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
- 格式:ppt
- 大小:414.00 KB
- 文档页数:9
宋代诗人柳永古诗词(13首)1.宋代诗人柳永古诗词篇一《甘草子·秋暮》柳永〔宋代〕秋暮。
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
奈此个、单栖情绪。
却傍金笼共鹦鹉。
念粉郎言语。
2.宋代诗人柳永古诗词篇二《御街行·前时小饮春庭院》柳永〔宋代〕前时小饮春庭院。
悔放笙歌散。
归来中夜酒醺醺,惹起旧愁无限。
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
朦胧暗想如花面。
欲梦还惊断。
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
惟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闻长叹。
3.宋代诗人柳永古诗词篇三《凤栖梧·帘内清歌帘外宴》柳永〔宋代〕帘内清歌帘外宴。
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
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
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
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
4.宋代诗人柳永古诗词篇四《凤衔杯·有美瑶卿能染翰》柳永〔宋代〕有美瑶卿能染翰。
千里寄、小诗长简。
想初襞苔笺,旋挥翠管红窗畔。
渐玉箸、银钩满。
锦囊收,犀轴卷。
常珍重、小斋吟玩。
更宝若珠玑,置之怀袖时时看。
似频见、千娇面。
5.宋代诗人柳永古诗词篇五《金蕉叶·厌厌夜饮平阳第》柳永〔宋代〕厌厌夜饮平阳第。
添银烛、旋呼佳丽。
巧笑难禁,艳歌无间声相继。
准拟幕天席地。
金蕉叶泛金波齐,未更阑、已尽狂醉。
就中有个风流,暗向灯光底,恼遍两行珠翠。
6.宋代诗人柳永古诗词篇六《凤衔杯·追悔当初孤深愿》柳永〔宋代〕追悔当初孤深愿。
经年价、两成幽怨。
任越水吴山,似屏如障堪游玩。
奈独自、慵抬眼。
赏烟花,听弦管。
图欢笑、转加肠断。
更时展丹青,强拈书信频频看。
又争似、亲相见。
7.宋代诗人柳永古诗词篇七《惜春郎·玉肌琼艳新妆饰》柳永〔宋代〕玉肌琼艳新妆饰。
好壮观歌席,潘妃宝钏,阿娇金屋,应也消得。
属和新词多俊格。
敢共我勍敌。
恨少年、枉费疏狂,不早与伊相识。
8.宋代诗人柳永古诗词篇八《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柳永〔宋代〕英英妙舞腰肢软。
柳永的诗词最好的十首一、柳永简介柳永(约公元987年-约公元1044年),南宋文学家,字耆卿,人称柳柳东州、柳晚安,号柳子卿、柳东少游等。
因其诗词婉约、语言优美,被誉为南宋“江派”代表作家之一。
柳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以下是柳永的十首最优秀的诗词作品。
二、《望海潮·东南形胜》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诗意阐述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早晨,早起的人们在花园中赏花闻鸟,春天的景象十分美丽。
从树上的早莺和新燕,到盛开的乱花和绿草,再到湖边的行人和白沙堤,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 诗词特点此词写景如画,情感真切。
柳永以自然景物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三、《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径庭春暖花开遍。
子规夜半还私语,重门小院孤帘开。
1. 诗意阐述这首词以雨夜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从雨夜中凄切的蝉鸣声,到长亭晚上的相思,再到无聊的酒宴和热闹的春天,以及夜半时分子规的私语和孤寂的小院,都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孤独。
此词字字珠玑,情感真挚。
柳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夜的景象,表达了离别的伤感之情。
用音乐家图画化的手法,通过声音和画面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让读者产生共鸣。
四、《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寒暮。
苍茫古木连穷巷,渐到西湖寻旧路。
白狐栖来鸳帐里,青春偷得锦衣卫。
回日楼台非甲帐,上有弦歌且长泣。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画阑飞燕惊秋色,更那堪画楼西畔。
竹阴滑处花边影,月到柳丝官柳青。
似是而非真烟火,别来长恨不放船。
1. 诗意阐述此词描绘了一个庭院深深的景象,由此引发了诗人对过往的思念。
从深深的庭院,到雾气笼罩的云窗雾阁,再到穷巷中的古木和西湖的旧路,诗人的视角渐渐向更加开阔的地方延伸。
柳永北宋词人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早年经历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东(今山西),曾为沙县县丞,在州郡颇有威信。
父亲柳宜,出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柳宜供职北宋,任雷泽县令,不久,改为费县县令、濮州任城令。
柳永即出生于其父任所(984年,费县;或987年,任城;史无明确记载)。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汴京上书,授全州通判,柳永随父赴任。
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赞善大夫调往扬州,柳永随往,习作《劝学文》。
至道三年(997年),柳宜屡迁至国子博士,命其弟携画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随叔归乡。
咸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乡,游览名胜中峰寺,作诗《题中峰寺》。
柳永读到《眉峰碧》,甚爱此词,将它题写在墙壁上,反复琢磨。
咸平四年(1001年),柳永尝试为词,作《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歌颂家乡风景武夷山,有“飘飘凌云之意”。
科举之路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入京师汴京(今开封)。
时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华极盛:元宵,皇帝与民同乐;清明,郊外踏青;端午,龙舟竞渡;汴京风情,纸迷金醉。
柳永凌云辞赋,将帝都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柳永诗词及赏析5篇著名柳永生在一个典型的奉儒守官之家,自小深受儒家思想的系统训练,养成功名用世之志,然而,他一旦出入“秦楼楚馆”,接触到“竞赌新声”,浪漫而放荡不羁的性格便显露出来,因此,青楼成了他常去之处。
科举落第后,柳永沉溺烟花巷陌,都市的繁华、歌伎的多情,使柳永仿佛找到了真正的自由生活。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柳永诗词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竹马子·登孤垒荒凉词牌名:竹马子|朝代:宋朝|作者:柳永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
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
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
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
凭高尽日凝伫。
赢得消魂无语。
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
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是宋代词人柳永晚年的羁旅行役之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此词通过登临感怀,抒发孤独忧伤的愁绪,寄托一种美人迟暮、前途无望的感慨,境界廖廊,极苍凉之致。
上阕写初秋雨后凄凉,残蝉噪晚,词人登高望远,触景生情,不由地追忆以前在京城的欢乐;下阕感叹自己愁怀难遣,朋友难聚,又正值秋晚,暮鸦飞鸣,残阳西落,江城萧索更令人感伤。
全词层层铺叙,情景交融,措辞雅丽,善用典故,表现出词人高雅的文化修养和善于借景言情的深厚功力。
浪淘沙慢·梦觉词牌名:浪淘沙慢|朝代:宋朝|作者:柳永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负佳人、几许盟言,更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
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
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
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浪淘沙慢·梦觉》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一首描写恋情的词,突出别后相思。
全词三阕,以主人公自责、自悔、自怨为线索,以追忆昔日欢情为主脉,委婉曲折地诉说征客缠绵凄楚的相思之情。
《柳永词两首》好最全ppt目录•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赏析•两首词比较研究与评价•柳永其他代表作品欣赏•柳永词作传承与创新思考01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柳永简介与成就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
北宋词坛背景北宋时期,词坛上呈现出百花争艳、流派纷呈的局面。
其中,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和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成为当时词坛的两大主流。
北宋词坛注重音律和词调的运用,追求语言的优美和意境的深远。
同时,词人们也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人生体验,使得词作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柳永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他的词作在题材、意境、语言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柳永的词作在北宋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对后来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被誉为“婉约派之宗”。
02《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创作背景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
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主题思想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
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难受。
他真实地描述了临别时的情景。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虚实相济,为见妙境“杨柳岸,晓风残月”清新鲜明,用白描的手法,再现出词人想象之景,富有清新之美。
情景交融,浑然天成词中有生活情节、有人物活动,抒情写景,构思巧妙,刻画入微。
柳永人物生平
柳永是中国唐宋时期词人之一,出生于南唐末年的吴兴。
他于广陵当官时,曾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文学巨匠相识,是宋代文坛上独具才华的一位。
柳永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自幼学艺多才,喜爱读书写诗。
他于乾道年间开始投身于政治事业,成为了南唐官员,但由于南唐的灭亡,他不得不离开家乡。
之后,柳永来到了江南地区,加入了王安石的“新党”。
但
由于他与其他官员存在分歧,遭到了排挤。
后来,他离开了官场,专心从事文学创作。
柳永的词作风格清新婉约,主题多为爱情、离别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代表作有《雨霖铃》、《钗头凤·世情薄》等。
其中,《雨霖铃》一首被评为“千古绝世之作”,成为了后
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柳永终身未娶,但他却在爱情方面颇有传奇。
他和美丽的女子李师师曾有过一段动人的恋情,但美好的爱情最终悲剧收场。
此后,柳永一直沉湎于对李师师的思念之中。
柳永的才华使得他在文坛上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人物,但他在私人生活中却颇为苦恼。
柳永的生活晚年,颇为贫困,但他仍然坚持着创作,不忘自己的艺术追求。
总体而言,柳永是一位文学大家,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他的生平经历和悲情爱情都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柔情和才华横溢。
他的经历对历史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今天的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到唐宋时期的文学氛围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