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杀南方根结线虫的植物活性提取液的筛选
- 格式:pdf
- 大小:176.08 KB
- 文档页数:4
一株鬼针草内生真菌发酵粗提液的杀线虫活性研究沈清清;胡展育;刘芳【摘要】从鬼针草植株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内生真菌GF1,以全齿复活线虫为靶标研究该菌株发酵粗提液的杀线活性,为生防菌株GF1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发酵原液作用12 h的校正死亡率高达94%,杀线活性强;将原液稀释2和3倍后经过12 h的作用对线虫均能达到半致死(LD50)效应,而3~7倍的稀释浓度经过24 h 的作用对线虫也能达到半致死(LD50)效应,稀释9倍时仍具有毒杀线虫的效果,作用48 h后校正死亡率达49.9%.说明菌株GF1的发酵粗提液对线虫具有明显的毒杀效果,毒杀活性与发酵粗提液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均呈正相关性.【期刊名称】《文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0)006【总页数】4页(P6-9)【关键词】内生真菌;发酵液;线虫;毒杀活性;校正死亡率【作者】沈清清;胡展育;刘芳【作者单位】文山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云南文山 663099;文山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云南文山 663099;文山学院化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文山 663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2.4植物寄生线虫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对农作物危害最重的害虫,也是全世界植保界最关心、最不易解决的难题[1]。
目前国际上线虫的防治方法主要有物理防治法、化学药剂防治法和农业防治法。
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着成本大、技术手段要求高等问题,特别是化学方法会造成很大的次生灾害,对其它生物的生长危害特别大。
因此从安全生产和绿色环保的角度出发,生物防治法成为了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法,其中寻找产毒真菌,从产毒真菌中分离具有杀线虫效应的活性物质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防治手段。
Stirling G等[2]2004年报道从番茄根部分离获得一株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该菌株能有效抑制南方根结线虫对番茄的侵染,其抑制率达55%;Vu T等[3]2006年报道从香蕉上分离获得一株镰刀菌,该菌株能有效抑制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对香蕉的侵染,其抑制率高达85%;郝菲菲等[4]2015年报道从金线莲中分离获得的21株菌的杀松材线虫活性均大于50%,其中一株阿姆斯特丹散囊菌(Eurotiumam stelodami)和一株竹生炭角菌(Xylariabambusicola)的杀松材线虫活性高达100%。
植物保护Vegetables 2020.1220%辣根素水乳剂对南方根结线虫的室内毒力孙海1,冯鹏2,王俊侠3,李云龙\李锦3,胡彬\王胤\曹金娟\郑建秋1(1.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100029, 2.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11, 3.北京市昌平区植保植检站,北京102200)摘要:为明确20%辣根素水乳剂对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效果,以1.8%阿维菌素乳油为药剂对照,采用孔板法测定了其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和卵的毒力,结果显示:20%辣根素水乳剂对根结线虫二龄 幼虫表现出较高的致死效果,8 000倍液致死率仍达到96.5%,10 000倍液时致死率大幅下降到66.6%,两者防效差异显著;其对根结线虫卵的抑制活性较低,100倍液抑制卵的孵化率仅为69.5%。
建议在田间防 治根结线虫时,辣根素稀释倍数不超过8 000倍,当土壤中线虫卵块较多时将辣根素与其他药剂(如阿维 菌素乳油)联合使用。
关键词:辣根素;南方根结线虫;生物活性The Indoor Toxicity of 20% Allyl Isothiocyanate WaterEmulsion to Meloidogyne incognitaSUN Hai1, FENG Peng2, WANG Junxia3, LI Yunlong1, LI Jin3, HU Bin1, WANG Yin1,CAO Jinjuan1, ZHENG Jianqiu1(1. Beijing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Beijing100029, China;2. China Agri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100011,China; 3.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Beijing102200, China)A bstract: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indoor toxicity of20%allyl isothiocyanate (AITC)water emulsion (WE)to Meloidogyne incognita,the toxicity of 1.8% avermectin em ulsifiable concentrate (EC)to the second instar larvae and eggs of Meloidogyne incognita in tomato were determined by pore plat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0%AITC WE had high lethal effect on the second instar larvae of Meloidogyne incognita,and the mortality rate of 8 000 times solution was still 96.5%, the lethal rate decreased to 66.6% at 10 000 times solution,whose the control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The inhibition activity on the eggs of Meloidogyne incognita was low,and the hatching rate of 100 times solution was only 69.5%.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dilution ratio of allyl isothiocyanate should not be more than 8 000 times for controlling Meloidogyne incognita in the field.When there were more eggs in soil,it was suggested to use AITC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esticides(such as avermectin EC).Keywords:allyl isothiocyanate;Meloidogyne incognita;biological activity收稿日期:2020-07-09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7YFD0201605)。
蓖麻毒蛋白的提取及应用研究熊冬梅;苏小军;熊兴耀【摘要】蓖麻毒蛋白是具有强烈细胞毒性的天然毒素之一,其毒性作用在生物农药、医学抗癌、细胞内转运机理研究、生物防恐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简述了蓖麻毒蛋白的性质、结构及作用机理,并对蓖麻毒蛋白不同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对其应用研究进行了介绍.【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3(030)012【总页数】4页(P59-62)【关键词】蓖麻毒蛋白;毒性机理;提取;应用【作者】熊冬梅;苏小军;熊兴耀【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作物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作物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作物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蓖麻毒蛋白来源于大戟科植物蓖麻,在蓖麻籽中的含量为1%~5%[1]。
蓖麻毒蛋白由两条肽链组成,属于二型核糖体失活蛋白,具有天然植物毒素典型的半毒素结构及强烈的细胞毒性,从而造就了蓖麻毒蛋白的双面性,一方面赋予它在医学抗癌、生物农药、细胞内转运机理研究等方面的潜在作用和优势;另一方面因难以察觉且快速致命的强烈毒性使其成为恐怖袭击者的武器,威胁人类生命安全。
随着蓖麻毒蛋白在医学、农业、军事防控等领域应用的拓展,研究者们对高纯度、高活性的蓖麻毒蛋白的需求进一步增多,因此获得高效提取蓖麻毒蛋白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 蓖麻毒蛋白的性质、结构及作用机理蓖麻毒蛋白为无味白色粉末或结晶型固体,不溶于有机溶剂,易溶于稀酸或盐类水溶液,能在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沉淀析出,对热、酸、碱比较稳定,干热处理不易变性[2]。
蓖麻毒蛋白是由效应链RTA和结合链RTB经二硫键结合而成的异源二聚体植物蛋白毒素,RTA由26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32 000;RTB由25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34 000。
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刘雪艳13720337植物的杀线虫的活性作用机理1植物提取液作用于线虫杀线虫植物提取液或提取物对植物寄生线虫有毒性。
万寿菊叶子的提取液中含有一种对线虫有害的碱性水溶性物质; 豆科植物中含有对线虫有毒的物质Lectine; 蓝刺头属植物根提取液用石油和氯仿处理后得到的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杀线活性; 从苦楝、印楝中分离的苦楝素、印楝素对线虫的生长发育及活性均有极大的抑制作用。
2植物的活性物质作用于线虫杀线虫植物对线虫的作用效果表现为降低线虫活性,引起线虫死亡; 抑制线虫卵的孵化,减少虫口密度; 减轻线虫对寄主作物为害,增加作物产量。
从杀线虫活性物质的分子结构与杀线活性物质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杀线植物如何有效地作用于线虫。
杀线活性类生物碱的杀线活性强弱主要受其分子结构中官能对的类型及其中的官能团的类型控制,含有仲胺型氮原子的苦豆碱比含有叔胺型氮原子的脱氢苦豆碱具有更强的杀线活性。
3植物对线虫体内不同酶系的作用线虫体内存在有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糖苷酶、胆碱酯酶等水解酶类和氧化还原酶、转移酶类等,这些酶对线虫的生存为害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杀线虫植物中含有的二氯亚甲基二膦酸( DMDP) 可干扰海藻糖酶或其他相似酶来抑制线虫的孵化。
尖杉中的杀线活性成分( 生物碱) 可作用于线虫的神经系统,乙酰胆碱酯酶对于神经兴奋传导起关键作用,而三尖杉对线虫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根结线虫卵中含有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植物源活性成分可引起线虫卵囊体内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发生改变,使卵不能正常孵化。
白花曼陀罗叶总生物碱对南方根结线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4植物对线虫体内代谢反应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化学反应,自由基尤其是活性氧及其衍生物自由基是氧化反应中的重要成分。
细胞内有一系列有效的抗氧化防御机制,包括清除ROS 的SOD、过氧化氢酶( CAT)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 等。
根结线虫防治研究进展摘要概述了国内外根结线虫病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微生物源及植物源农药防治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该病的防治现状,并展望了生物防治、微生物源及植物源农药防治的前景。
关键词根结线虫;种类;防治;研究进展;展望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寄生于作物根部,严重危害世界农业生产的一类植物病原物。
其寄主植物超过3 000种,分属于114科,包括水稻、花生、烟草、茶叶、果树、蔬菜、花卉、药材等,其中以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等植物受害尤为严重[1]。
温带、亚热带、热带地区的植物受害比其他地区更为严重,病害可造成作物减产10%~20%,严重时可达75%以上[2]。
笔者综述了国内外根结线虫病防治研究的现状,并展望了生物防治、微生物源及植物源农药防治的前景。
1农业防治1.1土壤有机改良土壤施入某些有机物能够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影响土壤病原菌的活力和残存数量,可以有效降低根结线虫的数量,还能调节作物生长,改良土壤,增加肥效,改良品质。
目前,用于土壤处理添加的成分主要有甲壳类物质(主要是甲壳索)、粪肥和植物有机体等。
郭玉莲[3]利用鸡粪防治温室蔬菜根结线虫病,发现鸡粪水能够抑制根结线虫卵的孵化。
房华等[4]研究表明,茶树菇(Ligrocybe aegerita(Briganti)Singer)的菌渣能减少南方根结线虫对番茄(Lycopersicon Miller)的侵染。
1.2轮作利用根结线虫的寄生范围局限性原理进行合理轮作能有效地防治根结线虫,在作物种植过程中与根结线虫不易繁殖的禾本科(Gramineae)作物轮作,轮作年限越长,效果越好,有条件的地区可实施水旱轮作。
吴家琴等[5]用木薯(Manihot centa Crantz)和甘蔗(Saccharum spp.)与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inn)轮作,发现2种作物对红麻上的根结线虫种类均具有免疫性。
5种中草药提取液对蓟马等草莓害虫杀虫效果研究徐艺格,李恺,王丽娟(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天津,300384)摘要为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增加食品安全性,本试验选择苦参、川芎、生姜、当归、丁香等5种中草药,以期发现一种新的杀虫组合物。
试验通过回流提取法处理川穹、当归、丁香,浸泡提取法处理苦参和生姜,在室内条件下,设定5个稀释浓度对2种害虫进行喷施,选择10倍稀释液进行田间试验。
结果发现,在室内试验72 h后,5倍稀释液和10倍稀释液对蓟马和蚜虫的效果无显著差异;在田间试验7 d后,10倍稀释液对蚜虫防效为63. 70%,对蓟马的防效为50.82%。
关键词中草药;草莓;杀虫效果近年来,随着设施草莓种植面积的增加,设施草莓虫害问题亟待解决。
为降低化学药 剂的使用,研究人员开始致力于提取中草药 有效成分,以研发高效、安全、环保的中草药农药[13]。
本研究试图根据国内文献报道[47],选择 近些年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上有应用的苦参(S o p h o r a f l a v e s c e n s A i t)、)\\驾(L i g u s t i c u mc h u a n x i o n g Hort)^4^ (Z i n g i b e r o f f i c in a l e Roscoe)、当!0(A n g e l i c a s i n e n s i s Diels)、丁香(E M geiM’a car\yo/?/i3;"a Thunb)等5种中草药,提取其有效物质,混合、稀释成不同浓度,施用于草莓顿虫和莉马(fVawW zm eZZa zn(onsa)上。
通过室 内试验找到对2种害虫的最佳中草药提取物 混合液,并且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中草药混合 液的防治效果,以期在草莓栽培上进行推广,提高果实品质,增加食品安全性。
1材料与方法供试草莓品种为“香野”,试验在天津农 学院园艺专业实验室n和天津农学院试验基 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