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与医院感染防控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21
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手卫生与消毒技巧。
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手卫生与消毒技巧一、引言在医疗机构中,感染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医院感染可以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传播疾病的风险。
因此,正确的手卫生和消毒技巧成为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手卫生和消毒技巧,帮助医护人员和患者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二、手卫生的重要性手卫生是每个人都应该牢记的基本卫生习惯。
对于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来说,手卫生更是至关重要。
因为手是最常接触病原体的部位,也是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正确的手卫生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健康。
三、正确的手卫生步骤1. 使用洗手液或香皂。
洗手液或香皂是去除污垢和病原体的关键。
要确保使用的洗手液或香皂具备去除病原体的能力,并且不会对皮肤造成刺激。
在使用洗手液或香皂时,应该充分揉搓双手,包括手掌、指缝、指尖、指甲以及手腕,持续时间至少应达到20秒。
2. 彻底冲洗双手。
冲洗双手是确保洗手液和香皂残留物被充分清除的关键步骤。
使用清水彻底冲洗双手,以确保洗手液或香皂的残留物完全被冲洗干净。
3. 使用纸巾或干燥器进行擦干。
正确的擦干步骤可以避免病原体再次附着在手上。
使用干净的纸巾或干燥器将双手擦干,特别是指缝和指甲之间的区域。
四、消毒技巧除了正确的手卫生,医疗机构还需要采取适当的消毒技巧,以确保医疗设备、工具和环境的清洁和无菌。
1. 选择适当的消毒剂。
根据具体的清洁和消毒需求,选择适当的消毒剂非常重要。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酒精、高浓度氯溶液和紫外线消毒器等。
不同的消毒剂对不同的病原体有不同的杀菌效果,因此在选择消毒剂时要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
2. 正确的消毒步骤。
正确的消毒步骤可以确保消毒的效果。
在使用消毒剂之前,应先用清水将待消毒的物品或表面清洁干净。
然后按照消毒剂的说明进行正确的使用,包括浸泡时间和浓度等方面的要求。
3. 定期检查和更换。
医疗设备和工具的定期检查和更换是确保消毒效果的关键。
过期或破损的设备应及时更换,避免使用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设备。
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手卫生规范与操作手卫生在医院感染防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手卫生规范与操作能有效减少疾病传播的潜在风险,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防控方面的手卫生知识以及相关规范与操作方法。
一、手卫生的重要性手是人与外界交流最频繁的部位,同样也是疾病传播最常见的途径之一。
不正确或不彻底的手卫生容易导致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传播,增加感染的风险。
而在医院这个特殊环境中,患者的病原体扩散速度更快,因此手卫生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二、手卫生规范与操作1.合适的手卫生时机- 在接触患者之前- 在进行无菌操作之前- 在接触不同患者之间- 在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在接触患者体液前后- 在处理垃圾或污染物品后- 在接触动物或粪便后2.正确的手卫生方法- 使用合适肥皂和流水清洗双手- 摩擦双手的所有表面,包括指缝和指甲- 至少持续20秒,确保充分清洗- 用流水彻底冲洗手和肥皂,并用纸巾或干净的毛巾擦干- 可选择使用免洗洗手液或含酒精的洗手液,但不能替代常规的手洗步骤3.消毒的重要性手消毒是手卫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医院中的消毒常采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
医务人员应在特定情况下进行手消毒,尤其是在无法使用肥皂和水洗手的情况下,如在急救、手术室等场所。
4.适当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或进行医疗操作时,应根据不同情况佩戴相应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可以避免疾病的传播。
5.手卫生教育与培训医院应定期开展相关的手卫生教育与培训,加强医务人员、患者及访客的手卫生意识,提高其正确使用手卫生的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手卫生原则、正确的手卫生步骤和消毒方法等。
三、手卫生的质量与效果评估手卫生的质量和效果评估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建立相应的监测机制,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操作进行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患者和家属也可以通过观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情况,提醒其正确执行手卫生操作。
医院感染防控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和技能在医院中,感染是一种常见而又严重的问题。
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医院感染防控变得至关重要。
其中,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和技能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技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一、医护人员手卫生的重要性医护人员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首要措施。
医护人员每天接触大量患者和物品,容易成为病原菌的携带者。
不良的手卫生习惯会导致细菌和病毒在医院内传播,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
因此,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技能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二、加强手卫生宣传教育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医院应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
首先,通过宣传海报、宣传册等形式,向医护人员传达对手卫生的重视和卫生习惯的正确操作。
其次,可以组织一些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形式的教育,让医护人员了解手卫生的知识和技巧,并强调其重要性和影响。
此外,医院还可以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演示和操作指导,让医护人员更好地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
三、提供便捷的手卫生设施为了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医院应提供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首先,医院应该在易于接触的地方设置充足的洗手液、洗手盆和干手纸等设备。
这样,医护人员在需要时可以方便地洗手和进行手卫生。
其次,医院还可以在工作区域和患者病房设置便携式的洗手液和干手纸,以便医护人员及时进行手卫生。
四、培训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技能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医院应该定期开展手卫生技能培训,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正确地执行手卫生操作。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使用洗手液和消毒液的技巧、佩戴手套和口罩的要点等。
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实际操作和示范,让医护人员能够亲自参与并获得反馈。
此外,还应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和落实所学的手卫生技能。
五、建立监督和反馈机制为了确保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技能得到持续的提高,医院应建立监督和反馈机制。
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有哪些(手卫生消措施隔离措施等)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有哪些(手卫生消措施,隔离措施等)在医院环境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防控的几个方面,包括手卫生消措施以及隔离措施等。
手卫生消措施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之一。
医护人员应时刻保持手部的清洁卫生。
具体措施如下:1.勤洗手:医务人员应定期洗手,并在工作前、工作后、接触患者前后洗手,特别是接触污染物品或患者分泌物后都要彻底清洗双手。
2.正确洗手方法:使用温水和肥皂,搓揉双手的掌心、指缝、指甲和手背,确保清洁彻底。
洗手时间不得少于20秒,并用纸巾擦干双手。
3.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如果无法取得洗手条件,医务人员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或消毒剂,彻底擦拭双手。
4.巧妙佩戴手套: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或执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时应佩戴手套,佩戴前后要洗手。
5.避免触摸面部:医务人员在佩戴手套后,应避免触摸自己的面部,防止将病原体传播到其他部位。
隔离措施医院采取隔离措施以防止传染病的蔓延。
隔离措施分为标准预防措施、物理隔离措施和抗生素预防措施。
1.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在与各类患者接触时都应当遵循标准预防措施。
这包括戴口罩、戴手套、穿手术衣和戴帽子等。
预防措施的具体要求应根据不同传染病的特点而定。
2.物理隔离措施:对于已经被诊断感染或具有高传染性的患者,需要进行物理隔离。
医院应设立单独的隔离病房,确保患者与其他人互相隔离。
3.抗生素预防措施:针对某些特定的感染疾病,医生可能会根据临床情况开具抗生素进行预防。
这种措施主要用于控制某些细菌感染的传播。
其他防控措施除了手卫生消措施和隔离措施外,医院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传播。
这些措施包括:1.清洁和消毒: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病房、手术室、器械和床单等物品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环境的卫生。
2.良好的通风系统: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有助于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在手卫生中的应用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在医疗机构内因各种原因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会给患者造成健康威胁,还会增加医疗机构的医疗负担。
在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中,手卫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下面将介绍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在手卫生中的应用。
手是人体最常接触外界的部位之一,也是促进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因此,在医院感染的防控中,手卫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通过正确执行手卫生程序,可以显著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感染传播风险。
下面将介绍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在手卫生中的应用。
1. 手卫生的概述手卫生包括手部清洁和手部消毒两个方面。
手部清洁是指用流水和肥皂清洗双手,以去除污物和可见物质。
手部消毒是指使用酒精类消毒剂或含氯消毒剂进行手部的抹洗,以杀灭细菌和病毒。
手卫生的目的是减少手部传播的病原体,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2. 手部清洁的步骤手部清洁分为标准清洁和手术清洁两种情况。
标准清洁的步骤如下:(1)在流水下湿润双手,并涂抹适量肥皂。
(2)搓手至少20秒,包括手背、手掌、手指缝和指尖,以及手腕部位。
(3)用流水冲洗双手,确保将所有肥皂残留物冲洗干净。
(4)用纸巾或干净毛巾擦干双手。
手术清洁的步骤如下:(1)在流水下湿润双手,并使用含氯的抗菌皂。
(2)搓手至少2分钟,包括前臂部位。
(3)用流水冲洗双手,确保将所有皂液冲洗干净。
(4)用无菌手巾擦干双手。
3. 手部消毒的步骤手部消毒是指使用酒精类消毒剂或含氯消毒剂对双手进行抹洗,以杀灭细菌和病毒。
手部消毒的步骤如下:(1)取适量消毒剂于掌心。
(2)搓手至少20秒,包括手背、手掌、手指缝和指尖,以及手腕部位。
(3)待双手干燥。
4. 手卫生注意事项为了确保手卫生的效果,医护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1)在进入病房之前和离开病房之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2)在清洁污物之后、排泄物之后、接触患者之后,以及触摸病人周围环境之前都必须进行手卫生。
(3)若手部有可见污物或分泌物,应先进行手部清洁,并进行手部消毒。
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因接受护理或治疗而导致的感染。
如何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成为医院管理和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下面将介绍一些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
1、手卫生
手是传播病菌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之一。
医护人员在给患者接触前和接触后应当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分泌物或伤口后更要注意彻底清洁双手。
2、使用无菌器具
在进行任何医疗操作前,护士和医生必须使用无菌器具,并保证器具的包装完好无损。
避免重复使用一次性器具,以免交叉感染患者。
3、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仅可以治疗感染,还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
4、加强环境清洁
医院环境清洁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医院的地面、墙壁、床单等都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减少病菌在医院内的传播。
5、做好隔离措施
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病毒或
细菌传播给其他患者。
医护人员也应戴好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6、加强教育宣传
医院管理层应该定期开展医院感染预防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
防范意识。
同时,也可以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医院感染的预防知识,共
同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的贯彻执行,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保
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都能够高度重视医院
感染预防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防控手卫生与医院感染防控一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二手卫生的依从性三怎样规范手卫生一、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1、从医院感染发展史说明手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的关系2、从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中证明手卫生是最重要的3、从历年的医院感染爆发事件说明手卫生的重要性4、从新生儿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说明与医院感染的关系5、从手部皮肤的带菌情况进一步证实手卫生的重要6、从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微生物污染的情况看手卫生的重要性从医院感染发展史说明手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的关系医院感染问题是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被逐步认识。
早在公元500年印度外科学家Susruta首次报告了产褥感染,分析了感染原因,从此强调助产人员在接生前必须修剪指甲并洗净双手。
现代流行病学之父—塞麦尔韦斯应用系统的监测技术证实了维也纳某医院产褥热高发的原因,并通过实施严格的洗手措施防止产褥热的传播。
19世纪中期现代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采取隔离、病房通风、戴手套等措施,使前线伤员死亡率从42%下降到2.7%,在以后的许多研究中,也证实了医生在诊查不同病人之间,即使是清洁洗手都能降低医院感染率。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在医院内医院感染往往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污染物品或病人,使其成为传播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
这一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在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中证明手卫生是最重要的在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中发现:1:尽早拔除或更换导管。
2:做好日常导管护理工作。
3:手部卫生。
从历年的医院感染爆发事件说明手卫生的重要性•1998年深圳妇儿医院院内感染事件•2003年2月我国发生的非典型性肺炎(SRAS)•2005年12月安徽宿州“眼球事件” 医院感染管理之痛。
•2008年9月福建三明二院麻醉事件4名患者死亡。
•200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一附属医院8例患儿死亡。
新生儿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1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对病原体普遍易感2 与公共医用器材、环境、生活用品接触机会多(暖箱、辅助呼吸、尿布、奶瓶)3 医院编制少,工作忙。
4 流水线护理操作忽视了医务人员手的清洗消毒。
•其中最重要是手卫生不合格。
从手部皮肤的带菌情况进一步证实手卫生的重要手部皮肤所带细菌分为两大类:•常居菌•暂居菌•常居菌是指可在皮肤的深层长期生长繁殖,并可重复分离到的细菌,其种类随气候、年龄、健康状态、个人卫生、身体的部位不同而异。
其中有10%—20%长期定植于皮肤的深层,生活在毛囊孔和皮脂腺开口处,一般的肥皂搓擦不易将它们去除干净,只有用化学消毒剂,才能将其杀死或抑制。
•常见的有葡萄球菌、棒状杆菌、丙酸杆菌、白假丝酵母菌等非致病菌。
暂居菌是指主要通过与病人接触而附着于皮肤上或与周围工作环境接触而临时污染的微生物,它包括许多病原菌,如链球菌、假单胞菌、沙门菌、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只能在短期内分离到,很少在皮肤上繁殖,在皮肤上存活时间<24小时。
一般存在于皮肤表面或角质层上层细胞下,可受皮肤自我保护生态系统的影响。
暂居菌一般来源于环境,它的组成往往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
产房及辅助科室工作人员带菌种类较多。
暂居菌大部分易于用机械(冲洗)或普通肥皂洗手、化学(消毒)方法去除。
•常居菌和暂居菌可以互相转化。
常居菌可以通过皮肤脱屑及出汗等途径转化为暂居菌,暂居菌可通过长期皮肤污染,而进入毛囊、汗腺和皮脂腺内,变成常居菌。
•通过手卫生可使皮肤菌群发生改变。
•医务人员手部的暂居菌导致了绝大多数的医院感染。
•加强手部皮肤的清洗消毒技术可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常居菌,消除暂居菌的目的,从而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从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微生物污染的情况看手卫生的重要性医务人员手上革兰阴性杆菌携带率为20%-30%,而烧伤病房或监护病房工作人员可高达80%或更多。
25%-68%普通护士手上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每分钟可获得16cfu的细菌医务人员做一个简单操作都可以使手上的细菌增加100~1000 cfu的细菌,如:•把病人从床上扶起来;•测量血压或脉搏;•接触病人的手;•给病人翻身;•接触病人衣服或床单;•接触床头柜、床垫、输液泵等。
•医务人员手上带菌量108cfu,一般不致病,但对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来说103 cfu甚至更少也可致病。
•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都是通过医务人员手为媒介将革兰阴性杆菌传给病人而引起。
因为空气中很少传播革兰阴性杆菌,通过手传播是重要的途径。
•在一系列的消毒隔离措施中,手的清洗与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研究证明医务人员每日坚持高质量的洗手消毒可使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25%~50%。
洗手率从48%上升到60%,医院感染率相应从16.9%下降到9.9%。
因此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散发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手卫生也是减少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国内外许多医院宣传栏上都有“手不清洁请不要碰病人”的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更安全的医疗护理是:•清洁的手;•清洁的操作;•清洁的产品;•清洁的环境;•清洁的设备。
其中清洁的手是第一的。
二、洗手的依从性•英国在ICU做的观察研究中显示,医生洗手率很低仅20%-50%。
•我国卫生部(1993年)抽查结果报道,医护人员操作前能做到洗手的仅有54%;洗手及擦手用毛巾合格率仅32%,大部分均为洗手后在白大衣上擦干。
•南京尹相毅等通过3年对1392例工作人员卫生洗手进行监测,平均合格率为55.6%,其中护士合格率最高为71.8%,医生合格率为56.3%,卫生员合格率为35.2%。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989—1997年近10年医院消毒灭菌效果检测结果显示,医务人员手检测合格率仅81.73%。
我院洗手依从性我院洗手依从性很不乐观,每次的督查时发现洗手依从性不到50%,医生给患者检查前后很少洗手;护士每次护理操作前后也很少洗手;常常接触医源性垃圾也不洗手,使手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
洗手依从性差的原因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场所缺乏相应的洗手设施工作繁忙,持续有效的洗手时间短或洗手次数不够未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对洗手产品过敏,洗手产品对皮肤有刺激针对洗手不合格采取的措施1 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2 改善洗手设施3 加强监管、督查4 加强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5 选择合格的洗手产品三怎样规范手卫生解读新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手卫生设施•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手卫生效果的检测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
术语和定义1 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2 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 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5 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摩擦清除。
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6 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
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7手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
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碘伏等。
包括⑴速干手消毒剂: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
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⑵免冲洗手消毒剂: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
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8 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1 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洗手设施。
2 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
3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1 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1 设置流动水洗手设置2 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诊疗区域均宜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3 应配备清洁剂。
肥皂应清洁与干燥。
盛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
皂液有浑浊或变色应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
4 配备干手物品或设施,避免二次污染。
5 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
6 手卫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7 卫生手消毒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国家有关规定。
•宜使用一次性包装,•医务人员对选用的手消毒剂应有良好的接受性,手消毒剂无异味、无刺激性等。
外科手消毒设施1 应配备洗手池。
洗手池设置在手术间附近,水池大小、高矮适宜,能防止洗手水溅出,池面应光滑无死角易于清洁。
洗手池应每日清洗与消毒。
2 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置,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
2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以上的原则选择洗手或者使用速干手消毒剂:1 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 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 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 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后。
医务人员洗手方法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清洁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具体揉搓步骤A 掌心对相对,手指并拢,互相揉搓。
B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互相揉搓,交换进行。
C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互相揉搓。
D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摩擦,交换进行。
E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转动搓擦,交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