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井(沟)进水现象及其预防措施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3.30 KB
- 文档页数:1
电缆沟进水的解决措施
一般来说,电力电缆在生产时都是不能进水的,电缆内部必须干燥,因为严酷的电场电压试验,因而进水的电缆不能出厂。
一旦电缆进水后,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水树老化现象,最后导致电缆击穿。
水树是直径在0.1m到几微米充满水的空隙集合。
绝缘中存在的杂质、气孔及绝缘与内外半导电层结合面的不均匀处所形成的局部高电场部位是发生水树的起点。
水树发展过程一般在8年以上,湿度、温度、电压越高,水中所含离子越多,则水树发展越快。
水直接进入低压电力电缆中,引起钢带、铜带等金属腐蚀,绝缘性能下降。
水透过绝缘时,会引起电缆击穿,甚至爆炸伤人等。
二、电缆进水的原因
(1) 保管时
新买的成盘电缆,其两头均使用热缩塑料密封套封住,用户在用去一段之后,余下的一头就用塑料纸一裹,外面用绳子扎一下,密封性不好,日子一久,水汽就会渗入电缆。
(2) 电缆敷设时
电缆敷设时,其用塑料纸裹住的电缆头有时会浸在水中,使水进入电缆;在牵引和穿管时,有时会发生外护套破裂现象,导致水进入电缆。
(3) 敷设后
敷设后,未及时进行电缆头制作,使未经密封处理的电缆端口长期暴露。
电缆受潮防潮措施电缆受潮防潮措施1. 了解电缆受潮的原因在采取适当的防潮措施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电缆受潮的常见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降雨:暴雨、积水等情况容易导致电缆受潮。
•温度变化:温度的突然变化可能会导致电缆内部产生水蒸气,从而引起潮湿。
•湿度:高湿度环境中的电缆常常会受到潮气的影响。
2. 防潮措施针对电缆的防潮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多种措施来避免潮湿影响电缆的正常运行。
选用防潮材料•选择防潮性能较好的电缆包装材料,如聚乙烯(PE)等。
•为电缆使用防潮剂或防潮包装材料,以阻隔外界潮湿空气对电缆的侵蚀。
室内布线•尽量将电缆安装在干燥的室内环境中,避免电缆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
•使用适当的密封材料来封闭电缆进入建筑物的孔洞,以防止潮湿空气进入。
室外布线•选择耐潮性能较好的电缆,如防水电缆或抗水渗透电缆。
•使用防水套管或接头盒来保护电缆连接点,防止雨水渗入。
合理敷设电缆•避免电缆敷设在易受水浸的地面上,如低洼地带或水浸区域。
•使用支架或挂钩将电缆高于地面,以减少暴雨或地表积水对电缆的影响。
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立定期检查电缆的制度,及时发现潮湿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清洁电缆及附属设备,确保无潮湿积聚。
3. 结语电缆受潮对其正常运行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采取适当的防潮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选用防潮材料、布线时注意环境和规范、定期检查和维护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防潮并提高电缆的使用寿命。
一旦发现潮湿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以免进一步损坏电缆及相关设备。
4. 了解电缆受潮的原因•降雨:暴雨、积水等情况容易导致电缆受潮。
•温度变化:温度的突然变化可能会导致电缆内部产生水蒸气,从而引起潮湿。
•湿度:高湿度环境中的电缆常常会受到潮气的影响。
5. 防潮措施选用防潮材料•选择防潮性能较好的电缆包装材料,如聚乙烯(PE)等。
•为电缆使用防潮剂或防潮包装材料,以阻隔外界潮湿空气对电缆的侵蚀。
室内布线•尽量将电缆安装在干燥的室内环境中,避免电缆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
如何解决电线电缆的进水问题——江缆电线电缆原创分享(第4期)
电线电缆进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
青岛江缆电线电缆为大家普及电线电缆进水的原因,并总结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电线电缆进水是有较大的安全隐患的,电缆中进的水在电磁场的作用下会发生“水树老化”现象,最终导致电缆击穿。
那么电线电缆进水的原因有哪些呢?如:电线电缆在敷设保存过程中,两端的密封处理不到位,导致水汽深入电线电缆内部;或是电线电缆在敷设时由于密封不到位且电缆头浸泡在水中,电缆外绝缘皮破裂进水;电线电缆敷设完成后,没有及时制作两端的电缆头,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会进入水汽;电线电缆在使用时发生过局部电缆击穿导致水渗入其中。
针对电线电缆进水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或解决:
1、电缆敷设要注意及时制作电缆头完成接线工作,不给水汽进入的机会。
2、防止室外电缆井内与电缆通道内积水,尽可能使用支架将电缆托高并固定。
3、可以采用热氮气等专门的设备对电缆内部进行加压干燥处理
4、如果电线电缆在中间部位有较明显的进水点,只需要将进水点部分的电缆截断,进行中间接头制作即可。
5、如果电线电缆只是两个端头处进水,处理起来比较容易,截掉两端头并重新做电缆接头就行了。
6、为了避免电线电缆进水带来的危害,要定期对其进行耐压泄露试验,了解电缆的运行状态。
青岛江缆电线电缆是生产和销售长城电缆、青岛电缆、烟台电缆电线、潍坊电缆电线、威海电缆电线、防火电缆、矿物绝缘电缆的品牌电缆公司,欢迎来电咨询!。
电缆沟防水施工方案一、背景电缆沟作为承载电缆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电力、通信等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电缆沟常常处于地下或者水域环境中,容易遭受到水的渗透侵害,导致电缆的性能下降甚至损坏。
因此,为了保证电缆的正常运行,电缆沟的防水工作非常关键。
二、防水原理电缆沟的防水施工目的在于防止水分进入沟内,对电缆产生损害。
常用的电缆沟防水原理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阻挡法:通过设置有效的防水层(如沥青油毡、水泥混凝土等)来阻挡水的渗透。
2.分流法:通过设置能够将水分引导到其他地方的渠道,分散水的压力,达到防水的目的。
3.封闭法:采用闭合的施工方式,使用密封材料将电缆沟完全封闭,防止水的渗透。
三、施工方案为了有效保护电缆,以下是一种电缆沟防水施工方案,供参考:1. 设计方案在电缆沟的设计方案中,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地质环境:了解地下水位、土壤渗透性等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防水方案。
•施工条件:根据电缆布线方案和施工条件,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和材料。
2.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方案,准备合适的防水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沥青油毡: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适用于阻挡法。
•防水涂料:根据施工环境选择适当的涂料,可用于阻挡法和封闭法。
•密封胶: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和耐候性,适用于封闭法。
3. 施工流程电缆沟防水施工的主要步骤如下:(1)准备工作•清理电缆沟:清除沟内的泥土、石块等杂物。
•检查电缆沟:检查沟内是否有损坏的电缆,及时修复或更换。
(2)防水层施工•阻挡法:使用沥青油毡或防水涂料,将防水层铺设在电缆沟底部和两侧墙面。
•分流法:设置分流沟,将水分引导到其他地方。
•封闭法:使用密封胶将电缆沟完全封闭。
(3)维护工作•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电缆沟的防水层是否存在破损或脱落现象。
•及时维护:如发现防水层出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
四、施工注意事项在电缆沟防水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施工质量:确保防水材料的质量,施工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2024年电力电缆受潮的处理方法前施工所用电力电缆主要以YJLV22系列交联铝芯电缆和YJV22系列交联铜芯电缆(10KV)为主,与架空线路和老式充油电缆相比较,该型电缆绝缘性能好,允许工作温度高(可达90℃),有较好的机械强度。
电缆的大量应用,既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又美化了城市市容,值得推广。
但在长期施工过程中,结合运行单位的大量反馈意见,我们发现电缆受潮进水这一现象越来越成为影响电缆安全运行的潜在隐患。
1、电缆受潮进水的原因及危害(1)新进的整盘电缆在出厂时,其两头均使用塑料密封套封住,但在施工现场根据实际情况用去一段之后,剩下的部分就用塑料布简单包扎一下断口,由于平时露天摆放且密封不好,日子一久,难免就会有水汽渗入电缆。
(2)电缆敷设时,需要经常穿越道路、桥梁和涵洞等,由于天气或其他原因,电缆沟内也时常积聚了许多的水,敷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电缆头浸在水中的情况,因塑料布包扎不严或破损而使水进入电缆;另外在牵引和穿管时,有时也会发生外护套甚至钢铠被刮坏现象,当使用机械牵引时,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3)电缆敷设完成后,因现场施工条件限制未能及时进行电缆头制作,使未经密封处理的电缆断口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甚至浸在水中,使水汽大量进入电缆。
(4)在电缆头制作过程中(包括终端头和中间接头),由于施工人员的疏忽大意,新处理的电缆端头有时会不小心掉入现场的积水中。
(5)在电缆的正常运行中,如果因某种原因发生击穿等故障时,电缆沟中的积水便会沿着故障点进入电缆内部;在土建施工中,尤其是在使用大型建筑机械的建筑工地,因各种人为因素而引起的电缆破损或击穿事故,也屡见不鲜。
当发生此类事故时,电缆绝缘遭严重破坏,也会造成电缆进水。
研究表明,电缆进水后,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水树老化现象,最后导致电缆击穿。
水树是直径在0.1m到几微米充满水的空隙集合。
绝缘中存在的杂质、气孔及绝缘与内外半导电层结合面的不均匀处所形成的局部高电场部位是发生水树的起点。
高压电力电缆进水检测、状态评估及防护技术以高压电力电缆进水检测、状态评估及防护技术为标题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高压电力电缆在输电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外界因素的干扰,高压电力电缆的进水问题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
进水不仅会损害电缆的绝缘性能,还会导致电缆的局部放电和绝缘击穿,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因此,对高压电力电缆的进水情况进行检测、状态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高压电力电缆进水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红外热像仪检测、超声波检测、局部放电检测和电容法检测等。
红外热像仪检测通过观察电缆表面的热像图,可以得知电缆是否存在进水情况。
超声波检测则是利用超声波的穿透性能,检测电缆内部是否存在水分。
局部放电检测则是通过检测电缆局部放电的情况来判断电缆的绝缘状况。
电容法检测则是利用电容传感器测量电缆的电容值,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进水情况。
以上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高压电力电缆进水后的状态评估是保障电缆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进水检测后,需要对电缆的状态进行评估,包括进水程度、进水位置和对电缆绝缘性能的影响等。
通过评估电缆的状态,可以制定相应的维修和防护措施,从而保障电缆的安全运行。
评估电缆状态的方法主要有电场法、局部放电法和介质损耗因子法等。
电场法通过测量绝缘电阻和介质损耗因子等参数,评估电缆的绝缘状况。
局部放电法则是通过检测电缆的局部放电情况来评估电缆的绝缘状态。
介质损耗因子法则是通过测量电缆的介质损耗因子,来判断电缆的绝缘性能是否受损。
通过综合评估电缆的状态,可以及时采取维修和防护措施,保障电缆的安全运行。
针对高压电力电缆进水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技术。
常见的防护技术包括:密封防水、绝缘保护和智能监测等。
密封防水是指在电缆接头和终端等关键位置进行密封处理,防止水分进入电缆内部。
绝缘保护则是采取绝缘材料对电缆进行保护,提高电缆的绝缘性能。
电缆沟积水引起的电缆烧伤、击穿和爆裂!1. 电缆井(沟)进水的危害(1)电缆井(沟)进水后,沟内水深,有的井(沟)水深达1m 左右,因排水困难,电缆巡视人员无法下井进行正常巡视,影响到电缆巡视质量,致使电缆运行中的故障隐患不能及时发现,这样不仅影响电缆的正常运行,而且有使电缆故障扩大的危险,极易发生电缆头破裂现象,而更换电缆头或做中间接头,不仅停电时间长,影响正常供电,还会使电缆线路增加新的故障点。
(2)电缆井(沟)进水后,产生潮气,如遇电缆因施工或产品质量问题发生裂缝,进入水汽时,不仅破坏了电缆绝缘,还会导致电缆进水而引起电缆爆裂。
(3)刚开始两网改造时,将高压分线箱放置在电缆井中,造成高压分线箱长期浸泡在水中,其结果是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发生设备锈蚀,极易引发故障。
(4)电缆在敷设时,用塑料纸裹住的电缆头有时会浸在水中,使水进入电缆。
在牵引和穿管时,有时会发生外护套破裂现象使电缆渗进水。
(5)因电缆井(沟)存有水,敷设后,入未及时进行电缆头制作,使未经密封处理的电缆端口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甚至浸在水中,使水汽大量进入电缆,造成电缆烧伤或击穿。
(6)电缆头制作时(包括终端头和中间接头),由于制作人员的大意,电缆端头有时会滑入有积水的电缆井中。
(7)电缆运行中,发生中间接头击穿等故障时,电缆井中的积水便会沿着缺口进入电缆。
在建筑工地,外力引起的电缆破损或击穿,也会发生电缆进水。
2. 电缆井(沟)进水的原因(1)因城网工程刚开始,对电缆井(沟)进入估计不足,没有采取防渗漏措施。
(2)因多数电缆通道都在便道上,地势较低,与上、下水管距离较近,在电缆设计时,有未考虑电缆井(沟)的防渗漏处理,造成上、下水和地下水通过井壁渗进井内与排水管之中。
(3)电缆井(沟)防渗井浅且排水功能差,导致电缆井(沟)存水,无法排除。
(4)还有部分电缆沟道位于河岸边,遭外力破坏井圈下陷,井盖损坏,使路面积水往沟道里倒流。
3. 应采取的措施为使电缆沟达到电力系统对环境湿度的工作要求。
配电室电缆沟进水后的预防措施1.配电室进水分两种:一种是雨水(查尔汗一年雨季少进水几率为零)进入;另一种是工艺生产水进入,这种最常见,发现电缆沟有水立即安排值班人员迅速组织排水。
2.集水池+排水槽引至集水池+流入污水井。
适用于电缆沟的标高低于周边的污水池。
做法是在电缆沟最低的地方,靠近污水井的地方,在电缆沟旁做一个集水池,由电缆沟内集水池放出的水引到集水井,集水井里的集水引入污水井。
【有集水池的配电室见附表1】3.配电室电缆沟进水主要原因是工艺生产水渗漏进入,发现上报工艺人员,由工艺负责人安排查找维修生产水管道漏点。
4.配电室电缆沟每天巡检两次,发现渗水100mm≤h≤300mm标尺线时,立即汇报当班人员抽水处理,并做好抽水记录。
【配电室抽水记录见附表2】5.如果配电室发现水满溢出电缆沟,巡检人员立即上报主管负责人,通知工艺负责人做好停电准备,巡检人立即穿戴好绝缘靴迅速判断危险位置果断分开配电柜开关。
6.电缆沟有水时,当班人员立即取出抽水设施(潜水泵、消防带),办理临时用电票,抽水处理。
7.电缆沟的积水排干后,应立即进行夹层、电缆沟和变配电室内的通风除湿,以迅速降低上述空间内的空气湿度。
8.电缆沟抽完水后被溅到水的电气设备在准备再次投入运行前首先应进行全面擦拭,并由热风对其吹干,然后测量其电气线路的绝缘。
在绝缘值达标后方能投入运行。
9.已经进水的配电柜和控制柜在水退后,应立即进行通风干燥。
进水的电器元件经过干燥后,也绝不可轻易投入使用,必须对其进行严格地检测,确认其各项电气性能达标后方可使用。
10.完全被水淹没的配电柜的电气设备,原则上都应解体烘干。
烘干后进行全面测量,检测值达标后方可进行组装。
使用前还需对部分元件的设定值进行全面整定。
高压设备还需专门组织一次预防性试验。
配电室电缆沟巡检记录表备注:配电室电缆沟每周的周二、周六巡检,并做好记录,记录表妥善存档。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电缆使用数量日益增多,需要根据不同电缆数量、电缆敷设路径、现场环境特点及先前已有管道情况选择适宜的电缆敷设方式,如直埋敷设、混凝土电缆槽内敷设、排管内敷设、电缆沟内敷设以及电缆隧道内敷设等。
当前,大多工业建筑采用或局部采用电缆沟敷设的方式进行敷设。
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允许工作温度高,降低了电缆故障的发生率,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成为工业配电系统的首选。
现在电缆敷设的电缆沟进水现象成为影响电缆安全运行的主要潜在隐患。
本文根据电缆线路使用情况,分析电缆沟进水危害及原因,从电缆沟设计等多个方面提出了预防及解决对策。
1 电缆沟进水造成的危害电缆沟进水后,如无排水措施,会导致电缆巡视人员难以下沟查看,不能及时发现电缆运行中存在的故障隐患,从而引发大规模供电故障,影响范围广,会增加维修时间,对正常工业生产进度造成破坏。
电缆沟进水后会在沟内产生潮气,如果电缆因各种原因发生外护套破裂现象,会破坏电缆的电气绝缘,导致电缆进水而引起电缆爆破。
电缆长时间泡在水中会腐蚀电缆外保护层(如聚氯乙烯绝缘层),外绝缘层破损会导致电缆相线与水接触,从而引发单相或三相接地故障。
电缆正常运行使用中,积水进入电缆,会发生电缆绝缘水树老化现象,绝缘中存在的杂质位置是发生水树现象的起点,电缆沟内温湿度高,水树发展快,影响电缆正常运行。
进水或受潮对电缆危害都比较大,主要分为径向(横向)与轴向(纵向)进水。
高压电缆缓冲层由蓬松的半导电聚酯材料和吸水树脂材料组成,电缆受潮后,缓冲层吸水膨胀。
金属护套采用波纹铝护套,能保护电缆不受外力挤压,如铝护套与缓冲层配合较松,水分沿着电缆径向透过护套流入电缆;电缆终端头等附件密封不好,可能会导致电缆导体或缆芯轴向进水。
2 电缆沟进水原因分析早期电缆工程对电缆沟进水估计不足,多数电缆沟通道设在便道上,与上下水管距离较近,如果电缆设计时未考虑电缆沟防渗漏处理,会造成上下水通过沟壁渗入。
电缆沟渗水处理
电缆沟是电力、通信等所必需的重要设施,但电缆沟内积水却是影响电路运行的关键
隐患。
在使用电缆沟之前,第一步就是把里面的积水排干,因此,如何治理电缆沟渗水是
一个考验施工者能力的问题。
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施工现场会有不同的应对方法,下面
就详细介绍一些电缆沟渗水的处理方法。
1. 加设排水阀。
这种方法在电缆沟渗水量不大时,是最有效的常见处理方式,在施
工中,应根据实际要求选用正确的口径排水阀,把排水阀正确安装在电缆沟内,周围应加
设防渗水装置,确保电缆沟内没有渗水。
2. 浇注砂浆。
浇注合适厚度的轻质高分散砂浆,其厚度可根据渗水程度确认,例如
渗水量较大时,可以采用厚度较大的砂浆来加固;而渗水量较小,可以采用较薄的砂浆与
水泥混合土,将其铺在电缆沟的表面上,形成、結構坚固的防水层。
3. 加设抗酸碱膜。
一般而言,电缆沟渗水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排水口加设不当,造成
了排水畅通不良,在此情况下,可以在电缆沟的内壁上加设抗酸碱膜,使之变得更加坚固,同时防止不必要的渗水。
4. 加设抑渗层。
如果渗水极为严重,甚至形成深沟,上面的措施也将无法管用。
在
这种情况下,就要采用如抑渗层等灌浆料,将其填充到电缆沟内,构筑出阻止渗水的障碍物,以遏制渗水的发生。
上述几种方法,有助于电缆沟消除或有效控制渗水,但要想得到良好的效果,还必须
正确识别渗水原因,有明确的控制施工计划,还要积极采取技术措施,包括正确选择抗渗
素材,建立完善的渗水管理机制等。
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抑制电缆沟渗水,确保线路
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