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0.38 KB
- 文档页数:8
海南省海口教育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一小题3分,共42分.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国际单位制中,选定如下哪些物理量的单位为根本单位〔〕A.长度、质量、力B.长度、质量、时间C.长度、力、时间D.质量、力、时间2.某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A.甲、乙两车以一样的速度都向西运动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一样的速度都向东运动3.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X=4t+3t2〔m〕,如此它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A.0、3m/s2B.4m/s、3m/s2C.4m/s、9m/s2D.4m/s、6m/s24.有两个力,一个大小是10N,另一个大小是2N,它们的合力可能是〔〕A.5N B.10N C.13N D.15N.5.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弹力作用B.一个物体静止在另一个物体的外表上,它们之间一定不存在摩擦力的作用C.两个物体之间如果有弹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摩擦力的作用D.两个物体之间如果有摩擦力的作用,就一定有弹力的作用6.关于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如下表示正确的答案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如此加速度也越大B.物体速度变化越大,如此加速度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率越大,如此加速度越大D.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的方向7.关于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物体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B.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C.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的合力的方向可能一样8.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如下表示正确的答案是〔〕A.一个作用力和它的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一样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种性质的力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D.两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才相等9.某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如下对它的描述正确的答案是〔〕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10.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5个共点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假设同时撤消其中大小分别为15N和10N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此时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A.2m/s2B.3m/s2C.13m/s2D.15m/s211.关于误差和有效数字,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测出一个物体长为123.6cm,采用的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是厘米B.0.92cm与0.920cm含义是一样的C.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可减小系统误差D.0.082cm有三位有效数字12.如下列图,用水平力F将同种材料不同质量的物体压到一竖直墙壁上,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假设物体保持静止,如此F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大B.假设物体保持静止,如此质量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小C.假设物体沿墙壁向下滑动,如此F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大D.假设物体沿墙壁向下滑动,如此质量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大13.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下降,加速度大小为,g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A.B.C.mg D.14.一根弹簧原长10cm,挂上重2N的砝码时,伸长1cm,这根弹簧挂上重8N的物体时,它的长度为〔弹簧的形变是弹性形变〕〔〕A.4cm B.14cm C.15cm D.44cm三、填空题〔共5题.每空2分,共计22分〕15.一条小汽船在宽广的湖面上先向东行驶了6.0千米,接着向南行驶了8.0千米,那么汽船的位移大小是千米,方向是.16.如下列图,为某汽车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汽车在最后10s内的加速度为m/s2,在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为m/s.17.飞机着陆后以6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假设其假设陆时的速度为60m/s,如此它着陆后12s内滑行的距离为m.18.〔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假设电源频率是50H Z,如此它每隔s打一个点.〔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下列图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F、G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s,如此C点的瞬时速度为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m/s2〔结果皆保存两位有效数字〕.19.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如此的实验中,有位同学做了一系列步骤,其中的两个步骤是这样做的:①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与两个弹簧秤的读数F1与F2;②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线沿原来的方向〔即两个弹簧同时拉时橡皮条伸长的方向〕拉橡皮条,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线的方向;以上两个步骤中均有疏漏或错误,分别是在①中;在②中.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36分,解答应写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据和单位〕20.如下列图,灯重G=20N,AO与天花板间夹角α=30°,BO水平,试求AO,BO两绳受到的拉力各为多大?21.民航客机一般都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紧急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狭长的气囊会自动充气,生成一条连接出口与地面的斜面,人员可沿斜面滑行到地上.假设机舱口下沿距地面4m,气囊所构成的斜面长度为5m,一个质量为60kg的人沿气囊滑下时所受的阻力是240N,人滑至气囊底端时速度有多大?22.发射“神舟〞6号的电视直播中报道,火箭的总高度为56m,发射塔高度为70m.一人在观看电视时,在头脑中记下火箭上端的位置A〔如下列图〕,用自己的手表测出火箭从开始发射到下端通过A点用的时间约8s.假设火箭开始阶段是匀加速的,请你根据上述条件,求火箭全部离开发射塔时的速度大小〔结果可以用根式表示〕.23.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120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响时间〕t=0.50s.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f为汽车重力的0.40倍.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多少?2015-2016学年海南省海口教育联考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一小题3分,共42分.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国际单位制中,选定如下哪些物理量的单位为根本单位〔〕A.长度、质量、力B.长度、质量、时间C.长度、力、时间D.质量、力、时间【考点】力学单位制.【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掌握: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根本单位有三个:米、千克、秒,其他单位是导出单位或常用单位,长度、质量、时间是国际单位制中三个根本物理量.【解答】解:长度、质量、时间是国际单位制中三个力学根本物理量,力是一个导出物理量,其单位为kg•m/s2.故ACD错误,B正确应当选:B【点评】此题的解题关键要掌握国际单位制中三个根本单位,要注意根本物理量与根本单位的区别,不能混淆.2.某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A.甲、乙两车以一样的速度都向西运动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一样的速度都向东运动【考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参考系是描述运动时,假设不动的物体.甲车内人看到乙没有动,如此甲和乙的运动情况一样,乙车中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说明乙向东运动.【解答】解:因为甲车看乙车没有动,如此甲和乙的运动情况一致,而乙车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说明乙车相对路旁的树木向东运动,如此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如此乙向东运动,因为甲车和乙车运动状态一致,故甲、乙两车以一样的速度向东运动.故D正确.应当选:D.【点评】掌握参考系的概念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此题中乙车内的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说明该同学是以自己作为参考系.3.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X=4t+3t2〔m〕,如此它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A.0、3m/s2B.4m/s、3m/s2C.4m/s、9m/s2D.4m/s、6m/s2【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公式x=at2,即可知道初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解答】解: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x=at2,得:v0=4m/s, a=3m/s2.解得:a=6m/s2.故D正确,A、B、C错误.应当选:D.【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at24.有两个力,一个大小是10N,另一个大小是2N,它们的合力可能是〔〕A.5N B.10N C.13N D.15N.【考点】力的合成.【专题】定量思想;合成分解法;受力分析方法专题.【分析】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为|F1﹣F2|≤F合≤F1+F2.根据两个力的大小,求出合力范围,可知合力大小的可能值.【解答】解:这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为8N≤F合≤12N.故B正确,A、C、D错误.应当选:B.【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掌握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F合≤F1+F25.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弹力作用B.一个物体静止在另一个物体的外表上,它们之间一定不存在摩擦力的作用C.两个物体之间如果有弹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摩擦力的作用D.两个物体之间如果有摩擦力的作用,就一定有弹力的作用【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分析】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这就是弹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解答】解:A、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假设没发生挤压,如此没有弹力作用,A错误;B、一个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它们之间存在摩擦力的作用,B错误;C、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包含产生弹力的条件,所以两个物体之间如果有摩擦力的作用,就一定有弹力的作用,反之如此不一定,C错误D正确;应当选:D【点评】此题考查产生摩擦力和弹力的产生的条件,属于根底题.6.关于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如下表示正确的答案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如此加速度也越大B.物体速度变化越大,如此加速度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率越大,如此加速度越大D.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的方向【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掌握:加速度表示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速度保持不变,加速度等于零,就能正确解答此题.【解答】解:A、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故速度越大,物体的加速度不一定越大.故A错误.B、速度变化大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大,还与发生变化所用的时间有关.故B错误.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如此加速度越大.故C正确.D、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变化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没关系.故D错误.应当选:C【点评】此题的解题关键是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掌握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就能轻松解答.7.关于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物体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B.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C.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的合力的方向可能一样【考点】力的概念与其矢量性;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所受的合力为0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只要合外力不为0,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变化;合外力不为0时,速度可以为0;物体所受的合力不变且不为0,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解答】解: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只要物体受力〔合力不为零〕,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会改变,A错误、B正确;C、物体不受力或合力为零,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错误;D、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合力方向可能一样,也可能相反,还可能不在一条直线上,D 正确.应当选:BD.【点评】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a=和决定式a=的区别与联系是掌握该局部知识的必由之路.8.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如下表示正确的答案是〔〕A.一个作用力和它的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一样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种性质的力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D.两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才相等【考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析】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力的性质一样,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解答】解: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错误;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定是同种性质的力,故B错误;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C正确;D、任何时候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都相等,故D错误.应当选:C【点评】考查牛顿第三定律与其理解.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与平衡力的区别.9.某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如下对它的描述正确的答案是〔〕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考点】牛顿第三定律;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与其应用.【分析】明确:一对平衡力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对物体正确受力分析,然后答题.【解答】解: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B、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压力不是重力,它们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用点都不一样,故C错误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D错误;应当选:A.【点评】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是考查的重点,对于其考查一般有两种思路:①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判定两个力是否是平衡力,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②两个力是否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要看它们是否是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0.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5个共点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假设同时撤消其中大小分别为15N和10N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此时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A.2m/s2B.3m/s2C.13m/s2D.15m/s2【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物体受共点力保持静止,可知合力为零,撤掉大小分别为15N和10N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如此其余力的合力与撤掉的两个力等大反向,可知,其余力的合力范围,进而确定物体加速度.【解答】解:撤掉的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为:15N﹣10N≤F≤15N+10N,即:5N≤F≤25N.物体受共点力保持静止,可知合力为零,撤掉大小分别为15N和10N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如此其余力的合力与撤掉的两个力等大反向,故剩余力的合力范围为:5N≤F′≤25N.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故加速度范围为:2.5m/s2≤a≤12.5m/s2由选项给的数据可知,B正确,ACD错误.应当选:B【点评】此题的实质是求二力合成的范围,只要掌握这个知识点,此题就比拟容易解答了.11.关于误差和有效数字,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测出一个物体长为123.6cm,采用的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是厘米B.0.92cm与0.920cm含义是一样的C.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可减小系统误差D.0.082cm有三位有效数字【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实验题.【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防止.【解答】解:A、一个物体长为123.6 cm,最后的一位:0.6cm是估读的,所以采用的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是厘米.故A正确;B、0.92是两位有效数字,而0.920是三位有效数字,它们的含义是不同的.故B错误;C、求屡次测量的平均值是减小误差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减小偶然误差,不能减小系统误差,故C错误;D错误、有效数字是从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开始的,0.082是两位有效数字.故D错误.应当选:A.【点评】误差与错误在产生原因上,与是否能防止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应充分认识二者的不同.12.如下列图,用水平力F将同种材料不同质量的物体压到一竖直墙壁上,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假设物体保持静止,如此F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大B.假设物体保持静止,如此质量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小C.假设物体沿墙壁向下滑动,如此F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大D.假设物体沿墙壁向下滑动,如此质量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大【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此题中木块受到重力作用,但并没有向下掉,而是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故需对物体受力分析,结合平衡条件分析解决.假设物体沿墙壁向下滑动,如此F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大.【解答】解:A、对物体受力分析,受推力F、重力G,由于物体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故受墙壁对其垂直向外的支持力N,还有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f,根据平衡条件,有F=N,f=G,即静摩擦力与重力平衡,与推力无关,AB错误;C、假设物体沿墙壁向下滑动,根据f=μN知,F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大,C正确,D错误;应当选:C.【点评】静摩擦力的大小随着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其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据公式求解.13.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下降,加速度大小为,g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A.B.C.mg D.【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是失重状态,人对电梯底板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解答】解:对人受力分析,人受电梯底部的支持力F和重力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F=ma,a=g得:F=mg﹣ma=mg﹣mg=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F′=F=mg应当选:B.【点评】此题关键是明确电梯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视重比实际重力大ma,根底题.14.一根弹簧原长10cm,挂上重2N的砝码时,伸长1cm,这根弹簧挂上重8N的物体时,它的长度为〔弹簧的形变是弹性形变〕〔〕A.4cm B.14cm C.15cm D.44cm【考点】胡克定律.【分析】先根据胡克定律求出劲度系数,再求出挂另一重物时,弹簧的伸长量,从而求出弹簧总长度.【解答】解:挂2N砝码时有:G1=kx1①挂8N的物体时有:G2=kx2②后来弹簧的总长:l=l0+x2③其中G1=2N,G2=8N,x1=1cm,联立①②③可得:l=14cm,故ACD错误,B正确.应当选B.【点评】此题较为简单,但是在应用胡克定律时,注意各物理量的含义以与单位.三、填空题〔共5题.每空2分,共计22分〕15.一条小汽船在宽广的湖面上先向东行驶了6.0千米,接着向南行驶了8.0千米,那么汽船的位移大小是10.0 千米,方向是东偏南53°.【考点】位移与路程.【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位移是矢量,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如此合成.【解答】解:位移为矢量,故用平行四边形法如此合成得:x=km=10.0km设位移的方向与向东的夹角为θ,根据数学知识,如此有tanθ=,解得:θ=53°即:方向为向东偏南53°.故答案为:10.0,东偏南53°.【点评】区分好矢量和标量的合成法如此是不一样的,注意看是矢量还是标量.16.如下列图,为某汽车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汽车在最后10s内的加速度为﹣1 m/s2,在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为8.5 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比拟思想;图析法;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v﹣t图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位移与通过这一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为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最后10s内的加速度 a==m/s2=﹣1m/s2;50s内的总位移 S=+=425m;50s内的平均速度 v==m/s=8.5m/s.故答案为:﹣1;8.5.【点评】此题考查图象的应用,解题时注意图象的斜率与面积的含义;此题在求总位移时,因形状不规如此,故分成两局部求出.17.飞机着陆后以6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假设其假设陆时的速度为60m/s,如此它着陆后12s内滑行的距离为300 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先求出飞机着陆后经过多长时间停止,因为飞机停止后不再与运动,然后根据匀变速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求出飞机在12内滑行的距离.【解答】解:飞机着落后到停止所需时间t===10s<12s所以飞机在12内的位移等于10s内的位移.如此位移x===300m故答案为:300【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以与知道飞机停止后不再运动,在12s内的位移等于在10s内的位移.18.〔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交流〔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假设电源频率是50H Z,如此它每隔0.02 s打一个点.〔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下列图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F、G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s,如此C点的瞬时速度为0.20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0.50 m/s2〔结果皆保存两位有效数字〕.【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专题】实验题.【分析】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仪器、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与须知事项.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解答】解:〔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假设电源频率是50H Z,如此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 C===0.20m/s设A到B之间的距离为x1,以后各段分别为x2、x3、x4、x5、x6,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x4﹣x1=3a1T2x5﹣x2=3a2T2x6﹣x3=3a3T2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a=〔a1+a2+a3〕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m/s2=0.50m/s2故答案为:〔1〕交流,0.02〔2〕0.20,0.50【点评】对于实验装置和工作原理,我们不仅从理论上学习它,还用从实践上去了解它,自己动手去做做.19.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如此的实验中,有位同学做了一系列步骤,其中的两个步骤是这样做的:①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与两个弹簧秤的读数F1与F2;②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线沿原来的方向〔即两个弹簧同时拉时橡皮条伸长的方向〕拉橡皮条,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线的方向;以上两个步骤中均有疏漏或错误,分别是在①中还应记下F1和F2的方向;在②中应让橡皮条伸长到0点.【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如此.【专题】实验题;平行四边形法如此图解法专题.【分析】正确解答此题要掌握:正确理解和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如此,明确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关系,理解“等效法〞在该实验中的应用,即要求两次拉橡皮筋要到同一位置;实验中我们需要记录的是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与实际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利用平行四边形画出合力的理论值再和实际的合力进展比拟.【解答】解:实验中我们需要根据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做平行四边形,因此该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是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①中的疏漏是:还应记下F1和F2的方向.。
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安徽高一(上)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关于物体的速度、加速度、速度变化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大B. 物体的加速度大,则速度一定变化快C. 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D. 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A.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取决于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是否一致,故A错误;B.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快,故B正确;C.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变化量无必然联系,故C错误;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只是速度增加的慢了,故D错误。
故选B。
2. 如图所示为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在前2s 内做单向直线运动B. 物体在2s 4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C. 物体在前5s 内的平均速度为1.9m/sD. 物体在第5s 内做减速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A .从图像可知,前2秒内物体从2m −处沿x 轴正方向运动到3m 处,所以前2秒内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故A 正确;B .从图像可知,物体在第2~4s 内保持静止,故B 错误;C .从图像可知,物体在前5秒内位移4m ,则平均速度为0.8m/s x v t== 故C 错误; D .从图像可知,物体在第5秒内物体做反向匀速运动,故D 错误。
故选A 3. 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10分。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全部答案只答在答题卷上,各题均应答在指定的位置,不答在指定的位置无效。
3.考试结束只需交回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9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早上第一节课是7时30分开始,这个“7时30分”表示一段时间B.研究某学生骑自行车回校的速度不可以把学生看成质点C.“太阳从东方升起。
”太阳的运动是以地球作为参考系D.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是:长度单位m、时间单位s、速度单位m/s2.物体静止在一斜面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物体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和对斜面的压力3.关于力,速度,加速度,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增大,速度也一定增大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C.如果物体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D.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加速度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也一定相同4.如图所示,质量为20kg的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1,在其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为30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是:()(g=10N/kg)A.20N,向右B.20N,向左C.30N,向右D.30N,向左.5.如图所示,质量 m 1=10kg 和 m 2=30kg 的两物体,叠放在动摩擦因数 0.50 的粗糙水平地面上,一处于水平位置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 250N/m ,一端固定于墙壁,另一端与质量为 m 1 的物体相连,弹簧处于自然状 态,现用一水平推力 F 作用于质量为 m 2 的物体上,使它缓慢地向墙壁一侧移动,当移动0.40m 时,两物体 间开始相对滑动,这时水平推 F 的大小为:A.300NB.250NC.200ND.100N6.下列各图中,图(1)是甲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图(2)是乙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图(3)是丙物体的加速度-时间图象;图(4)是丁物体所受合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V)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均匀其几何中心重合B、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大,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重力加速度大C、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两个接触面之间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且摩擦力方向一定与弹力方向垂直2.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质量为m的物体,连接在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上,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F向右拉弹簧,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弹簧伸长的长度为(重力加速度为g) ( )A.kFB.mgkC.kμmgD.μmgk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L形木板M上放着小木块m,M与m间有一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长木板受力的个数为()A.3个B.4个C.5个D.6个4.有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16N、10N、5N。
其中合力最小值为()A、0NB、3NC、5ND、1N5.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
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 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
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
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沿倾角为α的粗糙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则水平推力的大小为( )A. B.C.mg sin α+μmg cos α D.7.如图所示,物体A、B、C的质量均为m,A、B间用细线相连,B、C间用轻质弹簧相连,然后用轻质弹簧悬挂而禁止,则在剪断A、B间细线的瞬间,A、B、C的加速度分别是( )A 、B 、C 、D 、8.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它们的质量之比,速度之比,设两车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不计空气阻力,当两车急刹车后两车滑行的最大距离分别为。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做加速度方向不变大小可变的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述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速度和位移均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B.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变化越来越慢C.速度逐渐减小,位移逐渐增大,速度减为零时,位移不是零D.速度先增大、后减小,而位移一直在不断增大2.已知长为L的光滑斜面,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下滑,当物体的速度是到达斜面底端速度的一半时,它沿斜面滑下的距离是()A.B.C.D.(-1)L3.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处于超重时,物体一定在上升B.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可能在上升C.物体处于完全失重时,地球对它的引力就消失了D.物体在完全失重时,它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4.一个长度为L的轻弹簧,将其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时,弹簧的总长度变为2L.现将两个这样的弹簧按如图所示方式连接,A、B两小球的质量均为m,则两小球平衡时,B小球距悬点O的距离为(不考虑小球的大小,且弹簧都在弹性限度范围内)()A.3L B.4L C.5LD.6L5.如图所示,用细线相连的质量分别为2m、m的小球a、b在拉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且细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0°,则拉力F的最小值为()A.mg B.mgC.mg D.mg6.物体A放在物体B上,物体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A=6 kg,mB=2 kg,A,B间动摩擦因数μ=0.2,如图所示,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于物体A 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10 m/s2)()A.当拉力F<12 N时,A静止不动B.当拉力F=16 N时,A对B的摩擦力等于4 NC.当拉力F>16 N时,A一定相对B滑动D.无论拉力F多大,A相对B始终静止7.(多选)如图所示,斜面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块沿粗糙的斜面加速下滑,斜面体始终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A.斜面体对物块的作用力斜向左上方B.斜面体对物块的作用力斜向右上方C.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水平向右D.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于物块与斜面体的重力之和8.(多选)如下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的柱状物体A,A的左端紧靠竖直墙,A与竖直墙壁之间放一光滑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把A向右移动少许后,它们仍处于静止状态,则()A.A对B的支持力减小B.A对B的支持力增大C.墙对B的弹力减小D.墙对B的弹力增大9.(多选)如图所示,木块m和M叠放在一固定在地面不动的斜面上,它们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则m、M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M、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可能正确的有().A.μ1=0,μ2=0B.μ1=0,μ2≠0C.μ1≠0,μ2=0D.μ1≠0,μ2≠010.(多选)如图所示,一折杆固定在小车上,∠A=θ,B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设小车向右的加速度为a,AB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a=0时,F=,方向沿AB杆B.当a=g tanθ时,F=,方向沿AB杆C.无论a取何值,F都等于m,方向都沿AB杆D.无论a取何值,F都等于m,方向与AB杆所在直线无关三、填空题(每空4分,共20分)11.利用气垫导轨来测量物块运动加速度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细线平行于桌面,遮光片的宽度为d,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s.现由静止释放物块,测得遮光片通过光电门A、B所用时间分别为ΔtA、ΔtB,用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表示遮光片的竖直中线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1)遮光片的竖直中线通过光电门A 的瞬时速度v A =________;(2)利用实验汇总测出的物理量,计算出物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______;(3)在实际过程中,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遮光片的竖直中线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物理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8分)1.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B. 物体的速度不断变化,表示物体所受合外力必不为零C. 物体如果向正北方向运动,其受外力方向必须指向正北D. 伽利略支持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观点2. 在解一道计算结果由字母来表示的应用题时,几个同学解得的位移结果如下,判断哪个结果是能是正确的( ) A. 12()2F t t m+ B. 122()F m t t + C. 122Ft t m D. 122F mt t 3. 一人用轻绳提升重物加速上升的过程中,不计绳子的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绳子对物体的拉力大于物体对绳子的拉力B. 物体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 绳子对物体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D. 人对绳子的拉力大于物体对绳子的拉力4. 从光滑斜面上某一位置先后由静止释放A B C D 、、、四个小球(小球可以看作质点),已知相邻两小球释放的时间间隔为0.1s 。
某时刻拍下一张照片,四个小球的位置如图所示。
测出AB BC CD 、、间距离分别为5cm,10cm,15cm AB BC CD x x x ===,则( )的A. 小球A 的位置恰好为释放四个小球的初始位置B. 小球C 的速度是A D 、两个小球速度之和的一半C. 小球D 的速度大小为1.75m /sD. 小球A B C D 、、、的加速度大小均为22m /s5. a 、b 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b 加速时,物体a 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 的加速度B. 20s 时,a 、b 两物体相距最远C. 60s 时,物体a 在物体b 的后方D. 40s 时,a 、b 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900m6.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滑块静止置于倾角为30 的粗糙斜面上,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P 点,另一端系在滑块上,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 。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研究物体下落的运动中,某位科学家通过逻辑推理,首先指出亚里士多德对落体认识的问题,然后得出“质量大的物体与质量小的物体应该下落得同样快”的结论。
这位科学家是()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居里夫人2.在物理学中,只要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这些被选定的物理量叫作基本量,它们相应的单位叫作基本单位。
下列单位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是()A.NB.N/mC.m/sD.kg3.如图所示,在学校趣味运动会中,两同学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E方向行走,在E点相遇。
从出发到相遇的过程中,描述两同学运动情况的物理量不同的是()A.时间B.位移C.平均速度D.路程4.某地铁站配置了智能化电动扶梯,当扶梯上没人时,扶梯是静止的,当乘客站上扶梯时,扶梯先加速,再匀速上升。
当扶梯加速上升时,站在扶梯上的乘客()A.受到的重力变大B.受到的重力变小C.处于超重状态D.处于失重状态5.物体A的质量为2kg,物体B的质量为1kg,它们分别以10m/s和20m/s的速度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的惯性比物体B的惯性大B.物体B的惯性比物体A的惯性大C.物体A、B的惯性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物体A、B的惯性大小6.毽球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健身运动,有助于活动筋骨。
秘密★考试结束前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全卷三个大题,共17个小题,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
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
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各种运动中,物体能看作质点的是A.一列火车从路旁的电线杆经过B.行驶汽车的轮胎越过一凹坑C.研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D.花样滑冰运动员精彩的表演2.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撒去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A.10N,方向在左B.2N,方向向右C.2N,方向向左D.零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方向为正时,速度一定增加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4.两个共点力,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是40N,另一个力的大小未知,两力的合力大小是100N,则另一个未知力的大小可能是下列答案中的哪一个A.20N B.40N C.80N D.150N5.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运动,司机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减速,以0.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减速后一分钟内汽车的位移为A.240m B.250m C.260m D .90m6.如图所示姚明正在扣篮,其跳起过程可分为下蹲、蹬地、离地上升、下落四个过程,忽略空气阻力,下列关于蹬地和离地上升两个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设蹬地的力为恒力)A.前过程为超重,后过程为完全失重B.两过程中姚明都处在失重状态C.前过程为超重,后过程不超重也不失重D.两过程中姚明都处在超重状态7.如图所示,轻绳OA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系一光滑的圆环,一根系着物体的轻绳穿过圆环后,另一端固定在墙上B点,且OB处于水平。
XX-XX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含答案)
六校联盟高一年级联考试卷
物理试卷
时量:90in满分:100分
命题人:刘龙华、李惠、刘礼端
一.选择题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假说法和等效替代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t非常小时,就可以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
c.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该实验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
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0公里竞走比赛中边裁眼中的运动员可视为质点B.铅球比赛中运动员的成绩就是铅球位移的大小
c,在标准跑道上6名运动员角逐400米冠亚军,则这6名运动员全程的的位移和路程均相同
D.在冰壶比赛中,运动员用毛刷“刷擦”冰壶运行前方的冰面,是为了使冰面熔化,减小冰壶和冰面之间的摩擦力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则该质点
A.第1s内的位移是5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s
c.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1
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s
.如图所示是一支旅行用的“两面针”牙膏,该牙膏的外壳是由铝薄皮做的,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牙膏皮被挤压后发生的形变为弹性形变
B.牙膏被挤出来是因为牙膏受到手的作用力
c.牙膏盖上的条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D.挤牙膏时手对牙膏皮的作用力大于牙膏皮对手的作
用力
在某驾校的训练场地上,有一段圆弧形坡道,如图所示,若将同一辆车先后停放在a点和b点,下述分析和比较正确的是
A.车在a点受坡道的支持力大于在b点受的支持力
B.车在a点受坡道的摩擦力大于在b点受的摩擦力
c.车在a点受到的合外力大于在b点受的合外力
D.车在a点受的重力的下滑分力大于在b点受的重力的下滑分力
.在离地高h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它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v,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vv
A.B.
gg
c.2h
v
D.h
v
.如图所示,车内绳AB与绳Bc拴住一小球,Bc水平,车由原来的静止状态变为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小球仍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则
A.AB绳、Bc绳拉力都变大
B.AB绳拉力变大,Bc绳拉力变小c.AB绳拉力变大,Bc绳拉力不变
D.AB绳拉力不变,Bc绳拉力变大
如图所示,一个重为5N的大砝码,用细线悬挂在o点,现在用力F拉法码,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所用拉力F的最小值为
A.5.0NB.2.5N
c.8.65ND.4.3N
某同学站在电梯地板上,利用速度传感器和计算机研究一观光电梯升降过程中的情况,如图所示的v-t图象是计算机显示的观光电梯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情况.根据图象提供的信
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5s内,观光电梯在加速上升,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B.5~10s内,该同学对电梯地板的压力等于他所受的重力c.10~20s内,观光电梯在加速下降,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D.20~25s内,观光电梯在加速下降,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10.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两端分别连接在固定框架上
的A、B两点,细绳绕过光滑的轻小滑轮,重物悬挂于
滑轮下,处于静止状态.若缓慢移动细绳的端点,则绳中拉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只将绳的左端移向A′点,拉力变小
B.只将绳的左端移向A′点,拉力不变c.只将绳的右端移向B′点,拉力变大D.只将绳的右端移向B′点,拉力不变
1.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如图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
图.绷紧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恒定的速率运行,将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间的距离为L.则
A.行李在传动带上始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行李在传送带上始终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c.行李在传送带上可能有一段时间不受摩擦力
D.行李在传送带上的时间一定大于L/v
D.加速与减速过程的位移之比为1:4
二、实验题
3.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c。
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B的示数为
N。
在实验中,如果只将细绳换成橡皮条,其他步骤没有改变,那么实验结果发生变化。
甲乙两个同学共同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小车打点计时器砝码
图2
两位同学用砝码盘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需要平衡长木板对小车的摩擦力的影响,将长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砝码盘的情况下,轻推小车,能使小车做运动。
另外,还应满足砝码盘的质量小车的质量。
接下来,甲同学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条件下,研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乙同学在保持合力不变的条件下,研究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甲同学通过对小车所牵引纸带的测量,就能得出小车的加速度a。
图2是某次实验所打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标出了5个计数点,在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图中数据的单位是c。
实验中使用的电源是频率f=50Hz 的交变电流。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s2。
乙同学通过给小车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的数据,画出a–
图线后,发现:当
较大时,图线发生弯曲。
该同学对实验方案进行了修正,于是避免了图线发生
弯曲,那么,该同学的修正方案是的关系图线B.画a 与的关系图
三、计算题
.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处等信号灯,绿灯亮起,司机立即启动汽车,汽车以a=2/s2的加速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直至最高限速为v=16/s后匀速了一段时间.求:汽车加速到最高速所需要的时间t1
汽车在9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x.
.如图所示、某人用轻绳牵住一质量=0.6g的氢气球,因受水平风力的作用,系氢气球的轻绳与水平方向成37°角,已知空气对气球的浮力为15N,人的质量=50g,且人受的浮力忽略不变。
求水平风力的大小
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若水平风力增强,人对地面的压力如何变化?
.上世纪风靡美国的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叫“头脑风暴法”,某学校的一个“头脑风暴实验研究小组”,以“保护鸡蛋”为题,要求制作一个装置,让鸡蛋从高处落到地面而不被摔坏;鸡蛋要不被摔坏,直接撞击地面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
0/s.现有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个装置来保护鸡蛋,用A、B两块较
粗糙的夹板夹住鸡蛋,鸡蛋夹放的位置离装置下端的距离s=0.45,当鸡蛋相对
夹板运动时,A、B夹板与鸡蛋之间的摩擦力都为鸡蛋重力的5倍,现将该装置从距地面某一高处自由落下,装置碰地后速度为0,且保持竖直不反弹,不计装置与地面作用时间.g=10/s2.
求:如果没有保护,鸡蛋自由下落而不被摔坏的最大高度h
如果使用该装置保护,刚开始下落时装置的末端离地面的最大高度H
一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1g的物体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达B点时立即撤去拉力F.此后,物体到达c点时速度为零.每隔0.2s通过速度传感器测得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
试求:
斜面的倾角α恒力F的大小t=1.6s时物体的瞬时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