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多糖治疗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5.52 KB
- 文档页数:8
2012年10月第9卷第30期·综述·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当归为伞形科(umbrelliferae )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 的根,当归入肝、心、脾,药性甘、辛、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等功效,为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之一,素有“十方九归”之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现代提取分离、含量测定方法对当归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发现多糖是其主要成分之一。
我国学者邓永健等[1]从岷县当归中分离出当归多糖(angelica polysaccharides ,AP ),组分含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以及半乳糖酸等。
AP 为当归主要水溶性成分,且具有明显地改善血液系统、免疫促进、抗肿瘤等广泛的药理活性,故成为当归药效成分研究的热点。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AP 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1血液系统作用AP 能增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骨髓有核细胞数,并且这种作用在外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受到抑制时尤为明显。
同时,AP 能够影响动物机体的造血系统,对小鼠造血干细胞、小鼠与人髓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有显著促进作用。
Liu 等[2]将AP 作用于小鼠脾细胞后发现,小剂量AP (2.3mg/kg )可以快速恢复贫血小鼠的外周血红蛋白至正常水平,缓解了贫血症状。
另有实验发现,AP 能有效地刺激正常小鼠及贫血小鼠的早、晚期红系祖细胞和CFU-GM (粒细胞及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增殖,并可抑制K562细胞增殖,诱导其向红系、粒系细胞方向分化[3]。
同时,我国学者柳永青[4]发现,AP 通过保护和改善造血微环境,促进了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导、激活造血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等,从而产生造血效应。
杜小丽等[5]探讨了AP 对小鼠造血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为阐述AP 在造血调控和动员方面的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当归,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及丰富的化学成分使其成为中医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综述当归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当归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本文将概述当归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并介绍这些成分的结构特点及其生物活性。
重点阐述当归的药理作用,如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抗氧化、抗炎等,并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分析这些药理作用与当归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
本文还将探讨当归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及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的综述,本文旨在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推动当归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当归的化学成分当归,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复杂且丰富,涵盖了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这些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多糖、氨基酸、有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
挥发油:当归中的挥发油是其主要化学成分之一,这些挥发油主要由多种萜类化合物组成,如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等。
这些化合物赋予了当归独特的香气,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药理作用。
多糖:当归多糖是当归中另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当归多糖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对多种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氨基酸:当归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缬氨酸等。
这些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酸:当归中还含有多种有机酸,如阿魏酸、苯甲酸等。
这些有机酸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作用,对于改善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微量元素:当归中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
这些微量元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当归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涵盖了挥发油、多糖、氨基酸、有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
当归药理作用及应用的研究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当归的应用及药理作用论述当归(学名:Angelicasinensis),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具有抗缺氧;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还具有抗癌;护肤美容;补血活血;抑菌、抗动脉硬化等作用[1]。
同时还可以用于治疗中风不省人事、口吐白沫、产后风瘫。
其中当归有效成分当归多糖是其发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功能、抗肿瘤及抗辐射损伤等作用的关键。
当归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各科。
本文对当归的一些其他作用主要论述如下。
1对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增强心脏血液供应,降低心肌耗氧量。
通过实验证明,给麻醉犬静脉或冠脉注射当归注射液后可见冠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冠脉阻力降低,心肌耗量也明显下降[2]。
当归水提取液也能使离体单个豚鼠冠状血管扩张,灌流量增加,对实验性心肌梗塞有明显对抗作用。
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器官血流量。
在小鼠实验中,当小鼠处于慢性缺氧期间,每天注射当归提取液,可使缺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肥厚显着减轻。
吸入10%氧气的大鼠静脉注射当归后,肺动脉压上升幅度明显低于用药前,肺血管力也较给药前降低,进一步证明了当归对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动脉的扩张作用[3]。
给颈动脉注射花生四烯酸造成的大鼠急性脑缺血,实验模型腹腔注射当归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脑缺血症状,抑制血浆TXB2产生,增加血浆6-Keto-PCF1α。
2对机体血液系统的影响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当归有效成分阿魏酸可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5-HT释放,对抗TXA2洋物质的生物活性,增加PCI2活性,阻抑动静脉旁路形成时间长,血栓重量及长度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当归可使血粘滞性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电泳时间缩短。
当归通过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细胞表面电荷而促进细胞解聚[4],降低血液粘度。
当归多糖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韦 玮1,龚苏晓2,张铁军2﹡,胡 静11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 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 300193摘 要 当归多糖为当归主要水溶性成分,具有明显的补血活血、免疫促进、抗肿瘤、抗辐射损伤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因而成为当归药效成分研究的热点。
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从当归多糖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对当归多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当归多糖;化学;药理;综述中图分类号:R2.71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76(2009)02–0130–05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ompositions of angelica polysaccharideand their pharmacological actionWEI Wei1, GONG Su-xiao2, ZHANG Tie-jun2*, HU Jing11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2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Tianjin 300193, ChinaAbstract Angelica polysaccharide, as the main water-soluble component from the root of Angelica sinensis, has the comprehensiv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enriching blood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immunoenhancement, antitumor, and antiradiation, etc.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n the compositions of angelica polysaccharide and their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re reviewed by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which provided th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ngelica polysaccharide.Key words angelica polysaccharide; chemical (chemistry) ; pharmacology; review当归为伞型科植物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 的干燥根,主产于我国甘肃岷县、云南、四川、陕西、湖北等地,味甘、辛、性温,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肠燥便秘等病症。
基于代谢组学的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多糖对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基于代谢组学的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多糖对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摘要:肝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常常由于药物、酒精等外源性因素引起。
传统中药当归及其炮制品被广泛应用于肝脏疾病的治疗,其多糖成分被认为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既往研究主要通过单一目标物或部分代谢物来研究当归和其炮制品对肝保护作用的影响,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
本研究基于代谢组学技术,以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染色技术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分析代谢物组分的变化,探讨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多糖对肝保护作用的机制。
关键词:代谢组学,当归,炮制品,多糖,肝损伤保护引言: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具有解毒、合成、储存等多种功能。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外源性因素的影响,肝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
肝损伤的治疗通常依赖于药物,但大多数西药具有副作用和依赖性。
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天然药物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
中药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肝脏疾病的治疗。
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中的多糖成分对肝保护作用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对当归及其多糖对肝保护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别成分或目标物上,缺乏全面的研究。
方法:本研究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当归组、炮制当归组。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当归组和炮制当归组则分别给予当归和炮制当归水提液。
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染色技术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大鼠血浆样品进行分析,确定代谢物组分的变化,并利用组学技术分析数据。
结果:经过实验观察,当归组和炮制当归组的大鼠肝组织明显改善,病理损伤较对照组减轻。
同时,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发现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多糖可以调节多种关键代谢途径,如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质代谢等。
基于代谢组学的当归补血作用研究基于代谢组学的当归补血作用研究引言当归作为中国传统草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作为滋补品和补血药物。
然而,其具体的补血机制一直缺乏明确的科学证据。
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使用代谢组学的方法来探究当归补血作用的机制,加深对当归补血作用的理解。
1. 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代谢组学是一种系统生物学方法,旨在研究生物体在不同生理或病理状态下代谢物的全谱变化。
代谢组学方法可以通过测定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产物,如代谢物、蛋白质和核酸等,来获得全面的代谢信息。
在研究当归的补血作用时,可以通过比较使用当归前后生物样本的代谢物谱图,分析代谢物的差异以及相关代谢途径的变化,从而揭示当归补血的机制。
2. 当归的补血作用2.1 铁代谢调节铁是血红蛋白合成的必需元素,也是补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当归被认为是一种富含铁元素的补血药材。
通过代谢组学的研究,发现使用当归后,生物体中与铁代谢相关的代谢物含量明显增加,比如铁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加。
这表明当归可能通过调节铁代谢途径参与补血过程。
2.2 激活造血途径代谢组学的研究发现,使用当归后,生物体中与造血途径相关的代谢物含量明显增加。
造血途径是补血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途径,包括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等过程。
通过使用当归,可以激活这些造血途径,促进血液中红细胞的合成,从而起到补血的作用。
3. 代谢组学揭示的其他补血机制除了上述的铁代谢和造血途径调节外,代谢组学的研究还揭示了当归可能通过改善氧化应激、强化血管功能等方式发挥补血作用。
当归中富含的多种活性成分,如多种维生素和次生代谢产物,可以参与多个补血过程相关的途径。
4. 讨论通过基于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当归补血作用的机制,并提供科学依据来指导当归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
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在动物模型中进行的,对于人类的补血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此外,当归的补血作用可能涉及到多个途径的相互作用,因此未来研究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深入探索。
当归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
陈洁
【期刊名称】《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9)3
【摘要】研究当归多糖(ASP)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影响,探讨ASP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降糖机制.制备实验性糖尿病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生理盐水、低剂量ASP(20mg·kg-1)、高剂量ASP(100mg·kg-1)以及盐酸二甲双胍(150mg·kg-1)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21天.同时采用正常大鼠为健康对照,观察ASP对实验性糖尿痛大鼠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肝糖原等指标的影响.发现ASP能明显的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胰岛B 细胞修复和再生有关,提示ASP有作为口服降糖药辅助用药的可能性.
【总页数】3页(P93-95)
【作者】陈洁
【作者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49.64
【相关文献】
1.左归双降方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糖代谢和血压的影响 [J], 胡方林;喻嵘;陈大舜;易法银;林所;邓奕辉;李定祥
2.左归降糖方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及胰岛功能的影响 [J], 喻嵘;葛金文;陈大
舜;易法银;邓奕晖;吴勇军;朱传湘
3.18α-甘草酸二铵与格列本脲联用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 [J], 陈洁;彭仁琇;杨静;吕靖峰
4.蝇蛆壳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影响 [J], 冯晓慧;葛声;蔡东联
5.本草消渴丹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J], 杨宏莉;张宏馨;李兰会;王燕;卢淑兰;孙淑敏;张伟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础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当归多糖对糖尿病KK-Ay 小鼠肝内质网应激的调节机制。
方法:将40只糖尿病KK-Ay 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当归多糖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
C57BL/6J 小鼠8只作为空白对照组。
当归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当归多糖400、200、100mg/kg ,二甲双胍组灌胃盐酸二甲双胍200mg/kg ,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周测小鼠空腹血糖和体质量。
灌胃4周后,测量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 )、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含量;RT-PCR 观察肝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磷酸化胰腺内质网激酶(p-PERK )、磷酸化α亚基的真核起始因子2(p-Eif2α)的mRNA 表达;Western blot 、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肝组织中GRP78、p-PERK 、p-Eif2α的蛋白表达。
HE 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C 、TG 、LDL-C 的水平显著升高(P <0.01),HDL-C 的水平明显降低(P <0.01);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当归多糖高、中剂量组TC 、TG 、LDL-C 的水平显著降低(P <0.05,P <0.01),HDL-C 的水平明显升高(P <0.05,P <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GRP78、p -PERK 、p-Eif2α的表达显著上调(P <0.01),与模型组相比,当归多糖高、中、低剂量组GRP78、p -PERK 、p-Eif2α的表达显著下调(P <0.05,P <0.01),且高剂量组效果最佳;与模型组相比,当归多糖组小鼠肝组织致密,空泡样变性减少,肝脏脂肪化降低,肝细胞逐渐排列整齐,肝窦结构趋于清晰,且效果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当归多糖可显著改善糖尿病KK-Ay 小鼠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当归多糖抑制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和因子GRP78、p-PERK 、p-Eif2α的表达,改善内质网应激有关。
中药对代谢综合征的干预效果及机制研究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异常血脂。
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近年来,中药在治疗代谢综合征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潜力,受到了广泛关注。
一、中药对代谢综合征的干预效果1. 降血糖效果中药在降血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许多中药成分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如黄芪、黄连、苦瓜等。
这些中药成分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肝糖原的分解,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2. 降血压效果中药中许多药物具有降血压的作用,如天麻、夏枯草、丹参等。
这些药物可以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担,从而降低血压。
3. 降血脂效果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脂水平往往升高,容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可以降低血脂,如山楂、茶叶、人参等。
这些成分可以促进脂肪代谢,调节脂蛋白的合成和分解,减少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血脂。
4. 减肥效果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表现,中药在减肥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一些中药成分可以促进脂肪分解,抑制脂肪合成,降低体重和体脂含量,改善患者的肥胖状况。
二、中药对代谢综合征的干预机制1. 调节胰岛素分泌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
一些中药成分可以促进岛素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帮助患者降低血糖水平。
2. 抗氧化作用代谢综合征患者体内的氧自由基水平往往较高,容易导致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
3. 调节脂质代谢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来降低血脂。
一些中药成分可以影响脂肪的合成和分解,调节体内脂蛋白的代谢,减少胆固醇的合成和吸收,从而降低血脂。
4. 抑制炎症反应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体内常伴有炎症反应,炎症因子的过度分泌可能诱发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因子的分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炎症状态。
当归多糖的成分及其生物学作用作者:李成军金香兰沈云虹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机能实验室【摘要】当归被广泛应用在中药的复方和验方中,随着对中药的广泛开发和利用,当归的主要成分被分离、纯化并且进行相应的结构确定,当归多糖是当归中主要生物活性物质,采用水提、醇沉和离子交换树脂和凝胶树脂的综合利用,当归多糖已经被分离出来。
生物学和药理学研究显示当归多糖在抗肿瘤、肝损伤、免疫作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
本文就当归多糖的成分和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加以综述,同时提出了当归多糖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当归多糖提取分离抗肿瘤生物学功能临床应用当归为伞形科(Umbrelliferae)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根,当归入肝、心、脾经,药性甘、辛、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等功效,为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之一,素有“十方九归”之称[1-2 ]。
随着现代分析方法和仪器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多糖、苯酞类、萜类、芳香族化合物等多种成份从当归中被分离出来。
当归多糖是当归中的主要成分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当归多糖的成分研究和药理学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发现其对机体免疫系统、造血系统的明显作用以及抗肿瘤、抗放射性损伤的良好疗效[3]。
现就其提取分离、成分、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当归多糖的提取、分离当归粉碎,过40 目筛,用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在较高温度内热处理原料2~3 次,得预处理当归粉。
预处理当归粉于80℃热水提取,离心,合并上清液,用乙酸调pH为4~5左右,离心去除沉淀,上清液浓缩后加乙醇至一定体积,4℃静置过夜,过滤,沉淀依次用无水乙醇、丙酮和乙醚洗涤,得到当归多糖粗品。
将其加入一定量去离子水溶解,用不同的方法去除游离蛋白后,透析,冷冻干燥得到初步纯化多糖。
初步纯化的多糖经济自交换柱和凝胶色谱柱柱层析,依次用磷酸盐缓冲液、0~1mol/L NaCl 溶液梯度洗脱,控制一定的洗脱速度一般为1.5~2ml/min,每管4~5ml 分部收集,逐管检测多糖含量(苯酚硫酸法A490nm)和蛋白质含量(紫外A280nm)[4-5]。
当归中当归多糖的现代应用及药理作用研究学校:陕西中医学院姓名:高夏班级:11级中药专升本班【摘要】:中药当归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当归为补血要药。
当归中起主要补血作用的化学成分是:当归多糖。
查阅了近年来有关当归多糖的文献资料,通过现代对当归多糖的研究,概述了当归多糖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当归当归多糖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 Diels的干燥根,味甘、辛,性温。
功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当归的主要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阿魏酸,当归多糖,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当归多糖为当归补血主要成分,现就当归多糖所具有的药理作用和现代临床应用归纳如下。
药理作用1、促进造血小鼠于7Gy剂量照射前24h,腹腔注射当归多糖(APS)300mg/kg,可使照射小鼠脾内源性造血灶数、脾重及骨髓有核细胞明显增加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2]。
给小鼠体内注射当归多糖有使外周造血干细胞数量增加的作用[3]。
当归多糖可使小鼠BMSCs黏附分子表达降低[4]。
对大鼠气血双虚的模型,予以APS15mg/kg灌胃,每日一次,连续十四天,可使气血双虚大鼠IL-6和EPO非常显著提高[5]。
2、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当归多糖在凝血方面表现出双向调节作用既有抗凝血活性又有明显止血作用给小鼠注射APS5mg/kg每日一次,共三天,凝血时间明显延长,出血时间明显缩短;给家兔静脉注射APS2mg/kg,连续三天,TT和APTT明显延长,而PT则无差异。
提示当归多糖抗凝血作用主要是影响了内源性凝血系统,而对外源性凝血作用较弱[]。
3、调节免疫小鼠腹腔注射当归多糖(APS)50mg/kg,连续7d,对刚果红的廓清率提高41%;在皮下注射强的松龙15mg/kg的同时,每日腹腔注射(APS)25mg/kg或50mg/kg,则能拮抗强的松龙的上述免疫抑制作用。
APS10、20mg/kg给小鼠腹腔注射,每日一次连续七天,可拮抗环磷酰胺(cy)所致小鼠脾淋巴细胞抑制、NK细胞活性减弱及IL-2诱生水平低下的作用[]。
当归多糖的药理作用与研究进展
汪诺舟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2(22)19
【摘要】当归多糖在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系统、促进造血功能等方面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其药物制剂和复合药物制剂的开发有着广泛的应用性.该文将结合相关文献和研究,对当归多糖的药理作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3页(P67-69)
【作者】汪诺舟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
【相关文献】
1.当归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温悦;傅正毅;赖艳;孟德胜
2.当归多糖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李岩;丁伟;侯怀晶;徐紫清;严宛鸿;闫宁;刘娅楠;张凌云;赵晓红;刘志汉;吕理浇;薛建军
3.当归多糖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李岩;严宛鸿;闫宁;刘娅楠;张凌云;赵晓红;刘志汉;吕理浇;薛建军;丁伟;侯怀晶;徐紫清
4.当归多糖药理作用的新进展 [J], 徐露;董志
5.当归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 [J], 杨劲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归多糖治疗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当归是我们祖国传统中药,已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
中医里的当归是我国甘肃岷县道地药材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根茎干燥而成,常用于补血活血和调经止痛。
当归多糖(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分离自当归根饮片,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是当归中的发挥药理功效的主要成分之一。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当归多糖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贫血、抗炎、调节糖脂代谢紊乱等药理作用。
本课题旨在明确当归多糖对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即2型糖尿病(T2DM)、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酒精性脂肪肝(AFLD)的治疗作用及具体机制。
本论文以岷县当归根饮片为原料,沿用课题组已建立的工艺,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得到当归多糖并通过一系列手段进行质量评价。
体内建立T2DM、NAFLD和AFLD小鼠模型,体外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脂肪变性细胞模型和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并用当归多糖对小鼠灌胃治疗或与细胞共培养,通过一系列手段评价当归多糖的治疗效果并研究分子机制。
本课题不仅明确了当归多糖治疗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作用和具体机制,为其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还为代谢综合征的药物治疗提供更多依据,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并有助于祖国医药的传承与发扬。
第一部分当归多糖的提取、纯化与鉴定制备当归多糖沿用本实验室已建立并优化过的工艺:首先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当归粗多糖,之后依次用反复冻融除杂,用0.8 μm和0.45 ltm微孔滤膜除杂,Mw 3500透析袋除杂,再放入真空冷冻干燥机直至出现白色絮状当归多糖。
随后采用葡聚糖凝胶G50色谱分离柱分离提纯得到精制当归多糖。
对提取的当归多糖进行结构鉴定和质量控制:硫酸苯酚法测得当归多糖糖含量大于90%,HPGPC法测得当归多糖重均分子量为72900Da,紫外扫描显示当归多糖中几乎不含核酸和蛋白质,红外扫描明确了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单糖分析表明当归多糖主要由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比例为1:2.5:7.5。
当归多糖治疗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当归是我们祖国传统中药,已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
中医里的当归是我国甘肃岷县道地药材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根茎干燥而成,常用于补血活血和调经止痛。
当归多糖(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分离自当归根饮片,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是当归中的发挥药理功效的主要成分之一。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当归多糖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贫血、抗炎、调节糖脂代谢紊乱等药理作用。
本课题旨在明确当归多糖对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即2型糖尿病(T2DM)、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酒精性脂肪肝(AFLD)的治疗作用及具体机制。
本论文以岷县当归根饮片为原料,沿用课题组已建立的工艺,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得到当归多糖并通过一系列手段进行质量评价。
体内建立T2DM、NAFLD和AFLD小鼠模型,体外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脂肪变性细胞模型和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并用当归多糖对小鼠灌胃治疗或与细胞共培养,通过一系列手段评价当归多糖的治疗效果并研究分子机制。
本课题不仅明确了当归多糖治疗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作用和具体机制,为其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还为代谢综合征的药物治疗提供更多依据,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并有助于祖国医药的传承与发扬。
第一部分当归多糖的提取、纯化与鉴定制备当归多糖沿用本实验室已建立并优化过的工艺:首先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当归粗多糖,之后依次用反复冻融除杂,用0.8 μm和0.45 ltm微孔滤膜除杂,Mw 3500透析袋除杂,再放入真空冷冻干燥机直至出现白色絮状当归多糖。
随后采用葡聚糖凝胶G50色谱分离柱分离提纯得到精制当归多糖。
对提取的当归多糖进行结构鉴定和质量控制:硫酸苯酚法测得当归多糖糖含量大于90%,HPGPC法测得当归多糖重均分子量为72900Da,紫外扫描显示当归多糖中几乎不含核酸和蛋白质,红外扫描明确了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单糖分析表明当归多糖主要由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比例为1:2.5:7.5。
该部分实验证明提取的当归多糖纯度高、分子量均一、几乎不含杂质;实验易于重复,条件可控,结果稳定,提取的当归多糖可用于后续药理学研究。
第二部分当归多糖治疗T2DM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我国T2DM患者众多,严重影响人民健康水平,而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化学药物大都靶点单一,副作用明显。
而当归多糖毒副作用小,药理作用强,本部分研究旨在明确当归多糖对T2DM的治疗作用,为当归多糖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我们在研究中利用高热量饮食长期喂养小鼠,外加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破坏胰岛β细胞建立T2DM小鼠模型,再用当归多糖灌胃治疗四周。
实验中定期监测小鼠体重和空腹血糖浓度(FBG);治疗结束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OGTT),检测小鼠肝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血清TC、血清TG、血清HDL-c、血清LDL-c、血清ALT、血清AST和肝糖原含量;检测血清胰岛素、葡糖激酶(G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水平;制作组织切片,观察胰岛H&E染色切片和肝脏油红O染色切片;WB法检测小鼠肝脏胰岛素通路相关蛋白IRS-2、PI3K、Akt、p-Akt和GLUT2。
另外,为明确当归多糖对胰岛素通路的刺激作用,我们还建立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模型,当归多糖培养后检测细胞中p-IRβ、p-IRS1、p-IPI3K和p-Akt含量,观察当归多糖对胰岛素通路的调控作用。
实验过程中,T2DM小鼠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
当归多糖对减少的体重没有影响,但是可以降低T2DM小鼠升高的肝重指数。
T2DM小鼠FBG和HbA1c明显升高,超过11.1mmol/L,葡萄糖耐受力显著降低;当归多糖治疗后T2DM小鼠血糖显著降低,葡萄糖耐受力明显提升。
此外,T2DM小鼠出现了明显的血脂紊乱和肝损伤(ALT和AST水平提高),当归多糖可以明显调控这些生物标志物更趋于正常水平。
组织学观察表明T2DM小鼠胰岛严重损坏,当归多糖可适度修复胰岛;肝脏油红O切片显示T2DM小鼠肝脏有大量脂肪堆积,同样,当归多糖可适度缓解脂肪肝。
值得注意的是,当归多糖可以大幅度提高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提示我们当归多糖可能对胰岛素通路有独特的作用。
WB法检测小鼠肝脏胰岛素通路相关蛋白,结果表明当归多糖可显著提高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量,提示当归多糖可能对胰岛素通路有刺激作用,从而发挥降血糖作用。
为进一步明确该作用,我们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并用当归多糖干预培养;当归多糖介入后,细胞中胰岛素通路关键蛋白可明显上调,而PI3K抑制剂LY294002可以抵消当归多糖的这一作用,再次证明当归多糖可上调胰岛素通路。
另一方面,当归多糖可提高小鼠肝糖原含量,并上调糖原合成酶关键酶GK,提示我们当归多糖的降血糖作用跟其调控糖原合成也有一定关系,进一步机制有待研究。
该部分实验证明当归多糖能显著缓解T2DM小鼠的高血糖、高血脂以及肝损伤。
当归多糖的降糖效果跟其刺激胰岛素分泌、提高肝脏胰岛素通路敏感性、提高肝糖原含量有关。
本部分实验中发现当归多糖对肝脏脂肪堆积有显著的缓解作用,为后文当归多糖治疗NAFLD/AFLD的研究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当归多糖治疗NAFLD的作用及机制研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运动的缺乏,我国NAFLD患病率急剧上升,严重影响公众健康。
但是目前临床上NAFLD的药物治疗领域还是空白,本部分实验旨在明确当归多糖对NAFLD的治疗作用,并明确具体机制,为NAFLD的临床用药提供更多依据和新的可能。
本部分研究中,我们采用用高脂高糖饲料喂食小鼠长达三个月,模拟NAFLD人群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建立动物模型;当归多糖治疗一个月后处死小鼠,检测相关指标,明确当归多糖的药理作用。
跟第二部分类似,本部分研究中定期监测小鼠体重和空腹血糖浓度(FBG);实验最后阶段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OGTT);处死小鼠后检测肝重指数、血清及肝脏TC、血清及肝脏TG、血清HDL-c/血清LDL-c、血清ALT和血清AST含量;检测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检测小鼠肝脏胰岛素通路相关蛋白,观察当归多糖对NAFLD小鼠肝脏胰岛素通路的调控作用;检测肝糖原含量,以及糖代谢相关酶葡糖激酶(GK)、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丙酮酸激酶(PK)和已糖激酶(HK)的含量;化学法检测肝脏或血清抗氧化系统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WB法检测肝脏跟脂质代谢相关蛋白PPARy、AMPK、p-AMPK和SIRT1的含量;此外,还探索性地检测了肝脏中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B的变化。
为进一步明确当归多糖对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我们还采用油酸诱导建立脂肪变性HepG2细胞模型,当归多糖干预培养,检测当归多糖的降脂效果,并用WB法检测LC3B和自噬上游调控分子AMPK的含量,明确当归多糖调控细胞自噬和降脂的作用。
NAFLD的形成过程公认为“二次打击”假说,即以单纯脂肪变性为主的“第一次打击”和以氧化应激为主的“第二次打击”。
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小鼠血清脂质代谢物水平和肝脏脂肪含量均出现异常,肝脏油红O染色切片和H&E染色切片进一步证实了 NAFLD小鼠肝脏遭受的“第一次打击”,模型小鼠肝脏出现大量细胞空泡和脂质堆积,而当归多糖对这些异常指标均有显著的逆转作用,提示当归多糖可有效缓解“第一次打击”,当归多糖的降脂效果跟提高脂质代谢关键蛋白PPARγ、SIRT1和AMPK有关。
通过检测氧化应激压力标志物ROS和MDA,以及抗氧化酶SOD、GSH、GSH-PX和CAT,我们发现NAFLD小鼠肝脏遭受严重的氧化应激压力;同样,当归多糖可显著提高NAFLD小鼠肝脏抗氧化能力,清除活性氧,缓解“第二次打击”。
此外,胰岛素抵抗也是NAFLD的始动因子;实验中NAFLD小鼠抵抗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小鼠,而当归多糖可显著降低小鼠胰岛素抵抗指数,缓解胰岛素抵抗。
根据第二部分的研究基础,我们推测当归多糖也可以刺激NAFLD小鼠肝脏胰岛素通路,实验结果显示当归多糖可提高胰岛素关键蛋白 IRβ、p:IRS1、IRS1、IRS2、p-PI3K、PI3K、p-Akt、Akt、membrane-GLUT2、GSK-3β含量,降低胰岛素通路负性调节因子p-JNK的含量,证明当归多糖通过刺激NAFLD小鼠胰岛素信号通路来缓解胰岛素抵抗。
长期食用高热量饲料导致小鼠葡萄糖代谢紊乱,FBG和HbA1c升高、葡萄糖耐量下降、肝糖原含量降低、葡萄糖代谢酶水平异常,当归多糖可以或多或少地改善这些非正常水平的糖代谢相关指标。
此外,最新研究表明激活细胞自噬可有效改善NAFLD;我们检测肝脏自噬关键蛋白LC3-I和LC3-Ⅱ的含量,结果表明NAFLD 小鼠肝脏自噬水平显著降低,当归多糖可明显提高LC3-Ⅱ表达量,增强肝脏自噬。
我们在体外实验中也证实了当归多糖对肝细胞自噬的激活作用,并且发现这一作用跟其激活自噬上游调节因子AMPK有关。
总而言之,本部分研究证实了当归多糖通过缓解“二次打击”有效治疗NAFLD。
当归多糖的降脂作用可能跟激活SIRT1-AMPK通路及肝细胞自噬有关。
此外,当归多糖激活胰岛素通路,缓解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吸收,加速肝糖原合成,从而有效改善葡萄糖代谢紊乱。
本部分研究明确了当归多糖对NAFLD的治疗作用,为NAFLD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另外,在本部分实验中,我们发现当归多糖能促进自噬,为下一部分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第四部分当归多糖防治AFLD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本部分研究承接第三部分继续探讨当归多糖对脂肪肝的治疗作用。
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酒类产品消耗量逐年递增,AFLD已成为导致肝病的第二大因素。
但是,目前尚无AFLD的药物治疗方法;因此,开发能缓解甚至治疗AFLD的药物迫在眉睫。
我们通过连续灌胃大剂量高度白酒建立AFLD小鼠模型,期间灌胃当归多糖干预,观察当归多糖的防治作用。
每天监测小鼠体重;处死小鼠后计算肝指数;收集血清和肝脏,检测血清TG、ALT和AST水平,肝脏TG和GSH含量。
制作肝脏H&E染色切片和油红0染色切片观察肝脏脂肪变性和脂肪堆积,制作肝脏PAS染色切片观察肝糖原分布,制作肝脏透射电镜切片观察肝脏自噬体。
RT-PCR法检测肝脏LC3B、ATG3和p62的mRNA水平,WB法检测肝脏LC3B和p62的蛋白含量。
另一方面,体外建立酒精性HepG2细胞脂肪肝模型,并用当归多糖干预培养,油红O 染色和油红O比色法观察当归多糖的体外降脂效果;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JC-1法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MMP),免疫荧光法和WB法检测细胞内LC3B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