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课时同步训练题
- 格式:doc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5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练习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1. 下列生态系统最为稳定的是( )A. 草原生态系统B. 农田生态系统C. 城市生态系统D. 森林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大。
2. 下列叙述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悖的一项是( )A. 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时,首先保护当代人的利益B. 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C.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D. 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矛盾时,应以经济发展为重,会造成环境、生态的破坏,违背可持续发展观点,故A正确;B.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不以耗竭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方式求得发展,不违背可持续发展观点,故B错误;C.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至于过渡消耗并得到补充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以“掠夺”的方式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不违背可持续发展观点,故C错误;D.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保护环境,不剥夺或破坏后代人合理享有同等发展与消费的权利不违背可持续发展观点,故D错误。
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环境的保护。
3. 近年来,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给东海的渔场、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原因是( )A.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B. 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C. 树木的大量砍伐D. 海洋石油开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赤潮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引起的,主要是城市排放的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污染海域引起的。
因为在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被排入海洋中后,被逐渐降解而释放出有机物中的N和P,导致一些有毒藻类大量繁殖造成,使某些海域出现富营养化。
藻类过多繁殖会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氧气,致使这些海域的海水中缺氧;排放的有毒物质会导致鱼类中毒,对渔业生产危害很大。
南平市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共7题;共14分)1. (2分)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 . 草原生态系统B .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C . 海洋生态系统D . 湿地生态系统2. (2分) (2019八上·汽开区期末) 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双名法的科学家是()A . 林奈B . 巴斯德C . 弗莱明D . 达尔文3. (2分) (2016七上·平潭期中) 下列能增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方法是()A . 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 . 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C . 增加生物的种类D . 减少生物的种类4. (2分) (2015七上·合江月考) 田鼠吃农作物,猫捕食田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农民养猫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B . 猫的数量增加了,田鼠的数量就会减少C . 猫的数量不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D . “农作物→田鼠→猫”组成了一条食物链5. (2分) (2016七上·凉州期中) 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猛兽消失雷鸟的数量会()A . 缓慢上升B . 迅速上升C . 保持相对稳定D . 先上升然后再降下来6. (2分) (2019七上·长春月考) 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其主要原因是()A . 物质循环能持续进行B .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 .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D . 能量流动能持续进行7. (2分)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是()A .B .C .D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共3题;共20分)8. (8分)(2018·永定模拟) 目前,我市已建成了多处湿地公园,既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旅游场所,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第3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一、填空题:1、生态系统具有能力和恢复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是。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首先表现在生物和上的相对稳定。
3、生物间的物质和能量通过和不停地流动,维持着相对平衡。
4、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
二、选择题1、一个长期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A.逐渐上升B.逐渐下降C.相对稳定D.先升后降2、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A.温带草原B.温带落叶林C.北方针叶林D.热带雨林3、我国西部地区大开发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与水土流失、土壤酸化和沙尘暴有关的()。
A.生态问题B.地理问题C.经济问题D.人口问题4、造成1998年长江中下游特大洪灾的主要原因是()A.长江上游森林植被破坏B.水库蓄水量不够C.长江口发生热带风暴D.农田排水量大5、生态平衡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在江河湖泊和森林中捕杀动物B.自然灾害,如干旱、水涝和地震等C.人们在生产活动中,不按生态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环境。
D.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强,而生物生存的地域和食物有限6、在炎热的夏天。
植物体不会由于阳光暴晒而灼伤,这是因为有()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挥发作用D.蒸腾作用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自我调节稳定状态有限度的2、物种数量3、食物链食物网4、强二、选择题1、C2、D3、A4、A5、C6、D。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同步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以青蛙等两栖动物为主C.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不会被破坏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2 .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长江B.江苏省区C.一块麦田D.池塘里的鲫鱼3 . 狮子以草原上的弱小动物为食()A.狮子对自然界无任何作用B.为了保护小动物,应该捕杀狮子C.不利于维持草原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D.其体内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于太阳4 . 该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A.3条B.4条C.5条D.6条5 .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群大雁B.一块农田C.一块草地6 . 在生态平衡状态下,生态系统内的生物数量会()A.逐渐增加B.逐渐减少C.稳定不变D.相对稳定7 . 中国语言文学,博大精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间的竞争关系B.“大树底下好乘凉”,形象地说明环境影响生物C.“万物生长靠太阳”说了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绿色植物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消费者能促进物质循环8 . 蘑菇在生态系统中应属于()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植物9 . 1998年长江中下游特大洪灾,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
造成这次特大洪灾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风沙使河床变浅B.上游水库泄洪过快C.三江源地区植被遭到破坏D.长江口热带风暴10 . 在自然界中,生物的某些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可以通过坐标曲线的形式形象地表示出来。
下列关于四个曲线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是某生态系统中草、鼠、狐三种生物的关系,a表示草、b表示狐B.图乙是人体呼吸时肺容积的变化曲线,bc段肺内气压上升,膈顶下降C.图丙可以表示酿酒时,随着酒窖内温度的升高,酒窖内产酒量的变化D.图丁可用来表示从菜豆种子萌发到发育成幼苗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变化11 . 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中,包括植物、动物,生物成分是齐全的B.此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阳光→青草→鼠→蛇→鹰C.如果大量捕捉蛇,鼠的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可能会处于一种新的平衡状态D.该生态系统中数量和能量最多的是鹰,若受到某种重金属污染,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是青草12 .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黄山上的松树B.巢湖及湖里的全部生物C.长江中的中华鲟D.淮河内的全部生物13 . 下列各种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项是()A.海带梨树蘑菇B.洋葱蘑菇鸡蛋C.苹果树香蕉树大肠杆菌D.紫菜白菜菠菜14 . 在“藻类→小虾→小鱼→大鱼”这条食物链中,有害物质含量最多的是()A.藻类B.小虾C.小鱼D.大鱼15 . 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16 . 目前,我国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A.焚烧B.填埋C.堆肥D.ABC三项都正确17 .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淡水中的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这种现象称为“水华”。
永州市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共7题;共14分)1. (2分) (2015八上·深圳期中) 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解释,正确的是()A . 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种类保持不变B .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C .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总数量保持稳定D .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不变2. (2分) (2017八下·抚宁期末) 自然选择说的创始人是()A . 拉马克B . 达尔文C . 孟德尔D . 巴斯德3. (2分)(2020·泰安)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 适应某一特定环境的生物在进化上一定比较高等B . 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C . 引入外来物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 . 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增强温室效应,会提高光合效率,改善生态环境4. (2分)(2020·海淀模拟) 雪豹是我国濒临灭绝的一级保护动物。
2019年,研究者借助红外摄像机在三江源地区首次发现雪豹活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用红外线摄像机记录雪豹活动属于实验法B . 雪豹数量变化不影响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C . 在三江源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保护雪豹D . 不同雪豹个体的差异实质是生物种类多样性5. (2分) (2016八上·太仓期末)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这种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是()A .B .C .D .6. (2分)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 . 池塘生态系统B . 农田生态系统C . 热带雨林D . 草原生态系统7. (2分)(2013·海南)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 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B . 大量使用农药后,蛇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C . 该食物网中,猫头鹰与蛇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D . 该食物网中,青蛙捕食害虫,为保护青蛙可大量捕蛇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共3题;共27分)8. (10分) (2016七上·哈密期中) 观察如图中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图中所有动物可统称为________.(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3)在食物网中,总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________.(4)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良好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________.(5)如果鼠的数量减少,短期内蛇的数量怎样变化?________.(6)某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通过食物链不断________.(7)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9. (7分) (2016八上·海口期中) 按要求填空(1)此图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消费者中草食性动物是________,肉食性动物是________.(2)此图中食物链有________条,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________.(3)此图中最长的食物链为________(4)由于人们围捕狐狸,使野兔和老鼠的数量________,导致植物退化.10. (10分)图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1)从组成上看,生态系统都包含________部分和________部分。
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习题一、基础过关1.填空题(1)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的,当发生自然灾害、有毒物质排放或人为消灭某种生物等达到一定程度,超过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时,导致生态系统严重破坏。
(2)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各种生物的和所占的总是维持在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作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一种。
2.单选题(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这是通过( )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2)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了第四份全球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海水酸性已达数千万年最高,将加剧全球变暖;海水酸化导致海洋生物不断灭绝,食物链遭到严重破坏;即便CO2的释放从现在开始停止,海水也需要数万年才能恢复原样。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不断酸化的海水逐渐吞噬珊瑚,使营养级较低的浮游生物丧失栖息地而破坏食物链C.海洋吸收了人类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减缓了气候变暖D.人类工业生产排出的大量CO2多数被海洋和森林吸收了,尽管造成了温室效应,但是对物种的多样性没有影响。
二、综合训练1.能力选择(1)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人工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渡放牧B.若图②所示为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则b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天敌的减少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维持资源种群数量在K/2左右(2)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④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明辨是非(1)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同步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生物种类A B C D E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0.140.0840.0030.620.012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问下列哪一条食物链是正确的()A.C→B→E→A→D B.E→D→C→B→A C.D→A→B→C→E D.C→E→B→A→D2 .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有四条食物链B.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减少C.该生物系统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鹰3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阳光→草→免→鹰”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4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B.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差C.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是无限的5 . 如生态系统含有毒物质镉,在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有毒物质最多的是()A.草B.兔C.鹰D.一样多6 . 如图是草、鼠和蛇三种生物在某生态系统的数量变化曲线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链为:蛇→鼠→草B.人过度捕食蛇,会造成鼠类减少C.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D.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没有限度的7 . 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蛇→鹰→食虫鸟→蚱蜢→草B.狐→鹰→食虫鸟→蚱蜢→草C.蚱蜢→草→食草籽的鸟→鹰→狐D.草→蚱蜢→食虫鸟→蛇→鹰8 . 学习完植物的分类知识后,某同学将海带、葫芦藓和肾蕨归为一类,将莲、柏树和小麦归为另一类,他划分的依据主要是()A.是否有真正的根B.能否产生种子C.是否有输导组织D.是水生还是陆生9 .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B.蛇和鹰之间只构成捕食关系C.图中有3条食物链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是蛇10 .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小河里所有的生物B.小河里的水草C.一条小河D.小河里所有的鱼11 . 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生物的三种生物相对应。
怀化市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共7题;共14分)1. (2分) (2016八上·盐都月考) 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 . 森林生态系统B . 池塘生态系统C . 荒漠生态D . 农田生态系2. (2分) (2017八下·安顺期中) 被誉为“遗传学之父”的科学家是()A . 达尔文B . 弗来明C . 孟德尔D . 列文•虎克3. (2分) (2018七上·丹徒期末) 个别商贩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以牟取高额的利润。
这种做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 丰富人类的饮食文化B . 破坏食物链,进而破坏生态平衡C . 破坏野生动物的繁殖D . 让人们获得了丰富的营养物质4. (2分)(2015·简阳) 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肯定不正确的是()A .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B . 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C . 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D .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乙和丙的数量增加5. (2分) (2018八下·石景山期末) 为维持图所示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最适宜增加的是()A . 水和无机盐B . 食肉动物C . 细菌和真菌D . 水生植物6. (2分) (2018八下·太和期中) 对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 物质在循环B . 组成成分相对稳定C . 能量在流动D . 生物个体数量不变7. (2分) (2019七上·龙湖期中) 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丁能够进行光合作用B . 甲、乙、丙都是消费者C .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D . 若甲的数量增加,则丁的数量将减少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共3题;共20分)8. (5分)(2017·庆阳) 如图是某一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生物,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食物网中生产者是________.(2)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3)在食物网中,生物丁与甲的关系是________.(4)若该生态系统被某种难以降解的农药污染,则有害物质最终在生物________体内积累最多.(5)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该食物网中未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还有________.9. (10分)如图是我国某地的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它利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水稻养猪、养鸭,水稻的秸秆可以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请据图分析回答:(1)杂草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 ,它可以通过________ 作用制造________ ,并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 贮存起来;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 ,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 ;鸭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________ 营养级.(2)能量在各种生物之间以________ 的形式进行传递;碳在生物体与无机环境之间以________ 的形式进行循环.(3)人们设计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使能量最终流向________ .10. (5分) (2017八下·揭西期末) 下图是某一生态系统图解,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太阳能、二氧化碳、水、氮气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鹰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最有可能的是下列哪个图()A. B.C. D.2.生态平衡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列最不稳定的生态系统是()A. 农田生态系统B. 森林生态系统C. 草原生态系统D. 太湖水域生态系统3.在一个由林木、植食昆虫、食虫鸟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如果食虫鸟被大量捕杀,植食昆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图中的哪个曲线图来表示()A. B. C. D.4.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A. 生态系统无调节能力B.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C. 只有绝对禁捕野生动物,生态系统才有调节能力D.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5.“退耕还林”的根本目的是()A. 发展旅游事业B. 发展畜牧业生产C. 改善生态环境D. 增加木材产量6.下列哪一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A. 森林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C. 荒漠生态系统D. 湿地生态系统7.下列关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动物一般只作为消费者,在生态平衡中一般不起作用B. 食物网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C. 只有当食物链中的绝大部分环节出现问题时,才会影响生态平衡D. 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始终不变8.南极是一个极度冰冻的地方,在科学家眼里,那儿可能蕴涵着无价的科学宝藏.而在勇敢的旅游者眼里,这块冰封的陆地恰好是一个游览胜地.目前,在是否可以到南极旅游的问题上,科学家和旅游者的对抗越来越激烈.科学家之所以强烈反对旅游者去南极旅游,主要原因是()A. 南极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复杂,人类的介入会使原有的食物网遭到破坏B. 南极的光照强烈,上空存在臭氧空洞,这会给旅游者带来很大的伤害C. 南极生态系统成分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易被破坏D. 旅游者的活动会使南极的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9.许多自然灾害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灾难性破坏,人类的活动也会严重干预着生态平衡,下列活动对保持生态平衡是良性影响或没有负面影响的是()A. 水稻田养鱼B. 伐木造田C. 过度放牧D. 放宽动植物产品进口检疫10.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A. 减少分解者数量B. 减少最高消费者数量C. 增加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种类D. 改变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条件11.假设在一个由草、鹿、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A. 缓慢上升B. 保持相对稳定C. 迅速上升D. 先上升后下降12.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漠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这一事实说明()A.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巨大的C. 草原上不能放养牲畜D.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只能一成不变,否则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13.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A. B. C. D.二、填空题1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___和所占________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15.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________ ,各种生物的________ 和所占的________ 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________16.如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如向池塘中投放一些大黑鱼(肉食性),则池塘中植食性小鱼的数量将会________ ,写出这条食物链________ .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________ .(2)为维持这一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够做些什么?________ .三、解答题17.南通是鱼米之乡,盛产稻米、棉花和油菜.你认为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哪个调节能力强?请简要说明理由.四、综合题18.小明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实验主材料为落叶,请你对小明作一些指导,一起完成该探究实验:(1)实验前,必须先将________树(选“相同”或“不同”)的落叶________(选“均等”或“不均等”)分成甲乙两组.然后将甲、乙两组树叶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实验过程中要滴加蒸馏水,目的是________(选填“使树叶保持新鲜”或“满足细菌生长、繁殖的需要”).实验结果预测:经过一些日子后,甲组树叶无腐烂现象,乙组树叶有腐烂现象,可说明________.(2)实验过程中是否可以不对甲乙两组进行灭菌处理________.(选“可以”或“不可以”).(3)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你应该________.19.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准备制作一个密闭的微型人工生态系统。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同步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有A.捕杀野生动物B.使用—次性筷子C.垃圾填埋焚烧D.以上三项2 . 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是A.竞争B.捕食C.合作D.寄生3 . 下列生态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水分B.温度C.光D.细菌4 . 为了保护珠穆朗玛峰的生态环境,攀登珠峰的人被要求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
这主要是因为珠穆朗玛峰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C.缺少消费者D.分解者很少5 . 下列叙述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池塘中的所有生物B.草原上的所有青草C.土壤中的所有微生物D.海洋中的所有生物及海水、阳光等非生物因素6 . 下列行为不属于破坏生态环境的是()A.大型交通事故B.捕食“野味”C.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D.在山上开梯田种粮食7 . 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中逐级递减,而农药残留在食物链中却()A.不定B.富集C.减少D.不变8 . 下列四个选择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阳光→草→牛→虎B.鼠→蛇→鹰C.蝉→螳螂→黄雀D.草→兔→鹰9 .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兔和植物数量的动态变化,该图不能反映的是()A.生态系统在动态变化中保持相对稳定B.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C.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10 . 我市某地在水面上铺设生态浮床(如图),浮床上种植水生美人蕉、钱币草、聚草等观赏性好、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用以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这些水生植物构成了一个()A.种群B.植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11 . 动物和细菌、真菌一样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动物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12 . 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够加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相等C.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D.减少生物的种类13 . 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B.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后都能够得到恢复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保护生态平衡不只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14 . 玉米田中有杂草,有玉米螟等害虫,还有以害虫为食的天敌,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玉米是生产者B.杂草和玉米之间是竞争关系C.玉米螟和它的天敌之间是捕食关系D.玉米田中物种少,自我调节能力强15 . 为人类提供饮水、灌溉以及工业用水的生态系统是A.淡水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16 . 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1.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
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2所示,在一
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2.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
A .生态系统无调节能力
B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C .只有绝对禁捕野生动物,生态系统才有调节能力
D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我们通常在媒体上看到“生态平衡”的概念,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持其结构与功
能的稳定状态
B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和恢复其结构与功能相
对稳定的能力
C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
D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关系
4.“一山不存二虎”本是一句成语,如果把这句话当成一种生物学事实,我们可用生物学学科观点对这种现象进行多方面分析,
请回答下
列问题:
(l)用生态学观点分析:
①用生态学的观点看,“一山”属于一个________________,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上看,两虎相争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观点看,两虎相争的根本原因是:虎所处的营养级层次较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内能量流经虎这一营养级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生态平衡的观点看,两虎相争是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种
____________方式。
(2)用生物进化的观点看,两虎相争是实现______________的一种方式。
5.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河蚌等生物
(1)该生态系统能量和有机物的来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水草和水绵在此生态系统中是__________。
鱼、虾是
_________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中,还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生物,如_______________,它们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有人向池塘中投放了一些大黑鱼(肉食性的鱼类),则池塘中的小鱼的数量会_________,写出这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
(4)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数量处于稳定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能力。
(5)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 最多的生物是 ___________。
6.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兔子和狼。
请回答:
(1)草类与兔子、兔子与狼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2)影响兔子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
(3)写出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_________。
(5)冬天,草类减少,兔子的数量将会_____,狼的数量_______;夏天,雨量充沛,草生长茂盛,此时,兔子和狼的数量将_______。
(6)如果人类大量捕杀草原上的狼,兔子的数量将会______,草的数量________,最终导致_________的破坏。
7.某校兴趣小组为农民设计了冬季生态
型种植养殖模式,如右图所示。
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植养植生态系统,它的生物种类少,成分单一,自动调节能力▲(填“较强”或“较弱”);
(2)牛呼吸作用产生的▲可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光合作用的效率;
(3)稻草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进行发酵,参与发酵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被称为▲。
8.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
题:
(1)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含有条食物链。
(2)在这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图示的生物外,还有作为分解者的和非生物部分的等。
(3)由于人们连续不断地围猎狼和狐,使得鼠、兔的数量大增、啃食大量牧草,草原植被遭到破坏。
停止围猎几年后,狼和狐重新大量繁殖,生态系统恢复了平衡。
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能力。
不过这种能力是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所以,人类的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办事。
参考答案
1.A
2.D
3.D
4.(1)①生态系统竞争关系②高能量最少③自动调节(2)自然选择
5.(1)光能生产者(2)生产者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动植物尸体(3)减少
水草→小鱼→大黑鱼(4)自动调节(5)大黑鱼
6.(1)捕食关系(2)草狼(3)草→兔子→狼(4)草狼(5)减少减少增加(6)增加减少生态平衡
7.(1)较弱(2)CO2(3)分解者
8.(1)6 (2)细菌、真菌阳光、空气和水(3)自动调节
生态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