试验。 3.根据控制计划的要求进行全尺寸检验。 4.1.2当出现内部或外部客户抱怨、监测系统反应质量出现异常波动时,应考虑追加全尺寸检验的频次。 5全尺寸检验的实施 5.1全尺寸检验的資料输入 ?图纸; ?技术规范; ?生产工艺文件,生产过程描述; ?检验技术规范; ?缺陷目录(缺陷评定,例如︰主要和次要缺陷); ?极限样品; ?评定方法要求; 5.2 全尺寸检验的抽样要求 5.2.1全尺寸检验应在最近的生产批中进行,这是为了能够了解最新生产过程的影响。 5.2.2用于全尺寸检验的零件要直接从仓库中或从准备交付给顾客的原包装中抽样,以便能同时对装箱质量、包装清洁与否进行评价。检测结果进行

三极管检验作业指导书 Rev.B

三极管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和范围 确定三极管检查步骤及方法,指导检验员进行三极管来料的品质检查。具体检验项目参考《来料检验记录》。 2. 定义: 2.1 不合格品: 凡是不符合产品图纸、工艺文件和技术标准的产品、无任何标识的产品。 2.2 AQL: 可接收的质量水平。 2.3 Plan C=0: 零缺陷(样本经检验后是零缺陷方可接收)。 2.4 SCAR: 针对公司内部产生不合格品时,要求责任部门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报告。 2.5 ICAR: 针对公司供应商产生不合格品时,要求供应商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报告。 2.6 NCS: 异常通知单,用来报告不合格品的表格,同时请求处置和纠正预防措施。 3. 职责 3.1来料品质检查员负责抽样检验,鉴别产品是否符合品质标准要求。 3.2质量工程师根据异常通知单所反馈来料不良情况,确定处理意见。 4. 授权 4.1质保经理 5. 程序 5.1 目检:

5.2 引脚可焊性试验: 方法为引脚上助焊剂,放入小锡炉(温度为235±10°C)3秒钟后拿出,引脚上锡覆盖面应大于95%以上。若上锡后引脚表面有小气泡,或焊锡轻易剥落,为上锡不良,属严重缺陷。 5.3 电性能检测: 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量出 值,符合规格要求;如产品对三极管某一参数有特别要求时须测其参数,如VCE饱和压降。 三极管检验作业指导书 5.4 尺寸测量: 参考产品规格书或图纸要求。 6. 参考程序 6.1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AL/QP8301 6.2 纠正与预防措施程序AL/QP8502 7. 表格/记录 7.1 异常通知单FM-0027-XXXX 7.2 来料检验记录FM-0013-XXXX 7.3 ICAR FM-0028-XXXX 7.4 SCAR FM-0029-XXXX

大米出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大米出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使作业流程规化,正确指导检验员进行检验作业,确保产品判定准确性。 2 适用围 适用于大米成品出厂检验作业。 3 检验环境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除有特殊要求外,在常温下进行 4 工程程序 4.1质量指标 4.1.1 大米质量指标见表 1.其中加工精度、碎米与其中小碎米、不完善粒、杂质最大限量为定等指标。 表1 大米质量指标

5、检验方法 5.1 感官检验:具有正常粮食的色泽及气味,不得有发霉变质现象。 5.2 色泽、气味检验: 5.2.1 色泽鉴定 5.2.1.1 分取20-50g样品,放在手掌中均匀地摊平,在散射光线下仔细观察样品的整体颜色和光泽。 5.2.1.2 对色泽不易鉴定的样品,根据不同的粮种,取100~150g样品,在黑色平板上均匀地摊成15X20cm的薄层,在散射光线下仔细观察样品的整体颜色和光泽。 5.2.2 气味鉴定 5.2.2.1 分取20~50g样品,放在手掌中用哈气或摩擦的方法,提高样品的温度后,立即嗅其气味。 5.2.2.2 对气味不易鉴定的样品,分取20g样品,放入广口瓶,置于60~70度的水浴锅中,盖上瓶塞,颗粒状样品保温8~10min,粉末状样品保温3~5min,开盖嗅辨气味。

5.3 互混检验:取净稻谷10g,经脱壳、碾米后称量(m2),按GB1350中有关的分类规定,拣出混入的异类型粒,称取其质量(m1)。 互混率计算: X= m1/m2 X 100………………………………(1)式中: X---互混率,即混入的异类型稻谷占试样总量的质量分数,%; m1---异类型稻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1%,求其平均数即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保留到整数位。 5.4 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5.4.1 样品制备 检验杂质的试样按照GB5491的规定分取试样,试样用量: 500g~1000g; 5.4.2 筛选 a. 电动筛选器法:按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筛层套好(大孔筛在上,小孔筛在下,套上筛底),按规定取试样放入筛上,盖上筛盖,放在电动筛选器上,接通电源,打开开关,选筛自动地向左向右各筛1min(110r/min~120r/min),筛后静止片刻,将筛上物和筛下物分别倒入分析盘。卡在筛孔中间的颗粒属于筛上物。 b. 手筛法:按a中方法将筛层套好,倒入试样,盖好筛盖。然后将选筛放在玻璃板或光滑的桌面上,用双手以110次/min~120次/min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和反时针方向各筛动1min。筛动的围掌握在选筛直径扩大8cm~10cm。筛后的操作与a同。

(完整版)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 1.进料检验 1.1 定义 进料检验又称来料检验,是制止不良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进料检验由IQC执行。 1.2 检测要项 IQC在对来货检验前,首先应清楚该批货物的品质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本部门主管问询,直到 清楚明了为止。在必要时,IQC验货员可从来货中随机抽取两件来货样,交IQC主管签发来货检验临时样品,并附相应的品质检测说明,不得在不明来货检验与验证项目、方法和品质允收标准的情况下进行验收。 1.3 检验项目与方法 1.3.1 外观检测 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1.3.2 尺寸检测 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塞规等量具验证。 1.3.3 结构检测 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1.3.4 特性检测 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1.4 检验方式的选择 1.4.1 全检方式 适用于来货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公司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1.4.2 免检方式 适用于低值、辅助性材料或经认定的免检厂来料以及生产急用而特批免检的,对于后者IQC应跟进生产时的品质状况。 1.4.3 抽样检验方式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样本大小:批量的10%(不少于20件),允收数AC=0,拒收数RE=1。 1.5 检验结果的处理方式 1.5.1 允收 经IQC验证,不合格品数低于限定的不合格品个数时,则判为该批来货允收。IQC应在验收单上签名,盖检验合格印章,通知货仓收货。

若不合格品数大于限定的不良品个数,则判定该送检批为拒收。IQC应及时填制《IQC退货报告》,经相关部门会签后,交仓库、采购办理退货事宜。同时在该送检批货品外箱标签上盖“退货”字样,并挂“退货”标牌。 1.5.3 特采 特采,即进料经IQC检验,品质低于允许水准。IQC虽提出“退货”的要求,但由于生产的原因,而 做出的“特别采用”的要求。 若非迫不得已,公司应尽可能不启用“特采”。“特采”必须由总经理批准,可行时还必须征得客户的 书面许可。 1.5.3.1 偏差 送检批物料全部不良,但只影响工厂生产速度,不会造成产品最终品质不合格。在此情况下,经特批,予 以接收。此类货品由生产、质检单位按实际生产情况,估算出耗费工时数,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5.3.2 全检 送检批不合格品数超过规定的允收水准,经特批后,进行全数检验。选出其中的不合格品,退回供 应商,合格品办理入库或投入生产。 1.5.3.3 重工 送检批几乎全部不合格,但经过加工处理后,货品即可接受。在此情况下,由公司抽调人力进行来 货再处理。IQC对加工后的货品进行重检,对合格品接受,对不合格品开出《IQC退货报告》交相关部门办理退货。此类货品由IQC统计加工工时,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6 紧急放行控制 1.6.1 紧急放行内涵 a. 紧急放行的定义 紧急放行是指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就放行产品的做法,称为“紧急放行” b. 紧急放行条件 产品发现的不合格能在技术上给以纠正,并且在经济上不会发生较大损失,也不会影响相关、连接、相配 的零部件质量,可紧急放行。 1.6.2 紧急放行的具体操作步骤 1.6. 2.1 应设置适当的紧急放行的停止点,对于流转到停止点上的紧急放行产品,在接到证明该批产品合 格的检验报告后,才能将产品放行。 1.6. 2.2 若发现紧急放行的产品经检验不合格,要立即根据可追溯性标识及识别记录将不合格品追回。 2.过程检验: 过程检验(IPQC)指来料入仓后,至成品组装(或包装)完成之前所进行的质量检验活动。

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加强产品生产现场品质的管控,有效的控制和降低潜在的质量风险,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品质处于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适用本公司所有产品的从领料生产到包装完成各工序的检验。 3.检验依据 产品图纸、检验指导书、样品、装配工艺等产品资料文件。 4.检验程序 4.1.物料入场检验 1.1人员及职责 装配线设置物料专员,负责从仓库领取当天装配水炮所用物料,分配不同物料给不同工位装配人员。 1.2具体工作内容 1.2.1从仓库领取装配所需的物料。 1.2.2清点物料数量,分配物料给各个工位。 1.2.3检查物料的质量,包括规格型号、外观、一致性、性能等,检验无误后,开始组装。 2.部件组装检验 2.1自检 装配人员每装配完成第一个部件后,进行自检合格后在装配剩余部分,整批装配完成后逐个进行自我检验,全部无误后,才能流到下一工序。 如果组装的部件有一部分部件组成,则装配人员需要对上一工序的部

件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2.2互检 装配人员在一批部件自检完成后,要求相邻工序装配人员或下一工序装配人员给做互检,互检完成后,检验人签字确认。 2.3巡检 4巡检是生产过程中,检验员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巡回检验,质检员对产品进行抽样家宴,目的是为了防止成批不合格品的发生或工艺发生异常。 检验员对个生产工序产品品质状况进行巡回检查,在巡检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物料加工的工位、常换人、有新人上岗的工位以及关键工位,如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生产管理负责人进行改善。 巡检过程中同时注意操作人员是否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如发现操纵人未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应立即要求作业人员改善。检验员有权对不符合规定的操作,现场易引发质量问题和生产效率的操作,要求进行整改。 5.不合格的处理方法 5.1由自检、互检发现的由装配人员引起的不合格品,由装配人员自行返工维修,返工后的产品需要重新检验。返工返修仍然不能解决的,可以做报废处理。 5.2巡检发现不合格品,必须标识隔离单独存放,进行集中统一处理。并调查原因,改进装配流程、方法。 6.出现以下情况,检验员可以拒检 6.1 使用未按周期检定或校准的仪器、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

纸箱检验操作规程

纸箱检验操作规程 1.适用范围:适用于各品种纸箱进厂检验。 2.职责 检验员:严格按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QC主管: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3.材质:由供应商提供材质检验合格报告书。 4.基本箱型 现场抽取纸箱10个,用目测法,将各纸箱合拆,看是否符合GB6543-86标准中0204型开槽纸箱。不得有1个不符合规定。 5.外观 现场抽取纸箱逐个检查。应箱体方正,箱面整洁、无污迹,表面不允许有明显的损坏,切断口表面裂损宽度不超过8mm。钉合处内外四处接缝严密,箱角无裂痕。扁丝无锈斑或其它使用上的缺陷。 6.文字内容及图案 现场抽取纸箱10个逐个检查。纸箱正面、背面、侧面图案、内容、字体、字号与标准样一致。不得有错字、漏字。 7.印刷质量 现场抽取纸箱逐个检查。箱面印刷图文清晰正确,深浅一致,位置准确,无重影,无色斑,在箱盖内有印刷纸箱厂名称或代号。 8.压痕线 现场抽取纸箱逐个检查。纸箱压痕线宽度为15±2mm,折线居中,不得有破裂断线,箱壁不允许有多条的压痕线。 9.摇盖 现场抽取纸箱6个逐个检查。纸箱摇盖经开 、合180°往复5次以上,箱面层和里层都不得有裂缝。 10.规格尺寸 现场抽取纸箱逐个检查。 10.1.**合剂纸箱 长度为465—475mm,宽度为362—372mm, 高度为137—147mm

10.2.**纸箱 长度为470—480mm,宽度为410—420mm,高度为180—190mm 10.3.**纸箱 长度为510-520mm,宽度为303-313mm,高度为164-174mm。 11.取样 11.1.按《物料取样SOP》(1302·001)、GB2828取样检验。 11.2.抽样方案、判定如下: 批量抽样数不合格判定数 <281 5 3 218~500 5 3 501~1200 8 3 1201~3200 8 3 3201~10000 13 5 10000以上13 5 备注:适用于5.、7.、8.、10.项检查及判定,其余项目按各项目下规定检查及判定。 12.用途:用于药品包装。 13.复检周期:第一次复检周期12个月,第二次复检周期12个月。 14.编号 14.1.**纸箱:B-007 14.2.**纸箱:B-016 14.3.**纸箱:B-019 15. 编制依据 《**纸箱质量标准》 1103·007 《**纸箱质量标准》 1103·015 《**纸箱质量标准》 1103·019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目的:对IQC品检人员的作业方法及流程进行规范,提高IQC检验作业水平,控制来料不良,提高品质。 1、实用范围:来料进料检验 2、质检步骤 (1)来料暂收 (2)来料检查 (3)物料入库 3、质检要点及规范 (1)来料暂收:仓管收到供应商的送货单后根据送货单核对来料:数量,种类及标签内容等无误后送交IQC检验,予以暂收,并签回货单给来料厂商。 (2)来料检查:IQC品检人员收到进料验收单后,依验收单和采购单核对来料与标签内容是否相符,来料规格,种类;是否相符,如不符拒检验,并通知仓管、采购及生管,如符合,则进行下一步检验。一般先抽查来料的一定比例(以仓库来料质检标准),查看品质情况,再决定入库全检,还是退料。(3)检查内容: (1)外观:自然光或日光灯下,距离样品30CM目视; (2)尺寸规格:用卡尺/钢尺测量,厚度用卡尺/外径千分尺测量; (3)粘性分别按:GB/T4852-2002、GB/T4851-1998、GB/T2792-1998中方法执行,结果记录于《可靠度测试报告》中; (4)包装完好、标识正确、完整、清晰,环保材料查看是否贴有相应的环保标签,第一批进料时要附SGS报告及物质安全表及客户要求的其它有害物质检测报告; (5)检验合格后贴上合格标签,填写《物料检验表》并通知仓库入库,仓库要按材料类型(环保与实用型)及种类分开放置标示清楚,成品料由IQC人员包装放于待出货区。以仓库物料质检标准。(6)物料入库:检查完毕,要提交《原材料进库验货》交上级处理,并对合格暂收物料进行入库登记。异常物料特《原材料进库验货》批示后,按批示处理。

4、注意事项 (1)要保持物料的整洁。 (2)贵重物品及特殊要求物料要逐一检查。 (3)新的物料需给技术开发部确认。 5、异常处理办法 物料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异常,即时向采购及品管主管反映,录求解决方法,尽快处理。 6、不合格品的处理: (1)IQC判定为不合格时,在产品包装外贴上退货/拒收标签,把产品转移到不合格/退货区域,并报品质主管确认签字后,送采购/生管签名后发到供应商,供应商未在2个工作日内回复的报仓库直接作退货处理;如为急料,经品质主管与采购,生管,业务协商后,呈经理审批,按评审意见办理;(2)跟据供应商提供的改善方案,IQC品管员对下批来料改善效果进行确认,并记录结果。 7、材料环保要求管理: (1)原材料必须符合无毒或低毒环保要求,且符合国际环境保护之法律法规要求,每批来料必须符合联昌环境有害物质管理标准之规定,第一批来料必须附有第三方的检测报告(如SGS)及物质安全表及客户要求的其它有害物质检测报告)并贴有环保标签,按批随货物送达; (2)原材料为环保产品,必须要求仓库单独放在环保区域且要分类保管,贴上环保标签; (3)如原材料有变更,供应商必须提前知会,并提供相关变更资料及样板,IQC品检人员在原材料变更没有得到确认的情况下可以拒检。 8、免检品: (1)原材料的辅料等每3批需抽查1批; (2)免检品必须符合无毒或低毒环保要求,且符合国际环境保护之法律法规要求和客户环保要求及联昌环境有害物质管制标准之规定,且附有第三方的检测报告(如SGS)及物质安全表及客户要求的其它有害物质检测报告)随货物送达; (3)如免检品有1次不良发生,可转变为必检品,如接着连续3批来料检验为合格,又自动转为免检品。产品合格入库后贴免检标签,检验时按原材料抽检方法抽检; (4)免检品在收货时,只对厂商,品名,料号,数量,规格,颜色,角度,重量,品牌等内容与进

检验作业指导书.doc

. . 检 验 作 业 指 导 书文件编号:YZ/ER-010版本号A修改号0 . .

1.目的:对进厂的原材料及过程、产品等进行规定的检验和试验,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直接用在本厂产品上的原材料、及产品、半成品进行检验。 3..职责:质量部负责对原材料及产品的验证及检验。 4.程序: 4.1原材料的检验 4.1.1.原材料采购进厂后,采购员按定货合同及相关采购文件,对实物规格、型号、等级、数量、重量等验证无误后,通知质检员进行检验。4.1.2.质检员核实交检内容和质量证件齐全后方可进行检验。 4.1.3.检验和验证 a)对客户有特殊要求的,按要求进行检验。

b)按国家标准进行抽样检验,具体见《原材料检验卡》。 c)质检员按照工艺文件进行检验,填写相关检验记录。 4.2.不合格品处置 4.2.1.经检验和试验确定为不合格品的原辅料,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执行。 4.3.过程产品检验 4.3.1.操作工必须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质检员及时进行首件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向操作者交待清楚。 4.3.2.首检合格,质检员通知操作工继续生产。. . 4.3.3.在首检合格的基础上,质检员和班组长人员应做好中间抽检,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把发现的质量问题向工人交待清楚。质检员及时填写相关检验记录《不合格生产整改通知单》。 4.3.4.经质检员检验出的不合格品应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单》,经主管人员签字后方可回用。 4.3. 5.质检员按照产品加工工艺进行检验,填写相关检验记录。 4.4.最终产品出厂检验 4.4.1.全性能检测委托检验; 4.4.2.本公司能进行检验的项目及时检测,结果填写在检验报告单上。 5.相关文件 5.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记录

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介绍

XXXXX公司作业文件 检验作业指导书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规定了服装生产用面料、里料和辅料的进货质量检验、生产过程中的工序质量检验、产品完工质量检验和成衣出厂质量检验、外协产品的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外检的项目。本规定适用于服装生产过程中的所有质量检验工作。 2 目的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的质量要求已得到满足。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1 GB / T2660—1999 衬衫 3. 2 GB / T2666—2001 男、女西裤 3. 3 GB / T13661—1992 一般防护服 3. 4 GB/12014---2009 防静电工作服 3. 5 GB/8965---2009 阻燃工作服 3. 6 FZ / T80004—1998 服装成品出厂检验规则 3. 7 FZ / T81008—2004 茄克衫 4 职责 4. 1 技术质量部负责本检验规程的制定。 4. 2 技术质量部负责组织服装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检验工作,负责本检验规程的贯彻实施。 4. 3 质量检验员负责按本检验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实施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 5 检验的方法和内容 5.1 进货质量检验 5.1.1 采购物资按对服装产品质量影响程度的分类 A类:指构成服装产品的主要部分和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服装的外观质量和使用性能,有可能导致顾客严重投诉的采购产品。如面料、特殊服装的里料、有纺粘合衬、缝纫线、拉链、绣花、印花等。 B类:指构成服装产品的其它部分,一般不会影响服装的使用效果,即使略有影响,也可以采取补救措施的采购产品。如一般里料、钮扣、四合扣、无纺粘合衬、口袋布、垫肩、松紧、商标等。 C类:指不直接用于服装产品本身,但又起到服装保护作用的采购产品。如包装纸箱、塑

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明确公司半成品灌、包装过程检验规范,确保成品品质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或客户手中,特制定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所有产品的批量生产,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半成品灌、包装过程品质控制。 3. 解释 检验流程:首检/巡检。 检验标准与检验方法:任何批次半成品灌、包装过程均分两个步骤进行检验:首检、巡检。 4. 内容 4.1首件检验 4.1.1各生产车间在批量投产前,当班首件(包括设备更换、修理后及工艺参数改变,包装批号变更,使用的半成品批号变更、班组人员更换)时都必须在各工艺参数调整稳定并且都符合BOM(物料清单)表文件、生产作业指导书、标样规定要求后,自检及互检合格后,首件送给品质部进行检查。 4.1.2首件检查待确认样品车间组长负责进行标识,IPQC在接到首件后必须马上(在五分钟内)安排首件检查,以免耽误生产。 4.1.3考虑到首件检的时效限制,气密性试验及理化、卫生指标另行检验。 4.1.4品质部IPQC严格按照标样/生产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进行检查,仅当所有的外观及功能性项目检查合格后才可判定首件检查结果合格,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首件确认表上,并确认首件检验记录表上必须明确记录该包装批号,及与其对应所使用的所有装配半成品批号,以保证从装配到包装过程批号的可追溯性。 4.1.5 首件检查合格后,即时回复生产线可进行批量灌/包装。

4.1.6首件检查不合格时,品质部IPQC必须马上(在五分钟内)反馈给生产车间并在首件确认表上好记录,生产车间必须重新调整好工艺参数后重新送样检查,品控部IPQC应重新填写首件确认表记录。 4.1.7同一批成品的灌、包装过程分段先后报检,先后检验、先后签复。 4.1.8 生产部接责任检验员签复的《装配首件确认表》和《包装首件确认表》后区别其确认段对应批量作业。 4.1.9 如果没有经过首件检查合格,生产车间就擅自投入生产,并因此而产生的不合格品,生产车间必须负全部责任。 4.1.10 首件检验产品由品质部负责留样以保证后续出现质量问题时的可追溯性。 4.2装配首检 4.2.1半成品合格标识: 待装配半成品物料卡品名品牌与计划装配产品品名品牌完全一致。有相关说明的,须按备注要求装配,物料卡上须签有品质部签字盖章。目测。 4.2.2装配机: 选用装配机需与待装配产品状态相适应。换品种装配前,装配机须确认已经拆洗干净至料斗内、各通料管道及触料之相关零部件完全无残余剩料并消毒吹干后方可下料(若需要转料斗装料时装料勺须干净并消好毒,易起泡的半成品下料时切忌下料过急以免溅起泡)。下完料后的空桶及原桶盖仍盖好以防生产完有需要时重装回退料。流水线上与待生产品种无关的物料须及时清理出线。目测。 4.2.3半成品外观、色泽、气味:取成品标准样板一支,核对其符合成品标准样板内容物之外观状态、透度、目测稠度、细腻度、色泽和气味,并要求无任何杂质、分离等异状。目测、嗅、手感。 4.2.4同批装配产品总抽样数不得少于30PCS(总装配量少于30PCS除外),当出现个别较严重异常(如漏料等)时,需加大两倍抽检量,仍异常,则要求机台隔离该时段装配品全检,必要时停机处理。 4.3包装首检 完成首件确认后,进行首期检查。首期检查一般抽取10pcs,核对彩盒/套装盒/标签/说明书/吸塑/外盒包装/收膜/成品配套完整性。 4.3巡检

纸箱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 名称纸板检验作业指导书编号版次分发号 序号检验项目质量要求检验方法(仪器)检验频次 1配纸实际配纸应符合工单的要求(包括纸品等级、纸色等),实际用纸应生产单一致。目测首检 2规格尺寸长度尺寸偏差± 3mm;宽度尺寸及压线尺寸偏差±1mm, 对角线±5mm。钢卷尺首检 /每 30 分钟抽查一次3纸板表面纸板表面平整清洁,无脏污、裂纹、折皱、人为机损痕迹,表面不得拼接。目测,钢卷尺首检 /每 30 分钟抽查一次4瓦楞成型瓦楞成型正常,楞高无明显损失,不允许存在倒楞、斜楞、塌楞、高低楞、扭曲变形等缺陷。目测首检 /每 30 分钟抽查一次 5粘合纸板粘合良好,不能有明显假粘、漏楞现象,以手撕粘合面不完全撕开为准,纸板表面不许有起泡,露楞、目测,钢卷尺首检 /每 30 分钟抽查一次薄边、不许有缺材现象,脱胶。 6压痕线纸板线压线尺寸偏差为± 1mm,,压线折痕居中,不得有破裂断线,深浅适度,面纸不得有明显损伤现象,钢卷尺首检 /每 30 分钟抽查一次经 180 度五次反复折叠压痕处无裂纹。 7厚度纸板厚度符合要求。钢卷尺首检8水份手感首检9边压强度边压强度应符合图纸或客户要求。电脑测控压缩试验仪首检10耐破强度耐破强度应符合图纸或客户要求。电脑测控纸板耐破度仪首检11特殊要求有特殊要求的,应符合工单或图纸的要求。目测首检检测要点: 1.首检必须以工艺图为准,看清配纸栏、技术要求栏、工序栏,是否有特殊要求。 检测项目为:尺寸、配纸、强度、粘合、特殊要求等逐一检查。 2.对一砍几的纸板,在幅宽方向上几张均须进行检查,特别是尺寸,应逐一检查尺寸、粘合。 3.检查两侧的粘合是否良好,面纸是否有皮带压凹现象;面、里是否有打皱、起泡现象。 4.检查整批纸色是否一致;首检留样,巡检比较。 5. 巡检每 30 分钟一次,每次抽查3-5 个产品。 6.作好首、巡检及相关记录,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对不合格品如:粘合、缺材、尺寸、纸色差异等异常问题及时处理,作好标识,并监督执行。 编制:审核:批准:

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百兴纸品厂 成品检验 作业指导书 (ISO9001:2000版) 文件编号:BX-WIQ-04 版号:A/0 页数:5 生效日期:2006-03-01 拟制批准

1.目的 保证符合顾客要求的产品出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百兴公司生产之成品检验作业。 3.成品的抽样方式和接收标准 4.工作程序 4.1成品纸箱检验要求 4.1.1当成品纸箱进入成品仓库后﹐OQC员应按上述“成品抽样方式和接收标准”进行抽样 检查﹐未发现异常情况应在成品标签牌盖上品检员代号章﹐并记录于<成品检验日记录表>中,同时立即报告品管部主管﹐主管确认后﹐报品管部经理有关人员进行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置。 4.1.2成品纸箱质量检验项目及接收标准 a.规格尺寸:允许偏差±5mm。 b.裱合:平整、不超泡、不脱坑。 c.箱面印刷:图案文字与唛头无误,清晰,墨色均匀,箱面清洁,无重印,无损坏,整体版 面位置与规定位置偏差不大于5mm,印刷颜色符合客户要求。

d.切口:切口无明显毛刺,切断口表面裂损宽度不大于8mm。 e.成型压线:深浅适中,不爆线,不重线(不得有规定外的压痕)。 f.方正度:箱面对角线之差不大于5mm。 g.摇盖参差:两摇盖长边差不大于5mm。 h.摇盖合拢:两盖对口离缝或压搭不大于3mm。 i.箱角:纸箱成型后箱体各角无明显的漏洞或包角。 j.耐折:摇盖开合180度,往复5次不爆裂。 k.钉盒纸箱接缝处应钉牢、钉透,不得有叠钉、缺钉、断钉、曲钉、翘钉、 不转角等缺陷。 l.箱钉排列整齐,距离均匀,钉线不应有锈斑、剥层、龟裂等缺陷。 m.钉条搭接舌宽度25-45mm,头尾钉距压线不得大于20mm,单钉钉距不大于 55mm,双钉钉距不大于75mm。 n.粘合纸箱接头舌边宽度适度,粘合剂涂布充分、均匀、粘合牢固。 o.纸箱性能:成型的瓦楞纸箱,其各项物理性能指标不能低于其瓦楞纸板合 同规定的物理性能指标的10%。(纸箱物理性能在客户提出测试要求时才进行 测试)。 4.1.3对进入成品仓库的产品﹐OQC员应负责不断的巡回检查成品堆放情况﹐防止因堆放不 当而造成产品的损坏。 4.1.4OQC员应不断对成品搬运﹑装车进行监督﹑检查防止成品受污染和损坏﹐确保合格的 产品出厂。 4.2成品瓦楞纸板检验要求

检验作业指导书

广东宝贝儿婴童用品实业有限公司 BBE/WI-01 作业指导书 受控状态:编制: 分发号:A/0 审核: 发布日期: 2014年11月15日 生效日期: 2014年11月30日批准: 广东宝贝儿婴童用品实业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一、修改记录 (2) 二、原料检验标准 (3) 三、辅料检验标准 (5) 四、首件检验规范 (6) 五、巡回检验规范 (8) 六、成品检验规范 (9) 七、出厂检验操作规范 (11) 八、干燥箱操作规程 (15) 九、电子天平操作规程 (16) 十、注塑机操作规程 (17) 十一、吹瓶机操作规程 (19)

二、原料检验标准 PP树脂: 1、合格供应商评审 1.1 供应商是否有提供营业执照; 1.2 供应商是否能提供产品检验报告; 1.3 对产品的价格、供货的及时性进行评价。 2、检验依据:《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树脂卫生标准》GB 9693-1988。 3、原料检验 3.1感官指标: 本色颗粒,不得有异味、异嗅、异物。 3.2规格型号 应符合采购要求。 4、抽样方案 每批取50kg进行检验。

PET树脂: 1、合格供应商评审 1.1 供应商是否有提供营业执照; 1.2 供应商是否能提供产品检验报告; 1.3 对产品的价格、供货的及时性进行评价。 2、原料检验 2.1检验依据:《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卫生标准》GB 13114-1991 2.2感官指标: 白色颗粒,不得有异味,异臭、异物。

三、辅料检验标准 包装袋检验标准 1、合格供应商评审 1.1 供应商是否有提供营业执照; 1.2 供应商是否能提供产品检验报告; 1.3 对产品的价格、供货的及时性进行评价。 2、辅料检验 外观:袋质均匀、平整、无皱折;无杂质、无污迹。塑料袋应无气泡、缩孔、针孔等缺陷。

轮胎装配操作规范及检验作业指导书

xxxxxx有限公司 轮胎装配操作规范(一) 作业要求主要步骤作业标准图示1、检查外胎、内胎、垫带是否完好、清洁、有无异物;轮 辋挡圈是否有毛刺。 检查清洁、完好,无异物、毛刺 2、将内胎气门嘴座片螺帽紧固,在外胎内部和垫带表面抹一薄层滑石粉或润滑油脂。抹滑石粉/ 润滑油脂 均匀涂抹 3、把内胎装入外胎内部,并装上垫带。装内胎垫带平铺无褶皱 4、将车轮以轮缘为基准,平放在有防护措施的地面上,把 装配好的轮胎自轮辐向下套入车轮。 装配轮胎装配好后无歪斜 5、将轮胎的气门嘴对应从轮辋气门嘴孔的正中穿出。装气门嘴轮胎的气门嘴中心与轮辋气门嘴孔中心偏差≤1.5mm 6、将挡圈一端卡在轮辋槽口内,用一根撬棍压住,另一根撬棍以轮辐风孔力点沿着轮辋小边移动,将挡圈逐步压入。装挡圈挡圈与轮胎槽口配合面间隙不允许超过1.5mm,且间隙应在不小于1/4圆周的圆弧上向两边均匀减少 7、挡圈与槽口配合需装配到位。检查挡圈开口间隙5~10mm 注意事项: 1、穿气孔时,垫带不得滑出或卷起; 2、轮胎的气门嘴中心与轮辋气门嘴中心偏差; 3、装配挡圈时不得划伤轮胎; 4、挡圈开口无间隙或间隙小于2mm时不得继续装配; 5、挡圈开口两端必须与槽口配合到位。

xxxxxxx有限公司 轮胎装配操作规范(二) 作业要求主要步骤作业标准图示 1、将安全铁棒从轮辐散热孔处对称穿过挡住挡圈。装安全铁 棒 安全铁棒两端必需超出挡圈外围约200mm 2、将充气管与气门嘴连接牢靠,打开开关进行充气。充气将充气管与气门嘴连接牢靠 3、当压力指针指到4MPa时,需检查充气管与气门嘴连接、挡圈开口间隙、挡圈是否滑落。检查当压力指针指到4MPa时检查:充气管与气门嘴连接牢靠、挡圈开口间隙3~9mm 4、轮胎的充气压力按轮胎外侧标注的标准气压。检查轮胎 气压充气轮胎气压必须按该型轮胎标标准气压(轮胎外侧有标注) 5、充气完成后用肥皂水检查气门嘴是否漏气。检查气嘴不漏气 6、对漏气或气门嘴孔斜的工件应现将内胎的气放尽后,然 后用专用工具取出挡圈、轮胎。 返工按步骤拆取轮胎 7、对有质量问题的轮胎、车轮或挡圈作上标识并分类堆码。分类堆码隔离 8、拧上气嘴防尘帽。盖防尘帽旋紧 注意事项: 1、充气过程中观察挡圈开口间隙的变化; 2、取轮胎时,须将轮胎内空气放尽。

生产启动作业指导书

生产启动作业指导书 XXXXX有限公司一、自检 当操作者拿起零件在装配前要按照作业标准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自检;对上工序装配好的工件、在装配前也要按照作业标准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自检;在本工位装配完成的工件、要再次确认装配正确后才传到下一工序。 二、过程监控 车间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车间质量人员,应对生产换型(生产换型有三种型式:即仅更换物料的生产换型、仅更换工装夹具的生产换型和既更换物料又更换工装夹具的生产换型,统称为生产换型)和直接生产(不用更换物料或工装的生产)所生产的一个批量产品,必须至少检查一件的过程。 三、过程检查 车间管理人员、班长、技术人员对各工序所加工的工件,依照相应的检验卡所示的检测项目进行检测的过程。 四、职责 操作员工要对来料、上工序装配的工件和本工序装配的零件的质量负责;一个班组的任何一位员工所装配的产品、在客户处发现的质量缺陷,班长及班组成员都应对其负责;车间管理人员、车间质量人员、当班技术员应对批量的质量缺陷承担责任。 五、10分钟班前会 1. 安全:检查劳保用品穿戴;提醒近期所发生的安全事故;交待安全注意事项;集体喊出安全提醒口号。 2.质量:通报昨天本班组生的质量情况,发生质量事故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今天所需生产产品的历史教训及注意事项。 (跳序,通报批评加强自检) (装配标识不清,通报批评) 3.定额完成率:通报昨天全班完成生产定额的情况,总结未完成原因,再对今天需完成的生产任务采取具体措施和方法; (实际产量/定额=完成率) (实际工时:不含换型和设备故障时间) (实际节拍:实际设备单件加工时间+手工时间)

4.违纪通报:将昨天各种检查情况的通报,分析原因强调遵守流程的重要性。 5. “5S”及设备的维护:通报昨天发现的情况,表扬或批评相关的员工 六、每日班前点检 1.环境安全确认:各班组每天上班前应指定专人对工作场地进行环境安全点检,查看工作场地是否有安全隐患、如地面是否有障碍物,控制开关是否完好;具体点检内容详见“车间环境安全点检表”。 2.设备点检”操作员工在开动设备前、应对气压表进行点检,详细点检内容可参见“设备点检表”;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当班长。 七、生产指令接受 1.下达生产指令:生产看板指令→填写供货看板→原材料单品→原材料准备物料→物流负责物料上线→生产线第一序→进行装配→合格品下线→总成 2.下达领料指令: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看板,副班长以上人员填写“供货看板”交给ERP 员或直接交给物流人员。 八、生产前准备 当班组长(或在线员工)接到生产看板或计划生产,班组长(或在线员工)要认真确认产品型号并告知所有在线员工。 九、设备的校验 当在线员工做好以上准备后,再对设备进行校验(参数、性能、质量要求);首先取一件“标准样件”(该工件为合格件)装在设备上检测(具体的装夹方法详见本工序“装配作业指导书”)其检测结果应为合格;然后再取一件“极限样件”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应为不合格;如有异常立即告知班组长或当班主管;按照相关的作业指导书对设备进行校验。 十、首件确认及生产 1、首件生产各工序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检验项目、检查来料(或者上工序传下的工件),再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方法(动作)、过程参数(如:扭矩值)装配产品(叫不制造不合格品),并填写首件生产记录。 2、首件确认:对于最后一道工序的员工、在完成装配后先对照作业指导书的图片自检,若所装配的工件各零部件的相对位置正确后、再填写“生产启动文件”;然后一定要与班组长、质量员或技术员用“标准样件”来再次确认产品状态;其它工位的员工在完成装配后先对照作业指导书的图片自检,若所装配的工件各零部件的相对位置正确后、再

进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JA/D-JY-IQ-001 版本编号:2.0 受控状态: 进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元器件、关键零部件) 编制:审核:批准: 日期:日期:日期: 山西巨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进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JA/D-JY-IQ-001版本:2.0 一、电缆线检验规程: 1、供应商考核: 检验供应商的各种资质,如:营业执照、煤安证、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等。 2、目测指标: 电缆线中的铜丝不应有锈斑,要有较亮的金属光泽; 缆线蓝色护套上印有供应商、煤安指标、煤安编号等; 外观蓝色护套上没有明显的划伤; 到货型号与合同订购型号完全一致; 到货数量与合同订货数量完全一致。 3、主要测量指标: 6芯铠装电缆:型号:MHY32 1*6*1.0(7/0.43); 组成:共6股线,每股线径是1.0mm2; 每股线由7根直径为0.43mm的铜丝组成; 外径:缆线的最外部直径在Φ13-Φ13.5mm之间; 内阻:20℃直流电阻为18.1?/km。 4芯铠装电缆:型号:MHY32 1*4*1.0(7/0.43); 组成:共4股线,每股线径是1.0mm2; 每股线由7根直径为0.43mm的铜丝组成; 外径:缆线的最外部直径在Φ13-Φ13.5mm之间; 内阻:20℃直流电阻为18.1?/km。

6芯非铠装电缆:型号:MHYV 1*6*1.0(7/0.43); 组成:共6股线,每股线径是1.0mm2; 每股线由7根直径为0.43mm的铜丝组成 内阻:20℃直流电阻为18.1?/km。 4芯非铠装电缆: a、型号:MHYV 1*4*1.0(7/0.43); 组成:共4股线,每股线径是1.0mm2; 每股线由7根直径为0.43mm的铜丝组成; 内阻:20℃直流电阻为18.1?/km。 b、型号:MHYV 1*4*0.75(7/0.37); 组成:共4股线,每股线径是0.75mm2; 每股线由7根直径为0.37mm的铜丝组成; 内阻:20℃直流电阻为24.5?/km。 4、做好各项检验指标的入厂检验原始记录。

轮胎装配操作规范及检验作业指导书

xxxxxx有限公司 轮胎装配操作规范(一) 作业要求主要步骤作业标准图示1、检查外胎、内胎、垫带是否完好、清洁、有无异物;轮辋 挡圈是否有毛刺。 检查清洁、完好,无异物、毛刺 2、将内胎气门嘴座片螺帽紧固,在外胎内部和垫带表面抹一薄层滑石粉或润滑油脂。抹滑石粉/ 润滑油脂 均匀涂抹 3、把内胎装入外胎内部,并装上垫带。装内胎垫带平铺无褶皱 4、将车轮以轮缘为基准,平放在有防护措施的地面上,把 装配好的轮胎自轮辐向下套入车轮。 装配轮胎装配好后无歪斜 5、将轮胎的气门嘴对应从轮辋气门嘴孔的正中穿出。装气门嘴轮胎的气门嘴中心与轮辋气门嘴孔中心偏差≤1.5m m 6、将挡圈一端卡在轮辋槽口内,用一根撬棍压住,另一根撬棍以轮辐风孔力点沿着轮辋小边移动,将挡圈逐步压入。装挡圈挡圈与轮胎槽口配合面间隙不允许超过1.5mm,且间隙应在不小于1/4圆周的圆弧上向两边均匀减少 7、挡圈与槽口配合需装配到位。检查挡圈开口间隙5~10mm 1 / 5

2 / 5 x xxxx xx 有限公司 轮胎装配操作规范(二) 注意事项: 1、穿气孔时,垫带不得滑出或卷起; 2、轮胎的气门嘴中心与轮辋气门嘴中心偏差; 3、装配挡圈时不得划伤轮胎; 4、挡圈开口无间隙或间隙小于2mm 时不得继续装配; 5、挡圈开口两端必须与槽口配合到位。 作业要求 主要步骤 作业标准 图示 1、将安全铁棒从轮辐散热孔处对称穿过挡住挡圈。 装安全铁 棒 安全铁棒两端必需超出挡圈外围约200mm 2、将充气管与气门嘴连接牢靠,打开开关进行充气。 充气 将充气管与气门嘴连接牢靠 3、当压力指针指到4MPa 时,需检查充气管与气门嘴连接、 挡圈开口间隙、挡圈是否滑落。 检查 当压力指针指到4MPa 时检查:充气管与气门嘴连接牢靠、挡圈开口间隙3~9m m 4、轮胎的充气压力按轮胎外侧标注的标准气压。 检查轮胎 气压 充气轮胎气压必须按该型轮胎标标准气压(轮胎外侧有标注) 5、充气完成后用肥皂水检查气门嘴是否漏气。 检查 气嘴不漏气 6、对漏气或气门嘴孔斜的工件应现将内胎的气放尽后,然后 用专用工具取出挡圈、轮胎。 返工 按步骤拆取轮胎 7、对有质量问题的轮胎、车轮或挡圈作上标识并分类堆码。 分类堆码 隔离 8、拧上气嘴防尘帽。 盖防尘帽 旋紧

机箱及整机外观检验作业指导书

*******科技股份

目录 1 目的 (1) 2 围 (1) 3 引用 (1) 4 检测工具和方法 (1) 4.1检测工具 (1) 4.2 检测要求 (1) 4.3 外观分区 (1) 5 检验标准 (2) 5.1 表面缺陷定义 (2) 5.1.1 机箱塑胶部件外观不良定义 (2) 5.1.2 机箱金属表面外观不良定义 (2) 5.1.3 整机组装的外观不良定义 (3) 5.2 机箱表面外观检验标准(可接受围) (3) 5.3 机箱断差、缝隙常规检验标准(可接受围) (6) 5.4 机箱环保循环塑胶料常规检验标准(可接受围) (7) 6 合格判定 (7)

1目的 编写此检验作业指导书的目的为规机箱在IQC对机箱和整机生产制程检验中的标准进行明确和规,统一各供应商对机箱产品检验要求提供科学、客观的方法,从而提高机箱检验的科学性和规性。明确机箱整个制程和来料的检验标准,控制和保证机箱及整机的外观质量。 2围 本检验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为公司所采购的各机箱IQC检验和整机生产过程。公司及供应商检验人员是能熟练装配(有装配经验)、包装、维修能力的人员;如有新品与此标准不符,以新标准升级后发布执行。 3引用 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作业指导的条款。 GB/T 2828.1-2012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4检测工具和方法 4.1检测工具 游标卡尺、直尺、角尺(必要时)、标准样件、色卡。 4.2检测要求 a)照明:正常日光或日光灯,日光灯照明要求600-1000lux; b)目视方向:模拟正常使用方向检视,正视和45°视角检视; c)目视距离:A面:450mm; B、C、D面:600mm; A、B、C、D面定义详见以下说明。 4.3外观分区 a)A面:产品从前方观察到的表面和有功能键的表面,一般为产品机箱正面; b)B面:产品观察者须左或右水平转动90°或180°,才能被看到的表面,一般 为产品外壳四周和底面; c)C面:一般情况下观察者不易看到的表面,一般为产品机箱盖板面和机箱底部; d)D面;观察者不被看到的表面,一般为机箱部各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