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28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填制会计报表。
会计要素: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按经济特征所作的最基本的分类。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六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情况,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㈠资产: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特征1),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特征2)、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特征3)。
流动资产: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它资产或清偿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它应收款、存货等)。
现金及各种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其他应收款等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房屋及建筑物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机器设备等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开发支出等㈡负债:企业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特征1)、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特征2)的现实义务(特征3)。
流动负债: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偿还,或者主要目的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股利、应付利息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等负债{长期借款非流动负债{应付债券㈢所有者权益:企业在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设置与调整一、介绍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中最基础的要素之一,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分类和统计的基本单位。
会计科目的设置与调整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将就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调整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1. 科目的分类根据经济事物的性质和会计核算的需要,会计科目一般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
在每个大类下,还会有相应的子类别进行进一步分类,以便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
2. 科目的编码为了管理方便和快速查找,会计科目往往都会采用编码进行标识。
科目编码通常是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进行,比如可以按照科目的属性、所属类别、余额性质等进行编码,确保科目编码的唯一性和规范性。
3. 会计科目名称科目名称应该简明扼要,能够准确表达该科目的含义。
科目名称的设置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尽量使用常用的词语,并且避免使用模糊的或者不具体的词汇。
三、会计科目的调整1. 调整原因会计科目的调整可能是由于企业的业务变动、制度变更或者外部环境变化等原因造成的。
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会计科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企业的财务报表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
2. 科目调整的程序科目调整一般需经过以下步骤:(1)确定调整的科目和金额:根据需要进行科目调整,并确定调整金额。
(2)编制调整凭证:根据调整金额和科目,编制调整凭证,并附上相应的说明和依据。
(3)审核和核对调整凭证:由财务人员进行审核和核对,确保调整凭证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4)录入调整凭证:将调整凭证录入到会计系统中,更新会计科目的余额。
3. 科目调整的影响会计科目调整将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的准确性。
科目调整后,企业应及时重新编制财务报表,确保报表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情况和财务状况。
四、会计账户的设置与调整1. 账户的分类会计账户是将同一性质的会计科目进行汇总和统计的工具。
根据业务的需要,账户可以分为现金账户、银行账户、固定资产账户等各种类型。
【会计实操经验】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设置(一)会计科目的级别一般应设到三级,多的可以设到五级。
(二)会计科目代码会计科目的代码是指会计科目统一规定的代码。
目前,行业会计制度将一级跨级科目代码确定,企业可以根据情况增加会计科目和科目代码。
自定的会计科目的代码,应与财政部规定的代码的设定相吻合,例如:工业企业的资产为100,负债为200等。
二级以下的代码可以自己设定,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应统一考虑,设定统一的代码,以便会计信息共享。
(三)会计科目名称会计科目名称应按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不应随意简化,例如:将 “应付福利费”设置成 “福利费”;将 “应收账款” 设置成“应收款”等,都是不规范的。
(四)会计科目的类型会计科目的类型是指使用的会计科目属于哪一类,即资产类、负债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以明确该科目在计算机处理中所具备的一些特性,在具体操作中用代号来实现,一般用阿拉伯数字中的1、2、3、4、5来代替。
(五)账户的定义账户的定义就是对账户的格式和账户余额进行规定。
账户的格式分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
账户余额是指设置账户的年初数、累计发生额和本期余额的借贷方向和金额。
如果已记录过手工帐,将手工帐转为计算机记账,那么,要将手工帐转入计算机的数据是在账户定义这一环节完成,也就是将账簿上要结转的数据的借贷方向,发生额和余额,在此环节输入计算机,以便以后按期输入凭证。
会计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从古至今经历漫长时间的发展,从原来单一的以记账和核账为主要工作,发展到现在衍生出来包括预测、决策、管理等功能。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有些可能不涉及资金)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识。
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的保持。
会计科目和账户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企业在会计工作中使用的会计科目,是由国家财政部门统一设置的。
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单位,可以在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对于会计科目的名称,企业可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在不违背会计科目使用原则的基础上,确定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科目名称。
设置会计科目,就是确定会计科目的编号、数量、名称、每个会计科目所包括的内容、记录和核算的方法与要求、各科目之间的联系等。
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符合下列原则: 1.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要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会计科目与账户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两者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由于二者联系密切,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账户不加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天道酬勤嘛!。
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引言在进行会计工作时,会计科目和账户设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会计科目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分类和汇总的基本单位,而账户设置则是为了更好地记录和跟踪这些财务活动。
本文将介绍会计科目和账户设置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进行科目和账户的设置。
会计科目的定义会计科目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分类和汇总的基本单位。
它是按照财务活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划分和编制的,用于记录和归纳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以及费用等财务信息。
会计科目的设置不仅影响着财务报表的准确性,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决策和成本控制。
会计科目通常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设置:1.一切账目都应该能够量化2.同一类科目应该具有可比性和可统计性3.科目之间应该具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4.科目应该具有逻辑性和合理性在设置会计科目时,通常会采用一种通用的会计科目代码体系,以方便科目的识别和使用。
例如,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常用的会计科目代码体系是以“一级科目-二级科目-三级科目”为基础的。
账户设置的定义账户设置是为了记录和跟踪企业的财务活动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
账户设置包括账户命名、账户分类和账户属性等方面的内容。
准确而合理的账户设置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财务活动的情况,有助于提供决策依据和进行财务分析。
账户设置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账户命名:账户的命名应该简明扼要,能够准确反映账户的性质和内容。
常见的账户命名包括现金账户、银行存款账户、应收账款等。
2.账户分类:账户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和设置。
常见的账户分类包括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等。
3.账户属性:账户属性包括账户的启用日期、币种、余额方向等重要信息。
这些属性对于账户的使用和记录都非常重要。
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的关系会计科目和账户设置是密切相关的。
会计科目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分类和归纳的基本单位,而账户则是为了更好地记录和跟踪这些财务活动而进行的设置。
会计科目和账户设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基础会计——项目二——任务四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您的班级: [单选题] *○高会191 ○高会192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一、名词解释1.会计科目:[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是对会计要素按照不同的经济内容和管理需要进行分类的项目。
2.账户:[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二、填空题1.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可分为六大类,即()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
2.会计科目按提供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分为:()。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3.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格式和结构3.为了反映特定的经济内容,就必须为账户确定相应的格式,我们把这种格式称为账户的结构。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T”形账户通常分左右两方,其中一方记录数额的增加,另一方记录数额的减少。
我们将账户中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账户的();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账户的本期减少发生额。
同时,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账户的余额。
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可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本期增加发生额三、单选题1.以下属于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的原则是()。
会计的账户分类与科目设置在会计工作中,账户分类与科目设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准确的分类和设置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会计的账户分类与科目设置,为读者对该领域有更清晰的认识。
一、账户分类账户分类是将企业的经济业务按照性质和用途进行划分,使得财务信息能够清晰、有序地记录和汇总。
常见的账户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入和费用等。
1. 资产类账户资产类账户是记录企业拥有的资源和其权益的账户类型。
按照流动性分,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类。
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包括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
2. 负债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是记录企业应付债务和义务的账户类型。
负债类账户按照偿还期限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类。
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3.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记录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权益的占有份额的账户类型。
包括股本、盈余公积、留存收益等。
4. 成本类账户成本类账户主要用于记录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
5. 收入类账户收入类账户用于记录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收入,如销售收入、利息收入等。
6. 费用类账户费用类账户用于记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
二、科目设置科目设置是在账户分类基础上,进一步将账户进行细分和归类,形成科目表。
科目表是会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反映了企业经济业务的全貌。
科目的设置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具体规划。
一般来说,科目设置包括科目代码、科目名称和科目属性等。
1. 科目代码科目代码是科目在科目表中的唯一标识符。
它可以是数字、字母或数字与字母的组合。
科目代码应该根据科目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配,便于财务人员快速准确地定位和查找。
2. 科目名称科目名称是对科目含义的描述,需要简明扼要地表达科目的内容和作用。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步骤,下面我将为你详细介绍如何设置它们: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步骤和原则1.确定会计科目的级别:一般来说,会计科目的级别应设到三级,复杂的业务可以设到五级。
2.确定会计科目的代码:会计科目的代码是指会计科目统一规定的代码。
一级会计科目的代码通常由行业会计制度确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会计科目和科目代码。
自定的会计科目的代码,应与财政部规定的代码的设定相吻合。
二级以下的代码可以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自行设定。
3.确定会计科目名称:会计科目名称应按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不应随意简化,要确保名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在设置会计科目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
3.实用性原则: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二、设置账户的步骤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1.确定账户类型:根据所设置的会计科目,确定账户的类型,如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等。
2.设计账户格式:为每个账户设计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包括账户名称、账户编号、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等栏目。
三、注意事项在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
除了考虑各行各业的共性外,还应根据特定行业的会计对象特点,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和账户。
2.既要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符合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时,要兼顾对外报告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要求,确保提供的信息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3.将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在遵循《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统一规定的同时,各单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作必要的调整或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