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金属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 格式:ppt
- 大小:926.00 KB
- 文档页数:18
碱金属原子光谱碱金属原子光谱,特指碱金属锂、钠、钾、铷、铯等元素的光谱。
它们具有相似的结构,明显地分成几个线系。
通常观察到的有主线系、第一辅线系(漫线系)、第二辅线系(锐线系)和伯格曼线系(基线系)。
众所熟知的钠黄光波长为589.3纳米,就是钠光谱主线系的第一条谱线。
碱金属原子都具有相似的结碱金属原子光谱构,内层的z-1 个电子与原子核组成原子实,最外层只有一个价电子,与氢原子有些类似,不同的是电子运动对原子实有极化和贯穿作用,引起不同轨道的电子能态的较大分裂,能级对l的简并解除。
另外由于电子自旋取向不同,引起自旋轨道耦合的能量微小分裂,因此碱金属原子的能级除S态是单层的外,其他P、D、F态都是双层的。
根据单价原子光谱的选择定则,可得出,主线系和锐线系是双线结碱金属原子光谱构,漫线系和基线系为三线结构。
观察结果图1画出了锂原子光谱的四个线系。
从图中可以看到主线系的波长范围最宽、第一条是红色的,碱金属原子光谱其余的都在紫外。
线系限是229.97nm;第一辅线系在可见光区部分;第二辅线系的第一条在红外区,其余在可见光区,这二线系有同一线系限,伯格曼线系在红外区,其他碱金属原子也有相似的光谱线系,只是波长不同,例如钠的主线系的第一条线是大家熟悉的黄色光,波长为589.3nm。
原子结构碱金属原子与氢原子光谱规律相似,是由于它们的原子结构相似,虽然碱金属元素与氢元素的性质极不相同,但它们都只有一个外层电子,称为价电子。
内满充壳层电子与原子核组成原子实,价电子即处于原子实的中心势场中。
按锂、钠、钾、铷、铯的次序原子实内的电子数分别是2、10、18、36、54、86,价电子所在的轨道的主量子数分别为n≥2、n≥3、n≥4、n≥5、n≥6。
能级公式碱金属原子的能级公式与氢原子相似公式式中墹l为量子亏损,是一个与角动量量子数l有关的正数,R是碱金属的里德伯常数。
显然,碱金属的能级不但与n有关,而且与l有关。
上式还可写为Z*称为有效核电荷数。
光谱检测技术实验讲义2015.10.10原子光谱测量(A) 原子发射光谱测量【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光学多通道分析器的方法。
2.了解碱金属原子光谱的一般规律。
3.加深对碱金属原子中外层电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以及自旋与轨道运动相互作用的了解。
【仪器用具】光学多通道分析器WGD-6,光学平台GSZ-2,汞灯,钠灯,计算机。
【原理概述】钠原子光谱特点:钠原子光谱分四个线系:主线系:np →3s ( n = 3,4,5, …)锐线系:ns →3p ( n = 4,5,6, …)漫线系:nd →3p ( n = 3,4,5, …)基线系:nf →3d ( n = 4,5,6, …)各线系的共同特点:1.同一线系内,越向短波方向,相邻谱线的波数差越小,最后趋于连续谱与分立谱的边界。
2.在同一线系内,越向短波方向,谱线强度越小。
各线系的区别:1.各线系所在光谱区域不同。
主线系只有3p →3s 的两条谱线(钠双黄线)在可见区,其余在紫外区。
锐线系和漫线系的谱线除第一条线在红外区外,其余都在可见区。
基线系在红外区。
2.由于s能级不分裂,p、d、f能级由于电子自旋与轨道运动作用引起谱项分裂,它们是双重的。
这些双重分裂随能级增高而变小。
因此,根据选择定则,主线系和锐线系是双线的。
主线系双线间的波数差越往短波方向越小,锐线系各双线波数差相等。
漫线系和基线系是复双重线的。
3.从谱线的外表上看,主线系强度较大,锐线系轮廓清晰,漫线系显得弥漫,一般复双重线连成一片。
【实验步骤】1.检查多通道分析器工作状态。
2.点燃汞灯,利用汞灯的546.07nm,576.96nm,578.97nm三条谱线为光学多通道分析器定标,起始波长为440nm。
3.点燃钠灯,实时采集钠灯发射光谱,利用已定标的数据,测出钠谱线双黄线的波长。
4.将光学多通道分析器的起始波长分别改为460nm、480nm、500nm、520nm,重复步骤2和3。
5.求钠双黄线波长的测量平均值,分析误差。
一、实验目的(1)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碱金属光谱与氢原子光谱的异同点(2)分析碱金属原子的谱线规律并用实验证明之(3)学会光栅光谱仪的使用方法(及其结构),校准光谱仪并正确测定钠原子光谱(4)由钠原子光谱的波长显示计算光谱项,量子缺和主量子数,学会用里德伯表解决这一复杂问题(5)绘制钠原子能级图及氢原子能级图,并作对比(6)根据钠原子黄双线波长差,估算钠原子实有效电荷数和内部磁场(7)查找相关文献,对本次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试图寻找创新点二、实验原理A、钠原子光谱(1)碱金属原子的光谱和氢原子光谱相似,但在能级和谱线系种类方面有所不同(如下表所示)。
我们可以用原子实的极化和轨道贯穿理论很好地解释差别。
注:①为主量子数,为有效量子数,称量子缺、②主要取决于轨道量子数 , 越小,电子轨道的偏心率越大,量子缺也越大。
(2)在(1)表中公式(*)还可写成()()表示(,)跃迁到(,),把作为固定项,记作,固定,()则一系列构成一个光谱线系,用符号表示各线系。
分别用表示。
B、原子实有效电荷数和内部磁场估算(1)由于电子自旋的两种取向(电子磁矩或,为玻尔磁子),钠原子价电子轨道运动产生磁场B与相互作用,产生附加能或即能级发生分裂,两能级间的能量差为,对应于谱线分裂,精细结构,已知可推出原子内部磁场大小B。
(h ,c ,为常量)(2)又谱线双重能级的间隔可用波数差表示,已知n ,l ,即可推出有效电荷数。
(,为常量)三、实验装置WGD-8型组合式多功能光栅光谱仪、钠光谱灯、汞灯、计算机四、实验内容使用光电倍增管接受方式测定钠原子光谱线五、实验步骤①把光栅光谱仪上的接收方式选择开关扳到光电倍增管位置②将光栅光谱仪电源上的负高压置零,然后先接通光谱仪电源,再接通计算机电源③调节光电倍增管电压至500~800V④从计算机程序菜单中选择“WGD--8A”倍增管系统(启动),系统自动初始化⑤用汞的三条谱线校准光谱仪的波长,把汞灯放于入射狭缝处,调入射/出射狭缝宽度0.05mm左右,后打开汞灯⑥选择软件窗口“参数设置”项,设置参数:模式:E 扫描时间:0.025 nm 增益:2 负高压:3最大值:1000 最小值:0 起始波长:200 nm 终止波长:800 nm重复次数:1次⑦选择“单程”,开始扫描。
碱金属原子光谱线系的确定碱金属原子光谱线系的确定是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究的。
下面将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两方面来介绍碱金属原子光谱线系的确定方法。
一、实验确定碱金属原子光谱线系的方法:1. 碱金属原子光谱实验:通过使用光谱仪等实验设备,将碱金属元素加热到高温并使其发光,然后通过光谱仪将发出的光进行分光,将不同波长的光进行分解并测量其强度,得到光谱线的位置和强度信息。
2.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通过将碱金属原子处于冷静态的气态或溶液中,并通过光源照射它们,然后测量通过样品后的光强度,即可得到原子吸收光谱。
通过比较吸收光谱与元素的衣襟光谱的差异,可以确定碱金属原子的光谱线系。
二、理论计算确定碱金属原子光谱线系的方法:1. 化学计算方法:通过量子力学的理论计算方法,如哈特里—福克(Hartree-Fock)方法、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等,在确定碱金属原子的基态或激发态电子结构的基础上,能够预测出碱金属原子的能级分布和光谱线系。
2. 超结构计算方法:通过基于多重组态耦合方法的计算模拟,可以预测出碱金属原子在高能级激发态下的光谱性质,包括光谱线系的位置和强度分布等。
3. 分子动力学方法:通过模拟碱金属原子的分子动力学过程,可以研究其在高能级激发态下的光谱行为。
通过计算模拟,可以得到碱金属原子的光谱线系的理论结果。
综上所述,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可以确定碱金属原子光谱线系。
实验方面,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等实验设备可以用来观测和测量碱金属原子的光谱特性。
理论方面,化学计算、超结构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方法等可以通过理论模拟来预测和解释碱金属原子的光谱性质。
这些方法的结合可以更加全面地确定碱金属原子的光谱线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