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本文所选的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
该教材的主题是“我和我的同学”,本文选取的教材内容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设计目的本教学设计的目的为:1.帮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大概生平和他的一些思想。
2.激发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人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的教学理念是“情境教学法”。
此法注重以情境为背景,通过情境中的任务和问题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策略教学内容:1.闻一多先生的简要生平介绍2.闻一多先生的一些思想3.小图画大文化:雷峰塔教学策略:1.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先播放一段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介绍的视频,然后与学生交流有没有了解学过闻一多先生这位文化人物。
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查阅教学法”:教师为学生配备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闻一多先生的信息。
学生可以通过分组阅读,大组合作的方式,将他们所了解到的信息汇合、讨论和补充。
3.引入雷峰塔:引导学生了解闻一多对雷峰塔的喜爱,并将其使用过的旧信纸、信封等文物带到教室细欣赏。
学生可以观察字迹、图案、颜色等元素。
4.集体分析尝试写信:通过介绍闻一多曾留在雷峰塔上寄过信的经历,以及信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他的信的内容和写作风格。
然后,教师让学生试着写一封信,让学生通过写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五、教学步骤1.引发学生兴趣: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探究活动时先放一段介绍闻一多先生的视频,简要介绍他的生平及其作品、思想等,让学生对此人和其思想有了初步了解。
2.阅读材料:提供学生阅读资料,阅读资料的内容除了要介绍闻一多先生的一些思想之外,还要让学生认识闻一多先生的一生经历。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精神风貌。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品质。
2.课文的写作特色。
三、教学难点1.理解闻一多先生的学术成就和精神风貌。
2.课文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简介闻一多先生及其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引发思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特点?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教师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品质。
2.布置作业:课下整理课堂笔记,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关注闻一多先生的学术成就。
二、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闻一多先生的学术成就。
2.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排比等。
三、课堂活动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关注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品质。
二、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品质。
2.学习课文的写作风格,如平实、真挚等。
三、课堂活动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闻一多先生的言行,感受其精神风貌。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2.布置作业:课下收集有关闻一多先生的其他事迹,进行交流分享。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关注闻一多先生的精神风貌。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课下收集到的关于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进行交流讨论。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课下继续关注闻一多先生的学术成就和事迹,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品质,引导学生学习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024年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范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单元“讲读文”章节,具体内容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文章主要围绕“说”和“做”两个方面,阐述作者对于行动与言辞的深刻理解,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到实践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2. 分析并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培养学生言行一致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闻一多先生相关资料、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闻一多先生的简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标注难点和重点。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说和做”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5.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经典语句,阐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说和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 板书内容:① 闻一多先生的简介② 文章主题:实践的重要性③ 文章结构:总分总④ 经典语句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说和做”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解。
2. 答案:(1)示例:在家庭中,父母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这就是“说”;而我们真正去关心长辈、照顾弟弟妹妹,这就是“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语文七年级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优秀4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请同学们看屏幕,他是谁?(臧克家)1、作者简介20**年2月5日,我国文坛再失巨擘,99岁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与世长辞,一轮明月、万家灯火伴他西行。
臧克家(1905-20O4),他是对我国新诗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
成果之丰,影响之大,被认为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
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他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如今,这句诗已经成为送给诗人自己最好的挽歌。
朱自清曾说:“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
”茅盾曾说:减克家是当时青年诗人“最优秀中间的一个”。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起来缅怀闻一多这位伟大的民主战士。
2、简介闻一多指名学生介绍自己查阅的材料。
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①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②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
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
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③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
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D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1946年7月壹五日,在昆明被国民D特务刺杀身亡。
3、臧克家和闻一多:知遇相惜,亦师亦友。
4.所以这篇文章展现给我们的是: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
二、初读课文教师邀请一位学生同读课文,一人一段,其他学生思考:1、疏通字词,把生字词划下来。
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闻先生恪守着怎样的“说”和“做”的原则?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明确:1、解决基础字词(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将了解闻一多先生的基本生平和主要成就,包括他的诗歌、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等方面。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分析人物传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其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及他的人生价值观和贡献。
学生将学习如何从多角度评价一个人物,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将感受到闻一多先生为国家、为民族、为文化事业的奉献精神,激发其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
同时,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人生经历,学生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闻一多先生的基本生平和主要成就,理解他的说和做的深刻内涵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并理解其背后的人生价值观和奉献精神。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有关闻一多先生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闻一多先生为何受到广泛的尊敬和纪念,以及他在中国现代文化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新课学习:通过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基本生平和主要成就。
在此基础上,重点讲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意义及其对当时和现在的影响。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4.课堂互动: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交流彼此的看法和感受。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闻一多先生的重要意义和贡献。
5.巩固与拓展:通过课堂练习、写作练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其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手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讲解、讨论、互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抓住关键句,理解文章的主旨。
(3)学会通过阅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在生活中践行“说”和“做”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
(2)学会通过阅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预测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引导学生通过勾画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探讨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
(2)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课文。
(2)分析课文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践行“说”和“做”的品质。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重点句子。
(2)写一篇关于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感悟。
四、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感受到他的崇高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作方法,学会欣赏课文。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部分学生在课堂发言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训练。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精选5篇)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2、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3、注意本文的选材角度和记叙重点。
4、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并学习本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切入角度: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
程序:一、导入新课。
上个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在教学间隙,他写了大量的诗作,出版了《红烛》、《秋菊》等诗集。
当时,不少人想拜他为师,但他有规矩,你若要拜他为师,必须先把诗作给他看,他觉得你有发展前途,才肯收你为徒……文学青年臧克家不远千里慕名而去,以一首题为《幻光》的诗向闻先生请教。
诗曰:“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若把幻光看作是幻光/那他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闻先生读完这首诗,深受感动,欣然收臧克家为徒!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篇写他的老师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解读文本。
1、整体把握:⑴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完后把下面这句话补充完整。
(可以用课文原句)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⑵本文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两个方面?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语。
2、仔细品味: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体会其精神品质。
(1)作为学者和诗人的方面:向古籍钻探、开文化药方《唐诗杂论》毅力顽强、忧国忧民、(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楚辞校补》珍惜时间、吃苦耐劳!《古典新义》该部分哪些地方在叙述中穿插了形象描写?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2)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大声疾呼言行一致!(说了就做。
)函寄传单大骂特务英勇无畏、义无返顾!带队游行身先士卒!该部分在叙述中穿插的描写比较少,但有一些评论人物言行的话,请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3、小结、回顾:⑴闻一多先生的业绩及品质;⑵大体比较在两部分中闻一多先生言行、思想的异同;⑶归纳:闻一多先生足迹深深,品德高尚,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1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导入第三单元是名人单元。
我们先认识了霍金,又认识了邓稼先,今天我们认识另一位优秀人物闻一多先生。
看视频简介。
学生注意抓关于人物的重要信息。
随后说出来。
二、读文探究(一)整体探究听读思考: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先生的说和做。
找出中间衔接的语句,指出衔接语句所起到的作用2.围绕两方面各写了几件事3.作者如何评价闻先生(找出文中评价性语句)学生解说。
板书展示:作为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闻先生说和做的特点及其评价。
(二)人物形象解析A.初步探究分别找出关于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相关语句,说出人物特点,给出读者评价。
B.深入探究质疑:怎样理解作为诗人学者和作为民主战士,闻先生的说和做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这些特点放在同一个人身上不觉得奇怪吗?)解析:我们不妨把闻先生放在时代大背景中看待人物的成长变化。
1.了解闻先生生活的时代背景闻一多(1889-1946)身处中国近现代,外敌入侵,国内风雨变幻,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时代。
期间中国社会的大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2.探求闻先生成长的思想历程观看视频:红色地图闻一多雕像3.名人对闻先生的高度评价教师小结:体现不同时期闻先生认识的不同,先学术救国,后革命意识,义无反顾。
无论什么样的行为表现,本质上是言行一致的,核心精神在于爱国精神。
无论是潜心学术,还是民主展示,核心都出于爱国,如果生于和平时代,他是一个内心充满热情的诗人,潜心治学的学者,一个极具儒雅的文人。
生逢乱世,心怀国家,民众。
转身间成为一个民主战士,振臂高呼“反对独裁,争取民主”是一个有勇气有魄力的英雄。
他做到义无反顾,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勇者姿态,令人钦佩。
三、拓展延伸:人生价值观的探讨1.陶渊明与闻一多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这些山水田园的诗人也像闻先生一样,生活在政局多变、社会动荡的年代,他们也曾有着自己大济苍生的志向,最后却都寄情山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公开课教案(含五篇)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公开课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在品读中,初步体会诗坛巨匠的生动语言,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
3、学习闻一多澎湃的爱国激情,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一、导入师:出示闻一多相片,猜是谁生:闻一多!师:对!闻一多——一个面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的民主斗士!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关于他的一篇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二、检查预习1、认识作者臧克家作者是谁呢?(臧克家)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他。
生: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
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
其中以《老马》和《有的人》最为有名。
臧克家,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
(此处教师可给与适当的提示及补充。
)师:老师对作者也做了一些整理,大家看大屏幕,用黄色标注的内容是需要同学们重点识记的。
我们一起来记一记。
三、目标导航:师:了解了作者,扫除了字音障碍,对于本课我们还需要把握什么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位同学你来读一读。
(师指定坐在最前排的一位同学读。
)四、初读课文,走近闻一多师:听读课文思考问题(大屏幕显示:朗读课文,明确闻一多是从哪些方?作者是如何对他评价的?)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闻一多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关系的?生:作为学者,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革命家,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啊?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了概括。
师:同学们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很强啊!师:那对于这样的学者和革命家,本文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呢?好,来抢答。
生读: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初一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文及教案(7篇)学习目标篇一1、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重点)3、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1、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地壳校补赫然函寄漂白仰之弥高锲而不舍潜心贯注炯炯目光目不窥园警报迭起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群蚁排衙迥乎不同气冲斗牛慷慨淋漓2、简介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家庭。
五四运动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了学生运动。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3年后,因目睹反动政府的贪腐,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6年7 月15日被特务暗杀。
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生。
3、介绍臧克家。
当代诗人。
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4、思考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 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 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2.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 采用自主、探究、师生合作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 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叙述中的描写的运用及作用。
关键词语。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 解决生字词, 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人们常用说:说者容易做者难。
在生活中, 说活的巨人, 行动的矮子多, 能潜心贯注, 持之以恒做事者少。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位近、现代史上杰出的人物--闻一多先生。
感受他强烈的爱国热情, 他的敢说敢为, 言行一致。
(板书课题作者)二、资料交流, 资源共享:1.作者介绍:臧克家, 诗人。
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受家庭影响, 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 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 引起他深切的同情。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 以一篇《老马》成名。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 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2、臧克家和闻一多: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 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 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 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 相知甚深。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 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3.闻一多:闻一多, 本名家骅, 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 书香门第”。
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 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治学精神和革命精神。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闻一多先生的治学精神和革命精神。
2.如何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简介闻一多先生,让学生了解其背景。
2.邀请学生分享对闻一多先生的了解。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
(四)课堂小结2.强调学生要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品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2.提问:课文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例子,感受闻一多先生的品质。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营养,培养自己的品质。
(三)写作训练1.让学生以“我眼中的闻一多先生”为题,写一篇短文。
2.教师辅导学生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闻一多先生的品质。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提问: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的伟大?(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践行闻一多先生的品质。
2.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课外延伸1.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
2.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践行闻一多先生的品质。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闻一多先生的品质。
五、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在课堂讨论中,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课文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在品读中,初步体会诗坛巨匠的生动语言,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
3、学习闻一多澎湃的爱国激情,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一、导入
师:出示闻一多相片,猜是谁
生:闻一多!
师:对!闻一多——一个面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的民主斗士!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关于他的一篇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检查预习
1、认识作者臧克家
作者是谁呢?(臧克家)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他。
生: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
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
其中以《老马》和《有的人》最为有名。
臧克家,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
(此处教师可给与适当的提示及补充。
)
师:老师对作者也做了一些整理,大家看大屏幕,用黄色标注的内容是需要同学们重点识记的。
我们一起来记一记。
三、目标导航:
师:了解了作者,扫除了字音障碍,对于本课我们还需要把握什么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位同学你来读一读。
(师指定坐在最前排的一位同学读。
)
四、初读课文,走近闻一多
师:听读课文思考问题(大屏幕显示:朗读课文,明确闻一多是从哪些方?作者是如何对他评价的?)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闻一多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关系的?
生:作为学者,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革命家,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啊?
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了概括。
师:同学们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很强啊!
师:那对于这样的学者和革命家,本文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呢?好,来抢答。
生读: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师总结:让我们再来齐读一遍,感受一下作者对闻一多先生高度的赞美之情。
(学生齐读)
师过渡:臧克家和闻一多知遇相惜,亦师亦友。
这是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
那么,在同学们心中,闻一多先生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五、品读课文,赏评闻一多
下面我们分组研读,我们全班分为两个大组,一组同学品读课文1-6段,用“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的学者,我从文中(课文语句)中品读出来的。
”句式评说。
在品读过程中,重视对精彩语句的赏析。
二组同学,富有感情的朗读10-18段,同样以“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的革命家,我从他(概括事件)中品读出来的。
”的句式评说。
在品读过程中,要重视通过激情朗读,深刻的感受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生自读课文,之后开始讨论。
)(以抢答的方式进行)
师:评说开始!请一组同学以抢答的形式进行。
生1:闻一多是一个“珍惜时间”“废寝忘食”的学者,我从“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中品读出来的。
生2:闻一多是一个“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者,我从“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中体会出来的。
师:引用了孔子的弟子颜渊赞美孔子之道的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意思是:“先生之道,越扬起头来看就会更高,越钻研就显得越坚固”音韵铿锵,意蕴丰富,热情洋溢地赞美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孜孜不倦地执着钻研精神。
生3:他是一位“爱国”的学者,我从“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中品读出来的。
师:哦!开药方可是医生的事情,你能品出爱国情感来,真了不起。
说说你的理解好吗?
生:这是比喻。
把我们衰微的民族比作了一个病人,而他研究的文化就是药方,也就是研究文化为了救国,是企图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
师:有这样一位作家,他之前以诊病救人为己任,后看到国民的愚昧,转而拿起文学的笔,弃医从文。
他是谁呢?
生大悟:鲁迅
生4: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学者,我从“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中品读出来的。
师:本句双重否定,突出了他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生5:他是一个“不畏艰辛”“硕果累累”的学者,我从文中“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
师:同学们品读的不错!从同学们的品读评说中,老师看到了一位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硕果累累的学者。
那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请二组的同学,对革命家的闻一多进行评说。
生:他是一位“英勇无畏”“不怕牺牲”“敢说敢做”“敢做敢当”的革命家,我是从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几件事情中读出来的。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全面,概括能力很强。
(谁在来补充!或从哪件事中还可以看出来;或从这几件事情中,还可以看出他具备着革命家哪些优秀品质啊?)师:闻先生就如臧克家所评价的:他就是一位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最终以生命的代价,实证了他的言与行。
让我们再来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内容,再一次感受
闻先生的英勇无畏!再读之前,同学们先来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共读)(屏显:有感情朗读的指导1、把握感情基调:或轻松欢快,或沉重压抑,或忧愁伤感,或慷慨激昂…..2、朗读过程中,应该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好,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最能体现闻一多大无畏精神的段落,以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小组内读)
师:哪个组愿意起来展示一下。
(如果学生不够积极的话,老师可以这样鼓励:同学们闻先生发表这次演讲的时候,明知道他已经上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名单,暗杀的下一个对象就是他,而他却义无反顾的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这次演讲,大骂特务们。
同学们,我们面对的仅仅是老师和同学,这有什么可畏惧的呢?来勇敢一些。
)(此处可以小组内集体朗读,也可以小组内派代表朗读。
)
(如果时间还足)师:我提议,让我们全体站起来,带着对闻一多先生的敬意,再齐读16—18段。
师:读的很有声势,很振奋人心!
教师小结:
师:通过反复的诵读,我们知道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先生,与学者的闻一多先生迥乎不同,但是有一点却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爱国!)对,闻一多有这样一句名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民族。
”他认为做一名中国人比做一名卓越的学者更为重要。
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最终他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六、延伸迁移
那我们应该向闻一多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呢?
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种从不炫耀的优秀品质。
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敢说敢做,敢做敢说。
生:锲而不舍,不畏艰辛,全神贯注…….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闻一多的高尚品质感动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我想假如他获得感动中国人物,请为他写一段精彩的颁奖词吧!
七、教师总结
同学们,本文的作者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写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是啊,闻先生虽然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英魂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不断地激励着我们前进。
我们应该时刻铭记着——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闻一多。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
好评与关注!)。