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931.51 KB
- 文档页数:37
护理中的手卫生与消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护理中的手卫生与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在医疗机构中,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良好的手卫生能够有效减少病原微生物在医疗过程中的传播,保护患者免受感染的风险。
本文将就护理中的手卫生与医院感染预防的基本措施进行探讨。
一、正确洗手的步骤1. 准备工作:打开自来水龙头,调节水温到适宜温度;戴好指甲刷等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2. 湿洗手:用清水将双手湿润后,将适量肥皂涂抹于两手之间,握紧双手互搓掌心、掌背、手指缝等部位,持续洗手20秒。
3. 泡沫洗手:将肥皂泡沫均匀涂抹于整个双手,然后揉搓手心、背心、指甲缝等部位,持续洗手20秒。
4. 冲洗:用流动的清水将泡沫从手上冲洗干净,确保没有残留肥皂。
5. 干手:用干净的纸巾或电热吹风机吹干双手,避免使用手帕等会造成二次污染的物品。
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时间是确保手卫生的基础。
护理人员在临床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污染物前后,以及触摸面部、饮食等特定情况下都应当进行手卫生。
二、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为了有效防范医院感染,护理人员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接触风险,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手套:常规医务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佩戴无菌手套,确保双手和患者充分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2. 口罩:在与疑似或确诊感染的患者接触时,护理人员应佩戴口罩,降低呼吸道传播的风险。
3. 防护面具:在进行特定医疗操作时,如吸痰、切口处理等,护理人员应佩戴防护面具,保护自身免受污染物的侵害。
4. 护目镜:在激光手术、粉尘较多的环境中,护理人员应佩戴护目镜,保护眼睛的安全。
5. 防护服:在处理染有体液等污染物的工作时,护理人员应佩戴防护服,全面遮挡身体,减少暴露风险。
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有助于有效隔离病原体以及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合理使用消毒剂在医疗机构中,合理使用消毒剂是保证卫生环境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医院感染的手卫生与消措施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越来越成为人们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的重要场所。
然而,正因为医院容易聚集大量的患者和病原体,所以医院感染也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
其中,手卫生与消措施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防控手段之一。
本文将重点阐述医院感染的手卫生与消措施。
一、手卫生的重要性手是人体最常接触外界的部位,也是最容易成为细菌和病毒的携带者。
医院是细菌和病毒滋生的温床,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之间频繁的接触使得感染的传播更加迅速。
因此,加强手卫生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二、手卫生的方法1.常规洗手常规洗手是最基本的手卫生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手卫生环节。
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用流动水湿润双手,涂抹适量的肥皂,搓揉双手至少20秒,包括手指、手背、手腕、指甲和指间等部位,然后用流水冲洗干净,最后用纸巾擦干。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每次接触患者前后都应进行洗手。
2.手消毒除了常规洗手之外,手消毒也是非常重要的手卫生措施。
尤其是在无法使用水和肥皂的情况下,手消毒能够有效地杀灭大部分病原体。
选择合适的手消毒剂,按照说明使用,尤其注意手指、指甲和手腕部位。
三、医院感染的消措施1.医务人员培训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手卫生是非常基础且重要的培训内容。
医院应该定期开展手卫生培训,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手消毒步骤以及相关的感染控制知识。
通过培训,医务人员能够提高自己的手卫生意识,并将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应用到工作实践中。
2.设施改善医院应该合理规划手卫生设施,保证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随时能够方便地进行手卫生。
例如,在不同科室的走廊、病房和洗手间中设置洗手液、洗手盆和纸巾等设施,方便大家进行洗手和手消毒。
3.监测与评估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与评估机制,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和防控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及时获取感染信息和相关数据,可为后续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并及时调整手卫生与消措施,提高防控效果。
4.宣传与教育医院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对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进行手卫生的宣传与教育。
医院感染的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措施在医院设置中,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手是人体最易接触外界环境的部位,而医院作为人群密集的地方,病原体的传播特别容易发生。
本文将探讨医院感染的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
一、手卫生措施1. 手部消毒手部消毒是直接解决手部病原体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
医护人员及患者应根据需要正确地进行手部消毒,特别是在接触病人或执行感染控制操作前后。
消毒液的选择应根据手部是否明显有污染、疾病特点、患者的感染类型等因素而定。
使用含酒精和消毒酶的消毒剂可以有效灭活大多数细菌、病毒和真菌。
2. 健康教育医院应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向医护人员和患者宣传手卫生的重要性,并指导正确的手部消毒方法。
通过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认知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3. 良好的手卫生设施医院需要提供良好的手卫生设施,包括洗手池、洗手液、纸巾等。
洗手池应能供应足够的流动水,水温应适宜,并配备自动感应式的皂液器和干手器。
同时,医院还应提供明确的手卫生操作规范,鼓励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流程操作以确保手卫生的有效实施。
二、环境清洁措施1. 定期清洁和消毒医院的环境清洁应按照一定的频率进行,并注重特殊区域的清洁。
例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病房等区域的清洁应更加频繁和彻底。
医院应建立清洁和消毒的工作制度,规定清洁区域、清洁程序、清洁剂的使用和更换等,确保清洁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医院需要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并合理使用消毒剂。
应注意消毒剂的选择,要求其能够有效灭活各类细菌和病毒,但同时也要考虑对人体和环境的安全性。
医院应建立合理的消毒剂使用标准,严格控制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过度使用或者使用不当导致危害。
3. 外来人员管理医院应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确保外来人员也严格遵守医院的卫生要求和手卫生规程。
特别是对于探病者和陪护人员,医院应加强宣传教育,敦促他们正确执行手卫生措施,避免成为感染传播的媒介。
手卫生医院感染控制操作规程一)、手卫生设施(一)采用流动水洗手,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二)肥皂或者皂液:固体肥皂应保持肥皂及皂盒的清洁与干燥;皂液宜使用一次性原装的挤压式液体皂,如使用分装液体皂,容器必须保持清洁,并每周至少消毒一次.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应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
(三)干手设施:提倡使用一次性纸巾,或用干手毛巾(一用一消毒,并干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四)配备合格的快速手消毒剂,并放置在医务人员便于取用的位置,包括流动使用诊疗车上。
二、卫生洗手(一)洗手用品:洗手液(皂液)、可拆卸重复使用的皂液容器、固体肥皂及有筛孔皂盒、一次性抽纸巾或干手毛巾、护肤用品.(二)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2(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穿脱隔离衣前后;3(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进行卫生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5(处理药物及配餐前;6(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蛋白性物质污染后;1(三)洗手方法1(湿手:用水打湿双手;(涂皂:取适量皂液涂抹所有手部皮肤; 23(揉搓:认真揉搓双手,按照六步法洗手,时间不得少于15秒;见图(冲洗: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双手; 45(干手:用纸巾或干手毛巾干燥双手.6(护肤:适量护肤用品护手.六步洗手法六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力丸)(1)掌心对掌心搓揉 (2)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揉(3)手指交叉,掌心对掌心搓揉(4)双手互握搓揉手指(5)拇指在掌中搓揉 (6)指尖在掌心中搓揉2三、卫生手消毒(一)消毒用品:符合规范的一次性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二)消毒指征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部门前后;3(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4(为不同病人进行诊疗之间;从同一病人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手部无明显污染物时。
手卫生对于院内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张敏(四川省建筑医院四川成都 610084)一.什么是手卫生?顾名思义,手卫生是关于手部的卫生。
一般来说,我们通常一听手卫生就是洗手。
但是手卫生是针对于医疗卫生来说的,所以,手卫生还包括有使用速干消毒剂对手进行卫生消毒和外科手术前的消毒工作,就是先用肥皂或者皂液消除手部表面的杂污,然后使用消毒剂消除手部的细菌的过程。
而且搓手的时间不会少于20秒。
研究表明,医护人员的手很容易受到暂居菌的感染。
暂居菌是因为受到感染或者其他因素暂时在手上暂居的细菌,暂居菌不会在人体手上繁殖,但它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最常见的一种菌类,通过洗手等简单的机械摩擦很容易清除干净。
作为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手卫生。
如果不注意手卫生,首先,医护人员自己的身体健康可能会受到伤害,其次,医护人员手上携带的病菌很可能会传染到患者身上,一些患者由于自己本身存在疾病原因,免疫力可能比较低下。
对手卫生不够重视的医护人员会对患者造成感染,又一次危及到患者健康。
最后,医护人员自己的朋友和家人也可能会因此受到病菌感染,如果家人朋友中存在免疫力低下的,可能会立即发病。
综上,医护人员一定要注意自己手卫生的保护,否则很可能伤己伤人。
二.什么是院内感染?院内感染,顾名思义发生在医院内部,包括一切感染。
在医院内部的感染。
主要会发生在一些免疫力比较低的患者身上,因为医院内容易发生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感染,所以在医院内人员都应该做好相关的防御。
三.手卫生对于院内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我们在一次次感染暴发的旧事,反思认识手卫生。
过去往事刻骨铭心,我们难以忘记在救治2003年那起特大的SARS过程中,医院竟然成为病菌感染源。
这其中让我们反思到某些医院的手卫生意识差,手卫生清洗不完善,设备不足,洗手或者消毒方法不规范我们也难以忘怀那起发生在西安交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新生儿感染事件,九位刚刚出生,还未见证到世界美好的新生儿中,就有八位早早的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只有一位转院的新生儿幸免于难。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因医疗服务而感染的疾病,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1.1 定期进行手卫生培训: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手卫生培训,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和操作技巧。
1.2 使用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先后、进行无菌操作先后,应正确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
1.3 推广单次使用手套: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单次使用手套,并在使用后及时更换,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2.1 严格执行器械消毒灭菌标准:医疗器械应按照规定的消毒灭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器械的无菌状态。
2.2 定期检测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消毒灭菌效果。
2.3 加强医疗器械的清洁与维护:医疗器械在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清洁和维护,防止污染和细菌滋生。
三、加强环境卫生管理3.1 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医院各科室应定期进行环境消毒,特殊是重点区域和设施,如手术室、病房、洗手间等。
3.2 加强医疗废物处理:医院应建立规范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确保废物的正确分类、包装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3 提高空气质量:医院应定期检测和维护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内空气质量良好,减少空气传播感染的风险。
四、加强患者管理4.1 严格执行患者隔离措施: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医院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4.2 提倡患者个人卫生:医院应加强对患者个人卫生的教育,鼓励患者勤洗手、保持清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4.3 加强患者家属的宣教:医院应向患者家属宣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引导其正确配合医院的防控工作。
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5.1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感染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手卫生改进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治疗或护理过程中,患者在无症状之前或之后,出现与原有疾病无关的感染。
它是医疗保健系统中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问题,给患者及医护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危害。
手是传播病原体最常见的途径之一,因此,对医院感染而言,改进手卫生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1. 意识提高首先,医护人员的意识提高是改进手卫生的基础。
医院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培训和教育,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的培养。
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培训课程,提供相关资料和指导手册,让医护人员深刻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2. 洗手操作规范医护人员在执行手卫生时,需要遵守一系列操作规范。
首先,用流动水冲洗双手,使用适宜的肥皂,并应充分揉搓双手,包括手背、腕部、手指、指甲和指间隙,确保每个部位都得到充分清洁。
其次,在正确的时机使用手消毒剂,如无感官污染或明显污染情况下,医护人员应选择合适的手消毒剂进行操作。
最后,正确使用手部清洗和消毒设备,如采用流动水洗手装置和自动感应式洗手液等,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便捷性。
3. 提供必要的设施和工具要想改进手卫生,医院管理部门应该提供必要的设施和工具,以方便医护人员执行手卫生。
首先,医院应该设置充足数量的洗手台,并确保水源畅通,以满足医护人员在手卫生中的需求。
其次,提供适宜的肥皂和手消毒剂,并放置在易于获取的位置,以便医护人员随时使用。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和工具的功能,确保其正常操作。
4. 加强监督和检查医院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手卫生改进措施的监督和检查。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操作的观察和考核,及时发现不合规范或操作不当的情况,并进行纠正和培训。
同时,建立手卫生质量评估体系,评估手卫生执行的质量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行动和改进措施。
5. 增加宣传和教育力度最后,医院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手卫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张贴宣传海报、播放宣传视频、发布宣传手册等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传达正确的手卫生知识和操作要点。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医院感染指的是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周期,增加治疗费用,而且可以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因此,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显得非常重要,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些常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基本的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接触、进行医疗操作前后,应该及时、有效地洗手。
在医院中,有时需要使用消毒液等消毒剂进行手卫生,以保证消除细菌和病毒。
此外,医务人员还应该避免手部破损或皮肤过敏等状况,以免影响手卫生效果。
2.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应该根据不同的医疗操作采取不同的个人防护措施。
例如,在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应该佩戴口罩或防护面罩,以避免飞沫传播。
在手术等操作中,应该佩戴手套、手术帽、面罩等,以避免身体和开放性伤口受到污染。
3.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是保证医院感染控制的基础。
医院应该采取有效的消毒、清洁和隔离措施,保证医院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卫生。
例如,对于住院患者房间的清洁和消毒应该及时进行,以避免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医院应该合理安排病房病床的空气流通和温度湿度等条件,以减少细菌和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
4.药品管理医院应该严格控制药品的使用和存储,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医院应该遵循“右药、右时、右量、右途径、右患者”的原则,避免药物滥用、误用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另外,医院应该定期对耐药菌的检测和监测,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5.聚集性疫情管理如果发生了聚集性疫情,医院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和隔离。
例如,对于疑似或确诊患者,应该采用隔离措施进行单独治疗,并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措施。
医院应该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和监测,避免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医院、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医院应该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机制和体系,医务人员应该加强对感染控制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院的各项感染控制措施。
一)、手卫生设施(一)采用流动水洗手,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二)肥皂或者皂液:固体肥皂应保持肥皂及皂盒的清洁与干燥;皂液宜使用一次性原装的挤压式液体皂,如使用分装液体皂,容器必须保持清洁,并每周至少消毒一次.皂液有浑浊或者变色时应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
(三)干手设施:提倡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用干手毛巾(一用一消毒,并干燥), 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四)配备合格的快速手消毒剂,并放置在医务人员便于取用的位置,包括流动使用诊疗车上。
二、卫生洗手(一)洗手用品:洗手液(皂液)、可拆卸重复使用的皂液容器、固体肥皂及有筛孔皂盒、一次性抽纸巾或者干手毛巾、护肤用品.(二)洗手指征1 (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者伤口先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2(直接接触病人先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穿脱隔离衣先后;3 (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进行卫生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4(进行无菌操作先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5(处理药物及配餐前;6(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蛋白性物质污染后;11(湿手:用水打湿双手;(涂皂:取适量皂液涂抹所有手部皮肤; 23(揉搓:认真揉搓双手,按照六步法洗手,时间不得少于 15 秒;见图(冲洗: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双手; 45 (干手:用纸巾或者干手毛巾干燥双手.6(护肤:适量护肤用品护手.六步洗手法六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力丸)(1)掌心对掌心搓揉 (2)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揉 (3)手指交叉,掌心对掌心搓揉(4)双手互握搓揉手指(5)拇指在掌中搓揉 (6)指尖在掌心中搓揉2三、卫生手消毒(一)消毒用品:符合规范的一次性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二)消毒指征1 (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2 (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部门先后 ;3(需双手保持较长期抗菌活性时;4(为不同病人进行诊疗之间;从同一病人污染部位挪移到清洁部位时;手部无明显污染物时。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与手卫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由医疗环境、医疗设备或医务人员传播的感染。
它是医疗质量安全的重大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为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严格的手卫生和其他预防措施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手卫生的重要性手是人体最容易接触到外界环境的部位,也是传播病菌最重要的媒介。
根据研究表明,大约80%的传染病通过手部传播,而正确的手卫生可以降低感染风险的80%以上。
因此,医务人员在每次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术操作前后以及接触潜在传染源后都应进行手卫生。
二、正确的手卫生步骤1. 洗手:利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洁双手。
在洗手过程中,应注意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先清洗手背、手指缝和手腕,再洗手掌。
洗手完毕后,用干净的纸巾或者烘手机吹干。
2. 手消毒:在无法使用肥皂和水洗手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
取适量的消毒剂于手心,将其涂抹于整个手部表面,并进行揉搓至干燥。
三、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1. 规范操作: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或进行手术操作前,应进行手卫生。
并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减少操作中对患者的污染。
2. 防护手套的正确使用: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进行切口处理或进行其他有可能接触体液的操作时,应正确佩戴且用完即弃的防护手套,并在脱手套后进行手卫生。
3. 病房和器材清洁:医务人员应保持医疗环境的清洁,并定期对医疗器材、床铺等进行消毒,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四、患者和家属的自我保护1. 保持个人卫生:患者和家属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勤洗手,并避免触摸鼻、眼、口等易感染的部位。
2. 注意就诊环境:在就诊时,患者和家属应选择有良好卫生条件的医疗机构,避免前往人员拥挤或卫生条件差的医院。
3. 合理使用抗生素: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不滥用或滥用抗生素容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总结: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和手卫生是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一、总则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手卫生的重要性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
良好的手卫生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三、手卫生制度内容1. 医务人员应熟悉手卫生知识,掌握手卫生操作技能,并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2.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戴手套操作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3. 手卫生操作分为洗手和卫生手消毒两种:(1)洗手:使用流动水清洗双手,去除污垢、部分微生物。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湿手:用流动水湿润双手;2)取适量洗手液:将洗手液涂抹于双手;3)揉搓双手:按照“内-外-夹-弓-大-立-腕”的顺序揉搓双手,时间不少于20秒;4)冲洗双手:用清水冲洗双手,去除洗手液;5)擦干双手:用纸巾或毛巾擦干双手。
(2)卫生手消毒: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减少暂居菌。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适量手消毒剂:将手消毒剂涂抹于双手;2)揉搓双手:按照“内-外-夹-弓-大-立-腕”的顺序揉搓双手,时间不少于20秒;3)待手消毒剂干燥后,即可使用。
4. 医务人员在以下情况下,应进行卫生手消毒:(1)接触患者前后;(2)进行无菌操作前后;(3)接触体液后;(4)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5)戴手套操作后,脱下手套立即洗手。
5. 医务人员在以下情况下,应进行洗手:(1)接触患者前后;(2)进行无菌操作前后;(3)接触体液后;(4)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5)戴手套操作后,脱下手套立即洗手。
6. 医院应配备充足的手卫生设施,如洗手液、手消毒剂、纸巾、毛巾等,并确保其有效性和易于获取。
7. 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医院感染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技巧在医疗环境中,手是常见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之一。
为了确保医院的安全和患者的健康,医院感染护理人员需要掌握一系列有效的手卫生技巧。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护理人员应采取的手卫生措施。
一、手的清洁与消毒手的清洁是护理人员手卫生的基础。
无论是在工作前还是工作中,都应该对双手进行仔细的清洁和消毒。
1. 正确的手洗步骤首先,打开水龙头,用流动的温水湿润双手。
然后,取适量的肥皂涂抹双手,并揉搓至少20秒,确保肥皂充分起泡。
接下来,用流动的水冲洗双手,确保将肥皂全部冲洗干净。
最后,用一次性纸巾或干燥器将双手擦干。
2. 消毒剂的正确使用当手上没有明显的污垢时,可以使用酒精消毒剂进行消毒。
取适量的酒精消毒剂,涂抹双手并揉搓至干燥。
如果手上有可见的污垢,应先用流动的水冲洗干净,然后再进行消毒。
二、关注关键部位的清洁除了手部整体的清洁外,医院感染护理人员还应特别关注手部的关键部位,这些部位往往容易积累病原体。
1. 指甲清洁指甲下的细菌数量通常比其他部位更高。
因此,护理人员应保持指甲的清洁,适当修剪指甲并将其保持短而整齐。
同时,在手的清洁过程中,要仔细清洁指甲下的脏污。
2. 手背与手腕清洁手背和手腕是常常被忽视的部位,但同样容易沾染病原体。
护理人员应注意确保手背和手腕充分地清洁和消毒,避免病原体传播。
三、正确佩戴手套在特定情况下,医院感染护理人员需要佩戴手套进行操作。
正确佩戴手套有助于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1. 选择适当的手套根据不同的操作和风险情况,选择合适的手套。
通常情况下,乳胶手套是常用的选择。
但对于乳胶过敏的人员,则应选择无乳胶材质的手套。
2. 正确佩戴手套在佩戴手套之前,确保双手已经进行了正确的清洁和消毒。
然后,取一个手套,将其展开并轻轻拉到手指上。
用另一只手指将手套的边缘抬起,使其紧贴手腕。
最后,用另一只手指将第二只手套穿戴上。
四、定期保持手卫生手卫生不是一次性的事情,需要护理人员定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