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知识(一)
- 格式:docx
- 大小:18.62 KB
- 文档页数:3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知识模版1. 个人安全意识- 了解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风险和潜在危害;- 注意自己的身份证、钱包等贵重物品的安全;- 遇到可疑人员或者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相关工作人员;- 遵守人员密集场所的规章制度,不要随意冲击和拥挤;- 学会使用紧急出口和灭火器等应急设施。
2. 火灾安全- 了解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设施和应急逃生通道;- 遵守场所内的吸烟禁令,不随意丢弃烟蒂;- 发现火情时,应及时拨打火警电话报警,并按照正确的逃生指示撤离;- 在遇到浓烟时,要低姿态前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 人群拥挤和踩踏事件的应对- 在人员密集场所中,应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随意推搡或蛮力行动;- 与家人或朋友提前确定相应的集合地点和应急联系方式;- 如果发生人群拥挤或踩踏,尽量寻找相对安全的角落或墙角躲避,并保护自己的头部和颈部;- 实行有序的撤离,按照组织人员的指示进行,不要盲目逃窜。
4. 突发事件处理- 遇到地震、爆炸等突发事件时,要迅速采取避灾措施,如躲到坚固的家具下或墙角,保护自己的头部;- 如果能够安全撤离现场,应迅速按照指示疏散;- 遇到恐怖袭击事件时,应尽量寻找安全的掩体,并保持安静,避免与恐怖分子发生直接对抗;- 能够拨打紧急求助电话时,应及时向警方报警并提供准确信息。
5. 防范盗窃和诈骗- 注意保管自己的贵重物品,不要随意将物品放置在易被盗取的地方;- 注意保护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和个人信息,不要随意传输给陌生人;- 警惕诈骗手段,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求助或投资机会;- 发现可疑行为或受到骚扰,应立即向场所工作人员报告。
6. 酒店宾馆的安全- 在入住酒店宾馆之前,了解酒店的安全措施和消防设施;- 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房间卡和贵重物品,避免失窃;- 不要随意开启陌生人送来的包裹或接受陌生人进入房间;- 发现可疑物品或者遇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酒店工作人员报告。
7. 商场超市的安全- 避免在拥挤的时间段光顾商场超市,尽量选择人少的时间段;- 注意保管好个人物品,在排队或者拥挤场所时要提高警惕;- 注意保持个人财物安全,尽量不要将贵重物品放在外观显眼的地方;- 不要随意相信陌生人的推销和交易,警惕偷盗和骗术。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要点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聚集了大量人员的场所,如商场、剧院、体育场馆、火车站等地。
由于人员数量众多,特别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保障人员的安全。
以下是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的一些要点。
1.灭火安全:人员密集场所经常发生火灾事故,因此防灭火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场所内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如灭火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其次,需要定期检查灭火器材的有效性,并进行维护保养。
此外,场所内应设置合适的疏散通道和应急出口,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人员能够快速有序地疏散。
2.人员疏散安全:在人员密集的场所,疏散通道的设置至关重要。
疏散通道应宽敞、明亮,且设置标志指示方向。
此外,通道内不应设置障碍物,以保证人员疏散的顺畅。
在紧急情况下,疏散通道应能够迅速引导人员到达安全地带。
同时,需要定期进行疏散演练,提高人员对疏散通道的熟悉程度。
3.公共卫生安全:在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卫生安全尤为重要。
场所管理员应加强对公共区域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及时清理垃圾,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毒的传播。
此外,应加强对卫生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定期检查卫生设施的正常运行,确保人员的卫生条件。
4.监控安全:人员密集场所应配备足够数量和良好质量的监控设备,通过实时监控场所的安全状况。
监控设备的安装要点应涵盖场所内外各个重要区域,如入口、出口、大厅、通道等。
监控设备应能够全天候工作,并具备远程监控和录像功能,以便对事故发生时的情况进行追溯和调查。
总之,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保障。
除了上述要点外,还需针对不同场所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维护人员的安全。
只有确保人员的安全,才能使人员密集场所更好地发挥其社交和经济功能。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常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车站、体育场等地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保障大家的人身安全,我们有必要了解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常识,以做好自我防护和应急处理。
一、人员密集场所的风险人员密集场所由于人流集中,存在一些特定的安全风险。
首先,火灾是人员密集场所的常见风险之一。
由于人多且密集,一旦发生火灾,逃生可能会受到限制,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
其次,恐怖袭击也是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威胁。
恐怖分子往往选择人多的场所发动袭击,造成大量伤亡和恐慌。
此外,人员密集场所还存在拥挤、踩踏、抢劫等问题,容易引发事故和社会治安事件。
二、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预防为了保障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人员密集场所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喷淋系统、疏散通道等,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扑灭和疏散。
其次,加强安保力量,提高场所的安全防护能力。
例如,增派保安人员、安装监控摄像头、加强出入口的管控等。
此外,人员密集场所还应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人员密集场所的自我防护在人员密集场所中,我们也要做好自我防护。
首先,遵守场所的规定和秩序,不随意推搡、拥挤,保持良好的个人素质。
其次,注意自身的财物安全,尽量减少携带贵重物品,随身携带的财物要放在安全的位置。
此外,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可疑人员或异常情况,及时报警或向工作人员求助。
四、人员密集场所的应急处理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我们需要做好应急处理。
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恐慌。
其次,根据现场情况,尽量选择安全的疏散通道进行撤离。
在途中,要保持队形,不要推搡、踩踏他人。
同时,要注意呼吸道的保护,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烟雾。
在疏散过程中,要注意互相帮助,尽量不要分散或走散。
如果受困在某一位置,要尽量找到安全的避难点,保持与外界的联系,等待救援。
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安全意识,了解相关的安全常识,做好自我防护和应急处理。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常识培训人员密集场所是指聚集了大量人群的公共场所,如商场、火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剧院、展厅等。
由于人员密度大、人数众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对于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常识进行培训。
一、防范火灾1. 安装火灾报警器和灭火器,并保持良好状态,定期检查并更换电池。
2. 禁止在场所内吸烟、点燃火柴、蜡烛、烟火等易燃物品。
3. 整理好电缆、电线,避免电线短路或过载引发火灾。
4. 定期检查摆放在场所内的插座、插头是否老化、损坏、是否过热。
5. 严格控制物品堆放,不得堆积杂物或易燃、易烟的物品。
二、防范恐怖袭击1. 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对实施高危行为的人员进行安全检查。
2. 搭建清晰准确的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人员传达安全信息。
3. 增强安全意识,加强防恐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
三、防范突发事件1.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标准,明确各岗位应急职责。
2. 加强物资准备,储备必需品,如水、食品、药品、设备等。
3. 加强物资管理,强化物资使用规范,保证物资的长期储存和使用。
四、防范人员失踪1. 搭建完善的人员管理系统,记录身份证、电话、家庭地址等相关信息。
2. 对于离开场所的人员进行查验,离开时及时打印或获取相关信息。
3. 加强监控设备的使用,保证监控覆盖全场。
五、避免踩踏事件1. 加强安全指引,商务场所内部设施合理,通道清晰,方便快捷。
2. 加强人流管理,控制人数总量及人员流向,尽量避免焦点区域人群过于密集。
3. 预防及时处理突发状况,职务人员切勿恐慌或原地不动,必须平心静气地处理突发状态。
六、防范交通事故1. 安排停车区域,加强管理,减少车辆堵车、交通堵塞。
2. 设置明显标志,标示出交通安全提示、禁止鸣喇叭区域、行车路线等相关内容。
3. 训练员工规范驾车行为,遵守交通规则和道路标记。
不同的场所安全管理要求不同,对于不同的场所应制定不同的安全管理措施,并加以实施。
2024年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知识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聚集在公共场所的频率越来越高。
为了保证人员的安全和预防潜在的危险,必须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教育。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2024年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的知识,包括火灾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恐怖袭击防范等方面。
一、火灾安全火灾是最常见的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隐患之一。
以下是一些预防火灾的关键知识:1. 安全出口:人员密集场所应设有足够的安全出口,保证人员能够迅速安全撤离。
出口要保持畅通,不得堵塞或封锁。
2. 火灾警报系统:人员密集场所应安装可靠的火灾警报系统,并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
同时,人员应熟悉警报声音和灯光的含义,以便在火灾发生时快速做出反应。
3. 灭火器和灭火器使用培训:人员密集场所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并进行培训,使员工懂得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
同时,要定期检查灭火器的有效性和充装情况。
4. 火灾逃生演练:人员密集场所应定期进行火灾逃生演练,让员工熟悉逃生路线、紧急出口位置和应急程序。
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突发事件可能包括地震、风暴、洪水等各种自然灾害,以及抢劫、恶意袭击等人为灾害。
以下是一些建议:1. 预案编制:人员密集场所应制定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向员工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相关应对策略和技能。
2. 逃生计划:制定逃生计划,明确逃生路线和紧急出口位置。
人员应熟悉逃生路线并进行定期演习。
3. 疏散指挥:人员密集场所应设立疏散指挥中心,负责指挥和协调疏散工作。
员工应听从指挥,迅速有序地撤离。
4. 监控系统:建立有效的监控系统,及时发现突发事件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人员应懂得如何正确使用监控设备。
三、恐怖袭击防范恐怖袭击是一种严重的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威胁。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安保措施:人员密集场所应配备足够的安保人员,并进行恐怖袭击防范培训。
同时,要加强对人员的身份验证和包裹检查工作。
人员密集消防安全知识人员密集消防安全知识导语人员密集区域如商场、办公楼、地铁站、学校、剧院等,由于人流量大,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了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人员密集区域的消防安全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员密集消防安全知识,包括火灾预防、人员疏散、消防器材使用等方面内容。
一、火灾预防1. 防火建筑设计人员密集区域的防火建筑设计应符合消防法规和建筑法规的规定,包括建筑使用性质、防火分区、防火门窗、疏散通道等方面。
建筑物内部应设有灭火器和自动喷水系统,并保持定期检修和维护。
2. 电气火灾防范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包括电气线路敷设、插座使用、电气设备维护等。
对于易燃易爆物品,应采取防爆措施,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性。
3. 安全用火人员密集区域严禁使用明火,如烟花爆竹、黄烟灯、明火烧烤等。
同时,要确保使用电熨斗、电磨刀等电器时,不得离开,避免发生电器引起的火灾事故。
二、人员疏散1. 疏散通道设置人员密集区域应设置合理的疏散通道,保证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疏散。
疏散通道应宽敞、无障碍物、标识清晰。
在建筑内设置安全出口指示灯,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2. 火灾报警人员密集区域应装备火灾报警器,以便在火灾发生时及时报警。
报警器应与相应部门或消防站相连,确保火灾报警能够迅速得到处理。
3. 疏散演练定期进行疏散演练,增强人员的火灾应变能力。
演练应模拟真实情况,包括火灾报警、疏散指挥、逃生行动等。
演练期间应有专人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消防器材使用1. 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合理选择适用的灭火器,并学会正确使用。
常见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在使用时要站在风向,握紧灭火器手柄,向火源喷射灭火剂,并注意灭火剂喷射的角度和距离。
2. 消防水带的使用人员密集区域应设置消防水带,并确保水带无堵塞、无漏水。
在使用消防水带时,要先打开水阀,冲洗水带内的杂物,然后快速将水带拉直,将喷头对准火源,并注意不要让水带架起,防止水中断。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常识培训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聚集了大量人群的公共场所,如商场、车站、剧院、体育场馆等。
由于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突发状况,如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就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密集场所的安全至关重要,对于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下文将就密集场所的安全常识进行详细介绍和培训。
一、火灾安全火灾是密集场所发生的高发安全事故之一,因此密集场所的防火安全十分关键。
以下是一些防火安全常识及处理方法:1. 了解疏散通道在进入密集场所前要了解疏散通道的位置。
如果发生火灾,不要在公共通道和楼梯间停留,因为疏散进出通道和楼梯间是人员疏散的主要通道。
2. 观察预警信号密集场所都配备有火警预警装置,一旦发现火警预警信号,应积极配合疏散,快速撤离现场。
3. 报警求救如果出现火灾,及时拨打火警电话或寻找紧急报警设备,准确地报告火灾发生的地点、性质和火势等情况。
4. 使用灭火器如果在火势较小的时候可以及时使用灭火器进行扑灭,但是在进行扑灭的时候也要注意自身安全,如火势迅速蔓延,应立即避难或者疏散撤离。
5. 注意逃生窍门在火场逃生的时候要注意逃生窍门,如窗户或者楼梯等,需要注意口碑关闭和通风等安全问题。
二、地震安全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虽然我们难以预测何时发生地震,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减少破坏。
以下是一些地震安全常识及处理方法:1. 稳固物品在进入密集场所前,要观察室内的物品是否稳固,如果发现不稳或者可以移动的物品,应当选择安全的位置进行锚定或者移动。
2. 选择安全位置如果发生地震,在密集场所中必须选择离墙和玻璃等危险物品远的位置,并躲在桌子或者床铺等结实家具下面,以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
3. 积极疏散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应当立即停止工作,保持镇静,向远离建筑物、岩石和水边的区域疏散,迅速离开危险区域,避免出现慌乱和抢堵。
4. 避免隐患在地震后不要进入内部出现隐患的建筑物、房屋和设施内,必要的时候先进行评估和修复。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知识范文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电影院、学校等是人们生活中经常光顾的地方,但这些场所也面临着安全隐患和风险。
为了确保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保护大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并遵守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
首先,确保出入口的畅通和安全是保障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的重要环节。
出入口是人员流动的通道,也是紧急情况下疏散的重要出口。
因此,在人员密集场所中,必须保证出入口的畅通,不得堵塞或阻挡,以便及时疏散人员。
同时,出入口应配备明确的标识和必要的安全设施,以便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找到出口。
其次,人员密集场所应增设必要的监控设备和安保人员,加强安全防范。
监控设备可以提供对场所的监视和录像,一旦发生突发状况,可以快速定位问题和采取措施。
同时,安保人员的存在可以起到维护秩序、应对紧急情况和提供帮助的作用。
有了这些安全保障措施,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另外,加强火灾防范和逃生演练也是确保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火灾是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的常见灾害之一,因此,必须制定和执行科学的火灾防范措施。
首先,应加强火灾预防意识,禁止在场所内吸烟、乱丢垃圾等火源行为。
同时,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和消防器材,以备火灾发生时的及时应对。
另外,定期组织逃生演练,让人们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和流程,提高自救能力。
此外,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巡查和维护也必不可少。
安全巡查是持续监测场所安全状况的重要手段,可以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并加以解决。
维护工作包括修理设备、维护设施、清理易滑倒物品等,确保场所的正常运行。
巡查和维护工作的有效实施,可以大大降低人员密集场所发生意外事件的可能性。
最后,加强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教育也是确保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的重要环节。
每个人都要时刻保持警惕,注意周围的安全状况。
遇到可疑人员或有安全隐患的情况时,应及时向相关人员报告。
此外,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知识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知识一、密集场所概述密集场所是指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超市、影院、体育场馆、展览馆、学校、医院等。
由于人员众多,一旦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加强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至关重要。
二、密集场所火灾原因1. 电器设备故障:电线老化、短路、过载等原因引发火灾。
2. 易燃物品存放:易燃物品未正确存放、摆放导致起火。
3. 吸烟不慎:在禁止吸烟区域吸烟,引燃可燃物。
4. 违章用火:擅自使用明火、火种进行加工、焊接等活动。
5. 火源未熄灭:电炉、电饭煲、电熨斗等未熄灭火源导致火灾。
6. 学生实验不慎:实验室内、教室内未正确操作实验设备。
7. 儿童玩具不安全:玩具中的电池或线路故障引发火灾。
三、防火设施和消防设备建设1. 防火墙:密集场所应设置防火墙,将不同区域划分开来,以隔绝火灾蔓延。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密集场所的明火区域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一旦发生火灾,系统会自动启动。
3. 紧急疏散设施:密集场所内应设置紧急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4. 灭火器材:在密集场所内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四、消防安全应急预案1. 消防安全演练:密集场所应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演练,提高人员应急逃生能力。
2. 应急预案制定:每个密集场所都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发生时的紧急措施、逃生路线等。
3. 灭火教育宣传:在密集场所内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大家对火灾的预防意识和应对能力。
五、消防安全常识1. 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确保其正常可用。
2. 禁止违章用火和吸烟,严禁在密集场所内使用明火。
3. 学习灭火方法,并掌握正确使用灭火器材的技巧。
4. 保持通道畅通,不堆放杂物,以免影响疏散。
5. 发现火灾时,迅速拨打火警电话,做好自救并通知他人。
6. 学习疏散逃生方法,遇到火灾时保持冷静,按照预定的逃生路线撤离。
7. 在密集场所内工作或学习时,要随时注意周围的安全状况,掌握逃生出口的位置。
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知识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知识第一章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概述一、密集场所定义密集场所是指在规定人数范围内,人员相对集中、活动频繁、空间有限的、容易引发人踩踏、疏散困难或者集中烟火易引发火灾事故的场所。
二、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密集场所火灾事故多发、多伤多死,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火灾事故发生频率高,损失严重,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三、密集场所火灾事故特点1. 发生地点多样性:火灾事故可发生在室内、室外、地下、高空等不同地点。
2. 人员密集:人员数量众多,容易引发踩踏、挤压等事故。
3. 入口狭窄:密集场所入口狭窄,限制了人员疏散速度。
4. 疏散困难:密集场所人员较多,疏散通道有限,疏散速度过慢。
5. 安全出口不畅:密集场所安全出口设置不合理,容易造成拥堵。
6. 高危因素多:密集场所安全隐患多,易发生火源、电气设备故障等导致火灾的因素。
7. 交通压力大:密集场所出入口、逃生通道通常会出现交通压力过大的情况。
第二章密集场所建筑防火知识一、密集场所建筑防火设计原则1. 防火分区原则:采取防火墙、防火门等措施将建筑区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防火分区。
2. 防火分隔原则:采用耐火材料或者耐火构件对建筑物进行分隔,防止火势蔓延。
3. 安全疏散通道原则:保证建筑物内有足够的安全疏散通道,确保人员能够迅速疏散。
4. 防燃原则:建筑材料要选择防火等级高的材料,减少火势蔓延速度。
5. 电气防火原则:电气线路要合理布置,采用阻燃型线缆,减少电气设备引起的火灾。
二、密集场所建筑防火设施1. 防火墙:设置在建筑物内,用来划分防火分区,阻止火势蔓延。
2. 防火门:装置在建筑内外的门洞上,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起到隔离火源、防止火势扩散的作用。
3. 防火卷帘门:用于隔断建筑物内外的火势,防止火灾蔓延。
4. 防排烟系统:在火灾时能够及时排出烟雾,确保人员疏散通道畅通。
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利用自动感应器,发现火灾后能够自动启动喷水进行灭火。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知识(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汽油着火,不能使用的灭火剂是(A)。
A.水
B.1211
C.化学泡沫
2.预警级别是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来划分,一般为4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C)表示。
A.绿色
B.紫色
C.蓝色
D.黄绿色
3.高层楼发生火灾后,不能(A)。
A乘电梯下楼B.用毛巾堵住口鼻C.从楼梯跑下楼
4.高楼着火时,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不能(A)。
A.向上疏散
B.向下疏散
C.关防火门
5.发现室内煤气泄漏时,首先应该(C)。
A.给煤气公司打电话报警
B.开窗通风
C.关闭煤气阀门
6.发生煤气泄漏时不能(A)。
A打电话B.开窗C.关闭阀门
7.公共聚集场所发生突发事件被踩倒不能站立时,应采取(B)姿势。
A.平爬地上
B.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抱头
C.仰面朝上
8.为保证安全,到一个陌生的场所,首先应该(B)
A走向人少的地方B.观察安全出口的位置C.做深呼吸,以防缺氧
9.火灾中对人员威胁最大的是(B),因此,首先应该做好防护再逃生。
A.火
B.烟气
C.可燃物
10.如果在公众聚集场所发生事故,人群混乱相互拥挤、踩踏,为防止儿童受伤,应该(C)。
A.让儿童站在地上
B.将儿童护在身下
C.将儿童举起
11.遇有雷雨天气时,下列(B)做法是比较危险的。
A.关闭手机
B.躲在树下
C.呆在汽车里
12.下面(A)种灭火器应颠倒过来使用。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二氧化碳灭火器
13.为避免意外,楼梯应设有(B)。
A.单面扶手B.双面扶手C.踢脚板
14.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A)。
A.停止作业,撤离危险现场B.继续作业C.向上级汇报,等待上级指令
15.工作场所发生火灾时,应(B)。
A.尽快乘搭电梯离开B.按防火通道标志离开C.各显其能,凭自己的本领逃离
16.在大量易燃易爆气体泄漏的场所,一般情况下,下面(A)种动作容易引起静电。
A.快速奔跑
B.大声呼救
C.俯身慢走
17.公园景区游船、客运索道、滑道遇有(A)风时需停运。
A.4级风
B.5级风
C.6级风
18.旅馆寄存室可以寄存下列(C)物品。
A.汽油
B.枪支
C.首饰
19.大型活动现场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紧急疏散时(A)。
A.按顺序迅速撤离现场
B.争先恐后逃跑
C.围观看热闹。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公共消火栓的水可以随便使用
B.只要不是自己家着火,就可以不报警
C.成年公民有参加有组织灭火工作的义务
21.遇上商场发生火灾,(B)是不正确的处置方法。
A.用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子
B.随着人流逃跑
C.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序疏散
22.随着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安全奥运是实现"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有效保障。
安全奥运的含义是(B)。
A.奥运场馆安全
B.奥运建设及运营过程的整体安全
C.奥运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