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 (2)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34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二)第三章(典型试题)一、选择题(一)A型题1.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肺气2.激发整个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功能是气的:A.温煦作用B.推动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3.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的物质基础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4.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动气5.具有温煦脏腑、润泽皮毛、控制汗孔开合等功能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肺气6.易于感冒,是气的什么功能减弱的表现: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7.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A.推动功能B.温煦功能C.固摄作用D.气化E.营养作用8.机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实际上是指:A.气的推动作用B.气机C.气的防御作用D.气的固摄作用E.气化9.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输布和排泄,主要依赖气的哪些功能的配合:A.推动与温煦 D.防御与固摄 C.推动与固摄 D.中介与推动 E.温煦与凉润10.临床上,常从“虚里”处的搏动状况可以察其盛衰的气是:A.中气B.营气C.卫气D.元气E.宗气11.与人的睡眠有密切关系的气是:A.卫气B.宗气C.中气D.元气E.营气12.构成脏腑经络的最基本物质是:A.中气B.营气C.卫气D.水谷精气E.脏腑经络之气13.与视、听、言、动的强弱关系最密切的气是:A.元气B.卫气C.宗气D.谷气E.营气14.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血脉D.三焦E.肝15.气的运动受阻,运动不利时,称为:A.气机不畅B.气结C.气闭D.气逆E.气虚16.具有司腠理开合功能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17.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肝脾B.肺肝肾C.肺脾肾D.心肺肾E.肝脾肾18.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A.营气B.卫气C.元气D.宗气E.谷气19.与肺主一身之气密切相关的是:A.宗气B.谷气C.卫气D.元气E.营气20.一身气机的枢纽为:A.脾胃B.心肾C.肺肝D.脾肾E.以上均非21.出现恶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22.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减退: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23.“气有余便是火”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24.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25.形成多种代谢异常的病变,是气的哪一项失常: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气机E.气化26.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A.精B.气C.血D.津E.液27.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A.肝B.心C.脾胃D.肺E.肾28.充养脑髓、滑利关节的主要是A.精B.气C.血D.津E.液29.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是:A.脉管B.经络C.腠理D.三焦E.分肉3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根据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以上均不是31.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在于: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32.与血的运行没有直接关系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33.治疗血虚证时,常在补血药中配用益气之品的机理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34.治疗血瘀证时,常酌配补气、行气药物的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35.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是:A.心气 D.肺气 C.中气 D.肝气 E.脾气36.与血液运行关系最为密切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37.与人体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A.肺B.脾C.肾D.三焦E.膀胱38.治疗出血证时用补气药物的机理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39.下列不是津所布散的主要部位的是:A.皮肤B.孔窍C.肌肉D.关节E.血脉40.在机体内,除______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液体都属于津液的范畴:A.胃液B.肠液C.血液D.泪液E.唾液41.液的灌注部位,除下列哪一项外均是:A.脏腑B.骨节C.孔窍D.脑E.髓42.下列哪一脏或腑与津液的生成关系不密切:A.脾B.胃C.肺D.小肠E.大肠43.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何脏腑的综合作用而完成:A.心肝脾肺三焦B.心肝脾肾三焦C.肺脾肾肝三焦D.心肝肺肾三焦E.肺脾肾心三焦44.与津液输布最不相关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45.下列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A.汗B.尿C.粪D.呼气E.呕吐物46.气逆导致吐血的生理学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47.大出血时往往导致气脱,其生理学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48.临床上行气与利水法常常并用的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以上均非49.临床上治疗多汗、漏汗时,可采用补气之法,其机理在于:A.气能行津B.气能摄津C.气能生津D.津能载气E.津能生气50.脏腑气机升降运动中,以哪一组脏腑最为重要:A.心肝肾B.肺脾肾C.脾肝肺D.肺肝胃E.心肝肺51.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称为:A.气逆B.气陷C.气结D.气滞E.气脱52.喻昌所论的“内气”是指: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53.“上气海”是指:A.息道B.膻中C.丹田D.心E.肺54.营气通过何种途径循行于全身:A.十二经脉B.十二经别C.十四经脉D.十五别络E.任督二脉55.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的气是:A.元气B.真气C.营气D.卫气E.宗气56.五脏之真精是何气之分体:A.先天之精气B.水谷精微C.后天之精气D.营气E.元气57.下列哪一项不是血液正常运行所必须的条件:A.心气充沛B.血液充盈C.脉道通畅D.三焦通利E.肺肝脾功能正常58.《读医随笔》称为“动气”的是:A.肾气B.元气C.宗气D.营气E.卫气59.下列哪一项所论不妥:A.气虚则血少B.气旺则血充C.血虚则气少D.血足则气旺E.气不运则血不存6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气不摄津的范畴:A.多汗B.多尿C.漏汗D.遗尿E.遗精61.“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A.肝肾同源B.乙癸同源C.津血同源D.精血同源E.以上均非62.临床上气的异常导致血的失常时,下述哪一项不妥?A.血虚B.血脱C.血燥D.血瘀E.出血63.与气虚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A.心与肺B.心与脾C.肺与脾D.肺与肝E.肝与脾64.与气能摄血最相关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65.津液排泄途径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汗B.尿C.粪D.呼气E.以上均非66.血和津液的共同功能是:A.滋润和濡养作用B.作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C.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D.排泄代谢产物E.以上均非67.“见痰休治痰而治气”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生气68.营气与卫气的共同特点:A.来源相同B.性质相同C.特点相同D.分布相同E.功能相同69.气与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A.先天与后天方面B.性状与分布方面C.生化与运行方面D.功能与结构方面E.以上均非70.下列哪项属于气机失调:A.气逆B.气陷C.气滞D.气结E.以上均是71.禀受于父母的原始生命物质,称为:A.生殖之精B.先天之精C.后天之精D.脏腑之精E.肾精72.一身之气的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为:A.心脾肾B.心肺肾C.心肝肾D.脾肺肾E.肝脾肾73.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A.气机B.气化C.气逆D.气脱E.气闭74.气感应传导信息以维系机体的整体联系称为气的:A.推运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固摄作用D.防御作用E.中介作用75.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是:A.肾精B.元气C.脏腑之精D.水谷之精E.生殖之精76.了解脏腑精气充实与否的重要标志是:A.气B.血C.神D.津液E.形体77.津液与血液之间互相滋生、相互转化称为:A.津血同源B.精血同源C.气血同源D.血汗同源E.肝肾同源78.人体内何为物质新陈代谢的调控与主宰:A.心B.肾C.神D.血E.气79.下面哪一项指的是“神之宅”:A.形体B.脏腑C.肾精D.血脉E.宗气80.“形之主”指的是:A.脏腑B.神C.肾精D.气E.津液81.在血虚病变的治疗中,通常补气,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二)B型题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1.人的生长发育靠气的:2.使津液变成汗、尿是气的:3.多尿是与气的哪项功能失常有关: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4.对脏腑的功能活动起激发、推动作用的是:5.主司腠理开合的是:6.能营养全身、化生血液的是:A.润泽肌肤B.化生血液C.温煦脏腑D.充养脑髓E.化生神志7.营气的作用是:8.津的生理功能是:9.液的生理功能是:A.肝B.心C.脾D.肺E.肾10.津液的生成不足,主要责之于:11.与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12.与汗液的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A.肺脾肾B.心脾肝肾C.心肺肝脾D.脾肺肾肝E.心肺脾肾13.与气的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是:14.与血的运行关系最为密切的是:15.与津液的输布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脾胃B.肺C.心D.肝E.肾16.一身气机的枢纽是指:17.可以直接调节和影响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的是:18.可以疏通和调畅气机的是:A.气机不畅B.气滞C.气逆D.气陷E.气结19.气的运动受阻,运动不利时,称为:20.气的运动受阻较甚,在某些局部发生郁滞不通时,称为:21.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体内者,称为:A.气滞B.气逆C.气陷D.气闭E.气脱22.气的由下向上运动太过,称为:23.气的上升不及而下降太过,称为:24.气的由里向外运动太过,称为: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25.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指:26.积于胸中之气称为:27.水谷之悍气是指:A.心B.肝C.脾D.肺E.肾28.血液运行的动力主要在于:29.能助心行血的是:30.能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的是:A.心B.肝C.肺D.肾E.脾胃31.血液的生成与何项关系最为密切:32.津液的生成与何项关系最为密切:33.对津液的输布起主宰作用的是:A.气虚血少B.气虚血瘀C.气虚出血D.气随血脱E.血虚气亏34.气生血功能失常可见:35.气行血功能失常可见:36.气摄血功能失常可见:A.气虚B.气脱C.气滞D.气闭E.气逆37.血虚可导致:38.大失血时可导致:39.水液停滞可导致: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调控作用40.血液循行的动力是指气的:41.控制着津液排泄是指气的:42.津液输布和排泄的动力是指气的:(三)D型题1.气的生成过程中,尤其重要的脏腑是:A.心B.肺C.脾D.胃E.肾2.血液的正常运行,决定于气的何作用间的协调平衡: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3.宗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A.肾中精气B.水谷精气C.自然界清气D.脏腑之精气E.先天之精气4.宗气的主要功能是:A.主管语言B.温煦肢体C.调节心脏的搏动D.走息道以行呼吸E.贯心脉以行气血5.血液的组成成分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精E.津液6.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是:A.心主血脉B.肝主藏血C.脾主统血D.肺朝百脉E.肾主封藏7.气的主要来源是:A.先天之精气B.后天之精气C.阴阳之精气D.五行之精气E.天地之精气8.人体之气生成的主要条件是:A.脏腑功能正常B.物质来源充足C.精气充足D.血液充足E.津液充足9.气机升降的枢纽是:A.肝B.胆C.脾D.胃E.肾10.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称为:A.气滞B.气逆C.气郁D.气结E.气脱11.元气充足必须依赖何脏腑之气正常:A.心气B.肝气C.脾气D.肺气E.胃气12.与宗气生成有关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13.与宗气的分布密切相关的是:A.心B.肝C.脾D.肺E.肾14.营气分布全身,主要通过的途径是:A.十二经脉B.十二经别C.手足三阴经D.手足三阳经E.任督二脉15.各类气中,具有阴阳相随关系的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 D.中气16.血的生成主要依赖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中介作用E.固摄作用17.在血的生成过程中,具有主要作用的脏腑是:A.心B.肺C.脾D.肾E.胃18.津液的生成主要关系到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19.津液的排泄主要关系到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营养作用20.治疗出血证时用补气之品是因为: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21.可以形成血行瘀阻的是:A.气逆B.气陷C.气滞D.气脱E.气虚22.气血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A.气为血之帅B.血为气之母C.气能生血D.血能养气E.气随血脱(四)X型题1.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A.精B.气C.血D.津E.液2.与气的来源和生成有关的是:A.先天禀赋B.后天饮食营养C.自然环境D.肺肾的功能E.脾胃的功能3.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A.脾B.胃C.肺D.肾E.三焦4.气的固摄作用体现在:A.固摄血液B.固摄汗液C.固摄唾液D.固摄二便E.固摄精液5.人体气化失常,可影响到:A.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B.饮食物的消化吸收C.汗液的排泄D.体温的相对恒定E.大、小便的排泄6.气机失调可导致:A.血液上逆B.血液外溢C.血行迟缓D.津液停滞E.小便异常7.气的分类依据是:A.基本含义B.功能特点C.生成来源D.分布部位E.历代医家的共识8.与元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有:A.肺B.肾C.脾D.胃E.三焦9.宗气的盛衰关系到:A.呼吸的强弱B.血液的运行C.视听的正常D.腠理的开合E.津液的布散10.卫气的功能有:A.温分肉B.肥腠理C.司开合D.充皮肤E.生津液11.与血液的生成关系密切的是:A.心B.肝C.脾D.胃E.肾12.参与血液运行的脏腑组织有:A.心B.肺C.肝D.脾E.脉13.血液运行必备的条件是:A.营气充沛 D.津液滑利 C.血流充盈 D.脉道通畅 E.脏腑功能正常14.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是:A.心的主血B.脾的统血C.肝的藏血D.肝的疏泄E.肺朝百脉15.与津液的生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脾B.胃C.小肠D.大肠E.三焦16.与津液的输布有密切关系的是:A.肺B.脾C.肾D.肝E.三焦17.与津液的排泄有密切关系的是:A.肺B.脾C.肾D.膀胱E.三焦18.在津液代谢过程中,以哪三脏作用最为重要:A.肺B.脾C.肾D.肝E.心19.津液的正常排泄途径是:A.汗B.呼气C.尿D.粪E.呕吐物20.津主要分布于:A.血脉B.肌肉C.皮肤D.脑髓E.孔窍21.液主要灌注于:A.骨节B.脏腑C.脑髓D.肌肤E.孔窍22.津液的功能是:A.润泽肌肤B.滑利关节C.充养脑髓D.充养血脉E.寓神养神23.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依赖于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24.血的营养滋润的作用体现在:A.面色红润B.肌肉丰满壮实C.皮肤润泽D.毛发乌黑光泽E.感觉和运动灵活自如25.生殖之精的化生与施泄有度,依赖于:A.天癸促发B.肾气封藏C.肝气疏泄D.脾气运化E.以上都对26.人体之精的功能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繁衍生命B.濡养C.化血D.化气E.化神27.一身之气与邪气相对而言称为正气,具有哪些作用:A.防御B.抗邪C.调节D.康复E.出汗28.血液的化生是在哪几个脏腑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A.脾胃B.心C.肺D.肾E.肝29.化神之源是指:A.精B.气C.血D.津液E.以上都对30.气化的具体体现有:A.精血互化B.精化为气C.精化为髓D.津血互化E.津化为汗31.人体之精源于:A.肾精B.先天之精C.后天之精D.脏腑之精E.生殖之精32.神的具体体现有:A.眼神B.表情C.言语D.应答E.神志33.人身之三宝是指:A.精B.气C.血D.津液E.神34.“气随津脱”病理变化的形成原因包括:A.剧烈呕吐B.大量泄泻C.大量饮水D.过用发汗方法E.过用下法二、填空题1.精气血津液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______,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______。
中医基础理论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B1型题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1.易引起腠理疏泄开张的邪气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易引起筋脉收缩牵引的邪气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心B.肝C.脾D.肺E.肾3.主疏泄的脏器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主闭藏的脏器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心B.脑C.五脏D.经络E.肾5.有机整体的中心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6.有机整体的联系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卫气B.谷气C.清气D.营气E.元气7.肾所摄纳之气是指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8.三焦所通行之气是指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寒者热之B.实则泻之C.虚则补之D.补气生血E.损其有余9.说明阴阳对立的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0.说明阴阳互根的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气逆B.气脱C.气滞D.气虚E.气陷11.发汗后,大汗不止,神倦肢冷,其病机称为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2.劳倦后,少腹胀满重坠,其病机称为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血虚B.血瘀C.血寒D.血热E.气随血脱13.血液循行迟缓、不畅或停滞可称为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4.血行加速甚至出血量多鲜红的可称为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语音嘶哑B.语音重浊C.声高息粗D.声微息弱E.语言流利15.属于阳实证的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6.属于阳虚证的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心肺B.心脾C.脾胃D.脾肾E.肝肾17.思虑过度最易损伤的脏器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8.饮食失宜最易损伤的脏器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正胜邪退B.邪去正虚C.邪盛正虚D.邪正相持E.正虚邪恋19.重病后的恢复期多属于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0.病后转为迁延性或慢性病症的称为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六淫B.七情C.痰饮D.瘀血E.劳倦21.易于”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的邪气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2.易于”病位固定”出现肿块疼痛出血的邪气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23.易导致气血阻滞不通、疼痛的邪气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4.易导致血行加速导致出血的邪气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实寒证B.虚寒证C.实热证D.虚热证E.寒热错杂证25.属于阳偏衰的证候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6.属于阳偏胜的证候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气逆B.气滞C.气陷D.气虚E.气脱27.情志抑郁两胁胀痛,其病机多属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8.不耐疲劳乏力肢困,其病机多属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卫气B.营气C.宗气D.精气E.元气29.脾肺共同化生的气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0.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31.其性”凝滞”者的邪气为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2.其性”黏滞”者的邪气为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心B.肺C.脾D.肝E.肾33.最易产生内湿病变的脏器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4.最易产生内风病变的脏器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正治法B.从治法C.逆治法D.补虚法E.反佐法35.真热假寒适用的法则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6.风寒感冒适用的法则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重阴必阳B.重阳必阴C.阳失依附D.阳不摄阴E.由阴转阳37.亡阴后迅速亡阳的主要病机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8.亡阳后迅速亡阴的主要病机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相乘B.母病及子C.子病及母D.相侮E.母不生子39.肺病影响及肾属于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0.“水气凌心”属于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风邪B.寒邪C.湿邪D.火邪E.燥邪41.易出现荨麻疹,瘙痒发无定处的邪气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2.易出现湿疹,病程长,难以速愈的邪气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气能行血B.气能生血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E.气血同源43.治疗瘀血病证时常配以补气行血药物的理论依据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4.治疗血虚时常配以补气药物的理论依据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气能生血B.血能养气C.津血同源D.津能载气E.气能行血45.“血为气之母”指的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6.“夺汗者无血”指的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通因通用D.塞因塞用E.寒者热之47.瘀血崩漏适用于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8.气虚胀满适用于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反治法B.治未病C.正治法D.标本兼治E.三因制宜49.既病防变属于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50.“虚则补之”属于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二及答案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中医对人体健康、疾病及其防治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以下是一份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的基本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单位是()A. 细胞B. 脏腑C. 经络D. 气血答案:B2. “治未病”是中医的一个重要原则,其核心思想是()A. 预防为主B. 治疗为主C. 康复为主D. 护理为主答案:A3.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学说是用来解释()A. 人体结构B. 自然现象C. 疾病变化C. 治疗方法答案:C4. 脉象中的“滑脉”通常与哪种体质相关()A. 气虚B. 血虚C. 痰湿D. 湿热答案:C5. 中医认为,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 主疏泄B. 主运化C. 主受纳D. 主藏血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属于中医的“四诊”方法?()A. 望B. 闻C. 问D. 切答案:A, B, C, D2. 中医中的“八纲辨证”包括()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答案:A, B, C, D3.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中医的“治未病”原则的实施?()A. 个人体质B. 环境因素C. 情绪状态D. 饮食习惯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的“阴阳学说”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答:中医的“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组成,并且这两种属性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
在临床治疗中,医生会根据病人的阴阳失衡情况来调整治疗方案,如阴虚则滋阴,阳虚则补阳,以达到阴阳平衡,促进身体健康。
2. 解释“五行学说”中的“相生相克”原理,并举例说明。
答:“相生相克”是五行学说的核心内容,指的是五行(木、火、土、金、水)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生指的是一种元素能够促进另一种元素的生成,如木生火、火生土等;相克则是指一种元素能够克制另一种元素,如木克土、土克水等。
中医学基础试题及答案选择题(一)A型题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A、医古文B、中医基础理论C、中医临床医学D、中医预防医学E、中国医学史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一个国家的传统医学:A、中国B、日本C、印度D、埃及E、古希腊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难经》D、《神农本草经》E、《温疫论》4、下面哪部著作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A、《伤寒论》B、《金匮要略》C、《黄帝内经》D、《神农本草经》E、《难经》5、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A、《黄帝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伤寒杂病论》E、《小儿药证直诀》6、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A、《本草纲目》B、《新修本草》C、《黄帝内经》D、《千金要方》E、《神农本草经》7、药物的“四气”、“五味”是在哪一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新修本草》D、《难经》E、《医学纲目》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的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新修本草》D、《难经》E、《千金要方》9、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A、《黄帝内经》B、《难经》C、《诸病源候论》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E、《温病条辨》10、提出病因“三因学说”的医家是:A、巢元方B、华佗C、张仲景D、陈无择E、扁鹊11、下面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A、叶天士B、张从正C、刘完素D、朱丹溪E、李杲12、下面著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A、李杲B、李中梓C、吴又可D、张子和E、王清任13、下面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A、叶天士B、李东垣C、李中梓D、张介宾E、朱丹溪14、下面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A、朱震亨B、李东垣C、张从正D、刘完素E、吴鞠通15、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医家是:A、李中梓B、朱丹溪C、李东垣D、张介宾E、赵献可16、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子和C、李东垣’D、朱丹溪E、张介宾17、明确提出“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的医家是:A、李中梓B、赵献可C、张介宾D、李东垣E、朱震亨18、《温疫论》的作者是:A、叶天士B、吴鞠通C、薛生白D、王孟英E、吴又可19、创“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大家是:A、吴鞠通B、吴有性C、王孟英D、叶天士E、薛生白20、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A、叶天士B、吴鞠通C、薛生白D、王孟英E、余师愚21、提倡中西汇通的医家是:A、吴有性B、王清任C、张锡纯D、李中梓E、王孟英22、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主宰是:A、心D、肺C、脾D、肝E、肾23、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有机整体中心是:A、命门B、脑C、五脏D、六腑E、经络24、重视解剖,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的医家是:A、叶天士B、王叔和C、张介宾D、王清任E、李杲25、中医诊治疾病,在辨病辨证和对症治疗中,主要着眼于:A、病B、症C、体征D、证E、病因(二)B型题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论》D、《金匮要略》E、《神农本草经》1、以脏腑病机论杂病的著作是:2、提出六经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3、奠定中药理论体系的著作是:A、《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B、《医宗金鉴》C、《证治准绳》D、《医学纲目》E、《千金要方》4、清代国家组织编写的著作是:5、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王肯堂所著者为:6、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陈梦雷主编者为:A、“旦慧、昼安、夕加、夜甚”B、“春善病鼽衄”C、“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D、东南湿热,西北燥寒E、“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7、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8、昼夜晨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9、季节气候对发病的影响可反映为:(三)D型题1、秋冬气候寒凉,人体在生理上可以反映为:A、江南地区,人体腠理多稀疏B、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致密C、阴盛则寒D、皮肤致密,少汗多尿E、阳气收敛,气血易趋于里2、人与环境密切联系的体现是:A、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B、社会的`进步C、人和社会关系密切D、地区不同多发病不同E、个人的社会地位改变3、古人探求生命奥秘及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所采用的观察方法主要有:A、宏观观察法B、微观观察法C、直接观察法D、试探法E、整体观察法(四)X型题1、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特征是:A、治未病B、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C、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D、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E、以精气血津液及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2、明代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A、李中梓B、张景岳C、赵献可D、吴又可E、王肯堂3、温病学理论源于:A、《温疫论》B、《三因极一病证方沦》C、《内经》D、《伤寒杂病论》E、《难经》4、常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的著作是:A、《难经》B、《内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干金要方》5、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包括:A、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B、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C、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D、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E、社会的治和乱对人体的影响6、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在:A、形神一体观B、五脏一体观C、病理上相互影响、传变D、“病在上者下取之”E、“从阴引阳,从阳引阴”7、中医的“证”包括:A、病变的过程B、病变的原因C、病变的部位D、病变的性质E、邪正的关系8、哪些著作的成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A、《诸病源候论》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难经》E、《神农本草经》试题答案(一)A型题1.B2.A3.B4.C5.D6.E7.A8.A9.C 10.D11.C 12.D 13.B 14.A 15.B 16.D 17.A 18.E 19.D 20.B21.C 22.A 23.C 24.D 25.D(二)B型题1.D2.C3.E4.B5.C6.A7.C8.A9.B(三)D型题1.DE2.AC3.CE(四)X型题1.BCDE2.BC3.CDE4.ABCD5.BCD6.ABCDE7.BCDE8.BCDE提高记忆力的小技巧01.拒绝死记硬背如果没有把知识内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徒劳而已。
第二章藏象一、填空题1 .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 ) 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2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 ) 。
3 .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 ) 。
4 .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 ) 。
5 .肾气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这一过程是通过肾气的两种成分( ) 和( ) 来实现的。
6 .脾为( ) 之本,( ) 之源。
7 .藏象学说中常以( ) 和( ) 来概括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
8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以脉管通利、( ) 、( ) 为基本条件。
9 .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可以从四方面进行观察:面色、( ) 、( ) 和胸部的感觉。
10 .脏腑可分为脏、( ) 和( ) 三类。
11 .肺气的基本运动形式是( ) 和( ) 。
12 .肝的生理特性是( ) 和( ) 。
13 .脾的生理特性是( ) 和( ) 。
14 .心藏神,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 ) 和主司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 ) 的功能。
15 .五志归属五脏,思为( ) 之志,恐为( ) 之志。
16 .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主( ) ,二是( ) 。
17 .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 ) 之本。
肾藏精,主蛰,又称为( ) 之本。
18 .脾的运化功能包括( ) 和( ) 两个方面的生理作用。
19 .肾开窍于( ) 和( ) 。
20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 ) 和主( ) 。
21 .六腑以( ) 为用,以( ) 为顺。
22 .( ) 有“小精之腑”,“清净之腑”或”中清之腑”之称。
23 .既为六腑之一,又为奇恒之腑之一的是( ) 。
24 .( ) 有“太仓”,“水谷之海”之称。
25 .胃的生理特性是( ) 、( )26 .( ) 主液。
27 .( ) 主津。
28 .( ) 有- 传导之官”之称。
29 .( ) 称之为孤府。
30 .上焦如雾,中焦如( ) ,下焦如( ) 。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2(总分:4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决定病情轻重的主要机制是( )∙A.气血的盛衰变化∙B.气机升降出入的失调∙C.阴精与阳气的偏盛偏衰∙D.正气与邪气的消长盛衰R.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变化(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决定病情轻重的主要机制是正气与邪气的消长盛衰。
2.与痰饮形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A.心、肝、肾、脾∙B.肺、脾、肾、三焦∙C.脾、胃、肝、肺∙D.心、脾、胃、肾∙E.肝、肾、脾、心(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所伤,或七情内伤等,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津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液停滞而成。
3.扶正祛邪的基本原则是( )∙A.先扶正后祛邪∙B.先驱邪后扶正∙C.扶正不碍邪,祛邪不伤正∙D.扶正与祛邪并用∙E.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分数:1.00)A.B.C. √D.E.解析:4.下列关于“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感邪盛∙B.肌肤经络闭塞∙C.气机升降失调∙D.脏腑功能亢进∙E.气血壅滞瘀结(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实,指邪气盛,即邪气致病力强盛,正气抗病力未衰,正邪斗争激烈,反应比较明显、有余的一种病理状态。
气机升降失调不属于此范畴。
5.下列与血虚的形成关系不密切的是( )∙A.思虑过度而暗耗∙B.久病慢性耗损∙C.脾胃虚弱∙D.劳倦内伤∙E.失血过多(分数:1.00)A.B.C.D. √E.解析:6.正气指( )∙A.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之气∙B.防御外邪侵袭之卫气∙C.根于下焦的元气∙D.脏腑化生的精气∙E.人体的功能活动及抗疾病康复的能力(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正气是指人体的功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修复能力。
7.奠定脏腑病机和六气病机基础的是( )∙A.阴阳病机∙B.五行病机∙C.虚实病机∙D.寒热病机∙E.病机十九条(分数:1.00)A.B.C.D.E. √解析:8.肥胖之人多湿多痰,与下列哪种因素密切相关( )∙A.居住环境∙B.气候特点∙C.饮食不节∙D.体质因素∙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肥胖之人多偏阳虚,感邪宜生湿生痰,与体质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
中医基础理论(二)(高起专)期末复习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60道小题,总分值60分)1.对热因热用的表述,下列何项为错A用热性药物治疗真寒假热之证B用热性药物治疗阴盛格阳所致的病证C用温热药物应尽量避免在炎热季节使用D所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E实质上仍是逆其证候真象性质而治的治法正确答案:C2.具有主宰生命活动的是A精B气C血D津液E神正确答案:E3.其性干涩,易伤津液的病邪是A风邪B燥邪C火邪D暑邪E疣气正确答案:B4.证候虚实的“虚〃是指A体质虚弱B气血虚C正气不足D邪留伤正E精气虚正确答案:C5.以下属于“证候〃的是A痢疾B角弓反张C心脉痹阻D恶寒发热E脉象沉迟正确答案:C6.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小肠经下接A膀胱经B胆经C心经D肾经E三焦经正确答案:A7.经络系统中,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是A奇经八脉B十二经别C十二正经D浮络E别络正确答案:C8.人体内各种生命信息的感应和传递,属于气的哪项功能A调控B防御C温煦D中介E固摄正确答案:D9.血虚引起气虚病变的理论根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为血帅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正确答案:D10.亡阳主要是机体内的阳气大量亡失,治宜取下列哪一项A滋阴制阳B扶阳消阴C回阳救逆D救阴固脱E阴中求阳正确答案:C11.热性病变出现热象,用寒凉药来治疗,此概括为下列中哪一项A用热远热B用寒远寒C从者反治D热者寒之E寒者热之正确答案:D12.肺的行水功能主要依赖于A肺主一身之气B肺司呼吸C肺输精于皮毛D肺朝百脉E肺主宣发肃降正确答案:E13.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A水和火B土和金C金和木D木和土E金和火正确答案:B14.湿浊内生主要责之何脏功能障碍?A心B肝C牌D肺E肾正确答案:C15.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A先秦秦汉B两晋隋唐C宋金元D明清E近代正确答案:A16.悲忧过度主要损伤的脏腑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17.观察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与哪项关系较小A面色B舌色C爪色D脉象E胸部的感觉正确答案:C18.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A津液B血液C精液D宗气正确答案:B19.先天禀赋决定着体质的相对A可变性B连续性C狂杂性D普遍性E稳定性正确答案:E20.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生规律的是A木为水之子B水为木之母C火为土之母D土为金之子E火为木之子正确答案:D21.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A炎上B稼嵇C润下D从革E曲直正确答案:E22.寒邪的性质是A其性开泄B其性重浊C其性凝滞D其性黏底E其性干涩正确答案:C23.七情内伤可影响脏腑气机,其中恐则A气上B气下C气缓D气结E气消正确答案:B24.大怒主要损伤的脏腑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A25.具有化湿而恶湿特点的脏腑是A心C肺D肝E肾正确答案:B26.以下哪项属于肺气肃降的体现A吸入自然界清气B排出体内的浊气C宣散卫气D将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E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F使全身的血液会聚于肺正确答案:A27.发病的基本原理是A感受邪气B正气不足C邪正相搏D情志因素E体质因素正确答案:C28.气陷常见于A脾气虚B肺肾气虚C脾肾气虚D心肾气虚E肾气虚正确答案:A29.疣气致病特点是A易发情志病变B直接伤及内脏C易影响脏腑气机D一气一病,症状相似E病邪常相兼为病正确答案:D30.金元四大家中倡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的是A刘完素B张元素C李杲D朱震亨E张从正正确答案:C31.七情内伤可影响脏腑气机,其中惊则A气上C气乱D气消E气下正确答案:C32.足、手阴经交接于A头B胸C腹D手E足正确答案:B33.虚损病变出现闭塞不通征象,用补益方药来治疗,此概括为下列哪一项A虚则补之B补其不足C攻补兼施D塞因塞用E补虚泻实正确答案:D34.虚损病证表现虚候,用补益方药治疗,此被概括为下列哪一项A逆者正治B从者反治C实者泻之D虚者补之E虚虚实实正确答案:D35.男子精液的正常排泄是哪两脏合作的结果A肝肺B心肺C肝肾D肝脾E脾肾正确答案:C36.阴盛格阳的病机特点是A阳盛则阴病B阳损及阴C真热假寒D真寒假热E真实假虚正确答案:D37.具有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A冲脉B督脉D任脉E阳跷脉正确答案:D38.“天癸”的产生取决于A先天禀赋的强弱B元气的充沛C肾阴肾阳的协调平衡D肾中精气的充盈E后天之精的充养正确答案:D39.在五行生克关系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木克土B火生土C金生水D金克木E水克木正确答案:E40.致病后可出现各种秽浊症状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火(热)邪D湿邪E燥邪正确答案:D41.“亡血家不可发汗〃的告诫,是哪一项理论的实际应用A精血同源B气血同源C肝肾同源D血汗同源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42.被称为“娇脏〃的是A心B肺C肝D脾E肾正确答案:B43.被称为“先天之本〃的是A心B肺C肝E肾正确答案:E44.以下哪项不属于肺气宣发的体现A排出体内浊气B宣散卫气C将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D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E使全身的血液会聚于肺正确答案:E45.病人正虚邪实而正气不耐攻伐,此时应采取的治则是A扶正B祛邪C祛邪扶正兼用D先祛邪后扶正E先扶正后祛邪正确答案:D46.下交于肝经的经脉是A手阳明经B足阳明经C手太阴经D足少阳经E手太阳经正确答案:D47.下列哪项不属于扶正治则指导下确定的治法A发汗B滋阴C养血D益气E扶阳正确答案:A48.“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说明哪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A气与津液B气与血C血液与精D血液与津液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49.对血运和呼吸运动均有推动作用的是A心气B宗气C脾气D卫气E营气正确答案:B50.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征的体质为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阴虚质E气虚质正确答案:B51.在肝主疏泄的各种功能表现中,最根本的是A调畅情志B调畅气机C调节血量D疏通水道E促进脾胃运化功能正确答案:B52.劳力过度,易损伤的脏腑是A心肺B心脾C脾肺D脾肾E肝肾正确答案:C53.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A邪气偏盛B邪盛正衰C正气不足D正胜邪衰E正虚邪恋正确答案:C54.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贮藏于A肝B心C牌D肺E肾正确答案:E55.适用“急则治标〃治则的是A阴虚咳嗽B持续低热C大小便不通D慢性胃痛E下肢水肿正确答案:C56.属大肠络肺的经脉是A手阳明经B足阳明经C手太阴经D足少阳经E手太阳经正确答案:A57.在头面部,手太阳经主要行于()A头顶B头后C侧头部D面颊部E额部正确答案:D58.肺主治节是指A肺主气的调节作用B肺主宣发和肃降的调节作用C对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D肺协助心调节全身血脉作用E肺对津液的调节作用正确答案:C59.在内踝尖上八寸以上,循行于内侧前缘的经脉是A脾经B肝经C肾经D胃经E心包经正确答案:A60.与津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哪一组脏腑A心肝肾B心脾肾C脾肝肾D脾肺肾E脾胃肾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20分)1.下列各项中,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是A滋水涵木法B益火补土法C佐金平木法D金水相生法E壮水制火法正确答案:A,B,D2.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A外感性B季节性C地域性D相兼性E传变性正确答案:ABC,D3.瘀血的致病特点包括A易于阻滞气机B影响血脉运行C影响新血生成D病位固定E病证繁多正确答案:A,B,C,D,E4.肺主治节的生理功能具体表现为哪几方面A.调节呼吸B调节气机C调节津液输布代谢D调节全身阴阳E调节血液运行正确答案:ABC,E5.通因通用的治法适用于A中气下陷所致腹泻B食积腹泻C肾气不固的小便清长D瘀血引起的出血E膀胱湿热的尿频、尿急正确答案:B,D,E6.肝藏血的生理意义包括A贮藏血液于肝内B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分配C调节水液代谢平衡D防止出血E魂神有所依舍正确答案:A,B,D,E7.脾气主升,主要表现在A配合胃腐熟水谷B上输水谷精气于心肺、头目C在体合肉,主四肢D维系脏器位置的恒定E运化水液正确答案:B,D8.入侵经络、筋骨而引起痹证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火邪E暑邪正确答案:ABC9.“气为血之帅〃包括的内容有A气能生血B血能载气C气能行血D气能载血E气能摄血正确答案:AeE10.偏阳质者A易感风、暑、热邪B易感寒湿之邪C耐寒D耐热E发病后多表现为热证、实证正确答案:AeE三、判断(每题2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20分)1.反治法不属于致病求本法则的范畴正确答案:错误2.七情致病不一定直接伤及脏腑。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二)一、A 型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A.心B.肺C.脾D.肝E.肾2.气机的含义为:A.气的运动B.气的运动形式C.气的运动变化D.气的升降运动E.气的出入运动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A.小肠B.胃C.大肠D.脾E.胆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A.心、肝、脾、冲脉、督脉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A.脑B.髓C.脉D.胆E.命门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A.体实者用攻法B.实证用攻C.虚证用补D.虚证用攻E:体弱者用补法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A.不清洁食物B.不卫生食物C.陈腐变质食物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A.肺B.脾C.肾O.三焦E.肝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A.气不摄血B.气机逆乱C.血随气脱D.血随气逆E.血随气结二、D 型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A.母病及子B.侮其所不胜C.克其所胜D.子病及母E.乘其所胜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A.脾B.大肠C.小肠D.胃E.肝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A.脉B.胆C.脑D.骨E.髓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A.冲脉B.任脉C.带脉D.督脉E.肾经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A.手太阳B.手少阴C.手少阳D.手太阴E.手厥阴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A.寒邪B.湿邪C.其性数变D.其性凝滞E.易致疮疡7.用气与津液的关系来说明临床病理变化,下列各项中,哪两项相互有关: 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津能载气D.气虚导致白汗,多尿等E.汗、吐、下太过,导致气脱8.哪两种情志因素最易影响心:A.惊B.喜C.怒D.悲E.恐9.以下哪些属于大肠的生理功能:A.分清别浊B.吸收水谷精微C.形成粪便D.进一步消化饮食物E.排泄糟粕10.阴盛格阳,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A.假热象B.实寒证C.很重的虚寒证D.寒热错杂证E.真热假寒证三、X 型题(每小题1 分,共5 分)1.下列声息中哪几项属阳:A.语声高亢B.呼吸微弱C.语音低怯D.呼吸气粗E.呼吸有力2.下列哪几项是血液的生理功能:A.濡养全身脏腑组织B.滋润全身脏腑组织C.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D.推动全身脏腑功能活动E.促进人体生长发育3.以下哪几项是奇恒之腑的共同特点:A.藏而不泻B.都不勺脏相为表里C.不与水谷直接接触D.都没有五行配属E.实而不满4.情志内伤的病变可见:A.化火11.湿郁C.痰郁D.食郁E.血瘀5.气逆最常见于下列哪些肌腑:A.肝B.胃C.脾D.肺E.心四、填空题(每空().5 分,共15 分)1.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