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9《奇妙的护身术》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26
奇妙的护身术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能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各种动物是通过什么方式隐藏自己的。
2、能归纳出动物保护自己的特殊方式。
二、能力目标1、能举例说明保护色和拟态的概念2、能分别列举说明动植物保护自身、适应环境的特殊方式。
三、情感目标1、能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到问题的结论。
2、能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动物保护自己的方式。
教学难点找出动植物通过哪些方式保护自己。
教学准备资料、课件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动物吗?生:喜欢师:那咱们大家一起来说说你们知道的动物生:鸟鱼……师:啊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啊!那我这里有几张图片,看同学们能从图片中找到它们?(进行演示)生:图片中有蝗虫、枯叶蝶师:你们认为从图片能不能很容易的找到这些动物呢?生:不容易师: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不容易从图中发现他们呢?生:它们的颜色和周围的颜色大体相同。
讲授新课师:同学们说了很多,有的也说到了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动物们奇妙的护身术。
师:我们拿刚才同学从图中找到的蝗虫为例,像蝗虫这样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近或相似的体色,我们叫它保护色。
谁来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是通过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生:青蛙……师:我们再拿竹节虫为例,像它这样体色和体态和周围环境或是另一种生物相似或相近,而不易被敌害发现的现象,我们叫做拟态。
谁来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是通过拟态来保护自己的?生:螳螂……师:刚才同学说了很多通过保护色和拟态的防御方式,那么除了这两种防御方式以外,动物们还通过哪些方式来防御敌害的呢?生:臭鼬用排放臭气的方法保护自己;海龟,用硬壳(盔甲)保护自己;响尾蛇,用声音通知其他动物危险来临并警告敌人;变色龙,通过变色保护自己。
师:刚才同学说了很多,下面大家仔细阅读资料上的信息,小组进行讨论完成后面的表格。
现在开始。
师:讨论结束,哪个小组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组的研究成果。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们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来防御敌害。
廊坊市小学科学第三届年会《奇妙的护身术》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奇妙的护身术》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的内容。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有基本了解,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总结作用,与前面三课一起告诉了学生“适者生存”的法则。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探究方法,对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也有了大致认识,并且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很愿意探索生物之间一些奇特的行为关系,可借助这点组织开展教学。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带领学生进一步感受生物和环境的适应规律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1、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各种动物是通过什么方式隐藏自己的。
2、能举例说明保护色和拟态的概念。
3、能说明动物保护自身、适应环境的特殊方式。
4、能通过观察发现人们是如何利用动物拟态或保护色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
四、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分类、收集资料等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和拟态来保护自己的具体实例,增强对生物适应环境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谜语,创设情境1、教师出示课件,猜谜语。
(形似蜥蜴爬得快,粘在墙上真是怪,遇到危险巧脱身,断了尾巴能再生。
)2、小壁虎在遇到天敌时,常常会舍弃自己的尾巴保全性命,它的护身术真是厉害呀!那自然界中其他的生物又是如何保护自己、逃避敌害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奇妙的护身术。
(板书课题)(二)科学探究活动一:它们在哪里环节一:找一找1、出示课件,图中隐藏着哪些动物?比赛找一找,看哪组找的又快又多。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1)你找到了哪些动物?最容易发现的是谁?最不容易找到的又是谁呢?(学生们会很快发现图中的梅花鹿和美洲豹,而图片中央的蝗虫不易被发现。
)(2)继续提问:为什么蝗虫最不容易被发现?(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通过连续提问使学生找到最容易发现和最不容易发现的动物的区别,对比得出动物保护自身的意义。
)环节二:认识保护色1、出示生存在不同环境下的蝗虫图片。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9课《奇妙的护身术》教学设计虫的种类很多,每一种的颜色都与环境颜色相似。
师:正因为蝗虫具有与它生活的环境颜色一致或近似的体色,所以才不被捕食者发现。
蝗虫的这种隐蔽和保护自己的方法,叫做保护色。
像青蛙也靠保护色来保护自己。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展示青蛙图片)师:应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动物有很多,除了青蛙、蝗虫以外,大家还知道哪些呢?生1:鸽子,肚皮是白的,从下面看和天空颜色一样;后背是灰蓝色的,与地面颜色相似,从上面看不会被发现。
生2:鱼,和鸽子差不多,肚皮和后背颜色不同。
生3:北极熊,雪白的,在雪地里找不到它。
生4:老虎、狮子、豹子的花纹,和周围的景色差不多。
生5:………………汇报自己找到的动物比一比谁的观察能力强,培养学生敢于挑战自己的意识。
引导学师:只有颜色一样吗?生:它的样子也一样。
师:非常正确,它的体色和形态都和环境中的其他物体或另一种生物相似。
竹节虫的这种隐蔽和保护自己的方法叫做拟态。
师:除竹节虫以外,大家还知道其它的用拟态保护自己的动物吗?生:还有枯叶蝶。
师:很好,大家请看,这幅图片中隐藏着什么呢?生:枯叶蝶。
师:枯叶蝶在飞行时会开双翅,很容易辨别,静落时好像一枚枯黄的叶子,很难被捕食者发现。
大家再来看这图片,在这图片上你能看到什么?生1:树枝生2:虫子师:这只虫子名叫尺蠖,它在静止时与树枝相似,大家很难找到它。
观察图片,找出竹节虫和枯叶蝶发现它们的特点以及与保护色的区别通过增加挑战难度,让学生在图片中找出拟态的动物,从而发现保护色与拟态的区别。
通过展示图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认识更多的动物,也使课但是在自然界中真的有植物可以把自己装扮的很凶恶,就像书中食人花那样,例如眼镜蛇草,它模拟蛇类的样子保护自己。
此外,还有常青藤等植物可以分泌毒素,引起动物皮疹,又红又肿,奇痒难忍。
所以,大自然中的植物也利用护身术保护自己。
五.课外延伸,认识仿生科技师:生物的护身术多种多样,我们人类也学习它们的护身术制作了各种各样的仿生产品,现在就请大家把课下搜索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吧!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在军事上仿照动物护身术最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