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简介山东农业大学座落在雄伟壮丽的世界自然、文化名山--泰山脚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山东农业大学重点发展二级学院之一,目前拥有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测绘工程等四个本科专业。
在校本科生1511人,教职工127人。
学院辖四系、三中心、两所:数学与信息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信息科学系、测绘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校级)、物理教学实验中心(校级)、测绘实验中心;测绘工程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
学院固定资产1800余万元。
学院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高、结构合理、乐于奉献、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
共有专任教师10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3人。
博士9人,在读博士13人,硕士43人,在读硕士10人。
八五以来,共主编正式出版的各科教材74部,其中获校级优秀教材3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60余篇,其中有30篇被SCI索引收录。
教学上,获省级、厅级教学质量奖8人,获校级教学质量奖30人;科研上,主持各类科研课题40余项,获省级、厅级奖12项,校级奖20余项。
改革创新是学院发展的不竭动力。
学院始终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常抓不懈,紧紧抓住学科建设这个中心,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推动学院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简介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能适应计算机学科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部门、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目前,计算机科学系有教职工3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硕士以上学历12人(其中在读博士5人),我们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团结向上的集体。
首先,我们着眼于21世纪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在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是否能被社会所接受作为工作的评价标准,建设出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方法。
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是河南大学下属的一个学院,于1985年建立,是河南省重点学院之一,也是全国计算机类特色学院之一。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等五个本科专业,以及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三个硕士专业。
此外,学院还设有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研究生工作室以及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学院建校以来的老牌专业之一,一直位列该校计算机类专业前列。
该专业涵盖了计算机系统及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包括无线网络)、软件工程、数据库及其应用等诸多领域,培养了大量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计算机人才,深受企业和市场的欢迎和推崇。
软件工程专业以培养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理论知识,具有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软件项目管理工程师等方向能力;具有组织和管理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开发、管理和研究工作等方面适应现代信息化通信技术为特色,是该学院的特色专业之一。
网络工程专业是面向市场需求专业,该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以计算机技术、信息传输基础、通信技术、互联网与单片机、无线接入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等为主,由此培养了具有计算机和网络方面专业技能,了解国内外通信技术前沿发展和动态,能在计算机和网络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实现和管理等方面的计算机工程高-级复合型人才。
信息安全专业是面向信息安全产业需求培养信息安全人才的专业。
主干课程设置为信息安全基础、网络安全技术、加密技术、信息安全管理、数字取证等,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信息安全工程师必备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为满足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新兴专业,该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以计算机技术、信号与系统、数据通信原理、传感器与感知技术、互联网技术、无线传感技术、物联网安全等为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在物联网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大学介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简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是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与杭州文一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国有民办独立学院,1999年8月,经信息产业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确认。
学院面向全国15个省、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9000余人。
学院充分依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信息和经济管理等学科的专业优势,设置了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系、会计系、经贸系、管理工程系等13个系,开设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通信、软件工程等25个专业,涵盖工、经、管、理、文等多个学科,学科结构合理,专业特色明显。
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与经济管理学科渗透融合和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学院拥有一支以学术造诣深的知名学者、中青年专家教授、博士为骨干的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33%以上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87%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
学院教师近年来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荣誉。
学院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学院校园环境优雅,基本设施先进,办学条件齐备,学院拥有省级重点专业,省级实验示范中心,校园网络基础设施一流,基础实验室及服务与共享公共平台完善,办学条件均浙江省前列。
学院坚持“质量立院”的宗旨,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初步形成学科交叉融合和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特色。
三年来,学院学生在电子设计、数学建模、ACM 程序设计和智能汽车等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得获省级以上奖项231项,其中国际级奖项6项,国家级奖项18项,省级及华东赛区奖项207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6项,专利100余项。
三年来,我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超过20%的毕业生到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工作,我院共有135名学生考取国内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近年来,我院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共同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称号。
河南信息工程学校即省属一所公办信息技术类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不仅地处郑州金水区银水河畔,环境优雅,交通便利,且拥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省信息技术行业性公共实训基地和机电技术实训中心等60个实验室,1200余台计算机,22个网络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以及先进的语音教室、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和与国际互联网宽带互联的校园网等,因此,自然吸引了众多学子的青睐,那该校都有哪些呢专业可以选择呢,下边一起来看看吧。
1、旅游大类
旅游管理专业、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酒店管理专业
2、艺术设计传媒大类
音乐表演专业、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
3、制造大类
数控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4、土建大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
5、交通运输大类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6、财经大类
物流管理专业、金融与证券专业、会计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商务管理专业
7、电子信息大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软件技术专业
综上就是信息工程学院有关专业的介绍,大家可根据自身爱好以及后期发展方向来选择适合的专业,同时,如想了解更多有关该校信息可咨询迅达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一家和郑州大学联合,结合省内知名院校和教育资源,为在校生和社会工作人员提供学历提升以及提高职场竞争力的学历提升服务机构,致力于自考、成考、远程、函授、电大全民学历提升,及各类资格证的报考、培训。
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信息工程是一个全新且正在发展中的学术领域,主要研究使用数字技
术来传输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它超越了传统的技术领域,涉及到机电一体,网络和软件的综合应用。
信息工程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学科,其目标
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电子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研究信息
传输、资源共享和智能处理的理论与技术,开发和分配、管理、控制和应
用新一代信息处理系统的方法,从而改善信息传输效率,增加信息处理的
能力,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包括信息系统管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数
据库管理、信息安全及安全技术、网络通信原理、移动计算原理、多媒体
技术等。
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选择其他专业知识,如数字信号处理、机
器学习、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
2018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专业排名_优势重点专业推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共有105人认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自动化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6[满分5.0]。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包括技术研发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通信系统、钢铁企业、工矿企业、铁道、化工、航空、海关、税务、工商、外贸、大专院校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
随着自动化产品不断普及,智能楼宇和智能家居的应用,智能交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就业前景更为广阔,选择方向也会更多。
自动化专业共有70人认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车辆工程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4[满分5.0]。
专业介绍:车辆工程是研究汽车、拖拉机、机车车辆、军用车辆及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的理论、设计和技术等问题的重要工程技术领域。
车辆在现代社会中使用广泛,它关系着我国经济建设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工业及交通运输事业的振兴和发展。
就业方向: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在机车车辆、地铁及轻轨车辆、汽车的'设计制造部门工作,同时,还可从事汽车销售、汽车服务、汽车维修等行业的工作,也可参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
另外,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在出国深造方面,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汽车新技术在各国间的交融性和共通性,该专业的学生出国深造相对比较容易,回国服务的空间也异常广阔。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共有57人认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6[满分5.0]。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大学介绍】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西安工业大学创办于1955年,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军工配套
项目。
学校长期隶属于兵器工业部门,是国家兵器工业部署在西北地区惟一的高校,肩负
为国防工业培养高级人才和提供技术支持的使命。
经过几代西工人的共同奋斗,学校已经
发展成为一所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在兵器工业和区域经济中影响较大、特色鲜明的多科
性工业大学。
2021年国务院批准为博士立项建设单位。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2021年5月(教发函【2021】72号)批准
设立的本科独立学院,是西安工业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和西安地区兵工厂、兵工所优质生产、科研资源有机结合的产物,具有学、产、研联合的强大科技实力和培训平台,为西安工业
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学院现有10个系部,27个本科专业,在校生7800余人。
学院专业设置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突出大信息学科,在培养过程中,学院将“以人为本,以学生成才为纲”,夯实
专业基础,强化能力、技能培养,注重全面素质提高,为我国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迈进提供
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院地处西安市灞桥区洪庆(原装甲兵工程学院旧址),校园内古树参天,环境优美,
是学习和生活的理想去处。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招生计划由国家统一下达,由各省招生办
公室审批录取,我们热烈欢迎你的报考。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始建于1951年,前身为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原名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位于四川省会成都市,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一所以气象科技和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为主体,工、理、管、经、文、法、艺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理工大学,是中国气象人才、四川信息科技人才、国家统计事业人才、国防建设人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后备军官选拔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又称中西部100所)、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
中文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英文名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成信(CUIT)创办时间1951年类别公立大学学校类型理工科属性小211工程、省部共建大学、省属重点大学、卓越计划、CDIO工程所属地区中国四川成都现任校长周激流知名校友杨宇航、杨芳林、罗德海等主管部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硕士点34个博士后流动站1校训成于大气,信达天下主要院系控制工程学院,物流学院,大气科学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学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学校代码10621大事记1951年1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气象管理处气象干部训练大队成立成都信息工程学院1954年12月改建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1955年8月中央气象局长春通信干部学校并入本校1956年6月改建为3年制中等专业学校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学校招生停止教学中断1970年恢复通信机务、雷达机务、高空探测等专业的短期培训教学工作1978年4月扩建为4年制理工科本科高等院校成都气象学院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0年7月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本校,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4年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培养后备军官的普通高校2007年,学校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08年,学校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欧洲几所大学提出并试行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进行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并成为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再创新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和电气组组长单位2009年,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在全校所有专业实施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的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2010年,学校成为中国气象局和四川省共建高校、教育部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又称中西部100所,小211工程)重要沿革成都气象学院(1951-2000):1951年,为顺应中国空军和中国气象事业对人才的需要,学校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在成都创建气象干部训练大队,1954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1955年8月,中央气象局长春通信干部学校整体并入本校,为顺应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1956年改建为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着力培养气象预报和大气探测人才,为百业待兴的新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了急需的人才。
软件工程(非全日制)华东理工大学软件工程领域与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技术领域等专业点交叉渗透,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具有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点具有一级工学硕士授予权,计算机技术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工程领域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高,科研成果丰硕。
多年来一直承担国家“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在软件工程、智能感知、可信计算和软件方法学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的科研和教学奖励。
软件工程领域继承了计算机软件理论、软件工具、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方面的优势,课程设置体现了理论性与应用性统一,为拓宽知识面,除必修课外,还开设选修课和学科前沿讲座。
论文阶段的选题既注重理论意义,又重视实际应用价值。
许多选题来自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还有相当数量的论文课题是企业急需的实际项目。
采用校、企双导师制度,研究生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这些实际项目后,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领域教学实验装置充足。
参与培养工作的师资是一支学术水平高、素质好、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
一、培养目标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具有系统分析、系统设计、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等专门知识和经验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工程项目组织和管理、团队协作能力的工程管理人才。
要求达到以下培养目标:1. 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具有良好的素质作风、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服务。
2. 掌握软件工程领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青岛滨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简介学院简介青岛滨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始建于2010年,其前身是青岛滨海学院信息管理系。
学院现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务外包方向)、网络工程本科专业,以及电子商务、涉外会计、会计电算化、计算机信息管理、图文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方向)专科专业。
现有在校生2047人。
下设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会计电算化、涉外会计、计算机、软件六个教研室。
有专职教师62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17名,讲师20名,双师型教师13名。
学院现有计算机教室12个,计算机600余台。
建有会计模拟、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计算机图形处理等实验、实训室,并与青岛嵩德会计师事务所、青岛澳深电脑公司、青岛圣文电子有限公司、青岛市电子商务协会、青岛亿城通科技公司、利群集团青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青岛优生优育服务中心等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通过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践技能培训,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高,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8.5%以上。
学院高度重视专业和课程建设,其中会计电算化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示范专业。
该专业自设立以来,不断探索和研究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方法,形成了以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基础、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三层双轨制”的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既具备经济管理、信息科学和会计学等方面理论知识,又熟悉会计业务流程、拥有较高实践能力的会计电算化高级专门人才。
电子商务为院级特色专业,与信息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专业共同开设的“电子商务概论”课程,2006年度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精品课程。
承担的山东省省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网络营销》RNMM角色定位教学法及其支撑系统研究”,2008年4月通过了省级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研究成果推动了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山东省省级教学改革课题——“电子商务营销技能ROM模式内化工程的探索与实践”于2012年10月顺利结题,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川轻化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介绍和二级学科介绍(一)学院简介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是学校历史最悠久、最具特色和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具有50 多年的本科办学、16 年研究生教育历史,是首批四川省高等学校电子与信息类人才培养基地,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共建“AI+智慧学习”人工智能学院项目试点学校。
学院有国家杰青 1 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 2 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 5 人,四川省教学名师 1 名,学院现有教授 15 人,副教授 26 人,硕博士 70 余人。
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五个二级学科招生方向,电子信息类别专业学位授予权点下设控制工程、人工智能、电子与通信工程等三个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是国内较早成立的关于人工智能方面的省级重点实验室。
在智能检测、智能信息处理和智能控制等方面优势突出,已培养控制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等方面相关研究生 13 届。
学院拥有国家工程实践中心 1 个,省级实践基地 1 个,拥有实验仪器设备价值 4000 余万元,实验室面积达 7000 平方米,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条件。
(二)学科专业简介●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涵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和电力系统与智能控制等5个二级学科,已形成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智能检测与工业自动化仪表、智能控制与智能机器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和智能电网等稳定的研究方向。
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运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和电力系统与智能控制等专业技术和方法,从事自动化工程领域的科研、教学、研发、设计和管理等工作,满足国家尤其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071201)(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一、专业简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设立的传统专业,本专业是当今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之一。
本专业以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现代通信原理等理论为基础,学习和掌握各种电子系统的设计、研制和开发,学习和掌握各种信息(如数据、文字、语音、图像信息等)的处理、交换和传输,以及计算机软硬件和计算机网络的理论与应用技术,了解相关专业学科的理论和发展。
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的新型研究人才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二、培养目标和要求本专业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为目标,主要培养掌握现代电子信息系统专业基本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研制和开发,具有一定创新能力,适应现代化建设需求的高级技术人才。
通过在校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使学生能够在德育、文化、业务、能力、身心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锻炼。
要求学生在获取知识和知识更新、分析和解决问题、应用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本专业学生将具有以下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外语应用能力;2、充实的社会科学知识,在文、史、哲、法、社会和政经等领域有一定的修养;3、电子线路基本原理与设计的硬件应用开发能力;4、电子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原理与设计应用能力;5、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基础及软、硬件应用开发能力;6、宽泛的专业知识和信息学科相关专业交叉的应用能力;7、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能力和开展科学研究以及实际工作能力。
8、电子、通信、计算机等设备与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修等方面的应用能力。
三、修业年限四年。
四、专业类别及授予学位按计划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本专业主干(核心)课程除基础课程外,本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低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设计自动化、微波技术与天线、软件技术基础、嵌入式系统与应用、移动通信、数字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智能仪器与仪表、集成电路设计基础、高级编程技术等课程。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机电信息系专业介绍机电信息系机电信息系成立于2004年,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工业工程四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副高职以上的教师19人。
西安工业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及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普通高校名牌专业。
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机电系统设计、材料科学基础等多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
我系依托西安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及材料化工学院的优质教学资源,加强学科建设,重视教学过程的规范和学生培养的质量,力争成为学院的一个精品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设计基础、制造技术基础、工程测试技术、控制工程基础等。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培养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具有较高外语水平与扎实计算机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改善,并付诸于最终产品,是一门以制造技术为核心,集理论与实践、研究与开发、科研与生产为一体的综合应用型工程科学。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变学、聚合物成型工艺、聚合物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塑料模具设计、聚合物改性技术、精细有机合成、聚合物合成工艺学等。
金属材料工程该专业突出材料的制造技术和应用技术,加强材料科学和材料加工的基础理论,注重对材料质量分析及零部件失效分析的能力。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改善,付诸于最终产品质量的提高,是以制造技术为核心,集理论与实践、研究与开发、科研与生产为一体的综合应用型工程学科。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加工基础、冶金传输原理、冶金原理、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研究方法、工程材料学、热处理工艺、铸造工艺学、焊接工艺学、金属材料学。
电⽓与信息⼯程学院 l学院简介 电⽓与信息⼯程学院成⽴于2003年,在原长沙电⼒学院电⼒⼯程系的基础上,融合原长沙交通学院⾃动化专业等办学⼒量组建⽽成,设有4个系(中⼼)和8个科学研究所,现有在读研究⽣约200⼈、本科⽣约1500⼈、留学⽣10⼈。
学院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才的需求,努⼒培养和造就电⽓与信息融合,具有较强实践能⼒和创新能⼒的⾼级⼯程技术⼈才。
学院设有电⽓⼯程及其⾃动化、电⼦信息⼯程、⾃动化等三个本科专业,其中电⽓⼯程及其⾃动化专业为教育部“第⼀类特⾊专业建设点”专业,电⼦信息⼯程专业为湖南省重点专业;设有电⼒系统及其⾃动化、⾼电压与绝缘技术、交通信息⼯程及控制、控制理论与控制⼯程、电路与系统等五个硕⼠学位授予点,其中电⽓⼯程及其⾃动化学科为湖南省重点学科,已有近50多年的历史,在社会上具有⼴泛影响;交通信息⼯程及控制学科具有博⼠学位授予权。
学院有优秀的实验和研究平台,有中央与地⽅共建的分布式发电及电⼒系统综合实验室、“电⼯电⼦实验中⼼”湖南省⽰范实验室、“湖南省电⼒公司”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有“电路”湖南省精品课程,并设有“电⼒系统安全运⾏与控制”湖南省⾼校重点实验室、“电⼒系统运⾏与控制”湖南省⾼校产学研合作⽰范基地。
学院教学科研队伍实⼒雄厚,现有教授20⼈,副教授及副⾼职称48⼈;博⼠22⼈,硕⼠研究⽣导师40多⼈,并聘请英国的BoZ.Q.教授担任名誉院长。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863⼦项⽬、国家⾃然科学基⾦、湖南省杰出青年基⾦在内的纵向、横向科研项⽬150余项;获奖20余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奖3项、⼆等奖5项、三等奖4项;获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科研论⽂800余篇,已被SCI、EI和ISTP三⼤国际检索收录400余篇。
学院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公开出版专著6部,出版教材30余本。
科研促进教学,本科⽣积极参与科研,近年来本科⽣申请专利3项,公开发表论⽂33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的学⽣科技竞赛奖励30余项,其中全国⼤学⽣电⼦设计竞赛国家⼀等奖3项;“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国家奖3项,湖南省特等奖2项。
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下设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硕士专业,同时招收计算机软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
目前各类在校生1500余人。
学科点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的教学科研队伍。
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0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7人,在读博士11人,硕士学位者46人,省级拔尖人才1人,市级拔尖人才2人,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2人。
学院拥有山东省计算机应用重点学科、青岛市软件重点实验室、青岛大学虚拟仿真中心、青岛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及其他专业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为山东省“十一五”强化重点实验室。
教学科研设备先进,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学习与科研环境。
学院具有优良的学风,教学成绩显著。
近几年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程序员水平考试均取得了优良成绩,及格率在青岛市名列前茅;近三年在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多次获得全国特、一、二等奖及省一、二等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次通过率超过75%;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2%;考研率逐年提高,近两年平均达到30%以上。
在科研方面,学院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兼顾开发研究。
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0余项,科研经费一千多万元,多次
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
通过鉴定项目40余项,获得高层次科研奖励18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共出版专著与教材50余部。
信息工程学院自1986年开始招生,先后有十九届近3000名毕业生活跃在全国、山东省及青岛市各行各业,许多同学现已成为各自单位或部门的业务骨干。
2010年计划招生240人:
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60人,网络工程专业120人(其中含信息安全方向60人),软件工程专业60人。
专业介绍: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080605)(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从事研究、分析、设计、测试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编译原理、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原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信息安全、计算机接口与通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
二、网络工程专业(080613W)(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网络工程专业的特色主要在于以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突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数字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管理技术。
具体分为网络系统设计方向和信息安全方向。
网络系统设计方向介绍:
培养目标:本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网络技术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将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应用、维护和管理的高级科学与工程技术人员。
主要专业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信号与系统、
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网络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安全、组网技术、网络设计、网络新技术、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课程。
信息安全方向介绍:
培养目标
本方向培养系统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信息传输与处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信息安全研究、设计、分析和开发的能力,能够结合信息安全的理论与技术在科研单位、高等学校、政府机关(部队)、金融行业、信息产业及其使用管理部门从事信息传输与处理和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高级
科学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论与代数结构、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程序设计方法、应用密码学、网络安全理论,安全协议与标准。
三、软件工程专业(080611W)(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规范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良好的组织与交流能力,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复合型、实用型高层次软件设计、系统分析和工程应用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日文软件规范化设计及日文软件项目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