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特性 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特性 第2课时》教案

三角形的特性(二)

教材第62页的内容及第66页练习十五的第6~8题。

1.知道两点间距离的意义,明白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道理。

2.通过操作、探索,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掌握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4.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猜测—验证—总结”的学习习惯。

重点:知道两点间距离的意义,明白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道理。

难点:通过操作、探索,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多媒体课件、剪刀、白纸。

(课件出示教材62页例3情景图,读图回答问题)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小明。他正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线?分别是怎么走的?

生:从小明家到学校有3条路可走。

第一条:家邮局学校第二条:家学校第三条:家商店学校。

师:哪条路最近?

生:家学校的路最近。

师:为什么家学校的路最近?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三角形的特性(二)(板书)

1.体验两点间的距离的意义。

师:为什么大家都认为中间这条路最近?

生1:因为第一条和第三条路线拐弯了,绕远路,所以中间这条最近。

生2:我生活中这样走过,中间的这条路线最短。

生3:我在课本的图中通过测量得出中间的这条路线最短。

师:家、邮局、学校,我们可以看作三个点,你能发现它们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吗?

生:观察情景图可以发现家—邮局—学校可以看成一个三角形,其中家到邮局的距离+邮局到学校的距离>家到学校的距离。

师:家—商店—学校呢?

生:家—商店—学校也可以看成一个三角形,家到商店的距离+商店到学校的距离>家到学校的距离。

师:通过上面的观察,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两点之间,线段是最短的。

师:在数学上,把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试图让学生无形中运用数学猜想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想象、推测的能力】

2.验证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用剪刀剪出下面4组长度的纸条。(单位:厘米)

(1)6、7、8 (2)4、5、9 (3)3、6、10 (4)8、11、11

师:用每组纸条摆三角形,哪些能摆出三角形?哪些不能摆出三角形?

(学生拼摆三角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生:通过拼摆发现,上面的四组纸条有的可以摆成三角形,有的不能摆成三角形,能摆成三角形的是(1)和(4),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是(2)和(3)。

师:对比能与不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纸条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

生:不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纸条中,有两根的长度之和等于或小于第三根,如4+5=9、3+6<10;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纸条中,任意两根长度之和都大于第三根,如6+7>8、8+11>11。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上面你的发现吗?

生: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交流,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既对知识进行同化,也对知识进行扩充】

师: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你又知道了哪些三角形的知识?

生1: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生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你可以解释为什么小明选择第二条路线了吗?

(学生自己说说)

【设计意图:照应开头,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既巩固新知,又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有什么评价?

生1:运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生2:我还学会了数学的“实验验证”的方法,当不能确定一个结论是否正确时,可以进行实验验证。

生3:我觉得把上面的“实验验证”的方法改为“猜测—验证—总结”方法更好些。

三角形的特性(二)

两点间的距离: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可以围成三角形的三边6+7>8 4+5>8 3+6>8

不可以围成三角形的三边4+5=9 3+6<10

判断标准: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

发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A类

1.下面每组中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说明理由。

(1)3cm、7cm、5cm (2)6cm、2cm、2cm (3)8cm、4cm、4cm

2.从长度分别为3厘米、5厘米、8厘米、4厘米的4根小棒中选出3根,围成一个三角形。你准备怎么选?为什么?

(考查知识点: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能力要求:选择三条线段组成三角形)

B类

1.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7厘米和3厘米,那么第三条边可能是几厘米?(结果取整厘米数)

2.同学们,老师这有一个活动角,角的两边长分别是9cm、7cm,要加一根多长的小棒能够组成一个三角形?最小是多少,最大是多少?(结果取整厘米数)

(考查知识点: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能力要求:根据三角形两边的长度确定第三边的长度)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1)能3+5>7 (2)不能2+2<6 (3)不能4+4=8

2. 5厘米、8厘米、4厘米或者是3厘米、4厘米、5厘米因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B类:

1. 5厘米、6厘米、7厘米、8厘米、9厘米

2. 最小是3厘米,最大是15厘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66页练习十五

6.走中间的那条路。

7. (1) (2) (4)

8.4种

2020年 数学 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2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 教案 (人教版)

第五单元三角形 第2课时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61页的例2、“做一做”和第62页的例3、例4。 内容简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构建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初步感知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判断方法。 教法与学法 1.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2.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做数学”的成功。 承前启后链 复习:回顾三角形的认识。 如:三角形的三条边、三条高。 学习: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如: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延学: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分类。 如:三角形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课内比教学教案 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 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 师生准备:三角形、三角板、平行四边形框架、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你能说出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师:说一说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 师:同学们对三角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和三角形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探究新知。 1. 三角形的特征。 (1)画一画。 师:请你在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并和同桌边指边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师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师板书。 (2)摆一摆。 师:每根小棒相当于一条线段。请你动手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找一学生上投影前摆一摆,并说一说是怎么摆的? (3)看一看。 老师也摆了一个三角形,课件出示。 你们有什么看法?你们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 教师用课件演示并强调: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4)找一找。 下面图形中是三角形的请打√,不是三角形的请打×,并说出你的理由。(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 2. 三角形的特性。 (1)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师生拿出平行四边形框架。 师:用手拉动,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容易变形,不稳定。) 指导学生操作:去掉一条边,再扣上拼组成三角形框架。 师:再拉一拉有什么感觉? 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稳定性) (2)生活中寻找三角形的特性。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你能举个例子吗? 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请你找出各图中哪有三角形?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3. 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引入。 故事引入,两个三角形争论谁的个高。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这两个三角形的高,并准备好相应的两个三角形学具试着让学生前面来分别指一指它们的高,并比一比。 师:请你拿出(指锐角三角形)这样一个三角形,试着指一指它的高。 (2)看书自学。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请打开书81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画的,和你的想法一样吗? 师:谁来说一说? 请你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 (3)教师板演。 我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 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想想怎样以AC边为底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 生说高的画法,师板演,并强调用三角板画高的方法。 (4)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高。 三、方法运用 1、学校的椅子坏了,课件演示,怎样加固它呢?(教材86页第2题) 2、小明画了三角形的一条高,你说他画的对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你还想了解和三角形有关的哪些知识?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1. 填空: 三角形有()个顶点,()条边,()个角。 2. 请画出每个三角形的一条高。(教材86页第1题 3、 C A D B 课堂检测B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第2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2)【教案】

第2课时三角形的特性(2) ◎教学笔记▷教学内容 教科书P59例2,完成P59“做一做”,P63“练习十五”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2.在观察、实验中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 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难点 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教具三角尺和学具三角尺,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中间加一条对角线 的四边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看看图中哪儿有三角形。(课件出示图片) 【学情预设】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课件中相应显示学生找到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找出事物中的三角形,感受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为认 识三角形的稳定性积累经验。 师:我们生活中有非常多的东西都被设计成三角形,你觉得这里面有什么道理?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起到固定的作用,这样做能使物体更加牢固…… 师:这里到底有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 题:三角形的特性(2)] 二、动手操作,理解感知 1.从唯一性的角度初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课件出示教科书P59例2。

(1)学生拿出小棒动手操作。 (2)小组内交流汇报结果。 (3)推选小组代表上台汇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只能摆出一种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却能摆出多个形状、大小不同的四边形。 师:我们摆出的三角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这是怎么回事呢? 教师拿出形状相同的教具三角尺和学具三角尺让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角度确定形状,边长确定大小。 师:都是同样长的小棒,为什么四边形就能摆出那么多种呢? 【学情预设】结合刚才观察三角尺的经验,学生能得出:角度发生了改变,使得形状会随之改变。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和观察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三角形的3条边确定了,其相应的形状、大小也就确定了,所以无论怎么围,所围的三角形大小、形状不变;而围出的四边形大小、形状可以发生变化。 2.从牢固的角度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师: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拉动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对三角形、四边形的框架进行拉伸对比实验,与同桌交流彼此的发现。 【学情预设】学生发现三角形框架拉不动,四边形框架一拉就变形了。 师:这是为什么呢? 【学情预设】三角形比四边形更具稳定性! 【设计意图】学生亲自体验三角形和四边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充分感受、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征,加深对三角形稳定性的认识。 3.互动游戏,提高认识。 (1)开展比赛活动。 师:现在让同学们放松一下,来场比赛怎么样?请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一位高个子男生和一位瘦小女生)到讲台上来。 师:你们说这两位同学谁的力气大?好,今天我们就让他们来比比,看谁的力气大。 规则:每人一个图形,拉动(读成重音)这个图形,谁能使它的形状发生变化,就算胜。(拿出一个三角形、一个四边形,让男生拉三角形,女生拉四边形。) (2)宣布结果:女生胜。(不公平!)为什么? 【学情预设】预设1:三角形不易变形,而四边形容易变形。 预设2:三角形牢固,四边形不牢固。 预设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备。 (3)提问:那你是怎么理解稳定性的? 【学情预设】不易变形、牢固…… 4.总结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板书: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解决问题,巩固运用 1.教科书P59“做一做”。 师:正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你能举一个在生活中应用到三角形的例子吗? 【学情预设】预设1:房顶做成三角形的。 预设2:台历、斜拉桥、大吊车……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呀!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本环节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和比较中充分感受、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加深对三角形稳定性的认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特性》教案2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特性》教案2篇 Teaching plan of "triangle characteristics" in mathematics volu me 2 of PEP 编订:JinTai College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特性》教案2篇 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三角形特性》教案 2、篇章2:《三角形特性》教案 篇章1:《三角形特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画图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实际生活,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变化。瞧,这是正在建设中的博物馆,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课件展示课本情境图) 生1:建筑物上有三角形。(课件动态闪烁三角形)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优秀5篇)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这次帅气的为您整理了5篇《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角形教案篇一活动目标: 1、能将三角形组合拼贴成各种图形,并添画成各种物体。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巩固复习三角形的特征。和使用浆糊的方法。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三角形每组若干;浆糊每组一盘;棉签每组若干支;水彩笔,图画纸人手一份。教师作品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一个拟人大三角形,引导幼儿想象三角型的特点,像什么。幼儿边说,教师边用三角形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并进行添画。让幼儿感受图形的变化。引起幼儿对拼贴画的兴趣。 2、欣赏教师用三角形拼贴的作品。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引导幼儿发现可以使用不同大小,不同颜色。多片三角形进行拼贴。并通过添画是画面更生动。 3、介绍材料。重点在三角形的颜色大小。 4、请小朋友们进行活动,重点讲解示范抹奖糊,贴三角形的方法(让幼儿先想一想要拼贴什么。再进行操作。) 5、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可将两个以上的三角形进行组合添画。 6、展示幼儿作品。可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适当的提出建议。 角形数学教案篇二一、说教材 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使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幼儿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小班幼儿在他们充分获得对圆形的感知和确认后,再让他们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这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空间概念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目标一、 二、说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3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的特征,难点是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 三、说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3以内的点数 材料准备:1、圆形、三角形娃娃各一个。2、图形拼图、3、彩笔(长的)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掌握知识,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互动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采用游戏法和启发探究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准备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教学任务: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找出户图中的三角形。 2、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案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案 【篇一: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使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摸一摸,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今天我们更深层的研究一下三角形。(板书:三角形的特性) 二、动手操作,构建概念 1.画一画,探索三角形的定义 (1)师:你们会画三角形吗?现在就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吧。(学生画三角形)

(2)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对比、评价一下你们画的三角形。讨论: 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3)师:同学们说了自己的想法,到底谁说的更准确呢?别着急,老师先请大家帮个忙,判断老师邀请来的图形朋友是不是三角形好吗? (4)全班交流,说说这些图形哪些是三角形,为什么? (5)师: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需要哪些条件呢?引导学生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教师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重点讨论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2.自学课本,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师: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弁在自己画的三角形里标出各部分的名称,指名说出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 3.介绍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 师: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o让学生给自己画的三角形标上字母,起个名字。 三、动手操作、学习三角形的高 1.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现在长颈鹿要考考大家了。 (出示课件)你能区分出哪个是长颈鹿的家吗?请说明理由。 预设:高的房子是长颈鹿的,因为长颈鹿长的高。 师:你说的房子的高是指哪部分?老师这里有三幅图,你觉得哪幅图把房子的高表示出来了?(学生指) 2 师:从图上来看,房子的高其实就是三角形的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性2教案

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第2课时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目标: 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探究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准确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中的“任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课本82页例3情境图。 (1)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 (2)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 2.大家都认为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 请大家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也近似一个什么图形?那么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 我们来做个实验。 [设计意图]首先呈现情境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思考。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规律。 二、实验探究 1.实验1: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5根小棒,请大家随意拿三根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随意拿三根小棒不一定都能摆成三角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摆不 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寻找原因,深入思考。 2.实验2:进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摆不成三角形。 (1)每个小组用以下四组小棒来摆三角形,并作好记录。

【精】《三角形的特性》第2课时精品教案

《三角形的三角形的特性》第2课时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2)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做数学”的成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会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学会从全面、周到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理解两点间的距离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学具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生交流: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两点间的距离,学习例3。 课件出示例3:

小明上学走哪条路最近? 师:我们一起来画一画一共有几条路? 学生画完后交流:一共有3条路 师:我们来比一比这三条线段的长度。 生:第②条最短。 小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2.学以致用。 (1)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测量吗?

(2)从学校到少年宫走哪条路最近? (3) ①请你画一条从蘑菇房到小木屋最近的路。 ②请你画一条从蘑菇房通向小河最近的路。 3.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学习例 4. 出示例4:我们来做个实验。 剪出下面4组纸条(单位:cm) (1)6、7、8。(2)4、5、9。 (3)3、6、10。(4)8、11、11。 每组纸条都能摆出三角形吗? 小组合作,探索活动要求: (1)用4组不同的纸条,试着围成三角形。(2)将探究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特性》(人教新课标)5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学会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含义。 (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型,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动手操作、观察能力,与同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识三角形个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知道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具准备:PPT,三角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这个平面图形是什么?(三角形) 师:同学们,从古至今,历史上和现在都有一些特别宏伟的建筑,都使用了三角形元素,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 师:可见三角形在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为什么我们的设计师在这些地方要用到三角形呢?仅仅是因为美观吗?那么三角形究竟有哪些特点,这一节课让我们共同研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设计意图:借助古今中外的建筑物,让学生体会三角形的应用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感受到三角形来源于现实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画一画,探索三角形的定义 (1)师:画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画完以后同桌之间互相看看各自画的三角形,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你能试着在你的三角形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吗? 师生共同画三角形,学生画完互相交流,试着标出名称,找同学上黑板标出。 (2)交流汇报:三角形都具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征,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3)集体交流,课件出示定义。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组织学生理解“围成”一词,指的是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接。(边画三角形边强调“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接”。) (4)全班交流:说说这些图形哪些是三角形,为什么? 2、介绍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 师:我们知道了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为了表达方便,我们习惯用连续的三个大写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板书三角形ABC)以及 三、动手操作、学习三角形的高 (1)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 (出示课件)小兔和小猴的“别墅”。 小猴房子的高在哪里?谁上来边指边说?从哪到哪里的垂直线段? 师出示动态演示,呈现底和高的定义。 仔细观察,三角形的底和高,它们的位置有什么特点?(互相垂直) 2、画三角形的高。 (1)教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样是三角形的高了,怎样画三角形的高呢?结合我们过去画高的经验来试着画一画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特性 第2课时》教案

三角形的特性(二) 教材第62页的内容及第66页练习十五的第6~8题。 1.知道两点间距离的意义,明白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道理。 2.通过操作、探索,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掌握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4.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猜测—验证—总结”的学习习惯。 重点:知道两点间距离的意义,明白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道理。 难点:通过操作、探索,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多媒体课件、剪刀、白纸。 (课件出示教材62页例3情景图,读图回答问题)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小明。他正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线?分别是怎么走的? 生:从小明家到学校有3条路可走。 第一条:家邮局学校第二条:家学校第三条:家商店学校。 师:哪条路最近? 生:家学校的路最近。 师:为什么家学校的路最近?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三角形的特性(二)(板书) 1.体验两点间的距离的意义。 师:为什么大家都认为中间这条路最近? 生1:因为第一条和第三条路线拐弯了,绕远路,所以中间这条最近。 生2:我生活中这样走过,中间的这条路线最短。

生3:我在课本的图中通过测量得出中间的这条路线最短。 师:家、邮局、学校,我们可以看作三个点,你能发现它们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吗? 生:观察情景图可以发现家—邮局—学校可以看成一个三角形,其中家到邮局的距离+邮局到学校的距离>家到学校的距离。 师:家—商店—学校呢? 生:家—商店—学校也可以看成一个三角形,家到商店的距离+商店到学校的距离>家到学校的距离。 师:通过上面的观察,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两点之间,线段是最短的。 师:在数学上,把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试图让学生无形中运用数学猜想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想象、推测的能力】 2.验证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用剪刀剪出下面4组长度的纸条。(单位:厘米) (1)6、7、8(2)4、5、9(3)3、6、10(4)8、11、11 师:用每组纸条摆三角形,哪些能摆出三角形?哪些不能摆出三角形? (学生拼摆三角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生:通过拼摆发现,上面的四组纸条有的可以摆成三角形,有的不能摆成三角形,能摆成三角形的是(1)和(4),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是(2)和(3)。 师:对比能与不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纸条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 生:不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纸条中,有两根的长度之和等于或小于第三根,如4+5=9、3+6<10;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纸条中,任意两根长度之和都大于第三根,如6+7>8、8+11>11。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上面你的发现吗? 生: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交流,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既对知识进行同化,也对知识进行扩充】 师: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你又知道了哪些三角形的知识? 生1: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生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你可以解释为什么小明选择第二条路线了吗? (学生自己说说) 【设计意图:照应开头,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既巩固新知,又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有什么评价? 生1:运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生2:我还学会了数学的“实验验证”的方法,当不能确定一个结论是否正确时,可以进行实验验证。 生3:我觉得把上面的“实验验证”的方法改为“猜测—验证—总结”方法更好些。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三角形的特性2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观察、分析、猜想、实践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的底和高。 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具学具:课件、小棒若干根、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三角形导入 2.利用摸一摸活动初步了解三角形。 3. 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见过三角形? (通过创设摸图形的游戏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在摸三角形的过程,唤醒了学生原有的经验储备,初步建构三角形特征的过程。让学生在三角形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对比中,加深了对三角特征认识。) 二、新授 ㈠三角形的定义及各部分名称 1.画三角形 ⑴引导学生独立画三角形。 ⑵教师选择学生画得不正确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或是把事先准备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⑶明确三角形定义。 ⑷区分围成和组成。 什么叫围成?用手势表示 能把围成说成组成吗?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通过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本环节中,老师让学生动手画三角形,并抓住学生画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资源”,使之成为教学的“有效资源”。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加深对“围成”含义的理解。) 2. 探究活动一:明确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①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并用课件演示: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 ②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请在你画的三角形的顶点处也标上大写字母。(学生任意标上大写字母)标好的同学读一读你标的三角形。

人教版四年级下《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茶红小学:钟璐 教材分析:概念课,学生从对三角形的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学情分析: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累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探索图形及其关系的愿望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认识图形,进行探索。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画法。 2.通过实践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活动,了解图形,认识图形,累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表达的能力,渗透抽象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高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难点:抽象出概念,会画高 教学准备:课件、希沃投屏、活动平行四边形、三角尺 学具:三角尺、学习单、每人三根小棒(每人三根小棒的长度都一样)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三角形 1.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一个三角形。 师:这是我们认识的什么图形?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藏有三角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板书:三角形)

2.找三角形 课件出示主题情景图(埃及金字塔和大吊桥)。 师:你能找到三角形吗?(请学生在ipad的上面画一画表示出来,课件随后展示出来)。(评价语: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呢?(红领巾、流动红旗等等)师:为何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如此广泛?你们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你能找到答案。 3.画三角形 师:刚刚我们一起观察并寻找了生活中的三角形,下面,请你在纸上任意画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吧!(大概30秒时间)。 4.初步认识三角形 利用希沃助手展示部分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这里所画的三角形的图形大小,形状都不一样,为什么它们都称为三角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思考汇报) 课件展示:三角形: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5.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 课件出示 a. 问:它们是三角形吗?有三条边呀?(明确强调:三条线段) 课件出示b. (强调:围成) 课件出示c. (强调:每相邻两条线段端点相连)课件展示三个关键强调语: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什么是三角形吗?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利用课件动图演示,出示概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 三角形的特性(2课时)

1三角形的特性 第1课时三角形的特性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征。(教材第60~6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三角形的底和高以及其高的画法。 2.通过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提高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难点: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高的画法。 教具准备 课件PPT,直尺,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三角形?这些三角形都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三角形的特征。 二、学习新课 1.认识三角形。 画一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出示教材第60页例1) (1)你会画三角形吗?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出一个三角形。 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

图1 图2 图3 图4 (2)谁能说说上面的图形哪些是三角形? 明确:图3和图4是三角形。 (3)图1和图2是三角形吗?为什么? 明确:图1不是封闭的图形,图2中有一条线不是直线,所以它们都不是三角形。 (4)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认识三角形各个部分的名称。 提问:观察你们所画的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明确: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提示: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条边的交点叫顶点,相邻两条边的夹角叫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出示教材第60页标有顶点、边、角的图)为了表达方便,我们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3.认识三角形的高。 (1)认识顶点和对边。(出示教材第60页三角形ABC) 指导学生认识顶点和对边:A点的对边BC;B点的对边是AC;C点的对边是AB。 (2)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指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①给你一个三角形,你可以画出几条高呢? 明确: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教师课件展示三角形的三条高。 ②仔细观察三角形的高线,想一想,高线一般画成什么线?

1..2三角形的特性[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1..2三角形的特性[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 下册数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特性 教科书第59页例2及相关内容。 1.在摆一摆、拉一拉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概括、抽象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正确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多媒体课件、木条若干。 一、复习旧知 师:回想一下,什么叫作三角形?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1: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作三角形。 预设2: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师:我们生活中有非常多的东西都被设计成三角形,你觉得这里面有什么道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特性。 二、探究新知 (一)从唯一性的角度初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1.动手实践 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并搜集典型作品。 汇报交流。 展示学生围成的三角形。 师:仔细观察这几个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可组织学生将几个三角形叠在一起观察) 学生可以发现:这些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师小结:无论怎么围,相同长度的3根木条只能围出一种三角形。 展示学生围出的四边形。 师:再仔细观察这几个四边形,你又发现了什么? 通过对比,学生可以发现:这几个四边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同。 师小结:相邻两根木条的角度不一样,围出的四边形的形状就不一样。所以相同长度的4根木条可以围出多种四边形。 2.对比发现 师:通过围三角形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形的三条边确定了,它的形状和大小也就确定了,这说明三角形具有唯一性。 四边形的四条边确定了,它的形状和大小依然不确定,这说明四边形不具有唯一性。 师:也正是由于三角形和四边形这种特征,它们在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从牢固的角度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课件出示: 师:这些图中哪儿有三角形?哪儿有四边形? 预设:自行车的车架、篮球架上的篮板支架和电线杆的支架均是三角形。伸缩门、升降机上都有四边形。 师: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伸缩门、升降机就是利用了这一特性。那三角形在生活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知上述物体中的三角形能使物体更加稳固。 师:怎样验证三角形的稳定性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1.验证三角形特性 出示【学习任务二】。 汇报交流。 教师:谁来说一说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各有什么变化? 学生发现三角形框架拉不动,四边形框架一拉就变形了。 教师再播放视频“三角形特性实验”,巩固认识。 师小结:这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而四边形易变形。

三角形的特性(二)数学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二)数学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62页的内容及第66页练习十五的第6—8题。 教学目标: 1、知道两点间距离的意义,明白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道理。 2、通过操作、观察,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掌握判断三条线段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解决有 关的问题。 4、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猜想—验证—总结”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两点间距离的意义,明白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 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观察,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 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剪刀、白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例3。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小明。他正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线?分别是怎么走的? 生:从小明家到学校有3条路可走。

第一条:家→邮局→学校第二条:家→学校第三条:家→商店→学校 师:哪条路最近? 生:家→学校的路最近。 师:为什么家→学校的路最近?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三角形的特性(二)(板书) 二、自主探究: 1、体验两点间的距离的意义。 师:为什么大家认为中间这条路最近? 生1:因为第一条和第三条路线拐弯了,绕远路,所以中间这条最近。 生2:我生活中这样走过,中间的这条路线最短。 生3:我在课本的图中通过测量得出中间的这条路线最近。 师:家、邮局、学校,我们可以看作三个点,你能发现它们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吗? 生:观察情境图我们可以发现家→邮局→学校可以看成一个三角形,其中家到邮局的距离+邮局到学校的距离>家到学校的距离。 师:家→商店→学校呢? 生:家→商店→学校也可以看成一个三角形,家到商店的距离+商店到学校的距离>家到学校的距离。 师:通过上面的观察,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两点之间,线段是最短的。 师:在数学上,把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2、验证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征教案

《三角形的特征》教案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内容的设计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写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构建数学知识。 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主要运用活动教学形态,采取:“观察←→讨论←→操作←→观察”的循环教学模式,让学生展示个性、积极参与、主动求知。这节课属于几何知识概念课,在设计中应十分重视为学生提供足量的感性材料,每个概念都是让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课要把学生的观察、操作、演示、归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研究、探索,为他们营造一个观察和操作的空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难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摸一摸,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图形朋友(边说边出示一个三角形) 师:我把它装在一个袋子里,袋子里除了三角形外还有其它图形,你能又快又准的把三角形摸出来吗?能说说你是怎样做到的吗? 2.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从这么多图形中准确的找到三角形,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见过三角形?看来你们对三角形并不陌生,今天我们更深层的研究一下三角形。(板书:三角形的特性) 二、动手操作,构建概念 1.画一画,探索三角形的定义 (1)师:你们会画三角形吗?现在就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吧。(学生画三角形)(2)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对比、评价一下你们画的三角形。讨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预设1: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预设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预设3:由三条线段、三个角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