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圆明园)观后感
- 格式:docx
- 大小:19.03 KB
- 文档页数:4
圆明园观后感410字【原创版4篇】目录(篇1)一、圆明园的辉煌历史二、圆明园的毁灭三、圆明园观后感正文(篇1)圆明园,一座曾经辉煌壮丽的皇家园林,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
它曾经是清朝皇帝们的私人天堂,拥有无尽的珍宝和奇花异草,它的毁灭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痛。
一八六零年十月十八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疯狂地掠夺园中的珍宝,最后为了掩人耳目,竟放火烧园。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昔日辉煌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
那些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还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都化为灰烬。
这一事件,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也让无数中国人痛心疾首。
观看关于圆明园的记录片,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为圆明园的辉煌而自豪,同时也为它的毁灭而痛心。
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一座园林的消失,更是中国文化的损失。
它曾经是中国的骄傲,却因为列强的侵略而瞬间毁灭。
从圆明园的毁灭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中国国力的衰落,也暴露出列强的残忍和贪婪。
这段历史,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国家强大的重要性。
只有国家强大,才能抵御外敌的侵略,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如今的圆明园,已经成为了一座遗址公园。
它静静地躺在那里,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
每当人们走过它,都会被它那恢弘的气势所震撼,同时也会为它的毁灭而惋惜。
一、圆明园的辉煌历史二、圆明园的毁灭三、观后感正文(篇2)圆明园,一座曾经辉煌壮丽的皇家园林,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然而,在一八六零年十月十八日,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三千五百名士兵以火焚了这座最美、最大、拥有最多珍宝的园林,使得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
观看纪录片《圆明园》后,我深感痛心。
不仅是因为圆明园的毁灭,更是因为一个国家的灵魂被践踏。
曾经的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清帝国的辉煌象征。
然而,当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我们的民族尊严和文化自信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圆明园历史观后感走进圆明园那片曾经的辉煌与沧桑,心里头啊,真是五味杂陈,跟翻江倒海似的。
这地儿,原先可是清朝皇家的心头好,说是人间仙境也不为过。
你瞅瞅那残垣断壁,虽然风吹雨打这么多年,但那股子皇家气派,还是隐约能瞧出个一二来。
一踏进圆明园的大门,就感觉像是穿越了似的,回到了那个“康乾盛世”。
那时候啊,这园子里头,花儿香得能醉人,水儿清得能照见人心。
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就跟画儿里走出来的一样。
皇帝老儿和妃子们,没事儿就爱在这溜达,赏赏花、品品茶,那叫一个惬意。
可谁承想,好景不长,一场大火,把这一切都烧了个精光。
听老辈儿人说,那场火啊,烧得是惊天动地,火光冲天,整个北京城都能看见。
火灭了之后,留下的,就只有这一片废墟了。
每次想到这里,心里头就跟被针扎了一样,疼得厉害。
走在这些石头堆里,你能感觉到历史的重量,沉甸甸的,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这些石头啊,都是当年工匠们一块一块精心雕琢出来的,现在却成了这样,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我摸着这些石头,就像是摸着历史的脉搏,能感受到它的跳动,也能听到它的叹息。
再往里头走,就能看见一片大水塘,那就是当年有名的“福海”。
虽然现在水干了,草长了,但你能想象到,当年这里波光粼粼,游船如织的景象。
皇帝老儿和妃子们,坐在船上,看着两岸的风景,那叫一个享受。
可惜啊,现在这些都成了过眼云烟,只能在梦里头去找了。
逛完圆明园,我心里头那个滋味儿啊,真是复杂得很。
一方面,我为这园子的遭遇感到惋惜,这么好的一个地方,就这么毁了;另一方面,我又为咱中国人感到自豪,因为这片废墟见证了咱中国人的坚韧和不屈。
你想啊,这么大的灾难都过来了,咱中国人还有啥过不去的坎儿?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如果这园子还在的话,那该多好啊。
不过现在想想,也许正是这片废墟,才更让人铭记历史,珍惜现在。
每次来圆明园,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遇到啥困难,都不能放弃希望,都得咬牙挺过去。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的先辈们。
圆明园观后感(精选)一、观后感的介绍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
二、圆明园观后感(精选20篇)这个寒假,我观看了一部名为《圆明园》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由雨果观赏园后的诗意评价作为开头,将我们引入一个如同仙境般的世界,然后用大半的时间以一个传教士的角度描绘了圆明园以往的辉煌,紧接着便开始英法联***烧杀抢掠的镜头,这一幕幕让人心痛的景象,虽然很短,但已深深地刻入了我们的心中。
最后的镜头便是现在的圆明园。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悲愤。
在观看到英法联***焚烧圆明园的镜头时,我想说:这是我国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在一片火海中化为灰烬,这圆明园,建造历时150余年,投入的经费更是可以用“无数”二字来形容,而且,圆明园中的更多东西是用钱换不来的,如古老的青铜礼器,精雕细琢的陶瓷花瓶,历代的名人书画……这些东西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了就永远没有了。
所以英法联***焚烧的不仅是无数的汗水跟金钱,还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更是全世界的一笔不可估量的历史遗产。
在悲愤的同时,我也深思:为什么中国自己的珍宝存放在清皇帝的离宫中,却能被西方人轻易地掠夺跟焚烧呢?答案正是清***府太软弱无能,国力太衰败,使得西方列强的铁蹄能肆无忌惮地在中国领土上践踏,如入无人之境。
为了不受外族的侵扰,我们的国家应该更加强大,而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争取为国家做贡献。
观看完了纪录片《圆明园》,我的心情是无比愤怒和惋惜。
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的智慧的结晶,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馆,就在几日之内被两个强盗,法兰西和英吉利洗劫一空,化成一片废墟,世界上从此就少了一座伟大的博物馆。
圆明园读后感圆明园读后感(精选22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圆明园读后感(精选2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明园读后感篇1学完这篇课文,我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无限惋惜,而当时无能的清政府,竟屈服在了这些万恶的洋人的威之下,下了不抵抗命令,把洋人做靠山,想依靠洋炮来扫除国内的革命势力。
我痛斥这黑暗的清政府。
我感慨万千。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我国北京,闯入圆明园,而慈禧太后带着皇帝逃出了京城。
英法联军疯狂地抢夺、毁坏、火烧园中宝藏文物、古建筑,这帮侵略军在中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
那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悲哀最黑暗的历史时期,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永远铭记的一段屈辱的历史。
圆明园在没有被英法联军烧毁以前,曾是那么辉煌灿烂: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村乡野,圆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
还有许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瑶台、武陵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犹如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景色,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可以说,她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我国建筑和文化的典范。
不仅如此,圆明园中还珍藏着无数的无价之宝,更有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藏的历史文物、金银珍宝、宋元陶瓷、历史书画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
然而,这美好的一切为什么会不复存在呢?又是谁下此毒手呢?这场浩劫正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所描述和抨击的一样:有一天,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抢劫,他们见物就抢,每个强盗都把口袋装得满满的,更可恶的是将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打得粉碎……英法联军把圆明园洗劫一空之后,为了销脏灭迹,掩盖罪行,竟下令火烧她,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从此变成了废墟……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我在沉默。
圆明园观后感圆明园观后感(精选篇1)公元1644年,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满族落户紫禁城。
这不仅仅意味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大清的开始,也昭示着一座旷世园林的诞生。
圆明园从雍正登基起,几经扩建达至其最鼎盛的规模。
如此浩大的规模,不仅仅凝聚着雷氏家族的心血,也是帝国建筑艺术的最高峰,饱含了无数工匠的智慧与汗水。
圆明园的设计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审美情趣,不仅仅模仿了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景,也再现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意境,是自然风韵和艺术加工的完美融合。
它不仅仅体现了雍正在艺术上的深厚造诣,更处处铭刻着雍正的理想和意志。
这个渴望权利的帝王将自己的理想,深深地烙在了圆明园上,使得圆明园变成了一个充满了政治象征的帝国缩影。
据史料记载,18世纪中期的大清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帝国拥有世界1/3的人口,粮食产量和工业产值也占到了世界的1/3。
然而正是这样的盛世,将乾隆笼罩在一种空前的自豪感中,藐视科学、盲目自大、制度僵化、政治腐败、闭关锁国,所有这一切使得大清帝国在鼎盛的外表下,潜藏着巨大的忧患和灾难,也注定了帝国不可逆转的衰落。
当乾隆还在圆明园中大兴土木时,英国工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当乾隆陶醉于自己的丰功伟绩时,以科学为先驱的西方礼貌却蒸蒸日上;当东方的大清帝国依旧按照2000年前的模式运转时,剧烈的变革在西方正发生着:美国独立、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英国开拓全球殖民地……变革接踵而至,然而圆明园中的乾隆却并不明白,世界已经变了。
从秦始皇到乾隆,中国走过了整整两千年的历史,保守和自大正在蚕食着这个庞大的帝国。
然而仅仅距乾隆逝世_年后,英国就用武力强行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开始堂而皇之的倾销鸦片。
从此,西方列强开始了一次又一次对中国的入侵,大清帝国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不得不说,西方列强的入侵给予了大清帝国一次深刻的觉醒,并且从长远而言,着实是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然而这样的觉醒与进步,却是以自我牺牲为代价的。
圆明园的心得体会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心得体会、计划方案、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reflections, plan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圆明园的心得体会6篇心得是感受性的文章,我们可以通过写心得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收获感想,结合实际,心得体会才能紧密贴合职场挑战,具备实际应对问题的实用性,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圆明园的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圆明园读后感_心得感悟五篇范文人人皆知的中国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是东方礼貌中的奇迹,被誉为是“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但是后来,被毁灭了,我们看看下面的圆明园的观后感范本吧!篇一:圆明园读后感学习了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我十分愤慨英法联军的掠夺行为,也十分惋惜圆明园的毁灭,更加愤怒的是清朝当年的腐败!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艺术馆、博物馆由长春园、万春园、圆明园组成,所以又叫:圆明三园。
他吸收了世界各大名胜的精华,用了三代人的世界才建成的宏伟建筑。
但是,被英国法国两个强盗一把强烈有空。
圆明园这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用大火烧为了灰烬,被英法联军烬,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雨果自己就是法国人,还在文章中怒斥英法联军,把英国和法国比作两个强盗,一个既然会把自己的国家比喻成强盗国家,这就因为英法联军做坏事做过头了。
圆明园是万园之园,却被侵略者的魔爪粉碎,一座举世闻名的世纪文库,一座历任惊叹的宏伟建筑,一座美丽无比的智慧结晶,就被一把连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变成了宇宙的尘埃……这也充分说明了清朝的腐败、无能,当时中国人的无能、腐败才造成了这一国耻。
不知道利用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间的三十年努力发展,而还是这样无所事事,导致这一系列的事件的发生,落后就要挨打的!这是中国的国耻、国耻、国耻!圆明园流失海外的许多多文物,大多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劫掠,中国对他们拥有不可质疑的所有权。
这些文物理应归还中国,回到它的原生地,回到母亲的怀抱。
但是,他们一直要求中国用“购买”的方式买回被敌人掠走的中国珍贵文物。
英法联军是可恶的,当年的清朝是腐败的!我们要记住这个伤痛,记住这个国耻,才可以发展更美好的明天。
篇二:圆明园读后感小时侯,爸爸常对我说:“一百多年前,有一座旷世园林,圆明园》”现在,我有幸在语文书中进入了这座皇家园林。
读完这篇文章,感受就是两个字:愤怒。
圆明园读后感(精选9篇)《圆明园》读后感篇一我们都知道,圆明园是我国最伟大的皇家园林,花费了许多人无数的心血筑成的,但却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于一旦。
我至今看到圆明园废墟的图片,看见那些已被齐腰深的野草埋没的`残垣断壁,我仿佛听见那儿的石头悲痛地向我圆明园那昔日的辉煌和那悲壮的历史。
1860年英法联军闯进了这风景秀丽的圆明园。
他们被园中建筑、奇珍异宝惊呆了,贪婪地、疯狂地将奇珍异宝装进自己的腰包里,每个侵略者的包里都装满了奇珍异宝。
更可恨的是,他们还把拿不走的用铁斧打烂,刹那间,园内空空如也,只剩下几根残柱和一些损坏的建筑。
这些禽兽不如的侵略者杀害了成上千个无辜百姓,抢走了无数件奇珍异宝,把我们伟大的圆明园给毁灭了,把我们无数人智慧的结晶给毁灭了。
今天,在这蔚蓝的天空下,在这洒满热血的黄土地上,那些残留的石柱仍然挺立着,它好像在提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今天,我学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限的惋惜!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公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我也想去这犹如天堂般的地方。
可好景不常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更可恶的是他们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就这样圆明园化成了一片灰烬。
这篇课文使我悟出一点道理:贫穷就要受压迫,落后就要受挨打。
圆明园观后感〔10篇〕圆明园观后感篇一这天,我们在学校里用了两节语文课的时光,欣赏了一个皇家园林“一生〞的纪录片,看后,我们有许多话语想与众议论。
圆明园由康熙、雍正、和乾隆精心设计,着手打造,用了151年的`时光建造了一个好比人间仙境,漂亮精美,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圆明园。
并藏有超多奇珍异宝。
圆明园内有数不尽的宫殿和令人陶醉的景点。
乾隆皇帝认为圆明园十分了不起,不管外表,和建筑所蕴含的含义都别有一番风味。
这样的好景不长,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清军也在大力抵抗。
但是,英法联军仅有三千人,用先进的武器把超过三万名的用鸟枪和腰刀抵抗清军统统杀死,让我感到无比的痛惜。
我同时也十分愤怒,中国拥有人力物力,拥有许多资源,就是没有好好地利用起来。
庞大的军队没有优秀的武器和高超的武技,最终只能全军覆没。
更何况国家拥有着英式枪炮,但又未曾批量生产,给清军使用。
令我最气愤的,就是乾隆对科学的厌恶,甚至认为科学是玩物丧志。
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不认同科学,那么,国家的强大又从何谈起?就是因为大清帝国的落后,才使得英法联军得逞。
乾隆皇帝实在是对外国太敏感,只想靠自我的实力走下去。
合作能够促进国家的文化开展,科学技术开展,还能够使两国更加了解对方,并对对方更加友好,能持续和平。
相反,乾隆皇帝对他国的不认同,让英军难以完成女王使命,才用武力侵入中国。
对于咸丰,他实在是个败家子,享受皇帝所拥有的豪华生活,但又不治理国家,在危机爆发之时,也不想方法,只顾着逃难。
因为这样的皇帝,在危机关头,我们只有饱受折磨。
一个国家礼貌的落后,和不做事的统治者,加起来就是一场不可言喻的灾难。
我对英法联军是十分痛恨,这庞大的军队用机枪无情地夺走了三万多人的生命,又侵入了圆明园,能够抢的东西都被士兵们抢光了,拿不走的就任意破坏。
几千声打破玻璃瓷器声在同一秒同时发出,这样的情景也持续了许久,这多年前的精美艺术品在瞬间就变成了碎陶瓷块儿,当今谁也不明白这曾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谁也不明白破坏它们的人是谁。
圆明园观后感〔通用34篇〕圆明园观后感〔通用34篇〕圆明园观后感篇1相信所有人看过《圆明园》之后都会有一种无法诉说的震惊感,悲哀感。
同样,震撼、哀痛也充满着我的大脑和心脏,萦绕心头久久不散。
以前,我听说了很多有关圆明园的故事,有多少建筑师赞叹它的豪华、宏伟,有多少画家欣赏它鬼斧神工的园林艺术所造就的意境,又有多少诗词文人不惜笔墨抒写它所表达的神韵一切都那么让我神往,我使劲儿的在头脑中设想,那终究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难道真的是人间天堂?耳听不如一见,确实,在我对圆明园有过见识之后,圆明园带给我视觉上的冲击,让我震惊!当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的时候,在影片中一个英国军官这样评价过他眼前的所见:法国所有的城堡和宫殿,加起来也抵不上一个圆明园。
园中到处都是宫殿,其中充满着古玩、书籍、绫罗绸缎和各种珍宝,这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场景,是一种幻境;就是狂想也想象不出我们眼前确实存在的现实,务必有一位诗人、画家、鉴赏家、历史学家和中国学者集于一身的人,才能解释和形容。
就是这样一座幻境般的旷世园林,英法联军为了要留下他们成功的证据,用了三天三夜的光阴将圆明园这个占地5000多亩的园林付之一炬。
在洗劫中,士兵们发现了一个有许多马嘎尔尼爵士赠给中国皇帝的礼品的机密仓库,令他们惊讶的是,中国人拥有大英帝国的大炮和枪,却从未设法改善自我落后的武器装备!这不得不让我们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拥有先进设备却还是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场面?这个问题不难答复--闭关锁国。
确实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政策带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确实闭关锁国让我们落在了世界的后面;确实是闭关锁国让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宏大灾难!圆明园,一个包容世界之宝的皇家园林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洗劫,怎样能不让我们中华儿女捶胸顿足,暗然神伤?有人说,从圆明园的豪华来看可知当时的统治者只明白享受荣华富贵,滥用权利,这致使了整个封建统治的衰败。
(ok。
)我的看法并不是这样,因为在《圆明园》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代满清帝王为了国家而呕心沥血、日理万机。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圆明园)观后感
导读:本文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圆明园)观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圆明园)观后感
上了半学期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感觉受益颇深。
吴原元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上课内容,向我们展示了许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电影与《凤凰大视野》的节目视频,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般地目睹了那一段段历史的血汗与眼泪,那一股股为国的热情以及遭拒与失败的无奈。
我通过其知道了许多以前中学历史课上没有提及的历史内情,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之间的牵连与瓜葛,真正认识了那一位位在历史中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铮铮硬汉,还有那些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能人异士,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笔笔点睛之处。
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最初放给我们看的《圆明园》史诗电影。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没有听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华彩的那段乐章,没有见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宏丽的画卷,更不可能亲身游历那座精妙绝伦的“万园之园”。
原来,圆明园的历史并不是从1860年开始的。
“圆明园”这个名字已然不仅仅是一座皇家园林的名字了,它代表着一部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也是让国人最具民族自豪感的“园中之最”,更是让其后千千代代的国人为之神往、抱憾和缅怀的绝代佳作。
《圆明园》真实地再现了大清帝王家族隐秘的生活,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
它既不同于故事片,也不同于传统的纪录片,是
一部独树一帜的史诗电影。
尤其是清晰而又不卑不亢的旁白描述,此起彼伏的视觉冲击,不快不慢的拍摄节奏,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这不仅是中国屈辱历史的爱国教材,更是中华璀璨文化的爱国教育蓝本。
在圆明园宏伟壮观的建筑背后,我看到了雍正的艺术情操和治国的雄心壮志,乾隆的狂妄自大和西方艺术科学的不屑一顾。
也许任凭我们的大脑如何联想与描绘,都难在那满目苍夷、断壁残垣中,寻找到其300年前的模样,而这部史诗帮我们再现了这场举世瑰造的绚烂多姿,历史也在这滔滔的洪流中更加的惊艳与迷人。
圆明园因清王朝的繁盛而横空出世,颇有一种俯瞰世界的姿态,却也随着清朝的腐败趋向消亡。
这种消逝好像秋天的落叶,灿烂了一个夏天,终究还是随着夏天一起走了,走得那样义无反顾。
我觉得它的毁灭应该是一种必然。
它确实不属于我们,它只属于那个逝去了的大清王朝。
它注定和阿房宫一样不属于后世的我们。
它留给我们一个美丽的倩影,任凭我们猜测臆想,让圆明园的“一生”多了一丝凄美,让人心生怜爱。
圆明园这个华丽的梦,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睛,这其中就包括雍正和乾隆。
当梦醒时,也许只有那个时候的咸丰和那个时代的人才真正明白自己身处的世界,直到这个梦变得支离破碎,才看清这个世界。
但是即便如此,即便这个梦已经醒了,结束了,还是有人不愿从中醒来,期望着梦的延续。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列强不断入侵与吞占中国的时候,大清皇帝还是从努尔哈赤一直走到了溥仪,这才真正从本质与形式上结束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圆明园在清朝灭亡前被毁,
也许预示着什么,但是遗憾的是,清朝的皇帝也好,官员也罢都没能做出改变,也无法改变什么,预示终于变成了现实,船到江心,悔之晚矣。
在欣赏复原后的圆明园何其雄伟壮观、幽静深邃的同时,我的心中不止一次地发出叹息。
这个当年大清王朝为自己筑的梦,一个令今人不止幻想过一次的梦被毁,谁之过失?难道真如维克多·雨果所说那样,这座只有在《一千零一夜》中才会出现的仙境是毁于格兰特将军及其士兵之手?如果引燃炸药的是这些面目可憎的侵略者,那么我想,埋藏导火线的必定是是中华大地上最后一个帝国。
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始终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哪怕是内火战乱、外敌入侵,就算是在最为孱弱的宋朝,中国的国力依然排名第一。
到底是什么让一个曾经极度繁荣的帝国在最后倒在了西方的火器之下?我的回答是:落后的科技、僵化的思想。
正因为这样,我们拿着弓箭与大刀的士兵们才会在列强的大炮与火枪面前宛如手无缚鸡之力。
我仿佛可以听到可恶的老外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
中国在“天朝大国”的美号中迷失了自己,封闭了自己,也断送了自己的未来,终将一代圆明园断送在敌人的炮灰之中。
“落后就要挨打”,这就是先人给予我们的血的教训。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
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因此,我才不支
持重建圆明园,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痛”,这一块代表着中国那段屈辱历史的疤痕,就屹立在我们的首都北京,这么的触目惊心,只有这样,才能时不时地提醒与督促着当今中国,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一国不进则退,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教训,国家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同人民一起一心一意谋发展,谨记这为了忘却的纪念——圆明园。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