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朱端振)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朱端振)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朱端振)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朱端振)

【摘要】灌注水下混凝土是影响钻孔灌注桩成桩的关键工序,在灌注过程中,若稍有不慎或

控制不到位,就会出现或大或小的灌注事故,所以在灌注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严格的质量

控制措施,并对常见的一些灌注事故进行了原因分析,及时总结了一些预防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灌注事故;预防;处理

钻孔灌注桩是桩基础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水工建筑和桥墩基础的

施工,且施工种类繁多,技术含量高,影响因素多,稍有不慎或质量控制不到位,就会出现

或大或小的质量事故,其中灌注水下混凝土就是影响成桩的关键性工序,是灌注桩质量控制

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灌注过程中,必须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做到快速、连续施工,灌注成高质量的水下混凝土,防止发生质量事故。

上海市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为了减少新老路、新老结构物之间的沉降差异,路基部分采

用钻孔灌注桩进行软基处理;桥梁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群桩上加承台形式,桩径从直径

50cm的软基处理素桩到2.2m甚至更大的大直径桥梁钻孔桩,目前上海市沪宁扩建项目III标段桥梁灌注桩已经全部结束,共施工桥梁钻孔灌注桩直径0.8m钻孔桩1342根,直径2.2m钻孔桩8根。经过现场在施工过程中的严格控制,已经顺利施工完成,经过超声波和大应变检测,均为合格桩。

现笔者结合桥梁基础施工过程监理积累的经验,参考相关施工技术规范,就常见的一些灌注

桩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并总结出一些预防及处理方法。

1导管进水

1.1原因分析

(1)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虽然混凝土储量已够,但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桥梁

施工技术规范规定25~40cm),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没导管底口,以致泥水从底口进入。在

上海市沪宁扩建东吴淞江桥2.2m直径水中桩施工中首批混凝土计算为8.4立方米,而实际操

作中为了安全起见,文我们制作了9立方米的首批灌注漏斗。

(2)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压气囊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

流入。这就要求施工前对导管进行严格的检验,做水密试验,来确定导管密封盒接头抗拉拔

力合格。

(3)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深出错(目前在施工中现场主要是测绳测量,测锤过轻,没有下

放到真实的混凝土面导致),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底口涌入泥水。

1.2预防和处理方法

为避免发生导管进水,事前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万一发生,要立即查明事故原因,采

取以下处理方法:

(1)若是上述第一种原因引起的,应立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和物用反

循环钻机的钻杆通过泥石泵吸出,或者用空气吸泥机、水力吸泥机以及抓斗清出,必要时需

将钢筋笼提出采取复钻清除。然后重新下放钢筋骨架、导管并投入足够储量的首批混凝土,

重新灌注。(在此提示:必须计算足够首批混凝土用量,在实际施工操作中首批混凝土用量

建议要大于理论计算量)。

(2)若是第二、三种原因引起的,应视具体情况,拔换导管重新下新导管;或用原导管插

入续灌,但灌注前均应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喝沉淀土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出。如果重下新管,必须用潜水泵将管内的水抽干,才可继续灌注混凝土。为防止抽水后导管外的泥水穿透原混

凝土从导管底口翻入,导管插入混凝土内应有足够的深度,一般宜>200cm。由于潜水泵不

可能将导管内的水全部抽干,续灌的混凝土配合比应增加水泥量,提高稠度后灌入导管内,

灌入前将导管进行小幅度的抖动或挂振捣器予以振动片刻,是原混凝土损失的流动性得以弥补。以后灌注的混凝土可恢复正常的配合比。注意在实际施工操作中,重新把导管插入混凝

土后,为保证成桩后在此处混凝土桩身的完好,建议重新剪球后二次将导管向下插≮50cm,

以此确保导管内遗留的杂质随混凝土的连续浇筑最终上返至桩顶。

若混凝土面在水面以下不是很深,未初凝时,可于导管底部设置防水塞(应使用混凝土特制),将导管重新插入混凝土内(导管侧面再加重力,以克服水的浮力)。导管内装罐混凝

土后稍提导管,利用新混凝土的自重将底塞压出,然后继续灌注。

若如前述混凝土在水面以下不很深,但已初凝,导管不能重新插入混凝土时,可在原护筒内

加设直径稍小的钢护筒,用重压或锤击方法压入原混凝土面以下适当深度,然后将护筒内的

水(泥浆)抽除,并将原混凝土顶面的泥渣和软弱层清除干净,再在护筒内灌注普通混凝土

至设计桩顶。

2卡管

在灌注过程中,混凝土在导管中下不去,称为卡管。

2.1初灌时隔水栓卡管

由于混凝土本身的原因,如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夹有大卵石、拌和不均匀,以及运输途

中产生离析、导管接缝漏水、雨天浇筑溜槽未遮盖等,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北冲走,粗集料

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

处理办法:可用长杆冲捣管内混凝土,用吊绳抖动导管,或在导管上安装附着式振动器等使

隔水栓下落。如仍不能下落时,则需将导管连同其内混凝土提出井孔,进行清理修整(注意

切勿使导管内混凝土落入井孔),然后重新吊装导管,重新灌注。一旦有混凝凝土拌和物落

入井孔,须按前述第二项处理方法将散落在孔底的拌和物粒料等予以清除。

提管时应注意到导管上重下轻,要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翻倒伤人。

2.2机械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卡管

卡管使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久,或灌注时间持续过长,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已经初凝,

增大了导管内混凝土下落的阻力,混凝土堵在管内。其预防方法是灌注前应仔细检修灌注机械,并准备备用机械;同采取措施,加速混凝土灌注速度,必要时,可在首批混凝土中掺入

缓凝剂,以延缓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当灌注时间已久,孔内首批混凝土已初凝,导管内又堵塞有混凝土,此时应将导管拔出,重

新安设钻机,利用较小钻头将钢筋笼以内的混凝土钻挖吸出,用冲抓锥将钢筋骨架逐一拔出。然后以黏土掺砂砾填塞井孔,待沉实后重新钻孔成桩。在这里提到:大直径的钻孔桩一般浇

筑过程时间需要很长,为确保首批混凝土在桩基整体混凝土浇筑结束前不初凝,在混凝土中

必须掺加缓凝剂,本人在施工上海混那个高速拓宽工程项目东吴淞江桥水中墩2.2m直径、桩长70m左右的桩基时,由于混凝土浇筑时间基本都在8~12h,为确保首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满足施工要求,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据当时的试验结果得知,最长缓凝时间可以达到

19h。

3塌孔

在灌注过程中如发现井孔护筒内水(泥浆)位忽然上升溢出护筒,随即骤降并冒出气泡,应

怀疑是塌孔征象,可用测深仪探头或测深锤探测。如测深锤原系停挂在混凝土表面上未取出

的现被埋不能上提,或探深仪探头测得的表面深度达不到原来的深度,相差很多,均可证实

发生塌孔。

塌孔的原因可能是护筒底脚周围漏水,孔内水位降低,或在潮汐河流中涨潮时,孔内水位差

减小,不能保持原有的静水压力,以及由于护筒周围堆放重物或机械振动等,均有可能引起

塌孔。

发生塌孔后,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保持或加大水头,移开重物、排除振动等,

防止继续塌孔。然后用吸泥机吸出塌入孔中的泥土;如不继续塌孔,可继续正常灌注。

如塌孔仍不停止,坍塌部位较深,宜将导管拔出,将混凝土钻开抓出,同时将钢筋抓出,只

求保存孔位,再以黏土掺砂砾回填,待回填土沉实时机成熟后,重新钻孔成桩。

再次提醒,很多施工技术人员认为护筒的埋设好坏不影响工程实体质量,目前现场施工队护

筒的埋设质量普遍控制不严,因此导致护筒下沉、漏水等,最终导致塌孔。为此要求,严格

控制护筒的埋设质量,护筒本身质量(壁厚、刚度和形状)和埋设质量,四周必须夯实。

另外,为了防止在钻孔和成孔浇筑过程中的塌孔,应加强护壁泥浆的指标控制,原土造浆不

能满足要求时,必须采用掺加外加剂,如上海沪宁扩建工程东吴淞江桥水中墩和嘉松立交主

墩施工中,为了加强泥浆护壁效果,防止塌孔,采用膨润土造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4埋管

导管无法拔出称为埋管。

4.1原因分析

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或导管内外混凝土已初凝使导管与混凝土间摩擦力过大,或因提管过

猛将导管拉断。

4.2预防办法

应按前述要求严格控制埋管深度一般不超过6m;拔罐前或停灌时间较长时,均适应上下活

动导管,使导管周围的混凝土不致过早的初凝;首批混凝土掺入缓凝剂,加速灌注速度;导

管接头螺栓事先应检查是否稳妥;提升导管时不可猛拔。

若埋管事故已发生,初时可用吊车、千斤顶试拔。如仍拔不出,凡属并非因混凝土初凝流动

性损失过大的情况,可插入一直径稍小的护筒至已灌注混凝土中,用吸泥机吸出混凝土表面

泥渣;派潜水工下至混凝土表面,在水下将导管齐混凝土面切断;拔出小护筒,重新下导管

浇注。此桩灌注完成后,上下断层间,应按照下面所述方法予以补强。

5灌短桩头即短桩(俗称烂桩头)

5.1产生原因

灌注桩将近结束时,浆渣过稠,用测深锤探测难以判断浆渣或混凝土面,或由于测深锤过轻,沉不到混凝土表面,发生误测,以致拔出导管终止灌注而造成短桩头事故。还有些是灌注混

凝土时,发生孔壁塌方,未被发觉,测深锤或测深仪探头达不到混凝土表面,这种危险最危险,有时会灌短数米。

5.2预防办法

(1)在灌注过程中必须注意是否发生塌孔的征象,如有塌孔,应按照前述办法处理后再续灌。

(2)测深锤不得低于规范规定的重力及形状,如系泥浆相对密度较大的灌注桩必须取测深

锤重力规定值。重锤即使在混凝土坍落度尚大时也可能沉入混凝土数十厘米,测深错误造成

的后果只是导管埋入混凝土面的深度较实际的多数10cm;而首批混凝土的坍落度到灌注后期

会越来越小,重锤沉入混凝土的深度也会越来越小,测深还是能够准确的。最好在最后使用

竹竿之类的物件人工试探混凝土顶面,有经验的人员在使用竹竿试探时可感觉到混凝土中的

骨料,以此来确保含有骨料的混凝土真实上升顶面。

(3)灌注近结束时,加清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处理方法可按照具体情况参照前

述接长护筒,或在原护筒里面或外面加设护筒,压入已灌注的混凝土内,然后抽水、除渣,

接浇普通混凝土;或用高压水将泥渣和松软层冲松,再用吸泥机将混凝土表面上的泥浆沉渣

吸除干净,重新下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在东吴淞江2.2m水中桩混凝土浇筑最后,由于浇筑时间过长,沉淀过多,对此处理为:采用向护筒内注高压水,稀释、搅动沉淀物,然后使用

泥浆泵抽出,来确保最后混凝土浇筑的压力和桩头质量。

6桩身夹泥断桩

大都是以上各种事故引起的次生结果。此外,由于清孔不彻底,或灌注时间过长,首批混凝

土已初凝,流动性降低,而续灌的混凝土冲破顶层而上升,因此也会在两层混凝土中夹有泥

浆渣土,甚至全桩夹有泥浆渣土形成断桩;还有对于桩径较大的桩基,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导管没有在控中心,而是偏向桩基一侧,导致混凝土上升面在桩基一侧向另一侧翻动,而包

裹了另一侧混凝土顶面的沉淀物等杂质。本人在旁站东吴淞江桥2.2m桩基浇筑混凝土时,一直强调现场操作人员确保导管居中。

对已发生或估计可能发生夹泥断桩的桩,应采用地质钻机,钻心取样,做深度的探查,判明

情况。有下述情况之一时,应采取压浆补强方法处理。

(1)对于柱桩,桩底与基岩之间的夹泥大于设计规定值。

(2)桩身混凝土有夹泥断桩或局部混凝土松散。

(3)取芯率<95%,并有蜂窝、松散、裹浆等情况。

用地质钻机钻芯取样检验钻孔桩质量方法,费时多,有时钻孔歪斜,偏出桩外,不可能查出

结果。目前国内外有许多非破损检验混凝土桩的方法。

7灌注桩补强的方法

灌注桩的各种质量事故,其后果均会导致桩身强度的降低,不能满足设计的受力要求,因此

需要补强处理。事前,应会同主管部门、设计单位、工程监理乙级施工单位的上级领导单位

共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根据2002年本人在润扬大桥对桩身补强的现场施工监理经验,一般采用压入水泥浆补强的方法,其施工工艺控制要点如下:

(1)对需补强的桩,除用地质钻机已钻一个取芯控外(用无损探测法探测的桩要钻两个孔),应再钻一个空。一个用做进浆孔,另一个用做出浆孔。孔深要求达到补强位置以下约

1m,柱桩应达到基岩。

(2)用高压水泵向一个孔内压入清水,压力宜≮0.5~0.7Mpa,将夹泥和松散的混凝土碎渣从另外一个孔冲洗出来,直到排除清水为止。

(3)用压浆泵压浆,第一次压入水灰比为0.8的纯水泥稀浆(宜采用425号水泥),进浆管

应插入钻孔1.0m以下,用麻絮填塞进浆管周围,防止水泥浆从进浆口冒出。待孔内原有清水从出浆口压出来以后,再用水灰比为0.5的浓水泥浆压入。

(4)为使浆液得到充分扩散,应压一阵停一阵,当浓浆从出浆口冒出来后,停止压浆,用

碎石将出浆口封填,并用麻袋堵实。

(5)最后用水灰比为0.4的水泥浆压入,并增大灌浆压力至0.7~0.8Mpa关闭进浆阀,稳压

闷浆20~25min,压浆工作即可结束。

压浆工作结束,水泥浆硬化以后,应再做一次钻芯,检查补强效果。如断桩夹泥情况已排除,认为合格后,可交付使用;否则,应重钻补桩或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其他补救措施。

8结束语

从以上常见灌注事故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可以看出,灌注桩施工应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

每一个环节,若有质量事故出现时,应分析原因,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及时设法补救。对

于确实存在的缺点的钻孔桩,应尽可能设法补强,不宜轻易废弃,造成过多的损失。经过补救、补强的桩须认真的检验认为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质量极差,确实无法利用的桩,应与

设计单位研究采用补桩或其他措施。

目前国内很多高速公路已经运营近15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高速公路已经不能满足运营要求,均需改扩建。目前沪宁高速全线扩建,采取老路外侧加宽两车道,江苏段已经竣

工通车两年,上海段正在施工,扩建方案实施比较成功,取得了一定的拓宽施工经验。在以

后的其他高速公路预计将借鉴沪宁的成功经验。高速公路拓宽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要求更加

严格,因为新老结构物一般采用上连下不连,梁板采用刚性连接,减少新老结构物的沉降成

为拼接质量控制的重点,因此加强钻孔桩基础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减少桩底沉淀、增加桩基

承载力,决不能以超钻来代替清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